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第三章习题答案解析
《管理会计》第三章作业答案
《管理会计》第三章变动成本法作业题一、判断题1、按照变动成本法的解释,期间成本中只包括固定成本。
(F )2、生产成本中的直接成本就是变动成本,间接成本就是固定成本。
(F )3、当存货量不为零时,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存货成本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成本。
(T )4、在相关范围内,不论各期产量是否相等,只要销售量相等,其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各期营业利润都必然相等。
(F )5、在确定企业的成本时,完全成本法要考虑所有的成本,而变动成本法只考虑变动成本。
(F )6、在一般情况下,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性质收到产销平衡关系的影响。
(F)7、变动成本法认为期间成本中只包括固定成本。
(F)8、我国的制造成本法实际上就是西方的完全成本法。
(T)9、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入利润表的期间费用,虽然形式上不同,但实质上相同。
(F )10、当产销绝对平衡时,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存货成本必然等于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成本。
(T )11、在任何条件下,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性质都与产销平衡关系有关。
(F)12、无论哪种成本计算法,对非生产成本都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必须在发生的当期全额计入利润表;所不同的只是计入利润表的位置或补偿的顺序上有差别。
(T )13、以成本计算规范性的不同为标志,可将成本计算分为业务成本计算、责任成本计算和质量成本计算。
(F)14、我国所称的吸收成本法实际上就是西方的直接成本法。
(F )15、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是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必须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T )16、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下出现不为零的利润差额,只有可能性,没有必然性。
(T )17、导致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这两种方法分期营业利润出现狭义差额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对固定性生产成本的处理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F )18、在应用变动成本法的多种设想中,能同时兼顾企业内部管理和对外报告要求的方法被称为双轨制。
(F )19、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两者所提供的信息的用途不同。
管理会计第三章 习题答案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本章练习题答案习题1假设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A,20X1到20X3年三年的销量均为2 000件,各年的产量分别为2 000件、2 200件和1 800件。
A产品的单位售价为400元;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均为固定成本,两项费用之和各年均为80 000元;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为20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30 000元。
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要求:不考虑销售税金,请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固定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各年的税前利润。
答案:各年的利润计算如下表所示:习题2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170 000件和140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140 000件和160 000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5元,生产成本资料如下:每件变动生产成本为3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1.30元,直接人工1.50元,变动制造费用0.20元;固定制造费用每年发生额为150 000元。
变动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为65 000元,两年均未发生财务费用。
要求:(1)分别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并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
(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的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
答案:(1)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下表:注:第一年生产成本=(3+150 000÷170 000)×170 000=660 000(元)第二年生产成本=(3+150 000÷140 000)×140 000=570 000(元)第一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 000÷170 000)×30 000=116 471(元)第二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 000÷140 000)×10 000=40 714(元)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见下表:(2)第一年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增加26 471元(56 471-30 000),是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当年期末存货吸收了26 471元(150 000÷170 000×30 000)的固定制造费用并结转到第二年。
管理会计习题集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变动成本计算计算题参考答案1、解:(1)全部成本计算法下的单位成本:单位成本=(20000+15000+20000)/5000+20000/5000=15(元)变动成本计算法下的单位成本:单位成本=(20000+15000+20000)/5000=11(元)单价=11/55%=20(元)(2)编制比较收益表:较损益表(I/S)单位:元(3)税前净利润相差4000元(10000—6000)原因:完全成本计算法中的期末存货中含有固定制造费用:差额=单位固定制造费用×存货增加量=4×1000=4000(元)2、解:(1)单位成本:完全成本法:Y1 =80+120000/2000=140(元)Y2=80+120000/4000=110(元)变动成本法:Y1=Y2=80元单价:sp=80/50%=160元(2)编制比较收益表:比较损益表(I/S)单位:元评价:通过以上比较收益表的对比,可以看出,永和公司第一年与第二年销售量相同,均为2000件;两个年度的销售单价均为160元,单位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总额都分别为80元和120000元。
只是由于第二年的产量是第一年的一倍,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全部成本法就会使第二年的税前净利润比第一年增加60000元(65000—5000),增长12倍,这很令人费解。
从这里也可以明显的反映出采用全部成本法来计算税前净利润,会促使人们片面追求产量,盲目生产社会不需要的产品,其结果是仓库积压、财政虚收。
但是同样的数据如采用变动成本法,只要两个年度的销售量相同,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总额不变,则两个年度的税前净利都是5000元,业绩相同。
正因为变动成本法能促使管理当局重视销售环节,防止盲目生产,故我们认为变动成本法较为合理。
