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接入网技术设计研究

合集下载

接入网技术--综合业务接入 (3)

接入网技术--综合业务接入 (3)

图11.6 共享式UNI的VP/VC配置示例 如,采用ATM方式的单个UNI可以支持多个逻辑接入。
19
11.1.3-2 业务节点接口SNI
• 接入网AN和一个业务节点SN之间的接口,位于 接入网的业务侧; • SNI使不同的用户业务能与交换机连接,SNI的 类型有: • 对交换机的模拟接口(Z接口) • 数字接口(V接口) • 各种数据及宽带业务接口;
– 业务口监测:故障检测与指示以及性能监测;
44
11.6.2 接入网的管理功能
• 核心功能(CF)的管理:
– 核心功能控制:承载分配、承载适配、协议承载分 配、协议映射等; – 核心功能监测:故障检测与指示以及性能监测;
• 传送功能(TF)的管理:
– 传送功能控制:传送功能配置和保护倒换控制;
– 传送功能监测:故障检测与指示以及性能监测;
17
11.1.3-1 用户网络接口UNI
• UNI在接入网中的用户侧,用于支持多种业务 (如PSTN、ISDN、按需业务、永久租用业务 等)的接入;
– 独立UNI:通过一个UNI接入一个业务节点SN; – 共享UNI:可以通过单个UNI接入一个以上的业务 节点SN;
18
11.1.3-1 用户网络接口UNI
• 具体功能:
– 终结ANI功能; – 将承载通路的需要和即时的管理及操作需要映 射到核心功能; – 特定SNI的协议映射; – SNI的测试和SPF的维护; – 管理和控制功能;
29
11.1.5-3 核心功能CF
• 主要作用:使单个用户端口的承载要求或 业务端口的承载要求与公共传送承载体相 适配; • 具体功能:
11.1.3 接入网的接口类型
• 接入网的基本功能是能支持不同的接入类型来满 足用户的需要; • 接入网的承载业务类型:

接入网技术教学设计

接入网技术教学设计

接入网技术教学设计一、需求分析目前,在网络技术体系中,接入网技术作为与互联网之间的纽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基于实际应用需求,设计接入网技术课程,既满足学生求知欲望,也有利于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具有教育实用性。

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通信基础知识和通信技术的概念;2.熟练掌握接入网的概念、特点和工作原理;3.了解多种不同接入网技术;4.确定各种不同接入网技术的优缺点。

二、教学内容分析1.通信基础知识本章主要介绍通信基础知识,学习内容主要包括:1.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2.数字通信的流程和标准;3.各种数字信号的基本特征和表示方法;4.各种模拟信号的基本特征和表示方法。

2.接入网技术概念本章主要介绍接入网技术的概念,学习内容主要包括:1.接入网的定义和分类;2.接入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接入网的形式和特点。

3. 接入网技术综述本章主要了解多种不同接入网技术,学习内容主要包括:1.各种数字接入网技术;2.各种模拟接入网技术;3.各种混合接入网技术。

4. 接入网技术选型本章主要确定各种不同接入网技术的优缺点,学习内容主要包括:1.接入网技术的适用场景和应用限制;2.各种接入网技术的性能参数和测试标准;3.不同接入网技术的对比和选择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授课:1.理论课,通过PPT讲授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掌握接入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组网实验,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加深对技术原理的理解,并提高操作技巧,达到掌握应用技能的目的。

四、教学流程1. 整体规划按照学科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并编制教学大纲和教材。

2. 分步实施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步实施。

具体流程如下:1.学生认真预习;2.理论课教学,通过PPT讲解,让学生系统掌握接入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实验课教学,通过实际组网操作,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4.作业布置,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5.期末考试。

综合业务接入网组网技术及规划方法研究

综合业务接入网组网技术及规划方法研究

综合业务接入网组网技术及规划方法研究综合业务接入网(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ISDN)是一种数字化的综合业务传输技术,其可以提供音频、数据和视频等多种类型的通信服务。

在ISDN网络中,终端设备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接入到公共交换网中,实现了多种业务的集成传输。

综合业务接入网的组网技术涉及到分组交换、信令和传输技术等多个方面。

在组网中,需要考虑到网络的拓扑结构、路由选择、带宽分配和故障恢复等因素。

其规划方法包括需求分析、网络设计、资源规划和性能评估等环节。

在进行综合业务接入网的组网规划时,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规模,并明确网络的业务类型和服务质量要求。

这些需求将作为网络设计的基础,对后续的网络规划和优化起到指导作用。

在进行综合业务接入网的网络设计时,需要考虑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层次划分。

根据网络的规模和业务类型,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环形、树型等。

根据网络的规模和复杂度,进行网络的层次划分,将网络划分为区域网、骨干网和接入网等不同层次,以便于管理和维护。

然后,进行综合业务接入网的资源规划。

根据网络需求和设计,确定网络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并进行资源的配置和布局。

包括确定交换设备、路由器、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数量和型号,以及配置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和网络地址。

进行综合业务接入网的性能评估。

通过模拟和测试,评估网络的性能指标,如信道利用率、时延、丢包率等,以确保网络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

根据评估结果,对网络的配置和优化进行调整,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综合业务接入网的组网技术及规划方法的研究,对于搭建高效、稳定和安全的综合业务传输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充分发挥综合业务接入网的优势,满足用户的多样化业务需求,提升网络的整体性能和服务质量。

第二章 综合宽带接入技术-接入网的接口与协议

第二章 综合宽带接入技术-接入网的接口与协议

DVB/ MPEG-2接口(I)




