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剪力墙结构体系
第五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
![第五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2b5085caa1c7aa00b52acb30.png)
在框架—剪力墙体系中, 在框架 剪力墙体系中,框架和剪力墙不能自由地 剪力墙体系中 变形,而必须满足变形协调条件,框架—剪力墙结 变形,而必须满足变形协调条件,框架 剪力墙结 构体系的变形曲线介于框架和剪力墙侧移曲线之间 的一条曲线,它属于弯剪型。 的一条曲线,它属于弯剪型。 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是评估结构水平荷载下受力性能的 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是评估结构水平荷载下受力性能的 层间位移角 一个重要指标,层间位移角大,结构构件的破坏就严 一个重要指标,层间位移角大,结构构件的破坏就严 重。 纯框架结构在侧向力作用下, 纯框架结构在侧向力作用下,层间位移角最大出现在 底层,而纯剪力墙结构层间位移角最大出现在结构顶 底层,而纯剪力墙结构层间位移角最大出现在结构顶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 层。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由于楼盖的协调作 使得框架与剪力墙之间的相互制约, 用,使得框架与剪力墙之间的相互制约,各层的层间 位移角较为均匀, 位移角较为均匀,有效减轻结构在水平作用下的破坏 程度。 程度。
5.为了保证剪力墙具有足够的延性, 5.为了保证剪力墙具有足够的延性,总高度与总长 为了保证剪力墙具有足够的延性 度之比H/L H/L< 且连成一片的单个墙肢长度≤8m。 度之比H/L<2。且连成一片的单个墙肢长度≤8m。 否则按剪力墙开洞的基本要求开洞。 否则按剪力墙开洞的基本要求开洞。
剪力墙的最大间距
• 在房屋下部,由于剪力墙变形增大,框架变形减 在房屋下部,由于剪力墙变形增大, 使得下部剪力墙担负更多剪力, 小,使得下部剪力墙担负更多剪力,而框架下部 担负的剪力较少。 担负的剪力较少。 • 在上部,情况恰好相反,剪力墙担负外载减小, 在上部,情况恰好相反,剪力墙担负外载减小, 而框架担负剪力增大。 而框架担负剪力增大。 • 这样,就使框架上部和下部所受剪力均匀化。从 这样,就使框架上部和下部所受剪力均匀化。 协同变形曲线可以看出, 协同变形曲线可以看出,框架结构的层间变形在 下部小于纯框架,在上部小于纯剪力墙,因此各 下部小于纯框架,在上部小于纯剪力墙, 层的层间变形也将趋于均匀化。 层的层间变形也将趋于均匀化。
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7b10d8c0da38376baf1fae79.png)
剪力墙结构目录简介原理特点适用范围结构布置平面布置编辑本段简介剪力墙结构(shearwall structure)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
这种结构在高层房屋中被大量运用,所以,购房户大可不必为其专业术语所蒙蔽。
编辑本段原理剪力墙结构。
钢筋混凝土墙体构成的承重体系。
剪力墙结构指的是竖向的钢筋混凝土墙板,水平方向仍然是钢筋混凝土的大楼板搭载墙上,这样构成的一个体系,叫剪力墙结构。
为什么叫剪力墙结构,其实楼越高,风荷载对它的推动越大,那么风的推动叫水平方向的推动,如房子,下面的是有约束的,上面的风一吹应该产生一定的摇摆的浮动,摇摆的浮动限制的非常小,靠竖向墙板去抵抗,风吹过来,板对它有一个对顶的力,使得楼不产生摇摆或者是产生摇摆的幅度特别小,在结构允许的范围之内,比如:风从一面来,那么板有一个相当的力与它顶着,沿着整个竖向墙板的高度上相当于一对的力,正好像一种剪切,相当于用剪子剪楼而且剪楼的力越往下剪力越大,因此,把这样的墙板叫剪力墙板,也说明竖向的墙板不仅仅承重竖向的力还应该承担水平方向的风荷载,包括水平方向的地震力和风对它的一个推动。
事实上,剪力墙这个叫法是不太合适的。
剪力墙结构抗侧刚度较大,发生的变形基本为弯曲型变形。
此种变形由正应力引起,变形时一侧受拉一侧受压(框架结构抗侧刚度较小,层间变形随层高上升而减小,发生的变形基本为剪切型变形,由剪应力引起)。
因此在一些高层设计的相关书籍中,更愿意称其为结构墙(Structural Wall)。
编辑本段特点1、剪力墙的主要作用是承担竖向荷载(重力)、抵抗水平荷载(风、地震等)。
2、剪力墙结构中墙与楼板组成受力体系,缺点是剪力墙不能拆除或破坏,不利于形成大空间,住户无法对室内布局自行改造。
3、短肢剪力墙结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采用宽度(肢厚比)较小的剪力墙,住户可以一定范围内改造室内布局,增加了灵活性,但这是以整个结构受力性能的降低为代价的(虽然有试验和研究表明这种降低幅度较小)。
简述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概念、结构布置要点及受力变形特点
![简述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概念、结构布置要点及受力变形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1a04ec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f6.png)
简述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概念、结构布置要点及受
力变形特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一种采用框架和剪力墙相结合的抗震结构体系,通过均匀分布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刚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来承担水平荷载和地震荷载。