3、解:(1)完全成本法:2001年单位成本=8+24000/8000=11元2002年单位成本=8+24000/10000=10.4元(2)原因在于第二年期末存货分摊了固定制造费用=2000×(24000/10000)=4800(元)(3)损益表(I/S)单位:元(4)变动成本法下的贡献式损益表较为合理。
管理会计学第3章教材习题解析.doc
第三章教材习题解析一、思考题1.木一量一利分析的基木假设有哪些?说明它们的具体含义。
答:木一量一利分析的基木假设主要包括:(1)相关范I韦I假设,即木_量_利分析屮对成木性态的划分都是在一定的相关范围Z内的。
相关范围假设同时乂包含了“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两层含义。
(2)模型线性假设。
具体包括: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变动成本与业务最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销伟收入与销伟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3)产销平衡假设。
由于木—量—利分析屮的“量”指的是销售数量而非生产数量,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这个量也就是销伟收入。
木利分析的核心是分析收入与成本Z间的对比关系。
但产量这一业务量的变动无论是对固定成木还是变动成木都可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所以从销售数量的角度进行木—量—利分析时,就必须假定产销关系平衡。
(4 )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木假设是指在一个多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屮,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成木屮所占的比重不会发生变化。
上述假设的背后都暗藏肴一个共同的假设,就是:假设企业的全部成木可以合理地或者说比较准确地分解为固定成木与变动成本。
2.盈亏临界点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有什么作用?试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答:盈亏临界点又叫盈亏分歧点、保本点等,是指企业的经营规模(销售量)刚好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分析就是根据成木、销售收入、利润等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企业在怎样的情况下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分析所提供的信息,对于企业合理计划和有效控制经营过稈极为有用,如预测成木、收入、利润和预计伟价、销量、成木水平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等等。
应该指出的是,盈亏临界点分析是在研究成本、销伟收入与利润三者Z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除了销售量因素外,销竹价格、固定成木与变动成木诸因素的变动,同时可以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只不过在进行盈亏临界点分析时,某一因素与其他因素Z间表现为互为因果关系。
管理会计白玉芳第三章本量利分析思考题和练习试题参考答案解析
第三章本量利分析思考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是本量利分析?其基本公式如何表达?它具有什么用途?答: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的简称,它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利润等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专门技术方法。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即:销售收入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利润或销售单价×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利润设销售单价为p,销售量为x,固定成本总额为a,单位变动成本为b,利润为P。
则将这些符号代入上述方程式,则为: px-(a+bx)=P本量利分析作为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是企业预测和决策常用的基本方法。
可用于保本点预测分析、目标销售量或目标销售额的预测分析、利润预测分析及利润的敏感性分析、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不确定性分析、经营风险分析、全面预算编制、责任会计与业绩评价等。
2、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包括哪些内容?答:本量利分析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假设:1.成本性态分析假设本量利分析必须在成本性态分析已经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即假设本量利分析所涉及的成本因素已经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类,相关的成本性态模型已经形成。
2.线性假设假定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产销业务量范围内,总成本性态模型表现为线性方程式(y=a+bx);同时,在相关范围内,单价也保持不变,使得销售收入函数也是一个线性方程式(y=px)。
此外,总成本函数和收入函数均以同一产销业务量为自变量。
3.产销平衡和品种结构不变假设假设企业只安排一种产品的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均能通过市场实现销售,并且自动实现产销平衡。
对于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在总产销量发生变化时,各种产品的销售额在全部产品总销售额中所占比重不变。
这种假设可使分析人员将注意力集中于单价、成本以及业务量对利润的影响上。
3、什么是贡献毛益?贡献毛益的实质是什么?答:贡献毛益,也称边际贡献、创利额,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
管理会计第三章作业(有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 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不包括下列(D)A. 直接材料B. 直接人工C. 制造费用D. 固定性制造费用2. 变动成本法的基本原则是将期间成本全部作为当期费用来处理。
其主要依据在于(D)A. 期间成本是不可控的,不应分配计入特定产品的成本B. 期间成本一般数量不大,若将其计入产品成本,会得不偿失C. 期间成本的分配是主观,会导致错误的管理决策D. 无论是否生产,期间成本都会发生,所以将其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将当期经营活动的成本递延是不合适的3.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都包括(D)A.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费用B.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C. 固定性生产成本D. 变动性生产成本4. 某厂生产乙产品,当月生产6000件,每件直接材料20元,直接工资14元,变动性制造费用12元,全月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12000元。
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乙产品单位产品成本为(A)A.48元B.46元C.34元D.36元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完全成本法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的存货计价B.变动成本法下,本期生产并销售的产品成本中不包含固定性制造费用,但本期生产未销售的产品成本中则负担了一部分制造费用C.由于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定义的产品成本不同,因此,两种方法计算的销售成本必然不同,从而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必然是不同的D.变动成本法下,当期扣除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与产品销售量有关6.在下面哪种情况下,按完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大于按变动成本所确定的净收益?(B)A.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B.本期生产量大于销售量C. 本期生产量等于销售量D.期末存货量小于期初存货量7.下列有关变动成本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能够提供各种产品盈利能力的资料,有利于管理人员的决策分析B.便于分清各部门的经济责任,有利于成本控制C.便于正确进行不同期间的业绩评价D.大大增加了成本核算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量8.如果完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20000元,而变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8000元,则可断定两种成本法的广义营业利润之差为(B)。
