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2022-2023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3、代表:李大钊 A、1918年7月《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1918年10月《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1919年5月《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9,第一次在中国比较系统地
介绍马克思主义) D、在北大、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开设与社会主义有关课程
3.评价 (1)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 探求强国御侮之策; (2)为洋务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3)局限: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未进行实践。
洋务派——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形势 2、代表: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等 3、主张(或口号): 师夷长技以自强 4、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5、主要活动: 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
同:(目的) ①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主张改变封建专制制度 ③挽救民族危机 异:(方式、政体)
维新派主张实行维护清王朝统治前提下进行改革,实行 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
课堂总结:
中国近代前期的先进思想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列强 侵略日益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逐渐深化和发展 的,围绕的主题是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
①变法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 ②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3.作用(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2)是爱国的 ——挽救民族危机 (3)是进步的 ——走资本主义道路,顺应时代潮流 (4)具有启蒙作用 ——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5)利于传播资级革命思想
思想方面:启蒙思想传 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袁世凯在文化域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后篇巩固提升1.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低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这一制度()A.巩固了佛教的社会地位B.维护了贵族的统治秩序C.催生了灿烂辉煌的文化D.适应了专制集权的需要“高低贵贱有别”“低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古印度形成了贵贱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这一制度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故选B项。
2.被视为世界文学瑰宝的一部史诗,主要讲述古代雅利安人部落家族的故事,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在流传过程中融入了不少民间传说、寓言和神话故事。
这部史诗是()A.《源氏物语》B.《摩诃婆罗多》C.《吉尔伽美什》D.《荷马史诗》,其主要讲述了古代雅利安人中的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的故事,故B项正确;《源氏物语》是日本的著名小说,《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著名史诗,与题干信息均不符合,故A、C、D三项均错误。
3.壁画是阿旃陀石窟中最为瞩目的艺术,这些壁画被认为是古代印度壁画的重要代表。
壁画大量描绘了释迦牟尼佛的生平故事和当时印度的社会生活和宫廷生活等情景,包括山林、田舍、战争、乐舞以及劳动人民狩猎、畜牧、生产等场面,内容十分丰富。
这说明()A.为宗教服务的绘画艺术出现了世俗化倾向B.当时的印度受分裂割据影响政局动荡不安C.落后的农耕文明使佛教得到了广泛传播D.印度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寺庙建筑群,可得出阿旃陀石窟的宗教壁画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故A项正确;题干中的绘画内容虽涉及战争,但无法得出当时印度的政局是否是分裂割据,故B项错误;题干的主旨不是强调佛教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而是壁画内容的特色,故C项错误;阿旃陀石窟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寺庙建筑群,故D项错误。
4.古代雅利安人诗歌《梨俱吠陀》记载,人是从普鲁沙巨人身体不同部位产生出来的:从口中产生出婆罗门,手臂产生刹帝利,大腿产生吠舍,脚产生了首陀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PPT课件
•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 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 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 纲领。他们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他 们通过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使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 治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 束缚,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 变法运动的高涨。著名思想家严复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 论证变法维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达到救亡图存,自 强保种的目的。虽然后来的戊戌变法只持续了103天就告 失败,但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产生了冲击,促进 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 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 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 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 合,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 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 “工农武装 割据”道路。
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 ,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培养了 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 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但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 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 技术 (即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强行嫁接到落后的社
