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链路层协议综合概述

合集下载

HDLC协议概述

HDLC协议概述

HDLC协议概述协议名称:HDLC协议(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Protocol)概述:HDLC协议是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于在物理链路上可靠地传输数据。

它提供了数据的封装、帧同步、流控制、差错检测和纠错等功能。

HDLC协议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网络,包括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和串行通信链路等。

1. HDLC协议的基本原理HDLC协议采用点对点(Point-to-Point)或多点(Point-to-Multipoint)拓扑结构,通过数据链路层进行数据传输。

它将数据分割成一系列的帧(Frame),并在每个帧中添加控制信息,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2. HDLC协议的帧结构HDLC帧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帧起始标志(Flag):一个字节的特定字符,用于标识帧的起始。

- 地址字段(Address):一个字节的地址标识,用于多点链路中的目标站点识别。

- 控制字段(Control):一个字节的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数据的流向和帧的类型。

- 信息字段(Information):可选的数据字段,用于携带传输的有效数据。

- 帧检验序列(FCS):用于检测帧中的差错,通常采用循环冗余校验(CRC)算法。

- 帧结束标志(Flag):一个字节的特定字符,用于标识帧的结束。

3. HDLC协议的工作模式HDLC协议支持三种工作模式:- 基本模式(Normal Mode):用于点对点链路,包含单个发送站点和单个接收站点。

- 非平衡模式(Asynchronous Balanced Mode,ABM):用于多点链路,包含多个发送站点和单个接收站点。

- 平衡模式(Synchronous Balanced Mode,SBM):用于多点链路,包含多个发送站点和多个接收站点。

4. HDLC协议的流控制HDLC协议通过控制字段实现流控制,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停止-等待流控制(Stop-and-Wait Flow Control):发送方发送一个帧后,等待接收方确认后再发送下一个帧。

HDLC协议概述

HDLC协议概述

HDLC协议概述概述: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协议是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的可靠传输。

它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面向比特的传输方式,适用于广泛的通信环境。

HDLC协议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和通信系统中。

一、协议目的与范围HDLC协议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的、高效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错误检测。

它适用于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的通信环境,并支持全双工和半双工通信模式。

HDLC协议可以在各种传输介质上运行,如串行线路、ISDN、以太网等。

二、协议特性1. 帧结构:HDLC协议使用帧结构来传输数据。

每个帧包含起始标志、地址字段、控制字段、信息字段、FCS(帧检验序列)和结束标志。

起始标志和结束标志用于标识帧的开始和结束,地址字段用于标识发送和接收方的地址,控制字段用于控制帧的流程和错误检测,信息字段用于传输数据,FCS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2. 流量控制:HDLC协议支持流量控制机制,以确保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匹配。

它使用滑动窗口协议来控制发送方的发送速率,接收方可以通过发送ACK(确认)帧来控制发送方的发送窗口大小。

3. 差错检测与纠正:HDLC协议使用FCS来检测帧传输过程中的差错。

接收方在接收到帧后,会计算FCS并与接收到的FCS进行比较,以确定帧是否有误。

如果FCS校验失败,接收方可以要求发送方重新发送帧。

4. 点对多点通信:HDLC协议支持点对多点的通信模式,其中一个站点可以同时与多个站点进行通信。

在这种模式下,每个站点都有唯一的地址,发送方可以通过地址字段来指定接收方。

5. 可靠性:HDLC协议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

它使用确认帧和重传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发送方在发送帧后,会等待接收方发送确认帧,如果一段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帧,发送方会重新发送帧。

三、协议应用HDLC协议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和网络中,包括以下领域:1. 数据通信:HDLC协议可以在串行线路、ISDN等传输介质上进行数据通信,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

linkport链路层通讯协议

linkport链路层通讯协议

linkport链路层通讯协议一、链路层通讯协议概述链路层通讯协议(Link 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是一种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主要负责在物理链路的基础上实现数据链路层的互连。

它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网络层和物理层之间提供了可靠的传输服务。

链路层通讯协议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数据的高效、可靠传输,通过错误检测、流量控制、帧同步等技术,确保数据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正确传递。

二、链路层通讯协议的原理与应用链路层通讯协议采用帧为单位进行数据传输。

发送端将数据分割成一个个帧,每个帧包含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接收端收到帧后,根据帧中的控制信息进行解码和校验,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同时,链路层通讯协议还负责物理链路的建立、维护和断开。

在实际应用中,链路层通讯协议广泛应用于以太网、Wi-Fi、蓝牙等无线和有线网络。

例如,以太网采用IEEE 802.3协议,Wi-Fi采用IEEE 802.11协议,蓝牙采用Bluetooth SIG协议。

三、链路层通讯协议的优缺点链路层通讯协议具有以下优点:1.可靠性:链路层通讯协议通过错误检测、流量控制等技术,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2.高效性:链路层通讯协议采用帧为单位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

3.通用性:链路层通讯协议适用于多种网络技术,如以太网、Wi-Fi、蓝牙等。

4.易于实现:链路层通讯协议的实现相对简单,便于硬件和软件的开发与维护。

然而,链路层通讯协议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受物理链路限制:链路层通讯协议的性能受到物理链路的影响,如传输速率、距离等。

2.无法实现端到端错误检测:链路层通讯协议主要关注局域网内的数据传输,无法为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提供错误检测和校验。

3.协议众多:链路层通讯协议有多种标准,如IEEE 802系列,企业私有协议等,学习和使用成本较高。

四、链路层通讯协议在我国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链路层通讯协议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HDLC协议

HDLC协议

HDLC协议协议名称:HDLC协议一、引言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协议是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于在数据通信中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错误检测。

