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常用规范标准精炼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1. 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规范旨在确保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并减少破坏。
这些规范包括使用适当的抗震设计参数、结构布置和材料选择,以及进行抗震分析和设计。
2. 结构荷载规范:结构荷载规范规定了建筑物在正常使用和设计寿命期间可能承受的荷载。
这些荷载包括自重、使用荷载、风载、地震荷载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这些规范合理确定建筑的承载能力和结构设计。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了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包括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配筋率、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4. 钢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了钢结构的设计要求,包括钢材的强度等级、焊缝强度、连接形式等。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钢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连接可靠性。
5. 基础设计规范:基础设计规范规定了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和地下结构的设计要求。
这些规范包括土壤的承载力、基础的尺寸和布置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承载能力合理设计建筑物的基础。
6. 构造防火规范:构造防火规范规定了建筑物的构造防火要求,包括防火分区、防火墙、防火门窗等。
这些规范旨在减少火灾蔓延的可能性,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7. 建筑振动和声学设计规范:建筑振动和声学设计规范规定了建筑物在不同振动和声学要求下的设计要求,包括建筑物的自振频率、振动衰减和噪声控制等。
这些规范旨在提供舒适的使用环境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总之,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稳定和可靠的重要工具。
设计师需要熟悉并遵守这些规范,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计算,以确保建筑物符合规范要求,并能够满足使用和使用寿命的要求。
结构设计常用规范强条总结

结构设计常用规范强条总结:结构设计常用规范施工常用规范标准工程管理常用的规范常用cad软件有哪些篇一:超强总结:结构设计的一些常见问题超强总结:结构设计的一些常见问题一、地基基础1、未对岩土勘察报告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判断,机械被动地按其提供的参数和建议进行地基基础计。
目前土勘察报告是与施工图一起报送审查机构进行平行审查,结构设计通常是依据未经审查合格的岩土勘察报告进行,不经分析盲目采用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
例如:(1)有的岩土勘察报告没有实测、也没有估算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就随意划分场地类别。
结构设计按错误的场地类别进行抗震计算,导致上部结构抗震安全度不足。
(2)对某些日期久远的勘察报告,未注意到勘察时所依据的规划总平面图已修改、工程场地存在无钻孔控制的区域(甚至整个拟建工程范围内完全没有钻孔),仍盲目按原勘察报告进行设计,导致送施工图审查后需要补充勘察工作、设计返工,直接影响工程的开展。
2、桩周存在软弱土层,地表大面积填土形成堆载,桩周土沉降可能超过基桩沉降,对基桩形成负摩阻力。
但设计时未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4.2条(强制性规范条文)计入桩侧负摩阻力的不利影响。
3、桩周存在较厚的淤泥等软弱土层,但设计时未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3.1.3条第2款(强制性规范条文)和第5.8.4条计算桩身压屈承载力。
4、地下水和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但地下构件(承台、地梁、桩和埋地的柱段)无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例如,地下水中氯离子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在干湿交替的状态下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腐蚀性。
有的工程在勘察时地下水位很高、接近地面,部分设计人员就认为基础位于地下水以下,不属于干湿交替的状态,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地下水位季节变化并非在较短的勘察期间能够查明,设计使用年限内地下水位的升降更不可避免。
5、对液化土中的灌注桩,没有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第4.4.5条(强制性规范条文)“桩身箍筋加密自桩顶至液化深度以下符合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所要求的深度”。
建筑设计行业设计标准规范

建筑设计行业设计标准规范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的提高,建筑设计行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环保和美观,建筑设计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设计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对建筑设计行业的设计标准规范进行详细探讨,并且分为四个主要小节进行展开阐述。
一、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核心环节,其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抗震性。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震设计规范: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是保证建筑物抵御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
该规范包括了各种地震力计算方法、结构形式的选择原则等内容,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结构完整性。
2. 承载力设计规范:该规范主要涵盖了建筑物各个组成部分的承载力计算和设计,包括墙体、梁、柱等结构元素的尺寸设计和材料选用等。
3. 安全防火设计规范:防火安全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该规范要求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划分、逃生通道设计等,以确保建筑物在火灾发生时有足够的安全逃生通道和灭火设施。
二、建筑功能与空间设计规范建筑的功能与空间设计规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效果和舒适度。
以下是建筑功能与空间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1. 功能分区设计规范:建筑物的不同功能区域需要满足不同的设计要求,如公共区域、办公区域、生活区域等。
该规范要求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需求进行功能划分,并满足相应的设计标准。
2. 空间布局设计规范:建筑的空间布局应该合理,不仅要满足使用需求,还要考虑通风、采光等要素。
该规范要求合理利用建筑物的空间,确保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和通畅。
3. 设备设施配置规范:建筑物内的设备与设施配置涉及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该规范要求根据功能区域的需要合理配置设备与设施,如暖通设备、照明设备等。
三、建筑环保与节能设计规范建筑行业对环保和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推动了建筑环保与节能设计规范的制定。
以下是主要内容:1. 建筑材料环保设计规范: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能对于室内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
建筑设计中的结构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结构规范要求建筑设计中的结构规范要求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稳定和持久,需要遵守的标准和规范。
这些规范要求涵盖了建筑物的各个方面,包括材料选用、结构设计计算、施工工艺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建筑设计中的结构规范要求。
1. 材料选用规范在建筑设计中,材料的选用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因此,结构规范对于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能要求和使用限制做了详细规定。
例如,在混凝土结构中,规范会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骨料的选择和配合比等进行严格规定。
在钢结构中,规范会对钢材的材质、抗拉强度以及焊接工艺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2. 结构设计计算规范结构设计计算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需要确保建筑物在各种荷载和作用力下仍然能够保持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因此,结构规范对于结构设计所涉及的荷载计算、构件强度验证、结构稳定性分析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建筑物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以及地震、风力等自然灾害作用下都能够提供足够的安全性。
3. 施工工艺规范施工工艺规范是指在建筑物的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具体操作规范。
这些规范涉及到施工的各个环节,包括基础施工、构件安装、连接方式等。
例如,在混凝土结构的浇筑过程中,规范要求需要严格控制浇筑时间、浇注层厚度、振捣等工艺参数,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整体结构的安全性。
4. 结构监测与维护规范一旦建筑物建成投入使用,结构监测和维护是确保其安全和持久使用的重要环节。
相应的规范要求涵盖了结构监测的方法与频率,以及维护保养的标准和方法。
例如,规范要求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应配备结构监测装置,定期进行结构安全评估和维护检查。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中的结构规范要求对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做了严格规定。
这些规范的遵守对于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稳定和持久至关重要。
建筑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应该深入了解并遵守这些规范要求,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质量和使用安全。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建筑结构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提供了必要的准则和指导。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一、设计荷载规范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荷载是指在建筑结构各部位作用下所产生的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式。
常见的设计荷载规范包括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和行业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
设计荷载规范的目的是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合理选取荷载参数,准确计算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主要包括《普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