管理会计第3章习题答案
第3章 本量利分析2、变动成本率(VC ’)=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收入×100%=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1)2007年的销售量为:V =6000÷12=5000(件)由于:VC ’=40%,VC =12元所以:SP =12÷40%=30(元)又由:P =V ×(SP -VC )-FC得:FC =V ×(SP -VC )-P =5000×(30-12)-18000=72000(元)2007年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为:V =FC/(SP -VC )=72000÷(30-12)=4000(件)(2)由于2008年维持销售单价和变动成本率不变,所以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
2008年的利润为:P =V ×(SP -VC )-FC=5000×(1+8%)×(30-12)-72000=5400×18-72000=252000(元)3、(1)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P +FC )/(SP -VC )=(100000+50000)/(80-50)=5000(件)(2)方法一:根据敏感系数的计算式,以当年有关数据为基础,计算各因素的敏感系数。
)4000 1.71700004000 4.577000040005.86700005.7170000V SP VC P V SP P V VC P FC P ⨯⨯==⨯⨯⨯⨯(-(80-50)销售量的敏感系数=80单价的敏感系数===0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20000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0方法二:根据敏感系数的定义,先计算各变量增加10%时利润的变动率,再计算各变量的敏感系数。
例如:当销售量增加10% P ×100.70000. 1.71⨯时,利润为:=4000(1+10%)(80-50)-5 000 =82 000(元)82000-70000利润的增长率为:%=1714%根据敏感系数的定义1714%销售量的敏感系数==10%方法三:根据敏感系数的定义,先计算为实现目标利润各单一因素变动的百分比,再计算各因素的敏感系数。
管理会计(潘飞)第三章课后答案
* 习题四
*要求1: 假定下一年度预计正常销售50 000件 ,为保证目标利润3 000元,
需要按5.50元售价接受特殊订货多少件? 如果按5元特殊定价 ,应接受 订货多少件?
*解:
*(1)正常销售50 000件
* 可实现利润= (7.50-4)×50 000- 190 000=- 15 000(元)
*
= 15 000(元)
*要求2:在下列情况下 , 分别计算获利水平: (1)贡献毛益增加10%; (2)
贡献毛益减少10%; (3)销售量增加10%。
*解:
*(1)原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
*
= 125 000-100 000 =25 000(元)
*贡献毛益增加10%时的获利水平=25 000×(1+10%)- 10 000= 17 500(元)
*要求5: 如果销售佣金改为达到损益平衡点后 , 每件增加0. 15元 , 问销
售50 000件的利润是多少? 与要求3比较 , 两种方案哪一种较优?
*解: 达到损益平衡点后的销量所提供的贡献毛益就是利润 *利润=贡献毛益*(销售总量-损益平衡点的销售量) *[6- (4.25+0. 15)]×(50 000- 17 143) =52 571.20(元) * 由于方案3可实现利润为55 000元 ,所以方案3更优。
贡献毛 益
150 000 154 500 141 000 445 500 148 500
*贡献毛益率 =148 500÷297 000 =50% *保本点销售额 =1 500 000÷50% =3 000 000(元) *
*习题七 *要求1:在考虑概率的情况下 ,计算该企业销售量的期望值。 *解:2 000×0.15+2 500×0.10+3 000×0.35+3 500×0.25+4
管理会计第三章变动成本法习题和答案解析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
第三章习题及答案一、关键概念1.成本计算的含义2.变动成本法3.产品成本4.期间成本5.变动成本的理论前提6.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7.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8.利润差额9.两种成本法分析利润差额10.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 11.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 12.广义营业利润差额 13.狭义营业利润差额二、分析思考1.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有哪些?2.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产品成本构成上有哪些不同?3.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相比有哪些区别? 5.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是什么?4.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相比在损益确定方面与哪些不同?6.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各是什么?7.在我国应用变动成本法有哪些设想?三、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能构成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内容的是()。
A.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C.生产成本D.变动生产成本2.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应当列作()。
A.非生产成本B.期间成本C.产品成本D.直接成本3.下列费用中属于酌量型固定成本的是()。
A.房屋及设备租金B.技术研发费C.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金D.不动产税金1.若本期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利润小于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利润,则()。
A.本期生产量大于本期销售量B.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C.期末存货量大于期初存货量D.期末存货量小于期初存货量2.在相同成本原始资料条件下,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单位产品成本()。
A.相同 B.大 C.小 D.无法确定3.下列各项中,能构成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内容的是()。
A.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C.生产成本D.变动生产成本4.在Y=a+( )X中,Y表示总成本,a表示固定成本,X表示销售额,则X的系数应是()。
A.单位变动成本B.单位边际贡献C.变动成本率D.边际贡献率5.当相关系数r→+1时,表明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是()。
A.完全正相关B.基本正相关C.完全相关D.完全无关6.在变动成本法下,其利润表所提供的中间指标是()。
管理会计第3章习题答案
《管理会计》(毛付根主编)第三章练习题答案1、解:(1)以(0,40000)为起点,以单位变动成本b=8为斜率作总成本线; 以(0,0)为起点,以价格b=18为斜率作总收入线。
两条直线的交点即为盈亏临界点。
