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鱼类分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经教育部批准在少数高校试点的目录外专业。
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手段、实验实践教育、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角度出发,阐述了上海海洋大学自该专业设立以来所实行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以期为该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实践一、前言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渔业强国”战略对人才的需求,教育部以教高函[2004]3号文批准设立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下简称水族专业),专业代码090703S,隶属农学学科(09)水产类(0907),属目录外专业,最先在上海海洋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开设。
该专业是在传统水产养殖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观赏水生动植物养殖与鉴赏、繁殖与育种、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水质调控、水族工程设计、水族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与能力,能在水族生产、休闲渔业、水族管理等领域从事观赏水生动植物的养殖开发、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二、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背景系统的“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最早可追溯至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首次提出,要求一部分专业和一些教育项目的学生一年中必须有1/4的时间到自己专业对口的公司或企业等单位去实习,以获得必要的知识。
20世纪30年代,以安提亚克大学为代表的一些美国大学形成了另外一种合作教育模式——全人教育模式(安提亚克模式):要求学习与社会生产实践定期转化,在校生必须采取“学习——工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业,要求每个毕业生都应具有在多个社会生产领域和部门工作的经验。
1951年,以斯坦福大学创建的大学科学园为标志,产学研合作又开始了一种新的方式——科技园与创新中心模式;而企业大学则是美国近期兴起的一种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
除了大型水族馆或展览中心外,观赏水族业总体上是一个门槛比较低的行业,目前市场上有着众多家庭作坊式的小型观赏鱼养殖企业,如何在一个“全民可入行”的行业中凸显该专业的优势和特色,是摆在众人面前的一个高高的门槛。
海洋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海洋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海洋生物技术是一门涉及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的交叉学科,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应用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海洋生物技术领域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培养高水平的海洋生物技术人才,提高我国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的水平和影响力,需要对相关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课程内容更新,拓展学生视野海洋生物技术课程的内容应该与时俱进,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
海洋生物技术课程学习应该涵盖海洋动植物的种类、饲养、繁育、养殖等方面知识,同时也应该包括海洋生物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内容。
通过课程内容的更新,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海洋生物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环节增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海洋生物技术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海洋生物技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跨学科教学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海洋生物技术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将海洋生物技术和生物学、化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进行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形成综合性的跨学科教学模式。
通过跨学科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具备复合型人才的专业人士。
四、案例教学引入,提升教学效果在海洋生物技术课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海洋生物技术的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海洋生物技术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浅析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浅析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水产养殖专业的普通动物学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随着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对于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来说,对普通动物学的掌握和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普通动物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与探索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与更新。
传统的普通动物学课程主要是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以幻灯片和演讲的形式进行教学。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引入多媒体教学,利用实验和实践教学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结合水产养殖行业的实际需求,加入相关的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水产养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实验室实践、田间实习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动物标本制作和鉴定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鼓励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水产养殖场,了解养殖生物的生长特点和饲养管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实际情况。
在实验课中,可以引入水产养殖相关的实验项目,如水质测试、养殖动物繁殖等,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在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师可以积极参与行业实践和科研活动,了解水产养殖行业的最新动态和需求,将这些实践经验应用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是必要的。
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更好地培养水产养殖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海洋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海洋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海洋生物技术课程在当前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海洋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加剧,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海洋领域的研究热点。