本协议旨在定义数据帧的格式、传输方式、错误检测和纠正机制,以及数据链路的控制流程。

二、协议概述1. 定义HDLC协议是一种同步数据链路协议,用于在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通信环境中,通过数据链路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2. 功能HDLC协议具备以下功能:- 数据帧的封装和解封装- 数据帧的传输和接收- 错误检测和纠正- 数据链路的控制流程三、协议格式1. 帧结构HDLC协议的数据帧由以下字段组成:- 帧起始标志(Flag):用于标识帧的开始和结束,通常为01111110。

- 地址字段(Address):用于标识接收方的地址,可选字段。

- 控制字段(Control):用于控制数据链路层的操作,包括流量控制、错误检测等。

- 信息字段(Information):承载传输的数据。

- 帧检验序列(FCS):用于检测数据帧是否出现错误。

- 帧结束标志(Flag):用于标识帧的结束。

2. 帧封装发送方将数据封装成HDLC帧的格式,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在数据前添加帧起始标志(Flag)。

- 添加地址字段(Address),可选。

- 添加控制字段(Control)。

- 添加信息字段(Information)。

- 计算并添加帧检验序列(FCS)。

- 添加帧结束标志(Flag)。

3. 帧解封装接收方根据HDLC帧的格式,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帧解封装:- 检测帧起始标志(Flag)。

- 解析地址字段(Address),可选。

- 解析控制字段(Control)。

- 解析信息字段(Information)。

- 校验帧检验序列(FCS)。

- 检测帧结束标志(Flag)。

四、协议流程1. 建立连接- 发送方发送一个带有连接请求的HDLC帧。

- 接收方收到连接请求后,发送一个带有连接确认的HDLC帧。

PPPoE协议工作原理

PPPoE协议工作原理

PPPoE协议工作原理PPPoE(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宽带接入网络中的协议,它允许用户通过以太网连接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的网络。

本文将详细介绍PPPoE协议的工作原理。

一、PPP协议简介在了解PPPoE协议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PPP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

PPP是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常用于建立和维护两个节点之间的点对点连接。

它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错误检测和纠正、身份验证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拨号连接和广域网中。

二、PPPoE协议概述PPPoE协议是在PPP协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允许通过以太网连接进行拨号上网。

PPPoE协议将PPP协议封装在以太网帧中,使得用户可以通过以太网接入ISP提供的宽带服务。

三、PPPoE会话的建立过程1. 客户端发起PPPoE会话请求用户的计算机通过以太网接口向ISP的PPPoE服务器发起会话请求。

请求中包含了用户的身份信息和认证方式等。

2. 服务器响应并进行认证ISP的PPPoE服务器接收到会话请求后,会进行身份验证,验证通过后会向客户端发送认证成功的响应。

3. PPP链路建立认证成功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PPP链路,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此时,PPP协议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错误检测等功能。

4. IP地址分配在PPP链路建立后,服务器会为客户端分配一个IP地址,以便客户端可以与互联网进行通信。

四、PPPoE协议的优势1. 灵活性:PPPoE协议可以通过以太网接入,使得用户可以使用常见的以太网设备进行宽带接入,无需额外的硬件设备。

2. 安全性:PPPoE协议支持身份验证,可以确保只有经过认证的用户才能接入ISP的网络,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3. 可靠性:PPPoE协议基于PPP协议,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错误检测等功能,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

4. 易于管理:PPPoE协议支持会话的建立和断开,ISP可以方便地管理用户的接入和流量控制。

STP协议生成树协议解析与环路消除

STP协议生成树协议解析与环路消除

STP协议生成树协议解析与环路消除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是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于在拓扑网络中避免环路,并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本文将对STP协议的生成树协议解析与环路消除进行详细讨论。

一、STP协议概述STP协议是由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的802.1D标准定义的一种网络协议。

它的主要目标是解决网桥(Bridge)或交换机(Switch)之间连接成环路时可能产生的问题,如广播风暴。

二、STP协议工作原理STP协议通过选择一个交换机作为根交换机(Root Switch),该交换机将成为生成树的根节点。

其他交换机通过发送BPDU(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消息进行选举,选择一个具有最短路径通向根交换机的端口。

三、STP协议过程1. 交换机启动时,所有端口处于指定状态(Discarding State),不进行数据转发。

2. 通过BPDU消息交换,交换机进行选举,选择一个交换机作为根交换机。

3. 根交换机将所有端口置为指定状态,而其他交换机选择一条通向根交换机的端口,将其置为指定状态,形成生成树。

4. 生成树上的端口处于指定状态,可以进行数据转发,非生成树上的端口处于指定状态,不进行数据转发。

四、环路消除由于STP协议允许存在备份链路,可能会导致网络中出现多条路径,从而产生环路。

为了消除环路,STP协议会选择将某些端口置于阻塞状态(Blocking State),不进行数据转发。

1. 链路开销优先级STP协议将每个端口的优先级称为链路开销。

端口开销越小,选举时优先级越高。

默认情况下,端口开销为100。

2. 选举根交换机交换机通过发送BPDU消息进行选举根交换机。

BPDU消息包含根交换机的优先级和MAC地址信息,每个交换机收到BPDU消息后比较优先级和MAC地址,选择优先级较低的交换机作为根交换机。

通信网_HDLC协议概述

通信网_HDLC协议概述

HDLC协议概述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HDLC的发展历史以及HDLC协议的链路配置、帧结构等内容,并对现存的HDLC标准和其应用范围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HDLC协议数据链路层标准正文一、HDLC发展历史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简称HDLC,是一个在同步网上传输数据、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60年代,英国NPL网首先提出分组交换的概念。

之后,美国的ARPA网采用分组交换的方式运行。

计算机网络纷纷出现,但原来用于终端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的控制规程都是以字符为基础的,它们往往难以满足计算机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要求。

70年代初,IBM公司率先提出了面向比特的同步数据链路控制规程SDLC(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SDLC是IBM 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ystems Network Architecture(SNA)数据链路层的协议。

