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中感悟 在感悟中建构

合集下载

情景体验教学的心得体会

情景体验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情景体验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情景体验教学强调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感悟,主动建构知识、提升能力、培养情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情景体验教学的实践,现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二、情景体验教学的优势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体验教学将知识融入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情景体验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情景体验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景体验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在情境体验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关爱、尊重、信任等正能量,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4. 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情景体验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情境创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评价反馈能力等。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景体验教学的实施策略1. 合理设计情境设计情境是情景体验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目标等因素,合理设计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情境。

情境设计应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感受到知识的存在。

2.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情景体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解决问题。

3. 加强师生互动情景体验教学中,师生互动至关重要。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给予鼓励、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共同成长。

4. 注重评价与反思评价是情景体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摘要: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凭借直观的感受去体会、感知和领悟各种道德现象,用自己心灵的“触角”去体验人、事、物中所含的“知、情、意”等因素,通过情感的润滑和催化,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活动体验感悟思想品德课只有让学生产生了相应的体验,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一、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前提现在的中学生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要使学生接受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必须要在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气氛下,逐渐让学生在体验中生成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原则和品德习性。

开展体验式教学,老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懂得欣赏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平台;老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这样教师就有被学生悦纳的情感空间,学生才会主动参与体验,敞开心扉。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如同对流层中的云气——平等交流,可以促进师生间进行情感交流,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互动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这是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前提条件。

二、创设真实、感人的教学情境是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关键人的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总是由一定的情境刺激所引起的,所谓“触景生情”就是这个道理。

将教材、教师、学生的情感统一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可使学生置身于可感知的环境中去观察,这样就能较好地从心理上接受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进而自觉地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因此,实施体验式教学,关键是教师要用“心”去创设有意义的情境。

那么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体验情境呢?下面结合我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几种策略。

1、轻松聊天式——让学生主动敞开心扉。

《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在实践中感知,在对照中建构——《1_亿有多大》教学实践与思考

在实践中感知,在对照中建构——《1_亿有多大》教学实践与思考

82美眉 2023.12下教研与美育教学研究在实践中感知,在对照中建构——《1亿有多大》教学实践与思考凌智健(无锡市春城实验小学,江苏 无锡 214101)摘 要:根据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46-47页,制定相应教学目标:经历探究过程,借助具体事物,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1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渗透运用类推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学习一、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揭示课题1.课前导学1亿是:由( )个一千万组成的由( )个一百万组成的由( )个十万组成的由( )个一万组成的2.播放一段学生丢弃口罩的视频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小视频,请看。

视频中对话内容如下:生1:等一下,我没记错的话,你的口罩才用了两三分钟,怎么就丢掉呢?生2:这有什么,我这里还有很多,可以用好久呢。

生1:如果每位同学都像你这样浪费,用几分钟就换新的,那我们学校一天得用掉多少张口罩啊,一个月呢?一年呢?生2:你说得很有道理,全班的同学,全校的同学都要用口罩!生1:是啊,如果每个同学都这样浪费的话,那么我们学校一年岂不是要用掉1亿张口罩!3.揭示课题揭题:视频中提到了“1亿”,“1亿”到底有多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

(揭示课题并板书“1亿有多大”)【思考】结合学生熟悉的口罩,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节约的好习惯,进而感知“1张”很少,“1亿”却很多很多。

二、探究新知,感受“1亿”有多大(一)1亿张口罩有多高1.提出猜想提问:同学们,如果我们将“1亿张口罩摞起来”,猜一猜大约有多高呢?(板书:提出猜想)生1:有几百米高。

生2:有教学楼那么高。

师:他们猜得合理吗?有什么办法来验证呢?生:我们可以量一量。

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 在感悟中学会生活

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  在感悟中学会生活
会 受 到 蚊 虫 的 叮 咬 , 者 会 中暑 , 师 抓 住 时 机 , 学 生 或 教 和
些有 期待 效应 的活动 , 帮助 学 生获 得 积极 体验 , 来 促
进 他 们 的 健 康 发 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例 如 : 教 学 《 天 的 节 日》 课 在 秋 一
时 , 先 让 学 生 了 解 有 关 中秋 的 知 识 , 播 放 动 画 故 事 首 冉 《 娥 奔 月 》 然 后 让 同 学 们 说 一 说 月 亮 上 真 的 有 嫦 娥 嫦 , 吗 ?再 播 放 介 绍 月 球 情 况 的 录 音 , 学 生 进 ~ 步 了 解 月 让
的 内 心 世 界 和 主 体 人 格 , 现 以育 人 为 本 的 现 代 教 育 价 体 值取 向 。因此 , 课 程实施过 程 中 , 有 意识创 设情境 , 在 要 利 用 生 活 事 件 、 用 生 活 问 题 等 去 引 导 学 生 , 他 们 在 运 让 生 活 体验 中 得 到 感 悟 , 感 悟 中进 一 步 学 会 生 活 。 在
四 、 与 时 俱 进 中发 展 生 活 在
学 生 的 生 活 不 是 一 成 不 变 而 是 发 展 变 化 的 。课 程
中 有 些 内 容 与 学 生 的 生 活 实 际 的 确 有 距 离 ,但 现 实 生
活 中 没 有 不 等 于 将 来 生 活 也 没 有 , 这 就 要 求 我 们 的 教 师 不 能 只 停 留 于 学 生 自 然 或 自 发 的 日常 生 活 , 而 应 该 着 眼 的 未 来 。因 此 , 教 学 中应 该 围 绕 发 展 性 目标 设 计 在 教 学 , 验 生 活 , 多 选 择 一些 “ 于 生 活而 又 高 于生 体 更 源 活 ” 教育 内容 , 炼 一 些 与 时俱 进 的教 育元 素 , 开 的 提 展