传统的海洋生物技术课程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模式的不断革新,海洋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如何更好地结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海洋生物技术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本文旨在对海洋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实践,为提升海洋生物技术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海洋生物技术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提出目前海洋生物技术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需求,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海洋生物技术领域的知识内容广泛而深奥,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突破条条框框,难以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缺乏相关实践经验和最新技术知识,导致教学效果参差不齐。
传统的考核评估方式可能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改进海洋生物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注:字数要求2000字】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海洋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寻找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海洋生物技术课程现状的深入分析和教学改革方向的探讨,旨在为教育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可行的改革方案和教学方法,推动海洋生物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实践案例的分享和评估与总结,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以便他们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海洋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生物技术人才,促进海洋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为国家的海洋经济和科技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鱼类学教学改革及实践探索
鱼类学教学改革及实践探索“鱼类学”是湿地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任务是介绍鱼类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理机能、系统分类和地理分布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使学生掌握鱼类形态、分类和生态的基本理论、定义和研究方法,了解鱼类的分类系统及各分类解元的主要特征,能编制和熟练使用分类检索表,熟悉主要鱼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鱼类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研究方法并能应用到实践中。
“鱼类学”涉及内容广泛,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
传统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造成课上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听得一头雾水的尴尬局面。
不仅如此,已有“鱼类学”教材主要适用于水产养殖及其相关专业,内容以经济鱼类为主;而湿地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鱼类学”课程应侧重于湿地鱼类的分类特征、生物学习性和生态学意义。
为满足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系列尝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一、依据专业特色,优化教材内容,与其他课程密切互动现有“鱼类学”教材主要介绍经济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征,适用于水产养殖等相关专业,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湿地科学专业。
因为湿地中的鱼类除了少量经济鱼类外,还包括大量经济价值不大、但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的小型鱼类。
根据湿地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鱼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鱼类学的经典理论和基本方法,更要侧重于不同类型湿地的鱼类组成特点,鱼类与水环境的相互关系、对水质评价的作用,以及鱼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等方面。
鉴于此,我们在选择性讲解教材内容的同时,补充介绍了大量湿地鱼类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以及湿地鱼类发展的前沿动态,力求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无缝对接。
例如,湖(鱼岁)是鲤科、雅罗鱼亚科的小型鱼类,经济价值不大,在教材中往往被忽略;但湖(鱼岁)广泛分布于黑龙江水系各湿地,是高寒地区淡水水域的特有鱼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着重介绍其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生态学意义。
高职院校《鱼类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
个设备运行 的原理 。例 如在化 工原理课 的气 液传质设 备一章 中 ,塔器 内的各 种水力学现象对 于还未进入厂 矿 的学生来说是 非常抽 象和难懂 的 , 利用 课件 , 而 加上 必要 的图片 、 画和视 频 , 动 可将实 际情况惟妙 惟 肖地展 现 出来 。 使学 生牢 固掌握 了这方面的知识点 , 到事半 达 功倍 的效果 。而 在讲解 某些重要公式 的推导时适合采 用板 书的形式进 行 。这样推导过程会 随着教师 的肢体 语 言给学 生留下 深刻的 印象 , 条理 比较 清晰 , 过程进行 的速度不 至于太快而使学生手忙脚乱地记笔记 。 综上所述 , 对化 工原理课堂教学进行 改革 , 是一个 任重道远 的任务 。只有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 , 才能从根 本上摆脱 化工原理 目前 教学的窘境 ,对化工类人 才的 培养具有重要 的意义 。
・
+ n +
“ +
” +
” + + ” +
“ + ” t + 一 - -- +
一 +
” +
“ + “ +
一4 . - -- +
” + ” +
一+一 4 — .- - - - -“ — - - 卜. 4
十
一 + ” 4 u4 ” -. -- + -
- + ・ ・ +
・ ・ - +- + “ + - - +
参 考 文献 :
[1 1陈敏 恒 , ] 丛德 滋 , 化 工原理 [ . 京 : 学工 业 等. M】 北 化 出版社 ,
1 9 李柏春 , 新形势下《 工原理》 学中应 等. 化 教
量, 但大量辅 助信息的加入 , 会使学生失 去领悟主要 内 容的能力 。好学生因为忙 于做笔记而没有听讲 , 其他学 生也只是像 看电视一样看着多媒体 图像 , 缺乏思考 , 影 响了学 习效果 。而板书则 全由教师本人完成 , 不管一笔 画一 图一表 , 都包含 了教师 的肢体 动作 , 以给学 生 可 直观的引导作用 ,学生会 随着 教师的一举一动 而精 神 集 中, 更加能体 现教师本人 的风格与风采。 总的来看 ,板书和 多媒体 教学互相结合使用 时更 能突显二者的优势 。在讲解化工原理设备 时 , 以充分 可 使用多媒体素材 中的动画 ,使 学生在短 时间内 了解一
海洋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海洋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海洋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对海洋生物资源的日益关注,海洋生物技术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人才国际化的浪潮下,如何对海洋生物技术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使其更符合实践需求,已经成为高校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进行海洋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需求针对性和实践导向。
针对性是指教学内容要与实际需求相符合,教学目标要与学生发展需求相对应。
当前,随着海洋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推广,人才需求也日益增长。
