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市概况

合集下载

记录吐鲁番市传统村落自然生态状况的资料

记录吐鲁番市传统村落自然生态状况的资料

吐鲁番市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地区。

在吐鲁番市的辖区内,有着许多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的传统村落,这些村落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拥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

本文将对吐鲁番市传统村落的自然生态状况进行记录与分析,以期为各界了解吐鲁番市传统村落的自然生态状况提供客观的资料和参考。

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吐鲁番市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是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典型代表。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吐鲁番市是一个干旱、温暖的地区,年降水量非常有限。

吐鲁番市地处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是一个环境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

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尽管吐鲁番市地处干旱、温暖的气候区,但仍然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其传统村落内部丰富的植被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为各种植物和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空间。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吐鲁番市的传统村落中,有着大量的野生植物和动物栖息和繁衍,这些生物资源丰富且种类繁多,反映了吐鲁番市传统村落的丰富生态环境。

三、传统村落的生态村建设在吐鲁番市传统村落内,村民们从古至今一直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同时他们也非常注重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

在现代化建设的影响下,吐鲁番市的传统村落开始重视生态村建设。

村民们在传统建筑和现代建设相结合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对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且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生态文明之路吐鲁番市传统村落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维护,这离不开政府和当地村民的共同努力。

如今,在吐鲁番市的传统村落,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绿色环保理念,倡导居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

吐鲁番市的传统村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五、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尽管吐鲁番市的传统村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村落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吐鲁番市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中部,是我国干旱区的代表之一。

其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是我国最炎热和最干旱的地区之一。

吐鲁番市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年平均气温高,日较差大。

吐鲁番市年平均气温为14℃左右,日最高气温达到50℃以上,日最低气温常常低于-10℃,日较差大达40℃以上。

这种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 降水稀少、蒸发强烈。

吐鲁番市全年平均降雨量仅为20mm左右,而蒸发量却高达3000mm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仅为20%左右。

这种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水分容易蒸发和流失,造成当地土地的盐碱化、沙漠化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3. 热量充沛,日照时间长。

吐鲁番市全年平均日照时间达到3300小时以上,阳光充沛,热量充沛,给当地的经济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优势。

由于吐鲁番市气候干燥、炎热,对于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作物品种单一,生产水平低下。

受气候条件限制,吐鲁番市的农作物种植主要以葡萄、瓜果和中药材等为主,而粮食作物种植则非常有限。

这种单一的种植结构和低水平的生产经营,不仅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发展,还使得农民们的收入和谋生的空间受到极大的影响。

2. 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丧失。

受干旱环境、少雨缺水的影响,吐鲁番市的自然资源遭到极大的损失。

土地退化、荒漠化和水资源匮乏等问题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难以为继,葡萄、瓜果这些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也在逐年下降。

3. 生活水平低下。

由于当地的干旱环境和单一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大多数农民过着以收葡萄、挖瓜果为主的生活,缺乏多样化的产业和就业机会。

这也让当地的经济发展面临到了很大的挑战,无法较好地满足农民的需求。

总之,吐鲁番市的气候条件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让这里的农民和当地的经济体系陷入了较长时间的困境。

我的家乡吐鲁番简介

我的家乡吐鲁番简介

返回
坎儿井
吐鲁番有着与著名的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 并列为三大中国古代工程之一的骄傲--坎儿井。 坎儿井是劳动人民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等生态条件,创造出 来的一种地下水道工程。吐鲁番地区素称“火 洲”、“风库”,气候极其干燥,很久以来就 出现大片的绿洲。这奥秘之一,就是在吐鲁番 盆地上分布着四通八达,犹如人体血脉似的坎 儿井群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 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一种小型蓄水 池)四部分组成。竖井的深度和井与井之间的 距离,一般都是愈向上游竖井愈深,间距愈长, 约有30至70米,愈往下游竖进愈浅,间距也愈 短,约有10米以西约13公里的亚尔乡。西汉时, 这里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唐代为西州所辖之 交河县。唐王圾朝派驻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 “安西都护府”一度曾设在这里。后迁至龟兹 (今库车县)。六世纪的曲氏王朝在此设立了 交河郡。全城象一个层层设防的大堡垒,人行 墙外,像处在深沟之中,无法窥知城垣内情况, 而在墙内,则可居高临下,控制内外动向,城 中布防,也是极为严密的。交河故城曾出土不 少文物,如唐代莲花瓦当、莲花经卷等。
吐鲁番有很多旅游景点,可谓 是西域的旅游圣地
•葡萄沟 •高昌古城 •交河故城 •火焰山 •坎儿井 •苏公塔
葡萄沟
葡萄沟位于火焰山的西端,沟长8公 里,宽0.5公里。沟中郁郁葱葱,遍布葡 萄园,盛产各种优质葡萄,主要有无核 白葡萄,这种葡萄晶莹如玉,味道特别 好,另外还有马奶子、玫瑰红等13个品 种,年产葡萄超过6千吨。
返回
火焰山
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处,东西走向,长98 公里,宽9公里,主峰海拔831.7米。每当盛夏, 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炽热气流滚滚上升,赭红 色的山体看似烈火在燃烧。火焰山是全国最热 的地方,虽然它的表面寸草不生,但山腹中的 许多沟谷绿荫蔽日,溪涧潺潺,是火洲中的 “花果坞”,《西游记》里有孙悟空三借芭蕉 扇扑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使得火焰山闻名天 下。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吐鲁番市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地区。

由于受到西伯利亚高压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影响,该地区气候干燥,温度波动大,降水稀少。

下面将详细介绍吐鲁番市的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1. 干燥吐鲁番市年平均降水量约仅为15毫米,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