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之一,它的实施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并给长期沉浸于单一学科教学的教师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为此,中学政治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学习、感悟、反思、总结,与新课程和学生共同成长!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体验感悟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门新课程,它的实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两年多时间里,既有和学生共同体验和成长的喜悦,也遇到很多困难和困惑,给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经验、能力、素养、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带来严重的挑战。

下面针对案例,笔者谈谈自己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点体会和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选好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从问题开始的,活动主题的选择和确定至关重要。

活动主题的提出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从身边的生活中提出问题。

由于中学生身心特点、生活阅历、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方面都与成人存在一定的差距,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以及对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很少,学生选题时经常会出现要么课题太大,研究无从下手;要么课题太小,无事可做,深究不下去。

这时,教师必须给予指导,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如:①选题要小,涉及面太广,很难考虑周全,实践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片面性,在研究过程中就会“大海捞针”,难定目标和方向;②选题要实,即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尽可能贴近政治学科教材内容。

一方面可以让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感到此项活动能有助于自身学习成绩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教师的特长和学科的优势,以便实施有效指导;③选题要新,即新颖,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做到研究有新发现、新认识、新见解、新举措;此外,要从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方面去考虑活动实施的可行性。

在体验中感悟 在感悟中发展

在体验中感悟 在感悟中发展
由 此 可 见 , 堂 中 教 师 拥 有 教 学 机 智 是 多 么 重 要 !教 师 课
要有 拨 乱反 正 的胆 识 , 要有 取 舍扬 弃 的智 慧 , 时 捕捉 一 些 及 有 用 的 问题 , 势 引 导 , 有 价值 的资 源 渐 人 佳 境 , 有 洞 顺 让 别 天 , 看 似平 常 的资 源 , 回路转 , 暗 花 明 , 极 易擦 肩 而 让 峰 柳 让
有人 认 真听老 师的讲 解 。看 着这 只“ 惹祸 的青 蛙 ” 教 师 马上 ,
改 变 了原 有 的教学 计 划 , 学 生 全部 围到青 蛙 四周 , 细 观 让 仔
察 青蛙 怎样立 定跳 远 的。学 生 的情绪 顿 时高涨 起来 , 家七 大 嘴 八舌地 议论 着 。在 了解 了立定 跳远 的 动作要 领后 , 师又 教 让 学生 开始模 仿青 蛙 的姿势 、 动作 进行 练 习 。有 了这 么一 个 可 爱 的“ 小教 练 ” 学 生一 个个 跟 着它 模 仿 、 习 、 正 、 练 , 练 纠 再 习 , 提有多 高兴 了。 甭
诗 歌 等。这 样 的生 活体验 , 生情感 被 激活 了 , 家 乡 、 学 爱 爱祖
国之情 油然而 生 。
主动 地参 与道 德 生活 , 身去 感 受 、 验 、 考 和实 践 , 亲 体 思 通过 学 生 的体验 , 学生 在体 验 中感悟 , 让 在感 悟 中发展 , 使社 会需
求 转 化 为学 生 的 需 要 和 行 为 动 机 , 成 良 好 的 品 德 。 形
践, 最终 为学 生思 想道德 素质 健康 发 展打 下 良好 的基础 。 因 此 , 品德 教 育 中 , 师要 激发 学 生参 与意识 , 学 生 积极 、 在 教 让
动 , 所关 注 的问题 , 得直 观印象 , 步 感悟道 德认 识 。 对 获 初

在体验中感悟,在探究中建构——职高心理学体验式探究教学的实践

在体验中感悟,在探究中建构——职高心理学体验式探究教学的实践
情 境 。 学 习 情 境 的 创 设 , 要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要 既 又
引 发 学 生 的 心 理 体 验 但 教 师 更 重 要 的 是 , 创 设 的 学 习 所
情 境 必 须 以 教 学 任 务 为 基 础 , 使 学 生 在 丰 富 心 理 体 验 的
基 础 上 . 极 学 习新 课 . 学 生 获得 发 现 和 提 出心 理 问 题 积 使
得 出心理 结论 , 他们 参 与并 体 验 心 理 活 动 的过 程 、 识 使 知 的获 得过 程 , 构起 心 理 学 的 良好 认 知结 构 , 培养 科 学 建 并
的 体 验 : 要 有 难 度 , 须 在 学 生 的 最 近 发 展 区 内 , 学 ① 但 使
探 究 能力 。例 如 教学 “ 感种 类 ” , 首 先 创 设情 境 , 情 时 我 进

