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

就像这个中心本身可以被视为对于周围“非城市”环境的一种 诙谐的注解一样,在这个广场的设计中建筑师也运用了大量的 参照与对比。下沉式的广场有着与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坎 皮多利奥广场一样的形式与尺度,只是坎皮多利奥广场是在高 地上,而筑波广场是下沉的。
罗马的坎皮多利奥广场 广场设计的构图中心-跨在马背上的罗马皇帝 奥里留斯铜像
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区繁华 的麦迪逊大道。约翰逊把这 座高层大楼的外表做成石头 建筑的模样。楼的底部有高 大的贴石柱廊;正中一个圆 拱门高33米;楼的顶部做成 有圆形凹口的山墙 ,有人形 容这个屋顶从远处看去象是 老式木座钟。约翰逊解释他 是有意继承十九世纪末和二 十世纪初,纽约老式摩天楼 的样式。
引用了西 方历史和 现实的建 筑语言,却 表达了日 本的空间 意象
这个城市空间由三个要素组成:一块高起的平台,由白色面砖方 格中填充的红色陶石块铺成;一片下沉的椭圆形区域,以及一个 很富戏剧性的过渡区域,由在这两个层次之间的台阶、坡道和喷 泉组成。
在筑波中心中有米开朗琪罗的罗马卡比广场,柏拉蒂奥的构图 母题,查尔斯.摩尔在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采用的手法,汉斯.霍 莱因在维也纳旅行社用过的金属树形雕塑,图形与背景反转动 稀烂破风,好莱坞性感明星玛丽莲.梦露的“梦露曲线”……但 这一切绝非生硬拼在一起,而是“把历史性,文脉在一瞬间的 闪烁中燃烧起来,包含着焰火富、色彩的丰富以及历 史风格的折衷表现,综 合了画家和建筑师的双 重技艺。 这个方形大楼表面具有 简单而色彩丰富的不同 材料装饰。从结构整体 来看,这个建筑依然是 现代主义的,但是,由 于采用了大量的装饰细 节,它又具有非常浓厚 的装饰性,完全与现代 主义、国际主义的冷漠、 非人格化风格不同。
斯图加特新美术馆采用横躺的日 字形平面布局中央是圆形空间没 有顶,人走进那个地方,在石块围 成的桶形空间中,会联想起古罗 马的斗兽场.展室部分有一条屋 檐做成简单的凹形,散发出古埃 及神庙的信息
《后现代建筑设计》课件

VS
详细描述
高技派风格强调技术和工业美学,善于将 先进的科技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展现 出强烈的未来感。这种风格注重建筑的结 构、设备和技术的展示,常常运用裸露的 钢架、暴露的管道和设备等元素,突显出 现代化和机械化的特点。
粗野主义风格
总结词
追求简洁、朴素和原始的美感,摒弃装饰和 浮华。
详细描述
粗野主义风格追求简洁、朴素和原始的美感 ,摒弃传统的装饰和浮华。这种风格的建筑 常常采用裸露的混凝土或砖石等自然材料, 展现出一种未经修饰、质朴无华的感觉。粗 野主义风格的建筑常常给人一种沉重、压抑 和冷峻的感觉,但也有人认为它具有独特的 魅力和审美价值。
地域主义风格
总结词
强调与当地文化和地理特色的融合,尊重地 方传统和习俗。
详细描述
地域主义风格的建筑强调与当地文化和地理 特色的融合,尊重地方传统和习俗。这种风 格的建筑常常运用当地的材料和技术,呈现 出一种与当地环境相协调的感觉。地域主义 风格的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还能
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多元文化融合
后现代建筑设计注重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将不同地域 、民族和时代的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多元文化 特色的建筑风格。
个性化和独特性
后现代建筑设计强调建筑作品的个性化和独特性,反对千 篇一律的建筑风格,追求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手法。
后现代建筑设计的代表人物与作品
代表人物
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高迪、美国 建筑师弗兰克·盖里、意大利建筑 师伦佐·皮亚诺等。
代表作品
安东尼·高迪的圣家堂、盖里的古 根海姆博物馆、皮亚诺的罗纳山 教堂等。
02
后现代建筑设计的思想与理念
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反思与批判
(完整版)后现代主义建筑分析

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死亡
• 山崎实
否定装饰、功能主义特征、朴实无华、 预制构件,以简单的材料,混凝土和 钢材为中心,具有冷漠到极点的形式 特点,建筑群落工整有致,毫无情感 类似监狱
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消亡,后现代主 义的诞生转折
代表人物
• Bobert Venturi(罗伯特·文丘里) • 设计特点:
• 建筑剖面分析 • 建筑综述
少与多的辩论 内容与形式的较量 装饰是不是罪恶?