DVB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标准提供 了一套完整的,适用于不同媒介(卫星、有线电 视及开路电视)的数字电视广播系统规范。 系统采用 MPEG压缩的音频,视频及数据格式作 为数据源。 系统采用公共 MPEG-2传输流(TS)复用方式。 调制与其它附属的信道编码方式,由不同的传输 媒介来确定:数字卫星电视(DVB-S)、数字有线 电视(DVB-C) 、数字开路电视(DVB-T) 。 使用通用的加扰方式以及条件接收界面。
V5.1 与 V5.2 的比较
V5.1 接口 V5.2 接口
支持 E1 的数目 集线功能 动态时隙分配 支持 ISDN-PRA 故障链路切换保护 多链路管理
1
1~16
V5接口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V5接口作为一个新型的数字用户接口正日 益受到各国电信部门的重视并在接入网建 设中应用。但由于V5接口提出的时间还不 长,标准化工作亦在不断完善之中。V5接 口的应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网络管理困难 (2)维护测试不便
数字的UNI-U接口


在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基本接入的应用 中,将网络终端(NT)和交换机线路终端(LT)之 间的传输线路称为数字传输系统,又称U接口。 在引入接入网之后,U接口是指接入网与网络终 端NT1之间的接口,是一种数字的用户网络接 口。 双向传输方式和传输码型:无国际标准
Z NT1 T T
V5.1
V5.1接 口模块
接 入 网
程控交换机
永久租用线 业务节点

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优势及应用策略研究

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优势及应用策略研究

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优势及应用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其在提供高速宽带接入、传输质量稳定、可靠性高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有线电视网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建设和应用,为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如网络安全性、带宽管理、用户体验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深入研究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优势及应用策略,对于促进我国宽带接入网络的发展,提升网络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优势及应用策略研究对于当前信息通信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这一技术,可以深入了解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基本原理,为进一步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在当前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大背景下,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之一,其优势和应用策略对于提高网络通信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在家庭网络和企业网络中的广泛应用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研究成果可以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深入研究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优势及应用策略,对于促进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数字化经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 正文2.1 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基本原理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升级和改造,将传统的有线电视网络升级为支持宽带接入的网络。

其基本原理如下:1. 数据传输方式: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采用的是频分多路复用(FDMA)或时分多路复用(TDMA)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通过在频率或时间上进行分割,实现多个用户同时接入网络,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

2. 调制解调器(modem):在用户端,需要安装调制解调器,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进行传输,或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接收。

通信接入网技术研究

通信接入网技术研究
插座上 。
作为传送 电信 业务 提 . 供所需传送承 载能力 的实施 系统, 接入 网是 电信 网络 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 目标是建立一种标准化的接 口方 式, 以一个 可监控 的接入 网络 , 使用户获得话音 、 数据多媒体 、 有 线 电视等综合业务 , 接入 网技术的先进性直接影响整个通信 系统 的性 能。
弓 I 言
随着 现代建筑技术 、 自动控制技术 、 计算机技术 、 现代通信技术 以及 网络 技术 的迅猛发展 , 小 区宽带化也经历了很大 的发展 。 为了 满足人们对工作生活方式所提 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 许多城市正在 建设宽带城域 网, 为用户提供视频点播 、 远程教育 、 居家购物等宽带 业务 。 由于传统的用户接入方式采用铜 线接人 , 因此 只能 支持普 通 语音业务和低速数据业务 。 为了满足用户对 以I P 为主流的宽 带业务 的应用需求, 对用户住宅区进行光纤宽带接入建设成为惟一的解决

_ _ 十 1 _ _ 瓣
l 数 字 技 术
通 信 技 术
通信接入网技术研究
卢 玉 玲 王洪 学 付 兰 英
( 1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 司齐齐哈 尔分公 司 黑龙 江 齐齐哈 尔 1 6 1 0 0 6 ; 2 . 中国联合 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齐齐哈 尔市分公司 黑龙江齐齐哈 尔 1 6 1 0 0 6 )

2接入 网的特 点
接入 网与核心网相 比具有 以下几方面 的显著特点 : ( 1 ) 线路利用率低 。 核心网高度 互连的网络 , 可 以满足很高密度 的业 务量 需求 。 通常一条高密度业务量 的中继 电路每天 可能传送 数百次到上 千次的呼 叫, 电路 占用率 达9 0 %以上 。 而一条 处于住宅 用户和本地交换机之 间的用户接入 电路 可能每 天只需要传送几次 呼叫而已 , 绝大部分时间是闲置 不用 的, 线路 利用率极低 。 统计结果 显示核 心网中继电路 的 占用率通常达5 0 %以上 , 而住宅用户 电路 的 占用率仅 1 %以下 , 形成强烈的对 比。 接入 网络的这一部分 经济 回报 率 很低 , 致使 长期 以来人们 不愿意 向该领域 投资[ 2 】 。 ( 2 ) 成本高 , 缺乏规模经济 。 核心网的投 资成本 由成千 上万 的用 户共 同分 担 , 即使 采用复杂 昂贵的技术设备也能达 到规模 经济 。 例 如核 心网采用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和大容量光 缆系统也只需要几 年就 可以收回投资 。 而接入 网的情 况相反 。 用户 接人 线往 往由个别 用户 占用 , 对成本十分敏感 , 难 以由很多用户共享 。 即便是 目前正在 蓬勃 发展 的光纤用户环路( F I T L ) 也只能做到有 限程度 的共享 , 经济 上难 以于 与核 心网相 比。 成本趋势上看 , 核心 网不 断采用新的共享 复用 技术 和智能技术( 程控数 字交换机 、 数 字交叉连接设备 和分插

