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术课堂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论文
初中美术教学的个性发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美术教学的个性发展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的个性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教育不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
初中阶段,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处于快速成长的时期,美术教学应顺应这一特点,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一、美术教学与个性发展1.1 美术教育的本质美术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造力和美术实践能力。
在初中阶段,美术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美术技能的提升,更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元发展。
1.2 个性发展的内涵个性发展指的是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能,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和创作风格。
这要求美术教学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发展路径。
二、初中美术教学策略2.1 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如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美术实例,让学生感受美术与日常的紧密联系。
2.2 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观察力和想象力是美术创作的基石。
教师可通过户外写生、图像分析等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通过创意练习,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
2.3 尊重学生差异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如根据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
2.4 创设自由创作环境自由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师应减少对学生作品的限制,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在无压力的环境中进行创作。
三、教学实例分析以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为例,通过教学《大自然的色彩》一课,我们可以这样实施个性化的教学: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色彩美的感知能力,以及运用色彩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3.2 教学过程1.引入:组织学生户外写生,观察自然界的色彩变化,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色彩美。
2.引导:通过色彩理论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运用色彩进行创作。
3.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用色彩画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
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论文
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论文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论文摘要: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逐渐成熟,在高职美术设计相关专业这块更凸显学生的个性和创新发展,其重要性正在为学生就业实践日益深刻领会。
我们如今的高职美术教学,应视学生的个性及创新能力为发展重心。
高等职业教育的美术教师也要重新来定位自己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基础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一个心灵发育的传播者,更应该包括“创新”“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关键词:教育理念;个性与创新;意识一、当前高职美术教育思考根据目前高职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需求来看,各个行业都需要创新,不同岗位工作能力的创新深度不同,为了同学们提前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在此我们老师可以提前把创新搬上课堂,让学生少走弯路,更容易融入到社会,去建设各行各业大显身手。
当前我们高职教师通过努力挖掘学生个性,才能彰显学生社会就业的丰富性,丰富学生在各行各业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如果高职学生没有自身个性的存在,没有自身个性的表现空间,就无法走向社会去创造和实现价值。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逐渐成熟,在高职美术设计相关专业这块更凸显学生的个性和创新发展,其重要性正在为学生就业实践日益深刻领会。
大学生的个性以及创新方面,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我们如今的美术教学,确实应视大学生的个性及创新能力为素质教育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内容。
从事美术教育是一门很深、很专业的学问。
当前高职专科美术教育不再是单纯的学科教育学科,它再不是简单的学习画画,而是通过对美术的学习来提高审美观念和创新的精神的培养,高职美术教师需要重新来定位自己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一个心灵发育的传播者。
二、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的肩负重任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个别化的趋势,而教育的个别化则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化的品质,只有每个人都具有丰富而自由的个性,社会才能迸发出丰富而巨大的创造力。
作为美术教育者要充分发挥美术的独特教育功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论文
浅析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学生个性发展摘要: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学中更应该充分利用其学科特点,全面调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各种因素,形成自主性、独特性、养成创造性思维和品格。
作者针对高中美术的学生个性发展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美术学习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并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美术学生个性发展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时代的进步,世界各国都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人们普遍认识到:当今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高科技竞争,而高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
因此,对人才素质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个性化教育由此也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
作为具有培养学生个性得天独厚优势的美术教育,在新课标“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等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学中更应该充分利用其学科特点,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全面调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各种因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自主性、独特性、养成创造性思维和品格,使包括审美素质在内的个性得到完整的发展[1]。
1美术学习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首先,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美术课程浸润着浓厚的人文性,美术活动是情感与理性的融汇,是脑力和体力的交织,其间充满着强烈的个性色彩。
学生们无论是欣赏评述艺术作品,还是学习艺术技能技巧,进行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或综合探索,都是人文性的学习,是发展人的个性的学习。
如学生在欣赏一件充满人性、富于个性的美术作品时,不仅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学习、探究和体会,丰富他们的艺术审美体验,还可以从美术作品中了解艺术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不同时代的时代精神,感受不同国度的文化。
无疑,这些丰富的人文精神营养都将极大的促进学生心灵的健康和个性的塑造。