(图略)(2)保本销售量=81840000-=-b p a =4000(件) 保本销售额=18×4000=72000(元)根据(3),x y 74.071.2+==8.65(千元)2、说明:此题删除“正常销售量8000件”解:保本销售量=3050120000-=-b p a =6000(件) (1)保本作业率=%7.8570006000= 安全边际量=7000-6000=1000(件)安全边际额=50×(7000-6000)=50000(元)安全边际率=%3.1470001000=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50305070001000-⨯=5.72% (2)设销售量为x ,则有:5030506000-⨯-x x =16% 解方程得:x =10000(件)3、解:(1)增加产量后,固定成本为200000+100000=300000(元) 边际贡献率=400000220000400000-=-=px bx px cmR =45% 则:保本销售额=%45300000=cmR a =666,666.67(元) (2)保利销售额=%4520000300000+=+cmR E a =711,111.11(元)4、计算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期望值:p=30×0.7+28×0.2+25×0.1=29.1b=15×0.6+18×0.4=16.2a=50000×0.8+55000×0.2=51000(元)税前利润=p x -b x -a=29.1×10000-16.2×10000+51000=78000(元)。
管理会计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第三章本量利分析计算分析题:1、单位贡献毛益:25-10=15贡献毛益率:15/25=60%变动成本率:1-60%=40%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5000/15=1000盈亏临界点销售额:15000/60%=250002、(1)安全边际量:600×25%=150,安全边际额:150×80=12000,(单价:40/50%=80)(2)盈亏临界点作业率:1-25%=75%(3)盈亏临界点销售量:600×75%=450,盈亏临界点销售额:450×80=36000 (4)利润:12000×50%=60003、(1)总收入:200×100+400×125+300×600=250000销售比重:A产品:8%;B产品:20%;C产品:72%综合贡献毛益率:8%×(1-60%)+20%×(1-56%)+72%×(1-70%)=33.6% 综合盈亏临界点销售额:20160/33.6%=60000元其中:A产品:60000×8%=4800元(销售量为48台)B产品:60000×20%=12000元(销售量为96件)C产品:60000×72%=43200元(销售量为72台)(2)预计利润:(250000-60000)×33.6%=63840元4、(1)单位变动成本:(355000-265000)÷(50000-35000)=6元固定成本:355000-50000×6=55000元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25000+55000)÷(12-6)=30000单位盈亏临界点销售额:30000×12=360000元(2)安全边际率上年度:(35000-30000)÷35000=14.29%本年度:(50000-30000)÷50000=40%(3)利润:(54000-30000)×(12-6)=144000元(4)目标利润:(50000-30000)×(12-6)=120000元降价后单位贡献毛益:12×(1-10%)-6=4.8元降价后销售量:(120000+125000+55000)÷4.8=62500单位增长百分比:(62500-50000)÷50000=25%(5)降价2元后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25000+55000)÷(10-6)=45000单位降价2元后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45000×10=450000元保证150000元利润的目标销售量:(150000+125000+55000)÷4=82500单位5、(1)原营业利润=260000=200000*(10-VC)-680000所以VC=5.3(元)新营业利润=200000*(1+30%)*[10*(1-10%)-5.3]-680000=282000(元)(2)新销售量=(430000+680000)/ [10*(1-10%)-5.3]=300000(单位)案例一:1汽油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36354.33*78.10%/2.8=10140(升)元的利润水平不变,汽油和关联货品销售所需的贡献毛益必须是:8 064+2 240=10 304元或:11204-900=10304元由于汽油价格要发生变动,而其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故汽油的单位贡献毛益和贡献毛益率就会发生变动,因而,不能根据其原贡献毛益率来计算价格。
管理会计第三章习题集答案解析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本章练习题答案习题1假设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A,20X1到20X3年三年得销量均为2 000件,各年得产量分别为2 000件、2 200件与1 800件。
A产品得单位售价为400元;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均为固定成本,两项费用之与各年均为80 000元;产品得单位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与变动制造费用)为20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30 000元。
存货得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要求:不考虑销售税金,请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固定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计算各年得税前利润。
答案:各年得利润计算如下表所示:*(440 000+30 000)÷2 200×200=42 727习题2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得生产量分别为170 000件与140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140 000件与160 000件,存货得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每单位产品得售价为5元,生产成本资料如下:每件变动生产成本为3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1、30元,直接人工1、50元,变动制造费用0、20元;固定制造费用每年发生额为150 000元。
变动销售与管理费用之与为销售收入得5%,固定销售与管理费用之与为65 000元,两年均未发生财务费用。
要求:(1)分别按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计算并确定第一年与第二年得税前利润。
(2)具体说明第一年与第二年分别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得税前利润产生差异得原因。
答案:(1)按完全成本法计算得第一年与第二年得税前利润下表:注:第一年生产成本=(3+150 000÷170 000)×170 000=660 000(元)第二年生产成本=(3+150 000÷140 000)×140 000=570 000(元)第一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 000÷170 000)×30 000=116 471(元)第二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 000÷140 000)×10 000=40 714(元) 按变动成本法计算得第一年与第二年得税前利润见下表:(2)第一年按完全成本法计算得税前利润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得税前利润增加26 471元(56 471-30 000),就是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当年期末存货吸收了26 471元(150 000÷170 000×30 000)得固定制造费用并结转到第二年。
管理会计学第3章教材习题解析
第三章教材习题解析一、思考题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有哪些?说明它们的具体含义。
答: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主要包括:(1)相关范围假设,即本—量—利分析中对成本性态的划分都是在一定的相关范围之内的。
相关范围假设同时又包含了“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两层含义。
(2)模型线性假设。
具体包括: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3)产销平衡假设。
