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室性早搏与功能性室性早搏的鉴别诊断
小儿室性早搏的临床诊治分析
小儿室性早搏的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室性早搏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2月~2014年02月我院收治的52例室性早搏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我院收治的52例室性早搏的患儿中有38例无需抗心律失常治疗,14例经抗心律失常治疗后,9例患儿早搏减少,1例早搏增加,4例早搏消失,未发现心脏扩大病例,心功能均正常。
结论小儿室性早搏可发生于心脏正常的儿童,也可无症状,故对于是否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结合临床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做出一个客观的、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减少患儿、家长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关键词】小儿室性早搏临床诊治分析【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7-0009-02小儿室性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诊治方面存在着很多误区,而这些误区会直接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并且经常困扰着临床儿科医生。
但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让我们对小儿室性早搏在诊治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现对我院6年来52例小儿室性早搏的诊治进行分析,以期做出一个客观的、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08年02月~2014年02月我院收治的52例小儿室性早搏进行资料分析,其中男性有23例,女性有29例,患儿年龄为1月~10.8岁,随访至今。
52例室性早搏患儿中,18例无自觉症状,均在体检时被发现,22例有自觉症状,常见自觉症状有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心脏漏跳感、乏力、头晕。
12例因呕吐、腹痛、腹泻、发热、面色苍白、咳嗽就诊而被发现。
1.2 临床诊断室性早搏按其临床表现及基础疾病分为良性早搏及器质性早搏[1,2]。
在52例室性早搏中,良性早搏18例,器质性早搏34例,其中心肌炎14例,急性胃肠炎10例,上呼吸道感染5例,肺炎5例。
1.3 检查方法每例患儿在初诊时均进行心肌钙蛋白、心肌酶谱、心脏彩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全胸片等检查,33例合作患儿行蹲立运动试验方法[3]。
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PPT)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导管消融术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导管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该手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至心脏特定部位,破坏异常兴奋灶,从而达到 治疗目的。
起搏器治疗
对于合并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的室性早搏患者,起搏器治疗可作为一种选择。 起搏器能够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脏收缩,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汇报范围
室性早搏的定义和分类
室性早搏的诊断方法和标 准
室性早搏的治疗策略和药 物选择
室性早搏的并发症和预后
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
02
室性早搏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VPB)是指 心室肌在窦性心律正常节律之前提前发生的收缩,导致 心电图上QRS波群提前出现。
患者教育及心理支持
加强患者教育
向患者详细解释室性早搏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 疾病的认知度和自我管理能力。
提供心理支持
室性早搏患者往往因担心病情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 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分类
根据发生频率和形态,可分为单形性室性早搏、多形性 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01
发病原因
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心脏疾病患者, 也可见于正常人。
02
危险因素
包括年龄增长、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 精神压力等。
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无症状,少数可出现心悸、胸闷、乏力 等。
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 疗(PPT)
室早Lown分级法
室早Lown分级法室性早搏的危险度分层室性早搏是⼀种⽐较常见的⼼律失常类型,它可继发于任何类型的⼼脏疾病,也可以见于健康⼈,由于在不同的情况下,它对⼈体的影响也有很⼤差别,轻者可以⽆任何影响,重者可以引起诸如室速、室颤、等致命性⼼律失常。
所以,⼈们试图根据室性早搏的⼼电图表现以及其它相关因素,将其区分为单纯性和病理性,以确定是否需要积极治疗并判定预后等。
下⾯笔者将就室性早搏危险度分层这⼀问题进⾏介绍。
1. Lown分级法①这是最具代表性的分级⽅法。
1971年,美国医⽣Lown和Wolf总结了室早和冠⼼病猝死的关系,通过220 例急性⼼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电监测资料,按“危险性”对伴发的室早进⾏分级,进⽽推测不同级别的室早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
后来,这⼀⽅案称为室早的lown分级法,该⽅案简单直观,很快得到临床⼴泛应⽤,以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其分级的依据是室性⼼律失常的频发和/或复杂程度。
室早级别越⾼,其危险因素越⼤。
具体如下:Lown和Wolf室早的分级法(1971)○级⽆Ⅰ级≤30次/hⅡ级>30次/hⅢ级多形性Ⅳ-A级成对Ⅳ-B级3个或更多,形成短阵室速Ⅴ级早期发⽣的(R on T)⼀般认为,Ⅲ级以上的室性早搏危险程度较⾼,赵祥⽂等②将严重⼼律失常按危险程度分为三类:即致死性⼼律失常、严重警告性⼼律失常、警告性⼼律失常。