在 体 验 中 感 悟 ,在 探 究 中 建 构
职 高心 理 学体 验 式探 究教 学 的 实践
游 小 兰
( 岭 市职 业 技术 学 校 . 江 温 浙 温岭 31 5 0) 70

要 : 于 职 高 学 生 文 化 基 础 薄 弱 和 理 解 能 力 不 鉴
现 象 ? 成 这 种 现 象 的 原 因 是 什 么 ?怎 样 有 效 调 适 它 ? 造 今 天 我们 学 习 了 “ 维 的过 程 ”就 能解 决 以上 问题 。 样创 思 , 这 设 学 习 情 境 。 能 为 学 生 排 忧 解 难 , 强 心 理 指 导 , 能 既 加 又
这 个 消 息 , 境 , 兴 得 热 烈 鼓 掌 , 生 激 情 。 着 我 提 出 入 高 产 接 问 题 : 同 学 们 刚 才 的 情 感 体 验 有 什 么 特 点 ?” 迪 学 生 思 “ 启 维 . 生分 析 归纳 。 出 “ 情 ” 定 义 。然后 进 行 事 例 分 学 得 激 的 析 . 教 学 中 应 如 何 控 制 消 极 激 情 , 学 生 将 理 论 运 用 于 即 使 实 践 。 种 体 验 式 探 究 教 学 , 心 理 学 各 项 教 学 目标 都 能 这 使 比较 好 地 落 实 , 生 学 习 积 极 性 高 涨 。 因 此 , 职 高 心 理 学 在

在体验中感悟 在感悟中成长

在体验中感悟 在感悟中成长

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长期以来,我们历史与社会老师常常为这样的问题感到困惑: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即使会背、考试取得好成绩,却无法肯定他们已掌握熟练的技能和理解相关的知识;教师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告诉学生,但不能保证学生就会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生可以懂得善恶,并且在课堂里、在试卷上做出正确的判断,但他未必能把它转化成行为。

如何走出历史与社会自身的困境?我认为在历史与社会课中实施“体验学习”是一种有效方法。

什么是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以实践论的思想、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为基本理论,强调注重引导对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和全力体验。

它以对人的发展,对生命的关怀为本,以对知识、生活的体验,智慧的开启为目标,要求教师以组织学生“出乎其外”的实践性学习为基本载体,以追求学生获得学习“入乎其内”的深刻体验为教学目标。

一、“体验学习”的特性1.亲历性。

体验学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作用,学习者要亲身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要亲身体验学习过程中发生的一切问题,要亲身感悟知识的真谛,这一切,除学生本人外,所有的人都无法替代。

2.过程性。

要使学生对认知产生体验性的感悟,不能靠老师直接告知知识结论,也不能靠老师千万遍的讲述,这种做法只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只是为了接受和理解他人的经验,而不是学生的整体精神建构。

使其在过程中思考,在思考中体验,在体验后感悟,在感悟后建构。

3.开放性。

在教学中只有开放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氛围民主、平等、愉悦,学习材料兴趣,学习过程乐于参与……这些都是学生实施体验学习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在轻松的心态下、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中,才能亲力亲为,用心体验学习。

由于体验学习的特性,它可以对历史与社会课产生如下的作用:1.体验能使知识获得更深入。

人的认识来源于对主客体认知,在体验的过程中,对主客体从最初的表面逐渐地巩固、深化获得体验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内省→认同→内化的过程。

在活动中体验 在体验中感悟 在感悟中成长

在活动中体验 在体验中感悟 在感悟中成长

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之一,它的实施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并给长期沉浸于单一学科教学的教师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为此,中学政治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学习、感悟、反思、总结,与新课程和学生共同成长!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体验感悟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门新课程,它的实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两年多时间里,既有和学生共同体验和成长的喜悦,也遇到很多困难和困惑,给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经验、能力、素养、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带来严重的挑战。

下面针对案例,笔者谈谈自己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点体会和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选好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从问题开始的,活动主题的选择和确定至关重要。

活动主题的提出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从身边的生活中提出问题。

由于中学生身心特点、生活阅历、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方面都与成人存在一定的差距,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以及对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很少,学生选题时经常会出现要么课题太大,研究无从下手;要么课题太小,无事可做,深究不下去。

这时,教师必须给予指导,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如:①选题要小,涉及面太广,很难考虑周全,实践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片面性,在研究过程中就会“大海捞针”,难定目标和方向;②选题要实,即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尽可能贴近政治学科教材内容。