结构布置要点:
1. 剪力墙布置应尽量均匀;
2. 框架和剪力墙的刚度应逐级递减;
3. 剪力墙布置应依据建筑平面和高度确定。
受力变形特点:
1. 框架剪力墙结构整体刚度大,有利于控制结构变形;
2. 剪力墙能够吸收许多地震荷载,减小了框架的水平变形;
3. 剪力墙的刚度较大,易于造成剪力墙与框架的局部刚度不匹配,从而产生集中应力和损伤。
什么叫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为什么没有剪力墙)
![什么叫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为什么没有剪力墙)](https://img.taocdn.com/s3/m/86b115a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c.png)
什么叫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为什么没有剪力墙)本文目录什么是剪力墙结构什么是剪力墙啊全剪力墙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区别什么是剪力墙,剪力墙有哪些特点?框架为什么没有剪力墙什么叫剪力墙什么是剪力墙什么是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它是由混凝土或砖石等材料构成的墙体,用于承受建筑物的水平荷载,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剪力墙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墙体具有较高的刚度和强度,能够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的作用,从而减小建筑物的震动和变形。
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原理是利用墙体的强度和刚度来承受水平荷载,将水平荷载转化为垂直荷载,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剪力墙结构中,墙体通常设置在建筑物的外围或内部,形成一个或多个连续的墙体系统,以承受水平荷载的作用。
总之,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它通过墙体的强度和刚度来承受水平荷载,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什么是剪力墙啊剪力墙是承受风荷载或地震引起的水平、竖向荷载的房屋墙体。
剪力墙也被叫做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
可以承受风荷载或地震引起的水平、竖向荷载,防止结构的损坏,一般由钢筋混凝土制成。
剪力墙分为平面剪力墙和柱面剪力墙。
剪力墙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平板和无梁楼盖,同时为了增加结构的刚度、强度和抗倒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可现浇或者部分预制。
全剪力墙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区别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全剪力墙结构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两种墙体结构。
框架剪力墙和剪力墙结构的区别1.概念范畴不同框架剪力墙,又被叫框剪构造,此种构造是在框架构造中布置相关数目的剪力墙,该种剪力墙称为“框架剪力墙”,由它们组成灵动的利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性能的要求,同时具备充足的剪力墙,有较强的刚度。
剪力墙结构,利用混凝土墙来替换框架构造里的梁柱,并且可以承受各类载荷产生的内力,同时还可有效抑制构造的水平力,此种用混凝土墙板来承担竖向及水平力的构造,叫“剪力墙结构”。
此外,该种构造在高层建筑中被广泛应用。
剪力墙结构分析
![剪力墙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032b7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9.png)
剪⼒墙结构分析⼀、框架-剪⼒墙结构的特征1、概念:框架-剪⼒墙结构,简称框剪结构,它是由框架和剪⼒墙组成的结构体系。
2、适⽤范围:适⽤于需要灵活⼤空间的多层和⾼层建筑。
3、⽔平荷载作⽤下的变形特征:4、⽔平荷载作⽤下的受⼒特征:5、是⼀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体系—协同⼯作:在协同⼯作时,剪⼒墙单元的刚度⽐框架⼤得多,往往由剪⼒墙担负⼤部分外荷载,其次,两者分担荷载的⽐例上、下是变化的,由他们的变形特点可知,剪⼒墙下部变形将增⼤,框架下部变形却减⼩了,这使得下部剪⼒墙担负更多剪⼒,⽽框架担负的剪⼒较⼩。
上部则相反,剪⼒墙变形减⼩,因⽽卸载,框架上部变形加⼤,担负的剪⼒将增⼤,因此框架上部下部所受剪⼒趋于均匀化。
6、是⼀种延性较好的结构体系—延性好的框架:抗侧⼒刚度较⼤并带有边框的剪⼒墙和有良好耗能性能的连梁所组成具有多道抗震设防。
⼆、框架-剪⼒墙结构中的梁1)普通框架梁C2)剪⼒墙之间的连梁A3)⼀端与墙肢相连,另⼀端与框架柱相连B1、类型:2、设计⽅法1)普通框架梁C-按框架梁设计2)剪⼒墙之间的连梁A-双肢或多肢剪⼒墙的连梁设计3)⼀端与墙肢相连,另⼀端与框架柱相连B-特殊考虑三、框架-剪⼒墙适⽤⾼度及⾼宽⽐⾼宽⽐限值:P12表2.3、2.4适⽤⾼度:P11 表2.1、2.2注意:⾼宽⽐及⾼度限制的⽬的四、剪⼒墙的布置1、剪⼒墙的数量通过多次地震中实际震害的情况表明:在钢筋混凝⼟结构中,剪⼒墙数量越多,地震震害减轻得越多。
