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总体规划
【完整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完整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https://img.taocdn.com/s3/m/613773ddfe4733687e21aabe.png)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一、总则(一)编制背景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对指导重庆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部分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经过直辖以来的建设,重庆已整体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2004年3月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市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规划期限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四)规划范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都市区规划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五)规划区都市区的规划区范围与都市区范围一致。
都市区以外的各城市、镇、乡、村庄的规划区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二、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一)城市性质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二)发展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机遇,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重庆各区规划详细图
![重庆各区规划详细图](https://img.taocdn.com/s3/m/ab00329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f.png)
环境保护措施
推广绿色建筑,减少能源消耗 加强垃圾分类,提高资源回收率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排放 加强环境监测,确保环境质量
Prt 05
重庆市各区规划效果预期
经济效果预期
促进经济增长:通过规划实施,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区域经 济水平
提高居民收入:规划实施后,居 民收入将得到提高,改善生活质 量
旅游景区规划
重庆洪崖洞:打造世界级旅游 地标,提升旅游品质
重庆磁器口古镇:保护历史文 化遗产,发展特色旅游
重庆南山风景区:优化生态旅 游环境,提升游客体验
重庆长江索道:打造空中观光 线路,提升城市形象
Prt 04
重庆市各区规划实施措施
政策措施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保障城市建设用地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推进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社会治理,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资金保障措施
政府财政投入:加 大财政投入,确保 规划实施的资金需 求
社会资本参与:鼓 励社会资本参与, 拓宽资金来源
创新融资模式:探 索创新融资模式,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优化资金分配:合 理分配资金,确保 规划实施的均衡性 和可持续性
土地利用措施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加强土地管理,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 推进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提高土地质量 鼓励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
生态规划布局对重庆市发展 的影响
生态规划布局与城市规划的 关系
Prt 03
重庆市各区重点区域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
渝中区:重点发展金融、商 贸、文化创意等产业
添加标题
沙坪坝区:重点发展教育、 科研、文化旅游等产业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巴南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巴南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654de81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e.png)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巴南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4.28•【字号】巴南府办发〔2023〕32号•【施行日期】2023.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巴南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巴南府办发〔2023〕32号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巴南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4月28日重庆市巴南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目录一、现状与形势(一)矿产资源概况(二)上轮规划实施成效(三)形势与要求二、指导原则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规划目标三、矿产勘查开发与保护布局(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调控方向(二)矿产资源产业重点发展区域(三)勘查开采与保护布局四、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一)合理确定开发强度(二)优化开发利用结构(三)严格规划准入管理五、绿色矿山建设和矿区生态保护(一)绿色勘查(二)绿色矿山建设(三)矿区生态保护修复六、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一)加强统筹协调(二)严格审核管控(三)强化资金保障(四)健全监督机制总则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为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统一规划,促进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重庆市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重庆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按照《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全面开展区县级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的通知》(渝规资〔2020〕143号),制定《重庆市巴南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划
![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db7ffee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9.png)
根据规划,首先将建设的是环线,即由一环围绕整个城市核心区域的环形线路。
