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相当严重。

这种不平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既有历史原因,也有自然原因,还有发展过程中策略选择的人为原因。

当前,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发达,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三农”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给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问题十分明显,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及文化诉求与现实社会生产发展还有较大的差距。

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个“发展很不平衡”(十六大报告)已经成为导致当前主要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的基本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中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差异较大,先天的差异导致在适应改革和把握发展机遇能力方面的巨大差异,随着优势地方经济的迅速起飞,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在呈“马太效应”式的急速放大。

有些地方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而另一些地方则连农业社会最基本的生存问题都没有解决。

在中国社会我们几乎能够同时看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三种形态并存的奇特的历史景观。

据统计,2006年,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GDP总和不到人民币4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7%;而东部地区GDP达到2万亿元的省份就有3个之多,其中江苏省为21,500亿元,山东省为22,000亿元,广东省为25,000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显示:全国共分七档。

除了位居第一档的香港和澳门不具有可比性外,第二档的上海(5,350元/月)、深圳(5,280元/月)、温州(5,020元/月)、北京5,000元/月),要比第七档的兰州(1,500元/月)、银川(1,100元/月)、西宁(1,000元/月)高出3-4倍。

经济发展的经济不平衡和结构性失业分析

经济发展的经济不平衡和结构性失业分析

经济发展的经济不平衡和结构性失业分析经济发展的经济不平衡和结构性失业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都面临着这些问题。

本文将对经济不平衡和结构性失业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和对策。

一、经济不平衡分析经济不平衡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行业、地区或阶层之间出现的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现象。

经济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不平衡。

部分行业或地区发展迅速,而有些行业或地区发展缓慢或处于停滞状态。

这种不平衡往往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效率的降低。

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

一些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而一些地区经济发展滞后。

发达地区拥有先进技术和大量投资,而欠发达地区则缺乏这些条件,导致地区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三是收入分配不平衡。

经济不平衡往往伴随着收入分配的不平衡。

富裕的阶层获取更多的收入,而贫困阶层收入较低。

这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以上是经济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形式。

造成经济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些重要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外部环境和市场机制等。

二、结构性失业分析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性变化引起的失业现象。

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一些行业或职业可能会出现就业岗位减少甚至消失的情况,导致一部分劳动力失业。

结构性失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职业结构性失业。

某些行业的就业需求减少,例如传统制造业或农业,而高科技产业或服务业的就业需求却呈上升趋势。

这就导致了行业之间的就业结构性失衡。

二是技能结构性失业。

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一些行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发生了变化。

那些没有及时掌握新技能的员工可能会面临着技能失配的问题,从而导致失业。

三是地区结构性失业。

一些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一些地区原有的劳动力需求减少。

那些无法适应新的地区产业结构的人可能会面临失业问题。

结构性失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解决结构性失业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培训计划和教育改革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以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不仅存在于国家间,也存在于各个地区和不同经济体之间。

本文将深入探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1. 地区差异:在许多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通常,一些发达城市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远远快于内陆和欠发达地区。

这种不平衡发展导致资源和福利的分配不均,加剧了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2. 收入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财富日益积累,但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扩大。

高收入群体的财富累积越来越多,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改善缓慢。

这种不平衡现象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3. 产业结构不均衡: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仍然依赖传统产业,而高技术和先进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产业结构的不均衡使得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性,也使得经济面临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方案1. 区域协调发展:政府应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投资和优化政策环境等措施,推动内陆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减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2. 收入分配调整:政府应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支持,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加强教育等措施,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减少收入差距。

3. 促进产业升级:政府应加大对高技术和先进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通过减少对传统产业的补贴和提供对新兴产业的扶持,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三、案例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及解决方案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一个突出的挑战。

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一些发达城市,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政府于2000年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不平衡发展问题分析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不平衡发展问题分析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不平衡发展问题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入,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不平衡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分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原因分析1.地理环境因素: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导致资源分布和产业发展存在差异。