•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十月革命的发生,李大钊在中华大地 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布 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 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五四运动后,新文化 运动发展到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中国先进知识分 子例如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向警予、周恩来 等在对西方传入的思潮进行分析对比、激烈论战和与中国实 践经历进行比较后,坚定地放弃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放 弃了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立以后,有计划地宣传马克 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 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基础。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思维脉络
-2-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上,分封制崩溃,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3)阶级上,“士”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4)文化上,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若干边疆国家,如秦、晋、齐、楚等,因开拓疆土、并兼异族,使经济和文化产出好
些新方面。诸夏文化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吸收相当成分的外族文化。这些新因
素,更刺激新思想的产生。
——傅乐成《中国通史》
互动探究(1)史料中的“封建社会”是指什么时期?“封建”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史料,概括促使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基本因素。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
1.分析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 历史背景以及儒家思想 的形成过程。 2.识记春秋战国时期,我 国主要的思想流派、代 表人物及其核心思想。 3.认识春秋战国时 期,“百家争鸣”局面形 成的重要历史意义。
-8-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百家争鸣”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历史意义
高中历史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电子版主要介绍
高中历史新课标最新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电子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形成。
它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明清之际,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
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人从哪里来?自然界为什么有变幻莫测的无穷力量?古人无从知道,他们寄托于神,于是对神的敬畏和崇拜成为人类社会早期共有的现象。
在古代希腊,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他们的思想都蕴涵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
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一千多年间,在基督教会的统治下,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抑。
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人们以各种方式宣扬人性的力量,抨击教会的虚伪。
随后,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相继展开,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猛烈冲击着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
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为科技成果的使用与传播创造了条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 必修三第七课 启蒙运动(精品课件)
知识拓展
卢梭的崇拜者
拿破仑年轻时就开始接 触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成 为启蒙运动的信徒,可他 对先驱们的追随又十分另 类。1800年8月,他在卢梭 墓前说:“未来的事态将 会表明,假如卢梭和我压 根儿都没有在世间活过, 也许会对世界的安宁更有 好处。”
平等,包括(立人法民、有司权法推、翻守法统、治受法律保护 和受法律者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卢梭
思考: 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卢梭 的哪些主张? 材料二:“据我的阐述,我们可以断言, 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差不多是不存在 的。由于人类能力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 进步,不平等才获得了它的力量并成长
起来,4、由财于产私私有制有和制法是律人的类建不立平,等不平 等最终的变根得源根。深(蒂但固他而不成反为对合私法有的制了,。”
人权!主权在民!^o^
2楼 伏尔泰:顶楼主!理性万岁! 3楼 孟德斯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
立,君主只能保留行政权。
爱好:音乐,写作,旅行
生活经历:
10岁开始浪迹天涯 做过仆人,学徒, 做过伙计,抄写员
4楼 路易十六:卢梭!你太狠了!
新书上架
小伏、小孟好歹支持君主立宪,你却要把 《社会契约论》
我逼上绝境!
影响。 “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知识拓展
伏尔泰与中国的渊源
伏尔泰对儒家伦理道德创立者孔子极为 仰慕。他特别赞赏孔子思想中的“仁爱” 与“宽容”,视之为区别善恶的尺度。
伏尔泰高度评价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他赞扬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 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
孟德斯鸠,是 法国启蒙运动时 期的杰出思想家, 资产阶级国家和 法制理论的奠基 人。
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新人教版必修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本课教材主要讲述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成果,便是借苏联十月革命的东风,在中国引入马克思主义,并使马克思主义逐渐传播开来,最终成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近代历史发生了巨大变化。
最终使中国社会摆脱了贫穷落后和被列强欺凌的局面,走向独立和富强。
本节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问题与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是本课的重点。
问题与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本课的难点。