宽带接入网的综合化技术

宽带接入网的综合化技术

2现 有宽 带接入 技术厦 其应 用情况
在现 今 的宽带 接入 网技 术 中,有 限接入 网和 无线 接入 网是 带宽接 入 网
技 术 中较为 主要 的两 种技 术 。有 线接 入技 术主 要包 括光 纤接 入 、混合 接入 和 铜 缆接入 ,无 线接 入 则包括 固定无 线接 入和 移动 接入 。有 线接 入技 术 中
点。
的 多媒体 通 讯业 务 。近两 年来 , 随着W T 的技术 逐渐 成 熟 ,许多运 营 商 以 AM 自己所具 备 的宽 带接 入 网的优 势 ,在 宽带 的逐渐 发 展和扩 充 中发 现 了许多 新 的技术 和 元素 ,例 如F T+ LN W +A这 些 形式 的无 线 宽接 入技 术 。 T xwA 、F ALN 这些 技术 在一 定程 度上 可 以起 到增加 宽 带移 动性 能 的重要 作用 , 能够 从根 本上 满足 家庭 、企 业和 一些 对 移动接 入 有 需求 的用户 ,从 而 有效 的避 免无 线和有 线相 结合 、室 内布线 以及和 多人 共享 宽带 的这些 方式 。 3 3早 期的 宽 、窄带兼 容的综 合接 入 . 在 很 多 年前 ,人们 大 多 都是 使 用 的都 是 烽 火通 信 的 综合 宽 带接 入 方 式 ,这种接 入 方式 成 为 了人 们综 合接 入 的方 案 。烽火 通信 的综 合 宽带接 入
的铜缆 主要 是运 用在 固 定市 话 网络运 营商 中 ,例如 中 国电信 、 中国 网通 以
及 中 国铁 通 ,在 我 国主 要是 以A S 技术 为主 要 的宽 带接入 方 式 。在北 美都 DL
不 能够 从根 本上 满足 运 营商 的根 本需 求 。因此 ,这 些要 求 还需要 不 断 的完 善 和 改进 ,其 实用性 需 要广 大规 模商 业按 照 自己运 营 的情 况进行 分 析和考

[接入网,通信网,铁路]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网中的运用研究

[接入网,通信网,铁路]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网中的运用研究

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网中的运用研究铁路通信网应满足高速列车通信要求,保障铁路列车的安全运营,随着可变视频、高速数据和语音等多媒体宽带业务不断增多,光纤化和数字化是铁路通信网的必然发展趋势。

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网中的运用,通过多种接入网技术和点对多点、点对点的组网方式,推动铁路通信网的快速发展。

一、接入网技术根据ITU访问网络框架协议,接入网由用户网络接口和业务节点接口组成,电信业务系统要求应提高信息传输的承载能力,实现Q3接口的管理和配置,接入网技术的接口是利用业务节点和SNI的连接,通过用户管理和UNI用户侧的Q3接口连接到TMN电信管理网。

二、铁路通信网中接入网承载的业务铁路通信网中的接入网作为最底层部分,采用光纤接入,直接面向用户,主要包括铜缆传输技术、光纤传输技术、数字技术等。

铁路通信网接入网承载的业务主要包括专用业务和公用业务两方面,铁路专用通信包括闭塞电话、站间电话、区间电话、专用电话和调度电话,专用数据业务涵盖铁路客票定和发售系统、调度集中、电力远程控制和监测等[1]。

三、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网中的运用3.1无线接入网的应用无线接入网包括移动无线接入网和固定无线接入网,移动无线接入网主要利用时分多路存取和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在铁路通信网中进行信息传输,铁路通信网中包含多为微波中心站,通过点对多点或者点对点的网络通信,满足网络管理中心、使用终端站和中继站的数据通信要求。

根据铁路通信网的运行要求,采用CDMA和GSM-R技术接入互联网,可构建铁路移动通信系统。

固定无线接入网在铁路通信网中的应用,能够为用户提供最基本的电话服务,其通过蜂窝通信、卫星、微波等方式,实现铁路通信网的信息传输,可以在铁路列车的全部或者局部区域为用户终端提供无线传输服务。

3.2有线接入网的应用有线接入网在铁路通信网中的应用较广泛,以光纤作为光接入系统和光接入复用系统的传输介质,在用户比较集中的区域,在用户和交换机之间构建专用的光纤主干馈线链路,形成铁路通信网的星型网络结构。

综合业务接入网组网技术及规划方法研究

综合业务接入网组网技术及规划方法研究

综合业务接入网组网技术及规划方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综合业务接入网是伴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网络架构。

在传统的网络体系结构中,各种业务分别独立发展,互不关联,导致资源利用率低、服务水平下降等问题。

而综合业务接入网则将各种不同业务整合在一起,通过统一的接入网进行管理和调度,实现资源共享和服务优化,提高了网络的整体性能和综合服务水平。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网络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网络架构已经难以满足多样化、高带宽、低时延等方面的需求,迫切需要一种更加灵活、智能的网络架构来支撑未来的通信需求。

对综合业务接入网的组网技术和规划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网络的升级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业务接入网的出现为网络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其组网技术和规划方法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新技术,优化网络结构和性能,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求。

本文将围绕综合业务接入网的概念、特点、组网技术、规划方法以及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展开深入探讨,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综合业务接入网作为当前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综合业务接入网可以实现各种业务的统一接入和管理,为用户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通信服务。

综合业务接入网的建设可以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为数字化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随着5G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综合业务接入网的研究还可以促进相关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推动通信网络向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深入研究综合业务接入网的组网技术及规划方法,对于推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和提升用户体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综合业务接入网的概念综合业务接入网是指在电话网的传统接入网基础上,通过集成各种信息服务以及新兴通信技术,实现多元化业务接入和传达的一种网络。

它是针对现代通信用户对多种业务需求的日益增长而提出的解决方案,旨在提高网络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接入网设计方案

接入网设计方案

接入网设计方案接入网是连接用户终端设备和互联网的重要网络系统,对于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至关重要。

接入网设计方案涉及到网络架构,设备选型,拓扑规划等多个方面,在本文档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接入网设计方案的相关内容。

一. 网络架构设计1. 为了满足大众化、多样化的网络需求,接入网设计方案应该采用模块化、分层式设计,同时结合系统化管理。

2. 采用多种传输技术结合的设计方案,使得用户可以更好的选择网络接入方式,如:有线网、无线网等。

3. 对于新型网络应用,需要根据传输速率、时延等指标,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接入网络架构,使得网络可以稳定的运行,并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4. 设计的网络架构必须遵循安全、可靠、可拓展的原则,以满足未来网络的需求。