框架结构在强震中⼤量破坏、倒塌,⽽剪⼒墙结构震害轻微。
因此,⼀般来说,多设剪⼒墙对抗震是有利的。
但是,剪⼒墙超过了必要的限度,是不经济的。
剪⼒墙太多,虽然有较强的抗震能⼒,但由于刚度太⼤,周期太短,地震作⽤要加⼤,不仅使上部结构材料增加,⽽且带来基础设计的困难。
另外,框剪结构中,框架的设计⽔平剪⼒有最低限值,剪⼒墙再增多,框架的材料消耗也不会再减少。
所以,单从抗展的⾓度来说,剪⼒墙数量以多为好;从经济性来说,剪⼒墙则不宜讨多,因此,有⼀个剪⼒墙的合理数量问题。
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f895d4e75ef7ba0d4a733b0b.png)
鱼骨式剪力墙平面布置图
在受力复杂处加密剪力墙
剪力墙的布置原则
(8)剪力墙宜设于建筑物两端、楼梯间、电梯间及平面刚度有 变化处,同时以能纵横向相互连在一起为有利,这样,对增大 剪力墙刚度很有好处。 (9)剪力地的平面布置有两种力案 横墙承重方案:横墙间距即为楼板的跨度.通常剪力墙的 间距为6—8m较为经济。
框支剪力墙结构震害特点
其他在结构上还有若干措施,如在剪力墙肢端增设暗柱,以及规定一些最 小配筋率及搭接长度等,其结构加强措施视具体情况酌情处理和采用。 综上所述,框支剪力墙在竖向布置时为防止刚度突变应采取各种措施, 使其大空间底层的层刚度变化率r接近于1,不宜大于2;不宜在地震区 单独使用框支剪力墙结构,即需要时可采取框支剪力墙与落地剪力墙协 同工作结构体系
框支剪力墙结构对抗震要求较高的房屋,宜经过专门的试验研究后采用。
剪力墙结构的变形特征
自底层向上,位移增量 越来越大, 与悬臂梁的弯曲变形曲 线类似。故称“弯曲型”
剪力墙弯、剪变形特点
• 4. 适用范围: • 房屋刚度比框架-剪力 墙体系更好,适用的 层数更高,层数超过 25层的房屋宜采用全 部剪力墙结构 • 理论上可达100~150层, 但墙体太厚,不经济, 以40层以下为宜 • 全剪力墙的高宽比不 宜大于6
跳层剪力墙结构
大间距剪力墙体系(住宅)
上海仙霞村点式住宅
大间距方案:墙体长度 由242m减少到174m。 板厚120mm增到140mm。 24层住宅每栋节约造价: 45万元。 抗震性能加强。
大小间距墙体方案的地震反应比较
框架-剪力墙结构
1概念:在框架体系的房屋中设置一些剪力墙来代替部分 框架 2特点:以框架结构为主,以剪力墙为辅助补救框架结构 的不足的半刚性结构。 剪力墙:承担大部分的水平荷载, 框架: 以负担竖向荷载为主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特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7b4725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1.png)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特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特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体系,它由钢筋混凝土框
架和混凝土剪力墙组成。
这种结构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一、强度高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混凝土剪力墙的组合形式,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具有很高的强度。
二、刚度大
由于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混凝土剪力墙的组合形式,使得整个结
构具有很大的刚度,能够有效地抵抗地震等外部荷载。
三、稳定性好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有效地抵抗侧向位移和
倾覆等破坏形式。
四、施工方便
由于采用了预制件和模板施工技术,使得施工过程简单快捷,并且可以提高施工质量。
五、适应性强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建筑,包括住宅、商业、办公等。
六、经济性好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能够满足建筑物的要求,并且可以降低建筑成本。
七、环保节能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了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和污染。
总结: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一种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好、施工方便、
适应性强、经济性好和环保节能的建筑结构体系。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其安全可靠。
剪力墙的分类与受力特点
![剪力墙的分类与受力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24f5c8d6294dd88d1d26b06.png)
剪力墙的分类与受力特点
1.关于剪力墙结构的基本假定
剪力墙结构体系建筑是由一系列纵向和横向剪力墙及楼盖组成的空间结构。
剪力墙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各片剪力墙受力分析比较简单,但
(1)
1/10 (2)
·(3)
算为竖向悬臂受弯构件的抗弯刚度。
对于沿竖向刚度比较均匀的结构,各片剪力墙可以按下式之一计算其等效刚度。
均布荷载、倒三角形荷载、顶点集中荷载。
2.剪力墙的分类和受力特点为
(1)一般剪力墙的墙肢截面高度uh和厚度ub之比大于8;短肢剪力墙的墙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
快把结构工程师站点加入收藏夹吧!