例如,沿海地区具有良好的港口条件和便捷的交通网络,更有利于外贸发展和产业集群形成,而内陆地区受制于交通不便的限制,产业发展较为困难。

2.政策扶持措施的差异:政府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予的政策扶持度存在差异。

一些地区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流入,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而其他地区则相对较少获得政府的支持,发展相对滞后。

3.历史和文化因素:历史和文化传承影响了不同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经济观念,进而影响了经济发展。

例如,一些地区拥有悠久的商业文化传统,有利于商业和创新精神的培育,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二、问题影响1.经济增长率不平衡: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率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导致全国整体经济增长率的不平衡。

2.人口流动和资源失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人口流动不均衡,一些地区人口过度集中,而其他地区则面临人口外流的问题。

同时,资源的分布也不平衡,造成了资源浪费和资源短缺的问题。

3.社会问题加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了社会问题的加剧,如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差距加大、环境污染严重等。

三、解决方案1.制定差异化政策: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政策和措施。

对于资源丰富的地区,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于资源匮乏的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引导,促进经济增长。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

特别是加大对内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消除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3.促进人才流动:建立人才交流和流动机制,鼓励优秀人才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促进知识和经济资源的流动和交流,推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均衡。

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分析

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分析

西电东送
• 概念:是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 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 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地区。 • 意义:西电东送这一伟大工程,为西部省区把电力资源优 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将改变东西部能 源与经济不平衡的状况。对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东部 地区经济发展,将发挥其重要作用。 • 特殊意义:与其他西部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相比,西电 东送工程最大的特点是,它不仅仅是西部的工程,也是东 部的工程,充分地体现了党中央提出的“东西部协调发展, 共同富裕,共同进退”的战略构思。
三、如何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问题
观看视屏
1.加快中西部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A、10年前党和国家做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后 来又先后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 略,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8年后中西部和东 北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已连续两年超过东部地区,其 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居于领先地位。
2.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9年以来国家出台的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 ——区域规划 1.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年) 2.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3.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4.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5.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6.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 7.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8.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9.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10.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11.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 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把加快形成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 革发展的根本要求 • 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 民的思想观念有了切实转变,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生 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中区域发展不平衡研究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中区域发展不平衡研究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中区域发展不平衡研究一、引言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中区域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的土地面积广阔,各地资源和经济条件却十分不均衡。

这种不均衡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十分深远,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还关系到民生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

本文将就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中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原因,分析其影响以及制定相应的对策。

二、不平衡的现状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中,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非常明显。

以经济方面为例,沿海地区的发展速度要快于内陆地区,而南部与北部则有明显的差距。

财政收入也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现象,发达地区的财政收入远高于欠发达地区。

这种不平衡还表现在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教育和医疗领域。

由于城市化程度不同,住房、水电、交通和环保等也存在不平衡。

三、不平衡的原因1.历史遗留问题中国历史上的分封制度,封建社会中的“九千九百万田地”,使得中国的土地权分布不均。

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展,土地改革后,农民一人一地,使得土地权有所改善。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再次成为重要的资源,土地资源的背景依然衍生出了联系深远的历史不平衡问题。

2.自然资源差异我国的地理形势是山高水深,南多北少,海洋沿海,内陆干旱。

这种地理条件是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3.政府政策差异在实施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各地政府在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使得各地的发展不平衡。

4.经济发展阶段差异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各不相同,一些地区由于历史原因现在仍处于落后状态,相应的发展不平衡。

四、不平衡的影响1.妨碍经济发展我国是一个由地方组成的大国,各地经济的发展速度不一样,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市场浪费。

2.不利于社会稳定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这就意味着这些地区的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人民的经济状况不好,就会产生很多社会矛盾,甚至引起社会动乱。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探析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探析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探析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不同。

虽然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直存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以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的措施。

一、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表现在中国,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发展差距非常明显,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繁荣和西部地区的相对落后。

在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迅猛,人员密集,产业结构日趋完备。

而在西部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由于缺乏基础设施的支撑,很多人口陷于贫困,经济状况较为困难。

其次,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也明显。

城市的设施设备、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条件都比乡村更为完善,而且工作机会更多。