二. 设备选型接入网设备的选型主要需要考虑设备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等因素,同时也要考虑设备的价格、维护成本等方面。

1. 路由器和交换机是接入网中最主要的设备,一定要采用性能稳定、工作可靠的品牌。

2. 应选择能够支持多种传输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网络接入体验的设备。

3. 为了满足用户持续增长的需求,同时降低网络设备的维护成本,应采用高可拓展性的设备。

三. 拓扑规划1. 通过对用户需求的调研和分析,设计出符合需求的拓扑结构, 分别满足不同区域或业务要求。

2. 考虑到网络扩展的可行性和方便性,应当采用分布式拓扑结构,同时杜绝网络物理环路。

3. 结合地域性以及网络业务特点,合理规划网络结构,实现合理的负载均衡。

四. 关键技术支持1. 支持动态IP批量分配功能,更好地简化网络管理的复杂度。

2. 支持以太网接入方式和无线接入方式相应技术的实现,更好的满足多样化用户需求。

3. 支持集中式和分布式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和复杂度。

4. 支持链路聚合和多路径路由技术,以提升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五. 设计方案的评估和调整1. 通过用户的反馈、技术指标的反馈等方式,对设计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

2. 如果方案出现一定问题,及时调整方案,尽快解决问题,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用户的满意度。

HFC宽带接入网技术的现状与应用研究

HFC宽带接入网技术的现状与应用研究

HFC宽带接入网技术的现状与应用研究摘要: 本文阐述了HFC 网络宽带接入技术的基本原理、现状和主要应用,由HFC网络所提供的全业务网将是一种新型的宽带业务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实现宽带通信的良好方法。

关键词:HFC网络 CATV网络宽带接入近年来Internet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宽带业务市场,带动了电子商务及网络经济的持续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三网合⋯”的日趋融合,广大用户对带宽、上网速度、视频点播和其它接入内容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将HFC 与其具有的宽带和高速的优势转化成生产力,已成为广大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广电业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广电网要想在“三网合一”的进程中扮演“主角”,除了必须统一认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外,还必须在接入技术上有所突破。

一、IFC宽带接入技术一种“基于有线电视HFC 宽带接入解决方案” 的推出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这种接入解决方案也采用了S.CDMA 的扩频技术,它综合了扩频技术和时下广电业十分推崇的干兆以太网数据传输两方面的优势,实现了对现有的HFC 网络无需大的改造即可高速上网和视频点播等宽带业务。

同时,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网络改造的成本较低,用户端设备售价也较低(仅为600元左右)。

随着其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价格的下降,待到该技术大面积推广时必将带来广电业的一场革命(真正意义上的增值业务普遍开展,相当于广电业的二次创业),在最后一公里上尽显同轴电缆的优势,迅速取代电信的双绞线窄带上网方式,实现名符其实的宽带高速上网,从而一举形成宽带业务的主流,带动广电经济的起飞,进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这种HFC 宽带接入技术方案针对我国广电业的现状(拥有大量的同轴电缆,光纤资源,迫切希望开展宽带和数据业务又苦于没有好的接入网解决方案)而提出并提供全系列的接入产品。

该方案可以使原有的HFC 网在以较低设备投入的情况下升级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宽带接入网,这个网络一旦建成马上将现有的有线电视用户变成城域综合信息网的用户,一举成为用户覆盖面最大的网络运营商。

小区EPON宽带综合接入设计

小区EPON宽带综合接入设计

小区EPON宽带综合接入的设计研究摘要:ftth技术和应用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的技术热点,成为当前宽带综合接入的主要形式。

本论文首先简要分析了epon网络应用类型与架构,并在此基础上介绍epon网络中的核心硬件设备,结合维多利亚小区宽带综合接入工程开展相关的设计研究。

关键词:epon; 光纤; olt; 分光器; onu一、引言epon技术是改造光纤网的成熟技术,它的发展必将对广电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目前光纤越来越靠近用户,随着epon技术的推进与运营成本的降低,ftth离我们越来越近,同时村级的环网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epon的出现使得广电的数据通信和各类交互式业务再也不用架在rf上进行调制,提高了网络系统的可靠性,由于网络简单,运营成本也大幅度降低,因此epon给有线宽带网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epon综合接入网是一种构建于无源光分配网络(odn)之上的宽带接入网络,它将以太网技术和高速光传输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实现语音、数据、视频多业务的综合接入。

epon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根据onu设置位置的不同,epon网络可以分为ftth、fttb和fttcab等多种形式。

ftth指光纤进入到每个用户家中,将光网络终端(ont)安装在家庭用户。

fttb指光纤到大楼,将光网络单元(onu)安装在楼道配线间,结合utp实现lan(fttb+lan)接入或铜线实现dsl接入(fttb+dsl)。

fttcab指光纤到交接箱,将光网络单元(onu)安装在路边建筑物或交接箱,常用于解决已有铜缆资源,且用户密度不高地区的通信需求。

二、epon系统结构同所有pon系统一样,epon由局端设备(光线路终端olt)、无源光分配网络odn和用户端设备(包括光网络单元onu、光网络终端ont)组成。