这条环线既可作为城市交通的主干线路,又能为其他线路提供便捷的换乘条件。
同时,这条环线还将连接城市的主要交通枢纽,如火车站、机场等,为城市的交通枢纽联通提供便利。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变化。
因此,我们在关注这一规划的同时,也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不过度乐观或悲观。
总而言之,重庆轨道交通规划2035的推出是这座城市发展的一大里程碑,它将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期待着这座山城在未来的发展中,拥有一张更加完善、便捷的交通网络,让每一个市民都能享受到出行的便利。
除了环线之外,重庆轨道交通规划2035还涵盖了23条支线路。
这些支线路将辐射至城市的各个角落,连接起重要的居住区、商业中心、科技园区等区域,为不同人群提供便捷的出行选择。
同时,这些支线路还将与城市的公共汽车、电动汽车等交通工具相衔接,形成一张广泛而完善的交通网络。
重庆轨道交通规划2035的推出,将为这座山城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首先,它将极大地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减少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
其次,它将为重庆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
最后,它还将促进城市内部的一体化发展,推动城市各个区域的协调发展。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重庆轨道交通规划2035仍然处于规划阶段,最终建设成果可能与目前的规划有所出入。
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划
重庆是一个以山城而闻名的城市,其地理构造复杂,给城市的交通发展带来了小的挑战。
重庆市城口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重庆市城口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c67bec7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5.png)
重庆市城口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重庆市城口县城市总体规划目标: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着力打造以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以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为支撑的宜居城市。
一、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城口县定位为生态宜居、产业多元、文化繁荣的宜居城市。
主要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城市规模稳定在10万左右,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到2035年,城市规模稳定在15万左右,成为全省重要的农业和服务业基地;到2050年,完成城市现代化建设,成为全市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二、城市功能布局1.经济发展区:将县城及周边城镇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形成产业集聚区和创新创业区。
2.生态旅游区:充分发挥城口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打造生态旅游区域,提升旅游业的质量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3.文化教育区: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倡多元文化交流,打造文化教育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三、城市空间布局1.城市建设:优化县城规划布局,提高建筑物的品质和风格,打造宜居环境。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形象。
2.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供农村公共服务,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
3.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经济效益,优化环境保护措施。
四、交通运输规划3.水运交通:充分利用城口县的水资源,建设内陆水运航道,提供货运和旅游的水路服务。
五、生态环境保护1.水资源保护: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改善水环境质量。
2.生态系统保护:加强对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
3.环境污染防治: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加强对工业和农业污染的防治,提高环境质量。
六、文化教育规划1.教育设施建设:加强教育设施的建设,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重庆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重庆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081019d51e79b89680226fe.png)
重庆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总则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市人民政府为了加强对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以及《重庆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制定《重庆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对象为全市辖区内的所有矿产资源。
主要规划目标纳入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以1999年为基准期,规划到2005年,展望到2010年。
一矿产资源形势(一)自然地理概况重庆市是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辖15个区,4个县级市,21个县。
地处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与陕、川、鄂、湘、黔接壤。
东西长47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幅员面积82403平方公里。
重庆位于西部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囊三峡水库于腹中。
市域内江河纵横,水系发达。
地势沿河流、山脉起伏,从南北向河谷方向倾斜,形成南北高、中间低、地形起伏较大的地貌景观。
海拔最高为2796.8米,最低为73米,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0米以下。
中、西部广布中生界红层,以丘陵、低山为主;渝东南武陵山区广布古生界碳酸盐岩层,岩溶石山地貌发育;渝东北跨大巴山腹地,地形地貌复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辖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秋短、冬暖夏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湿润多雾等特点。
降水量分配不均,5~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1239.6毫米的70%。
全年日平均温度17.7°C。
重庆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大的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