一方面可以让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感到此项活动能有助于自身学习成绩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教师的特长和学科的优势,以便实施有效指导;③选题要新,即新颖,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做到研究有新发现、新认识、新见解、新举措;此外,要从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方面去考虑活动实施的可行性。

在体验中乐读 在体验中感悟

在体验中乐读 在体验中感悟

在体验中乐读在体验中感悟在我成长的过程中,阅读始终陪伴着我。

这种习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的。

对我而言,阅读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感悟。

在阅读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文字的魔力,它可以启迪我们的心灵,开拓我们的思维,引领我们走向更深层次的认知。

在阅读中,我最喜欢的便是阅读体验。

那种独自坐在角落里,手捧一本厚重的书,一边翻阅着,一边沉浸在故事情节中的感觉。

那种忘记时间,不知道身在何处的感觉。

而且,我喜欢那种掌握力量的感觉,每当我读完一本好书,我就觉得自己的心灵又多了一份力量。

阅读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成长。

通过阅读,我学到了很多。

我发现,只要努力向外界开放,才能不断丰富自己,让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达到更高的境界。

因此,我相信,只要有一颗热爱阅读的心,就可以摆脱生活的琐碎和干燥,让文字带领我们走向更加精彩的人生。

同时,阅读也赋予了我不同的思考方式。

每当我读完一本书,我就会去思考书中的内容,我会思考阅读中的结论、道理和观点。

通过这种思考,我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阅读可以让人进一步去思考,进一步去探究真理,挖掘出书中不一样的人生经验和故事。

有时候,读完一个有趣的故事之后,我会忍不住去想象自己置身于其中,进行一番联想和探究,以期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此外,阅读也带给我了不同的情感体验。

一本好书可以让我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悲喜交加,情感激荡。

我会与书中的人物一起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沉浸在他们的世界里,感知他们的内心变化。

阅读可以让我走入不同的人生,体验不同的情感和价值观。

这种情感体验,让我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产生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在阅读中,我所获得的乐趣和感悟不局限于自己,而是可以与他人分享。

我喜欢和朋友们分享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和思考。

我们可以一起聊书中所触及的人生问题、道理和经验,让每一个人都受益。

阅读让我与朋友们之间更加深入,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把各自的想法和观点交流迸发出更多的火花。

小学德育内容-重在养成教育——教师培训

小学德育内容-重在养成教育——教师培训

小学德育内容重在养成教育一、什么是习惯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

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

从心理上来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

当你再遇到这类情景的时候,不用过脑子就会自然这样做。

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觉得很不舒服.这说明行为已经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具有了自动化的作用。

它不需要人们去监督、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去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也就是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如:早晨起床你要刷牙,这种刷牙的动作只能行为,不能叫习惯。

如果你起床后连想都不想,就自动拿起牙刷去刷牙,如果不刷牙就觉得嘴里有异味,这种刷牙就变成了习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

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二、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期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就小学阶段培养习惯的关键期来说,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

据研究发现,到了初中或高中再培养习惯就难多了。

一旦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再想改正就难了。

有句名言说得好:“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将会受益终生。

在《培根论人生》一书中,伟大的思想家培根专门论述了习惯与命运的关系“人们的行动,多半取决于习惯,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即使是人们的赌咒、发誓、打包票、都没有多大用.一个人从小养成的习惯会伴随他的一生,时时都会起作用”。

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作者:廖闻茗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06期【摘要】思想品德课的课程价值不仅仅着眼于知识与技能的强化,更在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滋润情感、端正态度,内化正确的价值观,为此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活动之中,有效开展体验性活动教学,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与实践中建构知识,感悟人生,以培养健全人格和提高心理素质,增强道德信念为目标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已越来越被重视和推广。

本文以一节成功的体验性活动教学的课堂实践与反思,探求提升体验性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体验性活动教学法案例剖析有效策略一、问题的提出(一)践行新课程理念的尝试情感是思想品德教学的起点,没有情感体验的教学是违背思想品德教学的本质要求的,是对生命的漠视。

新课标也首次把对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列为首要教学目标。

为此,通过活动的创设,让学生身体力行和亲身体验,启动全部心智去参与、去感受、去领悟,并通过在此基础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实现自我完善和提升,也即“体验性活动教学法”。

当前,“体验性活动教学法”日益被重视和推广。

但由于情感作为一种态度与内心体验,其目标实现的心理机制的火候很难把握,情感教育的难度确实不小,很多老师的体验性活动教学设计徒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却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情感,更谈不上感悟。

同时,新时代的学生自主意识强,受社会众多不良信息影响,导致对所学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没有情感的认同,无法实现共鸣,德育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使原本生动丰富的课堂变得沉闷单调,索然无味。