其中大部分降水集中在夏季,而冬季几乎没有降水。

在这种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和植被水分供应十分匮乏,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困扰。

2. 温度波动大吐鲁番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

年平均气温为11℃,夏季最高气温可达49.6℃,冬季最低气温可以达到-22.2℃。

温度的极端波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农作物。

3. 日照充足吐鲁番市维持着年均3000小时的日照时数,是中国光照最长的地区之一。

充足的日照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

二、对农业生态的影响1. 水资源短缺天山山脉的阻挡使吐鲁番市无法获得来自湿润地区的水资源补给,且地下水深度较大。

加之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导致吐鲁番市缺乏足够的水资源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为了应对水资源的短缺,吐鲁番市采取了节水灌溉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措施。

2. 土壤贫瘠吐鲁番市的土壤主要以黄土为主,腐殖质含量较低,肥力较差。

土壤的贫瘠限制了作物的生长和发展,需要通过施肥和土壤改良来提高土壤质量,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3. 科学种植与病虫害防控由于气候干燥,吐鲁番市的农作物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尤其是蚜虫和飞虱等害虫的危害最为严重。

为了防止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吐鲁番市加强了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控力度,提倡科学种植、轮作和防虫网的使用,减少农药使用对生态环境的损害。

4. 多样化农业生态系统建设为了适应干旱气候的特点,吐鲁番市积极推动多样化的农业生态系统建设。

既种植了适应干燥气候的农作物,例如葡萄、红枣和苜蓿等,又开展了畜牧业和渔业,通过多种农业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吐鲁番概况导游词

吐鲁番概况导游词

吐鲁番概况导游词吐鲁番概况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吐鲁番,在我这篇导游词中,我将为您介绍这座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城。

吐鲁番地理位置吐鲁番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是新疆的一个地级市。

它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中国最热的地方之一,也是世界三大盆地之一。

吐鲁番历史吐鲁番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早在西汉时期,吐鲁番就是西域的重要城市之一。

公元1世纪,吐鲁番成为汉朝西域都护府的首府。

在唐代,吐鲁番成为了安西四镇之一,是西域的重要军事要塞和商业城市。

除此之外,吐鲁番还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中心,文化氛围浓厚。

吐鲁番景点吐鲁番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这里有很多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景点。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景点。

1. 火焰山火焰山,位于吐鲁番市西北50公里处,地貌奇特,是由黄褐色的黏土和沙砾组成的。

这座山因天气炎热,中午阳光直接照射,地面上的气温高达60℃以上,故而得名火焰山。

此外,火焰山还是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牧民的活耕地,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

2. 吐鲁番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展示和研究古代文化艺术品、历史文物和民族文化为主的综合性博物馆。

馆内陈列着吐鲁番地区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其中包括了吐鲁番地区出土的文物、衣饰、金银器等。

3. 葡萄沟葡萄沟是吐鲁番的一个旅游胜景区,因盛产葡萄而得名。

这里四季温暖,阳光充足,气候适宜,是个非常适合休闲和度假的好地方。

葡萄沟内还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如山峦、河流、森林和植被。

吐鲁番特产除了美丽的景点,吐鲁番还有很多美食和特产。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吐鲁番的葡萄和葡萄干。

葡萄的品种多样且独特,品味鲜美,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吐鲁番还出产葡萄汁、葡萄酒、葡萄酱和葡萄蜜等众多食品。

总结吐鲁番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里的旅游景点和特产多种多样,值得大家前来探索。

希望大家在吐鲁番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4. 千佛洞千佛洞位于吐鲁番市西南部的莫高窟镇,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代石窟群。

吐鲁番的导游词

吐鲁番的导游词

吐鲁番的导游词吐鲁番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中转站之一。

这里的风景秀丽,气候温暖干燥,是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

下面是一份关于吐鲁番的导游词,带您一起了解这个美丽的城市。

一、介绍吐鲁番吐鲁番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心,北纬89°13'-95°05',东经87°31'-91°15',是塔里木盆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吐鲁番地处天山北麓,素有“火炉城”之称,夏季气温高达40℃以上。

吐鲁番历史悠久,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古代文明中心,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厚的人文色彩。

二、介绍吐鲁番的景点1. 吐鲁番古城吐鲁番古城位于吐鲁番市南门外的一个小山丘上,是一处集考古、文物保护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吐鲁番古城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古代城市。

吐鲁番古城内保存了大量的文物,是中国西部保存最完整的城市遗址之一。

2. 火焰山火焰山是吐鲁番最有名的景点之一,位于吐鲁番市区北面约50公里处。

火焰山是一座火山岩石堆积而成的山峰,因其夏季被阳光照射出红色而得名。

火焰山景区内还有大量古老的石窟和佛教文化遗址,非常值得一去。

3. 葡萄沟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北面的一个山谷当中,是一个风景秀丽的自然景区。

沟中的果园里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葡萄,其中最有名的是紫皮黑子葡萄,口感鲜美,深受游客的喜爱。

4. 姑娘墓姑娘墓位于吐鲁番市市区北部,距离市中心只有4公里左右。

姑娘墓是汉代一个被誉为古代“最美公主”的女子的墓地,以其精美的壁画和绚丽的色彩而著称。

三、介绍吐鲁番的特产1. 吐鲁番葡萄吐鲁番葡萄种植历史至少有千年以上,品种繁多,其中以紫皮黑子葡萄最为有名。

吐鲁番葡萄香甜可口,有着浓郁的果香和丰富的营养成分,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

2. 吐鲁番葡萄干吐鲁番葡萄干是吐鲁番的传统特产之一,制作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是中国四大干果之一。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吐鲁番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是以葡萄、葡萄干、葡萄酒而著名的水果之乡,也被称为新疆的“火焰之城”。