随后,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ANSI将SDLC修改为ADCCP(Advanced Data Control Procedure)做为国家标准;ISO将修改后的SDLC称为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l),并将它做为国际标准。

HDLC与基本型规程相比较,它的主要进步在于引入一个标志F(01111110)和一个0比特插入机构,使传输数据的控制机构简单,并把面向比特的能力引入传输机构。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于1981年正式推荐了一个网络系统结构----七层参考模型,叫做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

OSI 参考模型将整个网络通信的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它们由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HDLC协议数据链路层,把从物理层来的原始数据打包成帧。

数据链路层负责帧在计算机之间的无差错传递。

计算机网络协议大全

计算机网络协议大全

计算机网络协议大全计算机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用于数据通信的约定和规则。

它们定义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方式、传输速率、错误检测和纠正机制等,为网络通信提供了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协议,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一、物理层协议物理层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底层的协议,主要负责传输比特流。

常见的物理层协议有:1. 以太网(Ethernet):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采用CSMA/CD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技术,在共享电缆上实现多台计算机的数据通信。

2. 无线局域网(Wi-Fi):Wi-Fi协议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基于IEEE 802.11标准,允许计算机通过无线信号进行数据传输。

二、数据链路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负责将数据帧从一个节点传输到相邻节点,保证可靠的数据传输。

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有:1. 点对点协议(PPP):PPP协议用于点对点通信,支持数据压缩和加密。

它可以通过串行线路进行通信。

2. 以太网协议(Ethernet):以太网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都有协议,因此可以看作是一个综合性的协议。

三、网络层协议网络层协议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通过路由选择合适的路径。

常见的网络层协议有:1. 互联网协议(IP):IP协议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负责将数据分组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IPv4和IPv6是最常用的版本。

2. 路由信息协议(RIP):RIP是一种动态路由协议,用于在本地网络之间选择最佳的路径。

它根据跳数来评估路径的优劣。

四、传输层协议传输层协议负责在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建立可靠的端到端连接,并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常见的传输层协议有:1. 传输控制协议(TCP):TCP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

它通过序号、确认和重传机制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DP协议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数据传输。

它速度快,但无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HDLC协议原理及其概述

HDLC协议原理及其概述

HDLC协议原理及其应用概述摘要: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在物理层的数字比特流或字节流上传输信息帧,而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规程是通信领域现阶段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数据链路层协议。

HDLC是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控制协议的典型代表,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制的,为在数据链路层上操作提供了一系列的标准。

本文介绍了HDLC协议的发展历史、主要内容、存在的标准及其应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数据链路层、HDLC协议引言根据通信的功能,整个通信过程可以分为若干层,每一层的对等协议通过使用下层服务对齐上层提供服务。

其中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透明的和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为此,数据链路层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应的功能,主要有:将数据组合成帧,并向帧中插入地址或协议类型信心;提供差错控制以确保可靠的传输;提供流量控制,以避免接收端缓冲区溢出;提供链路管理控制功能。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可以分为两类:面向字符的协议和面向比特的协议。

其中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就是一种重要的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一.HDLC的发展历史最早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是面向字符的,有很多缺点:控制报文和数据报文格式不一样;采用停止等待方式,效率低;只对数据部分进行差错控制,可靠性较差;系统每增加一种功能就需要设定一个新的控制字符。

为克服这些缺点,上世纪七十年代初,IBM公司推出了著名的体系结构SNA。

在SNA的数据链路层规程采用了面向比特的规程SDLC(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

所谓“面向比特”就是帧首部中的控制信息不是由几种不同的控制字符组成,而是由首部中各比特的值来决定。

由于比特的组合是多种多样的,因此DLC协议能够满足各种用户的不同需求。

此外,SDLC还使用同步传输,效率比异步传输有了很大的提高。

后来ISO把SDLC修改后成为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作为国际标准ISO 3309。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概述数据链路层是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中的第二层,它负责将数据包转换为比特流,以便在物理介质中进行传输。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定义了在网络中如何构建和维护通信链路,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错误检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1.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它定义了数据的封装、传输和错误检测方法。

HDLC使用帧结构来封装数据,每个帧由起始标志、地址字段、控制字段、信息字段、帧检验序列和结束标志组成。

起始标志用于识别帧的开始,地址字段用于传输数据的目的地地址,控制字段用于管理数据传输的流程,信息字段包含实际的数据,帧检验序列用于错误检测,结束标志表示帧的结束。

2. PPP(点对点协议)PPP是一种用于点对点连接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它支持多种网络协议的传输,如IP、IPv6、IPX等。

PPP使用了一种简单的帧格式,每个帧由起始标志、地址字段、控制字段、协议字段、信息字段和帧检验序列组成。

PPP通过协商阶段来确定链路层的参数,如数据压缩、错误检测和认证方式等。

PPP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被广泛应用于拨号、广域网和虚拟专用网等网络环境中。

3. Ethernet(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数据链路层协议,它使用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机制实现共享介质的多点通信。

Ethernet帧由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类型字段、数据字段和帧检验序列组成。

目的MAC地址用于指示数据的接收方,源MAC地址用于指示数据的发送方,类型字段用于标识数据的协议类型,数据字段包含实际的数据,帧检验序列用于错误检测。

4. WLAN(无线局域网)WLAN是一种无线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于无线局域网中的数据传输。

WLAN 采用了类似于以太网的帧格式,但使用了不同的物理层技术,如峰值信噪比(PSK)、正交频分复用(OFDM)等。

WLAN可以通过无线访问点连接到有线网络,实现无线和有线网络的互联。

HDLC协议概述

HDLC协议概述

HDLC协议概述协议概述: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是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

它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错误检测功能,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环境中,包括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