Robert Venturi 简介
Robert Venturi 1925~
• 1925年6月25日生于费城,就学于普林 斯顿大学建筑学院。
• 1950年获硕士学位。
• 1954-1956年在罗马的美国艺术学院学 习,后曾在O.斯托诺洛夫、E.沙里宁、 L.卡恩等人的事务所任职。
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
•
它是一个片段、一种装饰、一个象征,也是
“通过非传统的方式组合传统部件”的例子
•
以古典建筑的隐喻去替代那种没头没脑的玻璃
盒子”。
选题原因
• 了解那一时期社会文化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冲击 • 探寻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差异 • 深入了解后现代主义设计手法及特征 • 想更详细的了解一点那个时期建筑的发展
• 1957-1965年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任教。
• 1958年起在费城开设共同事务所。
• 1964年和洛奇一起开办事务所。
• 1965年曾代表美国国务院赴苏联讲学。 1966年任罗马美国艺术学院住宅建筑师 及该学院理事(1966-1971)。
• 1977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 学院顾问。
风格形成
• 阿尔瓦·阿尔托的影响
在所有作品中,阿尔瓦·阿尔托的作品对我的启示最大。它最具动感、最有联
后现代风格建筑

波特兰市 公共服务 中心
德国斯图加 特国家艺术 博物馆
国家美术馆不仅仅以它所展出 的艺术珍品而名噪四方,它更 是斯图加特市最著名的艺术殿 堂。这座新国家美术馆是建筑 家詹姆斯·斯德棱(James Stirling)设计之作,被许多 人认为是后现代建筑艺术的代 表作。
文丘里住所, 文丘里住所,费城 老年人公寓 特拉华州住所
的形式和符号。 的形式和符号。 代表作: 文丘里住宅、费城老年人公寓、 代表作: 文丘里住宅、费城老年人公寓、特拉华州住宅
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 美国电话电报大楼 波特兰市公共服务中心
德国斯图加特国家艺术博物馆
日本筑波市政中心 文丘里住宅、费城老年人公寓、 文丘里住宅、费城老年人公寓、特拉华州住宅
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
古典主义是建筑的灵魂, 古典主义是建筑的灵魂,对现代建筑有强烈 的反感,主张建筑应全方位的复古。 的反感,主张建筑应全方位的复古。 代表作: 代表作:
伦敦杜佛斯大厦 美国新泽西州贝涅医院 美国国务院富兰克林大厅(接待和宴会) 美国国务院富兰克林大厅(接待和宴会) 西班牙塞戈维亚城市博物馆
伦敦杜佛斯大厦
后现代主义派的建筑风格( 后现代主义派的建筑风格(2)
(2)比喻古典主义: 2)比喻古典主义: 比喻古典主义
以古典建筑的比例、尺度和符号为构思基础, 以古典建筑的比例、尺度和符号为构思基础,半 现代半古典,对古典和传统建筑持严肃和尊重态度。 现代半古典,对古典和传统建筑持严肃和尊重态度。 代表作: 代表作:
美国新泽 西州贝涅 医院
美国国务院富兰克林大厅(接待和宴会)
西班牙塞戈 维亚城市博 物馆
伊利诺依州 美国儿科医 院大楼
后现代主义派的建筑风格 (4 )
后现代主义建筑

图文里——母亲住宅 “这是一座承认建筑复杂性和矛盾性的建筑,因为它即复杂又简单,既开敞又封闭,既 大又小”——图文里 确实,这座建筑在许多方面显得模棱两可,平面或立面似对称又不对称,形式传统又并不 传统。而且正立面是山墙,但山墙的顶部又是断裂的,墙中央的门洞被放大了,但真正的 门却在旁边。
老年人公寓
奥地利建筑师H.霍莱茵—— 奥地利维也纳旅行社 霍莱茵采用了舞台布景的 手法布置了一组组风景片段, 以唤起旅行者对异域风景的 联想:破败的柱子象征着希 腊与意大利;青铜顶的亭子象 征着印度-
英国建筑师J.斯 特林——德国斯 图加特州立美术 馆扩建工程。 扩建工程显示 了这位建筑师创 作道路上的巨, 金色砂岩外墙贴 面酷似古典建筑 的石墙肌理。历 史元素的使用使 得博物馆获得了 一种古典建筑所 具有的纪念性和 仪式感。大改变。 从形式上看,这 个作品吸收了众 多古典建筑元素。 建筑以厚重的墙 体为主,顶部有 微微出挑的檐口
C .摩尔——圣.约瑟夫喷泉小广场 小广场由公共场地,柱廊,喷泉,钟塔, 凉亭和拱门组成,充满了古典建筑的片段, 却全然没有古典建筑的肃穆气氛。
P.约翰逊——美国电话电 报公司 曾是现代建筑运动积极 倡导者的p.约翰逊的这座 大楼彻底的改变了人们以 往所熟悉的摩天大楼的形 象。 这座与以往的玻璃摩天 大楼完全不同,外墙大面 积的覆盖花岗岩,立面按 古典方式分为三段,顶部 则是一个开有圆形却后的 巴洛克式的大山花。
这些后现代建筑从一开始就极有争议,不少人认为它们只是一些滥用符号, 玩弄手法和像舞台布景似的时髦玩意。确实,当部分后现代主义设计语言 成为制造时尚的工具时,它便及其自然的与商业娱乐世界联姻,最典型的 就是迪斯尼公司在佛罗里达的娱乐中心中由格雷夫斯设计的海豚旅馆与天 鹅旅馆。
后现代主义建筑案例研究

后现代主义建筑案例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现代主义之后的一个重要流派,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创新,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方向。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进行深入探讨。
一、历史元素的引用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引用历史元素。
设计师通过运用历史符号、装饰和建筑元素,将现代建筑与传统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象。
例如,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罗艺术馆,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加泰罗尼亚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引用传统的建筑元素,如尖拱、石墙等,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二、当地特色的融入后现代主义建筑注重当地特色的融入,强调建筑与当地文化的结合。
设计师通过对当地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将当地的特色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使得建筑成为地方文化的代表。
例如,印度新德里的巴哈伊寺,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印度文化,运用当地传统建筑材料和装饰手法,展现出印度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创新和独特的设计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创新和独特的设计,反对现代主义的单调和乏味。