其次,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初中美术教学的个性发展范文
初中美术教学的个性发展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的个性发展在当今社会,美术教育不再仅仅是对技能的培训,而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审美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正在逐渐形成,美术教育在这一阶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美术教学的个性发展。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审美取向,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创设开放性教学环境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美术教学应创设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博物馆等,让他们接触到丰富的艺术资源,拓宽视野。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美术比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此外,还可以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如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相结合,使美术教学更加丰富多元。
三、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美术作品,让他们了解不同艺术流派、风格和技法。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创作,从实践中提高审美能力。
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将生活元素融入美术创作中。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尝试新的材料、技法,突破传统的创作模式。
最后,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敢于对传统观念说“不”,勇于创新。
五、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教师是美术教育的实施者,他们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美术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善于与学生沟通,成为他们艺术道路上的引路人。
学生审美个性美术教育论文
学生审美个性美术教育论文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就是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体现,而审美教育的实施当然离不开美术教育课程的发展,在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审美个性是一个人性格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个性对于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审美个性的不同,才能创造出丰富且别具特色的审美对象来。
同时在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的同时带来经济效益。
审美个性的发展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人的喜好、能力、素养各有差异,而审美个性肯定也会不尽相同。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其中个性的发展较为关键,这一点已被人们所认同。
审美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在美术教育中无疑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环节。
众所周知,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专业的艺术家,美术教育的目的既是开发思维、提高能力、开阔视野。
但最重要的是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净化心灵。
另一方面,美术教育是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美术知识,通过不断的感受、体验、鉴赏、品评提高人的审美趣味。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和了解已有的艺术手法、形式、风格的基础上,并能够较为熟练的运用这些技法和技巧,并对现有的风格特征与个性特色根据自己的所学去进行综合的评判,不断对自己的审美标加以反思,提高艺术观察力与敏感程度。
审美教育及学生审美个性的培养是美术教育中的重点;离开了美术教育来谈审美个性,就如同人离开了空气,审美个性也将变得毫无意义。
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鉴赏与品评优秀的作品及对作品的感悟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
具体是通过客观形式的比较及对作品韵律与节奏的把握及美的规律的领悟和研究,从而把握形式美,培养和提高审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的鉴赏能力。
审美教育的基本特点就是培养学生富有想象能力及自由发挥的创造性等。
然而美术教育正是能把具体的蕴藏着情感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供其欣赏品味和领悟,从而收获不同的情感体验与境界的享受。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有很多教师都已经将传统教学中以学生成绩进步为重点变成了当前的以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学习能力为重点。
这种教学上的转变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美术个性培养现状方法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审美观点不断地得到了提升,因此在日常的义务教育中美术教学的发展趋势也受到了家长和教师的广泛重视。
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在课堂整体方面缺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现象和问题,这也是美术教学目前所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
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才能够有效地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个性。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给出一个主题,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来绘制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这种方式并没有给予学生过多的指导,也没有能够从根本上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所采取的满堂灌的形式使得课堂现状变得更加枯燥单一,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在课堂上也没有说话的权利,没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这也导致学生的绘画技巧以及各项美术技能都有所缺失。
在当前的教学中,为了避免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所产生的弊端,有很多教师都已经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进行了改革,教学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很多教师都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课堂效果得到丰富,学生每天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环境中,这样的教学质量才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提升。
在进行绘画教学时,我常常会使用多媒体来给学生进行授课。
因为多媒体是当今时代所盛行的技术产物,更可以在课堂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效果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很好地集中在课堂上。
比如说,我在教学生们画小汽车时,就会使用多媒体来展示出一些小汽车的图片。
这也是我利用多媒体在课前备课时所收集到的网络教学资源,然后让学生们通过更加清晰、直观的视觉体验来进行创作,而并非像其他的美术老师那样,在黑板上给学生画出一个小汽车的范本,让学生去模仿创作。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0篇)(优秀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0篇)(优秀论文)1. 美术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本文探讨了美术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发现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我们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研究和欣赏美术。
2. 美术教学与学科融合本文研究了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我们提出了一些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如将美术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学科综合素质。