为此我们就必须加强对思想品德教学的研究,提升体验性活动教学的实效。

(二)走出体验性活动教学误区的需求误区一:流于形式,华而不实。

有老师认为活动次数越多越好,环节越复杂,学生的感悟就越深。

一节课里各种形式的活动接踵而至,过分强调活动形式,忽略了活动背后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支撑,使课堂教学变得肤浅、空洞,出现“上课热热闹闹,课后啥也没有”的现象,严重背离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

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作者:连凤红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4年第2期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峰尾中心小学连凤红感悟,即因感动而醒悟,有所感触而领悟。

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一种会意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同时指出“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感悟是学生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获得的,同时教师适当的有效的指导可以催化并推动学生的感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在“情境体验”中感悟其形感悟具有情境性。

这种“悟”是由于有了具体的某事物的触动而成的,由此,“感悟”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情境下油然而生的,感悟是一种特定情境的悟,它的产生离不开特定情境的创设,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运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创设出一定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一种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中,丰富了联想和想象,使学生把理解语言和想象画面有机结合起来。

如教学《从现在开始》一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化教学的优越性,通过让学生看课文的动画录像、听课文录音、幻灯演示等多种手段,使这篇童话故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故事表演,接着学生便在具体形象的情境里争先恐后地进行分角色朗读。

这样学生不仅轻松地接受了知识,而且使学生在理解文字语言和想象中感悟了课文中语言文字的形象感。

二、在“品评语言”中感悟其神品评语言是感悟的有效策略。

学生只有在不同的语句、语式的比较中,才能真正发现课文中语言的精妙之处,感受到语言的形象生动、精练的特色,学会运用准确的语言去表情达意,从而体味到语言之中所蕴含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游园不值》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时,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对“出”字的内涵有所感悟:(1)一问:从“出墙”的红杏,你们想象一下那园中的景象如何?(学生讲那园中一定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要不满园的春色怎么会溢出来?)(2)结合“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想一想,这“出”墙的红杏对诗人的情感如何?(学生说那出墙的“一枝红杏”富有人情味。

在体验中感悟反思在感悟反思中构建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教学设计

在体验中感悟反思在感悟反思中构建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教学设计

[ 设计理 念]‘ ‘ 生活 即教 育” 思 ,
想 品 德 教 学 要 切 实 体 现 学 科 的本 质 属 性 —— 德 育 课 , 育 课 重 在 学 生 德 活 动 过 程 的 体 验 , 所 谓 “ 闻不 如 正 百 见 , 见不 如一 历” 重在 深人研 百 , 究 学 生 思 维 活 动 、 与 活动 , 参 要上 成
感 投 入 为设 计 标 准 , 师 生 互 动 、 以 生 生互动 为 途 径 , 学 生 的体 验 、 以 感
悟 、 成 为 落 脚 点 。学 生 的 体 验 是 生 思 想 品德 教 学 的起 点 , 验 是 基 础 , 体 没 有 体验 就 很 难 获 得 深 刻 的感 悟 和 反 思 思 想 品德 教 学 应 该 以学 生 的
动 感 地 带
【 计 理念 】 设 【 学 过 程】 教
思 想 品 德教 学 设 计 应 该 以对 学
情 的 充 分 了解 和 对 教 材 的 深 刻 把 握 为前提 , 以体 现 主 体 性 、 对 性 、 针 实 效 性 为 基 本 要 求 , 学 生 始 终 的 注 以 意投入 、 始终 的思 维 投 入 、 终 的情 始
的 道德 意 识 和 情 感 自觉 转 化 为 实 际
活 动 1 爱 的 追踪 — — 陈 霞患病 : 前 后 的 照 片 对 比 、 看 陈 霞 的 视 频 观
资料 。
思考:
关爱他人 不能仅 停 留在 言语 上 , 更 要 落 实 在 行 动 中 ; 爱 他 人 不 仅 是 关
付 出 , 是 收获 , 也 助人 是 快 乐 的 。所 以, 本课 教 学 不 仅 要 让 学 生 在 心 灵 深 处产 生 关 爱 他 人 、 助 他 人 的 思 帮 想 认 同 , 要 把 这 种 思 想 认 同 外 显 更 为 自觉 的 、 际 的行 动 , 而 内 化 成 实 从

体验生活情境 培养自主学习

体验生活情境 培养自主学习

体验生活情境培养自主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情境的体验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情境是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总和。

情境是由人的认知、感情、意志、行为和个性等主观心理因素及生产生活场景、语言材料等客观环境因素构成的,与活动主体内心体验和感受呈高相关性。

初中《思想品德》在内容的编排上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

然而现实生活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搜索、更新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寻生活实际,主动体验、主动感悟,让学生在体验生活、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

一、生活情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获得知识,建构知识必须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含有真实问题或真实事件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动、对话,主动学习,构建知识。