这些规范针对混凝土结构的不同形式和用途,提供了相应的设计方法和要求。
设计师应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规范,并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钢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是另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施工周期短等优点。
钢结构设计规范包括《工业建筑钢结构设计规范》和《建筑钢结构设计规范》等。
这些规范规定了钢结构的材料要求、连接方式、计算方法等重要内容,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基础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承受建筑荷载并将其传递到地基。
基础设计规范包括《地基设计规范》和《地基处理规范》等。
这些规范规定了基础设计的要求,包括基础的尺寸和强度,地基处理的方法和要求等。
设计师应根据土壤的性质和建筑荷载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基础设计规范,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分析。
五、抗震设计规范由于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抗震设计成为了建筑结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抗震设计规范主要包括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地方性规范《城市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等。
这些规范通过考虑地震力的作用,要求设计师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确保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对于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完整版)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完整版)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本文档旨在提供建筑结构设计的规范和指导,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可靠。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设计准则和要求:
1. 结构设计原则
- 根据建筑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特点,设计师应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和材料。
- 结构设计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建筑法规和标准。
- 结构设计应符合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
- 结构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荷载和地震等自然力的影响。
2. 结构材料要求
- 结构材料应符合国家和地方建筑标准的要求,并具备相应的强度和耐久性。
- 钢筋混凝土应采用符合规范的标准配筋和混凝土配比。
- 钢结构应采用符合标准的钢材,并进行必要的防腐处理。
- 木材结构应选择符合标准的防腐木材,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 其他结构材料也应符合相应的建筑标准和规范要求。
3. 设计荷载和安全系数
- 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确定相应的设计荷载,并按照规范计算。
- 结构设计应采用适当的安全系数,以确保结构在正常使用及极限状态下的安全性。
4. 结构施工和监测要求
- 结构施工应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 结构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 完工后的结构应进行验收,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本文档提供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但具体的设计和施工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进行,以确保建筑物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注意:本文档内容为一般建议,具体应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结构设计规范

结构设计规范结构设计规范是指在进行建筑或者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结构设计规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建筑物或者工程项目的结构安全可靠,满足使用功能,提高建筑物或者工程项目的抗震性能,并且便于施工、操作和维护。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结构设计规范。
1. 静载荷规范:结构设计应考虑建筑物或者工程项目所承受的静力荷载,包括自重、楼面活载、雪载、风载等。
各种加载应符合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2. 抗震规范:结构设计应考虑地震产生的荷载,采用适当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措施,使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
3. 安全系数规范:结构设计应符合相应的安全系数规范,在结构设计中引入适当的安全余量,以确保结构在使用寿命内的各种工况下都能满足安全和可靠的要求。
4.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针对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有相应的设计规范,包括受力性能、构件尺寸、材料强度等方面的规定。
5. 钢结构设计规范:针对不同类型的钢结构,有相应的设计规范,包括受力性能、构件尺寸、焊接和连接、材料强度等方面的规定。
6. 基础设计规范: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性能,选择适当的基础类型和尺寸,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7. 施工技术规范: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方法,结构的构造要符合相应的施工技术规范,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8. 操作和维护规范: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结构的使用、操作和维护,并制定相应的规范,确保结构的可操作性和维护性。
9. 可持续发展规范: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选择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减少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从而提高结构的可持续性。
10. 监测和评估规范:在结构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结构的监测和评估,依据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结构的安全评估和健康监测。
总结起来,结构设计规范是结构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包括静载荷规范、抗震规范、安全系数规范、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基础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范、操作和维护规范、可持续发展规范、监测和评估规范等。
建筑工程常用规范、标准汇总

建筑工程常用规范、标准汇总
本文档旨在汇总常用的建筑工程规范和标准,以便工程师和相
关人员在项目中参考和应用。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规范和标准供
参考。
1. 建筑设计规范
- GB -2010《建筑设计规范》: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强制性规范,包括建筑结构设计、防火设计、隔声与保温设计等。
2. 建筑施工规范
- GB -2010《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了建筑施工质量
验收的基本要求、程序和标准。
3. 建筑材料标准
- GB/T -1999《建筑和建筑材料防火分类》:对建筑材料进行
防火性能的分类和划分。
4. 建筑可持续性标准
- GB/T -2019《建筑可持续性评价技术导则》:定义了建筑可持续性评价的基本术语、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5. 建筑设备标准
- GB -2010《建筑给水排水及供暖工程设计规范》:规定了建筑给水、排水和供暖工程的设计、安装、验收标准。
6. 建筑安全规范
- GB -2014《建筑防雷设计规范》:规定了建筑物防雷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要求。
以上仅是一些常用的建筑工程规范和标准的简要介绍,具体的应用还需根据具体项目和需求进行选择和参考。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严格遵守国家的强制性规范和标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 注意:本文档所列举的规范和标准仅供参考,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查阅最新版本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建筑结构设计常用规范标准精炼

建筑结构设计常用规范标准精炼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高宽比不宜大于4,跨高比不宜小于4;宽扁梁及深梁详规范。
2、梁截面控制指标A. 纵筋配筋率:最小配筋率按《混凝土规范》表11.3.6-1中数值取用,一般模型计算会考虑,不用管;最大配筋率不宜大于2.5%;B. 纵筋净距:顶筋不应小于30mm和1.5d,底筋不应小于25mm和1.0d。
钢筋多余2层时,2层以上钢筋中距应比下面2层中距增大1倍。
各层钢筋间距不小于25mm和d(d为纵筋最大直径)。
C. 纵筋面积比: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四级规范无要求,一般取0.25。
D. 箍筋直径及肢数:当截面高度大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截面高度小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一级不小于10mm,二三级不小于8mm,四级不小于6mm,当纵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直径加大(按规范的表中最小直径来加大);箍筋肢数:梁宽小于350mm用双肢箍,350~600时四肢箍,650~800时六肢箍。
E. 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一级不大于hb/4、6d、100的较小者;二级不大于hb/4、8d、100的较小者;三四级不大于hb/4、8d、150的较小者F. 箍筋加密区长度:一级不小于2hb、500的较大者;二三四级不小于1.5hb、500的较大者3、梁配筋构造A. 架立筋:一般用12mm,但是《混凝土规范》9.2.6中指出,跨度小于4m是不宜小于8mm,跨度4~6m不应小于10mm,大于6m时不应小于12mm。
B. 梁侧构造筋:梁腹板高度hw(梁高-板厚)不小于450mm 时,梁两侧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单侧配筋率不小于腹板面积(bhw)的0.1%;注意,扭筋构造是按照全高布置构造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C. 悬臂梁构造:应有至少2根钢筋伸至悬臂梁外端,并向下弯折不少于12d,其余钢筋不应截断,应在《混凝土规范》9.2.8条规定的弯起点弯折。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第1章总则 (6)1.1 设计基本规定 (6)1.1.1 建筑结构设计应遵循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符合国家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
(6)1.1.2 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作用和影响,保证结构安全、可靠、耐久。
(6)1.1.3 设计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利用,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功能和经济效益。