吐鲁番市地处新疆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气候炎热干燥,夏季气温高达40摄氏度以上,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5毫米,是世界上典型的干旱地区之一。

这种特殊的气候对农业生态影响深远。

一、吐鲁番市气候特点1. 高温干燥:吐鲁番市夏季炎热干燥,气温常年在30摄氏度以上,极端的时候甚至高达40摄氏度以上,而冬季则寒冷干燥,气温常年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

这样的高温干燥气候对植物的生长和农作物的种植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 降水稀少:吐鲁番市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5毫米,降水分布不均,大部分降水都集中在夏季,而冬季则基本没有降水。

这种稀少的降水量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3. 曝晒蒸发:由于高温干燥的气候,吐鲁番市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速度很快,土壤的曝晒程度很高。

这使得土壤的肥力逐渐流失,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农业生产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 农作物的种植受限:由于高温干燥的气候,吐鲁番市的土壤肥力较低,所以农作物的种植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只有适应干旱气候的农作物才能在这里生长,比如葡萄、葡萄干、葡萄酒等。

其他一些常见的农作物,比如小麦、玉米等,都很难在这里生长。

2. 水资源短缺:由于稀少的降水量和土壤的高速蒸发,吐鲁番市的灌溉水资源非常有限。

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来进行农业生产成为了一大难题。

3. 生态环境恶化: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对土壤和植被的生长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土壤肥力流失、植被枯萎,都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一些植被稀少的地区甚至会发生沙漠化现象。

这对于吐鲁番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4. 农业生产模式转变: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吐鲁番市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得不发生转变。

传统的种植业已经无法满足农民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吐鲁番市的农业生产也在向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比如引进节水灌溉技术、大棚种植技术等,来适应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农业生产。

吐鲁番市概况

吐鲁番市概况

吐鲁番市概况吐鲁番市概况作者:发布时间:2008-01-31 16:53:37 来源:吐鲁番市政府网[打印本稿][发表评论][关闭窗口]行政区划[拼音]Tu Lu Fan Shi[面积]1.5738万平方公里[人口]26.07万人(2005年)[邮编]838000[区号]0995[区划]辖七乡两镇两场两个街道办事处,60个农牧区行政村,18个城镇社区。

葡萄乡;总面积450平方公里,全乡总人口2.53万人,分葡萄沟、沙河子、洋沙三个片区,邮编;838000。

亚尔乡;胜金乡;二堡乡;三堡乡;艾丁湖乡恰特卡勒乡;大河沿镇;七泉湖镇;红柳河园艺场;原种场;老城办事处;高昌路办事处;总面积14平方公里,总人口30831人,分为五个社区。

自然地理地理位置吐鲁番市是吐鲁番地区所在市,是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地处天山中东部主峰博格达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中心。

东西宽90公里,南北长262公里,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地理坐标;东经88 °51′—89°54′,北纬42°20′—43 °35′。

土地总面积1.57万平方公里。

东临哈密,西、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和硕、尉犁、若羌县毗连,北隔天山与乌鲁木齐市及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奇台、吉木萨尔、木垒县相接。

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83公里。

地势地貌吐鲁番市山地面积占23%,平原面积占77%,戈壁面积占60%。

吐鲁番的自然环境十分特殊,是全国地势最低、气候最热的地方。

根据地质考察,这里原是一个内海,后经造山运动才变为陆地。

整个盆地大体是北高南低。

北部博格达峰拔海约5000米,山顶终年积雪,是盆地的主要水源。

火焰山横亘中央,把全市分成山北、山南两部分。

艾丁湖位于南部,低于海平面154米,是全国陆地最低的地方。

城市海拔为34米。

土壤以砂壤和黄色粘土为主,属微碱性,有机质少。

气候特征吐鲁番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但又极端干燥,降雨稀少且大风频繁,故有“火洲”、“风库”之称。

吐鲁番介绍-吐鲁番简介PPT(经典版)

吐鲁番介绍-吐鲁番简介PPT(经典版)

3
旅游景点
3、旅游景点
火焰山
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处,东西走向,长98 公里,宽9公里,主峰海拔831.7米。《西游记》 里有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扑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 使得火焰山闻名天下。 火焰山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山腹中 留下许多沟谷,主要有桃儿沟、木头沟、吐峪 沟、连木沁沟、苏伯沟等
手抓饭
维吾尔语称“波劳”。是新疆维吾尔、乌孜别克 等民族人民喜爱的一种饭食,多净手掇食,故 汉语称之为“抓饭”。抓饭主要以大米、羊肉、 胡萝卜、洋葱和清油混合焖制,焖出来的饭油 亮生辉、香气四溢、味道可口。此外还有用葡 萄干、杏干、桃干等干果做的抓饭,称之为甜 抓饭或素抓饭。
卡瓦斯
是新疆的“土制啤酒”,又被称作“格瓦斯”、 “啤窝子”。卡瓦斯是以大麦(也有采用黑麦或 荞麦)、玉米等谷物、山花蜜、啤酒花为原料 发酵而成,其酒精含量仅0.3-0.5%,类似啤酒。 卡瓦斯口感好、营养丰富,适宜饮用。常喝卡 瓦斯,可补充人体不可缺少的多种维生素,有 效促进人体的消化功能。
3、旅游景点
阿斯塔那古墓群
距吐鲁番市约40多公里。它是古代高昌王国城 乡官民的公共墓地,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 里。墓葬按家族种姓分区埋葬,以天然砾石为 界,畛域分明。 阿斯塔那墓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 形状如“甲”字。
3、旅游景点
吐鲁番博物馆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最繁华的高昌 路西侧,1989年建成,占地9亩,由主馆和巨 犀陈列馆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吐鲁番博物馆有藏品3287件,其中国家一级文 物135件,二级文物260件,三级文物640件, 是新疆地州市中规模最大的博物馆。
吐鲁番城市介绍
新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的重要交通枢纽