生活情境资源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获取。

1.教材情境资源我们要积极开发、合理利用好教材这一课程资源。

《思想品德》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根据初中个体不同学生不同年级的特点,建构不同的“生活情境场域”,如:“生活在线”板块、“探究平台”板块、“拓展天地”板块等,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鲜活的生活主题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基本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2.校外社会生活中的情境资源(1)家庭生活资源。

学校教育需要家庭的支持,学生需要称职的家长,学生每天要在家里度过很长一段时间,受到父母性格、文化素质、家庭环境与气氛等多方面极大的影响,有时这种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

《直面人生挫折与挑战》主题活动课教学设计

《直面人生挫折与挑战》主题活动课教学设计

组竞赛 法 、 启发式 教学 法 ; 学 习方 法包 括
自主探究法 、 小组合作法 。
五、 教 学手 段
传统教学 。如果本次课又以传统 的授课方 式对学生讲解 “ 如何应对挫折与挑战” , 很
难引起她们的兴趣 。 因此 , 在课 堂上要利用
【 关键 词 】 《 直 面人生挫 折 与挑 战》 主
《 直面人生挫折与挑 战 主题 活 动课教 学设计
口 南 宁 市卫 生 学校 林 洁
【 摘
要】 依据 中职德 育课 程改革“ 在
队合作 意识与 能力都 比较欠缺 。 在本次教 学设 计 中 , 学 生 以小 组为学 习单位 , 通 过
讨论、 交流 、 协作 的方 式完成 四个活 动任
面对挫 折和挑 战能拥有 积极乐 观 的人 生
1 . 教师讲 明活 动的 目的与意义 , 进行 动员 , 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与热情 。
2 . 教师介 绍 清楚 活动 概况 、 任务 、 安 排和要求 。
次教学设计针对 中职德育课 程《 哲学 与人 生》 中有关 “ 挫 折与逆境 ” 的 内容 , 不再采 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 , 而是在课堂上努力创 设 活动情 境 , 让学生 通过 “ 自主 、 合作 、 探
验 中感 悟 , 在感悟 中成 长” 的新 理念 和建 构 主义学习理论 。基 于以上指导思想 , 本
验, 这有 助于她们完成本次活动课所设计 的相关活动任务。
3 . 学生普遍存在 自主学 习意识和能力
比较弱的问题 。因此 , 教师在活动准备 阶 段, 要耐心细致地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小组 合作 与 自主探究学 习, 同时要督促学生按 时完成活 动的准备 , 不能做 “ 甩 手掌 柜” , 才能保证活动课 的预期效果 。

在体验中感悟,在生活中理解——以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意义》为例

在体验中感悟,在生活中理解——以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意义》为例

学No.3 202173摘要:数学来自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学生只有联系实际生活,才能感悟和有所得。

在《百分数意义》这一课中,教师应基于教材,深挖知识内涵,找准知识生长点,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和感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百分数本质,从而在整体上构建和完善其知识体系。

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积极的、有一定深度的课堂体验,实现真正的发展。

关键词:生活体验 主动探究 《百分数意义》——以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意义》为例虢小鹏(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七小学 430000)百分数被安排在除法、小数、分数、比等知识之后,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百分数,对百分数有初步的感受。

但是,他们在正确理解百分数意义及其与分数等知识之间的联系、区别方面存在困难。

所以,在知识生长点上,将教学内容置于真实生活情境之中,在生活中切实地体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用途,区分其与分数的区别。

学生通过自学、交流、讨论、辨析等活动,形成独立思考、抽象概括能力。

在沟通质疑中,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青岛2011课标版教材每一节知识点的例题都十分贴合生活,很有特点,帮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摘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百分数意义》这一课亦是如此。

课本呈现了“三所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经过动手操作、对比、质疑,依托已有知识,循序渐进地感受百分数的形成过程、意义、特点。

知识建立均是在学生自主的探究中形成,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巧设质疑,逐步逼近本质 (1)你能从表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能从表中一眼看出各个小学的近视人数,并判断希望小学近视人数最多,向阳小学最少。

紧接着,教师及时追问:只看这些数据,你能不能知道哪个学校六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好一些?没有给定总人数,学生无法判断哪个学校学生的视力情况好一些。

(2)如果总人数告诉你了,怎么比较?引导学生迁移旧知。

小学数学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感悟

小学数学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感悟

浅谈《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中过程体验的作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课堂中注重引导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自主探索,并从中体验感悟并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能力,变学生“学会”为“会学”是教学数学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就《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在过程体验中感悟知识《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一堂关于物体质量的概念课,质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概念比较抽象,加之二年级学生认知能力较弱的特点,在课堂上单纯的用数字和概念去解释质量概念是完全不可取的,因此,我确定了通过多种形式的实际体验过程,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这一基本方案。

在课前,我布置了一些准备工作,如让学生分组自己去超市购买10克、100克、1千克的家里用得上的物品,准备上课借用一下,并将评比谁的任务完成得最好,学生一听跃跃欲试。