3. 美术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本文探讨了美术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
我们通过实践研究发现,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等能力,并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4. 美术教学中的艺术鉴赏教育本文重点研究了美术教学中的艺术鉴赏教育。
我们介绍了一些有效的艺术鉴赏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5. 创意素质的培养与美术教学本文讨论了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意素质的培养。
我们探索了一些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表达个性等,以帮助学生在美术研究中发展自己的独特创意。
6. 小学生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本文研究了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我们认为美术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媒介,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我们探讨了一些引导学生表达情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7.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艺术创作教育本文聚焦于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艺术创作教育。
我们介绍了一些有效的艺术创作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8.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本文研究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
我们认为通过将美术教学与游戏化元素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我们介绍了一些游戏化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研究和体验美术。
基础教育论文 浅析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个性的培养
基础教育论文浅析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个性的培养美术教育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它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对美术作品赏析的不同以及对美术创作的不同表力。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思维及其活跃的阶段,对所有事物都具有独到见解,思维不具有局限性,对所有自己好奇的,想知道的,都会毫不犹疑的说出来,不忌讳自己是否对错,是否荒唐,这恰是思维碰撞产生新的火花的开始,也是更加奇特新颖思维再次产生的有力温床。
所以,老师对学生对于美的欣赏只不过是个基本的引导,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奇特,老师细心的观察,老师宽容的心态容纳这些奇特,是老师更加重关注和发展的能力。
一、学生的问题1.学习太被动。
这不仅仅是美术教学的问题,其它学科的教学也存在这个样子的问题。
在课堂上,美术老师对学生的教学,多数采用很模式化的课本,对课本上的例图,描述其作者,作者生活背景,创作背景,例图对当时那个时代产生了什么样子的深刻影响。
接着老师应该就是进行例图之间的对比,用自己的理解去诉说两者之间的区别。
老师最后给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然而这时候的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已经被老师带领的差不多就是老师本身的思维。
2.自我能力的不足。
小学生具有优异的活跃思维,正是因为他们自身知识的浅显性所带来的。
在不断完备知识的同时,思维的活跃转化为一种相对固定的形式,同时伴随的就是学生个性的消失,即使学生不同方面的磨灭。
对于学生个性的培养,既可以培养成为独立特性的个性,也可以培养为对世界物质认识的基本方式,即是,不同的磨灭,转化为同的认识模式。
美术教育为了提高小学生主观能动性下足了功夫,即使如此,对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要求的差距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凡是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份功夫还有待磨砺。
在这方面,老师需要付出更多心力,对学生的细致观察,更多的耐心,更宽广的心胸,如此能更加具体化的引导学生发挥它的特点。
小学生虽然思维活跃,但是对于思维的管理,思维的方式,还是很差的。
浅谈美术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个性地发展
己从各类作 品中所得到 的情感体验 。以
此来促成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
现他们的兴趣所在 ,考 虑学生喜欢学什
么、 想学什么 , 采取兴趣优先原则。 在课程
中认真安排每一个细节 , 注意课程 的可选 性、 丰富性 、 多样性 、 灵活性 、 艺术性和知
识梯度安排 的科 学性 , 让学生有足够多 的
浅谈 美术教 学中如何使学生个性地发展
徐 运 良
( 南 省 新 邵 县教 师进 修 学校 , 南 邵 阳 4 2 0 ) 湖 湖 2 9 0
摘 要 : 家要 强 大 、 国 民族 要 兴 旺 、 会 生 活 要 丰 富 , 需要 个 性 的 存 在 , 社 都 需要 那 些 具 备 开 放 性 思 维 和 创 新 精 神 , 够 站 在 全 球 能
化 视 野 考 虑 问 题 并创 造性 解 决 问题 的 人 才 。 美术教 育在 培 养 综 合 性 素 质人 才 , 养 学 生 的创 新 精 神 和 实 践 能 力 ,t 生 个性 地 发 展 培 - ̄ f  ̄ 等 方 面具 有 其他 学科 难 以替 代 的 作 用。那 么在 美 术课 堂教 学 中如 何 培 养创 造 性 人 才 , 养 学 生的 创 新 能 力 , 学 生 个性 地 发 展 就 成 培 使
为 了 问题 的 关键 , 给 我 们 每位 美术 教 师 提 出 了一 个 永 久性 的研 究 课 题 。 也
关键词 : 美术 教 学 ; 生个 性 : 展 学 发
什么是个性呢?个性是 指个 体特有 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 向的统 一体 ,个性
曾经一度体 验过的感情 ,在唤起这种感 情之后 , 用动作 、 条 、 彩 、 线 色 声音 以及言
是一个人 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殊性 。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如何发展学生个性化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如何发展学生个性化概要:本文围绕着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首先介绍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必要性,随后分析研究了实现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对策。
通过对策的实施,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社会性目的就是为了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造就出具有创造精神和美术素质的社会群体,从而对社会的状态和环境进行影响和改善。
首先,美术教育应该从小学时期就开始进行,从而使得人们一开始对自然环境就抱有审美的态度,能够站在审美的角度上对生存环境进行改善。
其次,美术活动作为一种交往工具,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共同发展,还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实现和睦相处,从而促进群体意识的增强,使得人们能够通过在美术活动中欣赏、交流、抒情的渠道对精神压力进行疏导和缓解,从而使得学生身心感到愉快,能够和谐相处。
[2]第三,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积累,美术教育能够进行文化环境的创造,使得文化环境和谐美好,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文化的多样性,对本民族优秀文化进行传承,同时对世界优秀文化进行吸纳。
对于祖国精神文明的繁荣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来说,美术教育非常重要。
一、实现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对策(一)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教科书上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于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进行适宜的调整,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经典的古今中外文化艺术遗产,使得学生能够从中汲取知识,从而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在设计学习内容时,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发挥艺术潜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机会,在进行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学习动力得以保持和增长,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提升。
其具体方法主要包括三种。
第一,在上一堂课结束时布置任务,让学生在下一趟课开始前进行美术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的查找和整理,从而填补书中资料的空缺,使得学生掌握的信息量加大。