一、引言:HDLC协议是一种同步的、位透明的协议,旨在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

它定义了数据帧的格式、传输规则和控制流程,确保数据在发送和接收之间的可靠传输。

二、协议结构:HDLC协议的帧结构包括起始标志、地址字段、控制字段、信息字段、帧检验序列和结束标志。

具体结构如下:1. 起始标志(Flag):一个字节的特殊字符(0x7E),用于标识帧的开始和结束。

2. 地址字段(Address):一个字节的字段,用于标识接收方的地址。

可以是单播地址、广播地址或多播地址。

3. 控制字段(Control):一个字节的字段,用于控制帧的传输和流程控制。

包括传输模式、确认和序号等信息。

4. 信息字段(Information):可变长度的字段,用于传输实际的数据。

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

5. 帧检验序列(FCS):一个字节或多个字节的字段,用于检测帧中的错误。

通常使用循环冗余校验(CRC)算法进行计算。

6. 结束标志(Flag):与起始标志相同的特殊字符(0x7E),用于标识帧的结束。

三、协议功能:HDLC协议提供了以下功能:1. 数据传输:HDLC协议通过信息字段传输数据,确保数据在发送和接收之间的可靠传输。

2. 错误检测:通过帧检验序列(FCS)对帧中的错误进行检测,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3. 流量控制:通过控制字段中的确认和序号来实现流量控制,确保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匹配。

4. 多路复用:HDLC协议可以使用地址字段来实现多路复用,将多个通信链路合并到一个物理链路上。

5. 管理功能:HDLC协议还提供了管理功能,包括链路建立、链路维护和链路释放等操作。

四、协议应用:HDLC协议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环境中,包括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

计算机网络之数据链路层概述和三个重要相关问题

计算机网络之数据链路层概述和三个重要相关问题

计算机⽹络之数据链路层概述和三个重要相关问题数据链路层概述⼀.定义1:链路是指从⼀个节点到另⼀个节点的纯物理线路,⽽中间没有其他任何节点。

2:数据链路:在链路的基础上添加了实现通信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就是数据链路。

3.数据链路层以帧为单位处理和传输数据。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重要问题:1.封装成帧: 数据链路层给从⽹络层下来的⽹络层协议数据单元添加⼀个帧头,添加⼀个帧尾,这个操作就叫做封装成帧。

添加帧头帧尾的⽬的是为了在链路上以帧为单元传送数据。

2.差错检测: 数据链路层通过物理层把封装好的帧发送给传输媒体,但是在传输媒体中可能出现误码,也就是0变1,1变0,所以为了让接收⽅知道是否误码,需要在数据帧的尾部添加⼀个检错码,这个检错码是发送⽅根据差错检测算法和待发送数据算出来的。

接受⽅通过检错码和相应算法得知是否出现误码的过程就叫做差错检测。

3.可靠传输: 如果接收⽅发现数据出现误码,就会将数据帧丢弃。

因为是可靠传输,所以需要其他措施来确保接收⽅会重新收到被丢弃的这个帧的正确副本。

换句话说,因为误码是不能完全避免的,所以如果实现了发送⽅发送什么,接收⽅就收到什么,那么我们就称之为可靠传输!三.数据链路层的互连设备1.⽹桥和交换机的⼯作原理2.集线器(物理层设备)和交换机的区别上⾯因为是概述,所以写的⽐较简略,下⾯我们开始逐⼀深⼊总结。

⼀.封装成帧1.帧的定界符数据链路层通过物理层将构成帧的各⽐特转化成电信号,然后再发送到传输媒体,但是接收⽅的数据链路层如何从⼀串⽐特流中提取出⼀个⼀个帧呢?它是怎么清楚⼀个帧的开头和结尾的呢?其实帧头帧尾的作⽤之⼀就是帧定界,在帧头帧尾中各含⼀字节的标志字段。

值得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链路层协议都有帧定界标志,例如在以太⽹v2的mac帧中就没有帧定界标志。

物理层在这种帧前⾯添加上前导码,通过前导码来实现帧开始定界符的作⽤,⽽且规定了帧间间隔时间为96⽐特时间,所以帧结束定界符的作⽤也能实现了。

can分包协议

can分包协议

can分包协议一、协议概述CAN分包协议是一种用于控制器局域网(CAN)的数据传输协议,主要用于将大型数据包拆分成多个小数据包进行传输,以降低网络拥塞和提高传输效率。

该协议主要包括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应用层和分包规则等方面的规定。

二、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包的封装和解析,以及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检测和恢复。

CAN总线使用位传输的方式进行通信,每个数据包包含一个起始位、一个帧结束位和一个校验位。

数据链路层对数据进行封装和解析,以便在CAN总线上进行传输。

三、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包路由到目标节点。

CAN总线是一种广播型总线,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接收到其他节点发送的数据包。

网络层根据数据包中的标识符和节点地址等信息,将数据包路由到目标节点。

四、应用层应用层负责将应用程序的数据转换为适合传输的数据格式。

应用层定义了一些标准的数据类型和协议,以便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进行通信。

应用层还负责数据的分段和重组,以便将大型数据包拆分成多个小数据包进行传输。

五、分包规则分包规则规定了如何将大型数据包拆分成多个小数据包进行传输。

分包规则包括分包方式、分包大小、分包序列和分包确认等方面的规定。

分包方式可以采用顺序分包或随机分包;分包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分包序列应保持有序;分包确认应由接收节点发送回发送节点。

六、安全性考虑安全性考虑主要是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安全性考虑包括加密和校验等方面的规定。

加密可以采用对称加密或非对称加密算法;校验可以采用CRC校验或Hash校验算法。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密和校验算法。

七、兼容性和扩展性兼容性和扩展性主要是为了保证CAN分包协议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

兼容性要求协议能够适应不同的硬件平台和应用场景;扩展性要求协议能够支持新功能的添加和旧功能的升级。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协议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扩展。

八、实施和部署考虑在实施和部署CAN分包协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硬件选择**:选择支持CAN总线的硬件设备,如CAN控制器和CAN收发器。