这也造成了城市人口的增多,而乡村人口却在不断减少。

另外,不同民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也很明显。

贫困地区多数为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

由于相对缺乏发展经验和重视程度的不同,一些边远地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缓慢,造成这些地区的经济落后和贫困。

二、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1. 政策限制一些地方的经济不能快速增长,部分原因是因为当地官员存在经济创新不足的现象,过度依赖传统产业发展并忽略推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此外政策限制也导致了某些地区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2. 地区资源的分配不均中国的资源是分布不均匀的,这就导致了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南方的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因此经济发展较为发达。

而北方经济落后,沙漠化程度也很高。

3. 城市群之间的角逐在城市群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也会加剧区域之间的分裂。

东部沿海城市由于先天条件优越,经济发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同时,这些城市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

这种竞争导致了东部的城市更加富有,而其他地区更加贫困。

三、为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所需的措施1. 改善政策各地政府应该要加强民生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在当地推进产业升级和创新,确保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对于贫困地区,政府更应该加大扶持力度,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不平衡问题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不平衡问题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不平衡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各个国家和地区在资源分配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资源的不平衡不仅给经济带来了挑战,也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不平衡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地区之间。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资源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

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高端的人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资源短缺和技术落后的困境。

这种不平衡会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乏力,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转移,缩小地区间的资源分配差距,实现共同发展。

其次,资源不平衡问题还表现在城乡之间。

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聚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面临着资源匮乏的困境。

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不仅导致农民收入低下,也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增长潜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只有实现城乡资源的均衡配置,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

此外,资源不平衡还存在于社会群体之间。

社会经济的发展往往会导致贫富差距的拉大。

资源的集中分配使得一部分人富有,而另一部分人却处于贫困的边缘。

贫富差距的存在不仅导致社会不稳定,也限制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了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我们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公平性,推动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只有解决社会群体之间的资源不平衡,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不平衡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需要加强宏观管理,制定相关政策来促进资源的均衡配置。

同时,企业和个人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支持弱势群体的发展。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协同合作,才能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分析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分析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分析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一大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经济竞争的加大,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扩大,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出现了经济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首先,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

首先,资源分配不均衡是导致经济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拥有较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匮乏。

这种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了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的差异。

其次,政府政策的不合理也是经济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一些地方政府过分关注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最后,技术进步的不均衡也是导致经济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地区在技术创新和引进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而另一些地区却滞后于科技发展,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其次,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也存在一些原因。

首先,供给方面的问题是导致经济不充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企业生产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经济发展不充分。

其次,需求方面的问题也是经济不充分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的消费能力较低,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充分。

此外,制度问题也是导致经济不充分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市场环境不公平,企业难以发展壮大,导致了经济不充分。

针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首先,要加强资源的平衡配置,促进各地区之间的资源互补性发展。

政府应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计划,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源流动和合理利用。

其次,要加强政府政策的协调性,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最后,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引进的平衡发展,推动科技与经济的融合。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挑战。

市场经济下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市场经济下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市场经济下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多样化地理环境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在不同的地区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市场经济的推行加剧了这种区域间的差距,并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市场经济下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和建议。

一、市场经济下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市场经济的推行使得中国的地区发展差距逐渐扩大。

沿海地区和大城市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却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化水平不均区域之间的工业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沿海地区的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先进,而内陆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较低,技术落后,规模较小。

2.城乡发展差距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大城市的发展速度较快,而农村地区的发展缓慢。

城乡发展差距导致人口流失、经济支撑能力减弱等问题。

3.收入分配不均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也带来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居民相对富裕,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较低。

二、市场经济导致不平衡问题的原因市场经济导致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1.资源禀赋差异我国各地的资源禀赋存在明显差异,比如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内陆地区的资源相对匮乏。

资源禀赋差异导致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政策扶持不均市场经济中,政府的政策扶持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政府资源有限,对于不同地区的政策扶持程度不同,导致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3.交通基础设施滞后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对于地区经济的联系和发展至关重要。

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遗留问题,内陆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解决市场经济下不平衡问题的措施为了解决市场经济下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减税降费、补贴和鼓励创新等方式,引导资本和技术向这些地区流动,促进其经济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探究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探究