(6)1.1.4 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充分考虑绿色、环保、节能要求,提高建筑物的环境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6)1.1.5 设计应注重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6)1.2 设计依据与标准 (6)1.2.1 设计依据 (6)1.2.2 设计标准 (7)1.2.3 设计规范 (7)1.2.4 设计指南和手册 (7)1.2.5 其它 (7)第2章结构体系与布置 (7)2.1 结构体系选择 (7)2.1.1 结构体系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功能、规模、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及施工技术等因素综合考虑,满足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基本要求。
(7)2.1.2 常见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桁架结构、网架结构、空间结构等。
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7)2.1.3 结构体系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7)2.2 结构布置原则 (7)2.2.1 结构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7)2.2.2 结构布置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8)2.3 结构构件设置 (8)2.3.1 结构构件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8)2.3.2 结构构件设置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8)第3章荷载与作用 (8)3.1 永久荷载 (8)3.1.1 概述 (8)3.1.2 结构自重 (9)3.1.3 建筑构件及固定设备重量 (9)3.1.4 预应力 (9)3.1.5 地基土的侧压力 (9)3.2 可变荷载 (9)3.2.1 概述 (9)3.2.2 楼面活荷载 (9)3.2.3 屋面活荷载 (9)3.2.4 风荷载 (9)3.2.5 雪荷载 (9)3.2.6 温度作用 (9)3.3 偶然荷载 (9)3.3.1 概述 (9)3.3.2 地震作用 (10)3.3.3 爆炸作用 (10)3.3.4 撞击作用 (10)3.4 荷载组合 (10)3.4.1 荷载组合原则 (10)3.4.2 荷载组合分类 (10)3.4.3 荷载组合计算 (10)第4章地基与基础 (10)4.1 地基处理 (10)4.1.1 地基调查与评价 (10)4.1.2 地基处理方法 (10)4.1.3 地基处理施工 (10)4.2 基础设计 (10)4.2.1 基础类型选择 (11)4.2.2 基础尺寸及布置 (11)4.2.3 基础材料及构造 (11)4.3 地基基础检测与验收 (11)4.3.1 检测内容与方法 (11)4.3.2 验收标准及程序 (11)4.3.3 验收文件及资料 (11)第5章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11)5.1 材料功能 (11)5.1.1 钢筋 (11)5.1.1.1 钢筋的强度和变形功能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
结构专业标准规范大全

结构专业标准规范大全在建筑行业中,结构专业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建筑物的承重能力和安全性,在建筑设计、建造、验收等环节都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标准规范。
本文旨在介绍结构专业标准规范大全,供相关人员参考。
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规范》这是结构专业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规范,也是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
规范内容包括结构设计基本要求、材料选择和使用原则、荷载标准和按重要性等级划分类建筑物、结构分析方法等。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这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重要的荷载规范,包括自然环境荷载、建筑使用荷载、随机荷载等,涉及建筑物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承重能力和安全性。
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这是在地震地区建造建筑物时必须遵循的规范,规范内容包括结构地震烈度、设计地震动力学参数、地震动分析方法、构造抗震措施等。
4.《钢结构设计规范》这是关于钢结构的设计规范,具有钢结构特有的设计、施工、工艺和检验等方面的规定,包括材料选用、构造设计、结构分析、施工要求等内容。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这是关于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规范,包括混凝土和钢筋的技术标准、荷载标准、构造设计及施工要求等。
6.《砖石结构设计规范》这是关于砖石结构的设计规范,主要包括砖墙和石墙的设计、材料选用、荷载标准、构造设计及施工要求等。
7.《木结构设计规范》这是关于木结构的设计规范,包括木材的选择和制备、各种节点的设计、荷载标准、构造设计及施工要求等。
8.《建设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这是建筑工程验收中必须遵循的标准,包括结构、土建、水电、装修等方面的验收标准。
总之,结构专业标准规范大全是建筑行业中必不可少的规范体系,任何一个环节的违背都可能导致建筑物的承重能力和安全性降低,甚至出现灾难性后果,因此,建筑企业和结构专业人员应该严格遵循相关规范,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规范要求建筑结构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了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符合工程标准,在建筑设计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应的建筑结构规范要求。
本文将介绍建筑设计中常见的建筑结构规范要求,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能够满足安全和稳定的要求。
1. 建筑结构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结构的材料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和用途,合理选择和应用合适的材料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的关键。
常见的建筑结构材料包括钢材、混凝土、木材等。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和受力情况,需要参照相应的建筑结构规范要求确定材料的强度、抗震性能、耐久性等指标,以确保材料能够满足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
2. 结构荷载的计算与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结构荷载的计算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结构荷载是指各种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外部力,包括静载、动载、风载、雪载、地震力等。
建筑结构的设计需要根据规范要求计算和考虑不同荷载的作用,以确保结构能够稳定承载和传递荷载。
设计过程中需要参考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合理的荷载分析和计算,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结构体系设计结构体系是指建筑结构的整体布置和组成形式,包括框架结构、桁架结构、壳体结构等。
结构体系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性和强度要求,合理选择结构体系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需求。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参考相应的规范要求,确定结构体系的类型和设计原则,确保结构体系能够满足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结构节点与连接的设计结构节点和连接是建筑结构中起连接和传递力的关键部位。
节点和连接的设计需要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确保节点和连接能够有效传递力和承受荷载。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规范要求确定节点和连接的类型和尺寸,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和材料,以确保节点和连接能够满足建筑结构的要求。
5. 结构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合理采用抗震措施来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
结构设计主要的国家标准、规范、规程

结构设计主要的国家标准、规范、规程结构设计主要的国家标准、规范、规程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95)3、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GBJ 132—90)4、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和符号标准(GB/T 50083—97)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6、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93)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10、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 6—99)11、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94)12、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2)1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1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2)1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16、边坡工程技术规程(GB 50033—2002)17、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18、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 22:89)19、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20、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 50269—97)21、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 106—97)22、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T 93—95)2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4、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12—87)25、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 118—98)2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97)27、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规范(GB 50021—2001)28、砌体结构设计设计规范(GB—50003—2001)29、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 137—2001)30、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T 13—94)31、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JGJ/T 14—95)32、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 