设计师通过运用新的设计手法和材料,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空间。
例如,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轮船和贝壳,通过独特的曲线形态和材料运用,展现出极具创意的建筑形象。
四、功能性考虑尽管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形式和设计的独特性,但仍然注重建筑的功能性。
设计师在追求形式创新的同时,充分考虑建筑的功能需求和使用场景,确保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例如,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其设计充分考虑了内部功能的需求,将各种功能设施以创新的方式组织在一起,既满足了功能需求又具有独特的形式。
五、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关注建筑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设计师通过合理利用地形、保护生态环境等方式,使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共生共存。
例如,德国慕尼黑的奥林匹克体育场,其设计充分利用地形,将场馆融入自然环境中,同时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
1972年 7月15日下午3时32分,美 密苏里州圣路易斯 帕鲁伊 特·伊戈住宅高层住宅公寓被后现炸代主毁义建!筑
• 1977年,美 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
• 1979年1月9日,美国《时代》周刊专刊宣 告
• -----现代主义建筑死了??
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
文丘里----英国伦敦国家博物馆(1991年)扩建
严肃古典主义风格的 老馆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新 馆
后现代主义建筑
• 文丘里认为把时现代运动推向前进的实施方案就是-- Nhomakorabea采用装饰 。
•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复古怀旧,否则,还有什么时代 可言?
• 时代的进行,我们需要新的属于我们的装饰。文丘里的 做法就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 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 方法组合传统部件” 。
后现代主义建筑
一 、后现代主义
• 后现代主义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 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地体现于文学、哲 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所谓“后 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 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
• 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和感性 上的快乐主义。
后现代主义建筑
理事(1966-1971)。 • 1977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学院顾问。
后现代主义建筑
罗伯特·文丘里----母亲住宅 (1962年)
“这是一座承认建筑复杂性和矛盾性的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
确实,这座建筑在许多方面显得模棱两可,平面或立面似对称又不对称, 形式传统又并不传统。而且正立面是山墙,但山墙的顶部又是断裂的, 墙中央的门洞被放大了,但真正的门却在旁边。
后现代主义对建筑美学的挑战

后现代主义对建筑美学的挑战在建筑领域的发展历程中,美学观念始终在不断演变和革新。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给传统的建筑美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
要理解后现代主义对建筑美学的挑战,首先得明白传统建筑美学的一些核心特点。
传统建筑美学通常强调形式与功能的紧密结合,追求对称、比例和和谐的美感。
建筑物的外观设计往往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模式,以展现出秩序和稳定。
比如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其严谨的比例和对称的布局,体现了古典主义建筑美学对和谐与完美的追求。
然而,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的兴起,打破了这些传统的观念和规则。
后现代主义强调建筑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不再追求单一的、绝对的美学标准。
它反对传统美学中的那种“纯粹”和“简洁”,认为建筑应该是丰富多彩、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形式上常常采用拼贴、混合和夸张的手法。
比如,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风格的建筑元素拼凑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这种拼贴和混合并非随意而为,而是通过巧妙的组合和创新,传达出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重新解读和反思。
在功能方面,后现代主义建筑也对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
传统建筑往往将功能视为首要考虑因素,形式服从于功能。
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则认为,功能和形式可以相互独立,甚至形式可以超越功能成为建筑的主导因素。
这就导致了一些后现代主义建筑在外观上极具个性和创意,但在实际使用功能上可能存在一定的争议。
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还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它不再将建筑视为孤立的个体,而是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和互动。