LownⅢ级被列为警① Lown B,Wole M. Approaches to sudden death from coronary heart disease,,44,130.②赵祥⽂主编.⼉科急诊医学.第⼀版.北京:⼈民卫⽣出版社,1994,255告性⼼律失常,Ⅳ、Ⅴ级均被列为严重警告性⼼律失常。
⽥瑞雪③观察分析了lownⅣ、Ⅴ级室早与QT离散度的关系,从另⼀个⽅⾯证实了其具有较⾼的危险性。
Myebury等④也认为Ⅲ、Ⅳ级是⾼频率室性早搏,需要⼲预性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Lown 分级⽅案源于急性⼼肌梗死患者的资料,Lown 曾多次强调该⽅案只适⽤于急性⼼肌缺⾎的患者。
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
龙源期刊网 室性早搏的诊断与治疗作者:贺耀宗来源:《家庭医学》2005年第08期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人的一生中,几乎人人都出现过室早。
但人们对室早有较多的认识误区,治疗很不规范。
因此,深入了解室早,进行规范化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生通常将室早分为良性室早和恶性室早。
良性室早大部分是功能性的,很多健康人也可以出现,饮酒、浓茶和咖啡,精神受刺激、精神紧张、吸烟等,是引起良性室早的常见原因。
恶性室早则大部分是病理性室早,各种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低氧血症,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血钾;洋地黄中毒,以及药物影响等,均可诱发室早。
值得提出的是,许多抗心律失常药也可引起室早。
近年来发现,脊椎和脊神经病变,特别是脊柱骨胸1~5的错位,常会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室早。
因此,正确判断室早的性质和原因,对于病人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判断室早的性质一般根据两个方面:心电图的表现形态、心脏的基础病变以及病人的临床症状。
但不可根据一份心电图来判断室早的性质,需要反复观察多份较长时间的心电图。
因此,仔细做好临床检查很重要。
一般来说,健康人的室早可以完全无症状,仅在体检时被发现,也有一部分人可以出现心悸或失重感。
而有器质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心衰、心绞痛,以及发生在老年人或儿童,和运动后、服用洋地黄后出现的室早,则多为病理性的,需要积极治疗。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不可把无证据的老年人室早,都归之于冠心病;也不可把无充分证据的青年人室早,都归之于心肌炎或心肌炎后遗症。
实际上,大多数心脏正常人发生的室早,不论频发或偶发,也不论其复杂程度如何,多是属于良性,预后良好。
至于室早需不需要治疗,在大医院可以根据进一步的检查来确定处理方案。
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按下列原则进行处理:1.对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的偶发室早,一般可不必治疗,予以定期观察。
2.对有明确原因者(如心衰、电解质紊乱、缺氧、心肌缺血、心肌炎、药物中毒等),应以治疗病因为主,不宜盲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15
(2)AMI发生室早的机制
早期:损伤电流有关 数小时后:以舒张期自动去极化(自律性增高)为主。 数天、数周后:主要是折返机制
(3)AMI患者病死率与分级的关系
①一级报告AMI后室早>10次/小时者猝死率是无室早者早搏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16
②Anderson、Bpis报道:24小时心电图无成对和/或 无成串室早者病死率为4%和4.3%;有1—10次成对和 /或成串室早病死率达9.9%和9.5%;>10次/小时病死 率分别为22.2%和14.8%
11
1、对Lown分级的评价与争论
认为分级越高,预后越差,猝死机会越多,也有很 多研究认为不足之处:
(1)将室早的频率指标(0—2级)和复杂指标 (3—5级)混在一起进行分级,如以室早的最高级 别为其结果时,又容易低估频率对预后的影响。
(2)对30次/小时的频率。Mukharji对AMI后猝死 危险因素2年随访结果室早≥10次/小时是AMI患者 猝死的独立预测因素。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46
(二)器质性室早的基本条件 亦称病理性室早或具有临 床意义的室早。
室早多见于器质性因素所致。
1、同时存在心脏病的临床依据,如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发作等。 2、伴有基础心电图异常,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 肥厚或其它严重的器质性心律失常等。 3、室早呈“病理性”改变 如梗死性室早(室早呈qR、 QR或Qr型,ST段弓背样抬高,T波对称倒置或直立);肌 性室性早搏,QRS畸形增宽≥0.16s。 4、伴发长QT综合征时的室早
8、器质性早搏具有病理基础,它可发生室速、室颤,故 应认为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恶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病理性室性早搏与功能性室性早搏的鉴别诊断
病理性室性早搏与功能性室性早搏的鉴别诊断室性早搏(VPB)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病理性室性早搏),亦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功能性室性早搏)。
病理性室性早搏与功能性室性早搏在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及预后上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正确鉴别病理性室性早搏与功能性室性早搏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从流行病学、VPB的危险分层、临床、心电图、电生理等方面对病理性室性早搏与功能性室性早搏的鉴别分述如下:1VPB的流行病学不同的检测方法,VPB的检出率不同。
健康人中VPB的检出率:常规心电图为5%,动态心电图为50%,随年龄增长VPB的发生率也逐步增加。
不同病情、同样病情不同阶段其VPB的发生率差异很大,急性心肌梗死(MI)最初2~3天中VPB的发生率可达85%~91%,随病程的后延VPB的发生率显著下降10%左右。
冠心病病人的VPB检出率随心功能减退而增加,当EF小于40%时VPB的发生率为15%~18%,而心功能正常者仅5%~7%。
不同时间VPB的发生率具有很大差异,一天上午、中午发生VPB较多,其他时间相对较少。
全面地评价VPB的频度和危险程度依赖于动态心电图、有时甚至需要长程(2~3天)动态心电图记录。
2VPB的症状2.1 心前区的冲击感:由于VPB系提前的心搏,加之有代偿间隙,而代偿间歇后的第一个正常窦性搏动搏出量增加之故。
2.2 心脏停搏感:因代偿间隙引起。
如果在VPB基础上发生了更严重的心律失常,有可能引起黑矇、晕厥等症状。