长江黄金水道贯穿全境,通江达海,嘉陵江、乌江常年通航。
成渝、川黔、襄渝、达万四条铁路及210、212、318、319、326国道及成渝、渝涪、渝黔、渝合高速公路等构成了重庆陆上交通网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主城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及重点片区控制规划的批复-渝府[2005]55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主城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及重点片区控制规划的批复-渝府[2005]55号](https://img.taocdn.com/s3/m/f4f5caf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a.png)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主城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及重点片区控制规划的批复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主城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及重点片区控制规划的批复(渝府[2005]55号)市规划局:你局《关于报请审批〈重庆市主城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及重点片区控制规划〉的请示》(渝规文〔2005〕49号)收悉。
市政府原则同意重庆市主城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及重点片区控制规划。
现批复如下:一、重庆市主城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及重点片区控制规划的范围为:主城区(面积2737平方公里)所对应的地下空间,重点是主城核心区(面积713.8平方公里)所对应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集中区域的地下空间。
二、同意该规划确定的主城区可用地下空间资源的主要内容为:(一)广场、绿地、山体、公园、城市道路、体育场等公共设施用地的下部空间;(二)建筑物地下室、非文物古迹与重要保护建筑的下部空间;(三)地下轨道交通线、地下轨道交通站点;(四)地下人防工程设施。
三、主城区地下空间利用分为两个层次,即主城核心区和外围组团。
主城核心区的地下空间利用采取网络节点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以轨道交通线为发展轴、轨道站点为生长点,重点地区为展开面的多层次地下空间立体开发利用体系。
外围组团的地下空间开发采取聚集点式的开发模式,重点开发利用各组团中心的地下空间。
主城核心区内依托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形成“一环两横三纵十一片”的整体形态。
四、同意主城区地下空间利用形态。
地下公共空间开发利用的重点片区包括:解放碑片区、江北城片区、江北观音桥片区、杨家坪中心区、沙坪坝中心区、南坪中心区、两路口片区、大坪中心区、石桥铺中心区、龙头寺客运站片区、冉家坝中心区。
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d6a81fb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9.png)
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2.21•【文号】国函〔2024〕32号•【施行日期】2024.02.2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32号重庆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重庆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是直辖市之一,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和对外开放门户、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等功能,更加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独特魅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重庆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重庆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664.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064.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92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79.9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保护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重庆重点区域规划图
![重庆重点区域规划图](https://img.taocdn.com/s3/m/6d27a7cfaa00b52acfc7caf5.png)
十五、重庆市主城区两路组团E标准区分规划图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规划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交通图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水港规划图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规划图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H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I\J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U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U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R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三、重庆市主城区西彭组团B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三、重庆市主城区西彭组团R\O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目
一、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图系列 二、重庆市都市区规划图系列
录
七、沙坪坝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八、两路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三、九龙坡区规划图系列 四、重庆市西部新城规划 九、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规划系列
五、西永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十、重庆市保税港区建设方案图 六、西彭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八、重庆市西永组团九龙坡区E标准分区东部片区
九、重庆市西永组团九龙坡区A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重庆市九龙坡区金凤镇龙潭湖南侧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一、重庆市西部新城规划