吐鲁番的简介

吐鲁番的简介
精品课件
农牧业现状
• 以建设“精品绿洲”为重点,地区大力发 展特色、精品、优质、高效绿洲农业,千 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以葡萄产业化为重 点,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 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大幅度提高。吐鲁番葡 萄是酿制上好葡萄酒的原料。全地区四大 葡萄酒厂,年生产 50 多种葡萄酒,总产量在 5 万吨以上。“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 上催”。吐鲁番葡萄酒自古有名,而吐鲁 番葡萄干也是享有世界声誉 。
精品课件
• 吐鲁番是个资源型地区,全地区现有工业
体系主要是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形成,
产业特色十分鲜明。吐鲁番境内矿产资源
种类繁多,现已探明矿藏65种,其中石油
工 业 现
总资源量为15.75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为 3650亿立方米,吐哈油田原油生产能力300 万吨/年,年产天然气16.5亿立方米。钾硝 石、钠硝石是我国仅有的硝酸钾、硝酸钠

精品课件
• 唐设安西都护府治,称西州。唐末吐蕃军 队进入西域,开始了与唐长年的西域争夺, 吐鲁番被吐蕃占领。宋号称辉和尔,即畏 吾儿。元设畏吾尔都护。元末明初分设柳 城(今鄯善县的鲁克沁)、火州、吐鲁番 三部,皆设万户府“达鲁花赤”(即长 官)。清朝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设 吐鲁番领队大臣,始筑广安城(今老城)。 光绪12年(1886年)置吐鲁番直隶厅,隶属 迪化府,辖今吐鲁番、鄯善、托克逊三县 范围,治所在吐鲁番。民国2年(1913年) 直隶厅改为吐鲁番县。1984年12月撤县设市。
精品课件
【现状】
• 吐鲁番市辖2个街道、
2个镇、7个乡:老城
路街道、高昌路街道、
七泉湖镇、大河沿镇、
亚尔乡、艾丁湖乡、
葡萄乡、恰特卡勒乡、
二堡乡、三堡乡、胜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吐鲁番市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北部,是新疆最炎热的地区之一,拥有典型的干旱气候。

其气候特点主要包括高温、干燥和少雨。

吐鲁番市的气温极高。

尤其是夏季,平均气温常常超过35摄氏度,最高温度甚至可以达到50摄氏度以上。

而且,高温持续时间长,一年中有超过240天的时间里,气温超过30摄氏度。

这种极端高温的气候对农业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限制了作物的生长。

很多植物对高温并不适应,它们容易受到热害,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吐鲁番市的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农作物免受高温的伤害,比如增加灌溉频率、搭建遮阳棚等。

吐鲁番市降雨量少。

全年平均降雨量仅为50毫米左右,并且大部分降雨集中在7月到9月的夏季。

这样的降雨量无法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农业生态受到很大的影响。

在吐鲁番市,农民必须依靠人工灌溉来补充土壤水分。

由于缺乏自然降雨的滋润,土壤含水量很低,使得灌溉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由于降水量少,也导致作物受盐碱土的影响较大。

很多地方的土壤中富含盐分,而雨水可以帮助冲刷掉一部分盐分。

缺乏降水的吐鲁番市,这一过程无法进行,盐分积累造成了土壤盐碱化的问题。

农民需要采取措施来改善土壤的盐碱度,如石膏施用、合理轮作等。

吐鲁番市还有很强的日照特点。

由于位于干燥且地势低洼的盆地中,吐鲁番市的日照时间长,平均年日照时数超过3000小时。

这种充足的日照时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尤其是对夏季作物来说,可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增加产量。

过强的日照也会导致作物叶片失水过快,增加植物的蒸腾量,引发干旱风险。

农民需要合理利用日照资源,采取适当的灌溉措施,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的发生。

吐鲁番市的气候特点主要包括高温、干燥和少雨。

这些气候特点对农业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限制了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增加灌溉频率、防止盐碱化、合理利用日照等,来适应吐鲁番市的气候条件,促进农业的发展。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吐鲁番市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吐鲁番市

吐鲁番市吐鲁番市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一、城市概况吐鲁番市总面积7万平方公里,辖高昌区、鄯善县、托克逊县,有33个乡(镇、街道、场)、171个行政村、963个村民小组、65个社区。

总人口63.73万人,其中:以维吾尔族为主的29个少数民族人口52.65万人,占82.6%,汉族11.08万人,占17.4%。

吐鲁番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乌鲁木齐的门户,是新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的重要交通枢纽。

兰新铁路、南疆铁路在这里交汇,与吐鲁番机场、G30线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具有“连接南北、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区位和便捷交通优势,实现了乌吐区域经济一体化。

西气东输一二三线、亚欧光缆、第二条出疆光缆、西电东送750千伏输变电线路横贯全境。

吐鲁番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68种,发现矿产地400余处,规模以上146处,其中特大型矿床6处、大型矿床13处、中型矿床47处、小型矿床80处;煤炭、石油、天然气、黄金、铁、铜、芒硝、花岗岩、钾硝石、钠硝石、膨润土、页岩气等储量大、品位高,极具开发价值和潜力。

吐鲁番旅游文物资源丰富,已开发旅游景区(点)20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5处、3A级景区5处,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

吐鲁番文化积淀深厚,曾经是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已发现文化遗址200余处,出土了从史前到近现代4万多件文物。