(2)一般剪力墙根据墙面开洞大小情况,分为整截面墙、整体小开口墙、联肢墙和壁式框架。
它们的受力特点如下:
①整截面剪力墙。
当剪力墙不开门窗洞口或虽开有洞口,但洞口很小时(洞口面积不大于剪力墙总面积的15%、且洞口净矩及洞口至墙边的净距都大于洞口长边的尺寸),把其看作整截面墙(如图4.21(a)所示)。
此时,它们的受力性能犹如一悬臂杆,截面
所示)
架的变形以剪切型为主。
(3)剪力墙的墙肢截面高度wh与厚度wb之比小于5时,称为小墙肢。
其中,当之比≤3时,宜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
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
![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5325266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2.png)
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多梁柱组成,空间灵活,但抗风、抗震能力弱,多用于公共建筑,且大多为多层建筑高层,超高层建筑中并不常见。
剪力墙结构体系:钢筋混泥土剪力墙结构是指用钢筋混泥土墙板来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空间结构,墙体亦同时作为维护和分隔构件,由于墙板街面惯性矩比较大,整体性能好,因此剪力墙体系的侧向刚度很大,能够承受相当大的水平荷载,剪力墙结构体系抗侧力能力强,变形小,抗震能力好。
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是一种在框架结构中适当位置布置适当的剪力墙形成的结构体系,各种框架和各片剪力墙是抗侧力构件,在竖向荷载下两者承担各自传递范围内的楼面荷载。
筒体结构:所谓的筒体结构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筒体作竖向承重结构的高城屋结构体系,筒体体系适用于层数较多的高层建筑。
筒体在侧向风荷载的作用下,其受力类似于刚性的箱型截面的悬臂梁,迎风面将受拉,而背风面将受压。
采用这种体系的建筑,其平面最好是正方形或是接近正方形。
28 剪力墙构造详图
![28 剪力墙构造详图](https://img.taocdn.com/s3/m/2bb64e5d5022aaea998f0f82.png)
剪力墙细部构造详图
中间层连梁箍筋仅设置在洞口宽度范围内,而顶层连梁箍筋不仅在洞口宽度范围内设置, 在上下纵筋锚固区也应设置直径同跨中间距为150mm的箍筋。
拉筋直径:当梁宽≤350mm时,为6mm;梁宽>350mm时为8mm。拉筋间距为2倍 箍筋间距,竖向沿侧面水平筋隔一拉一。
剪力墙细部构造详图
剪力墙细部构造详图
连梁配筋构造
在剪力墙结构中,连接墙肢与墙肢的梁称为连梁。
(1)单洞口连梁纵筋构造,剪力墙连梁上下部纵筋锚入剪力墙内的长度为max(laE, 600mm)。 (2)双洞口连梁纵筋构造,当两洞口的洞间墙长度不能满足两侧连梁纵筋直锚长度 2*min(laE,600mm)的要求时,可采用双洞口连梁。其构造要求为连梁上部、下部、侧面纵 筋连续通过洞间墙,上下部纵筋锚入剪力墙内的长度为max(laE,600mm)。
建筑结构与识图
主讲人:
Part 1
任务一
课程复习
常用的结构体系
框架体系 剪力墙体系 框架-剪力墙体系
筒体体系
梁和柱为主要承重构件
墙体作为竖向承重和抵 抗侧力的结构
框架结构中增设一定数 量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筒体由若干片剪力墙围 合而成的封闭井筒式结构
课程复习:列表注写
课程复习:列表注写
课程复习:截面注写
当圆形洞口直径D≤300m m时, 洞口四周设置补强钢 筋。当圆形洞口300mm< D ≤800mm时,洞口四周设置 正六边形补强钢筋。当圆形洞 口直径D>800mm时,沿洞口 周长配置环形加强筋。在洞口 上下设置补强暗梁。
剪力墙结构简介
![剪力墙结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daa895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2.png)
剪力墙结构简介【剪力墙结构简介】一、剪力墙结构的定义剪力墙结构是一种由纵向墙体组成的整体结构体系,用于承担水平荷载,并将其转移到地基上。
剪力墙结构通常用于高层建筑中,以提供良好的抗震和抗风性能。
二、剪力墙结构的构成要素1. 剪力墙:剪力墙是剪力墙结构的主要构成部分,通常由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构成。
剪力墙位于建筑的外围或内部,承担水平荷载,并将其转移到地基上。
2. 剪力墙师梁:剪力墙师梁位于剪力墙的底部,用于承担剪力墙上部的垂直荷载。
剪力墙师梁通常由钢筋混凝土构成。
3. 剪力墙面板:剪力墙面板位于剪力墙的外侧,是剪力墙结构的装饰和保温层。
剪力墙面板通常由玻璃、铝板或复合材料构成。
三、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考虑因素1. 抗震性能:剪力墙结构需要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以保护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设计中需要考虑地震荷载、剪力墙的强度和刚度等因素。
2. 抗风性能:剪力墙结构需要具备良好的抗风性能,以抵御强风对建筑的影响。
设计中需要考虑风荷载、剪力墙的高度和厚度等因素。
3. 建筑功能: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建筑的功能要求,如内部空间布局、外立面设计等。
4. 施工可行性:剪力墙结构的施工需要考虑施工工艺、材料可获得性等因素,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四、剪力墙结构的优缺点1. 优点:- 提供优良的抗震性能,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具备较好的抗风性能,能够阻挡强风对建筑的影响;- 结构简单,施工相对容易;- 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
2. 缺点:- 考虑到剪力墙的布置和墙体开口的限制,可能对建筑的功能布局造成一定的限制;- 建筑的自重较大,对地基的要求较高;- 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水和保温措施。
五、附件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 剪力墙结构设计图纸:包含剪力墙、剪力墙师梁和剪力墙面板的详细设计图纸;- 剪力墙结构施工工艺:包含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步骤和注意事项。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 建筑法:指规定了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土木工程:指涉及土地开发、道路、桥梁等方面的工程技术;- 结构设计标准:指制定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框架-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中总地震倾覆力矩比