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和好奇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初步感悟数学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并亲身体验到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给他们带来感觉器官上的初步感受,从而在不知不觉的体验过程中悄悄渗透自己要教与学生的知识,让学生从无意识的体验转变为有意识的体验。

二、在体验中发现知识在导入新课时,我选择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跷跷板”,让学生沉浸在回忆的体验中,并从中惊喜发现日常生活的游戏中也有数学,并自己还多次体验了物体轻重的比较,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课。

在认识任何物体都有轻重时,我采用了分组体验,给每组分发了一枚2分硬币,让小组内同学轮流掂掂,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轻得象没有一样。

”我抓住这一契机抛出问题:“喔?这么轻,那么它究竟有没有质量呢?”让学生充分讨论,当时学生出现了两种意见,“有”或“没有”,我又提出:“怎么才能分辨出谁对谁错?”学生纷纷提议,用“天平称”,于是,我介绍了天平的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上台称一枚硬币的重量,最后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了物体再轻它也有重量,并知道了它重1克,这个发现对于学生来说是快乐的,它将他们曾经模糊的概念:很轻的物体究竟有没有质量一下清晰的呈现在自己面前了,这个发现对于学生来讲他恐怕是再也不会忘记了。

在体验中感悟 在感悟中成长

在体验中感悟 在感悟中成长
保 证学生就 会有正 确的人生 观 、 世界 观 ; 学生 可 以懂 得善 恶 , 且在课 堂里 、 试卷上做 出 并 在 正确 的判断 , 但他未必能把它转化成 行为 。如 师把 自己的人生 观 、 界观告诉 学生 , 世 但不能 生进行体验学习呢?
二 、体 验 学 习 ” 实 施 策 略 “ 的
验 为 教 学 目标 。

舁, 学生 乙扮演主 持人崔永元 , 另有五名 学生 家要 同意他 的开发方案 , 而扮演环保局 官员的 也有些小 做群众演员。群众演 员提 出 5个问题 : ①毕异 , 学生则有理有据地阐述环保 的重要 。

“ 验 学 习” 体 的特 性
通过角 1 . 亲历性 。 体验学 习以人为本 , 强调人 的主 您 是 从 事 哪 一 行 业 的 ?② 您 怎 么 想 到 对 原 有 组的学生经过协商彤成新 的投资方案 。
心理学认为 , 体验 就是 在与人和事物 的直 学生参加西部某贫 困县 的一 次听证会 , 这次会
何走出历史与社会 自身的困境?我认 为在历史 接或 间接 的交往 中即活动 ( 或实践 ) 中产生的。 议的议题 是开 发商将在该 县河 流上游建 立一 与社会课中实施“ 体验学 习” 是一种有效 方法 。 通过 内部的 和外部 的各种活动 , 让学生进行道 家造 纸厂 , 这个厂是否该建 ?本 人设 计 四种角
学生 对为什 么会产 生环境 问题 、 环 体 作 , 习者要亲 身参 f到 学习的全过程 中 的雕 版印刷技术作 山改进的? 学 I j ⑧活字印刷技术 色的扮演 , 去 ,要 亲身体验 学习过程中发生的一- r题 , 是基于什么原理? 切 日 j ④这项技术在 当时的 响大 境问 题的危 害以及 在西部 大开发 中应如何 坚 j 持续发展战略的心理上有 了更深 的理解 。 要 亲 身感 悟 知 识 的 真 谛 , 一 切 , 学 生 人 吗? 这 除 ⑨ 淡谈今天您行丁激 光排版印刷技术后 诗 1 3通 过 实践 , 导 情 感 体验 . 引 外, 所有的人都无法替代 。 有 何 感 想 ?通 过 这 样 一 个活 动 的 没 计 , 感 性 是 2过程性 。要 学生对 认知产生体验性 的 到理 性 认 知 过 程 和情 感 过 挥 的统 一 双 ‘ . - , 的有 体验往往是在实践 中获得 的 , 冈此教师夏 通过实践 , 实现 感悟, 不能靠 老师直 接告知 知识 结论 , 不能 机结合 最终形 成 了学生 全程参 内心体验 、 有意识地升放 课堂教 学场所 , 也 j、 思想 品德课的情感体 验。 老师 丁万遍 的讲述 , 这 做法 疋泞 西学生知 形成 口 绎验 构 建价值观的教育 全过程 。 J 如七 年级 历 与社 会下册 《 综合探 究 以的积累, 只是为 _ 厂 接受和 解他人 的经验, 如学 习 几年级 历 殳 Jt 有关 t I 会 辛 列外 我 社会 小主人》 一课 , 师 没计一 次成功 的 教 不是学士 的 体精神 掏, 其任过程中思 考, 放 》 存 时 , 学 “ 利 收 购 沃 尔 沃 ” 内 计 吉 这 参 试 , 织 同 学 就 社 区 的 环 境 保 护 和 管 卿 方 两 组 在 世 芎 中体 验 , 体 感情 , 感 悟 后建 构 。 热 门 题 进 行训 学 乍 通 过 稠 , 收 生 在 在 在

