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修改版

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修改版
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修改版

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

考试容主要从第3、4、5章中出,重点章节第三章

题型:多项选择、名词解释、填空、简答、论述

第一章

1.我国第一次土地详查是什么时候?1984年★[填空题]

答:1984年发布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并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后开展的详查;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①2006年初正式启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编制工作,《规程》分15章50节;②比例尺要求:农村土地调查以

1:10000比例尺为主,城镇土地调查比例尺宜采用1:500;③统一时点为2009年10月31日。★[填空题]

3.为什么要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的主任务是什么?★[简答]

答:调查原因/目的:①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②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③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实现过程;

④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综合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

调查任务:①清查各类土地资源数量;②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③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土地利用分区;④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

4.根据不同的目的和任务,土地资源调查一般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答:土地利用调查、土地类型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土地构成要素调查

5.土地资源调查中常用的有哪些基本方法?

答:常规测量测图方法(主要包括经纬仪测量测图方法,平板仪测图法)、航空遥感调查方法、卫星遥感监测和机助制图、3S技术的综合制图方法(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6.系统地阐述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填空题]

答:土地资源调查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具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准备工作、外业调绘、业工作、检查验收。

7.经纬仪★[填空题、选择]

光学经纬仪是常用角度测量仪器,

主要部件有望远镜、度盘、水准器、

读数设备和基座等。

8.土地类型是构成土地各个自然要素

的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土地★[名词]

9.外业调绘的主要容:(1)路线勘查:一是了解调查区域的土地资源概况;二是建立分类系统和解译标志(2)实地调绘:具体测绘土地资源类型的边界(3)补充测量:重点地区、资料不全、有争议地区

10.土地资源包括气候、土壤、水、生物、地质、地貌等自然要素构成,同时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因此它具有自然和社会经济的两重属性。

11.土地资源调查:是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遥感和测绘制图等为基础,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系列过程★[名词]

1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面积、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权属状况,以及利用方式、程度、投入与产出、存在的问题等★[名词]

第二章

1.土地类型调查★[简答]

主要容:①查清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质量与空间分布状况;②查明一个地区土地类型的分异规律,揭示土地类型的形成、特性、结构与动态演替规律。

调查目的:①建立土地数据库,为土地利用决策服务;②为土地评价服务;

③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土地科学研究服务;④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服务。

2.土地构成要素的野外调查和分析包括:气候要素调查、地形地貌要素调查、土壤要素调查、植被要素调查、水文地质要素调查、社会经济要素调查;

3.计算两点间的距离

4.什么是土地类型?阐述土地类型的分类思想和分类系统★[论述]

答:土地类型是指由区域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遵循各自的分异规律,并与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有规律的、大小不同的、相对均一的地域组合单元。将这种分类按一定的规律建立有序排列就叫土地分类系统

分类思想:黎明等认为,土地类型的中、低级分类应在继承土地纲,土地类,土地型高级分类的基础上,采用我国土壤分类中土属、土种和土相的划分标准作为中、低级土地类型划分的标准,划分出土地属(中级)、土地种和土地相(低),以反映土地的主体特性。从而使土地类型的划分更好服务于土地评价,特别是土地的农用(大农业)适宜性评价。

土地高级分类系统:中国1:100万土地高级分类系统采用土地纲、类二级分类

单元,将土地型作为承上启下的分类单元,在土地型之后设置土地相,然后续分出土地面基层单元,从而构成土地纲、土地类、……、土地相多级分类系统。

5.土地类型划分的方法及其特点?

答:景观法:以景观形态单元为基础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方法,特点是注重形态,很少考虑数量指标;

参数法:根据土地成分的特征值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方法,特点是定量,适宜于计算机处理。

6.土地类型调查制图中常用的有哪两种方法?

答:综合制图法、叠置制图法

7.土地类型分类单元与土地类型制图单元的区别与联系?

答:土地分类单元是概念化的,依据现有知识所允许的程度尽可能精确定义的,从而给土地类型制图提供一个通用的标准。在自然界,存在与土地类型分类单元概念相吻合的土地实体。如果一块地性状与某一分类单元的概念一致或包含,调绘土地类型图时,我们就以这个土地类型分类单元名称命名该区域的土地,成为制图单元。

8.土地构成要素的调查与分析包括:气候要素调查、地形地貌要素调查、土壤要素调查、植被要素调查、水文地质要素调查、社会经济要素调查;

9. 土地分类:是在一定地域围,将单个的土地单位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性进行不同程度的抽象与归并;

土地分类系统:按照统一规定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的土地有规律分层次地排列组合在一起,叫土地分类系统

★土地分类的原则:自然发生学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实用性原则、多级分类制的原则

10.土地分级:就是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11.夸大法:将超过制图比例尺限度的最小图斑夸大为规定的精度标(4mm)第三章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概念★[名词]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在全国围,以县为单位,以图斑为基本单元,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查清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又称土地数量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为概查和详查两大类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目的意义及容★[论述]