在教学中,对马克思主义传播要掌握好它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又是如何同其他思想斗争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占据主导地位后对中国革命具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问题导读1. 19世纪末,外国传教士主办的《___________》第一次向中国人披露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派_________和一些留日学生,也开始零星、片断地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
同时革命派_________在《_________》上较多地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___________》等著作。
__________也曾发表演讲称赞马克思所著的《资本论》。
2. 1917年俄国_________的爆发,为__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此年,__________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文章,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传播的开始。
3. 1919年5月5日_________在《_________》上出版了由他主编的“马克思研究号”,发表了《_______________》,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已在中国得到系统的宣传与介绍。
此外他还帮助关键信息1、《万国公报》梁启超朱执信《民报》《共产党宣言》孙某某2、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3、李大钊《新青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晨报》历史论(唯物史观)经济论(政治经济学)政策论(科《________》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军 事 工 业 : 师 夷 长 技 以 自 强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 曾国藩
1867年 1867年 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
1865年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1866年 福州船政局 1866年 左宗棠
1865年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当时国 内规模最大的一所官办军用企 业。
(1)林则徐
向西方学习, A.主张: A.主张: 主张 向西方学习,师以长技以制夷 B.表现 设立译馆, 表现: B.表现: 设立译馆,翻译书籍 各国律例》 《各国律例》 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 《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 世界地理志 C.地位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地位: C.地位: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不善师外夷者 外夷制之; 不善师外夷者, (2)魏源 ,外夷制之; 善师四夷者, 海国图志》 善师四夷者, 海国图志》 A.编写著作: 能制四夷。 A.编写著作: 能制四夷。 编写著作 《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 ——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专著 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专著 二火器, 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 B.主张: B.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张 ——魏源 ——魏源 法。” 魏 源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 关注世界形势 C.意义 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 意义: C.意义: 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
1.背景 1.背景 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 2.代表人物、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代表人物 19世纪60年代 90年代 世纪60年代— 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旗号(思想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旗号(思想主张)中学为体, 旗号 4.内容(实践活动) 4.内容(实践活动) 内容 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海防、 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海防、培养人才 5.结果 5.结果 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6.评价 6.评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第一课时1. 题目:简述秦朝的建立过程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问题类型:简答题- 内容概要:秦朝的建立过程包括秦穆公继位、秦穆公实行变法、秦始皇统一六国等。
秦朝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央集权、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方面。
- 参考答案:秦穆公实行变法,推动了秦国的强大;秦始皇通过灭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
由秦朝统一六国而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王朝奠定了基础。
2. 题目:解释“兼并战略”在秦朝的实施中的意义。
- 问题类型:解释题- 内容概要:兼并战略是指秦朝通过吞并其他国家的领土来实现统一的策略。
这种战略的意义在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统治力量,扩大领土并消除潜在的敌对势力。
- 参考答案:秦朝实施兼并战略的意义在于通过吞并其他国家的领土来扩大自身的版图,增加资源和劳动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潜在的敌对势力,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时1. 题目:简述汉朝的统治及其对国家的影响。
- 问题类型:简答题- 内容概要:汉朝的统治经历了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对国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 参考答案:汉朝的统治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上,刘邦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稳定了国家统一;在军事上,刘秀创建了东汉朝代,平定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在经济上,汉朝推行了均田制和开疆拓土,发展了农业和经济;在文化上,汉朝儒学的发展和兴盛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2. 题目:阐述汉武帝的改革和创举。
- 问题类型:阐述题- 内容概要:汉武帝是汉朝的一位重要皇帝,他进行了多项改革和创举,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参考答案:汉武帝进行了许多改革和创举。
他实行的均田制有利于土地的平均分配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他推行的开疆拓土政策扩大了国家的版图和资源;他大力发展儒学,推行儒家思想,对社会的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重视经济的发展,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繁荣。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课后篇巩固提升1.美索不达米亚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的入侵者闪米特人为争夺这块肥沃的大河流域地区而展开长达数千年斗争的历史。