由于本—量—利分析中的“量”指的是销售数量而非生产数量,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这个量也就是销售收入。
本—量—利分析的核心是分析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但产量这一业务量的变动无论是对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可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所以从销售数量的角度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就必须假定产销关系平衡。
(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本假设是指在一个多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中,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会发生变化。
上述假设的背后都暗藏着一个共同的假设,就是:假设企业的全部成本可以合理地或者说比较准确地分解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2.盈亏临界点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有什么作用?试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答:盈亏临界点又叫盈亏分歧点、保本点等,是指企业的经营规模(销售量)刚好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分析就是根据成本、销售收入、利润等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企业在怎样的情况下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分析所提供的信息,对于企业合理计划和有效控制经营过程极为有用,如预测成本、收入、利润和预计售价、销量、成本水平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等等。
应该指出的是,盈亏临界点分析是在研究成本、销售收入与利润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除了销售量因素外,销售价格、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诸因素的变动,同时可以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只不过在进行盈亏临界点分析时,某一因素与其他因素之间表现为互为因果关系。
管理会计第三版课后答案
管理会计第三版课后答案篇一:管理会计第三章习题答案】>本章练习题答案习题1假设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a,20x1 到20x3 年三年的销量均为2000件,各年的产量分别为2 000件、2 200件和1 800件。
a产品的单位售价为400 元;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均为固定成本,两项费用之和各年均为80 000 元;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为200 元;固定制造费用为30 000 元。
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要求:不考虑销售税金,请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固定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各年的税前利润。
答案:各年的利润计算如下表所示:习题 2 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170 000 件和140 000 件,销售量分别为140 000 件和160 000 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5 元,生产成本资料如下:每件变动生产成本为3 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1.30 元,直接人工1.50 元,变动制造费用0.20 元;固定制造费用每年发生额为150 000 元。
变动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为65 000 元,两年均未发生财务费用。
要求:(1 )分别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并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
(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的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
答案:(1 )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下表: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见下表:习题3已知:某公司按变动成本法核算的20x1 年 1 月产品成本的资料如下(该公司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单位产品成本50 元,本期固定制造费用30 000 元,期初存货数量500 件,本期完工产品 6 000 件,本期销售产品 5 500 件,销售价格100 元/ 件,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为45 000 元,已知上期产品单位固定生产成本为 5 元。
《管理会计》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变动成本法中,产品成本是指()。
A.制造费用B.生产成本C.变动生产成本D.变动成本2、在变动成本法下,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等于()。
A.销售毛利B.税后利润C.税前利润D.贡献边际3.如果本期销售量比上期增加,则可断定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本期营业利润()。
A.一定本期等于上期B.本期应当大于上期C.本期应当小于上期D.本期可能等于上期4.如果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则两种方法营业利润的差额()。
A.一定等于零B.可能等于零C.一定大于零D.一定小于零5、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应当列作()。
A.非生产成本B.期间成本C.产品成本D.直接成本6、下列项目中,不能列入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是()。
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C.变动性制造费用D.固定性制造费用7、已知2000年某企业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13 500元,假定2001年销量与2000年相同,产品单价及成本水平都不变,但产量有所提高。
则该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
A.必然大于13 500元B.必然等于13 500元C.必然小于13 500元D.可能等于13 500元8、如果某企业连续三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0 000元、12 000元和11 000元。
则下列表述中唯一正确的是()。
A.第三年的销量最小B.第二年的销量最大C.第一年的产量比第二年少D.第二年的产量比第三年多9、从数额上看,广义营业利润差额应当等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
A.期末存货成本与期初存货成本中的固定生产成本之差B.期末与期初的存货量之差C.利润超过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的部分D.生产成本与销货成本之差10.如果某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5 000元,该期产量为2 000件,销售量为1 000件,期初存货为零,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 000元,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A.0元B.1 000元C.5 000元D.6 000元11、如果完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10000元,而变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4000元,则可断定两种成本法的营业利润之差为()A.14 000元B.10 000元C.6 000元D.4 000元12、下列各项中,能反映变动成本法局限性的说法是()A.导致企业盲目生产B.不利于成本控制C.不利于短期决策D.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13、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时()A.不将其作为费用B.将其作为期间费用,全额列入利润表C.将其作为期间费用,部分列入利润表D.在每单位产品间分摊1、C2、D3、B4、C5、B6、D7、B8、B 9、A 10、D 11、C 12、D 13、B二、多项选择题:1、在完全成本法下,期间费用包括()。