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还能促进小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毕业论文 试析美术教育对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影响 精品
【标题】试析美术教育对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影响【作者】秦莉【关键词】美术教育儿童个性影响教学模式【指导老师】潘登福【专业】美术学【正文】儿童美术教育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教学的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
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持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1]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强调要发展儿童的个性,尊重儿童个性,很显然,这是有着相当重要意义的。
普通学校的美术,其目的并不是培养画家。
在这美术教育过程中,美术本身只是一种手段,一个过程,而决不是目的。
美术教学并不是单纯、简单、表层地传授绘画技能或者以技能为主的知识灌输。
它最终的目的是育人,培育的是能尽快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有能力,有优良品质,有高素养的现代人,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都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新人。
现如今通过研究美术教育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培养,教师如何在通过美术教育更好地优化儿童个性发展这个问题的探讨还比较少,从这一角度来说美术教师应该如何发展儿童个性,优化他们个性中的不足,以培养健康人格个性的儿童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一、美术教育的功能:美术教育这一术语出现在19世纪,最早起源于德国。
不同的国度,不同时代对美术教育的理解都各不相同。
美术教育的种类也因其目的、对象的不同存在种种差异。
美术教育,也被称为“造型艺术教育”、“视觉艺术教育”,不同的名称体现了对美术教育含义的不同理解。
美术教育是以美术为轴心和基点的,但它基本上是一个合成词,即美术与教育合二为一。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美术教育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我所针对的美术教育是作为美术教育内容中的儿童普通教育一部分的儿童教育。
美术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对于儿童个性的发展,美术教育优于其他学科教育。
因为美术教育活动的结果无所谓对错,是最能够体现儿童天性的学科。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2008N O .33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 体育艺术教育新课标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1美术教育的学科特点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美术学科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和得天独厚的优势,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及初步的美术技能的任务。
美术的生命在于创造,美术活动既遵循逻辑思维,更重视反常的、逆向的和发散的思维。
美术学习需要依赖并经常对这类思维进行训练,以保证美术创作练习的完成。
教师要尊重学生在个性基础上所形成的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性开展教学工作,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们无论是欣赏评述艺术作品,还是学习艺术技能技巧,进行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或综合探索,都是人文性的学习,是发展人的个性的学习。
同时,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美术教育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而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2当前美术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忽视综观许多地区的学校美术课堂教学,不管是在教学目标、观念、方式还是在教学评价上依然存在着许多与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相偏离的问题。
首先,以功利为目的的美术教育依然盛行,教学目标没有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在旧教学认识论指导下的教育实践,特别是受升学压力支配下的高中美术教育,把教学作为一个封闭系统,忽视美术教学的学科特点,使其要么象其它学科教育一样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基本技能的培养;要么只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目标,却忽视了通过美术学习提高学生表达、交流能力方面的目标。
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个性成长的影响分析
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个性成长的影响分析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个性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绘画技能,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推动其个性成长。
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作品的创作是学生自由想象、表达个性的重要方式。
通过美术教育,学生从观察、思考、构思到实际操作的全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创造思维。
在绘画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转化成具体形象,这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美术作品是学生感知并表达内心世界的重要媒介。
通过美术教育,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绘画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还可以通过作品与观众进行交流与对话。
学生从观察、感知到构思、表达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自己的表达能力,还培养了观察、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创作经验与感悟的结晶,通过欣赏和学习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通过美术教育的引导,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升审美修养,感知美的存在和价值,发展自己对美的欣赏能力,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情趣。
美术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情绪管理和情感发展。
在美术教室里,学生可以开展自己的艺术实践,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转化为图像,通过绘画来宣泄和调节自己的情感。
美术作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缓解学习压力和负面情绪,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情绪管理能力。
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个性成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美术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拓宽了他们的审美视野。
美术教育还能为学生提供情感表达和情绪管理的途径。
通过美术教育,学生得以主动地发现和挖掘自己的个性特点,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从而推动个性的成长与发展。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发展艺术教学是最能展现学生个性的,在艺术的天空中学生可以自由翱翔,尽情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了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在学生寻求共同价值情感的时候,保持学生的个性,只有学生朝着个性化的态势发展,美术教育才能具有创新性,也只有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才能使美术课堂异彩纷呈。
因此美术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唤起他们对于美术学习的欲望,使他们在兴趣盎然的学习中学会重视自我、展现和提升自我,把不一样的自己呈现在美术艺术的殿堂中。
一、“情境”,个性发展的前提轻松的课堂气氛可以消除学生对于艺术的敬畏心理,基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是很成熟,教师在课堂气氛的设定上应符合小学生爱动爱玩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可以自由想象,自由地构建属于自己的美术乐园。