在进行海洋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时需要充分考虑海洋产业的实际需求,将课程设置为实践导向的课程,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培养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海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
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在海洋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地考察等,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程的学习,增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开展团体项目研究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和知识体系。
海洋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还应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力量,他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通过举办教师培训班、推进教师交流、组织教学观摩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海洋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海洋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还需要加强与海洋科研和产业发展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实践,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海洋科研和产业发展的能力。
浅析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浅析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主要涉及动物的
分类、解剖、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然而,传统的动物学课程教学通常以讲授为主,
缺乏实践操作环节,教学单调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因此,对于水产养殖专业的动物学课程,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
际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
首先,改变传统动物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传统的动物学课程注重知识点的讲解,而忽略了动物学的实际应用。
因此,应该引入实际操作教学和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
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动物学的实际应用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重
要性。
其次,建立动物学课堂与水产养殖生产现场的联系。
动物学课程中的知识点与水产养
殖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应该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产现场进
行现场教学实践,深入了解水产养殖产业的实际运作模式,并将学到的课堂知识转化为实
践操作技能。
最后,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在动物学教学中增加生动有趣的演示和实验内容。
针对大
量的生物形态、生理和生态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初步建设了综合教学实验平台,引入了
多种专业的实验教学设备和生物实验材料,同时还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计算机平台,通过多
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动物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浅析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浅析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动物学基本知识的掌握,为学生提供动物学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水产养殖业的进步和创新,这门课程也需要进行改革与探索,以适应行业的需求和发展。
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优化是改革的重点之一。
在传统的普通动物学课程基础上,根据水产养殖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将更多的内容加入到课程中,如水产养殖动物的特征、分类、生态习性、饲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将实践操作纳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能够亲自接触和操作水产养殖动物,理解和掌握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和方法。
改革与探索还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普通动物学课程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在改革与探索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实验教学等,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结合实际案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改革与探索中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注重培养和选拔优秀的教师,提供教师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水产养殖专业普通动物学课程的改革与探索是必要的。
通过更新和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也能够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创新,为行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鱼类的种类与分类教学教案
常见鱼类的识 别和鉴别方法
鱼类养殖和保 护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鱼类分类的复杂性:不同种类的鱼类在形态、生 态和地理分布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需要学生 掌握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实践操作的难度:由于鱼类分类需要大量的实践 操作,如观察、比较、鉴别等,学生需要具备一 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理论知识的深度:鱼类分类涉及到生物学 的多个领域,如形态学、生态学、生物地 理学等,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 础。
巩固练习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列 举出不同种类的鱼类及其
特点。
让学生根据分类标准,将 所列举的鱼类进行分类。
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鱼类 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
判断等。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 讨鱼类分类的意义和价值。
归纳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总结鱼类的种类与分类方法 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 布置作业和思考题
20XX
鱼类的种类与分类教学教 案
汇报人:XX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 录项标题
02
教学目标
03
教学内容
04
教学重点与 难点
05
教具和多媒 体资源
06
教学方法
01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鱼类的基本 分类和特征
掌握常见鱼类的 名称和特点
理解鱼类在生态 系统中的作用和
地位
学会区分不同种 类的鱼类
08
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
评价目标:确保教 学目标达成,提高 学生的理解能力和 应用能力
评价方式:采用多 种评价方式,包括 课堂测试、课后作 业、小组讨论和作 品展示等
评价标准:根据教 学目标制定具体的 评价标准,包括知 识掌握、技能运用 、态度表现等方面
