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五大矛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五大矛盾

长期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人力资源工作难的症结在于存在众多的矛盾。这些矛盾,有些是大背景、大气候所致,有些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然。

一、才市矛盾:求职者多VS企业招不到人

经常听到业界朋友埋怨,在聘请的时段里,大量的求职信拥塞信箱,而企业真正需要的人选却不多,或者全然招不到。据最新调查,大部分企业对目前的聘请状况不中意。

第一,求职者综合素养达不到企业聘请方的要求,是企业招不到人的首要缘故。但回过头来看,责任看起来不全在求职者,因为这是个双向选择的时代,企业能够选人,同样,求职者也能够选择企业,一厢情愿明显不可能促成求职者与企业方的“联姻”。

其次,从具体组织聘请工作的面试官分析,招不到合适人选的缘故大致有两个:

一是聘请条件过于苛刻。俗语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完全匹配聘请条件的十全十美的人选是专门少的,甚至是全然不存在的。只要我们不求全批判,合适的人选总会能够查找到。因为,某些维度“短板”可能是次要的,能够通过日后的培训加以补偿。

二是担忧“引狼入室”。有些面试官居心不良,他们往往会将优秀分子拒之门外,因为他们担忧一旦招之进来,可能威逼到自己的职位。这种心态,必定带来如此的聘请后果:不如自己的人看不上,比自己强的人又不敢用。

最后,还可能是老总想廉价取“才”的缘故: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少吃草;又要母鸡多生蛋,又要母鸡少吃米。这种方法本无可厚非,但给具体负责聘请的面试官着实出了一道难题。实际工作中,由于薪金缘故而招不到人的情形占了专门大比例。

二、角色矛盾:没有权力和地位VS战略伙伴

现在,人力资源部门以及人力资源工作者差不多成为企业经营治理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还常常被冠于老总的“战略伙伴”之美誉。然而,

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光环经常是徒有虚名,人事经理或人力资源总监往往没有多大的权力和地位。这是宽敞人力资源工作者常常为之苦恼的角色矛盾。

去年,某闻名人力资源网调查显示:在企业的八大职能部门经理人薪酬排名中,人力资源的薪酬位居倒数第二,仅排在行政之前,明显低于企业其他职位。低薪暗示了人力资源在公司的地位。看来,人力资源部门在中国尚处于“服务”时期,“战略伙伴”地位还专门遥远。

这种叫好不叫座的角色反差,到底是什么缘故所致?

第一,大背景所致。许多人认为,人力资源部门是个可有可无的部门。讲它“有”,因为公司依旧需要不定期聘请和月复一月地发工资;讲它“无”,理由看起来也相当充足:人事工作能够停一停、放一放,因为企业可不能天天聘请、考评和培训,你不去做也可不能有人来催你,无碍大局。而营销、财务、研发就不一样了,他们是一线工作,一刻也不能停滞,你停对手不停、市场不停。

第二,传统的“用人哲学”所致。外向型的搞营销,有制造性的搞研发,会算帐的搞财务,什么都不精的搞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在企业中扮演的确实是这种不明白专业、可不能营销、行行都不精的“万金油”角色,他们不能为企业“制造”利润,但能够为企业保驾护航。这是大多数老总的“用人哲学”。师出无门,如何可能有权力、有地位?如何可能是“战略伙伴”?

第三,工作性质所致。企业是追求利润的,技术创新、市场营销、资本运作和财务运营,是企业生存致胜的法宝,并不跟人力资源“直截了当”挂钩。因此,在谈一样性的企业经营时,人力资源工作者的业绩自然就不如何显山露水。一位销售经理为搞定一个大客户能够邀功请赏,但一位人事经理的业绩却专门难考量。照此逻辑,企业里哪支团队业绩杰出,也并不是人力资源做得好,而是这支团队的领导带头带得好。一句话,公司的所有业绩与人力资源看起来没有直截了当关联。在一切靠业绩讲话的企业里,没有业绩,人力资源自然就没有地位可言。