此观点强调了()A.人类文明的冲突B.古代战争的目的C.地理环境的影响D.历史形成的残酷,这是因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有广袤的冲积平原、肥沃的土地,故选C项。
2.后世史书中记载了古代两河流域许多辉煌的文明成就,但一直有学者存在质疑。
下列能够证实大部分史书记载真实性的史学成果是()A.发现《汉谟拉比法典》B.找到早期的《吉尔伽美什》C.成功释读了楔形文字D.发现古巴比伦时期的绘画,释读楔形文字是证实史书记载真实性的前提,故C项正确。
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
这说明该法典具有()A.等级性B.公平性C.随意性D.民主性,《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维护公民权利和奴隶制度,对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和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有不同的处罚方式,这反映了法典具有等级性,故选A项。
4.古代亚述王朝的几个重要国王都十分热衷于大规模的宫廷建筑,“人首飞牛”是王宫大门的守护神兽雕像(见下图)。
其是人头、牛身的组合,生有飞翼。
这一雕像的寓意是()A.专制王权的神圣威严B.农耕文明的吉祥象征C.民族振兴的尚武精神D.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人首飞牛”是守护神兽,其守护的是王宫,因此其寓意是专制王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故A项正确。
从题干中无法看出“人首飞牛”与农耕文明、民族振兴和渔猎生活的关系,故B、C、D 三项均错误。
5.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A.甲骨文的发现,有力证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D.体现了古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故选D项。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教材分析:1.本科教材在“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儒学成为正统”三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的过程。
2、董仲舒建立新儒学体系,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加上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新儒学随之被汉统治者尊崇,去的正统地位。
3.汉代尊儒奠定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至深。
二、学情分析:1.普通高一的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高中历史的学习有较大的难度。
所以,教学中能力要求不能过高,要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调查,学生对儒家学说及其代表人物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属于知其皮毛的层次。
历史思维能力低。
3.学生对“独尊儒术”对后世的影响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三、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初“无为而治”的情况;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主张;汉武帝尊儒倡儒的措施及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2、过程与方法:归纳内容,展示并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思想统一、文化统一对于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体制的初步建立。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什么思想?儒家思想在什么时候成为正统思想,这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有关。
带领学生回忆知识: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经过战国荀子、孟子的继承和发展,使儒学成为蔚然大宗,秦朝“焚书坑儒”的政策使儒学陷入低潮,那汉朝会采取哪家思想呢?这和当时的形势有很大关系。
一、从“无为”到“有为”汉初形势:材料展示: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学生总结归纳:战争破坏,经济凋敝,那么什么措施呢?(休养生息,与民休息,)这便是道家的“无为”思想,休养生息的具体措施:(课本8页,学生指出‘老师讲解’)问题:汉初积极“无为”取得一定效果,有没有隐患呢?图片:“白登之围”“七国之乱”激发学生兴趣材料展示:材料三: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晁错《论贵粟疏》隐患:匈奴为患、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阶级矛盾过渡:国力昌盛时,面临问题汉武帝采取“有为”还是“无为”措施?(有为)汉武帝“有为”措施:推恩令、霍去病、卫青北击匈奴设身处境:如果你作为汉武帝:“有为”的措施需要思想理论的指导,但哪家思想可以为“我”所用呢?(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加以分析)指出董仲舒杂糅其他思想的新儒学指出新儒学“新”在哪里。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
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著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A.过渡时期 B。
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A。
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后篇巩固提升1.某同学整理的如下这张资料卡片,可用来研究()A.文艺复兴的影响B.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工业革命的影响D.“三角贸易”的影响“使东西两个半球之间建立了联系”“开始了欧洲海外殖民的血与火的历史”可知,这是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评述,故B项正确。
2.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
这一现象()A.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爆发B.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C.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D.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中国和欧洲之间存在丝银贸易,导致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这意味着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B项正确;白银流入中国,减少了欧洲贵金属的流入量,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价格革命的发生,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对西班牙的发展是有利的,其衰落原因是其未将获得的资本投入生产领域,排除C项;题干中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意味着中国的商品大量外销,说明当时是中国在经济中居于主导,排除D项。
3.1785—1832年间出现的北太平洋的动物皮毛市场是中国与欧美之间的贸易市场,该贸易以中国市场为中心,以欧美商业资本为核心驱动力,并在资本扩张性竞争条件下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大约到了19世纪20年代初期,这种动物皮毛贸易逐渐衰退。