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CCNA 1-2】 OSI七层协议概述及线缆介绍

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CCNA 1-2】 OSI七层协议概述及线缆介绍

L2数据
传输媒体
物理层
从数据链路层
L2数据
到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允许接入网络资源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将分组从源端传送到目的端; 提供网络互联
在媒体上传输比特; 提供机械的和电气的规约
对数据进行转换、 加密和压缩
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 报文传输和差错控制
将分组数据封装成帧; 提供节点到节点方式的传输
物理层设备-集线器
A
B
C
D
Physical
所有的设备在同一个冲突域 (collision domain) 所有的设备都在同一个广播域( broadcast domain) 设备共享带宽
终端站点越多,冲突(域)越大 采用CSMA/CD机制
物理层设备-集线器

数据
现在的情况是PCA和PCC都要发数据,但是两人刚才都检测到HUB上是空闲的.那么两人都发.结果发生了冲突.两人都同时启动BACK OFF动作.随机的生成一个秒数,再发数据包.如果再与其他PC发送的数据包冲突.那么再次BACK OFF,BACK OFF一共可进行15次.
5.会话层
6.表示层
7.应用层
4.传输层
2.数据链路层
1.物理层
4.传输层
2.数据链路层
3.网络层
1.物理层
5.会话层
6.表示层
7.应用层
数据
3.网络层
2.数据链路层
3.网络层
1.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
3.网络层
1.物理层
应用层
应用层的作用: 为应用软件提供接口,使应用程序能够使用网络服务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 http(80)、ftp(20/21)、smtp(25)、pop3(110)、telnet(23)、dns(53)等

《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料》第4章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料》第4章数据链路层

网卡
01
02
03
04
网卡是计算机与网络连接的硬 件设备,负责将计算机接入网
络,实现数据传输功能。
网卡具备MAC地址,用于标 识网络中的唯一节点。
网卡具备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如封装成帧、透明传输等。
网卡还具备物理层的功能,如 信号传输、物理地址识别等。
网桥
01
网桥是一种网络设备, 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网 络段,实现数据链路层 的互联。
详细描述:SLIP协议使用压缩技术来减少传输的数据量 ,从而提高传输效率。它通过在数据包中删除重复的IP 地址和头部信息来实现压缩。
详细描述:SLIP协议的简单性使其易于实现和维护,但 同时也限制了其可靠性和性能。因此,SLIP协议在现代 网络中已经较少使用。
IEEE 802系列协议
总结词
局域网标准
THANKS
感谢观看
《计算机网络教学资 料》第4章数据链路

目录
• 数据链路层概述 • 数据链路层协议实例 • 数据链路层的设备 • 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
01
数据链路层概述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数据链路层是网络体系结构中 的第二层,位于物理层和网络 层之间。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是将数 据分组(或帧)从一个网络节 点传输到另一个网络节点。
交换机可以识别数据帧中的MAC地 址,根据MAC地址表进行数据帧的 转发。
交换机还可以实现网络的流量控制和 负载均衡,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04
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和 差错控制
流量控制
定义
流量控制是为了避免发送方发送 速率过快,导致接收方来不及接 收和处理数据而采取的一种控制
机制。
方法

ppp协议

ppp协议

ppp协议PPP协议: 从串行通信到全球互联的关键协议引言:PPP(Point-to-Point Protocol)是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两个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PPP协议在互联网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提供了一种可靠,高效的通信方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网络连接。

本文将介绍PPP协议的定义、特点、工作原理,以及其在现代网络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 PPP协议概述1.1 PPP协议定义PPP协议是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定义的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

它提供了一种可靠的点对点通信方式,适用于串行链路和广域网(WAN)连接。

PPP协议是一种透明传输协议,它可以通过物理媒介如电话线、光纤等进行数据传输。

1.2 PPP协议特点(1)多种链路层协议:PPP协议支持多种链路层协议,例如IP、IPX、AppleTalk等,使其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网络连接。

(2)错误检测和纠正:PPP协议使用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算法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保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3)地址分配和认证:PPP协议支持动态地址分配、用户认证、数据压缩等功能,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和效率。

第二部分: PPP协议工作原理2.1 PPP帧格式PPP协议使用特定的帧格式进行数据传输。

一个PPP帧包括起始标识符(一个字节)、地址字段、控制字段、协议字段、数据字段和校验字段等。

这些字段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一个完整的帧。

2.2 PPP链路建立与终止PPP协议通过LCP(Link Control Protocol)进行链路的建立和终止。

LCP定义了一系列控制报文,用于协商链路参数,包括最大传输单元(MTU)、认证方式、数据压缩等。

当链路建立成功后,PPP协议会进入到网络层协议的阶段,例如IP协议。

2.3 PPP数据传输流程PPP协议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两种类型的帧:信息帧和确认帧。

信息帧用于传输用户数据,确认帧用于确认接收到的帧。

HDLC协议

HDLC协议

HDLC协议协议名称:HDLC协议一、引言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协议是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

本协议规定了数据帧的格式、传输控制、错误检测和流量控制等内容,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二、协议概述1. 目的HDLC协议的目的是定义一种通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使不同厂商的设备能够在同一网络中互相通信。

2. 适用范围HDLC协议适用于各种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无线网络等。

3. 基本特点- HDLC协议采用面向比特的传输方式,将数据分割为比特流进行传输。

- HDLC协议提供了可靠的传输机制,通过使用帧序号和确认机制来确保数据的正确接收。

- HDLC协议支持全双工通信,允许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操作。

- HDLC协议提供了流量控制机制,以避免网络拥塞和数据丢失。

三、协议内容1. 帧格式HDLC协议定义了数据帧的格式,包括起始标志、地址字段、控制字段、信息字段、FCS字段和结束标志等。

具体格式如下:起始标志 | 地址字段 | 控制字段 | 信息字段 | FCS字段 | 结束标志- 起始标志:用于标识帧的开始,通常为一个字节的特定比特序列。

- 地址字段:用于指定接收方的地址,可以是单播地址、广播地址或多播地址。

- 控制字段:包含了帧的控制信息,如帧类型、传输模式等。

- 信息字段:包含了要传输的数据,长度可变。

- FCS字段:用于检测帧中的错误,采用循环冗余校验(CRC)算法计算得出。

- 结束标志:用于标识帧的结束,通常为一个字节的特定比特序列。

2. 传输控制HDLC协议提供了传输控制机制,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 帧序号:发送方在发送每个帧时都会为其分配一个唯一的帧序号,接收方通过帧序号来确认已接收的帧。