从出土文物考证情况来看,吐鲁番至少使用过18种以上古文字、25种语言。

大量文物和史实证明,吐鲁番是世界上影响深远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四大文化体系和萨满教、祆教、佛教、道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七大宗教的交融交汇点。

二、历史文化保护根据吐鲁番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内容,吐鲁番市历史文化名城确定的保护范围为吐鲁番市域范围15738平方公里,其中历史文化街区3个,分别是新城历史文化街区、苏公塔历史文化街区、葡萄沟历史文化街区,东大寺、哈孜喀纳清真寺、吐鲁番西大寺、清代棉仓、清代粮仓、婴儿墓等历史建筑和特色民居,作为历史文化遗存相对丰富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吐鲁番市把严格保护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基本原则,严防保护范围的缩减,历史保护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街区的破坏,防止区域文化特色褪色。

吐鲁番简介介绍

吐鲁番简介介绍
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为吸引点。
近年来,吐鲁番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城市规划与建设
吐鲁番市的城市规划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注 重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城市建设中,吐鲁番市积极推 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 吸引力。
特产推荐
吐鲁番葡萄干
吐鲁番葡萄干以色泽鲜亮、口感纯正、营养丰富而著称。其选用优质的葡萄品 种,经过严格的加工工艺而成,口感甜而不腻,是吐鲁番的著名特产之一。
哈密瓜
吐鲁番的哈密瓜以其皮薄肉厚、口感脆甜、营养丰富而著名。其选用优质的哈 密瓜品种,经过精心培育而成,是吐鲁番的又一著名特产。
05
CATALOGUE
吐鲁番市的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 等交通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的交通便捷性和通达性。同 时,城市绿化和文化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大力推进,为居民提 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未来发展展望
吐鲁番市未来的发展将继续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坚持创新驱动、 质量第一、绿色崛起的发展路径。同时,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深化区 域合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吐鲁番简介介绍
目 录
• 地理与自然环境 • 历史与文化 • 旅游资源 • 美食与特产 • 发展现状与展望
01
CATALOGUE
地理与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01
02
03
04
位于中国西北部的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
处于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北靠天山,南临塔克拉玛干沙 漠
东与哈密市接壤,西与巴音郭 楞蒙古自治州交界
拌面
吐鲁番的拌面以其口感爽滑 、色香味俱佳而著名。拌面 的面条用优质面粉制成,搭 配各种时令蔬菜、肉类、豆 制品等,口感鲜美,是吐鲁 番人民喜爱的美食之一。

吐鲁番

吐鲁番

行政区划
吐鲁番市辖2个街道,2个镇,7个乡:老城路街道,高昌路街道,七 泉湖镇,大河沿镇,亚尔乡,艾丁湖乡,葡萄乡,恰特卡勒乡,二堡 乡,三堡乡,胜金乡.共有18个社区,91个行政村.还有2场:红柳 河园艺场,原种场.境内有兵团二二一团.市人民政府驻青年路. 老城路街道 代码:652101001 辖5个社区:文化社区,信通 社区,艾丁湖社区,新城社区,木纳尔社区. 高昌路街道 代码:652101002 辖5个社区:双拥社区,幸福 社区,高昌社区,绿洲社区,葡萄沟社区. 七泉湖镇 代码:652101100 辖3个社区,2个村委会:车站 社区,红山社区,新域社区,七泉湖村,煤窑沟村. 大河沿镇 代码:652101101 辖3个社区:新区社区,铁路社 区,复兴社区. 艾丁湖乡 代码:652101201 辖6个村委会:也木什村,花园 村,西热木村,官店村,琼库勒村,庄子村.
吐鲁番
或陈放模拟的亭台楼阁,车马仪仗,琴棋笔墨,或陈放葡萄,瓜果, 饺子,面饼等食品,供死者阴间驱使或享用.有的墓室后壁,绘有人 物,鸟禽,花卉,山水壁画,形象逼真,线条流畅.在古墓中出土文 书,墓志,绘画,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钱币和丝, 棉毛织物等珍贵文物上万件,尤其珍贵的是这里出土的干尸即中国木 乃伊,可以与埃及的相媲美,闻名世界. 阿斯塔那古墓以葬汉人为主,同时葬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 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居民,这说明当时高昌王国的主体民族是汉 族,各民族之间是平等的.
历史沿革
"吐鲁番"之称,最早见于明人陈诚所著《西域番国志》一书.吐鲁 番,维吾尔语意为富庶丰饶的地方.据《西域同文志》:系回语"蓄 水"之意.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通名大辞典》释为维吾尔语,意为 "都会".曾炳煌所撰《吐鲁番厅乡土志》释:"吐鲁番"系"吐蕃" 的谐音. 古称"姑师"(《史记大宛传》),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西汉时期是东师前王庭地.《汉书西域传》称:车师前国王治交河. 西汉元帝元年(公元前48年)设置戊已二校尉屯田.东汉和帝三年 (公元前91年)戊已校尉驻地由交河城迁驻高昌.晋置高昌郡,北 魏属"蠕蠕"(亦称"芮芮"或"茹茹"),称高昌国.唐设安西都 护府治,称西州.唐末没入吐蕃.宋号称辉和尔,即畏吾儿.元设畏 吾尔都护.