《管理会计》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变动成本法中,产品成本是指()。
A.制造费用B.生产成本C.变动生产成本D.变动成本2、在变动成本法下,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等于()。
A.销售毛利B.税后利润C.税前利润D.贡献边际3.如果本期销售量比上期增加,则可断定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本期营业利润()。
A.一定本期等于上期B.本期应当大于上期C.本期应当小于上期D.本期可能等于上期4.如果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则两种方法营业利润的差额()。
A.一定等于零B.可能等于零C.一定大于零D.一定小于零5、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应当列作()。
A.非生产成本B.期间成本C.产品成本D.直接成本6、下列项目中,不能列入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是()。
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C.变动性制造费用D.固定性制造费用7、已知2000年某企业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13500元,假定2001年销量与2000年相同,产品单价及成本水平都不变,但产量有所提高。
则该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
A.必然大于13500元B.必然等于13500元C.必然小于13500元D.可能等于13500元8、如果某企业连续三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0000元、12000元和11 000元。
则下列表述中唯一正确的是()。
A.第三年的销量最小B.第二年的销量最大C.第一年的产量比第二年少D.第二年的产量比第三年多9、从数额上看,广义营业利润差额应当等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
A.期末存货成本与期初存货成本中的固定生产成本之差B.期末与期初的存货量之差C.利润超过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的部分D.生产成本与销货成本之差10.如果某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5000元,该期产量为2000件,销售量为1 000件,期初存货为零,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000元,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A.0元B.1000元C.5000元D.6000元11、如果完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10000元,而变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4000元,则可断定两种成本法的营业利润之差为()A.14000元B.10000元C.6000元D.4000元12、下列各项中,能反映变动成本法局限性的说法是()A.导致企业盲目生产B.不利于成本控制C.不利于短期决策D.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13、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时()A.不将其作为费用B.将其作为期间费用,全额列入利润表C.将其作为期间费用,部分列入利润表D.在每单位产品间分摊1、C2、D3、B4、C5、B6、D7、B8、B9、A10、D11、C12、D13、B二、多项选择题:1、在完全成本法下,期间费用包括()。
管理会计第三章习题集答案解析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本章练习题答案习题1假设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A,20X1到20X3年三年的销量均为2 000件,各年的产量分别为2 000件、2 200件和1 800件。
A产品的单位售价为400元;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均为固定成本,两项费用之和各年均为80 000元;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为20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30 000元。
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要求:不考虑销售税金,请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固定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各年的税前利润。
答案:各年的利润计算如下表所示:习题2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170 000件和140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140 000件和160 000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5元,生产成本资料如下:每件变动生产成本为3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1.30元,直接人工1.50元,变动制造费用0.20元;固定制造费用每年发生额为150 000元。
变动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为65 000元,两年均未发生财务费用。
要求:(1)分别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并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
(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的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
答案:(1)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下表:注:第一年生产成本=(3+150 000÷170 000)×170 000=660 000(元)第二年生产成本=(3+150 000÷140 000)×140 000=570 000(元)第一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 000÷170 000)×30 000=116 471(元)第二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 000÷140 000)×10 000=40 714(元)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见下表:(2)第一年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增加26 471元(56 471-30 000),是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当年期末存货吸收了26 471元(150 000÷170 000×30 000)的固定制造费用并结转到第二年。
管理会计第三章习题答案
本章练习题答案习题1假设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A,20X1到20X3年三年的销量均为2 000件,各年的产量分别为2 000件、2 200件和1 800件。
A产品的单位售价为400元;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均为固定成本,两项费用之和各年均为80 000元;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为20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30 000元。