![框架-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中总地震倾覆力矩比](https://img.taocdn.com/s3/m/5d1d817ca26925c52cc5bfa6.png)
一直一来,总是不断有人提出地震倾覆力矩比问题,包括图审单位,设计院总工等。
今天又有家图审单位提出类似问题,说应该每层均满足地震倾覆力矩比50%要求,当然责任人应该首先归《高规》编写者。
1、对于该条,《高规》8.1.3条: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采用。
8.1.3条条文解释说明中也没有提起总的地震倾覆力矩是指结构底部(即PKPM地震倾覆力矩比中地面以上第一层)还是每一层。
反倒在《高规》7.1.2条第二款中,涉及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倾覆力矩比,明确提起为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
规范原文是: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现在产生分歧点就是总地震倾覆力矩和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
2、笔者在过去做设计的过程中,把握尺度有个渐变的过程。
开始是尽量满足每层均达到地震倾覆力矩比50%要求,然后是地面以上第一层满足地震倾覆力矩比50%的要求,再到现在是满足底部加强区满足地震倾覆力矩比50%的要求。
《施岚青》中提起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是指在剪力墙底部的一定高度内,适当提高承载力和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弯曲型和弯剪型结构的剪力墙,塑性铰一般在墙肢的底部,将塑性铰范围及其以上的一定高度范围作为加强部位,对于避免墙肢剪切破坏、改善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是非常有用的。
为了剪力墙应具有足够的延性,剪力墙塑性铰出现后,剪力墙底部塑性铰范围内应加强构造措施,提高其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以次类比,把这个概念运用到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笔者再联想到06年在杭州做的一个经济适用房小区和一个临安接近100米的高层办公楼,为这个问题电话请教过浙江省城建院的王银根总工程师,他的意见也是最好底部加强区满足50%这个要求,所以笔者在后来的设计过程中,都是按照底部加强区满足50%来控制的。
框架―剪力墙结构相关知识
![框架―剪力墙结构相关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0b60666af1ffc4ffe47ac9e.png)
框架―剪力墙结构相关知识在框架结构中加设适量的剪力墙,二者通过楼盖协同工作,以满足建筑物的抗侧要求,从而组成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在框架中局部增加剪力墙可以在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影响不大的情况下,使结构的抗侧刚度和承载力都有明显提高,所以这种结构体系兼有框架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是一种适用性很广的结构形式。
1. 变形特点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向变形曲线以剪切型为主,而剪力墙的变形则以弯曲型为主。
由于两者是受力性能不同的两种结构,因而两者之间需要通过楼板的协同工作。
由于楼板平面内刚度很大(计算中假定为无限刚性),因此在同一楼板处必有相同的位移,这就形成了框架―剪力墙结构特有的变形曲线,呈反S形的弯剪型变形曲线。
框架下部位移增长迅速,上部增长较慢,剪力墙则与之相反。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下部,侧移较小的剪力墙对框架提供帮助,墙把框架向左边拉,框架―剪力墙的侧移比框架单独侧移小,比剪力墙单独侧移大;而上部,框架又可以对剪力墙提供支持,即框架把墙向左边推,其侧移比框架单独侧移大,比剪力墙单独侧移小。
最终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侧移大大减小,且使框架和剪力墙中内力分布更趋合理。
·2. 受力特点剪力墙的侧移刚度远大于框架,因此剪力墙分配到的剪力也将远大于框架。
由于上述变形的协调作用,框架和剪力墙的荷载和剪力分布沿高度在不断调整。
框架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框架与剪力墙之间楼层剪力的分配比例和框架各楼层剪力分布情况随着楼层所处高度而变化,与结构刚度特征值λ直接相关。
框剪结构中的框架底部剪力为零,剪力控制部位在房屋高度的中部甚至在上部,而纯框架最大剪力在底部。
因此,当实际布置有剪力墙(如:楼梯间墙、电梯井道墙、设备管道井墙等)的框架结构,必须按框架结构协同工作计算内力,不应简单按纯框架分析,否则不能保证框架部分上部楼层构件的安全框架墙,剪力墙的区别剪力墙(shear wall)又称抗风墙或抗震墙、结构墙。
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的墙体。
高层建筑的剪力墙体系结构设计解析
![高层建筑的剪力墙体系结构设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6feb330912a2161479291d.png)
样 的 设计 原 则 , 剪 力 墙 不 但 可 以减 轻 结 构 自重 , 而
层建筑剪力墙体结构设计 中,要是剪力墙结构带 有 简体与短肢 。一定要确保其 中的混凝土强度大于或 等于 C 2 5 ,这样才能达到剪力墙 对混凝土强度 的等
b u t h t e q u a l i t y 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r o j e c t s d i r e c t l y a f f e t c s t h e s e c -
mi t y o f h u ma n l i f e . T h e r e f o r e ,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 d u s t r i e s s h o — u l d e r t h e es r p o n s i b i l i t y , e s p e c i ll a y i n h i g h - r i s e b u i l d i n g wa l l c h i t e c t u r e d e s i g n . wh i c h i s p a r t i c u l a r l y i mp o r t a n t b e c a u s e t h e d e s i n g d e t e r mi n e s t h e s u c c e s s o f b u i l d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级 要求 。