District economy | 区域经济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66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探究刘一璇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陕西西安 710075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其中,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发展失衡现象,是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既有先进的生产力,也有大量传统的相对落后的生产力。

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城市之间生产力水平和布局也不均匀。

本文从以上三种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具体表现出发,分析了各种不平衡发展的主要原因,并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经济发展;不平衡一、引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福祉的主要体现,虽然我国经济整体水平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步,但是只有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面推动国家各方面发展,实现平衡发展,充分发展,才能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

进一步推动我国按照“五位一体”布局来科学全面发展,不仅要从全局上解决生产力布局不平衡的问题,也要解决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生产力发展不充分问题。

不平衡是指各个区域在经济发展,人均收入,医疗保障,教育等方面的不平衡,还有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化不平衡,这些不平衡不充分制约着国家的整体发展,也是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的主要根源。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由来已久。

自古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北方。

唐宋后,经济中心南移。

在明清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开始衰败,被西方列强任意欺辱和瓜分,被迫开放了通商口岸,也都主要集中在南方沿海地区,使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百废待兴,快速发展经济的重任,也基本是全盘接受已建立的工业体系,我国的工业体系多在城市,为了优先发展工业,也就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从而也加大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

伴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的政策导学民主决策,加强对改革方案的研究论证和改革实施的社会监督。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一、引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指各个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明显差距,表现为一些地区经济增长迅速,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对于全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二、原因分析1.历史因素历史上,我国各地区受到政治、文化、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地区发展的差距。

例如,沿海地区由于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以及外资的引入,发展迅速,而内陆地区则受限于交通条件和资源禀赋,经济增长相对较慢。

2.资源因素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不同,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更便于发展。

而另一些地区则资源匮乏,发展受到限制。

3.产业结构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异也是不平衡发展的重要原因。

沿海地区以制造业和出口为主,比较具有竞争优势;而内陆地区的发展则更多依靠农业和基本工业,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4.政策因素不同地方的政策环境和政策优惠亦导致了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情况。

一些地方通过引进外资、减免税收等政策吸引了大量资源和资本,而其他地方则由于政策限制受到了制约。

三、对策建议1.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和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对于资源丰富的地区,应加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相关产业;而对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则应优化产业结构,采取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竞争力。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各地区的基础条件。

完善交通网络、电力供应和通信设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3.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发展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提高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增长潜力。

4.加强政策协调与整合建立跨地区间的政策协调机制,加强政策整合和配合,确保各地区享有公平的发展机会和政策支持。

我国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研究摘要: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依然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是我国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阻碍。

本文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发展、贫富差距等方面,论述了社会经济不平衡的表现。

进而针对已存在的现实问题,从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切实解决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原因;应对措施在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但在这些辉煌的经济发展成果背后,也暴露出我国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现实。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城乡发展、贫富差距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平衡甚至畸形。

所以,审视经济发展问题,面对发展新机遇,如何在改革开放中“谋发展、求共存”已然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共识。

但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经济会“又好又快”发展,让每一个中国人共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果实。

一、我国当前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的表现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改革开放的30余年的进程中,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

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出现中西部沿海地区“欧洲式”发展,而西北地区仍处于欠发展状态,表现出一种“非洲式”发展。

西北偏远地区无论是在基础民生建设,还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均远远滞后于中西部沿海地区。

所以,区域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法避免,会长期存在的一种经济发展现状。

2.城乡发展不平衡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城乡统筹发展依然成为焦点。

这是因为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表现出突出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特别是在教育、医疗、收入等方面,形成了较大的现实差距。

从实际来看,城市的教育、医疗均优于农村,广泛的农村地区仍存在着看病难、上学难的现实问题。

也就是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城乡发展不平衡性已成为政府执政的重要面向。

在2013年3月17日,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时,在问及我国城镇化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时,李克强总理强调:“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期间出现的若干问题是无法避免,政府仍需统筹协调发展。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引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经济增长、社会不平等、环境污染等各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我们的国家发展指引方向。

一、经济增长问题:1.1 经济增速下滑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对此,应加大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市场开放力度,以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需注重发展独特优势产业,提高经济的韧性和创新能力。