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要求:不考虑销售税金,请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固定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各年的税前利润。
答案:各年的利润计算如下表所示:*(440 000+30 000)÷2 200×200=42 727习题2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170 000件和140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140 000件和160 000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5元,生产成本资料如下:每件变动生产成本为3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元,直接人工元,变动制造费用元;固定制造费用每年发生额为150 000元。
变动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为65 000元,两年均未发生财务费用。
要求:(1)分别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并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
(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的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
答案:(1)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下表:注:第一年生产成本=(3+150 000÷170 000)×170 000=660 000(元)第二年生产成本=(3+150 000÷140 000)×140 000=570 000(元)第一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 000÷170 000)×30 000=116 471(元)第二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 000÷140 000)×10 000=40 714(元)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见下表:(2)第一年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增加26 471元(56 471-30 000),是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当年期末存货吸收了26 471元(150 000÷170 000×30 000)的固定制造费用并结转到第二年。
《管理会计》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变动成本法中,产品成本是指()。
A.制造费用B.生产成本C.变动生产成本D.变动成本2、在变动成本法下,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等于()。
A.销售毛利B.税后利润C.税前利润D.贡献边际3.如果本期销售量比上期增加,则可断定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本期营业利润()。
A.一定本期等于上期B.本期应当大于上期C.本期应当小于上期D.本期可能等于上期4.如果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则两种方法营业利润的差额()。
A.一定等于零B.可能等于零C.一定大于零D.一定小于零5、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应当列作()。
A.非生产成本B.期间成本C.产品成本D.直接成本6、下列项目中,不能列入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是()。
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C.变动性制造费用D.固定性制造费用7、已知2000年某企业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13 500元,假定2001年销量与2000年相同,产品单价及成本水平都不变,但产量有所提高。
则该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
A.必然大于13 500元B.必然等于13 500元C.必然小于13 500元D.可能等于13 500元8、如果某企业连续三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0 000元、12 000元和11 000元。
则下列表述中唯一正确的是()。
A.第三年的销量最小B.第二年的销量最大C.第一年的产量比第二年少D.第二年的产量比第三年多9、从数额上看,广义营业利润差额应当等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
A.期末存货成本与期初存货成本中的固定生产成本之差B.期末与期初的存货量之差C.利润超过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的部分D.生产成本与销货成本之差10.如果某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5 000元,该期产量为2 000件,销售量为1 000件,期初存货为零,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 000元,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A.0元B.1 000元C.5 000元D.6 000元11、如果完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10000元,而变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4000元,则可断定两种成本法的营业利润之差为()A.14 000元B.10 000元C.6 000元D.4 000元12、下列各项中,能反映变动成本法局限性的说法是()A.导致企业盲目生产B.不利于成本控制C.不利于短期决策D.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13、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时()A.不将其作为费用B.将其作为期间费用,全额列入利润表C.将其作为期间费用,部分列入利润表D.在每单位产品间分摊1、C2、D3、B4、C5、B6、D7、B8、B 9、A 10、D 11、C 12、D 13、B二、多项选择题:1、在完全成本法下,期间费用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
本章练习题答案
习题1
假设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A,20X1到20X3年三年的销量均为2 000件,各年的产量分别为2 000件、2 200件和1 800件。
A产品的单位售价为400元;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均为固定成本,两项费用之和各年均为80 000元;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为20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30 000元。
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要求:不考虑销售税金,请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固定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各年的税前利润。
答案:各年的利润计算如下表所示:
习题2
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170 000件和140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140 000件和160 000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每单位产品的售
价为5元,生产成本资料如下:每件变动生产成本为3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1.30元,直接人工1.50元,变动制造费用0.20元;固定制造费用每年发生额为150 000元。
变动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为65 000元,两年均未发生财务费用。
要求:
(1)分别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并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