据此可知该贸易()A.兴起时适应了垄断资本主义扩张的需要B.活跃程度与中国民间皮毛需求量大有关C.兴衰过程可能与皮毛资源过度开发有关D.发展状况反映中国与世界贸易联系密切“在资本扩张性竞争条件下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可知该贸易衰退的原因可能是对动物皮毛资源进行过度的开发,故C项符合题意;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项;该市场的核心驱动力是欧美的商业资本,衰退原因并不是中国民间皮毛需求量大,排除B项;仅根据皮毛市场无法说明中国与世界贸易联系密切,排除D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各派救国方案失败。
(3)思想: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
(4)阶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5)个人:孙中山的个人努力。
2、提出(1)1905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把同盟会的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3、内容(1)民族主义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含义: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地位:前提(2)民权主义纲领:创立民国含义: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地位:核心(3)民生主义纲领:平均地权含义: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地位:补充和发展4、评价(1)进步性①它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2)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具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
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1、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2、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3、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背景(1)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历史教训(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2)接受苏俄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实行三大政策(3)孙中山本身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认识到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4)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2、新三民主义(1)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高中历史新课标最新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电子版
现出的面局”鸣争家百“◎
。件条了造创现出的面局”鸣争家百“为就这� ”间民在学“为展发”府官在学“从�移 下渐逐术学和育教�期时国战秋春了到。 ”府官在学“为称被�象现化文的一合学官种这。门校入进能 不姓百民平�育教受接会机有才族贵有只�时那。化文术学切一和育教校学了断垄府官�期时周商
成形的想思家儒和”鸣争家百“
学儒期早和子孔◎
。远 深为较响影的世后和时当对家墨和家法、家道、家儒中其。 ”流九“为称被家学家儒立创�说学的”仁“出提子孔○ 。础基的展发化文想思 国我了定奠�荣繁的化文想思国我了进促�成形的面局”鸣争家百“致导�革变大会社期时国战秋春○
旨要课本
课1第
。响影其及景背史历的现出想思流主化文统传析分�容内史济经治政段阶本的过学所合结● 。响影的活生实现对想思统传国中讨探�来起合结例 事的见常的边身和容内的想思流主化文统传国中学所将 �式方习学究探的际实活生会社合结切密用采● 】议建习学【
。面 局新的跃活想思出创开�神精实求导倡�学理明宋判批家想思步进。长滋然悄潮思蒙启期 早的要需会社映反�心核为放解性个以�际之清明。位地体主的中化文统传国中在学儒了 显凸和固巩步一进�学儒统传了化深地大极�上础基的说学教道和教佛收吸在它。成形学 理朱程——系体学儒的新种一�期时宋两。战挑到受学儒统传�传流为广间民在教道�行 盛教佛期时唐隋晋魏。位地统正的想思家儒了定奠� ”术儒尊独�家百黜罢“ �后位即帝武 汉。头源的展发化文想思世后为成�彩异放大想思术学的期时这。面局的鸣争家百了现出 �张主主的世济国治出提纷纷派流想思种各。革变大重生发会社国中�期时国战秋春 。分部成组的要重为极中史明文 界世是也它�时同。富财神精贵宝的族民华中是�远深响影面方各等化文和治政、会社国 中对它。想思流主的化文统传国中是想思家儒。厚深积蓄�长流远源化文想思的国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部分,主要涉及的时间跨度为公元三国到隋唐时期,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
这门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发展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笔者将总结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
一、三国时期1. 三国时期的背景:汉朝灭亡后,三国鼎立时期是一个极为动荡的时期。
这场战争的原因可以追溯到政权内部的斗争和外来民族的入侵,也可以追溯到中国社会的分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 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刘备、曹操、孙权分别在中国东南部、中部和西南部控制了各自的政权。
在政治上,三国时期的政治形式较为复杂,既有君主制,也有共和制;在军事上,三国时期主要以阵地战和持久战为主。
3. 魏晋时期文化的特点:魏晋时期是三国时期后的阶段,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期之一。
这个时期,思想意识逐渐解放,文化和艺术得到了大力发展。
二、南北朝时期1. 南北朝时期的背景:南北朝时期是从东晋时期到隋朝时期,大约延续了四百多年的时间。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极为动荡的时期。
2.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形势更加复杂,各地的政权更加分裂。
在军事上,南北朝时期是战争时期,南北两个民族进行了激烈的战争。
3. 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主要是多元性和异质性。
南北朝时期是一段文化多元并存的时期,各地的文化形式各异,但都有一些共性的特点。
三、隋唐时期1. 隋唐时期的背景: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并创造了唐朝的基石。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灿烂的时期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
2. 隋唐时期的政治和军事: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
唐朝的领土辽阔,政治制度也相对完善。
在军事上,唐朝的边疆守卫成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
3. 隋唐时期文化的特点: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军事壮大,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春秋
世界万物本原为“道”; “无为而治”,回到“小国 寡民”;万物不停运动、转化;
战国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追求精神自由;
战国 主张法治、权术、树立君主权威;变法革新
精选课件ppt
17
古为今用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守株待兔
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 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①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精选课件ppt
13
韩非子名言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以上言论反映了韩非的 治国主张是什么?