其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

作为pon系统的核心功能设备,olt具有集中带宽分配、控制各onu、实时监控、运行维护管理pon系统的功能。

有线通信接入网技术研究

有线通信接入网技术研究

句的五种基本句型结构训练 。其基本句 型是 : ( 1 ) s + v( 主语+ 不及物动词) ; ( 2 ) S + V 用从 而使文章生动有趣, 引人 人胜。 + O ( 主语+ 及物动词+ 宾语 ) ; ( 3 ) s + v +P (主语+ 连系动词 + 表语) ; ( 4 ) S+ V + 1 0+D O 3 . 3变换句子长度 。 长句容量 大, 节奏缓慢, 描述细腻 、准确, 而短句则简单 、 ( 主语+ 及 物动词+ 间接 宾语+ 直接宾语) ; ( 5) S + V + O + C( 主语+ 及物动词+ 宾语+ 宾语 紧凑, 直截了当, 能产 生紧张强烈 的气 氛。写作 中如果 能做到句子长短相间 、有机 补足语 ) 。作为造句 的基 本句型, 在高 中阶段需要经 常用所学的新词 、短语进 行 结合, 必能相映成趣, 使文章节 奏和谐 , 琅琅上 口。 3 . 4学会 使用恰当 的连接词 。使 用恰 当的连接词, 能使整篇 文章上下衔接 自 造句 、翻译 、句 型转换 、单句改错等训练 。在此基础上 , 还必须增 强学生进行语
养学生用完整句子表意的能力 。 3 . 2变换句型和句子种类 。 从不 同角度划分 , 甸子有不 同种类和结构 。为多 1 . 2 巩 并强化学生 的语 法知识。在平时 的英语 教学过程 中, 注 意加 强简单 样化起见, 可将简单句 、 并列句 和复合句 等各类句子融合在一起, 不 同句式交错使
句训练的难度, 这主要是用我们所学 过的名词性从句 、定语从句 、状语从 旬 、非 然 、紧凑, 使文章有一定的流畅性, 以使文章层 次清晰, 行文连贯 。 谓 语动词等进行扩展训练 。 4 自由写作 每个周末 的预 习作业 . 教师 可以让学生进 行 自由写 作, 学生可 以任选 预习单 2巧用作文讲评示范 ・ 批改 作文之前 可先布 置学生 自己寻找文 中的不足之处 , 然后 老师进行批 改, 元里 的几个新单词或词 组. 运用这些词 汇来写一篇文章。学生也可 以根据 自己的 并给予讲解, 最好面批 。批改作 文可以采取重点批改与轮流批改相结 合的办法。 兴趣来写一 篇和这个单元 主题相关 的文章。在这个写作过程 中学 生可充分表达

关于以太网接入技术的综合分析探讨

关于以太网接入技术的综合分析探讨

关于以太网接入技术的综合分析探讨摘要: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宽带接入相关技术的提高成为解决用户接入能力的基本途径,以太网接入技术本身是从以太网网络技术上发展而来,具有更高的带宽向下兼容性,属于公用网络环境中较为可靠的宽带接入技术。

本文主要从以太网接入技术出发,简述其概念,分析其在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应用优势,并对未来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关键词:宽带接入;以太网接入技术;存在的问题;应用前景1以太网接入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太网接入技术是从传统的以太网网络技术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宽带接入技术,与传统的局域网络技术有所不同,借用了传统以太网技术的帧结构和接口,但其网络结构和工作方式与传统局域网络几乎完全不同。

从其应用上看,为了满足用户接入需求,就必须增强其网络管理能力和可靠性,保证用户接入的带宽,而传统以太网网络技术无法满足这种要求,因此才有了专门针对宽带接入的技术发展和转变。

就常见的宽带接入技术而言,有以太网接入、ADSL接入和CableModem接入,由于目前常见的PC操作系统和应用方式对于以太网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因此以太网接入方式非常适合区域性的应用,而且其异步工作方式也非常适用于IP突发数据流的传输处理。

其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宽带接入,具备较好的基础架设性价比优势和较强的突发数据流处理能力,但相应的安全性和实时处理能力较弱。

2以太网接入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势以太网接入技术是在宽带接入的要求下发展的,需要应用于公用网络,这区别于单个PC所需的局域网简单通信要求,因此基于以太网技术所诞生的宽带接入技术在网络结构、认证计费、安全性及网络维护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应用问题,但同时也具有相应的应用优势,下面针对其在宽带接入方面的应用问题和优势进行具体的分析。

2.1以太网接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2.1.1网络结构问题。

对于电信级的宽带接入来说,网络结构是业务承载和管理的基础,以太网接入结构区别于终端级的局域网,更侧重于汇接局侧设备和用户设备的组成。

接入网工程技术方案

接入网工程技术方案

接入网工程技术方案一、绪论为了满足用户需求与市场竞争,提高网络性能与服务质量,运营商需要不断升级和优化现有的接入网工程,以实现更便捷、高效的网络接入。

本文将提出一种接入网工程技术方案,通过对现有问题的分析及技术方案的设计,来完善接入网工程的技术实现,提高网络性能与服务质量。

二、现状分析1. 接入网工程的现状当前,移动通信技术处于不断发展和变革之中,用户需求不断增长,网络带宽需求不断增加,数据传输速度要求逐渐提高。

然而,目前接入网工程在技术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传输速率较低,网络质量不稳定,在高负载时容易出现拥挤,使用户体验受到影响。

2. 接入网工程的问题分析导致接入网工程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输设备技术落后。

目前部分接入网设备技术落后,无法满足用户对带宽和速率的需求。

(2)网络拓扑结构不合理。

部分接入网工程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不合理,缺乏弹性,对网络高负荷时无法快速响应。

(3)网络设备配置不合理。

部分接入网工程设备配置不合理,不能充分利用设备性能。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因此亟需提出新的接入网工程技术方案,解决现有问题。

三、技术方案设计1. 接入网工程架构设计(1)采用分布式接入网架构。

将接入网架构拆分为接入和汇聚两个部分,通过分布式部署,提高网络吞吐量和稳定性。

(2)引入CDN技术。

通过引入CDN技术,在分布式接入网架构中添加CDN节点,加速内容传输,降低网络负载。

(3)优化网络拓扑结构。

合理设计网络拓扑结构,提高网络容量和弹性,适应不同用户网络需求。

2. 接入网设备技术更新(1)更新设备传输技术。

采用光纤传输技术,提高传输速率和带宽,满足用户对高速网络的需求。

(2)引入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

通过SDN技术,实现网络设备灵活配置和管理,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网络稳定性和灵活性。