海洋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海洋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一、海洋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和挑战1.现状海洋生物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通常涉及到海洋生物学、生物工程学、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相关的实验技术等多个方面。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海洋生物技术往往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际操作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存在较大的欠缺。
2.挑战海洋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海洋生物技术领域的知识日新月异,传统教学内容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队伍的结构和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部分老师缺乏海洋生物技术相关的实践经验和最新知识。
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部分学校存在设施滞后,影响了实验室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1.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内容针对海洋生物技术领域知识日新月异的特点,学校应当适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
多元的教学内容也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前瞻的学术视野,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
2.建设先进的实验室设施实验室设施的更新换代对于教学改革非常关键。
学校应当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实验室的教学设备和仪器,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学校还可以与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共享实验室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先进的实践环境。
3.推进实践能力培养在海洋生物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实验室实践、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
学校还可以邀请行业内专家、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授课和指导,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需要和市场需求。
4.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海洋生物技术课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科技竞赛、创业大赛、科研训练营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新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鱼类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鱼类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上海海洋大学《鱼类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活动,阐述了鱼类学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着重介绍了鱼类学课程的知识模块及其顺序改革、课程的重点、难点及其解决办法、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知识模块安排,特别强调了校园鱼文化环境在《鱼类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 鱼类学国家精品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鱼类是经济种类最多、现存生物量最大的水生脊椎动物,是水产学和动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鱼类学是水产养殖、水生生物及其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上海海洋大学的鱼类学由于丰富的知识积淀和完整的教学体系,优良的实验条件和浓厚的校园鱼文化环境,以及近年取得的显著教学改革成果,在2006年被评为我国水产类第一门国家精品课程。
一、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中国鱼类学专业教学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
上海海洋大学的王以康教授于1950年率先在我校的水产养殖科中开设了鱼类学。
后来在1952年、1956年新增设的水生生物和鱼类学与资源专业中,鱼类学都作为主要课程。
目前,鱼类学是我校多个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等本科和9个硕士以及4个博士授予专业的特色选修课。
教材建设方面,以王以康为首的鱼类学教研组在1958年编著或编译的《鱼类学讲义》、《鱼类分类学》和《分门鱼类学》是我国最早出版的3本鱼类学专业教材。
后来,又陆续主编了8本全国通编教材,以及《白鲢的系统解剖》等20部与专业教学密切相关的书籍。
其中,《鱼类比较解剖》获1992年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全国优秀教材奖,《鱼类生态学》获1997年上海市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为推进我国鱼类学教学起了积极作用。
在努力推进专业教学的同时,我校教师也积极开展鱼类学研究。
先后出版了《中国软骨鱼类志》、《东海鱼类志》、《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中国石首鱼类分类系统的研究和新属新种的叙述》、《福建鱼类志》等20余部专著,其中,“中国软骨鱼类侧线管系统以及罗伦瓮和罗伦管系统的研究”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7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在地方志编研、形态多样性与系统演化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鱼类学实验教学目标与教学改革
◆刘 东 唐 文乔
(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
【 摘要】介 绍 了鱼类学实验教 学的现状及存在的 问题 , 围绕培养 高素质的 大学生的教 学主题 , 提 出了鱼 类学 实验教 学 目标、 教 学手段、 教
学方 式 的 更 新 。鱼 类 学 实验 教 学 , 需要 采 取 适 合 大 学生 时 代 特征 的教 学 策略 , 创 新 教 学 过程 , 达 到 新 的教 学 目标 。
2 0 0 0余 种 , 1 O万 余 号 标 本 , 陈列 展示 建筑面积 4 0 0 m。 。 根 据 鱼 类 学 实 验 教 类学的原理和方法。 能够分 类鉴定 日常生活 中的各种 鱼类 , 包 括有毒 鱼类
学计划 安排 , 可在标 本馆 内开展 鱼类标 本剥 制、 分类 等实验 , 以实物 为教 和 无 毒 鱼 类 , 经 济 鱼 类 和珍 稀 鱼 类 , 能 运 用 所 学 的 知 识 自觉 地 参 与 保 护 濒 具, 让学生 目睹多姿多彩的鱼类世界 , 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成就创新人才 , 需 要 了解 当代 高 校 大 学 生 的 时 代 特 征 : 善 于 利 用 网络 资 源 , 识点 , 补充“ 洞 穴 无 眼 鱼 及 其环 境 的适 应 性 ” 的 最 新 研 究 成 果 。 这 类 引进 的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 用。在确定 具体 知识点 时, 要有一 定的层 次 掌握 多种查询手段 , 处理信 息快 , 相 关知 识丰 富等等 。为了学生 发展 的需 实验部分 ,
一
A、 B、 c” 就是一个个具体知识点。具体 知识点 的确定 , 以课堂讲授 课程 。依 据《鱼类学》 课程 教学之 需要 , 鱼 类学家孟庆 闻等于 1 9 9 3年编 著 内容 的“ 适当、 少量地补 充一些 最新研 究成果 , 增加学 生知识 , 出版了《 鱼类学实验指 导》 , 该 实验 用教材在教学实践 中延用至今 2 0 余 年。 的教材内容为依 据 , 激发学 生探 求未知的热情 。例如 , 在“ 鱼类外部形 态” 实验 按照我国教育部最近颁布 的《国家 中长 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 要 ( 2 0 1 0 扩展学生视 野,
水族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探讨——以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为例