上述症状常引起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等表现,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反过来又加重症状。
听诊或扪诊发现的“早搏”不一定都是早搏。
可以是房室脱节中的心室夺获、反复搏动、并行心律等。
因此,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应行心电图检查或Holter监测。
3室性早搏的分析步骤3.1 明确基本心律的性质基本心律可以是窦性、房性、交界性或室性心律。
找出基本心律的节律,速率及传导的规律性。
什么是室性早搏
什么是室性早搏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脏病表现,可以说在心律失常中占第一位,所以了解室性心律失常的症状,做到及时识别而做出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什么是室性心律失常的表现,心律失常会导致胸口闷吗?那么,接下来就来了解一下专家对心律失常症状的介绍。
1、良性室性心率失常主要指的是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速。
这类心律失常患者多无心律失常直接相关的症状,只有一些轻微的心律失常的症状,像咽喉,颈部酸痛等等一些不适的感觉。
这些都是临床上的室性心律失常的表现。
2、有预后意义的室性心律失常,主要是指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速。
这类心律失常患者则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与室性心律失常的表现,像心悸,胸口闷,疼痛等。
也会出现咽喉,颈部不适的症状。
对于这类心律失常患者可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用一些心脏病基础治疗的药物就可以了。
3、恶性或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表现主要是指有血流动力学后果的持续性室速和室颤。
这些心律失常患者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
这类室性心律失常的表现为近乎晕厥或完全晕厥,心脏猝死和心脏骤停等。
以上所讲述的就是患上室性心律失常的表现具体的描述,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了解到心律失常的表现。
如果您还有其它的心律失常的问题想咨询的话,可以联系专家为您解答。
早搏是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那么对于这样的一种疾病我们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能护理呢?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早搏患者的护理方法供大家参考。
按医生的指导服药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要注意,由于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都有降低心功能、减慢心电传导,甚至产生新的心律失常等副作用,故在用药时应权衡利弊,选用疗效好副作用小的药物。
特别要注意的是,早搏患者使用任何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切勿擅自增加或者减少剂量等。
适当的文体活动对于部分早搏患者,其活动后早搏不增多,这样的慢性病人可增加适当的文体活动,这样对于病情的恢复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这也是早搏的护理事项之一。
分析室性早搏在动态心电图(Holter)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分析室性早搏在动态心电图 (Holter)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Holter)在室性早搏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于2020年11月-2020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采取常规心电图诊断为室性早搏的70例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是否确诊为心脏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
采取动态心电图(Holter)进行复查,观察复查效果。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生室性早搏的频率更低,发生单纯室性早搏的概率更低,发生复合室性早搏的比例更高(P<0.05)。
观察组患者昼夜心律变化差异值较对照组更低(P<0.05)。
结论采用Holter进行室性早搏的诊断,可明确其发生频率,可对室性早搏进行定性,并且对基础心律进行动态评估,以此判定是否为心脏病发作,可为临床实施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关键词】室性早搏;动态心电图[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Holter in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Method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from November 2020 to October 2020. 70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diagnosed by routine ECG in our hospital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p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were diagnosed with heart disease, 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 Holter was used for reexamination to observe the reexamination effec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frequency of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e probability of simple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was lower, and the proportion of compound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was higher (P < 0.05). The difference of circadian rhythm in the observation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the diagnosis of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by Holter can clarify its frequency, qualitative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and dynamic evaluation of basic rhythm, so as to determine whether it is a heart attack, which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Dynamic ECG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状态。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及中西医治疗策略