1.2 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更加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推动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资源优化配置。

1.3 产业结构单一我国产业结构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缺乏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支撑。

为了推动产业升级,应加强技术创新、科技投入和人 capital力培养,提高整体产业水平。

二、社会不平等问题:2.1 收入差距加大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普遍存在,部分群体收入水平严重滞后。

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2.2 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政府投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的基本公共服务。

2.3 教育资源不平等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教育机会不公平。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应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以及优化教育体制。

三、环境污染问题:3.1 水土流失与生态退化我国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退化现象严重,其中包括土地沙化、水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3.2 空气和水质污染我国城市空气和水质污染问题严重,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应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社会经济学解析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社会经济学解析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社会经济学解析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广袤的国家,在城乡发展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城市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而农村地区经济相对滞后,人口稀疏。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对于全国的经济社会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解析。

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分析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人口迁移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人口从农村地区流向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激增,资源分配不均。

同时,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人力资源闲置,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困难。

其次,制度因素也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城市居民享受更多的福利和机会,而农村居民则相对较少。

这种制度上的差异导致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

最后,投资不均衡也是城乡差距加大的原因之一。

大量的资金流向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而农村地区则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无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三、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城乡发展不平衡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影响。

首先,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导致了农民收入的不增长。

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福利。

这不仅影响到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加剧了城乡差距。

其次,不平衡的发展会导致城市过于拥挤,环境污染和资源紧张等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人口需求,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

最后,不平衡的发展也使得社会矛盾加剧,农民工问题等突出。

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但由于户籍限制和缺乏社会保障等问题,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

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对策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要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实现城乡人口的平等权益。

这样可以促进农民工人口的流动,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

其次,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和支持力度,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我国社会不公问题根源与预防

我国社会不公问题根源与预防

我国社会不公问题根源与预防1. 引言社会不公问题在我国长期存在,并且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我国社会不公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2. 根源分析2.1 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了地区之间的不平衡。

一些发达地区的人民享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而一些贫困地区的人民则陷入了困境。

这种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社会不公问题的根源之一。

2.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也是导致社会不公的重要因素。

一些地区的学校条件优越,教育资源丰富,而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则面临着较差的教育环境。

这导致了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造成了社会不公问题。

2.3 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分配不公平是导致社会不公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些高薪职位的人们获得了巨额收入,而农民工、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却非常低。

这种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了社会阶层间的悬殊,使得一部分人无法通过自我努力改变自身社会地位。

3. 预防措施3.1 促进经济平衡发展为了缓解我国社会不公问题,需要促进经济平衡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区域发展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发展的平衡。

3.2 公平分配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对于预防社会不公问题至关重要。

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这些地区的学校条件,改善教育环境。

3.3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为了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政府应该加大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

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合理。

3.4 增加社会公平意识除政府的努力外,公众也需要增加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和支持。

公民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为改善社会不公贡献自己的力量。

4. 结论要解决我国的社会不公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其根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经济发展的平衡、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合理,以及社会公平意识的增强,都是预防社会不公的关键手段。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而不懈奋斗!以上是关于我国社会不公问题根源与预防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研究与对策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研究与对策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研究与对策分析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地区的发展的核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发展四起,但是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也就是所谓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与对策分析。

一、区域经济不平衡的表现1.1 不同地区经济总量差距不平衡的首要表现就是不同地区经济总量的差距。

例如,中国的发达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GDP总量巨大,产业链条完整,对经济发展的引领能力强;然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却始终落后,人均收入不能与发达城市相提并论。

1.2 产业结构不平衡另外,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也有所不同。

例如,中国的一些地方,因为自身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独特,发展出了特色优势产业。