且还 能大 大降低地震危害 ,同时又节约许多建筑经 费 。因此 ,剪力墙结构 的施工 一定要遵循楼层最 小 剪力系数 的设计原则 。 2 .楼层 间位移 与层 高 关于楼层 间位移与层高 ,就 要求剪力墙规范规 定的最大楼层 间位移计算一定要注 意相关事项 。若 在地震频繁 的建 立楼层 ,所用标准值 产生的楼层计 算。可 以保 留整体 弯曲变形 ,需要计 入扭 转变形在 高层建筑 中,因为 当前的高层建筑重 点考 虑的就是 楼层 间的扭转与剪 力变 形。具体地讲 ,竖 向构建数 量 决定着结构的剪 切变 形。但是在实 际的建设过程 中,合理的构建是 关键 。一旦结构不科学 ,势必会 引发 过大的扭转变形 ,这 样就无法达到楼层 间对 位
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03ae3694b9d528ea81c779f3.png)
4.2 剪力墙的形状和结构布置原则
▪ 4.2.1 剪力墙的形状 剪力墙的形状没有限制,一般截面较少用一
字,多设计成L形、Z形、T形、工形、∪ 形、□形、△形、○形
4.2.2 剪力墙结构布置原则
1、剪力墙在平面上应沿建筑物主轴方向布置 剪力墙在平面上应沿建筑物主轴方向布置:
• 当建筑物为矩形、T形和L形平面时,剪力墙 应沿两个主轴方向布置;
抗震设防烈度
非抗震设计
6度、7度
8度
9度
8
6
5
4
B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体系建筑高宽比限值
非抗震设计 8
抗震设防烈度
6度、7度
8度
7
6
4.3.4 剪力墙墙体上开洞的基本要求
剪力墙上的洞口会影响剪力墙的分类及相应的受 力状态和变形;
对于较大的洞口应尽量设计成上下洞口对齐成列 布置,能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避免上下洞口 错列的不规则布置(抗风和抗震都不利)。
(3)避免在框支楼盖顶处发生刚度急剧突变,如板厚
不宜小于180m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且强度不宜低于 C30,用双向上下配筋,配筋率不宜低于0.25﹪.
(4)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将底层框架扩展为2~3层, 刚度随层高逐渐变化,使刚度逐渐减弱而避免突 变。
(5)在框架的最上面一层设置设备层,作为刚度 的过渡层,使结构转换层上下刚度较为接近。
A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m)
结构体系
非抗震
抗震设防烈度
设计 6度 7度 8度 9度
全部落地剪力墙 150 140 120 100 60
部分落地剪力墙
130
120 100
80
框架—剪力墙体系的结构特征及适用范围
![框架—剪力墙体系的结构特征及适用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28e83cc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d.png)
框架—剪力墙体系的结构特征及适用范围在建筑结构中,框架—剪力墙体系被广泛运用于高层建筑和对地震、风力等外部力学作用较为敏感的建筑中。
它以框架结构和剪力墙两种结构形式的共同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框架—剪力墙体系的结构特征和适用范围两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一、框架—剪力墙体系的结构特征1. 框架结构特征框架结构是由纵向和横向的结构构件组成的,一般由柱、梁构成。
框架结构的特点是强度高、刚度大、构件简单、材料利用率高、适用范围广。
在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能够通过构件之间的延性变形来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从而保证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2. 剪力墙结构特征剪力墙是指在建筑结构中设置的能够承受横向剪切力的墙体。
剪力墙的特点是在平面内具有较大的刚度,在垂直方向上能够有效地抵抗地震、风压等横向作用力。
通过合理设置和布置剪力墙,可以增强建筑结构的抗侧倾稳定性和整体抗震性能。
3. 框架—剪力墙体系的结构特征框架—剪力墙体系是指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两者相辅相成。
框架结构能够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而剪力墙则能够有效地抗拒横向作用力。
通过两者的协同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二、框架—剪力墙体系的适用范围1. 高层建筑由于框架—剪力墙体系具有较高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
在高层建筑中,地震、风压等外部横向作用力对结构的要求较高,而框架—剪力墙体系能够有效地满足这些要求,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对外部横向作用敏感的建筑除了高层建筑,一些对外部横向作用较为敏感的建筑,如医院、学校等,也适合采用框架—剪力墙体系。
这些建筑对结构的稳定性有着更高的要求,而框架—剪力墙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建筑在外部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
3. 地震频发地区的建筑在地震频发地区,建筑的抗震性能是至关重要的。
框架—剪力墙体系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减小地震对建筑的破坏程度,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高层建筑的四大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的四大结构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94399cb5ad51f01dc281f1c9.png)
高层建筑的四大结构体系目前国内高层建筑的四大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
一、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四种承重构件组成。
由梁、柱、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它是主要承重结构,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系梁连系起来,即形成一个空间结构体系,它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一般用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由梁和柱通过节点构成承载结构,框架形成可灵活布置的建筑空间,使用较方便。
钢筋混凝土框架按施工方法的不同。
又可分为:①梁、板、柱全部现场浇筑的全现浇框架;②楼板预制,梁、柱现场浇筑的部分现浇框架;③梁、板预制,柱现场浇筑的半装配式框架;④梁、板、柱全部预制的全装配式框架。