第十七页,讲稿共三十三页哦
四、从室性早搏起源的部位判断
❖ 发生于左心室、心尖部的室早病理性居多
心电图特点:胸前导联呈LBBB 肢体导联电轴右偏
❖ 发生于右心室的室早以生理性居多。据Kenney等报告, 正常人所发生的室早76%来自于右心室
,活动后可消失或明显减少。
第十九页,讲稿共三十三页哦
确定功能性室性早搏与器质性心 脏病室早的基本条件
❖ (二)器质性室早的基本条件 亦称病理性室早或具有临床意义的室早 ❖ 1、同时存在心脏病的临床依据,如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发作等。
❖ 2、伴有基础心电图异常,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肥厚或其它严重的器质性心 律失常等。
2、QRS波群前没有P波
3、 QRS波群后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4、 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达 0.12秒以上;
5、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第五页,讲稿共三十三页哦
流行病学
发病率:居首位(室早 房颤 房早)
❖ 健康人和器质性心脏病者均有发生;
❖ 健康人中室早的检出率为5%(ECG)-50%Hotter) ❖ 随年龄增长,PVC的发生率也逐步着增加。75-85岁:Hotter检查90%以上的
心律、普罗帕酮。心率偏快、血压偏高用β受体阻滞剂。 ❖ 射频消融治疗:频繁发作的室早>10000次/24h,不耐受、不依从。
室早介导性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第二十三页,讲稿共三十三页哦
器质性心脏病室早
心梗后频发室早,部分伴有 左心功能不全使用Ⅰ类药物( 氟卡尼、恩卡尼、莫雷西嗪等 )抑制室性早搏
钠通道阻滞剂
第七页,讲稿共三十三页哦
病理性室性早搏的判断与药物治疗进展PPT课件
诊断流程
先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若发现异常,再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合患 者症状和体征,综合评估病情。
常用诊断方法与技术
常规心电图
心腔内电生理检查
记录1-2分钟的心电信号,观察心律、 心率及ST段等指标。
通过导管检查心脏电生理特性,对复 杂心律失常进行定位和诊断。
早搏治疗的重要方向。
05 病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典型病例介绍与分析
病例1
患者男,55岁,因胸闷、心悸就诊,心电图显示频发室性早搏, 经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
病例2
患者女,42岁,因心悸、乏力就诊,心电图显示多源性室性早搏, 经射频消融治疗后恢复正常心律。
病例3
患者男,68岁,因晕厥就诊,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二联律,经植 入心脏起搏器后症状改善。
分类
根据起源部位,病理性室性早搏 可分为单形性和多形性,根据发 生频率,可分为偶发性和频发性 。
病理性室性早搏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
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严重时 可出现黑蒙、晕厥甚至猝死。
体征
听诊可闻及提前出现的心室搏动,其 后常有较长间歇,心脏杂音一般不明 显。
病理性室性早搏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临床应用前景
新药的临床应用前景需要进一步探 讨,以确定其在病理性室性早搏治 疗中的地位。
个性化治疗与精准医疗的展望
个体差异
病理性室性早搏患者的个体差异 较大,因此需要针对不同患者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精准医疗
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 术,实现病理性室性早搏的精准
诊断和治疗。
早搏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早搏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014-05-07 19:52阅读: 1536 来源:河北医大附属廊坊市中医院责任编辑:佟润国[导读]早搏,临床上很常见,也是心律失常中最主要的部分,根据早搏异位起搏点的不同,临床上分为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又可分为窦性早搏、房性早搏以及交界性早搏。
室性早搏又可分为间位性室早,室性并行心律型,短联律间期型等。
早搏,临床上很常见,也是心律失常中最主要的部分,根据早搏异位起搏点的不同,临床上分为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又可分为窦性早搏、房性早搏以及交界性早搏。
室性早搏又可分为间位性室早,室性并行心律型,短联律间期型等。
ﻫ一、早搏的共同特征-联律间期和代偿间歇ﻫ二、学习早搏,一定要熟悉不应期的特点从心肌的收缩性特性来说,一个心动周期是有收缩期和舒张期两部分组成,从心肌的兴奋性的特点来说,一个心动周期是有兴奋期和不应期两部分组成,以心室肌为例,QRS波起始部就已经丧失了兴奋性而进入有效不应期,相当于心电图的QRS波起点到T波的前支,而相对不应期相当于T波的降支。
对于心房激动落在有效不应期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下传心室的,形成未下传,落在相对不应期中的心房激动可以下传心室,但是传导缓慢,容易造成室内差传,落在应激期的心房激动常常可以正常下传,产生正常的QRS波。
ﻫ下表来自《临床心电图详解和诊断》88页三、按照窦房结-心室的从上到下的顺序,把早搏分为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每类早搏各有其特点房性早搏ﻫ房性早搏特点:ﻫ1.1.提早的房P‘形态与窦P稍有差异ﻫ 1.2.P'-R≥0.12秒1.3.房早后可有正常QRS或变形QRS,也可无QRSﻫ1.4.代偿间歇不完全ﻫ1.5.提早的房早P’可与前一心搏T波相融合ﻫﻫ总体来讲,房性早搏不外乎以下三种形态,这三种形态与心室的不应期有直接的关系,熟练掌握心室不应期与心电图的对应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ﻫ房性早搏伴有室内差传很容易和室性早搏相混淆,如下图,可见提前的P-QRS-T,T波高尖,不同于其他的正常窦性T波,考虑T波隐藏着提前出现的房性P波,下传产生QRS波变形,为室内差传,如果是室性早搏,虽然QRS波形也不同于正常窦性下传,但是宽QRS波群前不会有相关的心房波。