十二、重庆市主城区走马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B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C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三、重庆市主城区西彭组团R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五、重庆市主城区两路组团A标准区分规划图
十四、沙坪坝组团B标准分区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四、沙坪坝组团C标准分区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四、沙坪坝组团J标准分区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
重庆绿地系统规划
![重庆绿地系统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7680838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8.png)
• 1.1城市现状 • ⑴范围面积广,区
域差别较大
• 城市区涉及范围渝 中区、大渡口区、 江北区、南岸区、
• 沙坪坝区、九龙坡 区、北碚区、渝北 区、巴南区九个
• 行政区旳全部辖区,
• 2023年城市区总人 口618万人,其中 城乡人口521万人, 属于特大城市规模。 城市区适宜建设用 地面积为1393.5平 方公里,不宜建设 用地面积2083.7平 方公里,禁止建设 用地面积1994.7平 方公里,可利用旳 后备土地资源极少, 人均拥有土地资源
图2 山水格局分析
• 1.2 绿地概况
• 城市区绿地由生态绿地 和建成区园林绿地两部 分构成。2023年城市区 绿地总面积1715.28平 方公里。其中生态绿地 1653.36平方公里,占 绿地总面积旳96.39%, 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 61.92平方公里,占城市 区绿地总面积旳3.1%。 建成区绿地率19.61%,
图6 重庆市城市区绿地 系统规划
• ⑵合理细化绿地规划指标
• 我国从2023年开始,以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 这4项指标来指导城市绿地建设,但这些绿 地指标在实践中存在着明显旳不足。因为 各地气候条件、经济基础等方面旳差别, 绿化旳成本和难易程度也有所不同面积就较小;规模适中旳 城市,人口密度较低,人均绿地面积就较 高。所以,统一旳绿地指标极难真实全方 面地反应出不同城市绿地建设旳实际质量
图4 土地合适性分析
• ⑷生态观 应用“反规划理论”, 优先拟定 生态最敏感旳区域,作为保护禁建区,规划 旳要点从拟定开发建设项目,转向各类脆弱 资源旳有效保护利用和关键基础设施旳合理 布局(图4)。规划经过绿地空间构造,影 响城市空间构造,确保城市山水格局旳完整 性。提出需要着重保护“两江、四山”旳宏 观自然山水生态格局。增强 “四山”森林 生态景观,确保水源涵养,建立城市生态保 护旳绿色屏障。加强主城西部槽谷和郊区北 部水源保护,郊区北部以及东南部建设氧源、 冷源基地。针对城市区南北向生态廊道发育, 而东西向生态联络较弱旳实际,着重加强东 西向生态廊道建设,使城市区景观生态格局 最优。最大程度降低城市开发与资源保护旳 冲突,保护山体和江河景观,构筑生态廊道, 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城市生态系 统内稳力,维护城市区城市生态系统平衡。
重庆各区规划详细图
![重庆各区规划详细图](https://img.taocdn.com/s3/m/05df4146e45c3b3567ec8bb8.png)
共创未来
Page 20
国际供应链服务基地 十三、重庆市主城区西彭组团R\O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Page 21
国际供应链服务基地 十三、重庆市主城区西彭组团R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Page 22
国际供应链服务基地 十五、重庆市主城区两路组团A标准区分规划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Page 10
国际供应链服务基地 十一、重庆市西部新城规划
专业
专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共创未来
Page 11
国际供应链服务基地 十二、重庆市主城区走马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Page 12
国际供应链服务基地 B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Page 13
国际供应链服务基地 C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Page 30
国际供应链服务基地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交通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Page 31
国际供应链服务基地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水港规划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Page 32
国际供应链服务基地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规划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Page 33
共创未来
Page 26
国际供应链服务基地 十五、重庆市主城区两路组团G标准区分规划图
专业
专注
共创未来
Page 27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f07ac64c0740be1e650e9acf.png)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 总则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第五章 都市圈用地布局第七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九章 环境卫生第十一章 城市交通第十三章 城市能源第十五章 邮电通信、广播电视第十七章 市场建设第十九章 城市防灾第二十一章 总体规划的实施 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第四章 城镇体系第六章 主城及社区建设第八章 环境保护第十章 园林绿地与风景旅游第十二章 对外交通第十四章 城市水源、供水和排水 第十六章 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第十八章 蔬菜、副食品基地第二十章 主城近期建设与中期安排第二十二章 附 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指导重庆在本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实现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城市的战略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特编制1996---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条 总体规划修编的原则:(一)贯彻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重点控制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规模。
协调城市群的发展,实现市域范围内大、中、小城镇的有机结合;(二)遵循"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优化城市用地结构,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促进人口的合理分布;(三)坚持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环境污染,增加城市绿地,注重城市景观,建立与城市和人口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四)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科学和文化艺术价值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传统街区,弘扬优秀的城市文化传统,充分体现山城和江城的特色。
