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 第06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解析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文档: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 第4课 Word版含答案

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预习导引一、早期科学发明与创造1.学习生涯(1)中学时代:开始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学习成绩优异。
(2)大学时代:开始接触到大量的自然科学著作,除了师从著名学者巴罗教授学习外,还自学笛卡尔等人的数学著作。
提出了二项式定理以及微积分的初步算法。
2.早期成就(1)光学成就①自制折射望远镜,对太阳光进行反射实验,证明日光即白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②进一步说明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奠定了光谱学的基础。
③在《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中提出光的本质是微粒的见解,与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的“波动说”构成了关于光的两大基本理论。
(2)天文学成就:制成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考察行星运动,分析潮汐现象,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
[深化认知]牛顿关于光的理论学说继承和发展了已有的光学研究成果,开启了光学研究的新时代,为近代光学研究和其他物理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1.万有引力定律(1)理论基础:在大学,牛顿就已了解了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在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2)主要内容:宇宙间一切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的作用,这种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就是万有引力。
2.牛顿力学(1)三大定律:1687年,牛顿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中,确定了解决万有引力问题的物体运动三定律,阐明万有引力的概念并把它应用到天文学中。
(2)体系形成:把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提出的理论加以科学整理,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3)地位:牛顿力学成为经典力学理论,居于物理学的统治地位,直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才打破了这种绝对权威。
[知识点拨]牛顿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统一起来,为近代天文学奠定了基础,对以后的天体研究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人们把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当作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57讲 杰出的科学家学案

第57讲杰出的科学家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考点一詹天佑与京张铁路一、幼童留学生1.背景:清政府内忧外患,为维护清朝统治,开展洋务运动;2.目的:培养洋务人才(维护清朝统治);3.经历:1861年,詹天佑出生在广东南海县一个破落的茶商家庭,1872年,他成为中国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成员。
在美完成小学、中学后,1878年考入耶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铁路工程科,1881年学成归国,毅然投入并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铁路事业;4.结果:中途夭折。
原因:中西方社会性质不同,培养人才的目的不同。
二、中国人自行建造第一条铁路1.崭露头角:回国后的詹天佑被腐败的清朝官僚分配到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海军驾驶,后被派到水师学堂任英文教习。
直到1888年,他才被中国铁路公司聘为津沽铁路工地任帮工程师。
1890年,清政府决定上马关东铁路。
工程难点是滦河大桥。
这个工程英国人和日本人先后失败,最后年轻的詹天佑将中国传统桥梁打桩法与西方近代先进技术结合,用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桥墩。
詹天佑成功地建造了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
2.京张铁路的建造:(1)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
詹天佑被任命为京张铁路总办兼总工程师,他面临重重困难:清廷拨款有限,时间紧迫,沿线重峦叠嶂,修路工具简陋,外国人正等着看热闹。
詹天佑抱着为国争光的信念,勘测三条线路,最后定为关沟线。
(2)为战胜八达岭隧道技术难题,詹天佑设计“人”字形路线。
他还采用直井施工法解决隧道施工困难,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
1909年,京张铁路终于提前全线通车。
(3)意义:a.中国人自行筹款、勘测、设计并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b.外国工程师称为“不可能的奇迹”,周恩来誉为“中国人的光荣”;c.是詹天佑个人事业的杰出成就,也是中国近代交通事业杰出成就。
三、为中国铁路事业鞠躬尽瘁1.投身铁路建设事业:张绥、川汉、粤汉、洛潼等铁路。
2.积极投身保路运动:1911年,清政府宣布“ 铁路国有”,其实质是出卖铁路主权。
2020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选修4