水族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探讨——以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为例作者:王春芳余丽琴黎洁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3年第18期摘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水族科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新农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背景,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思政育人要素融入教学全过程。
通过深入挖掘该课程思政元素并建库,采用多元教学方式精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建立含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实现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
该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促进了富有“三农”情怀和科学人文精神的水族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水族专业课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8-0263-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8.060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Education in the Major of Aqua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king Aquarium Sight Layout and Design as an ExampleWANG Chun fang,YU Li qin,LI Jie(College of Fisheries,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0)Abstract In order to practic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 integrity in cultivation and pursue higher education for all rou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new agriculture in the major of Aqua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we have integra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eaching in a way of salutary and silent influence in the core course—Aquarium Sight Layout and Design.We have dug out possible elements based on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precisely integrated these elements into teaching using diverse methods as well as setting up the full evaluation measures to fulfill the goal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together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vide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eaching team,textbook,digital resources,practical teaching,etc.All these efforts effectively facilitate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 with devotion to agriculture,countryside and farmers,and scientific and humanity spirit for the major of Aqua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Key words Aquarium Sight Layout and Desig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eaching patterns;Specialized course of aquarium課程思政是把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切实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国家理想同心同向,专业素质契合社会发展高度,个人担当与历史进步同频共振[2]。
海洋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海洋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海洋资源的重视,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迅猛。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海洋生物技术人才,海洋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应该加强教材建设,更新教材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生物技术的相关知识也在不断更新。
我们应该对教材进行全面的、及时的更新和修订,确保教材内容与最新的科学研究相符合。
我们还应该加强对教材的编写和审查,确保教材有高质量和权威性。
我们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提升。
教师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
我们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帮助他们了解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
我们还应该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和研讨会,促使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我们应该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海洋生物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提供充足的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材料,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应该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海洋生物技术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就业能力是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我们应该与相关的企业和机构建立紧密的联系,开展合作研究和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的需求和要求,并掌握先进的实践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海洋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加强教材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与企业进行合作,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海洋生物技术人才,为我国的海洋事业做出贡献。
《鱼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精品文档4页
《鱼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鱼类学》是研究鱼类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的学科,对渔业生产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我国《鱼类学》的专业教学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
目前虽然已开设这一课程的学校众多,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改革教学方法已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一、课程教学现状1. 教学设施不完备许多学校虽然开设了《鱼类学》这门课程,但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设施欠缺,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像样的标本实验室,师生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有直观的互动,学生很难进行直观的观察和研究。