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与鉴别2讲课文档
第12页,共25页。
右束支型早搏
第13页,共25页。
室性早搏定位诊断:
4. 左束支型早搏
(一)心电图特征 室性早搏呈右束支阻滞图形:①V1呈rsRˊ型;②I、aVL、V5、V6的S波宽钝;③额面 QRS电轴正常;④室性早搏时间≤120ms(激动起自左束支主干近端)或>120ms(激动起自左束支远 段),左、右束支除极时间差别大于40ms。
(二)发生机制 右束支发出的早搏激动,具有双向传导性能:一方面循右束支下传,最先引起右束支及右室除极,起始
QRS向量向右向前;另一方面逆行上传至希氏束再沿左束支下传引起左室除极,因左束支除极较晚,最大 QRS向量指向后方,整个QRS环投影在V1、V2导联负侧形成以S波为主的rS及QS型,QRS环全部 投影在V5、V6导联轴正侧,形成单向宽大R波形,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下。 (二)发生机制
发自左室前壁的早搏,引起心室除极的最大向量由前指向后方,投影在V1~V5导联轴 负侧,形成S波为主的QRS波群。若激动起源于心室前上部,产生的最大QRS向量指向下方,投影在II、 III、aVF导联轴负侧,出现以S波为主的QRS波群。 (三)心电图诊断
依据V1~V5导联室性早搏主波向下这一条即可作出诊断。
室性早搏
不一定,继发性室 早可相对较长 无pˊ
在QRS后, 不一定短 多数完全 不定--短--完全
多呈单相或双相的 qR或R波 ≥120~140ms 小(除外多源) 两个早搏均宽大畸 形 可有(多发于舒张 晚期室早)
第23页,共25页。
第24页,共25页。
成对APC-RBBB
第25页,共25页。
室早诊断及治疗方法1护理课件
心理治疗包括放松训练、认知行为治疗等,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 题,从而改善室性早搏的症状。
导管消融治疗
导管消融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室性 早搏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将电流 传到心脏特定部位,消除引起室
性早搏的异常电信号。
导管消融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 效或无法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 以及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
常见的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拮抗剂、 钙通道拮抗剂、洋地黄类药物等,这 些药物可以降低心率、改善心肌收缩 力,减少室性早搏的发生。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室性早搏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和心理治疗。
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等,这些措施有助于 减少室性早搏的发生。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室早的病因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病、 心肌炎、心脏瓣膜病等心脏器质性病 变,以及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自 主神经功能失调等非器质性病变。
病理生理
室早的发生与心肌细胞膜电位的不稳 定性有关,导致心肌细胞过早激动, 引发心脏搏动异常。
临床表现与评估Leabharlann 临床表现室早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部分患者无 症状。
评估
对室早的评估包括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超声检查等,以了解室 早的类型、发生频率和心脏结构功能状况。
CHAPTER
02
室早的诊断方法
心电图诊断
心电图是诊断室性早搏的主要方法,通过观察心电图的波形变化,可以确定是否 存在室性早搏。
心电图诊断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诊断室性早搏的一种方法。在心电图 上,可以观察到代表心脏电活动的波形,如果这些波形出现异常,如出现提前的 波动,就可以判断为室性早搏。
早搏疾病研究报告
早搏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过早搏动所属部位:胸部就诊科室:心脑血管,心胸外科病症体征:猝死,QRS波宽大畸形,频发房性早搏,心搏漏跳,心悸,心律失常,心前区隐痛,心脏“偷停”感疾病介绍:早搏是怎么回事?早搏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其中以室性最多见,其次为房性,窦性过早搏动罕见,过早搏动是常见的异位心律,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症状体征:早搏有哪些症状?早搏可无症状,亦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
频发的过早搏动可致(因心排血量减少引起)乏力、头晕等症状,原有心脏病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听诊可发现心律不规则,早搏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
早搏的第一心音多增强,第二心音多减弱或消失。
早搏呈二或三联律时,可听到每两或三次心搏后有长间歇。
早搏插入两次正规心搏间,可表现为三次心搏连续。
脉搏触诊可发现脉搏间歇。
早搏可见于正常人,或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早搏亦可见于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洋地黄或锑剂中毒;血钾过低;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时对心脏的机械刺激等。
化验检查:早搏要做哪些检查?体检可发现在基本心律间夹有提前搏动,其后有一较长间歇。
房性早搏的心音和基本心律类似。
房性早搏的第一心音多增强或减轻,第二心音可听不到,早搏引起的桡动脉搏动较弱或扪不到,形成漏脉。
早搏呈二联或三联律时,可听到每2或3次心搏后有一次间歇。
早搏插入在两个基本心搏之间,称插入性早搏,听诊可为连接三次较基本心搏为快的心搏。
心电图:一、房性早搏。
二、房室交界处性早搏。
三、室性早搏。
有过早出现的QRS波群,其形态异常,时间大多0.12秒,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面相反,S-T段随T波方向移位,其前无相关的P波,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室性早搏可发生在两次窦性心搏之间,形成插入性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治疗指南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1. 2.