- 确认机制:接收方通过发送确认帧来确认已接收的帧,发送方在收到确认帧后才能发送下一个帧。

- 超时重传:发送方在发送帧后会启动一个定时器,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帧,则认为帧丢失,重新发送该帧。

网络通信协议

网络通信协议

网络通信协议网络通信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的规则集合。

它定义了在网络中数据如何传输、如何分组、如何确认传输是否成功等等。

网络通信协议是网络通信的基础,能够保证数据在网络中的正常传输,并确保网络通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一、网络通信协议的概述网络通信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通过规定数据传输的格式、传输速率、错误检测与纠正、数据包交换方式等要素,从而实现网络中各种设备的通信和协同工作。

网络通信协议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及应用层等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功能和任务,相互之间协同工作,构建了一个高效稳定的网络通信体系。

二、物理层协议物理层协议是网络通信协议中的最底层,它负责将数据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主要通过传输介质的电气特性来实现。

物理层协议规定了连接计算机的硬件设备、电缆的类型、数据传输的速率等,保证了数据能够在网络中正常传输。

三、数据链路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负责数据在物理层上传输的可靠性,它将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分成以太网帧的形式进行传送。

数据链路层协议通过FCS(帧检验序列)来检测数据的传输错误,并通过ARQ(自动重传请求)机制和差错校正码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此外,数据链路层协议还提供了流量控制和链路管理等功能,保证数据链路层之间的通信顺畅。

四、网络层协议网络层协议主要用于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它能够将数据从源节点传送到目的节点。

网络层协议使用IP地址来唯一标识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并使用路由选择算法实现数据包的转发和寻址。

网络层协议还负责数据包的分片与重组,实现对大数据包的分段传输。

五、传输层协议传输层协议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它使用端口号来标识不同的服务,并使用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来实现可靠性传输和不可靠性传输。

传输层协议能够将数据从源主机的应用层传送到目的主机的应用层,保证数据在网络中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六、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协议是网络通信协议中的最高层,它负责定义网络应用程序与网络之间的通信规则。

链路层协议

链路层协议

链路层协议概述链路层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重要协议层,位于网络分层模型中的第2层。

它负责在物理网络连接的两个节点之间建立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并管理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链路层协议向高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同时也为底层物理网络提供接口,以便将数据正确地发送到目标节点。

功能链路层协议的主要功能包括:1.封装和解封装数据:链路层协议负责将网络层传递下来的数据包封装成帧,添加必要的控制信息(如帧起始标记、帧检验等),并发送到物理链路上。

同时,它还负责从物理链路上接收帧,并解封装出原始的数据包。

2.物理地址识别:链路层使用物理地址(MAC地址)来唯一标识网络设备。

在发送数据之前,链路层协议通过地址解析协议(ARP)来获取目标设备的物理地址,以便正确地将数据发送到目标节点。

3.数据链路的建立与维护:链路层协议负责建立数据链路,建立连接并进行握手。

在数据链路建立后,它还负责维护链路的稳定性,检测错误和重传丢失的数据帧。

4.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链路层协议通过流量控制机制来防止发送方发送速度过快,导致接收方无法处理的情况。

同时,它也可以通过拥塞控制机制来避免网络拥塞,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

常见链路层协议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常见的链路层协议被广泛使用,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链路层协议:1.以太网协议(Ethernet):以太网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协议,它使用MAC地址来识别网络设备。

以太网协议定义了数据帧的格式和传输规则,支持多种传输速率,如10Mbps、100Mbps、1Gbps等。

2.无线局域网协议(Wi-Fi):Wi-Fi是一种无线网络技术,它使用无线信号传输数据。

Wi-Fi协议根据不同的技术标准,如802.11a/b/g/n/ac,定义了数据帧的格式和传输规则。

3.PPP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PPP协议是一种点对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常用于串行通信线路上的数据传输。

它提供了握手、认证和错误检测等功能,支持多种链路类型,如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HDLC协议概述

HDLC协议概述

HDLC协议概述协议名称:HDLC协议概述: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是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

它提供了可靠的、面向字节的数据传输,并支持多种网络拓扑结构。

HDLC协议广泛应用于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中,是一种通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一、协议目的:HDLC协议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它通过定义数据帧的格式、错误检测和纠正机制以及流量控制来实现这一目的。

二、协议特性:1. 面向字节的传输:HDLC协议将数据划分为字节,并按照字节进行传输。

这种传输方式允许数据以任意长度进行传输,并且更加灵活。

2. 数据帧格式:HDLC协议定义了数据帧的格式,包括起始标志、地址字段、控制字段、信息字段、校验字段和结束标志等。

这种格式可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并提供了错误检测和纠正的机制。

3. 流量控制:HDLC协议支持流量控制,可以根据接收方的处理能力来控制数据的传输速率,避免数据的丢失和拥塞。

4. 差错检测和纠正:HDLC协议使用CRC(循环冗余检测)算法来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差错,并通过重传机制来纠正错误。

5. 多点连接:HDLC协议支持点对点和多点连接,可以在同一物理链路上建立多个逻辑连接,实现多个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

