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的发展历史以及制作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雕”的发展历史以及制作工艺
根雕,是一种雕刻方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为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发展历史
根雕艺术在新宾可谓源远流长。
早在元、明时期、女真人就有用树跟做台、架摆放什物的先例。
后来一些人便把那奇形怪状的树根,随形就意雕琢成独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并逐渐形成了根雕艺术,一直流传至今。
现存最早的根雕作品,是战国时期的“辟邪”和角形器。
在1982年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清理马山一号楚墓时发现了我国战国时期的根雕艺术作品《辟邪》。
据国家文物部门考证,该文物制作于战国晚期,约在公元前340年到公元
前270年之间,距今2300年。
其形为虎头、龙身、兔尾的四足怪兽,极富动势态神韵,色彩古朴典雅。
到了隋唐时期,根艺的发展已经趋于繁荣。
南齐书中有齐高祖赠予隐士僧绍竹根“如意”的记载,同时出现了一些根制实用品、陈设品和家具。
唐代诗人韩愈的《题木居士》诗中,也描述了一件根雕“人物”作品。
宋元时期根雕作品在宫廷和民间发展,而且有些画家也以根雕作品作为创作的素材。
《百乐鼓琴图》中画的许多摆放就是根雕作品。
明代,根雕作品更加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清代涌现出一大批根雕艺术家,使根雕创作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他们承继了木雕艺术的传统,创作了许多优秀根艺作品,至今在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及上海的豫园中,仍收藏着许多清代的根雕珍品。
清代时期的根艺作品《玉玲珑麒麟》、《凤凰》等等更是在上海豫圆陈列至今。
这些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把根艺作品的神韵表现得一览无余。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艺也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而且已在全国各地发展了四十多个根艺团体。
福建、浙江、安徽、江苏等省的根雕艺术厂家不断增加,根艺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根艺的创作水平更是达到一个新的顶峰。
创作工艺
根艺创作劳动耗时长,从选材、造型、构思和制作,直到命名,需历时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方可完成。
根艺创作的构思,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之形,自然之美[1],而一切人为艺术的再创造的痕迹应该隐藏于自然之美中。
构思中应对根材作多角度的全面观察,反复揣摩后方能定型。
根雕的制作一般可分脱脂处理、去皮清洗、脱水干燥、定型、精加工、配淬、着色上漆、命名等八个步骤。
“选材是根雕制作的第一步。
”在合肥乐兆艺术村根雕专区里,省收藏家协会专家指着一批黄杨、檀木等根雕珍品详细介绍起制作过程。
“用材必须选择材质坚硬、木质细腻、木性稳定、不易龟裂变形、不蛀不朽能长久保存的树种,如黄杨、檀木、榉木等都是根艺造型的上好材质品种。
被淤泥淹没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经数百年炭化形成的古老阴沉根木,其质坚几乎接近化石,更是根艺的佳材。
”
“造型上的选择标准则可概括为稀、奇、古、怪四种。
一般生长在平原的树根,因养分充足,生长快,木质纤维也较松,难以形成奇特形态。
只有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根材,如背阳生长或悬崖峭壁石缝中,并经雷劈、火烧、蚁蚀、石压、人踩、刀砍而顽强生存下来的树根,由于光照不足缺土少水乏养分,久长不大渐渐变形,年愈久,质愈坚,造型也愈奇崛遒劲,是根艺的理想用材。
制作根雕更不是简单的事,分为脱脂处理、去皮清洗、脱水干燥、定型、精加工、配淬、着色上漆、命名等八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