2. 重理论、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因条件和观念等的影响,偏重于理论课教学,对实践性教学重视不够。
而《鱼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专业性和概念性极强的学科,仅凭教师的一本教案、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简单讲授,学生很难听懂,既影响了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不易和实物联系起来,使课程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感到抽象并且枯燥无味。
3. 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单一目前在《鱼类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缺乏更新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使得教学过程和水产养殖专业其他科目缺乏连贯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做到融会贯通。
同时,《鱼类学》多为单课程的教学,内容单一、范围狭窄,许多知识内容比较陈旧,跟不上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
二、课程改革目标《鱼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优化课程结构,帮助每一位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地发展。
随着环境的不断变换逐步更新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坚持多课程、多学科协作,使学生能够掌握最前沿的各方面理论知识。
三、课程改革措施1. 完善教学设施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开办多媒体教室,购置多台投影仪;建设设施完善的教学标本室、陈列标本室、标本展示馆、专用资料库、生态实验室,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利用率。
结合当地水产养殖状况,创建野外实习基地,创造真实的氛围,使学生有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进行实地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鱼类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鱼类学教学改革与探索郑宗林;房佳杨;周朝伟;朱成科【摘要】针对鱼类学的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改革措施,强调改进教学模式,增强学习效能;改变实验依附理论的现状.同时分析了增强师资队伍力量和完善学生考核方式的重要意义,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程教学质量.%Aiming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fish science,relevant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emphasizing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ode and enhancing learning efficiency, as well as changing the status quo of experimental dependency theory.At the same time,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strength of teachers and improving the way of examination was analyzed,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teaching quality.【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08【总页数】3页(P247-248,250)【关键词】鱼类学;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水产养殖【作者】郑宗林;房佳杨;周朝伟;朱成科【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重庆 402460;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重庆 402460;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重庆 402460;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重庆 4024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01鱼类学是水产养殖及水族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也是学习饲料学、疾病学、鱼类增养殖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1]。
《水族馆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水族馆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作者:郑宗林郑枫周朝伟朱成科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7年第10期摘要:为了使学生掌握水族馆运行技术原理,内部构成、基本设计、水处理技术、控温技术、光控制技术等知识,初步具有水族馆创意设计与构成设计的能力。
该文对该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以后的就业率得到提高有所帮助。
在教学内容上,为增强学生就业后的岗位抗压力,应大力提倡水产科普;在教学方式上,除以前的课堂教学外,新增的实践基地教学;在课程考核上,针对传统考核方式,进行改变。
关键词:水族馆科学与技术;教学改革;水产科普;实践基地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0-0166-02水族馆是收集、饲养和展览水生动物的机构。
可专养海洋生物或淡水生物,也可兼养;既有供观赏或普及科学知识的公共水族馆,也有供科研及教学专用的水族馆。
包括所谓的“海底世界”“极地海洋世界”也属于水族馆。
“水族馆”这一名称也时常用于一些水族类商店[1]。
本课程是为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教育选修课,旨在培养学生水族馆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创意与设计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水族馆运行技术原理,内部构成、基本设计、水处理技术、控温技术、光控制技术等知识,初步具有水族馆创意设计与构成设计的能力,了解水族馆的经营管理体系,为将来从事水族馆相关工作打下技术基础。
因此,为适应水族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相关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1 水族馆的发展历程中国是较早出现水族馆式的国家,如王象晋在《二如亭群芳谱》中载:元时燕帖木儿(1330年前后):“于第中起水晶亭,亭四壁水晶镂空,贮水养五色鱼其中”。
世界上第一家水族馆是法国于1789年建立的[1],而世界上第一所对外开放的水族馆是英国于1853年建立的。
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课程与创新性教学实践环节”建设的探索
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课程与创新性教学实践环节”建设的探索创新性办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利于学校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有利于企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以及成果推广示范的实践基地[1-6];另一方面创新性办学模式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通过办学的链条,带动高等学校、企业、科研所共同为社会创造知识价值、学术价值与经济价值,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7-10]。
因此,进行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是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选择。
目前,全国共有上海海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天津农学院和西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办了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
相关高校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动物学、鱼类学、水生生物学、观赏水族养殖学、水族景观设计、观赏水族营养与饲料学、观赏水族疾病防治学、水处理技术、水族景观生态学、水草组织培养与栽培学、休闲渔业经营学等。