第四,人力资源自身缘故所致。有作为,才有地位。如果你的专业能力不强,因此就没有多大的话语权。因为,人们常常戏称,会议上的座位是留给“脑袋”的,而不是留给“屁股”的。那个时候,你不能再怪老总有眼无珠,只能自叹自己不争气。

讲到那个地点,大伙儿不禁要咨询,政府、事业单位里的人事部门的地位什么缘故与企业情形完全相反?这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是人文组织,他们追求的是行政效率,不是经济效益,人文关怀和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竞争力,因此,会管人的人自然也就更容易得到重用和擢升,因此他们的地位常常令人仰慕,而且前途一片光明。

三、选才矛盾:合适的才是最好的VS唯才是举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聘请方总是如此津津乐道。这看起来有悖于唯才是举聘请策略。事实上不然。

第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是个宏观概念,是针对企业某个进展时期而言的人才择用标准。

企业初创时期,最重要的是蠃利和生存,因而那个时期的人才择用标准应该是可用之“材”,“拿”来就能够用,无需投入多大的成本。企业进入进展时期,老总考虑更多的是进展后劲和动力咨询题,因而那个时期的择才标准应该是人才的潜质咨询题,因而“空降兵”和刚毕业的优秀大学生也许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他们是可造之“材”。企业到了领导时期,老总注重标杆、旗帜、行业领头羊效应,现在重量级人物或许确实是他们重点涉猎的对象,因为这类人才是可发之“财”。

其次,“唯才是举”是个微观概念。聘请中,我们确实是要想方设法招募到优秀人才。

许多实践表明,一流企业确实是要招募一流人才,因为,优秀人才所制造的价值是适才们无法比拟的。工业时代,一位优秀技工所制造的价值与一位一般工人相差无几。而在信息时代,一位优秀程序员所制造的价值可能要高出一位一般程序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如同足球场上球星的作用一样,如果他们不是举足轻重,那么,哪个俱乐部情愿开出天价去购

买他们呢?反过来讲,如果聘请不是唯才是举,那么,众多猎头公司就没有生存的价值,中央电视台的“绝对挑战”也就没有这么高的收视率了。

四、培训矛盾:培训是找死VS不培训是等死

关于培训工作,我们经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是主张要培训。不培训,职员的技能无法跟上企业的快速进展要求。二是主张不培训或少培训。主张那个观点的人认为,培训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可能会增加职员跳槽的筹码,一旦离职,不就等于为不人做嫁衣吗?

笔者认为,那个矛盾的症结在于人力资源工作者不明白应该培训啥,对培训内容举棋不定。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公司的知识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

人力资本确实是职员的知识与技能。职员的人力资本提升后,必定会提升职员对工作的期望与要求,跳槽的风险必定增大。人力资本,绝大部分应该通过职员自身努力来猎取,或者讲,在入职前职员自己就应该拥有。有鉴于此,职员的人力资本应该成为企业聘请的一个重要门槛,不是培训的要紧内容。

而结构资本确实是企业本身的制度、文化、治理模式、职员规范等软技能,是基于自己企业的、特有的、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技能,具有一定的专属性。明显,这种技能只能通过企业的后续培训来获得。这是应该培训的要紧内容。

五、考核矛盾:考评,成效不佳VS不考评,又不行

每次绩效考评过后,公司里总是人心惶惶,乌烟瘴气,讲什么的都有。评估结果差的不快乐,讲是无根无据,有失公平,或提出反对意见,或沉默不语,等待爆发时机——离职。评估结果好的也不快乐,“我优秀是我辛辛劳累干出来的,但看某某某,他做什么呢,他凭什么也被评为优秀。”

一句话,绩效考评费劲不讨好。

1、高层的咨询题:只有绩效考评,没有绩效治理

绩效考评仅仅是整个绩效治理系统中的一个环节,还应该辅之以合理的绩效目标、明确的绩效标准、绩效辅导、客观的绩效记录、绩效面谈等。绩效考评是个指挥棒,企业期望什么,绩效就应该考什么。好的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