新疆吐鲁番简介

新疆吐鲁番简介

新疆吐鲁番简介
吐鲁番地区位于天山东部山间盆地,是内地连接新疆、中亚地区及南北疆的重要通道。

总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辖吐鲁番市、鄯善县、托克逊县,共有26个乡(镇),总人口约55.9万,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77.1%,汉族占22.9%。

吐鲁番地区气候独特,资源富集,主要有三大优势资源:
一是光热资源丰富,盆地内干燥少雨,年降雨量16毫米左右,年蒸发量3600多毫米,日照充足。

全年日照时数为3200小时,10℃以上有效积温5300℃以上,无霜期达210天。

优越的光热条件和独特的气候,使这里盛产葡萄、哈密瓜、长绒棉、反季节蔬菜等经济作物。

二是矿产资源种类繁多。

现已探明65种矿产,石油、天然气、煤炭、黄金、铁、铜、芒硝、花岗岩、钾硝石、钠硝石、硼润土等矿产储量大、品位高、极具现实开发价值和潜力。

其中,石油总资源量为15.75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650亿立方米,吐哈油田年原油生产能力300万吨,去年生产155万吨,天然气10亿立方米。

钾硝石、钠硝石是我国仅有的硝酸钾、硝酸钠资源,为世界第二大钾硝石、钠硝石矿产地。

全地区煤炭资源远景储量1340.97亿吨,年开采量110万吨。

吐鲁番地区花岗岩储量大、成色好。

目前,全地区年生产荒料2万多立方米,加工板材31万平方米,“鄯善红”已成为全国名牌产品。

三是旅游资源丰富。

吐鲁番现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23处,有价值文物点189处。

旅游资源之丰富和集中居新疆第一,在国内也非常突出。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1. 引言1.1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吐鲁番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最干燥的地区之一。

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炎热干燥,几乎全年晴朗无雨,阳光充足。

夏季气温高达40摄氏度以上,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可达零下20摄氏度。

由于吐鲁番市地处天山山脉的北麓和塔里木盆地之间的独特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盆地效应”,使得气温极端高低起伏。

这种气候特点造成了吐鲁番市水资源稀缺,土壤干燥贫瘠,适合少数作物种植和果树栽培。

这种气候条件也对农业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农作物生长周期短,果树生长缓慢,需要大量的灌溉和人工管理。

吐鲁番市的农业生态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需要依靠灌溉和科学管理来维持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2. 正文2.1 地理特点吐鲁番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是我国最早开发的城市之一,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地处塔里木盆地中心,东南隔天山与哈密市相望,西南与阿克苏市接壤,南临和田地区,西北与哈密市相邻,是新疆著名的水果之乡。

吐鲁番市地势低洼,海拔约为400米左右,处于干旱荒漠地区,土地多为沙漠和荒漠。

由于地处盆地内陆,山脉环绕,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匮乏。

盛夏气温高达40℃以上,冬季较为寒冷,温差大。

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以干燥、炎热、日照充足为主要特点。

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吐鲁番市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稀少,盐碱土地较多,土壤贫瘠,水资源匮乏,造成了农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农作物生长季节短,产量低,多种植不适应干旱气候的作物,农业生态面临严重挑战。

面对这样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吐鲁番市政府和农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努力改善土地环境,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不懈努力,吐鲁番市的农业生态状况逐渐有所改善,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2 气候特点吐鲁番市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城市,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其气候特点备受关注。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吐鲁番市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是新疆的一个重要城市。

吐鲁番市地处塔里木盆地中心,属于典型的干旱气候区。

由于地势低洼,缺乏自然屏障,吐鲁番市气候干燥,夏季高温持续且极端,冬季寒冷。

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直接影响了吐鲁番市的农业生态环境,使得农业发展面临较大挑战。

吐鲁番市的高温干燥气候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一定影响,使得农业生产季节较短,作物生长周期缩短,产量受限。

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也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影响了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

吐鲁番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也制约了农业发展,使得农田灌溉面积受限,农作物生长受到限制。

面对吐鲁番市气候特点对农业生态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合理有效的农业发展对策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促进吐鲁番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里可适当展开介绍农业发展对策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议,为后续内容作铺垫】。

2. 正文2.1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吐鲁番市位于新疆的北部,属于典型的干旱气候区。

其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高温干燥。

夏季气温常常超过40摄氏度,最高甚至可达50摄氏度,成为中国气温最高的地方之一。

冬季虽然气温较低,但阳光充足,气温变化大,昼夜温差较大。

这种高温干燥的气候特点对农业生态造成了一定影响。

水资源短缺是吐鲁番市农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降水量少,蒸发强烈,加之地下水资源极度匮乏,导致农田灌溉困难,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容易导致土壤耕地盐碱化。

土壤中的盐分在高温下蒸发浓缩,使得土壤盐碱含量逐渐增多,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吐鲁番市的农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提高节水灌溉技术,推广适应干旱气候的作物品种,加强土壤改良,防止盐碱化等措施。

也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好有限的水资源,防止土地退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2 高温干燥吐鲁番市位于新疆北部,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高温干燥。

夏季气温高达摄氏40度以上,而冬季气温较低,一年四季干燥少雨。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吐鲁番市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城市。

其气候特点主要有高温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以及温差大等特点,这对当地的农业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吐鲁番市的高温干燥是其最显著的气候特点之一。

夏季最高气温普遍达40℃以上,极端高温可达50℃。

这种高温条件对于大部分农作物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耐寒性较差的作物,如水稻、小麦等几乎无法生长。

吐鲁番市的农业主要以耐旱作物为主,如葡萄、棉花等。

降水稀少也是吐鲁番市气候的显著特点之一。

年降水量只有60毫米左右,属于典型的干旱地区。

这导致吐鲁番市的土壤水分含量非常低,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为了适应这种气候条件,当地农民主要依靠人工灌溉来解决农作物的水分需求。