第三条 1983年编制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和1990年的调整规划,是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它所确定的城市结构形态、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及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对重庆市十多年由改革开放带动的城市高速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完整版+国务院批复】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完整版+国务院批复】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https://img.taocdn.com/s3/m/d1a37fc14028915f804dc298.png)
国务院批复原文: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市委外宣办副主任文天平透露了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批复原文天平介绍,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的批复包括九个方面。
原文如下:重庆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审批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修改方案的请示,于2010年收取,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的总体规划。
二、重庆是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总体规划实施,要于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重庆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按照合理布局的原则,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逐步把重庆市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等的现代化城市。
三、重视城乡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5473平方公里的城市区规划范围内实行城乡统筹规划管理。
两江新区要坚持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合理确定发展重点和时序,逐步建设成为我国内陆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按照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示范配套综合改革的要求,引导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协调发展。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7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61平方公里以内。
根据重庆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坚持节约利用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严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之外设立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五、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要加快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把重庆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
加强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重庆市黔江区城乡总体规划
![重庆市黔江区城乡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c6b9134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c.png)
(四)电信工程规划。规划预测2020年中心城区电信用户达到31.8万部。
(五)燃气工程规划。规划预测2020年中心城区总用气量为33.54万立方米/日。
(六)环卫工程规划。
谢谢观看
城区交通
规划路网结构总体为自由式布局,局部为方格网状结构,道路系统主要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 成,形成“一环六横四纵”的“带状方格网络”城市主干路网络,成为中心城区东西联系、南北拓展的道路骨架 系统。规划快速路密度为0.46公里/平方公里,主干路密度1.98公里/平方公里,次干路密度1.33公里/平方公里, 支路密度3~4公里/平方公里。快速路红线按32米进行控制,主干路红线按26~36米进行控制,次干路红线按 16~24米进行控制。
(二)全区城镇化水平约为69.7%。 (三)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及人口规模。人口规模约45万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约49.5平方公里,人均 城市建设用地约110平方米。
空间规划
空间规划
(一)城乡空间结构。黔江区构建“一心、一轴、两区、多点”的城乡空间结构。“一心”即中心城区,打 造成为武陵山片区和渝东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一轴”即依托319国道的平坝集中地区,培育全区城乡产业和人 口集聚发展轴;“两区”即依托319国道东西两侧丘陵地区的良好生态环境资源,培育以生态农业和生态涵养为 主的两大片区;“多点”即构建以濯水、石会、阿蓬江、马喇和石家等五个中心镇为重点的农村地区服务中心体 系。
01-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版
![01-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版](https://img.taocdn.com/s3/m/a6867d4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0.png)
1- 重庆高新区2- 璧山高新区3- 荣昌高新区4- 永川高新区
7
5- 重庆经开区6- 万州经开区7- 长寿经开区
-18-
重庆市国土空间Leabharlann 体规划2021-2035 年4
高质量发展的重庆
智造重镇 智慧名城 国家级现代服务业经济中心 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 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 重要指示要求,为新时代重庆改革发展导航定向。“两点”定位,即西部 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在国家区 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两地”“两高”目标, 即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 造高品质生活。发挥“三个作用”,即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 撑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 展中发挥示范作用。《规划》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 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共 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构建市域“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国土空间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土空间规划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要坚持底线思维, 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 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 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体现本地优势和特色。”