建筑可以通过与周边的自然景观、城市景观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对环境的关注,使得建筑不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物体,而是一个与周围世界不断交流和变化的动态存在。
此外,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在文化和社会层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多元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表达了人们对传统价值观和权威的质疑和反思。
通过独特的建筑形式和设计语言,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了社会文化变革的一种象征和载体。
15-后现代主义建筑

15-后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古典主义、后现代形式主义)①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由部分建筑师和理论家以一系列批判现代建筑派的理论与实践,从而推动形成的建筑思潮。
②提倡文脉主义、隐喻主义、装饰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双重译码”的标识特征;③试图创立以非理性的不和谐、不完整、不统一为美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
代表作品:文丘里母亲住宅、费城老年人公寓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当时西方建筑师探索信息社会建筑发展方向的一种潮流,它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建筑流派:1)隐喻主义:①针对后现代主义派别中出现的反传统、与环境没有对话、建筑语言贫乏等现象而提出的,是后现代主义的三大建筑流派之一。
②主张通过运用建筑语言、建筑形象,将建筑拟人化、拟物化,使之产生特有的组合气氛,唤起人们对不同建筑及其片段的种种观感,产生比喻效果。
③它可以丰富建筑,使其易于亲近和熟悉,使其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隐喻主义不拘泥于后现代主义,将后现代主义向前推进了一步。
代表人物:詹姆斯·斯特林、矶崎新代表作品:斯图加特美术馆、日本筑波中心2)文脉主义:①后现代主义建筑师,重新关注历史文脉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在设计中引入了许多古典建筑元素,试图以新的方式使用历史元素。
无论是邻里空间,还是建筑风格,都试图建立与城市历史的关联性。
②建筑形式看上去古典,但每一个片段常被鲜亮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等非常规的要素所削弱,将传统元素从“原本文脉关系中撕拉出来”,再以既冲突又和谐的方式组合。
历史元素也因此转入了一种新创造的文脉关系之中。
③认为历史建筑的形式原理和方法事实在产生现代建筑作品的整体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表现出强烈的手法主义倾向。
3)装饰主义:①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十分喜爱在建筑立面上附加各种装饰,所谓的装饰主义,正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②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并不在意装饰本身与建筑的功能结合,而是注重装饰的构图效果。
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提纲:1.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和发展2.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风格特征3.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意义和价值4.后现代主义建筑与环保的关系5.后现代主义建筑与公共空间的设计1.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和发展后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源于欧美的一种建筑设计风格,是对现代主义风格的一种反叛和挑战。
它具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和创新理念,重视建筑表现性和情感性,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强调文化地域性和多元化。
后现代主义建筑是一种打破传统的探索,是建筑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新的潮流。
在国际上兴起的同时,中国也开始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尝试。
2.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风格特征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风格具有以下特征:曲线、斜线、复杂的外部形态、多层次的空间形态、流线型形态、大胆的用色方案等。
这种风格设计充分体现了对建筑形式的探索和创新。
同时,这种风格在细节上也充分表达了建筑师的个人特点,每一个建筑作品都有其明显的风格特点。
3.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意义和价值后现代主义建筑注重文化多元化,将建筑美学和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并赋予建筑更多的情感投射,使人们在空间中获得更平衡、更和谐的感受。
此外,后现代主义建筑也注重建筑与自然以及城市环境的融合,在某种程度上也解决了现代城市中建筑与环境分离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这对于城市生态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 后现代主义建筑与环保的关系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不局限于建筑自身,也充分考虑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绿色概念融入了建筑空间设计中,注重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例如,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来水的回收利用、能源的使用等等,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和减少环境污染。