焦虑、心慌,担 心死,战略上藐 视,战术上重视
因人而异,多无明显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心悸、胸闷、心跳停搏感;严重 者出现乏力、气促、出汗、头晕、晕厥、心绞痛
诊断 :形态、数量、起源部位及与运动关系,依
赖常规 ECG 及动态心电图,注意与室上性激动伴
差异传导及间歇性心室预激
心电图特征
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相关P波; 2.大多数联律间期固定,即同一份心电图上如有多个室性早搏,其联律 间期的差值不超过0.08s;
3.在规则的窦性节律下,代偿间歇绝大多数呈完全性。如果室早侵入窦 房结使之重建周期,则代偿间歇也可以不完全;
4.ST-T呈继发性改变,即室早的T波与室早的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其 ST段亦有改变。
分
型
≥30次/h(6次/min)、 ≥1000次/24h、>10%所有 心搏数
• 频率:偶发和频发 • 形态:单形和多形 • 起源部位:单源和多源
• 联律间期:R on T室早和舒张晚期室早 • 预后:功能性和病理性
室早指数
定义:早搏指数(Prematurity index,PI)是指早搏的联律 间期与前次心律QT间期的比值。 公式:室早指数(PI) = RR´(联律间期)/QT间期。 判定:一般认为,室早指数与室速和室颤的发生相关 PI<0.85:容易引发室速或室颤;>0.85:相对安全。 同一患者同次或不同次心电图记录中,室早的指数可能不同
ST段
等电位线 T波 无 非对称性 存在 呈高尖
根据室早的QRS-ST-T形态,Schamaroth提出了功能性室早和病理性
室性早搏ppt课件
通常超过0.12秒。
02
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在室性早搏的心电图中,T波的方向通常与QRS主波的方向相反。
03
代偿间歇完全
室性早搏后通常会出现一个完全的代偿间歇,即早搏前后的两个窦性心
搏之间的时距等于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两倍。
不典型心电图表现
室早二联律或三联律
室早二联律是指每个窦性心搏后都跟 随着一个室性早搏,形成规律性的二 联律。室早三联律则是指每两个窦性 心搏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
治疗目标与原则
治疗目标
缓解症状,减少早搏次数,预防 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病情、病因及合并症,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注重安全 性、有效性和耐受性。
药物治疗策略及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策略
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胺碘酮等,以控制早搏 次数和缓解症状。
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药物适应症和禁忌症,注意药物副作用和相互作用,定期监测心电图和 肝功能等指标。
诊断依据
室性早搏的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表现,包括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其前无P波,代偿间歇完全等。动态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 诊断。
03 室性早搏心电图 特征
典型心电图表现
01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之一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其时限
室性早搏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室性早搏基本概念 • 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 • 室性早搏治疗原则与策略 • 室性早搏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医护人员对室性 早搏的认识和理解, 加强诊断和治疗能力 。
功能性与病理性过早搏动
毒害物质 的工 作人 员 需 做 好 职 业 劳 动 保 护 , 其 是 尤
从 事化工 、 药 、 制 印染 、 矿 、 革 、 放 射 等行 业 的 采 制 核
作者单位 :10 0 辽宁大连军分 区干休所 I6 0
功 能性 与 病理 性 过 早 搏 动
苏 继静
【 中图分类 号1 4 . R5 O 4 【 文献 标L i B q¥l 【 文章编  ̄ ] 6 2 5 8 (0 7 l —o 9 一O - 1 7 - 0 5 2 0 )O 0 4 2
维普资讯
经 法 豢 验方 豢 象
’
妻翼 翼
曩蓁
Wo l 2 t g s Me ia e idc l rdHef hDie t d c l r i a l P o
惹
; 矧饕 燕
() 2 改进 生 活 习 惯 , 善 周 围环 境 , 力 消 除 或 工作 人员 , 改 努 在工 作是应 尽 量避 免接触 有毒 害物质 。 ( ) 极 防治 癌 前 病 变 。 有 不 少 恶性 肿 瘤 很 可 3积
斑 、 疡 、 烂 、 管 、 痣 、 节 、 化症 等 ; 唇 、 溃 糜 瘘 黑 结 角 口、
在我 们每个人 日常 生 活 中常 常会 有 意无 意地 接 舌等糜 损 、 伤 、 痕 、 生 等 ; 擦 裂 增 消化 道 的溃 烂 、 肉、 息 触 到一些 可 能 引起 肿 瘤 的危 险 因 素 , 以 注 意 培 养 炎症 等 ; 所 子宫颈 糜 烂 、 裂 、 肉 、 撕 息 炎症 等 。另外 乳 腺
我们 应 注意 培 养 乐 观 主义 精神 , 持 保 不 洁食 物 、 免接 触 生 活 中有 毒 害物 质 、 意厨 房 通 的稳定 与平衡 , 避 注
室性早搏42例临床诊断体会
室性早搏42例临床诊断体会赵双琴;杨慧敏【期刊名称】《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00(000)002【摘要】心律失常是急诊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室性早搏占较大比例。
室性早搏分为功能性和病理性,部分室性早搏易发展为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危及生命。
因此,迅速、准确判断室性早搏的性质对急诊医生非常必要。
现就本院急诊科对室性早搏42例的诊断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2岁;32例夜间就诊,10例昼间就诊。
12 临床表现:首次发病16例,再次发病26例,就诊时主要症状有心悸、心脏停跳感、胸闷、眩晕、心前区疼痛、气急、无力、恐惧感等。
心脏听诊均有正常搏动后的早搏及随后的间歇,桡动脉触诊可发现长的搏动间歇。
13 分级:所有病例均进行心电图描记、结果显【总页数】1页(P150-150)【作者】赵双琴;杨慧敏【作者单位】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47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相关文献】1.重度频发性,复杂性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与预后(附120例临床分析) [J], 廖志云;杨春仁2.急诊观察区不明原因发热临床诊断体会 [J], 颜成果;温泉3.以室性早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脚气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J], 张宝荣;蔡礼德4.2019冠状病毒病待排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鉴别诊断体会 [J], 邹外龙;陈济超;王玉敏;徐哲5.室性早搏后心率漂移对室性早搏危险性预测的临床分析 [J], 张树龙;董钦兰;王莹琦;杨延宗;黄丽萍;夏云龙;李世军;杨东辉;林治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性室性早搏与功能性室性早搏的鉴别诊断室性早搏(VPB)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病理性室性早搏),亦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功能性室性早搏)。