(3)引入智能接入设备。

引入智能接入设备,提高设备处理能力,优化网络负载,提高用户体验。

基于PON技术的电信光纤接入网设计研究

基于PON技术的电信光纤接入网设计研究
确定总体设计方案后,根据组网模式,合理选择设备参数,充分考 虑接入层技术要求和设备损耗等问题,对接入网参数进行精准分析。电 信光纤接入网设计的参数选择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光纤参数,二是设 备位置。在光纤参数设计方面,需要根据运营商需求和设备规格,选择 单模、多模光纤,目前选择单模光纤较多。在设备位置设计方面,需要 根据综合光缆交接箱、光分路器的位置合理选择ONU设备安装位置,确 保网络通信质量。一般可以将ONU设备安装在楼梯间或用户房间。 (三)网络结构设计
(4)ONU光发送机要实现快速开关控制,在无信息发送状态 下,只泄露极小光功率,并低于接受灵敏度10dB以上[1]。
三、PON电信光纤接入网设计流程
(一)总体设计 PON网络总体设计包括ODN设计、配套光纤接入和设备设计
三大部分,在设计时需要通过合理的总体布局,实现三者之间的协 调性,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用户接入网需求。首先应对接入网实 际场景进行考察,确定整体架构,并与区域平面图、楼面平面图等 相适应。应重点考察目标场景的区域网络布置状况和路由器资源状 况,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确定OLT最近节点位置,通过合理设计路 由器方案,降低建设成本。综合考虑接入用户数量、传输距离、光 纤承载能力、已有设备资源、技术成熟度和运营成本等因素,选择 技术和标准,构建合理的应用模式。
在此基础上,确定组网方案,在各类资源和技术条件限制下,优 先采用光纤到户(FTTH)接入方案,从而减少后续升级改造工程量。 在光纤到户方案设计难度较大、成本过高的情况下,则应选择光纤到楼 (FTTB)接入方案。考虑到电信接入网发展趋势,应尽可能在GPON
(千兆比特PON)技术下采取FTTH/0接入方式。确定组网方案后,设计 接入网图纸,详细制定接入层光缆布放、光缆路由、光交设备穿方等设 计图纸,并完成投资预算编制等工作。通过采用合理的总体设计方案, 确保接入网方式的先进性,同时获得最高的综合效益[2]。 (二)参数选择

综合接入的几种关键技术浅析

综合接入的几种关键技术浅析


I 技术 P
业 界普 遍认 为 , 随着 通 信 、 网络 技术 的发 展和 骨干 网分 组化 、 宽 带化 、光 纤化 步伐 的加 快 ,三 网融 合 的趋势 日益 明显 ,作 为 网
络 通信 “ 最后 一公 里 ”的接 入 网技 术将会 统 一在 T PI 协议 的 C/ P
基 础 上 ,最终 形成 多种 业务 融 为一体 的综 合接 入 。
计 算机 光盘 软件 与应 用
21 0 2年第 l 1期
C m u e D S fw r n p l c t o s o p t r C o t a e a d A p ia in 工 程 技 术
综合接入的几种关键技术浅析
陈伟
( 海 县 联 通 分公 司 ,河 北 唐 山 唐
将 资源分 配给 每个 数据 流 ,IT F 639提 出的集 成服 务体 E FR C 13 1] 系 结构 就是基 于这 种方 法 ,但 是这 种方 法并 不适 用 于尽 力而 为型 的应用 ,在 网络 资源 极其 紧张 的情 况 下 ,它 有可 能 造成 浪费 ;另

业 务 的 Q S 需求 和 可控 的带 宽分 配 。 同时 I 网络对 于 综合 接 o P
的信 令进 行 融合 并设置 专 门 的设 备 负责 信令 的转 换 ,这 与信令 网
关 的作用 类似 。信 令 网关在 不 同 网络 的互联 互通 方面 扮 演着 重要 的角色 ,它 的主 要功 能可 以概 括 为对在 电路 交换 传输 的信 令 进行
适 配 ,使信 令 能够 以分组 的形 式传 送 到控 制器 部分 ,反 之 ,对来
以 P T 的七 号信令 网与 I 网络 为例 , 们之 间有 很 大 的 SN P 它 差异 , 比如说 在 网络层 ,前 者是 要保 证面 向连 接 的可 靠传 输 ,后 者只 需要 尽力 而 为的传输 ; 数据链 路 层 , 在 前者 采用 了 H C 协 DL