优点: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获得大空间,建筑立面也容易处理,结构自重轻,计算理论也比较成熟,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造价较低。
缺点:框架结构本身柔性较大,抗侧力能力较差,在风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非结构构件破坏比较严重。
适用范围:框架结构的合理层数一般是6到15层,最经济的层数是10层左右。
由于框架结构能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平面布置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的要求,已广泛应用于办公、住宅、商店、医院、旅馆、学校及多层工业厂房和仓库中。
二、剪力墙结构体系在高层建筑中为了提高房屋结构的抗侧力刚度,在其中设置的钢筋混凝土墙体称为“剪力墙”,剪力墙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整个房屋的抗剪强度和刚度,墙体同时也作为维护及房间分隔构件。
优点:由钢筋混凝土墙体承受全部水平和竖向荷载,剪力墙沿横向纵向正交布置或沿多轴线斜交布置,它刚度大,空间整体性好,用钢量省。
历史地震中,剪力墙结构表现了良好的抗震性能,震害较少发生,而且程度也较轻微,在住宅和旅馆客房中采用剪力墙结构可以较好地适应墙体较多、房间面积不太大的特点,而且可以使房间不露梁柱,整齐美观。
缺点:剪力墙结构墙体较多,不容易布置面积较大的房间,为了满足旅馆布置门厅、餐厅、会议室等大面积公共用房的要求,以及在住宅楼底层布置商店和公共设施的要求,可以将部分底层或部分层取消剪力墙代之以框架,形成框支剪力墙结构。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d760ac2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65.png)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就是以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担水平和竖向荷载的一种结构体系。
这是从结构整体角度来划分的。
框支剪力墙指的是结构中的局部,部分剪力墙因建筑要求不能落地,直接落在下层框架梁上,再由框架梁将荷载传至框架柱上,这样的梁就叫框支梁,柱就叫框支柱,上面的墙就叫框支剪力墙。
这是一个局部的概念,因为结构中一般只有部分剪力墙会是框支剪力墙,大部分剪力墙一般都会落地的。
一般多用于下部要求大开间,上部住宅、酒店且房间内不能出现柱角的综合高层房屋。
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差,造价高,应尽量避免采用。
但它能满足现代建筑不同功能组合的需要,有时结构设计又不可避免此种结构型式,对此应采取措施积极改善其抗震性能,尽可能减少材料消耗,以降低工程造价。
因此,框架剪力墙结构包括框支剪力墙,框支剪力墙却不一定是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是荷载传给楼板,再传给次梁、主梁、柱、基础、地基。
此种结构受力体系由梁、柱组成,用以承受竖向荷载是有利的,但是在承受水平荷载方面能力有限,因此仅仅适用于房屋高度不大,层数不多的建筑。
剪力墙即一段钢筋混凝土墙体,因其抗剪能力很强,故称剪力墙。
在框剪结构中,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受力,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荷载,框架承受大部分的竖向荷载,这样大大减少了柱子的截面。
当房屋的层数更高的时候横向水平荷载更大,这时宜采用剪力墙结构,即全部采用纵横布置的剪力墙。
剪力墙不仅承受水平荷载,亦承受垂直荷载。
剪力墙的计算剪力墙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其正截面抗震承载力应按本规范第7 章和第10.5.3 条的规定计算,但在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右边,应除以相应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
剪力墙各墙肢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对一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及以上一层,应按墙肢底部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弯矩设计值采用,其他部位可采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弯矩设计值乘以增大系数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Vw 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 底部加强部位1)9 度设防烈度(11.7.3-1)且不应小于按公式(11.7.3-2)求得的剪力设计Vw2)其他情况一级抗震等级Vw=1.6V (11.7.3-2)二级抗震等级Vw=1.4V (11.7.3-3)三级抗震等级Vw=1.2V (11.7.3-4)四级抗震等级取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剪力设计值2 其他部位Vw=V (11.7.3-5)式中Mwua―――剪力墙底部截面按实配钢筋截面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且考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计算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有翼墙时应计入墙两侧各一倍翼墙厚度范围内的纵向钢筋;M―――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底部截面的弯矩设计值;V―――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
剪力墙及相关结构体系概述
![剪力墙及相关结构体系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aa47445fe4733687e21aac3.png)
剪 力墙及 相 关 结构体 系概 述
张 萍
( 太原建工建筑设计有 限公司 , 山西太原 ,3 0 2 00 0 )
摘 要 : 绍 了剪 力墙 的 划 分 和 设 计 , 据 倾 覆 力矩 的 比值 对 几 种 剪 力 墙 结 构 体 系的 介 依
的相关规定 . 各类墙肢水平截 面的截面高度 h 与截 面宽度 b 之
比见 表 1 。
截 面高宽 比来定义短肢剪力墙是 不合理的 。 () 2对有效翼墙 的判定 , 有资料依据< 范》 规 对剪力墙边缘构
件 范围的规定来定义形截面剪力墙的翼墙长度 ,即要求两侧 翼
表 l 剪力墙的截面高度与截面宽度比
1 对《 . 2 规范> 规定的理解 ( )混凝土规范》 1《 规定 h/I4时 , > b 按剪力墙的要求设计。 ( ) h b 的剪力墙墙肢 ,规范》 2对 J 《 规定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