吐鲁番市是我国重要的葡萄产区之一,其优良的葡萄品质与人工灌溉密不可分。

吐鲁番市的蒸发量非常大。

这主要是由于高温和干燥的气候条件所致。

蒸发量大意味着土壤的水分迅速流失,这对农作物的生长也是一个挑战。

为了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吐鲁番市的农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覆盖草帘、保持地表湿润等。

吐鲁番市的气温差异也比较大。

昼夜温差可以达到20摄氏度以上,甚至更大。

这种气温差异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夜间温度过低可能导致农作物的冷害,而白天的高温则可能加剧农作物的蒸腾作用,导致水分流失过快。

吐鲁番市的农民需要根据气温变化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生产和管理。

吐鲁番市的气候特点对当地的农业生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适应这些特点,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吐鲁番市的气候条件也限制了农作物的种植范围,导致其农业以耐旱作物为主,并以葡萄等作物为主要经济产业。

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种植和管理农作物对于吐鲁番市的农业生态发展至关重要。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吐鲁番市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态的影响吐鲁番市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塔里木盆地中部,被誉为“火焰山之城”。

这里地处于亚洲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具有明显的气候特点和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吐鲁番市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干燥、炎热和明显的季节差异。

首先是降水稀少,全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0毫米左右,且呈现明显的降水集中期,大部分降雨都集中在夏季。

其次是高温炎热,夏季平均气温可达到32度以上,最高气温可达到40度以上。

第三是昼夜温差较大,由于盆地地形和干燥的气候条件,夜晚气温往往较低,昼夜温差可达到15度以上。

这样的气候特点对农业生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是水资源匮乏。

干旱的气候条件导致吐鲁番市地下水资源丰富而地表水资源稀少,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于地下水的开采和灌溉。

频繁的地下水开采不仅加剧了地下水位下降,还导致土地土壤盐碱化和气候干燥,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是高温和干燥的气候条件限制了吐鲁番市的农作物类型和种植制度。

由于盆地地势低洼,气温高,土壤干燥,适宜的农作物种植范围有限,主要以聚散灌溉、蓄水灌溉和滴灌等技术手段为主要农业生产制度。

这种气候条件也限制了农业种植的季节,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较短,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

吐鲁番市的干旱气候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盆地地势低洼,形成了热旱的“蒸发锅”,蒸发量大,土壤水分流失快,容易形成土壤干旱和盐碱化。

这不仅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也使得土地退化现象加剧,农业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为了应对吐鲁番市的气候特点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各级政府和农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其中包括: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推广高效灌溉技术和节水灌溉设施的建设,提高农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改良土壤,通过改良土壤结构、调整土壤酸碱度等手段,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肥力;加强植被恢复和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生态旅游,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吐鲁番市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干燥、炎热和明显的季节差异,对农业生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最热的城市新疆吐鲁番地表温度高达88度所辖县级气温已突破50度

中国最热的城市新疆吐鲁番地表温度高达88度所辖县级气温已突破50度

中国最热的城市新疆吐鲁番地表温度高达88度所辖县级气温已突破50度随着夏季的来临,给大家的第一感观就是:热!而现在很多城市都被大家称之为火炉,比如:重庆、福州、杭州、南昌等。

但今天要说的却不是它们,而是另外一个城市——吐鲁番市!吐鲁番市是天山东部的一个东西横置的形如橄榄状的山间盆地,四面环山,是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新疆中东部。

是中国内陆连接中国新疆、中亚地区及南北疆的交通枢纽。

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新疆吐鲁番地区,设立地级吐鲁番市。

新设立的地级吐鲁番市将下辖高昌区,托克逊县和鄯善县。

这也是继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后新疆设立的第三个地级城市。

吐鲁番市中部有火焰山和博尔托乌拉山余脉横穿境内,把本地区分成南、北两半。

盆底艾丁湖水面,低于海平面155米,是我国最低的盆地,在世界上也仅次于低于海平面391米的约旦死海,为世界第二低地。

吐鲁番市因地处盆地之中,四周高山环抱,增热迅速、散热慢,形成了日照长、气温高、昼夜温差大、降水少、风力强五大特点,属独特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素有“火州”、“风库”之称。

春秋冬季短暂,唯有夏季漫长,一年中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在40℃左右。

而这几天新疆吐鲁番持续出现高温天气,40℃以上的高温天已持续13天,最高气温达49℃,打破了当地的最高气温极值纪录,地表高达88摄氏度,吐鲁番二堡乡气温更是突破50℃。

吐鲁番是新疆重要的旅游城市,由于这里独特的气候特点,盛产葡萄、西瓜等果品,是闻名遐迩的“葡萄城”。

吐鲁番除了有飘香溢蜜的葡萄瓜果、奇特的地貌风光及民族风情,而且名胜古迹众多,仅国家和自治区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十四个。

沐浴了两千多年风风雨雨依然屹立的高昌、交河、故城,历经沧桑风彩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壁画,藏有千年古尸的阿斯塔那古墓群,结构独特的清代伊斯兰建筑苏公塔,《西游记》中那充满神话传奇色彩的火焰山,宏伟的人造地下河流坎儿井,葡萄园里葡萄姑娘动人的情歌,别具风味的“巴扎”风情,葡萄架下风情浓郁的维吾尔族歌舞,以及距今2400万年前举世无双的巨犀化石,使吐鲁番成为一块古代文化历史遗产荟萃的宝地和融“火洲”、“风洲”、“沙洲”、“绿洲”为一体的自然地理历史博物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吐鲁番市概况
作者:发布时间:2008-01-31 16:53:37 来源:吐鲁番市政府网
[打印本稿][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行政区划
[拼音]Tu Lu Fan Shi
[面积]1.5738万平方公里
[人口]26.07万人(2005年)
[邮编]838000
[区号]0995
[区划]辖七乡两镇两场两个街道办事处,60个农牧区行政村,18个城镇社区。