8239—1997)3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02)34、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35、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6—2002)36、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0—2002)3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38、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程(GBJ 130—90)39、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92—93)4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4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07—96)42、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8—96)43、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GJ 108—96)44、钢筋锥螺纹结头技术规程(JGJ 109—96)45、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114—97)46、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47、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48、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2)49、网架姐欧股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7—91)50、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 28:90)51、钢混组合楼盖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YB 9238 —92)52、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范(JGJ 138—2001)53、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YB 9082—97)54、门式钢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55、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JGJ 82—91)56、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程(GB 50046—95)57、钢结构管道涂装工程技术规范(YB/T 9256—96)58、冷弯薄壁型钢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2002)59、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CECS 24)6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6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62、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98)63、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J 135—90)64、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95)65、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技术规程。
建筑设计常用规范

建筑设计常用规范篇一:建筑设计常用标准规范汇总目录(终稿)公用部分篇二:建筑设计基本尺寸规范建筑设计基本尺寸规范室内设计尺寸标准门1.门高:供人通行的门,高度一般不低于2m,再高也以不宜超过2.4m,否则有空洞感,门扇制作也需特别加强。
如造型、通风、采光需要时,可在门上加腰窗,其高度从0.4m起,但也不宜过高。
供车辆或设备通过的门,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其高度宜较车辆或设备高出0.3~0.5m,以免车辆因颠簸或设备需要垫滚筒搬运时碰撞门框。
至于各类车辆通行的净空要求,要查阅相应的规范。
如果是体育场馆、展览厅堂之类大体量、大空间的建筑物,需要设置超尺度的门时,可在大门扇上加设常规尺寸的附门,供大门勿需开启时,人们可以通行。
现今建筑内各种设备管井的检查门颇多,它不是经常通过的地方,所以一般上框高与普通门齐或还低一些,下边还留有与踢脚线同高的门槛,其净高就不必拘泥于2m,1.5m左右即可。
2.门宽:一般住宅分户门0.9~1m,分室门0.8~0.9m,厨房门0.8m左右,卫生间门0.7~0.8m,由于考虑现代家具的搬入,现今多取上限尺寸。
公共建筑的门宽一般单扇门1m,双扇门1.2~1.8m,再宽就要考虑门扇的制作,双扇门或多扇门的门扇宽以0.6~1.0m为宜。
供安全疏散的太平门的宽度,要根据计算和规范(有关防火规范)规定设置。
管道并供检修的门,宽度一般为0.6m。
供机动车或设备通过的门,除其自身宽度外,每边也直留出0.3~0.5m的空隙。
附带说一下,供检修的"人孔"其尺寸也不宜小于0.6m×0.6m。
窗的尺寸1.窗高:一般住宅建筑中,窗的高度为1.5m,加上窗台高0.9m,则窗顶距楼面2.4m,还留有0.4m的结构高度。
在公共建筑中,窗台高度由1.0~1.8m不等,开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其底面高度不应低于2.0m。
至于窗的高度则根据采光、通风、空间形象等要求来决定,但要注意过高窗户的刚度问题,必要时要加设横梁或"拼樘"。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规范要求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规范要求建筑结构设计是指建筑工程领域中对建筑结构进行技术、安全和经济性要求的规范。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遵循规范要求对于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些常见规范要求:1. 荷载规范要求荷载规范是指对建筑物所承受的荷载进行规定,包括永久荷载(如建筑结构自重)和可变荷载(如人员、设备和雪载)。
荷载规范要求设计师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地理条件,合理计算和分配荷载,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2. 抗震规范要求抗震规范是指根据地震活动水平和建筑结构的特性,对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抵抗能力进行规定。
抗震规范要求设计师采用适当的抗震设计方法,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足够的抗震性能,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3. 钢结构设计规范要求钢结构设计规范是指对采用钢材构造的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的要求。
钢结构设计规范包括钢材的选择、连接方式、构件设计和施工要求等。
设计师在进行钢结构设计时必须遵循相关规范,确保结构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指对采用混凝土材料构造的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的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包括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构件尺寸和配筋、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等。
设计师在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必须遵循相关规范,确保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5. 基础设计规范要求基础设计规范是指对建筑物基础进行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基础设计规范包括地基勘察、基础类型选择、基础尺寸计算和施工控制要求等。
设计师在进行基础设计时必须遵循相关规范,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6. 火灾安全设计规范要求火灾安全设计规范是指对建筑物的防火设计和消防设施进行要求的规范。
火灾安全设计规范包括建筑材料的阻燃性能、疏散通道和消防设备的设置等。
设计师在进行火灾安全设计时必须遵循相关规范,确保建筑物在火灾发生时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疏散条件。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遵循规范要求是确保建筑物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建筑结构设计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标准建筑结构设计标准是保障建筑物安全和稳定的基础,它规定了建筑物各部分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基本要求,确保建筑物在自身重力和外力作用下不会发生失稳或倒塌。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规程和标准,以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一、工程规范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该规范规定了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荷载计算方法、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要求。
包括混凝土构件的尺寸、配筋、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震要求等内容。
2. 钢结构设计规范:该规范针对钢结构的设计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荷载计算、材料选择、连接形式、设计原则等。
同时也包含了钢结构的抗震要求,确保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备足够的韧性和稳定性。
3. 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该规范规定了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原则,包括地质勘察、基坑开挖、地基处理、基础结构选择等方面的要求。
确保建筑物的基础能够承受建筑物本身和荷载的作用,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建筑物验收规范1.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该规范用于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的程序和标准,包括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使用功能、材料质量、施工工艺等的验收要求。
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质量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2. 技术检测规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以确保设计和施工的合规性。
该规程规定了建筑物的结构检测方法、检测标准、评定指标等。
对于已建成的建筑物,定期进行结构安全检测,以保证其安全和可靠性。
三、建筑结构设计标准1. 荷载规范:该标准规定了建筑物所要承受的各种荷载,包括自重、活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根据不同建筑物的用途和地理位置,确定合适的荷载标准,以确保建筑物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抗震设计规范: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保障其安全稳定的基础。
该规范规定了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范围、设计地震参数、抗震构造形式、抗震设防烈度等,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有足够的韧性和抗震能力。
3. 结构分析与设计规范:该规范规定了建筑物结构分析和设计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包括构件尺寸的计算、结构的稳定性分析、材料的选用等。
常见结构设计规范强条word精品文档22页

抗规一、总则1.0.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1.0.4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三、基本规定3.1.1 抗震设防的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其抗震设防标准。