答:目的意义:①摸清我国土地资源家底(最基本和最首要的目的)②为建立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制度服务③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的政策服务④为土

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基本数据⑤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全面管理土地服务⑥满足与土地有关的生产与科技管理的需要

容:(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①查清城镇以外农村各级围各地类的面积、分别和利用状况;②查清村(组)土地权属界线,居民点以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围的界线;③查清土地资源种类、数量、分布、利用状况满足土地统计需要、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需要、编制土地利用图件的需要。

(2)土地权属调查:查清农村各级、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及河流、湖泊、道路等土地权属围、界线和性质,查清各部分土地的归属情况,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保障土地市场安全活跃的需要。

(3)特殊调查容的调查:用地的调查、基本农田调查、开发区调查等,确保社会安全、管理有序、政策到位的需要。

3.2007年,颁布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21010-2007)。该标准分为一级和二级两级分类体系。其中一级为12类,二级为56类。★[填空]

4.土地利用分类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概念★[名词]

答:土地分类(按一定分类标志(指标),将性质上有差异的土地划分为若干类型,分类方法主要分为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两种)

土地利用类型: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是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划分的,是反映土地用途、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的基本地域单位。

5.土地利用分类的方法及应遵循的原则?

答:分类方法主要分为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两种。

★分类原则:统一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地域性原则

6. 土地调查中外业调绘的一般方法?

答:①选好站立点:选明显地物点上,地势高,视野广,且前后两次调绘的地物和地类能连接起来的地方。

②确定底图方位:选好站立点后,使调绘底图方位与实地方位一致。找出2个明显地物,用其相对位置标定底图上的方位,再找一个明显地物点进行核对。

③判读方法:由远到近,总体到碎部,抓住明显地物找出相对应的实际地物。

④边走边判读:防止迷失方向或者不知道自己走到什么地方。

⑤补测:新增地物要随时补测。

⑥调绘整饰:当日调绘的草图,当日检查、清绘、着墨、整饰、做好调绘记载。

7. 什么是土地变更调查?为什么要?

答: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利用前一次的土地利用详查的结果作为基础,与当前

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比较,对于利用性质、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调绘、填图、登记和权属确认等工作。

变更调查的结果是衡量各地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是否实现占补平衡的依据,也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规划、计划及科学决策的可靠依据。

8. 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利用制图单元的比较?

答:由于受比例尺的限制,某种情况下一些图例所表示的容超出了图例名称所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的涵。如某一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有一图斑的属性是耕地,在田间实际中,该图斑还有一小块林地,林地太小不能单独上图,因此此图耕地这个图斑就不纯了。

9. 图斑:指被境界、土地权属界、线状地物、地类界封闭而形成一个具有相同地类的地块。表示方法: 分子是图斑编号,分母是地类编号;

10.《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对最小上图面积规定如下: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0mm 2,耕地、园地6.0mm 2,林地、草地等其他地类15.0mm 2 ;★ 11. 零星地类指小于最小上图标准的地类图斑。★[名词解释]

零星地类的调查是以耕地为重点,如对耕地中的零星坟地,林地中的小块耕地,耕地中的单家独院等且实地面积>100m2(0.15亩)<最小上图标准的地块进行调查。

12. 田坎系数指耕地图斑中田坎面积占耕地图斑的面积比例。只在1:10000调查区中才允许用田坎系数扣除田坎面积。★[名词解释]

13. 检查验收分类:三级检查(作业员自检,作业组组长及检查员检验,县技术指导组检查);两级验收(市检查验收组负责检查和成果预验,省检查验收组负责各县成果检查验收)★

14. 业检查容:总体检查(100%绘航片地形图),工作底图检查,土地调查基础图件检查,土地调查记录与权属调查文件等检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检查,“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检查,接边检查;

第四章

1. 外业补测的几种方法的具体步骤?

答:最常用的补测方法有:简易补测法、仪器补测法等。

简易补测法(皮尺丈量法):不用动用仪器,仅借助于卷尺、标杆等工具测定补测对象的外部特征点的位置,并标绘在图上。

仪器补测法:是借助于平板仪、经纬仪或其他仪器运用图解或解析方法测定补测对象的外部特征的位置,并标绘在图上。

2.几种道路的判读?

铁路在像片上为灰色的线状, 直线路段多, 转弯平缓, 没有急弯, 沿线上有许114

21

多附属建筑物, 如车站、交车道、路堤等。

公路在像片上的影像成带状,转弯较铁道急,色调多为白色, 沥青路面为灰色,路边有行树,通常穿过居民点。

农村道路通常是不规则的、宽度不等的白色或灰色的细线; 坡度较陡或排水良好的干燥路面为白色。隐蔽在冲沟干河中的小路较难判读,可在立体镜下找出片段道路后将其连接起来。

3.★土地利用现状图:以显示行政境界、土地使用权属界、各种地类界及其地类为主要容的地图,叫土地利用现状图,也叫土地利用图或土地现状图

分类:按图幅数目分为两类

(1)多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又叫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它是以地形图为工作底图,将调绘容转绘或者编绘到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上,而得到的标准分幅图件