一脸严肃的美术教师,一板一眼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课堂发展的需求了,甚至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
在轻松的状态下学生才能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见解,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勇气和决心,才会在课堂中积极地寻求一种主观上的自我认同感,也只有这样,才能有个性思想的火花迸发在美术课堂中。
例如,在《风筝》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制作风筝的兴趣,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阳春三月广袤无垠的天空中飞舞着各种各样风筝的视频,放风筝的孩子们欢笑的面庞、色彩纷呈的风筝都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制作的欲望。
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符合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也给他们的心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学生们在情境的感染下跃跃欲试,想要展现自己的风筝作品,此时,教师也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在制作风筝的时候要随心所欲。
课堂是开放的,风筝的图样装饰可以是传统的,可以是临摹的,也可以是充满着自由气息的、抽象的,教师要进行激励性的鼓励,如:“老师好期待你们每个人独特的佳作啊”,等等。
情境教学法对于小学生来讲,更能够极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心理机制中的创新因素,在情境的渲染下,学生更容易产生无尽的思考和想象,展示自己的个性。
中学美术课堂教研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美术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对中学美术课堂教研的探讨,分析了当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旨在提高中学美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教研;问题;策略一、引言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美术课堂是学生接触美术知识、提高美术素养的主要场所。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中学美术课堂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为此,本文通过对中学美术课堂教研的探讨,以期提高中学美术教学质量。
二、当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部分中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关注。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方法单一当前,许多中学美术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课堂氛围较为沉闷。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 评价方式不合理部分中学美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对学生过程的关注。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而忽视了对美术技能的培养。
4. 资源配置不足由于经费、场地等因素的限制,部分中学美术教学资源配置不足,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改进策略1. 优化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中学美术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美术的魅力。
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学美术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完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过程中学美术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
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精选7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精选7篇)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篇一美术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培养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欣赏、创造的能力。
在深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学应该积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或策略,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始终把“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一、针对学生的具体特征,培养和塑造小学生的美术素养1.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针对学生的具体特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或手段。
根据小学生差异化的个性,发展学生美术方面的特长,这是美术课教学贯彻国家教育目标,实现美术课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对美术课教学的新要求。
2.针对学生的具体特征,要着重从三个方面做起:(1)从一年级时就开始着手。
从一年级学生着手,对美术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塑造学生对美术素养。
要从美术最基本知识开始入手,告诉学生美术的画种,让学生了解色彩的类型、名称、分配、属性等基础知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鼓励学生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画画,大胆地涂鸦,敢于动手,提高美术的实践能力,让其感受到画画带来的快乐。
二、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在现代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方式教学已是比较常用的手段,也是一种教学的策略。
在日常的训练中,有效地进行分组,使各小组能够相互交流和学习,积极提出各组的建议,这样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合作办画报,这样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强化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可以组织小组成员合作画画比赛。
让各小组创作作品,拿出来进行比较,加强各组成员的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我们都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日常教学中主要包括以下策略:一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
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美术课程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性强且活动结果无对错之分的课程。
在这种以美的熏陶为主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全面自然地释放;性格、气质、情感得以自然流露;手、眼、脑得以协调发展,沟通了其物质层面与观念层面的关系,促进了个性的内化和健康发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通过情感的渗透、传达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
(一)、在教学情境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控者,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有意设置一定的情境氛围,让学生产生激情,主动参与,释放激情,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欲望、创造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
(二)、在教学内容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灵活地掌握课程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知识内容,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施展自我的个性魅力。
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
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学生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学生合作完成,同学们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
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
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
而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
怎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
