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温度控制系统(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设计任务

液氨蒸发器采用出口产品温度为主被控变量,加热蒸汽流量为副被控变量。主、副对象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011()(201)(301)G s s s =++, 0.1021()0.21s

G s e s -=+

主、副扰动通道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11

()0.21f G s s =+, 2()1f G s =

试分别采用单回路控制和串级控制设计温度控制系统。

设计要求如下:

(1)分别进行控制方案设计,给出相应的闭环系统原理图;

(2)对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整定控制器参数;

(3)给出系统的跟踪性能和抗干扰性能仿真,包括一次扰动和二次扰动;

(4)对不同控制方案对系统的影响做对比分析。

2 整体方案设计

2.1 单回路控制变量的选择

对于被控量和操作量选择的原则,其中,被控量选择的原则是能直接反映生产过程中产品产量和质量,选择的结果直接影响生产,因此此设计的被控量是温度。操纵量是克服扰动影响、使系统重新恢复平稳运行的积极因素,应该遵循快速有效的克服干扰的原则去选择操纵量,因此此设计的操纵量是加热蒸汽流量。

2.2 串级控制系统的选择

串级控制系统选择主变量时要遵循以下原则: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首先应尽量选择能直接反应控制目的的参数为主变量;其次要选择与控制目的有某种单值对应关系的间接单数作为主变量;所选的主变量必须有足够的变化灵敏度。故在本系统中选择出口产品温度作为主变量。副回路的设计质量是保证发挥串级系统优点的关键。副变量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应使主要干扰和更多的干扰落入副回路;应使主、副对象的时间常数匹配;应考虑工艺上的合理性、可能性和经

济型。故选择本系统中的加热蒸汽流量为副变量。又因为外环是主回路,内环是副回路,所以温度调控是主回路。

2.3 控制器的选择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是根据被控过程的特性确定PID控制器的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的大小。在串级控制系统中,由于对副回路没有太大的要求,所以只需要有比例环节即可(即P为常数,I=0)。而对于要求较高的主回路,由于主变量一般不得有偏差,所以主回路一般由比例微分控制(P,I均为常数)。

3 系统仿真与参数整定

3.1 单回路系统的仿真与参数整定

针对设计要求,单回路前向通道中含有主、副控制器及扰动,而调节器一般位于扰动的前面,所以PID调节器在最前面。设计中副被控变量为加热蒸汽流量,所以其作为反馈作用于输入端

图3-1-1单回路控制系统方框图

由方框图对应得到系统仿真图

图3-1-2 单回路控制系统simulink仿真图

仿真整定过程:

首先将PID的参数设置为仅存在比例调节,变换不同的P值以达到期望的效果。

图3-1-3

P=1,I=0,无扰动信号

图3-1-4

P=3,I=0,无扰动信号

图3-1-5

P=5,I=0,无扰动信号

图3-1-6 P=7,I=0,无扰动信号

上面四幅图片可得当P越大时,超调量越大,稳定性下降。但是震荡频率加快,响应时间变短。为了保持系统原来的衰减率,PI调节器比例带必须适当加

大。又因为要使PI调节在稍微牺牲控制系统的动态品质以换取较好的稳态性能,所以P值不应过大,因此选择P=7。

图3-1-7

P=7,I=0.1,无扰动信号

图3-1-8

P=7,I=0.3,无扰动信号

积分环节的作用除消除系统的余差外,也加大了系统的振荡频率,使响应速度变快。但是随着I的增大,超调量过大,也调节时间过长,系统动态性能降低,因此选择I=0.1最佳

图3-1-9

P=7,I=0.1,一次扰动信号

图3-1-10

P=7,I=0.1,二次扰动信号

通过反复试验过程,此时系统的阶跃响应效果比较理想,控制器参数整定比较合理。加入扰动以后超调量有所增大,但后面能够达到期望值,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3.2 串级控制系统的仿真与参数整定

针对设计要求,产品温度作为主变量必然处于主回路,蒸汽流量作为副变量位于副回路中,扰动要加在调节器之后,因此得如下图所示框图:

图3-2-1串级控制系统方框图

由方框图对应得到系统仿真图

图3-2-2 串级控制系统simulink仿真图

仿真整定过程:

首先将主、副PID调节器设计为比例控制,增益分别为K1,K2,假设扰动均为零,在给定阶跃输入下得到输出响应y1(t),y2(t)。串级系统的整定比单回路复杂,因为两个调节器串在一起工作,各回路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改变主、副调节器中的任何一个整定参数,对主、副回路的过渡过程都有影响,这种影响

程度取决于主、副对象的动态特性、而且待整定的参数比单回路多,因此,串级系统的整定必然比较困难和繁琐。常用的工程整定方法有:试凑法,两步整定法和一步整定法。其中一步整定法步骤为:选择一个合适的负调节器放大倍数K2,按纯比例控制规律设置负调节器。本设计中经过多次调试,确定K2=12。主调节器也先置于纯比例作用,使串级控制系统投入运行,用整定单回路的方法整定主调节器参数。

实验步骤如下图:

图3-2-3

K1=1,I=0,K2=12,无扰动

图3-2-4

K1=5,I=0,K2=12,无扰动

图3-2-5

K1=7,I=0,K2=12,无扰动

由上图可知P越大,系统的响应过程越好,超调量变大,震荡频率加大,响应时间变短。由单回路控制得知P不应过大,因此选择K1=7。

因为副回路是随动系统,允许有误差,因为副调节器可以不引入积分作用,因此只需讨论主调节器的I值即可。

图3-2-6

K1=5,I=0.1,K2=12,无扰动

图3-2-7

K1=7,I=0.1,K2=12,无扰动

图3-2-8

K1=7,I=0.2,K2=12,无扰动

由上图很明显得知,K1增大震荡剧烈,超调量增大,调节时间变短,震荡频率加快。而引入积分环节后,超调变小,调节时间变短。I=0.2时较I=0.1时震荡剧烈,调节时间过长,所以I=0.1。

图3-2-9

K1=7,I=0.1,K2=12,一次扰动(主扰动)

图3-2-10

K1=7,I=0.1,K2=12,二次扰动(副扰动)

图3-2-11

K1=7,I=0.1,K2=12,一、二次扰动均作用系统

加入时间滞后环节后系统的仿真图

图3-2-12

此时系统的参数整定数值为

图3-2-13

K1=0.2,I=0.1,K2=0.3,一、二次扰动均作用

以下为整定过程中各参数变化后的效果

图3-2-14

K1=0.2,I=0.2,K2=0.3,一、二次扰动均作用(含时滞)

图3-2-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