但这些地区的特色产业仅仅是这个地区的龙头产业,发展出了这个产业链,缺乏多元化的产业支撑。

1.3 地区内部发展不平衡有的地区内部同样存在经济不平衡的现象。

例如,中国的一些城市,城中村与CBD相邻,形成了强烈的城中村-城中心区差距,城中村发达城市的方向性差距使得收入分配不均,产生了共同富裕与越来越严重的城市贫困。

或者是一些地区发展不平衡,以致从开发经济时至今,依旧无法追上“一超多强”的赛道。

二、区域经济不平衡产生的原因2.1 历史原因历史的本质是不可逆的,一些地方的经济今天之所以和其他地方不同,也许就是因为历史的因素对此地经济的影响。

例如,港口城市因其地理位置独特,自然形成优势,长期的积累使其成为了全球具有竞争力的国际港口。

2.2 地理位置差异不同地方的区位因素不同,有的地方港口发达,有的地方沙漠地带多,有的地区靠着沿海,有的地区则要面临高强度的垄断竞争。

各地区所处环境不同,也决定了一些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

2.3 政策扶持的不足不同地区的政策扶持水平也不同。

中央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关注程度、对于产业的扶持和对于政策的调整还不够及时,使得这个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始终处于落后状态。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为后来发展的产业和企业提供足够的扶持,对于细节不够关注,使得产业发展出现了停滞。

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一些地区经济蓬勃发展,而另一些地区却长期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这给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表现1. 经济水平差异: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好,GDP增速快速,产业结构先进,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产业转型困难,经济增长乏力,人民生活水平较低。

2. 资源分配不均:经济发展中,资源的不平衡分配也是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匮乏。

3. 城乡差距: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也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体现。

城市经济高度发达,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而农村地区则缺乏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1. 政策引导不当: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时,未充分考虑到区域之间的差异,片面推动某些地区的发展,导致区域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2.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一些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3. 资金投入不均衡:一些地区政府未能将投资资金平衡地分配到各个地区,导致资源的集中流向少数地区,而其他地区则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

三、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对策1. 制定差别化政策:政府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差别化政策,推动滞后地区的发展,有选择性地支持其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2. 加强技术创新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科研经费投入,鼓励科技企业在滞后地区设立研发中心,促进技术创新在全国范围的均衡发展。

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府应加大对滞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4.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政府应推动不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通过加强交流合作,共享发展成果,实现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分布不平衡问题研究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分布不平衡问题研究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分布不平衡问题研究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大国。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表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

然而,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分布不平衡问题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不仅未得到根本解决,反而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分布不平衡问题的本质、成因、表现以及解决办法。

一、问题的本质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分布不平衡问题的本质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

一方面,城市地区经济发展快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另一方面,中国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这种地域上的不平衡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甚至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差距。

二、成因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分布不平衡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东部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形成了以大中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形成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

这也导致了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西部地区等落后地区不能有效地发挥其经济潜力。

其次,中国的经济政策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之一。

东部地区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而西部地区则很少得到政策支持。

加之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人才流失等各种因素,西部地区不能有效地吸引外部投资,也无法提高本地的经济水平。

三、表现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分布不平衡问题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地区经济总量的差距。

目前,中国东部地区经济总量偏多,而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偏少。

其次,是人民收入水平的不平衡。

东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较高,而西部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同时,城市居民的收入要比农村居民的收入高。

第三,是经济发展的结构不平衡。

由于中国经济主要以制造业为主,东部地区的制造业发展相对较快,而西部地区的制造业发展相对缓慢。

这导致了制造业总量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第四,是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不平衡。

2024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协调研究论文

2024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协调研究论文

2024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协调研究论文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同时,我国还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促进了国内外市场的融合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国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然而,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包括:1.经济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经济仍存在着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问题,内需不足、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也比较突出,这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

2.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如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协调发展的必要性针对上述问题,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协调发展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还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经济结构。

协调发展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内需扩大和服务业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协调发展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3.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协调发展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发展。

四、实现协调发展的措施为了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引导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协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研究
作者:周星妤
来源:《中国经贸·下半月》2013年第04期
摘要: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依然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是我国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阻碍。

本文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发展、贫富差距等方面,论述了社会经济不平衡的表现。

进而针对已存在的现实问题,从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切实解决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原因;应对措施
在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但在这些辉煌的经济发展成果背后,也暴露出我国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现实。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城乡发展、贫富差距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平衡甚至畸形。