3.3.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
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3.3.2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对甲、乙类的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对丙类的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3.4.1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
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
注: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
3.5.2 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3.7.1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3.7.4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应估计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3.9.1 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
3.9.2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最低要求:(1)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b7.5.(2)混凝土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他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2)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要求详细介绍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要求详细介绍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能稳定和使用寿命长。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一、设计依据与基本要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设计师应根据特定的建筑类型和用途选择相应的设计规范。
基本要求包括设计的目的、设计的安全系数、设计的使用寿命以及在设计中应考虑的自然环境因素等。
二、载荷与荷载规范建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承受各种荷载,包括恒定荷载、可变荷载和临时荷载等。
设计规范会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提供相应的载荷标准,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例如,住宅建筑的可变荷载标准为2.0kN/m²,而工业厂房的可变荷载标准为4.0kN/m²。
三、材料与构件规范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也对使用的材料和构件提出了具体要求。
例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材的强度等级以及木材的湿度要求等。
此外,还要求设计师在构件的连接方式、尺寸和间距等方面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
四、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它能够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抵抗能力。
设计规范会提供相应的抗震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要求设计师根据地震区域的划分和建筑物的用途确定合理的抗震等级和设计水平。
五、破坏与安全控制规范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还会针对破坏与安全控制进行具体要求。
例如,在结构设计中要合理考虑构件的破坏形态、破坏机制以及安全控制措施等。
特别是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要注意控制结构的位移和变形,以确保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六、防火与疏散规范为了提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和疏散安全性,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对防火隔离带、防火墙、应急疏散通道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设计师需要根据规范要求,在结构设计中合理设置相应的防火措施,并保证人员疏散的通畅和安全。
七、验收与监督规范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在建筑物的验收和监督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规范要求相关部门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审核和验收,以确保设计符合规范要求并具备合理的结构安全性。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要求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制定了一系列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要求。
本文将就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要求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设计载荷要求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载荷是指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要承受的各种力的作用。
设计载荷要求是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高度、重要性等因素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设计载荷包括自重、活载、风载、雪载、冰载、地震作用等。
规范要求在设计时要合理确定这些设计载荷,并保证设计结构能够承受这些载荷的作用,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二、材料强度要求建筑结构的材料有很多种类,如钢材、混凝土、砖石等。
规范要求对于各种材料的强度有一定的要求,以确保结构在承受荷载时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例如,对于混凝土,规范要求按照混凝土的标准进行配比,在设计时要考虑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参数。
对于钢材来说,规范要求要满足一定的强度和刚度要求,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结构受力性能要求建筑结构在承受荷载时会出现不同的受力状态,如受拉、受压、弯曲等。
规范要求要确保结构在不同受力状态下仍能保持一定的受力性能,不出现过度变形、开裂等不良现象。
另外,规范还要求要考虑结构的抗震性能,确保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保持一定的抗震能力。
四、施工质量控制要求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对于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非常重要。
规范要求要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各项工程质量要求符合设计要求。
包括材料的合理选用、施工工艺的正确操作、检测和验收等方面。
规范要求还要对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进行详细的规定,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五、检测与验收要求建筑结构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和验收工作。
规范要求了各个工作阶段的检测和验收要求,如材料的出厂检验、结构的施工检验等。
在检测和验收过程中,要求随时记录检测结果和验收结果,以确保整个设计过程的合规性和质量。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要求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现行建筑结构规范大全

现行建筑结构规范大全篇一:2014版现行建筑结构规范大全1 通用标准1、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 50153-20082、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013、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 GB/T 50083-974、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GB/ T50002-20135、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B/T 50006-2010网上无免费6、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 50001-20107、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 50105-201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122 建筑抗震1、工程抗震术语标准 JGJ/T 97-20112、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 JGJ 101-96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5、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B 50191-20126、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 JGJ 297-20137、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 JGJ 248-20128、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 GB 50267-979、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32-20031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 JGJ 140-200411、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 JGJ 161-200812、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 GB 50868-201313、隔振设计规范 GB 50463-200814、多层厂房楼盖抗微振设计规范 GB 50190-9315、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 GB/T 50452-200816、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 JGJ/T 170-20093 幕墙、屋面、人防、给水排水1、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69-2002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332-20023、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 50038-2005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5、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 102-20036、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 133-20017、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5-20128、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693-20119、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JGJ 155-201310、倒置式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JGJ 230-201011、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 JGJ 255-201212、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 