病理性室性早搏与功能性室性早搏在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及预后上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正确鉴别病理性室性早搏与功能性室性早搏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从流行病学、VPB的危险分层、临床、心电图、电生理等方面对病理性室性早搏与功能性室性早搏的鉴别分述如下:1VPB的流行病学不同的检测方法,VPB的检出率不同。
健康人中VPB的检出率:常规心电图为5%,动态心电图为50%,随年龄增长VPB的发生率也逐步增加。
不同病情、同样病情不同阶段其VPB的发生率差异很大,急性心肌梗死(MI)最初2~3天中VPB的发生率可达85%~91%,随病程的后延VPB的发生率显著下降10%左右。
冠心病病人的VPB检出率随心功能减退而增加,当EF小于40%时VPB的发生率为15%~18%,而心功能正常者仅5%~7%。
不同时间VPB的发生率具有很大差异,一天上午、中午发生VPB较多,其他时间相对较少。
全面地评价VPB的频度和危险程度依赖于动态心电图、有时甚至需要长程(2~3天)动态心电图记录。
2VPB的症状2.1 心前区的冲击感:由于VPB系提前的心搏,加之有代偿间隙,而代偿间歇后的第一个正常窦性搏动搏出量增加之故。
2.2 心脏停搏感:因代偿间隙引起。
如果在VPB基础上发生了更严重的心律失常,有可能引起黑矇、晕厥等症状。
上述症状常引起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等表现,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反过来又加重症状。
听诊或扪诊发现的“早搏”不一定都是早搏。
可以是房室脱节中的心室夺获、反复搏动、并行心律等。
因此,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应行心电图检查或Holter监测。
3室性早搏的分析步骤3.1 明确基本心律的性质基本心律可以是窦性、房性、交界性或室性心律。
找出基本心律的节律,速率及传导的规律性。
3.2 过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之前无P波,是诊断室性早搏的基本条件,遇到P波不清楚时,应采取以下措施:(1)用12导联同步描记心电图;(2)调定准电压使1mV=20mm;(3)纸速50~100mm/s。
仔细观察早搏前T波中是否埋藏有心房波。
必要时描记食管导联心电图,揭示P波的存在与否。
如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之前有房性Pˊ波,可能为房性早搏伴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宽大畸形的QRS 波群之前有逆行Pˊ波,系交界性早搏伴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
其前无房波者,可考虑为室性早搏。
有时交界性心律伴有心室夺获出现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时,该心室夺获的心搏酷似室性早搏,但它总有一相关的窦性P波,此时应注意鉴别。
3.3 对室性早搏作出定位诊断在明确诊断为室性早搏之后,可根据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上室性早搏的形态、方向、振幅、时限和联律间期等项指标推测出室性早搏的起源或折返部位,例如早搏起自右心室、室间隔或左心室等。
同一导联上室性早搏的形态相同,联律间期固定者为单源折返性室性早搏;联律间期不同,形态相同者,为单源自律性室性早搏;联律间期相同,形态各异者,为多形性室性早搏;联律间期不相等,形态不同者,为多源性室性早搏。
3.4 肌性室性早搏肌性室性早搏宽大畸形,一般QRS波群宽达140ms以上,不呈特定的束支阻滞或分支阻滞图形。
分支室性早搏的时限相对较窄,一般≤140 ms,呈典型的对侧束支阻滞或对侧束支阻滞及其分支阻滞图形。
3.5 测量室性早搏的联律间期测量室性早搏彼此之间的距离及室性早搏之间的窦性心搏数以发现更多的室性并行心律、隐匿性室性早搏二律、三联律等。
发生于心肌缺血基础上,联律间期极短的室性早搏有可能引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3.6 测量室性早搏的代偿间歇室上性节律中出现的室性早搏多伴有完全性代偿间歇,仅有少数是不完全代偿间歇。
交界性节律或室性节律时出现的室性早搏常伴有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3.7 室性早搏形成室性融合波除室性并行心律外,联律间期不固定而又伴有窦性心律不齐时,出现室性融合波的机会较多。
如未记录到纯室性早搏,而只记录到一个或几个室性融合波,此时应注意与间歇性预激综合征、束支阻滞等心律失常相鉴别,最好记录较长时间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就有可能记录到纯室性早搏,只要记录到纯室性早搏,鉴别诊断就容易多了。
3.8 结合临床病史,心电图和其他资料,对室性早搏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室性早搏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对室性早搏作出不需治疗、一般治疗和紧急治疗的正确判断。
在心电图上可以判断室性早搏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必须结合临床进行判断,遇到困难者,利用动态心电图及其他辅助检查手段协作诊断。
4VPB的临床意义和危险分层的作用早期的Lown分级对室性心律失常危险度的分层忽略了病人心脏和全身整体临床情况,片面强调了室性早搏频发及复杂程度。
分层标准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将“R-on-T”归于最严重状况,而对于已经出现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重视不够。
上述情况的结果是脱离病人实际情况,造成临床医疗实践对策的混乱。
评价VPB的临床意义和预后并不取决于:症状的有无及轻重,而应根据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及基本心脏病状态和严重程度。
4.1 VPB的危险分层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合理的危险分层需要结合病人的临床“背景”。
目前,主要根据室性心律失常的预后意义和是否导致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来分类,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通常分为三大类:(1)良性室性心律失常;(2)有预后意义的室性心律失常;(3)恶性或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
4.1.1 良性VPB主要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VPB。