5. 后现代主义建筑与公共空间的设计后现代主义建筑不仅仅注重外观的创新,也强调对于公共空间的设计。
设计师通过不同的空间布局和体验设计,实现了多功能的公共空间,同时也强化了社交性,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案例中的极具代表性的办公建筑、文化建筑等等都体现出了后现代主义建筑对于公共领域重视和注重。
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消印 防第 队安 哈 四纳 佛 号州 大 大哥 学 楼伦 宾夕法尼亚州C纪hestn布ut Hill 区文丘里住宅 念 堂
美新国泽俄西亥普巴俄州林德奥斯学伯顿院林美术馆
美康 国涅 纽狄 约格 西州 切华 斯盛 特顿 住兰 宅居
• 后现代主义建筑教我们”要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文丘 里语)
普美
—— ·
— ·
克波 尔特 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公会大楼——罗格雷夫斯伯兰市政厅
约 翰 逊
国 电 话 电
报大楼特源自文丘里迈菲 利• 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及作品
• 罗伯特·文丘里(代表作品) • 罗伯特·斯特恩 (代表作品) • 菲利普·约翰逊 (代表作品) • 迈克尔·格雷夫斯(代表作品) • 史密斯 • 矶崎新(日本)(代表作品) • 波尔托盖西(意大利) • 博菲尔(西班牙)
有着建筑界“教父”之称的菲利普·约翰逊一生都在求变,一生都在引领潮流, 他从玻璃屋子时期的密斯风格转向新古典主义时,推出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当 现代主义风雨欲来的时候,他设计了名声显赫的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芙的“水 晶教堂”;当后现代主义成为时尚时,他和建筑师伯奇一起贡献了纽约的美国电 话电报公司大楼,这座拼贴了古典风格、现代高层建筑风格、巴洛克时代的堂皇 风格和现代商业化POP风格的建筑,堪称后现代主义建筑中规模最大、最负盛名 的代表作。另外,他设计的匹兹堡平板玻璃公司大厦、耶鲁微生物教学楼、休斯 顿银行大厦等,也是建筑史上无法忽略的经典之作。
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雷 夫斯1934年生于在美国印地安那州首府,1958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 大学,获建筑学士学位,1959年在著名的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获硕士生学位。 而后,他进入意大利罗马美利坚学院深造,获得罗马大奖和布鲁诺奖学金。 1962年开始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64年在该地开设事务所,1972年成为 该大学教授,此外还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
后现代主义建筑学派分析及案例分析

剖 面 图
四、功能分区图
• 新博物馆的4个画廊 楼层为巡回和暂时性展 览提供不同的组合空间: 机械系统都被集中在中 心以留出无柱的空间。 第五层包括教室和在线 学习项目的 计算机室, 而办公室在第六层。第 七层有一个2000平方英 尺的活动空间,一个阳台 也在其中。
五、建筑局部
内部空间
材质
• 主要作品:美国康涅狄格州纽卡纳 安玻璃住宅、休斯顿建筑学院、德 克萨斯州休斯顿、达拉斯感恩广场、 圣路易斯州人寿保险总公司、加利 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水晶大教堂
二、比喻性的古典主义
• “比喻性的古典主义”(Latent Classicism),这种风 格其实也是狭义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一个类型。它基本采用 传统风格作为构思,设计多半处于一半现代主义,一半传 统风格之间。它与“戏谑的古典主义”的最大不同在于, 这派设计家对于古典主义和历史传统具有严肃的尊敬态度, 绝对不开玩笑。他们取古典主义的比例、尺寸、某些符号 作为发展构思,因而具有比较严肃的面貌,从文化的角度 来看,这派的作品更能为大众接受。
一、设计师简介
妹岛和世出生于日本茨城 县,1981年从日本女子大学硕 士班毕业之后,就进入了日本 著名建筑师伊东丰雄的事务所 工作。 作为为数不多的世界顶尖女建 筑师,她是典型的工作狂。素 颜,一副普通的黑框眼镜,简单 设计的圆领黑色印花连身裙, 平底鞋。她每天工作到凌晨, 次日上午十点左右起床,建筑 设计可以说是她唯一的兴趣。
代表人物
• 凯文·洛奇(KEVIN ROCHE)国际 著名建筑大师,普利兹克奖获得者。
• 在《当代建筑家》杂志中,C. 史 密斯(C.SMITH)这样评论罗奇: “他示范了根据特定情况进行特殊 设计的方法,因而其设计作品呈现 出独特的个性和多样的风格”。此 外,他称罗奇和丁克路: “在以政 府、教育和商业机构为业主的当代 美国建筑师中,他们是最大胆和善 于创新的。” 罗奇坚信:建筑师 不应该落入僵硬的设计框架中。他 拒绝别人给其作品贴标签或分类。
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作者: ————————————————————————————————日期:ﻩ后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古典主义、后现代形式主义)①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由部分建筑师和理论家以一系列批判现代建筑派的理论与实践,从而推动形成的建筑思潮。
②提倡文脉主义、隐喻主义、装饰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双重译码”的标识特征;③试图创立以非理性的不和谐、不完整、不统一为美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
代表作品:文丘里母亲住宅、费城老年人公寓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当时西方建筑师探索信息社会建筑发展方向的一种潮流,它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建筑流派:1)隐喻主义:①针对后现代主义派别中出现的反传统、与环境没有对话、建筑语言贫乏等现象而提出的,是后现代主义的三大建筑流派之一。
②主张通过运用建筑语言、建筑形象,将建筑拟人化、拟物化,使之产生特有的组合气氛,唤起人们对不同建筑及其片段的种种观感,产生比喻效果。
③它可以丰富建筑,使其易于亲近和熟悉,使其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隐喻主义不拘泥于后现代主义,将后现代主义向前推进了一步。
代表人物:詹姆斯·斯特林、矶崎新代表作品:斯图加特美术馆、日本筑波中心2)文脉主义:①后现代主义建筑师,重新关注历史文脉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在设计中引入了许多古典建筑元素,试图以新的方式使用历史元素。