所以,审视经济发展问题,面对发展新机遇,如何在改革开放中“谋发展、求共存”已然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共识。

但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经济会“又好又快”发展,让每一个中国人共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果实。

一、我国当前社会经济不平衡发展的表现
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改革开放的30余年的进程中,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

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出现中西部沿海地区“欧洲式”发展,而西北地区仍处于欠发展状态,表现出一种“非洲式”发展。

西北偏远地区无论是在基础民生建设,还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均远远滞后于中西部沿海地区。

所以,区域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法避免,会长期存在的一种经济发展现状。

2.城乡发展不平衡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城乡统筹发展依然成为焦点。

这是因为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表现出突出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特别是在教育、医疗、收入等方面,形成了较大的现实差距。

从实际来看,城市的教育、医疗均优于农村,广泛的农村地区仍存在着看病难、上学难的现实问题。

也就是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城乡发展不平衡性已成为政府执政的重要面向。

在2013年3月17日,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时,在问及我国城镇化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时,李克强总理强调:“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期间出现的若干问题是无法避免,政府仍需统筹协调发展。

关于民生保障,要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

其中包括义务教育、医疗、养老保险、住房等,努力逐步把短板补上。


要坚守网底不破,通过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

”所以,在较长时期内,我国城乡发展仍将处于不平衡状态,国家今后的执政面向也更多的投放到该些领域。

3.贫富差距大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这突出表现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从全国来看,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有所扩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必然造成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

但是,收入差距过大,财富过于集中,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没有惠及每一个人,也就是说,改革开放的“蛋糕”持续做大,如何分好“蛋糕”已然成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关切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

4.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2013年3月17号的中外记者会上,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成为了中外记者关注的焦点。

的确,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今年中部等城市持续的雾霾天气,就在此敲响了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警钟。

目前,我国工业化进程,仍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面临着高消耗、高排放、低产能的现实问题。

在今年来两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长苗圩就指出,“我国工业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现实问题,其中发展与环境的问题尤为突出,就拿我国的GDP消耗来说,我国单位GDP消耗是美国的4倍,是日本的11倍”。

所以,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敏感关系,仍是中华儿女的一项大事。

二、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若干举措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进入深水区,如何切实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仍是我国新政府的执政重点。

面对发展的不平衡,又审视发展的机遇,如何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新局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好五大板块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时期下,为国家“谋发展。

求共存”的思想指南,是指导国家持续健康发展的“法宝”。

我们在统筹区域、城乡、人与自然等的发展中,需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将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个人手中。

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是全面发展,是强调规模、结构的合理发展,这就需要现阶段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紧紧贯彻科学发展观,为统筹发展谋取新道路、新方向。

2.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已逐渐步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转型是适应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集中体现。

在“十二五”规划中,就一再强调:“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也就是说,在新的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向于科技创新和民生改善,并以此作为经济转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同时,“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十二五”规划焦点。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正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促使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以切实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

3.落实好相关政策,做到促发展、保民生
从我国已出台的相关政策来看,是有利于整体问题发展的。

也就是说,在促发展、保民生的过程中,相关政策要落实,要真实的把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到千家万户。

国家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对战略资源、投资结构进行科学的调整,以调动各地区的积极性,发挥好各地区的经济资源优势。

对于落后地区,如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要大力推进教育、医疗、文化事业改革,在民生保障这块,国家要落到实处,这是稳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

4.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就实际来看,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程度低,反映出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

所以,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尤其是对于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是减小收入差距,为序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

其实,切实推进城市化进程,是解决城乡差距的良策,也是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同时,要切实延伸城市基础设施,在公共服务、公共医疗等领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发展、贫富差距等问题,日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行的阻碍。

所以,面对经济发展中问题,审视新时期下的发展机遇,我国需要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切实分化好发展的“大蛋糕”,以及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这样才能为序中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开创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焦方义: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J].理论探讨,2011(01).
[2]刘晓蓉:2009年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综述[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02).
[3]张存刚:马克思的经济发展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J].经济纵横,2011(02).
[4]周新城:关于公有制为主体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2).
[5]宋越舜:坚持“做大蛋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J].宁波经济,2009(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