三、协议工作流程:1. 建立连接:在HDLC协议中,通信双方需要先建立连接。

建立连接的过程包括发送方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帧,接收方收到请求后发送一个连接确认帧,最后发送方发送连接确认帧来建立连接。

2. 数据传输:一旦连接建立,发送方可以开始发送数据帧。

发送方将数据划分为合适的帧,并添加起始标志、地址字段、控制字段、信息字段、校验字段和结束标志等。

接收方收到数据帧后进行差错检测,如果数据帧没有错误,则发送一个确认帧给发送方,表示接收成功。

如果数据帧有错误,则发送一个否定确认帧给发送方,表示接收失败,发送方会进行重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链路层协议综合概述1.数据链路层介绍数据链路层协议要实现的基本目标就是为网络实体提供可靠的数据通信服务,具体包括∶将物理层的位(1和0)组成俗称为"帧"或"包"的数据链路层服务数据单元,它是数据链路层逻辑信息交换单位。

与字节一样,帧也是一系列连续的位组成的同层数据交换单位;传输差错检测及控制,能恢复时则予以纠正;数据流量控制;识别网上每台计算机,即网络数据链路层编址,这对局域网MAC尤为重要。

局域网数据链路层的功能通常划分为介质访问控制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1)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

MAC子层控制收发器共享单一传输信道的方式。

若使用MSAP支持LLC时,MAC子层负责帧的编址及其识别。

MAC到MAC 操作通过同等层MAC协议实现。

MAC还负责产生帧校验序列及其检验等功能。

MAC的具体功能留待介质访问控制一节中专门讨论。

(2)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

LLC子层的功能是建立和维护及拆卸数据,以便数据帧无差错地从一台设备传向另一台设备。

LLC协议由IEEE 802.2定义,它是HDLC的一个兼容子集。

它支持两种类型的链路层服务,即无连接LLC及面向连接LLC。

网桥、智能集线器、网卡等互连硬件设备往往与数据链路层有关。

2.介质访问控制逻辑拓扑结构使用特定的规则控制何时允许网络实体传送数据信号,这种控制规则就称为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它对共享介质型局域网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类似日常生活中的交通控制,是IEE802MAC子层的核心内容。

若没有介质访间控制协议,所有设备在它们准备好数据时就立即发送,就会出现一个或多个站点同时发送,其结果是不同的信号相互干扰破坏,甚至彻底丢失信号。

这种情形叫做冲突,它破坏了站点间的有效通信。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尽可能地消除或减少多个并发信号之间的冲突或干扰,确定何时才允许网中设备发送数据。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可分为三类∶争用、令牌传递、轮询。

不同的MAC协议具有不同的特点,分别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因而在选用MAC协议之前,需要特别慎重考虑以下四个因素∶数据传输是持续不断的还是突发的?数据传输量多大?数据的时间敏感性如何?网上设备的数量多还是少?(1)争用。

最早的"争用"系统采用"先来先服务"的原则,由网络设备自由竞争介质的访问权,不存在仲裁机构。

在争用系统中,网上所有设备在它们想要发送时就能发送。

如前所述,这种做法最终会因冲突的发生而导致数据丢失。

每当增加新设备时,冲突概率呈几何级数增长,故这种系统只适应规模较小的网络。

为了减少冲突次数,已研制出一类称之为"载波侦听多重访问(CSMA)"的争用协议。

它要求各站点检测到了一个信号,它就抑制自己发送,稍后再重试。

CSMA大大地减少了冲突,却不能根除冲突。

这是因为若两个站点同时对电缆进行侦听,一旦发现信道此时空闲,它们就会同时发送,故这两个帧仍然会发生冲突。

CSMA 又细分为两种,即载波侦听多重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和载波侦听多重访问/冲突回避(CSMA/CA)。

CSMA/CD协议不但在传输前对电缆进行侦听,而且在传输过程中也检测冲突,并能发起重传。

CSMA/CD协议使用相当普遍。

DEC公司的Ethernet版本2和IEEE802.3都采用了CSMA/CD协议。

这种协议的问题是重负载下效率不高、传输延迟不定。

据统计,如果一个共享型以太网段的站点数超过24个,则其传输介质有效利用率下降得很厉害,实际数据传输速率只能达到2.5Mbits/,而不是10Mbits/s。

这就是为何采用交换式以太网以及利用网桥等设备"微分段"以太网的原因。

(2)令牌传递系统。

在令牌传递系统中,一个非常小的数据帧(称为令牌或标记)以特定次序从一台设备传到下一台设备。

令牌是一种特殊信息,它将介质控制权暂时托交给持有令牌的那台设备。

令牌沿环传递,将介质控制权分发给网中设备。

已制定出好几种令牌传递MAC 协议。

已标准化的包括IEEE 802.4令牌总线和IEEE 802.5令牌环。

令牌传递网络适用于可设置优先级的、对时间敏感的通信业务(如数字化声音或视频)。

通信量负载重时令牌传递网络效率较高。

令牌传递系统与争用系统的性能比较很有意思。

从总体上看,两者不分仲伯,没有谁占绝对优势。

但在特定应用环境,其中一个会比另一个显示出更好的性能。

一般而言,当负载重(通信量大)时,令牌传递网络能提供较高的网络吞吐量,而争用访问控制方法的性能就比较差。

另一方面,由于争用网络访间介质的开销小,在负载轻的条件下,其性能则超过令牌传递系统。

(3)轮询。

轮询方式早在分时系统时就已投入使用,只不过那时用于分时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局域网中借用其原始思想,提出了轮询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指定一台设备(称作控制器或主设备)作为介质访问权限的管理者(仲裁机构)。

这台设备以某种事先约定好的顺序,依次询问其它设备(称为次设备),看它们是否有信息需要发送。

为了从次设备处获取数据,主设备向次设备发出一个数据请求,然后接收次设备发来的数据。

收到数据后主设备再轮询另一个设备,并接收那台次设备发来的数据,以此类推。

协议限制每台设备在一次轮询周期内能传送多少数据。

轮询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对由时间敏感设备(如自动化设备)组成的网络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3. 编址计算机网络实体需要某种方法来区分网络上的不同设备,这就是所谓编址机制。