无论是邻里空间,还是建筑风格,都试图建立与城市历史的关联性。
②建筑形式看上去古典,但每一个片段常被鲜亮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等非常规的要素所削弱,将传统元素从“原本文脉关系中撕拉出来”,再以既冲突又和谐的方式组合。
历史元素也因此转入了一种新创造的文脉关系之中。
③认为历史建筑的形式原理和方法事实在产生现代建筑作品的整体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表现出强烈的手法主义倾向。
3)装饰主义:①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十分喜爱在建筑立面上附加各种装饰,所谓的装饰主义,正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现代建筑与后现代建筑的区别

现代主义建筑和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区别是什么?一、现代主义建筑1、概述是指一种简约、没有装饰的建筑风格。
虽然这种风格的构想形成于20世纪初期,并有很多的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及其作品有大量的推广,但是很少有现代建筑是建于20世纪上半叶。
直到二战后二十世纪中叶,最终是透过成为各种机构和公司的建筑,在西方建筑界才成为了居主导地位的建筑风格。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2、历史:1860年代后,现代建筑才开始萌芽。
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的水晶宫和1889年的巴黎埃菲尔铁塔是现代建筑萌芽的标志。
1926年格罗庇乌斯在德国德绍(Dessau)建造设计的包豪斯新校舍,代表着现代建筑的成熟。
此时的建筑强调功能性和理性。
因此又称为功能主义或理性主义。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勒。
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凡·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
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建筑学的现代主义体现在所谓国际主义的设计风格上,以美国在四十至六十年代的建筑为代表,其中特点是功能性和扩大建筑物可用空间为首要理想,对于环境、人文境观、美学的考虑只是次要的。
20世纪中期,现代主义建筑强调的理性所造成的国际式风格排斥传统、民族性、地域性和个性,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建筑样式。
它的光、平、简、秃的方盒子外貌,引起了人们的不满。
3、特点:●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现代建筑应该与工业时代的条件特点相适应。
●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需求和经济问题。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品

计理念及造型上的变革推进。 尤其是新材料和建筑设计理念
的转变发展,更体现出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面貌的巨大差
别, 来满足社会和人们生活的需求。与此同时也对建筑构建 和材料的科学应用提出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和理论要求: 新的
材料如何能承担和合理的运用到建筑艺术家的奇思妙想当
中, 建筑工艺和科学技术的结合, 新材料的使用寿命 , 新建筑
筑结构方面的综合成就。
.
二十世纪以来的这些变化 , 无论深度还是广度 , 在建筑史上
茎 成
g
,’
删筋鲕觯 灶 腱
,
一 代 义 筑 格 兴 、 主建 风 的起 现
其主要背景是欧洲工业革命导致了现代机器大工业的产生
现是 主 义 建 筑 的 主 代 o - 出社意形和展同的象现主建正 望 f 显与会识态发不步现。代义筑 步 及代
在15 年约瑟夫・ 80 帕克斯顿设计的伦敦世界博览会水晶宫。 因为这是首次以钢材和玻璃为建筑材料的建筑设施 , 满足了 博物馆的采光及各项需求, 与传统建筑在材料与审美上发生 巨大变化。这也说明工业革命带给英国当时的经济实力, 其
包括建筑业所产生的变革。 同一时期在美国芝加哥.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及当时芝 加哥市政的大量建筑需要, 出现以商业建筑师和工程师的群 体, 被称为“ 芝加哥学派”为争速度和实效 , , 建筑大量使用铁
前的社会意识形态及还没有大规模的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和审
美趋向等综合原因不无关系。 在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建筑思想影
响下, 建筑师对实用功能和结构技术不甚重视 。 他们只重视建筑
的美化和装饰功能。这种建筑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启示 , 努力 使工业艺术与艺术在房屋建筑上融合 ,这种过分注重形式的做 法, 固然使建筑极其富有节奏和韵律感, 但是随着工业化生产时
后现代主义及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类型

第六章后现代主义及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类型一、后现代主义1.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概念首次在设计领域引用“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的是英国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
他用来描写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对现代主义建筑背离的建筑新趋势。
从此产生了后现代主义设计,80年代,后现代设计达到高潮。
后现代主义是60~90年代的一场风格运动,目前基本消失。
广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是指现代主义之后的,或者反对现代主义的一切建筑设计思潮。
狭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从哲学理论上讲,它主要体现在以“二元论”和“双重性”取代现代主义的“一元性”和“排他性”。
强调传统和向波普艺术(接近生活的艺术,是对抽象的表现主义的叛逆)学习的重要意义。
2.三大理论倡导者(1)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Charles Venturi,1925一)美国建筑师。