计, 即在抗 力设 计时 , 采用柱截 面计 算 h 的原则来确 定墙肢 , 。 其 2I 短肢剪力墙较 多的剪力墙 结构的设计要求 . () I结构 的最大适用高度 比一般剪力墙结构适 当降低 , 裂 且
Ta k n b u eI d c t n o eHe d Th c n s h sg a n s l i g a o tt n ia i f h a ik e si t eDe i n Dr wi g h o t n
W EIHo -i ng l
ABS TRACT: ntel h fh g lt n f h n mu tik e s f u e e di 0 ti a e rb sit e I g t er u ai so emi i m c n s mp dh a GB1 ,hsp p r o e ot h i ot e o t h ob n 5 p n h I dc t no eh a ik e si ed s nd a n s a db sn ee a ls a aye en c si fidc tl e n iai f h e d t c n s t ei rwig , n yu igt x mpe , n lz st e e st o iaigt o t h nh g h h y n l h
关于剪力墙结构设计,正确的是( )。
![关于剪力墙结构设计,正确的是( )。](https://img.taocdn.com/s3/m/fe1e7eb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4.png)
关于剪力墙结构设计,正确的是( )。
A. 抗震设计时,不应单方向布置剪力墙
B. 楼间梁宜支承在连梁上
C. 墙段长度不宜大于9m
D. 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应从地下室底部算起
答案:
[答案]A
分析:
[解析]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1.1条规定,剪力墙结构应具有适宜的侧向刚度,其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宜沿两个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两个方向的侧向刚度不宜相差过大。
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
②宜自上到下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
③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宜避免造成墙肢宽度相差悬殊的洞口设置;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不宜采用上下洞口不对齐的错洞墙,全高均不宜采用洞口局部重叠的叠合错洞墙。
第7.1.2条规定,剪力墙不宜过长,较长剪力墙宜设置跨高比较大的连梁将其分成长度较均匀的若干墙段,各墙段的高度与墙段长度之比不宜小于3,墙段长度不宜大于8m。
第7.1.4条第1款规定,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第7.1.5条规定,楼面梁不宜支承在剪力墙或核心筒的连梁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剪力墙结构体系
1、对剪力墙结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都有一些规定,高规的内容要多一些,且有关于短肢剪力墙的规定(7.1.2条共8款)。
一般剪力墙为hw(墙肢截面高度,笔者认为此应称为墙肢长度,与高规表7.2.16注1及抗震设计规范6.4.9条与表6.4.7注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11.7.15注4统一)/bw(墙肢截面厚度)>8,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较长的剪力墙宜开设洞口(即所谓结构洞)(高规7.1.5条)。
短肢剪力墙hw/bw=5(笔者认为按老习惯取4较合理)~8,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
hw/bw<5(笔者认为按老习惯取4较合理),即为异形柱。
L形、十字形剪力墙等,只要其中的一肢达到一般剪力墙的要求,则不应认为是短肢剪力墙。
2、高规7.1.1条规定剪力墙结构的侧向刚度不宜过大,笔者最近审查的一个剪力墙结构住宅,26层,建筑总高度79.50m,采用全剪力墙结构,即除门窗洞外均为剪力墙,无一片后砌的填充墙,第一周期只有1.02秒,侧向刚度过大,使地震作用过大,不经济,不合理。
3、关于底层剪力墙的厚度:
高规7.1.2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当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其第2款规定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SATWE程序在计算时,是将各个墙肢的高厚比进行单独计算,凡hw/bw=5~8,即归入短肢剪力墙,这样算得的短肢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就可能容易大于50%。
而TAT程序在计算时,是将L形等剪力墙等只要其中的一肢达到一般剪力墙的要求,则不归入短肢剪力墙,在相同的结构中,这样算得的短肢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就有可能不大
于50%,笔者建议宜按TAT计算该项指标。
4、剪力墙的计算配筋应为墙肢一端的配筋量,某设计单位2000年在上海某工程设计中,一端的配筋量取计算配筋量的一半,工程施工后,遇上海市设计质量抽查,问题被暴露,整改很困难。
5、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中,多数设计人员将较短的墙段都画为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将计算需要的纵向钢筋均匀配置在整个墙段内,这是不妥的,因为配置在墙肢中和轴附近的钢筋并不能发挥作用,因此纵向钢筋应向墙肢端部集中,宜打印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计算结果复
核。
抗震设计规范6.4.9条规定: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3倍时,应按柱的要求进行设计,箍筋应沿全高加密,SATWE等程序在计算时也是照此条规定办理。
如墙厚为
200mm,墙肢长度600~800mm,虽然墙肢长度达到墙厚的3~4倍,笔者认为仍宜按柱配筋。
6、有些人在电算总信息中输入分布筋的配筋率为0.30%(规范要求一、二、三级剪力墙最小0.25%,四级剪力墙最小0.20%,为强制性条文),但实际配筋小于0.30%,这就不对了,因为竖向分布筋的配筋率会影响剪力墙的配筋计算结果(见高规7.2.8~7.2.12条)。
剪力墙的竖向、横向分布筋也不必太大,如墙厚为200或250mm,纵、横向分布筋都配φ12@200双排(配筋率达0.565~0.452%)似无必要,但钢筋间距宜≤200mm,对防止剪力墙开裂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