既无症状又无预后意义的良性VPB/NSVT,不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病人唯一需要的是恰当的安慰与合理的耐心解释。
向病人说明预后良好,解除其心理紧张各种担忧。
如确有与心律失常直接相关的症状,也应在对病人做好解释工作的基础上。
首选β受体阻滞剂,也可用普罗帕酮、美西律、莫雷西嗪等,但不宜使用有脏器毒性或不良反应的药物,如奎尼丁、索他洛尔或胺碘酮。
疗效的判断标准不是以VPB是否消失及减少了多少来衡量,而应该以症状减轻或消失为判断标准,所以,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不必反复作心电监测或动态心电图计算VPB的次数及其变化值,避免引起病人不必要的精神紧张和恐惧。
4.1.2 有预后意义的VPB指器质性心脏病病人的VPB。
这类病人不可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而应针对基础心脏病进行治疗。
对急性左心力衰竭竭病人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应尽快控制心力衰竭,注意查找和纠正低钾、低镁、洋地黄中毒等原因。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在心力衰竭纠正的基础上加β受体阻滞剂。
AMI后,应尽快实施再灌注治疗;溶栓和直接PCI,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出现的VPB和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大多为一过性,一般不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早期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可增加总死亡率。
对于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频发VPB或NSVT,可临时静脉应用利多卡因。
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主要按照二级预防的要求使用相关药物,有左心功能不全者注意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逐步调整至足够剂量,对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或严重心力衰竭的频发NSVT病人也可考虑用胺碘酮。
4.1.3 恶性VPB这些病人因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变而可能引发SVT和VF。
治疗对策包括:寻找和确定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指标(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室晚电位、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和压力反射敏感性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一级预防中的地位不明确。
二级预防则主要针对发生于无急性冠心病事件时的VF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的存活者。
已有的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应首选ICD,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总的来说不可靠,其中:CAST试验已提示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改善病人预后,且显著增加器质性心脏病伴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死亡风险。
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即β受体阻滞剂,为降低心肌梗死后和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猝死和总死亡率的有效抗心律失常药物,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一级预防首选药物。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可减少心肌梗死后和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猝死风险,但对所有原因所致的死亡率降低不显著。
胺碘酮是除β受体阻滞剂之外能够减少心肌梗死后(无论是否有VPB或左心功能不全)和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猝死风险的又一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可作为无条件接受ICD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一级预防的药物,或与ICD联合使用。
一般多考虑以胺碘酮为主线,索他洛尔为辅助的选药原则。
对心功能差的老年病人首选胺碘酮,心功能好的年轻病人可用索他洛尔。
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拉帕米可用于终止QT间期正常,由配对间期极短的VPB引发的多形性VT,也用于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性心动过速。
5病理性VPB与功能性VPB的鉴别判断病理性与功能性室性早搏的步骤为:①从临床上判断;②从常规心电图判断;③从室性早搏本身特性判断④从室性早搏起源部位判断。
5.1 从临床表现上判断(1)儿童和老年人所出现的室性早搏,病理性的机会多;青壮年发生者生理性较多;(2)患者自己无感觉的室性早搏以病理性较多;自觉症状非常明显的室性早搏则以生理性较多;(3)体力活动时及心率增快时所出现的室性早搏,病理性的多;休息时、饭后及情绪激动时,特别是经运动试验后原较频发的室性早搏反而减少或消失则以生理性为多。
(4)在心绞痛发作、心功能不全及洋地黄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室性早搏可以肯定为病理性。
由于吸烟、饮兴奋性饮料、失眠及体位变化等引起的室性早搏多为功能性的。
(5)结合心脏的基本情况,凡无心脏病表现和无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所发生的室性早搏,多为生理性的,反之则为器质性的。
5.2 从室性早搏以外的心电图表现判断,如:(1)窦性搏动的QRS波形态;(2)心室复极有否异常;(3)Q-T间期有否延长;(4)房室传导有否阻滞等。
如窦性搏动的形态或节律异常,同时并发的室性早搏多为病理性。
5.3 从室性早搏本身特性判断(1)生理性室性早搏振幅是高的,通常在20mm以上;病理性室性早搏可表现为低电压,QRS波群振幅<10mm或低于同一导联的QRS波群。
(2)生理性室性早搏其QRS波群时间一般在0.12″以内,病理性室性早搏其QRS波群时间 0.13″~ 0.18″。
(3)功能性室性早搏QRS波群一般是光滑的,无切迹或顿挫;病理性室性早搏可有明显切迹或顿挫且其升降支不规则;(4)功能性室性早搏其T波与QRS部波群主波方向相反;病理性室性早搏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5)生理性室性早搏倒T较为圆钝,降支与升支不对称;病理性室性早搏之倒T变深变尖锐,降支与升支对称,呈倒的箭头样。
(6)生理性室性早搏ST段无等电位线,病理性室性早搏存在等电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