JGJ 237-20114 砌体和钢木结构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11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 JGJ/T 14—20113、淤泥多孔砖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93—20134、石膏砌块砌体技术规程 JGJ/T 201—20105、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 JGJ/T 17—20086、植物纤维工业灰渣混凝土砌块建筑技术规程 JGJ/T 228—20107、装饰多孔砖夹心复合墙技术规程 JGJ/T 274—20128、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9、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JGJ 99—9810、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 JGJ 209—201011、拱形钢结构技术规程 JGJ/T 249—2011 (网上无免费)12、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 50018—200213、底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 JGJ 227—201114、空间网络结构技术规程 JGJ 7—201015、索结构技术规程 JGJ 257—201216、低张拉控制应力拉索技术规程 JGJ/T 226—201117、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 JGJ 82—201118、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 GB 50429—200719、木结构设计规范(2005年版)GB 50005—200320、轻型木桁架技术规范 JGJ/T 265—201221、木骨架组合墙体技术规范 GB/T 50361—200522、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 GB/T 50708—20125 混凝土结构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10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 50476—20084、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 GBJ 130—905、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 JGJ 1—916、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 JGJ 224—20107、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2—20068、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 JGJ 19—20109、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92—200110、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95—201111、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 JGJ 115—200612、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14—200313、轻型钢丝网架聚苯板混凝土构件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69—201014、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81—201215、装配箱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 JGJ/T 207—201016、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规程 JGJ/T 268—201217、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 JGJ/T 258—201118、钢丝网架混凝土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 JGJ/T 273—201219、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 145—201320、混凝土结构工程无机材料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T 271—201221、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JGJ 149—200622、混凝土结构用钢筋间隔件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19—20106 地基、基础、勘察1、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GB/T50279—98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 GB 50021—20013、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 GB 50585—20104、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 72—20045、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查规程 JGJ83—20116、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 50324—20017、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JGJ/T 87—2012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23—1999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266—2013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11、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40—199612、钢铁企业冶金设备基础设计规范 GB 50696—2011(网上无免费)13、液压振动台基础技术规范 GB 50699—2011 (网上无免费)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15、载体桩设计规程 JGJ 135—200716、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 6—201117、三岔双向挤扩灌注桩设计规程 JGJ 171—200918、逆作复合桩基技术规程 JGJ/T 186—200919、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 JGJ/T 225—201020、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 JGJ/T 187—200921、混凝土预制拼装塔机基础技术规程 JGJ/T 197—20102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201223、高压喷射扩大头锚杆技术规程 JGJ/T 282—20122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201225、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JGJ/T 290—20122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0227、复合地基技术规范 GB/T 50783—201228、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GB 50739—201129、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JGJ/T 210—201030、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JGJ/T 213—201031、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工程技术规程 CJJ/T 177—201232、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GB 50112—20133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 50025—20043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JGJ 167—200935、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JGJ 118—20117 特种结构、混合结构1、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50135-20062、烟囱设计规范GB50051-20133、混凝土电视塔结构技术规范GB50342-2003(网上无免费)4、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规范GB50077-20035、架空索道工程技术规范GB50127-20076、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设计规程JGJ22-20127、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8、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JGJ/T172-20129、纤维石膏空心大板复合墙体结构技术规程JGJ217-201010、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11、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JGJ/T199-201012、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188-20098 检测、加固1、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检测分类标准JGJ/T181-2009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构分析与监测技术规范JGJ/T302-2013(网上无免费)3、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JGJ190-20104、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50728-20115、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116、砌体基本力学性能方法标准GB/T50129-20117、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621-20108、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329-20129、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201310、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152-20121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1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13、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JGJ/T294-20131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15、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08-201016、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200117、择压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4-201118、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20091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20、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2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2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23、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2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5、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JGJ/T182-200926、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27、危险房屋鉴定标准(2004年版)JGJ125-99(无免费)28、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29、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30、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200831、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GBJ117-8832、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33、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702-201134、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251-201135、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3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JGJ/T259-201237、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1238、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843-201339、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40、建筑结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规程JGJ/T279-201241、建(构)筑物移位工程技术规程JGJ/T239-2011篇二:2014版现行建筑结构规范大全 (含条文说明)共4册详细目录【目录】1 通用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 50153-2008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01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 GB/T 50083-97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GB/ 50002-2013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B/T 50006-2010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 50001-2010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 50105-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122 建筑抗震工程抗震术语标准 JGJ/T 97-2011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 JGJ 101-9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B 50191-2012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 JGJ 297-2013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 JGJ 248-2012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 GB 50267-97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32-200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 JGJ 140-2004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 JGJ 161-2008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 GB 50868-2013隔振设计规范 GB 50463-2008多层厂房楼盖抗微振设计规范 GB 50190-93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 GB/T 50452-2008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 JGJ/T 170-20093 幕墙?屋面?人防?给水排水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332-2002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 50038-200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 102-2003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 133-2001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5-2012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693-2011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JGJ 155-2013倒置式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JGJ 230-2010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 JGJ 255-2012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 JGJ 237-2011目录4 砌体和钢木结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11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 JGJ/T 14—2011淤泥多孔砖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93—2013石膏砌块砌体技术规程 JGJ/T 201—2010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 JGJ/T 17—2008植物纤维工业灰渣混凝土砌块建筑技术规程 JGJ/T 228—2010 装饰多孔砖夹心复合墙技术规程 JGJ/T 274—2012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JGJ 99—98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 JGJ 209—2010拱形钢结构技术规程 JGJ/T 249—2011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 50018—2002底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 JGJ 227—2011空间网络结构技术规程 JGJ 7—2010索结构技术规程 JGJ 257—2012低张拉控制应力拉索技术规程 JGJ/T 226—201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 JGJ 82—2011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 GB 50429—2007木结构设计规范(2005年版)GB 50005—2003轻型木桁架技术规范 JGJ/T 265—2012木骨架组合墙体技术规范 GB/T 50361—2005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 GB/T 50708—20125 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 50476—2008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 GBJ 130—90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 JGJ 1—91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 JGJ 224—2010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2—2006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 JGJ 19—2010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92—2001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95—2011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 JGJ 115—2006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14—2003轻型钢丝网架聚苯板混凝土构件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69—2010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81—2012装配箱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 JGJ/T 207—2010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规程 JGJ/T 268—2012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 JGJ/T 258—2011 钢丝网架混凝土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 JGJ/T 273—2012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 145—2013混凝土结构工程无机材料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T 271—2012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JGJ 149—2006混凝土结构用钢筋间隔件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19—2010 目录6 地基基础勘察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GB/T 20279—9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 GB 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 GB 50585—2010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 72—2004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查规程 JGJ83—2011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 50324—2001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JGJ/T 87—2012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23—199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266—2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40—1996钢铁企业冶金设备基础设计规范 GB 50696—2011 液压振动台基础技术规范 GB 50699—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载体桩设计规程 JGJ 135—2007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 171—2011 三岔双向挤扩灌注桩设计规程 JGJ 171—2009逆作复合桩基技术规程 JGJ/T 186—2009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 JGJ/T 225—2010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 JGJ/T 187—2009 混凝土预制拼装塔机基础技术规程 JGJ/T 197—2010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2012高压喷射扩大头锚杆技术规程 JGJ/T 282—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2012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JGJ/T 290—20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02复合地基技术规范 GB/T 50783—2012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GB 50739—2011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JGJ/T 210—2010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JGJ/T 213—2010 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工程技术规程 CJJ/T 177—2012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GB 50112—201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 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JGJ 197—2009 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JGJ 118—2011 附:总目录目录7 特种结构?