(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的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
答案:
(1)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下表:
第二年生产成本=(3+150 000÷140 000)×140 000=570 000(元)
第一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 000÷170 000)×30 000=116 471(元)
第二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 000÷140 000)×10 000=40 714(元)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见下表:
(2)第一年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增加26 471
元(56 471-30 000),是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当年期末存货吸收了26 471元(150 000÷170 000×30 000)的固定制造费用并结转到第二年。
第二年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减少了15 757元(49 243-65 000),是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了10 714元(150 000÷170 000×10 000)固定制造费用,同时期初存货又释放了第一年的26 471元(150 000÷170 000×30 000)固定制造费用,两个因素相抵后,使第二年的税前利润减少15 757元(10 714-26 471)。
习题3
已知:某公司按变动成本法核算的20X1年1月产品成本的资料如下(该公司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单位产品成本50元,本期固定制造费用30 000元,期初存货数量500件,本期完工产品6 000件,本期销售产品5 500件,销售价格100元/件,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为45 000元,已知上期产品单位固定生产成本为5元。
要求计算下列指标:
(1)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
(2)完全成本法下的本期营业利润。
答案:
(1)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50+30 000÷6 000=55(元/件)
期末存货数量=500+6 000-5 500=1 000(件)
期末存货成本=55×1 000=55 000(元)
(2)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5 500×(100-55)-45 000=202 500(元)
习题4
以下是一家化工厂大量生产的一种化学物品的基本资料:
原材料及其他变动成本60元/Kg
固定制造费用900 000元/月
售价100/Kg
20X1年5月报告的销售量比4月份多出了14 000Kg,产品经理据此判断5月份的利润将会比4月份的多,他估计会增长560 000元。
但将4月份和5月份的财务结果相互比较,产品经理发现该产品5月份的利润竟然由4月份的340 000元下降了100 000元,只有240 000元,产品经理对此深感不解。
该工厂采用完全成本法核算:把固定制造费用根据生产数量每月按30 000Kg来分摊。
所有分摊过低或过高的固定制造费用会在当月的利润表上调整。
另外,4月份的期初存货为10 000Kg,当月生产34 000Kg,对外销售22 000Kg。
5月份期末存货为12 000Kg。
要求:
(1)把该产品4月份和5月份的生产、销售及存货量列示出来,并利用这些数字计算出题中所示的4月份和5月份的利润。
(2)解释100 000元的利润减少和经理预期560 000元的增加之间这660 000元的差别。
答案:
(1)下表列示了存货量
5月可供销售的存货=12 000+36 000=36 000(Kg)
5月可生产的存货=48 000-22 000=26 000(Kg)
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900 000÷30 000=30(元/Kg)
单位完全成本=60+30=90(元/Kg)
下表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利润
注:4月份多分固定制造费用=(34 000-30 000)×30=120 000(元)
5月份少分固定制造费用=(26 000-30 000)×30=-120 000(元)
因为该企业把固定制造费用根据生产数量每月按30 000Kg来分摊,所有分摊过低或过高的固定制造费用会在当月的利润表上调整。
(2)该产品经理在预计5月份的销售利润时采用的是变动成本法。
这种方法是把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而不包括在存货成本中。
以下是变动成本法的利润计算:
以上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差异在于完全成本法的存货成本中包含了固定制造费用,而变动成本法的存货成本中不包含固定制造费用。
如果期初、期末存货量发生变动,则期初、期末存货中的固定制造费用的变动就导致两种方法的利润差异。
利润差异计算如下:4月份两种方法利润差异=22 000×30-10 000×30=360 000(元)
即340 000-(-20 000)=360 000(元)
5月份两种方法利润差异=12 000×30-22 000×30=-300 000(元)
即240 000-540 000=-300 000(元)
如果把两个月结合起来看,利润变动共计660 000元(360 000+300 000),这反映了
100 000元的利润减少和经理预期560 000元的增加之间660 000元的差别。
习题5
假定某公司专门生产A产品,原设计生产能力为每年1000台,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过去两年,每年只能生产和销售500台。
市场销售价为每台2 500元,而该公司的单位产品成本为2 600元,其详细资料如下: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 1 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800 000元
固定销售和管理费用250 000元
该公司已连续两年亏损,去年亏损300 000元;若今年不能扭亏为盈,公司势必要停产,形势严峻。
销售部门经理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每台产品的制造成本太高,为2 600元,但由于竞争的关系,公司不能提高售价,只能以2 500元的价格每年销售500台。
因此公司的出路只能是请生产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想方设法,改造工艺,减少消耗,降低制造成本。
生产部门经理提出,问题的关键在于设计的生产能力只用了一半,如能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就可把单位固定成本降低,单位产品成本自然会下降。
对策是要推销人员千方百计地去搞促销活动,如能每年售出1 000台,就一定能扭亏为盈。
总会计师则认为公司目前编制利润表的方法——完全成本法,为公司提供了一条扭亏为盈的“捷径”:即充分利用公司自身的生产能力,一年生产1 000台A产品。
虽然市场上只能销售一半,但公司却可将固定成本的半数转入存货成本;这样即使不增加销售数量,也能使利润表上扭亏为盈。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按变动成本法编制该公司去年的利润表。
(2)根据总会计师的建议,按完全成本法计算该公司的税前利润是多少,并对该建议做出评价。
(3)生产部门经理和销售部门经理的意见是否正确?请做出评价。
答案:
(1)按变动成本法编制该公司去年的利润表:
(2)根据总会计师的建议:一年生产1 000台,销售500台,在这样情况下,按完全成本法编制该公司的利润表:
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每台A产品的单位成本为:
1 000+(800 000÷1 000)=1 800元/件
根据总会计师的建议,从按完全成本法编制的利润表上来看,公司似乎是实现盈利了,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假象。
因为这个盈利是以期末积压500台存货为代价换来的。
而市场上的购买能力只有500台,今后卖不掉,只能做削价处理,这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损失。
这个建议不可取。
(3)销售部门经理建议生产技术人员革新工艺、提高质量、减少消耗,不断降低产品成本,这的确是扭亏为盈的根本途径;另外,生产部门建议销售人员应尽量多做促销活动,这也是一种方法,但缺点是短期内不易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