基于EPON的接入网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

基于EPON的接入网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
集成语音 、图像服务等多功能的接人网方 案。本文提出的 E P O N 集成了低成本以太 网设备和光纤基础设施的特点, 成为 了下
( 5 ) 同以上步骤类似 , LT 传送授权信 O 息给ONUi + 2 , 允许其传送 Wi 2(n , + ) 在来 自O N U i + 1 的包到达之后, LT 与提取 O 式 。 Di + 1(n ) , 之后更新问询表中登记项。 一代宽带接入网的首选方案。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表明, 基于评估的 2 . Z EPON拓扑结构设计 传 EP ON 将套用P ON 的拓扑结构可以有 动态带宽分配算法具有带宽利用率高, 1 接入网与印ON技术 多种 ,选择时主要考虑用户和分布拓扑 , 送延迟低等特点。而且通过改变参数 a 的 接 入网技术可以分为有线和无线接入 从 两大类 ,本文只讨论光纤接 人技术在以太 OLT 和ON U 的距离和光纤容量等因素, 但 大小可以方便地给用户分配保证带宽, 上述任何一种结构都 而 可适 应 不 同用 户的需 求 。 网的应用。目前以太网有着十分巨大的网 在实际实施工程中, 不仅要 络基础和长期的经验知识, 性价比高、可 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的实际情况 , 4 结论 扩展性好 ,与现有 的操 作系统 应用兼容 。 考虑 设备的配置地点 ,而且还 要充分考虑 用户的分布及客观条件。 E P O N 因其具有成本低、带宽高和与 而基于S D H 或 P D H 的有源光纤接入网有 现有以太网兼容等独特优势而具有美好的 点对点 、自愈环和星形等 多种拓扑结构 , 2 . 3 〔 N网络结构配件选择 p0 是 F F 无论哪一种结构 , 其技术都相当成熟 , 运营 E P O N 主要的配件包括光纤、光纤分 发展前景, FTT C , TTB , TTH 的首选 接人技术。本设计中的 E P O N 系统可以有 者已 考虑在接人网引入2 . SGb t / 5 系统。 i 配器和祸合器、光放器以及光纤连接器和 效地解决带宽丢失率与延迟率低的 问题 , 接头。 目前市面上 已经有许多可以直接应 在接人网中应用 SDH 的优点主要有三个 实现一种基干 E P O N 的新一代多业务、高 用干 EP ON 系统上的产品, OLT 、ON U 如 方 (1 对于Qo 要求高的大企业用户, 面: ) s SDH 可 提供理想的网络性能和业务可靠性 ; (2 可 ) 等, 一般OLT 产品应遵循I EE8oZ. 3a 标 带宽接人网平台 。 E l 最好达到电信级通信设备产品要求。 以以增加传输带宽、 改进网管能力、 简化维护 准, 参考文献 工 作和降低运行成本; (3 网络运营商可以借 ) 助SDH 的灵活性更快更有效地提供用户所需 3 印O 的技术要点及解决方案 【 Ber ar s k ar .Fundamentals and AP一 1] m d l N 动态带宽分配是 E P O N 系统的关键技 的长期和短期的业务与组网需要。 Plica tion s of Pon , ig it al D E I EE于2 0 年底成立了EFM工作组, 0 试 术, 本方案中的网络模型由1 个OL T , 个 1 Comr unications , 2(2): 1一 n 2001, 8. 1个ON U 组成, 由OLT 发送其中1 〔 1 郑凤霞, 图引入一种新的接人标准 一 EPON。它是利用 POS , ] 2 宋玉炎. EPON 下一代接入网的最 P O N 的拓扑结构以实现以太网的接入。 【 , N 是ON U 的个数, ON 有N 个 1 N}, EP 佳选择IJ .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 2004 , 7 1 假定 Wi(n )=max w i , 〔1, 1 【 EPON 就是 Et h emet P ON , 对于 IP 业务, ONU , Di(n)= 0, ( 10) :40一 . 43 带宽实际分配流程如下: OLT 与ONU 之间的链路层彩以太技术, 通过 N I , 【 王华伟, ] 3 胡宝华. 新一代无源光网络EPON 在TDM 时隙里的映射、封装进行相互通信, ( 1)OLT 首先保存每个ON U 的 Di 和往 【 J].深月大学学报理1 版, 1 1 2004, 21(1):81一 OLT 传送一授权 采 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方式, 上下 返时间RT T 。在n 周期, 84 . 允许其传送Wi(n )。 行可以达到对称的 1. 25Gb/ 5, 下行速率可以 信息给ONU , 1 余强. 最新 Internet 调整接入技术IJ]. 电 41 达到 IO Gb/ 5, 另外还提供一定的运行维护和 ( 2)ON Ui 收到授权信息后, OLT 传送 脑知识与 技术, , 1999 9(11): 39一 42. 管理(OAM)功能, 其最大的优点是极大地简化 所允许大小的数据 T i ( n ) , 在传送包的尾 ] 5 了传统的多层重叠网结构, 硬件简单, 无需室 部, N U 产生问询信息, O 该问询信息包含 【 刘琼. 千兆以太网与快速以太网的比较研 究[J」 . 计算机试验与应用, , : 1一 1999 5(6) 外设备, 大量采用以太网的芯片技术, 初始和 Di(n )信息。 5 . (3 在OLT 收到来自ONUi 的传送包之 ) 运行成本都比较低, EPON 还提供多层安 而且 全机制, 如虚拟局域网VLAN 、闭合用户群和 前, OLT 以IPACT (即Interleaved Polling 支持虚拟个人网络 VPN。

GPON技术在铁路接入网的运用研究

GPON技术在铁路接入网的运用研究

GPON技术在铁路接入网的运用研究发布时间:2022-12-09T08:18:42.637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27卷8月15期作者:戴建华[导读] 铁路基础通信网络已基本建成,各车站具备了高带宽数据通信网络接入能力。

戴建华中国铁路通信信号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广东省广州市 510663摘要:目前,铁路基础通信网络已基本建成,各车站具备了高带宽数据通信网络接入能力。

为使铁路各专业享有信息化应用基础通道,需将高带宽的数据通信网络延伸至各车间、班组,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PON(无源光网络)定位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上,提供自网络汇聚点至各接入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解决方案。

而GPON是具有千兆比特能力的PON,目前在铁路通信中尚未大量应用,为此对GPON技术进行研究分析。

本文主要对GPON技术在铁路接入网的运用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GPON技术;铁路;接入网引言当前,正在大力推广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为铁路事业的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促使接入网组网更为完善,进而保障铁路的顺利、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国民的铁路出行效率,且实现各项数据、信息的有效传输,全面满足铁路各项业务需求。

因此,对铁路接入网组网中应用GPON技术的方法做出分析,是当前相关从业人员首要考量的问题。

1、GPON技术概述与系统组成分析1.1、GPON 技术概述GPON是Gigabit- 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的简称,其中文全称为千兆无源光纤网络或吉比特无源光网络,是一种被动式光纤网路。

GPON技术与EPON等已有PON技术不同,其在数据链路层借鉴了ITU-T的GFP(通用成帧规程)技术,提供了EPON等标准所没有的高带宽、高效率、更大的传输距离和更灵活接入方式。