转发思想政治探究教学中的建构路径与设计王定国

转发思想政治探究教学中的建构路径与设计王定国

此文发表于全国教育核心期刊《思想政治教学》2010-06思想政治探究教学中的建构路径与设计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王定国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简单的传递,而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因此,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就应该在学生已有经验与新的知识目标之间找到相互作用的方式,并通过适当的手段和方式促成这种相互作用的发生在探究教学中,通过设置新情境,提出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建构新知,这是一个外在的设计过程和环节。

那么对于建构的主体——学生而言,自主建构是通过怎样的内在路径来建构的,教师如何针对学生自主教构的内在思维路径来提高教学设计有效性,这是本文将讨论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在对已有经验的运用、整合重组过程中自主建构。

中学生通过自己生活学习的积累,在心目中初步形成了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看法,对一些具体的问题也会有了自己的判断,但这些经验还是零散的、片面的。

新知的建构过程其实就是对这些经验的系统化和组合化。

就好像幼儿期对苹果的认识,总是从形状、颜色、味道而逐步积累起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建构才能把它系统化,一提起苹果就能把这些经验集中地、有组织地呈现出来。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复杂的社会现象,从中把握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规律。

学生常常是知道这些现象,但很难有一个科学的解释和全面地了解,往往只停留在原有的经验上,而不能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

采用探究教学有助于解决学生经验重组和运用,促成自主建构。

广东一位青年教师在必修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对情境和活动的设计较好地帮助学生利用众多零散经验不断概括、运用和修正,建构了有关影响价格因素的知识。

仲春四月,教师上课时带了一串龙眼到教室,请同学们猜猜这串龙眼的价格,谁估计正确课后就可以享受这串胜利果实。

同学们争先恐后,议论开了:学生一:我估计不会很贵吧,这可是我们本地的特产,七、八元钱一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建构
发表时间:2009-03-18T15:04:32.403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2008年第6期供稿作者:王秀梅
[导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

”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

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1.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出示蛋筒并问:“这个蛋筒的形状像什么?为什么?” 有的说:这个蛋筒的形状像圆锥。

有的说:因为它有两个面,一个是底面,一个是曲面,还有一个顶点。

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蛋筒):如果把蛋筒送给你,你选哪个? 学生有选大的,有选小的。

师(出示两个差不多大的蛋筒):这两个蛋筒,你选哪个? (学生们分不出大小,纷纷议论) 那么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内容? 生说出求圆锥的体积。

我这样引导:“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中。

我们是怎样进行转换的? 你认为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图形的体积有联系?”(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气氛热烈) 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圆锥可能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有关系。

圆锥的体积和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大胆猜测后。

我追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学生大胆实验。

有的将圆锥装满水后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里,看要倒几次。

有的将圆柱装满土后倒入等底等高的圆锥里,看可倒几个圆锥。

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度我问:“实验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不要把水弄出来。

”、“注意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比。

” “要把水装满,放平。

”“可能会有误差。

” (学生分组做实验,同桌讨论实验情况,小组交流实验结果,最后召开实验信息发布会,各组自由发言.进行答辩) 最后得出: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1/3。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2.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

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知道了钟面是由时针、分针秒针和12个数字组成等等。

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上再去讲解效果能不好吗?
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光单纯说教学生不一理解。

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

学生再遇到这类题就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

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3.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

”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例如学习“分数化成小数”,首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地去除,得出1/4、9/25、17/40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

若像教材上一样再将各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分母里是不是只含有质因数2或5,最后得出判断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这样哪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学生的表情是木然的,像机器一样跟着教师转,如此没有兴趣的学习,效果又能如何呢?可以先让学生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好像无从下手,几分钟后有学生回答“可能与分子有关,因为1/4、1/5都能化成有限小数”;马上有学生反驳:“1/3、1/7的分子同样是1,为什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另有学生说:“如果用4或5作分母,分子无论是什么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我猜想可能与分母有关。

”“我认为应该看分母。

从分数的意义想,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有这样的3份,能化成有限小数;而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也有这样的3份,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老师再问:“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又有何特征呢?”学生们思考并展开讨论,几分钟后开始汇报:“只要分母是2或5的倍数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

”“我不同意。

如7/30的分母也是2和5的倍数,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因为分母30还含有约数3,所以我猜想一个分数的分母有约数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我猜想如果分母只含有约数2或5,它进能化成有限小数。

”……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

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

我们的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4.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
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

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

以此类推理解121–103、279+98、279+102等习题。

再如:红梅公园的门票每张10元,50张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8元,我们班一共有45人,该如何购票?学生们通过思考、计算,得出了
多种解法:45×10=450(元),50×8=400(元),50×8-5×8=360(元),50×8-5×10=350(元),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方案。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

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