(2)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它是根据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按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编制而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如乡、县、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等。

容:主要包括地理要素和专题要素2个方面。

(1)地理要素的作用是指示各种地类的分布位置,揭示各种地类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说明各种地类的分布特点和规律。主要是境界和地貌。

(2)专题要素,包括地类界,地类代码,地类符号。

4. 地类调绘要求★[简答]

答:(1)地形图上最小图斑面积:耕地、园地和水域为6.0平方毫米;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为15.0平方毫米;居民地及交通用地为4.0平方毫米;

(相应于航片上最小调绘图斑的面积,应根据航片的平均比例尺进行折算。)(2)调绘的地类界线在图上位移限差:明显地物应不大于0.3毫米;困难地区或不明地物(包括地类)界线的位移应不大于1.0毫米,

(3)勾绘跑线误差不得大于0.3毫米;

(4)对于不够上图图斑上地类,应实地丈量其面积并详细记载。

(5)地类图斑以村或航片为单元按自然顺序编号,图斑序号不得重复或遗漏。

5.线状地物调绘的要求与方法★[简答]

答:(1)当其宽度北方≥2.0米,南方≥1.0米时,应予调绘并实地丈量宽度,丈量精确到0.1米。

(2)宽度变化较大的线状地物,应分段丈量。

(3)线状地物长度在地形图上或像片平面图上直接量取。

(4)较大河流不须外业调绘,可直接在地形图上量算。

(5)相应于工作底图上大于等于2.0毫米宽的线状地物可依比例尺表示,其

余半依比例尺单线表示。

(6)两种以上线状地物并列,无法按实地位置表示时,可以保留主要线状地物,舍去或移动次要线状地物(需在手簿中作详细记载,以便业面积量算时作相应的扣除)。

6.航空像片参数:★

框标:像片四边的中部黑色箭头(或在像片四角隅的“×”标志),称为框标。时表:记录本像片的拍摄时刻。

水准器:水准气泡说明本像片摄影时光轴的倾斜状况,气泡居中时水平。

压平线:像片四边井字形直线叫压平线,其弯曲度说明摄影时感光胶片未压平而产生的影像变形情况。

像片编号:表示航摄区的位置、摄影时间、本像片在整个图幅及本条航线的顺序。

7.航片的判读方法:立体判读(是指利用立体镜对航片进行立体观察;它是航片判读的最基本方法)利用地形图对照判读(用地形图与航片上的相应明显地物对照分析判读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判读方法)利用典型样片对照判读(典型物体的标准样片,作为判读的依据)

8.航空像片性质:三点两线一面★

为了保证调查的精度,通过限制使用航片中心一定围的方法,使各种误差不超过允许限度。这个围称为像片有效面积

9.航片的准备公式(考察各字母代表意思)

10.航片的判读的顺序:一般顺序是从水系判读开始,确定水系的位置和流向,确定分水岭的位置,区分流域,掌握地形特征。然后判读比较容易识别的地物,如大片农田的位置,居民点的分布,再确定居民点之间的主要交通线,如公路、大车路等;最后识别其他比较细小的地物,如小片的果园等。

★11. 航片的影像的专业解译标志:在航空像片上,不同地物有其不同的影像特征,这些影像特征是各个专业解译时识别各种地物的依据,如影像的大小、形状、色调、阴影、纹理、图型及相关性等都是常见的解译标志。

★12.外业调绘:在外业概查、建立影像解译标志、拟定工作分类系统、室预判

的基础上进行的,沿着调绘路线、边走、边看、边判、边画、边问、边量、边记的一个综合过程,即要把全部的调查容在外业实地核对和勾绘出来。

容:(1)境界和权属界(包括飞地或插花地) (2)地类界线(3)计算面积的线状地物,要实地丈量其宽度(4)不够上图面积的小图斑要实地丈量其面积并记载(5)实地地物有变化和增加时要补调或补测(6)山地、丘陵区的梯田要实地选点丈量非耕地系数(7)实地丈量各权属单位的占地面积(8)社会经济情况。

13.村、乡、田地、园地、林地等常见地物的符合★

重点考察[水稻、水田、旱地、水浇地、乡界线、村界线]

14.面积量算的方法

分解析法(根据实测的数值计算面积的方法,包括几何图形法和坐标法)、图解法(从图上直接量算面积的方法,包括几何要素与坐标量算法、膜片法、求积仪法等)

15.土地面积测算容和原则★[简答]

容:行政辖区的总面积、宗地面积、地类面积、宗地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与面积汇总统计等

原则:土地面积测算遵循“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即以图幅理论面积为基本控制,按图幅分级测算,依面积大小比例平差的原则。

16.面积量算的三项改正

(1)图纸变形对面积量算的影响(2)地面高程引起的改正

(3)由倾斜角引起的面积改正

17.平差原则: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测算,块块检核,逐级按比例平差”的原则,即分级控制、分级测算、分级平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