GPON上行传输速率高达1.25Gbit/s,下行传输速率高达2.5Gbit/s,传输距离可达20至37公里,极大提升了原有PON技术的传输带宽和覆盖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6 M Hz .4 。
2 i sa 14 用 的 主要 技 术 和 特 点 .Lt pn 5 0采 e
()8 6 z参考 时钟 , 3 . 4MH 从每块 NE C到所 有线 路卡 , H 它是 N C比特速率 的参考时钟 。为 了避免 单一信号 的扰 动, L 每块 NE HC提 供 1 O路 8 6 .4MHz分发时钟 ,每个 时钟 提供 给 2块线路卡 。
1 i sa 14 .Lt pn 50接 入 网 技 术 的 三 个 发 展 阶 段 e 3 总 线 性 能 和 相 关 技 术 .
Ltsa 14 i p n 5 0接入 网技术 主要经历 了三个发展 阶段 。第 e

阶段是基于 AT 结构 的纯 窄带网络 ,网络结构采 用点到 M 的部分功能 , 也提 供少量 的 ID S N功 能, 能比较 单一。第二 功
号质 量得 到较大 改善 ,并 同时减 小 了机框 功率 和 电磁 干扰
(MI。 T P驱动电路采用集 电极开路外接上拉 电阻。如图 E )G L
】 。
大便利 ,可 以把 整个系 统分 割成 实现各 个功 能的独 立模 块
进行分 别设计 ,最 后通过 标准 接 口整合 成一个 系 统 。 Ltsa 14 i pn 5 0的每块 主要 板卡 都 由独立 电源和 C U处 理器 e P 构成, 形成一 个智能单 元 , 多计算机 设 计的成 功经验 可 以 很 移 植到 L ̄sa 14 i pn 50的设计 中来 , 保证 了 Ltsa 14 i pn 5 0系统 e 设计 的开放性 。随着通信 技术 的不 断发展 , 的功 能必将越 它
渡。
Ltsa 14 S提供 两 个 固定位 置 的 N H i pn 50ML e E C窄 带控 制卡插槽 ,系统 正常工作时只有一 块 NE C处于工作状态 , H 另外一块处于待机 状态 。每块 N HC都通过 N C总线连接 E L
到 所 有 的 N i ad窄 带 线 路 卡 ) B Ln C r( e 。 NL 窄 带 总 线 由 以下 几 部 分 组 成 : C r1 . 4 5 .4Mb s w s em D t B s下 行 数 1 6x86 = 18 p nt a ae u ( Do r
据 总线) 路 串行线路从每块 NE 6 HC到所有线路 卡, 每条 线路 传输 频率为 8 6 MH 。 .4 z
() .4 5 . 4 p pt a Da u ( 行 数 据 总 2 6 8 6 = 1 8 s s em t B s上 x Mb U r e
线 )从所 有 线 路 卡 到 每 块 NE HC,每 条 线 路 传 输 频 率 为
N£ Hc W n w i s d a s n t i e ̄
W N te m l sr:
t tEH C  ̄ el -l r vD d0 ( psleam ) U T
图 1 L 上 行 /下 行 N 线 的 G L c B总 TP接 口
作 者 简介 : 建 明 , , 海人 , 士 , 程 师 , 究 方 向 :宽带 网络 接 入技 术 , 入 网性 能测 试 。 姚 男 上 硕 工 研 接
2 1 灵活 多变 的网络拓扑结构和 ML . S设计 Ltsa 14 i p n 5 0可以采用多种 网络拓扑结 构, 持星形 、 e 支 环 形 、树形及混合 形等 。在硬件 设计上采用 ML ( lsrie SMut e c i v Ln hl ie e S O多业务线路机框 结构和 总线设计思路 。各种线 路 板卡都有固定 的通用 插槽 ,可以根据业 务的需要灵 活配置 , 既可 以配 置成 窄带型 ,也可 以配置 成宽 带型 或宽窄 带混合 型, 即插 即用 非常方便 , 以快速 提供新业 务 。多个 ML 可 S可 以级联 , 支持大容量 的用户 接入 , 有强大 的扩容 能力。 具 2 2 N C、 Sre u 三 总线 设计构成 开放系统 . L I e r s Q、 v B Ltsa 14 用 的板卡种类 主 要分 为 以下 几种 :窄 / i pn 5 0使 e 宽带控 制板 卡 、 / 窄 宽带线 路卡 、 服务器 卡 、 输卡 、 传 测试 卡 以及各 种辅助 卡 ( 如告警 卡 、 铃流 卡 、 连接 卡等) 由于采 用 。 总线结 构这种 先进 的设计 思路 ,各种板 卡是 通过 各 自的接 口挂接在 相应 的总线之 上 。这就给 整个 系统 设计带 来 了很
3 1 N C 窄 带 总 线 . L
点的星形结构 , 主要节 点的功 能是代替老 交换机 , 提供交换机 个发展阶段是基于 D L的光纤铜缆混合 网络 , S 网络 结构也可 以采用环状 结构, 实现点到多点 的连接方式 , 同时提供宽带和 窄 带 业 务 的 接 入 , 主 要 的 接 入 技 术 有 A L V L DS 、 DS 、 S /D E O 和 以太 网接 入技术 。第三 阶段是基 于 宽带 DHP H、 P N 化、P化 的多业 务多技术融合 。随着核 心网技术 的飞速发展 I 及三 网融合概念的提 出, 利用 一套接入 平台实现 不同技术 的 应 用, 尽最大可 能地提高传输 带宽并实现 向全光 网络平滑过
() H 4 8 z的帧 同步信 号 , K 从每块 NE C到所有 线路卡 。 H
为了保护的原 因, 每块 N H E C到所有线路 卡都提供帧 同步信 号, 以点到多点 的方式分发到 ML S机框 的背板 。数据 总线采 用 了 GT P( u nn T asevr o iPu) L G n ig r cieL g ls信号技术 , n 使得信

41 —
数 据 下行 时 ,上 拉 电 阻 可 以选 择 连 接 至 3 3 2 5 或 . V、 .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