实践教学内容则围绕着水族产业经营与管理、观赏水族的养殖与繁殖、水族器材的设计与加工来进行。
课程的开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均强调学生在基本技能、思维能力、个人品质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重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整合程度,实现教学环境与工作现场的有机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
湖南农业大学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办学过程中,立足于本身水族行业的实际,在相关课程建设及实践教学环节上,有所突破。
建设有“美术基础”、“水族观赏动物学”、“观赏水草栽培学”、“水族箱造景技术”、“水族箱水处理技术”等特色课程;通过“水族动物繁育实验室”,“观赏鱼生产实验室”、“水族动物观赏鉴定室”和“湖南农业大学水族教学科研基地”等创新性教学实践场所的的建设与完善,学生的培养达到了社会所需的多元化要求,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到了更大的提高。
2 专业建设现状湖南农业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以现代休闲与水族观赏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依托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水产学科的相关条件,坚持“校企良性互动、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特色办学方向,应对日益发展的水族产业(水族观赏与休闲渔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新专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鱼类分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齐茜,张春暖,张纪亮
(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471001)
摘要:鱼类学是涉渔专业的重要专业必修课。
本文依据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从优化鱼类分类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激发专业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水族科学;鱼类分类;教学改革
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以水族产业为依托、国家发展休闲渔业和新型现代化农业为指导而设立并发展的专业,整体发展历史比较短暂,但是发展迅猛,整体产业规模在140亿美金以上,且每年正以10%的速度发展[1]。
在水族产业蓬勃发展及对专业人才需求强烈的背景下,河南科技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5年进行了第一批全日制本科生招收,至此已经完整进行了一轮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探索工作。
鱼类学作为其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满足现阶段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充分了解国内有关鱼类学课程教学情况下,针对河科大实际资源配置情况和水族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鱼类学分类环节课程改革与探索,解决当前教材选择、讲授与实践方式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本专业教学质量和效果,以更好地促进水族与科学技术专业发展。
1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鱼类学教材版本也比较多。
国内很多高校依据自身专业特色、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鱼类学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例如吴仁协等[2]针对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黄璞祎等[3]针对湿地科学专业,韩英等针对建设有北方特色的水产养殖专业[4],徐国成等[5]针对海洋学院,提出了很多改革教学方法,例如课堂与试验、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考核方法变革优化,比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个性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的应用[6-8]。
另外,唐文乔等特别强调了校园鱼文化环境在鱼类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作用,阐述了鱼类学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改革考核方法[9-10]。
2水族专业在鱼类分类上的教学探索
2.1依据水族专业特色,优化鱼类分类授课内容
目前,鱼类的分类部分主要介绍重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缺少常见的重要观赏鱼类的分类知识。
例如鲤科鱼,全世界约有2000多种,水产养殖专业在鲤科鱼类分类更多关注的青、草、鲢、鳙等经济鱼类,而在观赏鱼的授课中需要转移重心,可以选择斑马鱼、虎皮鱼、蓝三角、玫瑰鲤等进行讲授。
再例如鲈形目,全世界约有7800多种,水产养殖专业更多关注鲈鱼、鳜鱼、罗非鱼、大黄鱼等经济鱼类分类,在水族与科学技术专业建议选择常见的花罗汉、七彩神仙、红魔鬼、地图鱼等进行讲授。
另外,金鱼是我国培育的珍贵而独特的观赏鱼,约有160多种,建议增加金鱼的分类和鉴赏内容,例如金鲫种、文种金鱼、龙种金鱼、蛋种、龙背种等。
再如锦鲤,最好对根据颜色、图案模式、鳞片的排列方式等对当前主要的14个锦鲤品种进行介绍。
从内容上调整,从而增加专业的特色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后期的实践中学以致用。
2.2依据分类授课内容,优化授课方式
大学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能够学以致用。
而鱼类分类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很难在有限的课时中做到面面俱到进行讲授,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而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可以在此发挥重要作用,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位置。
首先,老师重点讲述鱼类分类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然后依据分类体系,进行分类单元的划分,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划分的单元进行总结、讨论;之后,在课堂上公开进行讲述,之后同学间提问;最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提炼要点。
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同学借助实验室试验动物、标本、模型等配合进行,促进教学和实践相结合,不但加深学生对分类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3通过实践活动强化授课效果
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有很多实践环节可以与鱼类学分类密切结合,例如大二学年的两次生产劳动、水族资源调查等环节,通过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的水族馆,例如龙门海洋馆、中赫海豚馆,以及花鸟鱼市场、观赏鱼繁育基地去鉴赏观赏鱼、了解观赏鱼繁养特性,对观赏鱼进行近距离了解和接触,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专业认知度和学习兴趣,进而为未来深入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2.4通过考核方式多样化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成绩构成上,由传统的闭卷考试+考勤+试验成成绩,增加演讲、论文、课堂表现成绩,通过多种形式的锻炼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结语
在今后的鱼类分类教学中,首先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任课老师可以与时俱进,不断根据专业设置优化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给学生传输一些新的知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学生水族专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志强,常亚青,王伟等.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6,18(2):37-40.