他反对密斯•范•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认为“省就是光秃秃(Lessisbore)”。
主张用两个方面的元素来丰富建筑:①历史建筑因素(托斯卡纳、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哥特风格、文艺复兴、巴罗克、洛可可、法国第一帝国、第二帝国、维多利亚、安妮公主风格等)中所有古典主义元素;②美国的通俗文化,包括好莱坞、拉斯维加斯等一向被认为俗不可耐的商业风格。
他在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tchitecture,1966年)中提出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原则。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Learning from Las Ve—gas,1972年)中强调了后现代主义的戏谑成分和对于美国通俗文化的新态度,主张激进的折中主义。
这两本书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
代表建筑作:费城母亲住宅、费城富兰克林故居、伦敦国家美术馆等。
(2)罗伯特•斯坦因(RobertStein)美国建筑家从理论上把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加以整理,分门别类,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是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一种建筑风格,它与传统建筑观念相悖,打破了过去对于建筑形式、材料和功能的传统限制。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设计理念以及代表性建筑等方面来介绍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和影响。
1. 历史背景后现代主义建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国家,当时,人们开始逐渐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理念感到厌倦,对于“形式跟随功能”的原则有所怀疑。
同时,社会和文化的变革也在推动着建筑风格的演变。
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反思,迅速崛起并发展成熟。
2. 设计理念后现代主义建筑对于设计理念有着独特的追求。
相较于现代主义注重功能性和简约性,后现代主义建筑更注重建筑师的个人创意和表达。
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允许自由发挥,可以借用多种元素、材料和形式,创造出非传统的建筑形象。
此外,后现代主义建筑也将建筑与周围环境、历史、文化融为一体,强调与人的情感和体验的直接联系。
3. 建筑特点后现代主义建筑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首先,后现代主义建筑注重建筑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它摒弃了传统建筑形式的限制,允许建筑师在设计中表达个人的创意和思想。
因此,后现代主义建筑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外观和形式。
其次,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它不再追求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冲突,而是通过合理布局和材料运用将建筑与周围的自然和城市环境相融合,创造出和谐的视觉效果。
第三,后现代主义建筑具有明显的装饰性和表现性。
建筑师通过运用各种装饰元素、曲线和色彩等来增加建筑的表现力。
这些装饰性的设计使得后现代主义建筑看起来更加富有情感和艺术性。
最后,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了建筑内部空间的变化和创新。
相较于传统的建筑布局,后现代主义建筑更加注重空间感的创造和室内外空间之间的联系。
建筑内部的空间划分多样化,注重材料和光线的运用,营造出独特的空间体验。
4. 代表性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涌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
其中,弗兰克·盖里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比尔宿舍楼(Bill Building)是一个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它独特的外观和丰富的装饰元素成为该建筑的一大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主义建筑
谈后现代主义建筑不得不说起现代主义建筑流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批量化生产的大背景之下,建筑亦出现了统一模式:讲求功能和理性;只强调新技术、材料和结构的模子一般的建筑形式。
这种被人冠名为现代主义的建筑,一度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
但是人们很快对它发出了批评和攻击,声称在这种生硬外壳的建筑中,缺少人文关怀,对它千篇一律的建筑形式也愈感乏味。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公开发表,正式拉开了后现代主义建筑流派的序幕。
它的起点就意味着另一个的终点,所以现代主义建筑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就宣告了它的死亡。
20世纪60-70年代,便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大肆兴起的时代,它是激进的折中主义,讲求建筑的复杂性、矛盾性。
后现代主义设计在当时被看作是一种对设计新标准的探索,是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改良、补充与发展,在设计上都是基于形式主义的探索。
反叛惯常的审美方式,对艺术语言新颖化的追求和不可重复性的认定,是后现代主义设计观的主要特征。
由于后现代主义设计标榜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其设计强调的是感官愉悦,随心所欲,漫不经心。
它们运用重叠、折射、片段、导向、调整矛盾、矛盾共存等一系列设计手法来呈现作品的生动和多样变化。
罗伯特.文丘里的主要代表作“母亲住宅”为他奠定了
在后现代主义建筑流派中坚实的基础,也是他理论的直接体
现。
母亲住宅在建造手法上汲取了民间建筑的精华:采用传
统坡屋顶;立面应用古典神庙的山花造型;材料也传统而朴
实。
但又在其中揉合了复杂的片段,他恰当地处理了简单和
复杂的矛盾关系,成为了这个作品的巨大成功。
他的做法也证明了他是一位“符号性古典主义”的
干将,他既反对光秃秃的明确利落的建筑形式,也批评