葡萄乡;总面积450平方公里,全乡总人口2.53万人,分葡萄沟、沙河子、洋沙三个片区,邮编;838000。

亚尔乡;胜金乡;二堡乡;三堡乡;艾丁湖乡恰特卡勒乡;大河沿镇;七泉湖镇;红柳河园艺场;原种场;老城办事处;高昌路办事处;总面积14平方公里,总人口30831人,分为五个社区。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吐鲁番市是吐鲁番地区所在市,是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地处天山中东部主峰博格达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中心。

东西宽90公里,南北长262公里,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地理坐标;东经88 °51′—89°54′,北纬42°20′—43 °35′。

土地总面积1.57万平方公里。

东临哈密,西、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和硕、尉犁、若羌县毗连,北隔天山与乌鲁木齐市及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奇台、吉木萨尔、木垒县相接。

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83公里。

地势地貌
吐鲁番市山地面积占23%,平原面积占77%,戈壁面积占60%。

吐鲁番的自然环境十分特殊,是全国地势最低、气候最热的地方。

根据地质考察,这里原是一个内海,后经造山运动才变为陆地。

整个盆地大体是北高南低。

北部博格达峰拔海约5000米,山顶终年积雪,是盆地的主要水源。

火焰山横亘中央,把全市分成山北、山南两部分。

艾丁湖位于南部,低于海平面154米,是全国陆地最低的地方。

城市海拔为34米。

土壤以砂壤和黄色粘土为主,属微碱性,有机质少。

气候特征
吐鲁番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但又极端干燥,降雨稀少且大风频繁,故有“火洲”、“风库”之称。

这里全年日照时数为3000-3200小时左右,比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多1000小时左右,太阳年辐射量139.5-150.4千卡/平方厘米,比同纬度的华北、东北地区多15-20千卡/平方厘米,仅次于青藏高原。

全年平均气温13.9℃,高于35℃的炎热日在100天以上。

夏季极端高气温为49.6℃,地表温度多在70℃以上,有过82.3℃的纪录。

当地素有“沙窝里烤熟鸡蛋”、“石头上烤熟面饼”之说。

冬季极端最低气温-28.7℃;日温差和年温差均大,全年10℃以上有效积温5300℃以上,无霜期长期达210天左右。

由于气候炎热干燥,这里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仅有16.4毫米,而蒸发量则高达3000毫米以上。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吐鲁番市土地总面积135.89万公顷。

农用地27.2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07%。

其中;耕地1.7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6%;园地1.0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7%;林地0.9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68%;牧草地22.6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68%;其他农用地0.9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68%。

矿产资源
吐鲁番市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种有39种。

能源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和铀矿4种;金属矿产有铁、锰、铜、铅、锌、金、银、硒、镓矿9种;非金属矿产有盐、芒硝、钾硝石、钠硝石、镁盐、钾盐、石膏、硫铁矿、硼、磷、大理岩、白云岩、石灰岩、水泥配料用页岩、砂岩(玻璃用石英砂岩、水泥配料用砂岩)、珍珠岩、方解石矿、石墨、石棉、玻璃用石英岩、高岭土、陶瓷土、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砂、地下水、矿泉水26种。

发现矿产地(石油、天然气、铀除外)148个,其中大型矿床7个,中型10个,小型37处。

优势矿产有石油、煤、铀、铜、石盐、芒硝、钾硝石、饰面大理岩等。

全市范围共划为7个Ⅲ级成矿区带和十一个级Ⅳ级成矿亚带,矿产资源成矿前景广阔,是自治区煤、铜、金、铁等重要矿产的富集地区之一。

我市煤炭基础储量为74402千吨,铜矿基础储量为13862千吨,盐矿基础储量为339077千吨,水泥用灰岩基础储量为17523千吨。

气候资源
吐鲁番稀薄的云量,强烈的太阳幅射,极高的气温,形成了丰富的热量资源。

得天独厚的发展农业和园艺业的条件,是其他任何地区都难以比拟的。

盆地的光热资源十分丰富,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以上,阳光热幅射量每平方厘米达139.5卡。

由于北部天山的屏障作用,吐鲁番的无霜期平均每年达到268.6天,最长的年份达到324天,是我国长城以北无霜期最长的地方。

全年10℃以上有效积温5300℃以上。

优越的光热条件和独特的气候,使这里盛产葡萄、哈密瓜、长绒棉、反季节蔬菜等经济作物。

水资源
由于吐鲁番的特殊地形条件,从西部、北部来的温湿气流,在进入盆地前,首先遇到西北部高大的山体的阻挡,难以进入本区,仅有极少温湿气流通过高空纬向-环流带至盆地西、北部山区,形成降水,因此吐鲁番水资源形成区主要在天山各河流出山口以上中高山区地段,山口以下平原区降水极少,对地表水、地下水的补给意义不大,是水资源的散发区。

吐鲁番市的水资源总量由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天然补给量组成,全市水资源量为3.8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550立方米,远远低于全国、全疆人均占有水资
鲁番市
吐鲁番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 地处吐鲁番盆地中间, 东临鄯善县, 西接托克逊县, 南抵
库鲁克山, 北至天山分水岭, 与乌鲁木齐市、奇台、吉木萨尔等市县毗连。

吐鲁番市的地理座标为:北纬41°20′~43°35′,东经88°51′~89°54′。

全市总面积为 1.5 万平方公里, 人口24 万。

吐鲁番市是吐鲁番地区行政公署和市政府所在地, 是吐鲁番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是闪耀在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灿夺目的宝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