混合结构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50135-2006烟囱设计规范GB50051-2013混凝土电视塔结构技术规范GB50342-2003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规范GB50077-2003架空索道工程技术规范GB50127-2007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设计规程jJGJ22-2012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JGJ/T172-2012纤维石膏空心大板复合墙体结构技术规程JGJ217-2010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JGJ/T199-2010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188-2009篇三:2014版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目录2014版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目录第1册:通用标准·民用建筑1.通用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总图制图标准GB/T 50103-2010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10建筑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10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50114-2010建筑电气制图标准GB/ 50786-2012供热工程制图标准CJJ/T 78-2010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T50002-2013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6-2010房屋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制图标准JGJ/T244-2011住宅厨房模数协调标准JGJ/T262-2012住宅卫生间模数协调标准JGJ/T263-20122.民用建筑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术语标准GB/T50504-2009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民用建筑修缮工程勘察与设计规程JGJ117-98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0037-96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T50362-2005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JGJ209-2010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40-2003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GB50867-2013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10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2003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38-99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 39-87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40-87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41-87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49-88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 57-2000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58-2008交通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T60-2012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0-90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91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JGJ76-2003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 122-99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124-99镇(乡)村文化中心建筑设计规范JGJ156-2008展览建筑设计规范JGJ 218-2010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铁路车站枢纽设计规范GB50091-2006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2011年版)GB50226-2007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11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GB50447-2008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 14-2005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 CJJ/T15-2011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 47-2006粪便处理厂设计规范CJJ 64-2009调幅收音台和调频电视转播台与公路的防护间距标准GB50285-98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筑技术规范GB50881-2013第2册建筑防·火建筑环境3 建筑防火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农村防火规范GB 50039-2010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 5004.5 -9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 50222-9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200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飞机库设计防火规范GB 50284-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2008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2004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2006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4.14-2007纺织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565-2010酒厂设计防火规范GB 50694-2011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5年版)GB 50084-2001 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51-2010卤代烷121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J 110-87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63-92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10年版)GB 50193-93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38-2003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47-2004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0-20054 建筑环境(热工·声学·采光与照明)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 50178-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09年版)GB 50366-2005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 50495-2009民用建筑太阳能空调工程技术规范GB 50787-2012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民用建筑能耗数据采集标准JGJ/T 154-2007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 173-2009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 203-2010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规范JGJ/T 267-2012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 50121-2005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 87-85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GBJ 122-88室内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T 50076-2013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 体育场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 131-20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设计常用规范标准精炼
1、截面
宽度不宜小于200,高宽比不宜大于4,跨高比不宜小于4;宽扁梁及深梁详规范。
2
余225mm 和d
般取
小于
小于;
hb/4、8d、100的较小者;三四级不大于hb/4、8d、150的较小者
F.箍筋加密区长度:一级不小于2hb、500的较大者;二三四级不小于1.5hb、500的较大者
3、梁配筋构造
A.架立筋:一般用12mm,但是《混凝土规范》9.2.6中指出,跨度小于4m是不
宜小于8mm,跨度4~6m不应小于10mm,大于6m时不应小于12mm。
B.梁侧构造筋:梁腹板高度hw(梁高-板厚)不小于450mm时,梁两侧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单侧配筋率不小于腹板面积(bhw)的0.1%;注意,扭筋构造是按照全高布置构造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C.悬臂梁构造:应有至少2根钢筋伸至悬臂梁外端,并向下弯折不少于12d,其
的
6
4
B.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受压钢筋直径的1/4。
C.沿全长的顶面、底面的钢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C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纵筋中较大截面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C12.(配筋率=配筋面积/界面有效面积{bxh0,h0指合力作用点至梁截面边距离})
D.贯通筋与柱截面关系: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钢筋直径,对于框
架结构中的框架柱截面,不应大于矩形柱该方向尺寸的1/20,不应大于钢筋所在位置圆柱弦长的1/20;对于其他结构类型,“不应大于”改为“不宜大于”。
5、其它
A.钢筋锚固与搭接纵向钢筋伸入支座内长度应符合《混凝土规范》9.2.2条相关要求;支座附近不宜在手拉区截断。
截断位置见《混凝土规范》9.2.3。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