只强调回收历史的复旧。
他认为要将古典的元素当作“符
号”和“装饰”,符号就成为联系历史,传承文脉的要
素。
如文丘里1995年设计的哈佛大学纪念堂,从建筑外
形到材料运用都来自传统,向世人施展了独特的古典魅
力。
与此同时,另外一些设计师则开始寻找如何处理现代和古典之间的“间接”关系,而不是像文丘里那样运用符号的语言。
瑞士设计师博塔就是这种“潜伏古典主义”的一位,他是从历史风格中抽取相应的色彩、材质、原料以及结构等方面的构思,再在后现代主义风格中寻找她们的内在联
系,并建立出新的建筑。
斯塔比奥罗通达独立住宅是
他的代表作。
住宅中实体墙和玻璃格子的形式来源于
当地传统的“干粮仓”,中间有饰面线条,顶部是玻
璃坡顶采光窗的形式,这是他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
博塔在的其它设计中,仍然惯用了几何形式以及对古
典传统形式的重新诠释。
此外,没有隐喻的建筑在后现代主义建筑流派的
拥护者眼中是丑陋、平庸的复制品,所以后现代主义建筑特别注意隐喻在设计中的运用,要增加建筑的内涵。
1982年落成的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后现代主义建筑名作),是美国第一座后现代主义的大型官方建筑。
楼高15层,
呈方块体形。
外部有大面积的抹灰墙面,开着许多小方窗。
每个
立面都有一些古怪的装饰物,排列整齐的小方窗之间又夹着异形
的大玻璃墙面。
屋顶上还有一些比例很不协调的小房子,有人赞
美它是“以古典建筑的隐喻去替代那种没头没脑的玻璃盒子”。
美国电话电报大楼是1984年落成的,建筑师约翰逊把这座高层大楼的外表做成石头建筑的模样。
楼的底部有高大的贴石柱
廊,正中一个圆拱门高33米,楼的顶部做成有圆形凹口的山墙。
有人形容这个屋顶从远处看去象是老式木座钟,他是有意继承了纽约老式摩天楼的样式。
位于香港太平山顶峰的凌霄阁,拥有极其好饿视野,它的造型一目了然,也让人产生很多联想:像碗、像船、像张开的帆,它同时还让人联想起中国的传统建筑,像后中的基座、像挑起的屋檐。
它的外形是理性与浪漫的交织,这种建筑的阐释实际上就是对中国古代建筑的隐喻。
总体看下来,虽然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洪流只
永远地留在了它所属的那个年代,并不能成为当
今世界建筑中不弃的形式。
但正是它终结了工业
化大生产下的单一的建筑模式,它完成了它的历
史任务:唤醒了人们对城市、环境和文脉的尊重;
激发设计师求新、求变化的积极精神;并且带给
后来的人们更多启发;更多的建筑设计流派争相
涌现。
有机设计
“有机设计”的传统是以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 1898—1976)为代表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设计文化共有的特色。
后来丹麦发展出新“有机设计”它是以德国的理性主义为特点,将现代主义设计和丹麦本土注重手工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
实际上这一概念的提出,指出了丹麦设计在20世纪60年代的一种新动向。
所谓“有机”(organic)有两层基本的含义:1. 朴实的、简单的、健康的和接近自然的设计;2. 组成设计整体的各个部分像有机物一样相互联系。
也可以这样说:类似于生物体的东西,被称为有机的形体,那么在造型上展示曲线,或生物形态的设计就可以理解为有机设计。
“有机设计”就像一个新的风向标,丹麦的设计师们在设计中注重使用木材、玻璃等天然材料,喜欢采用曲线、波浪线、水滴形等柔和的线条赋予设计形体特征。
其中以沃纳·潘顿最为杰出的在20世纪60年代设计的“S”型叠椅最具代表性。
这是人类设计制造的第一张全塑料一次模压成型的椅子,也是最早的一批塑料家具。
他完美地利用了有机的形态,突破了木制家具形态僵硬的束缚。
相应的,有机建筑也成为现代建筑运动中一个独特的派别。
这个流派认为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由能够生存于世的内在因素决定的。
同样的每个建筑的形式、它的构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各自的内在因素来思考,力求合情合理。
这种“道法自然”的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就是要求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
因自然界是有机的,所以取名为“有机建筑”。
这个流派认为装饰不应该作为外加于建筑的东西而应该是建筑上生长出来的,要像花从树上生长出来一样自然,它主张力求简洁。
例如这座位于亚里桑州的州立沙漠博物馆,是以沙
漠环境为基础,与周围植被相呼应以及在勾画壮丽景观
的同时合理利用地形等方面的因素。
在夏天,随着时间
的变化,仙人掌的外形能产生出变化莫测的光影效果。
它利用了有机的自然植物作为室内的另类装饰手法。
另
外这座建筑中的有些墙壁是用废弃的石头砌成,这种无
须加工的材料为博物馆添加了无尽的美感,并使之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
它的水资源循环利用和节约原材料等方面,也是生态建筑的典范了。
有机建筑代表人赖特主张设计每一个建筑,都应该根据各自特有的客观条件,形成一个理念,把这个理念由内到外,贯穿于建筑的每一个局部,使每一个局部都互相关联,成为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他认
为建筑之所以为建筑,其实质在于它的内部空间。
他
倡导着眼于内部空间效果来进行设计,“有生于
无”。
他的代表作“流水别墅”,轻捷地架立在瀑布
之上,挑出的平台与嶙峋的山岩犬牙交错,林木、山
石、流水、建筑、人工物和自然景观互相渗透,相得
益彰。
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
在的生态建筑实践,他认为“有机建筑设计没有终结的时候”,它是一个过程。
设计是动态的,而非静止,建筑一直持续受到环境及其使用者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自然住宅》中,强调了整体性的重要,即一座建筑必须同基地、周围的环境及使用者结合为一个整体。
正如一个好的有机建筑就仿佛是从大自然里长出来的,并能够引入风景。
位于澳大利亚乌洛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文化中心,建于沙丘与灌木林的景观交汇处,建筑主要采用当地古老的橡树为材料,尽量减少对基
地的破坏。
它向人们述说着此处土著人的文化及其与
此神圣土地之间的渊源,使建筑本身就成为让人们理
解当地文化的很好载体。
从上我理解到了,有机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一
样,它需要装饰,却不需要造做只是凭借有机自然的
引入。
它也需要传承文脉,但已不再需要符号的语言
为它说话,它已抓住了传统内涵,本身就是一种表达。
相比较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复杂矛盾它更加单纯朴素,但却仿佛具有生命一般向人们讲述着地域的故事,并与其一同变化、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