[2]吴仁协,谢恩义.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鱼类学课程教
104
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4(23):25-27,31.
[3]黄璞祎,于洪贤.湿地科学专业“鱼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1,(4):93-95.
[4]韩英,范兆延,王琨.鱼类学课程改革的初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99-101.
[5]徐国成,阎斌伦,滕亚娟.鱼类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渔业经济研究,2007(5):27-30.
[6]李林春,魏秋玉.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鱼类学》课程教学效果[J].渔业经济研究,2006(2):44-46.
[7]郭印,魏华.鱼类学课程教学体验与改革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4):154-155.
[8]于建华.提高《鱼类学》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3):182-184.
[9]唐文乔,龚小玲,鲍宝龙等.鱼类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99-100.
[10]刘东,唐文乔.国家级精品课程位《鱼类学》之鱼类分类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国校外教育,2013(09):356.
以补虚药为例浅谈《兽医中药学》教学方法
马霞,郭振环,刘永录*,王长林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450046)
摘要:结合时代背景,以补虚药为例,尝试理论联系实践,从理论教学中广度与深度、校企对补虚类中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方面,对《兽医中药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索,为培养理论和实践兼备的实用型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兽医中药学;补虚药;理论;实践;教学方法
兽医中药学为中兽医药相关专业主要专业课之一,学校中兽医和兽药生产与营销2个专科专业教学计划为60学时,其中理论课和实验课各30学时。
如何以教学为基础,切实贯彻和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比较完整的兽医中药学基本理论及其各论,其难度很大。
因此,如何精心组织教材内容和采取更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该课程教学整体水平的关键,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教学职责,本文以兽医中药学中补虚类中药教学内容的把握及理论教学联系实践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同行商榷。
1理论教学中广度与深度的掌握
教师在授课之前应掌握教学大纲,依据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做出整体安排,同时还要根据临床上中药及其方剂的使用情况作出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的详略增删、以及讲解的深浅快慢等。
兽医中药学中补虚药章节按照教学大纲仅有4学时理论课,如何在这短短4学时时间内把补虚药的内容教授给学生,需要制定其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1.1广度的掌握
兽医中药学中补虚药章节共有补虚药38味,根据药物功效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补气药、补血药、助阳药和滋阴药[1]。
我们可以根据临床使用情况,选取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中药进行讲解。
例如补气类中药:黄芪、白术、甘草现行临床使用比较多,黄芪,多被用来补卫气,白术补虚中焦之气,甘草补中益气、缓和药性;补血类中药:母畜或蛋鸡临床通过当归补血来提高生产性能;助阳类中药:主要是利用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阳起石补阳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滋阴类中药,常使用女贞子、枸杞滋养肝肾用来提高动物的抵抗病邪能力[2]。
就授课的广度问题我们从临床应用角度出发,对38味进行压缩,临床应用较多的黄芪、白术、甘草、当归、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阳起石、女贞子、枸杞10味中药将作为补虚药的主要讲授内容,选取了授课的适宜广度。
1.2深度的掌握
随着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升本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后,教学的重点和深度也应相应提高,结合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实用性人才为主,教学的深度应包含补虚药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深度两方面。
如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将补虚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讲到一定深度,就需要我们根据临床使用频率和前景对选取的10味药再次进行精选。
黄芪作为补卫气、免疫增强作用中药或其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频率最高,2010年版兽药典由黄芪组成的方剂有16个,约占全部方剂的1/10,且这些方剂在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2010年~2014年内以黄芪为主药开发的新兽药有3~5个。
所以,补虚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兽医医药专业教学团队项
目(2012031);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中兽医药教学团队
作者简介:马霞(1978-),女,汉族,山东泰安人,博士,副教授,主
要从事中兽医药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中兽药药理学
*通讯作者:刘永录(1964-),男,汉族,河南焦作人,教授,研究方
向为药物制剂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