(三)、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拓思维、综合的运用多种材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表现力,促进个性的形成。
采用集体合作的方式,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增强体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张显其个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美术课堂教学与学生个性的发展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学生个性教育是当代教育改革的趋势。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要,是学生主体性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个性发展;美术课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13-01
课程改革的东风席卷祖国大江南北,随之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要,是学生主体性的具体体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性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健康的发展。
只有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教”与“学”的活动才能发挥其作用。
而美术学科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又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就此问题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浅见。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有情感、有自尊的活生生的人,而在班级中总是存在着智力水平、行为习惯、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打开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桥梁与渠道,营造一种真诚、信任、民主、愉悦的课堂心理气氛,形成一种富有人情味、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的职责,学生要听从教师的教诲,虚心接受教育;老师要尊重每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不同见解,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学生只有消除胆怯、依赖的心理,才能真正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促使个性发展,增强主体意识,他们的创造力才得以表现,进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发现与探究的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一个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自主发现与探索、独立思考和不断创造的过程。
而不是去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
学生在教师的认识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真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在主动的、探究的、体验的、建构的学习方式中,主动去发现美术、感知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来培养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如对五官结构的处理,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用线描、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等不同的方法画一下,比一比哪种方法更贴近自己的实际学情,并说说为什么。
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尝试中探究,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丰富其学习体验,培养其合作、交流、共享等人文品格与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培养与发展。
三、让学生大胆尝试和质疑,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给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创造的本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质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形成问题意识,培养求知兴趣。
如在讲解人物头像一课时,我们展示出各种大师们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观察、讨论、点评、小结,甚至让学生进行作品的修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学生遇到困难后,教师再作适当点拨,然后让学生再尝试,最后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质疑、尝试、参与的过程中培养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鲜明的自我意识:在探索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情感,在多样的选择中做出自己的选择,从而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制定分层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在美术学习上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整齐划一的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上个性差异。
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单一的学习目标无法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打破单一通道,让教学目标具备多重选择性,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是针对差异的教学目标设计中最为基本的原则。
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教学目标的设计时中应确定“以学为本、因学定教、学教和谐”的思想,注意利用教学的互动性与自主性,为学生提出多样化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可以根而据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爱好进行选择,从而使学习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例如,在备每一节美术课时,根据学生情制定出多种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对于美术水平较落后的,
较中等的,较优等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不同程度的要求。
使学生更具有创造性地去完成教学目标所要达到的学习任务。
在目标分层的基础上再实施分层教学,最终达到差异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五、合理客观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良性发展
学习评价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发挥调节学习策略、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作用。
为了更好发挥评价的作用,对学生的作业和练习的评价,采取“不同标准,分层评价”的方法,艺术学习评价不像数学公式一样有统一的标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评价方式也应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等的差异性呈现出的多元的评价状态。
这样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有所区别。
对于美术后进生的点滴进步都应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努力向更高一层次发展。
对于一般的学生及美术水平较高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进他们更加努力奋进。
或者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等多样的评价形式进行评价,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发展了学生个性的良性发展。
学生个性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走出传统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既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又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不同的个性特征,重视人的差异性,放开学生的手脚,给予孩子自由发挥充分想象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在教学中还要不断启发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因
势利导,因材施教,扬长避短,让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