《规划》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 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好“三峡牌”,建好“城镇群”。推动适宜发展区 域土地集约使用、产业集聚发展、人口集中承载,加快“万开云”板块同城化, 强化在三峡库区生态保护、“江城”特色城镇化发展、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上的 示范作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立足生态资源和民族特色,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丰 富拓展生态康养新业态,建设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设与地形地貌的有机结合 1.城市道路设计:自由式道路网布局,充分结合 地形,建筑顺着等高线趋势走,道路蜿蜒曲折, 过境隧道多。 2.地下空间:利用地势高差,充分开发地下空间, 有地下建筑,地下步行道、地下车库等。 3.城市防涝防洪:地形高差大,山洪流速大,容 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灾害。 4.建筑形式:吊脚、筑台、错层跃层等丰富的形 式,与高低的地形以 及坡度有关,形成特有的 建筑群与街道景观。 5.城市空间组织与景观特点:丰富的地形地貌、 山水环境为山地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景观特色提供 了重要的物质基础,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与街道交 通结合形成多维的空间组织,形成了山城特有的 立体艺术风貌。
2.86%、39地.79%的0、.058.6%5。%、1.18%和
亩),分别
土地利用特点
大城市,大农村。 重庆市是我国中西 部地区唯一的直辖 市,也是全国四大 直辖市中幅员面积 最大,直辖时间最 短的大城市,城市 化水平尚不高,城 市实体正在发育成 长之中。而且全市 农业用地比重大, 2005年全市农用地
城市性质与规模
重庆是我国直辖市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交通通信枢纽和贸易口岸; 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科技、 文化、教育事业的中心。
1996年全市总人口3002.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 口570.13万人,城市化水平18.99%。2000年全市总 人口314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96万人,城市化水 平28.5%。2010年总人口322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1204万人,城市化水平37.3%。2020年总人口3290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46万人,城市化水平47%。
大库区,大山区。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
最大的水利枢纽工
程,共淹没重庆市 土地8.63万公顷 (129万亩),其中 耕地1.56万公顷 (23万亩),波及 全市22个区县,占 全市区县总数的 55.00%。同时,全 市山地占75.8%,
土地利用特点
各类用地分布各异,
土地利用水平地区 差异大。2005年, 全市城镇工矿用地 的75%、耕地的 50%主要分布在中 西部地区,而林地 的78%主要分布在 渝东南、渝东北地
重庆市区域位自置然分地析理位置
1.重庆市位于四川盆 地东 部 , 跨 东 经 105°17′~ 110°11′, 北 纬 28°10′~ 32°13′之间,具有冬冷夏热 、热量丰富 、 雨量充沛 、无霜期长 、云雾多而日照少 , 光 、热 、雨同 期的特点。 2.处于长江与嘉陵江 、乌江交汇地带 ,水运 发达 . 有著名的黄金水道贯通东 、中 、西 三大经济地带 ,在重庆境内流 程达 665 km, 长江干流两侧有上百条河流汇入 。 3.在 全国自然环境中 ,重庆市处于四川盆地 东部 , 是盆 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 带 . 在地貌构成上 , 最典型的特征是山多河 多。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
发因成展素了的丰; 相层富对状多经位高分样度异的济置相自;地差然大大资小理源河, 导。谷致纵水横热交等错自, 然形
1.重庆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西 部资源富 集地区的结合部 . 重庆之东 , 是我国经济发 达和较发达的地区 ; 重庆之西 ,是经济发展 较慢 的地区. 重庆的结合部区域位置 ,具有 承东启西 ,左右传递的枢纽作用。 2.重庆在西南 经济协作区与长江经济带的 交汇位置 ,使重庆地区 成为两大地带联系 的纽带。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694.50万公顷 (10418万亩),
占土地总面积
71.28万公顷 (1069万
84.42%。其中耕
亩),占土
农用 地226.27万公顷
未 地总面积
地
(3394万亩),园 地23.53万公顷
利 8.67%。其中 用 荒草地29.76
(353万亩),林
地 万公顷(446
土状地利用地(草(他公分的现34地3农顷别295722用(占.18753.万030地1土.万7%14亩9万地90亩、万3建设用)3公总.)万6公,0顷面,亩顷万其积牧)5占中公水(用亩6土城顷利1地).9,41地乡(建0,6万.万7总建6设分0公9亩万面设用别7顷)万公积用地占(和亩顷地土698..其)79(地453164他,万1%总.万41建交。公8面万亩万设通其顷积),万益1(其留公6亩性2他地顷.659)水自2(1万4万,域然3.8公7亩3公保2万顷
重庆的自然社 会经济等一切 资料数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 城市规划法》、 《重庆市城市规划 管理条例》、《重庆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 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年)
城市发展目标
把重庆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富有山城江城特色 和历史文化传统,充满吸引力和竞争力,适宜创业发 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重庆市总体规划 浅析
目录
一一、、地地形形地地貌貌概概况况 二、区位分析 三二、、土区地位综分合析利用 四三、、总土体地规利划用及规其划深 化 五四、、发总展体中规的划问分题析及 方与向深化
五、发展问题与方 向
地形地貌概况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北部和东南部分别靠大巴山、武陵 山两座大山脉,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地形沿河流、山脉 起伏,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构成以山地、丘 陵为主的地形状态。主要形成“一岛、两江、三谷、四脉”的山水 格局。“一岛” ,即渝中半岛; “两江” ,即长江、嘉陵江; “三谷”即缙云山与中梁山之间的西部槽谷、中梁山 与铜锣山之间 的中部宽谷,铜锣山与明月山之间的东部槽谷; “四脉”即缙云山 脉、中梁山脉、铜锣山脉、 明月山脉—东温泉山脉。
区,土地分布地区
差异明显。同时,
中西部地区单位城
土地人口承载力高,
人地矛盾突出。
2005年重庆人口密 度每平方公里340人,
是全国平均人口密
度的2.6倍;人均耕 地面积1.07亩,仅 占全国平均水平的
76%;土地利用率 91.34%,土地垦殖 率27.50%,均高于 全国平均水平。
规划依据
理论 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