编址问题在OSI不同层中均存在。

数据链路层只关心物理设备地址(也称MAC地址)。

该地址是由设备厂商指定的唯一物理地址,而这些地址是由标准化组织分配给它们的。

地址的具体格式取决于所用的介质访间控制方法(这正是为什么叫MAC地址的缘故)。

网络用户根本不用去管设备使用什么样的物理地址,但应该知道他们的存在以及他们的作用。

正是有了物理地址,网络才能识别这台设备,并将数据发送给它。

虽然可通过物理地址标识网上的计算机,但在共享介质型局域网中,真正传输数据时,网上所有设备均能收到某个站点发出的帧。

每台设备读取帧的地址,只有其物理地址与读到的地址匹配的那台设备才真正接收数据。

其他所有设备都不再继续接收这一帧的剩余部分。

网桥利用物理设备地址在分离的传输介质缆段之间有选择地重发数据信号。

透明网桥不要求初始∶编程,安装后就能"记住"网络设备的位置,并建立一个设备/网络对应表。

通过分析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网桥能相应地转发数据包。

如果目的地地址属于数据包来的那个网段,则网桥就丢弃该数据包,否则该数据包被发往相应的网段。

4传输同步一旦发送方知道何时发送数据帧,接收方就必须知道何时应接收一个完整的帧,这就是所谓的传输同步。

物理层讨论的位同步只是协调位一级的发送与接收时钟的方法。

传输同步方法共分以下三种,它们决定了网络怎样来协调字符或帧的传输∶异步、同步、等时。

(1)异步传输。

异步传输方法的基础是发送和接收设备都维持它们自己的内部时钟。

两台设备使用相同计时机制,但并不对它们的时钟实施同步操作。

异步传输设备使用异步方法独立发送每一帧或字符,每个帧或字符位串都以一个起始位作为引导,并不管其他各帧的定时。

尽管异步传输比较简单,但也难免发生位传输错误。

如何检测异步传输中的位传输错误呢?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每帧的每个字节结尾增加一个附加位,称做奇偶校验位。

(2)同步传输。

同步传输方法要求通信设备负责提供一个传输(或称成帧)时钟,可用下列方法之一来实现∶①发送特殊位串。

面向字位型链路控制规程使用这种方法。

HDLC使用位串0111110作为帧头尾标志。

为了防止帧内信息域出现相同位串,采用所谓"0插入"技术;②发送一个或多个特殊控制字符。

面向字符型数据链路控制规程使用这种方法。

如ISO BASIC中使用SYNC字符作为收发双方的传输同步信号;③使用一个独立的专用时钟信道。

上述方法都能指出哪一位是一个字符或一个帧的开始位。

借助这种方法,接收方就能知道它何时需要开始接收数据,并对位实施计数,从而保证能完整地接收一个字符或帧。

与异步传输相比,同步传输发生计时错误的概率小得多,因为收发双方都使用同一时钟。

为了保证没有数据发送时仍保持帧时钟,同步传输系统使用填充位技术,这样发方就能保持传输计时的完整性。

传输大量数据时,同步传输较为有效,因为不必像异步传输那样付出大量额外开销。

与异步传输一样,同步传输也需实施差错检测。

最常用的方法是循环冗余检错码(CRC)。

这种方法使用特定算法对帧数据块进行处理,求得的计算结果(叫做CRC)随数据块一道发出去。

接收方也使用同样的算法,对收到的帧信息进行计算,然后将结果与收到的CRC域进行比较。

如果出现差异就意味着该帧在传输过程中已遭破坏。

CRC比其它差错检测都好,因为它能检测出多位错。

HDLC 采用的CRC生成多项式为X"+X°+X'+1。

(3)等时传输。

等时传输法使用一个固定频率传输时钟来产生设定时隙。

网络中某台专用设备负责产生时钟信号,并供给网上所有设备使用。

根据规定的介质访问控制规则,网中设备监视网络上各时隙内的空闲空间,要发送信息的设备在空闲空间内插入数据。

每个时隙内可插入多个帧,直到隙满为止,这种方法既不像异步传输那样要为每个字符提供一个时钟信号,也不像同步传输那样要在每帧的开始由发送方提供一个时钟信号。

等时传输是由一个专用设备以恒定速奉为网上所有其他设备提供一个时钟。

5.连接服务OSI/RM中好几层都提供下列三种类型的连接服务。

(1)无应答的无连接服务。

以无流量控制、无差错控制和无包顺序控制的方式直接在同等层实体间交换数据包,对这种数据包收方不予应答,不必事先建立相应层连接,自然也不存在数据传输后的连接拆除。

对数据链路层而言,无应答无连接服务具有特定含义∶IEEE802.2定义的类型1就属于这种服务。

这种服务实质上就等同于数据报服务,因为局域网中一般不存在路由选择问题,不专设网络层,故将原本属于网络层的数据报服务"下放"到LC子层,可用于点对点、多点式或广播式传播。

(2)面向连接的服务。

在交换数据包之前,首选建立同步实体间的逻辑链路。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通过发送应答提供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及包顺序控制功能。

数据传输结束后,还要拆除相应层逻辑链路。

在数据链路层,HDLC及IEEE 802.2定义的类型2等均提供这种连接服务。

同样,对局域网LLC子层而言,这种服务实质上属于一种虚电路服务。

(3)带应答的无连接服务。

这种服务无需建立相应层连接就直接交换数据包,但使用应答,在点到点传输之间提供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功能。

连接服务使用的应答是一个表示已收到数据帧或包的特殊信息,下列三种LLC子层连接需要使用应答∶LLC 级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帧保序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