精选课件ppt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墨家)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法家)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儒家)
精选课件ppt
16
学派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子 老子 庄子 韩非
知识巩固
时代
主要思想
春秋 提倡“仁”“克己复礼”;“因材施教”,学思结合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说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君民舟水关系;“性恶 论”
精选课件ppt
5
针对群雄争霸、社会动荡的政治格局,各派提出怎样的治 国思想:
儒家——推崇“人治”, “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 用,实行仁政。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意志强加给社会, 顺应时势和民心。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 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3.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是
A
A.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 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良才
C.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D.精协选课调件社ppt 会人际关系
19
3.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 A、克己复礼 B、宽刑薄赋 C、仁 D、民贵君轻
7
在这些关于仁的言论中,哪一个最能代表孔子 的“仁”?
• 子曰:克己复礼以为仁。 •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那仁么,怎斯么仁去至矣。 • 子曰:仁者爱人。 实践“仁”呢? • 子曰:能行王者于天下,为仁矣。
子曰:恭宽、信、敏、惠。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精选课件ppt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政治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精选课件ppt
10
老子名言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道”是世界的 根本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 往来。
8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
庙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杏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
坛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礼”强调 “礼” 是一种外在的规范, 的实质是什 “仁”是一种内在的修养。 么?
精选课件ppt
9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
思想比较
孔子 孟子
(3)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
精选课件ppt
11
庄子故事
逍遥的人生 态度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俄 然觉……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
—— 《庄子·齐物论》
精选课件ppt
周庄梦蝶图 12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民,皆守株之类也。”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 对战争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
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精选课件ppt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 成
精选课件ppt
1
课程标准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 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 儒家思想的形成。
精选课件ppt
2
解读标准
教学目标 • 1、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色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
主张。 • 2、探讨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 3、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哲人的智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8
1.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当时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B.各派相互洁难批驳,彼此水火不容
B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2.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 有积极意义的思想是( )
A、“兼爱”、“非攻” C、“民贵君轻”
B、“法不阿贵” D、“以法为本”
• 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学派代表人物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影 响。
精选课件ppt
3
关于“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
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
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
生了儒、道、墨、名、
法、阴阳、纵横、农、杂
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
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
14
请问: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 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的现象?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精选课件ppt
15
从下面的话判断出这 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儒家)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道家)
精选课件ppt
6
体味儒家思想
• 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幼 吾 幼 以 及 人 之 幼。
•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人无有不善。 • 富 贵 不 能 淫,贫 贱 不 能
移,威 武 不 能 屈,此 之 谓 大 丈夫。
精选课件ppt
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
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
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精选课件ppt
4
产生的原因
政治上:西周的奴隶制走向解体,封建制度兴起。 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推动礼封乐建崩经坏济发展。
天下大乱
阶级关系上: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