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爱因斯坦是一个造物者!”这是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对爱因斯坦的评价。
杨振宁在这里高度评价爱因斯坦,主要依据是爱因斯坦 ( ) A.否定牛顿力学体系B.创立现代物理学C.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D.创立了相对论解析:选D 相对论并没有否定牛顿力学体系,而是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排除A项;现代物理学有两大支柱,一是相对论,二是普朗克提出的量子论,排除B项;人们的思维模式改变不只是因为相对论,排除C项;爱因斯坦的贡献在于创立了相对论,D项正确。
2.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卓别林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
”此语意指( )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B.相对论有悖于人们的日常经验C.理论物理与人们日常生活很远D.伟大的科学家不如著名艺术家解析:选B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这是指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观点与人们的日常经验不一致。
3.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从相对论出发,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后来,美国首先研制了原子弹,并于1945年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平民伤亡惨重,爱因斯坦非常痛心。
以上史实说明( )A.科学技术应用于战争,促进了人类和平B.科学技术推动了军事的发展,以暴制暴换取了和平C.科学研究的初衷有时与实际应用效果有较大的偏差D.科学本身是客观的,不受任何利益集团左右解析: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提取题干材料中的信息。
爱因斯坦主张研究原子弹的目的是制止法西斯侵略、维护世界和平,但原子弹在广岛、长崎的投放导致了平民大量伤亡,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符,排除。
4.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这一年他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他的理论重新肯定了微粒说和波动说对于描述光的行为的意义。
[精品]新高中历史选修四专题6杰出的科学家及答案
![[精品]新高中历史选修四专题6杰出的科学家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b9e888dd3383c4ba4cd204.png)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选修四)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专题六杰出的家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图—5所示著作的发表标志着近代体系形成,如果从天文发展的角度看,它也意味着( )A.经典力的三个强化训练本定律得到综合表达B.天文革命的序幕就此拉开.天体力作为一个崭新的天文分支而诞生D.时空、物质、运动和引力之间的统一性得到了揭示2.(2010年3月宁德市高三质检15题)“通例一十六部为纲,六十类为目,各以类人……一览可知,免寻索也。
”按此体例编撰药物著作的是A.张仲景 B.华佗.孙思邈 D.李时珍3.“李绿叶白花,树能耐久,其种近百,其子大者如杯如卵,小者如弹如樱。
其味有甘酸苦涩种。
……按王祯农书云,北方有一种御黄李,形大而肉厚核小,甘香而美。
江南建宁一种均亭李,紫而肥大,味甘如蜜,有擘李,熟则自裂,有糕李,肥黏如糕,皆李之嘉美者也。
”《本草纲目》的这段记载反映出这部医书的特点是()①对药物的形色、气味、产地、性能叙述详尽②整总结吸收了前人的经验成果③收录了多种民间流传的药方和各种药物④文笔简洁而优美A.①②③ B.①②④.①③④ D.②④4.如果站在詹天佑自己个人专业的角度,图6—2所示题词中的“所”、“所知”是指()A.火车制造 B.机械制造.土木工程 D.地质力5.1661年牛顿进入剑桥大三一院,他在这里的经历及所受到的影响不包括()A.得到著名教授巴罗的赏识和悉心指导B.初步养成读书、思考和动手做实验的习惯.形成了较好的和自然素养D.获得士位并被举荐为研究生6.“相对论有点像一座两层的建筑……”爱因斯坦这里所说的“两层”是指()A.时间和空间 B.古典物和现代物.相对论和量子论 D.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7.(2010年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一模)2009年3月以,甲型H1N1流感蔓延许多国家和地区,我国卫生部及时组织广大医工作者结合长期以的中医药经验进行有效防控。
下列著作中将各类药物分类、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是A.《黄帝内经》 B.《千金方》.《本草纲目》 D.《伤寒杂病论》8.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奖的论成果是()A.狭义相对论 B.广义相对论.量子论 D.光子论9.(2012年1月茂名市一模14题)据百度百介绍,中国古代有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巨著,其资料被达尔文《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引用。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单元核心考点突破 第06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解析版)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单元核心考点突破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一、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1.詹天佑的主要生平事迹及其为中国铁路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1)幼童留学生①清朝为推进洋务事业,招收幼童赴美留学,詹天佑被选中。
②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雪菲尔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铁路工程科。
③1881年,中国取消了留学事业,将留美学生分批撤回国。
(2)为中国建造第一条铁路。
①崭露头角:用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桥墩,成功建造了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滦河大桥。
②修建京张铁路——中国人自己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a.设计“人”字形路线,用直井施工法攻克了八达岭隧道技术难题。
b.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全线通车,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
(3)为中国铁路事业鞠躬尽瘁①年过半百为国勘路:主要有张绥铁路、川汉铁路、粤汉铁路、洛潼铁路。
②在清朝末期支持保路运动。
在生命最后阶段,远赴海参崴,为中国收回中东铁路路权进行艰难斗争。
2.詹天佑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一生致力于铁路建设事业,技术创新解决难题,为维护国家铁路权益与列强斗争,体现了强烈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操,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中国的光荣”。
二、近代科学之父牛顿1.牛顿的成长历程(1)中学时代:开始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学习成绩优异。
(2)大学时代:开始接触到大量的自然科学著作,除了师从著名学者巴罗教授学习外,还自学笛卡儿等人的数学著作。
提出了二项式定理以及微积分的初步算法。
2.主要科学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1)数学方面:提出了数学上有名的二项式定理以及微积分的初步算法。
(2)光学方面:①自制折射望远镜,证明了日光即白光是由七色光组成,奠定了光谱学的基础。
②在论文《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中,提出了光的本质是微粒的见解,这个学说统领西方物理学界两个世纪。
(3)天文学方面:①1668年设计并制作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使人类对天体的观察进入新阶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01)

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课下提升演练[达标检测]1.李时珍被称为伟大的医学家,主要是因为他( )A.医术高超,挽救了无数生命B.写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C.不顾个人生命安危采集良药D.创造了针灸疗法答案 B解析除了D项外,A、B、C三项都与李时珍有关,但其最主要的成就是写成了《本草纲目》。
故选B项。
2.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李时珍曾亲自去江河湖泽,终于弄清了蘋、莼、杏三种水生植物的区别。
为了弄清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他不顾危险,亲口尝服曼陀罗酒,亲笔记下感受。
这说明李时珍( )A.性格比较执拗B.只信自身所见C.治学态度严谨D.轻视前人经验答案 C解析亲自了解药物的现状和药效,说明李时珍对待医学研究的态度比较严谨。
故选C 项。
3.《本草纲目》附有大量的药物形态图(如图),李时珍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使自己的著作图文并茂B.介绍用文字无法表述的药物C.使药物分类更直观清晰D.增加人们对药物的感性认识答案 D解析为了把许多形状复杂的药物描绘出来,使读者看得更加明了,增加人们对各种药物的感性认识,李时珍绘制了1000多幅图附在自己的书中。
故选D项。
4.下列各项,不属于李时珍所编写的《本草纲目》特点的是( )A.以应用科学的实用性为主B.注重借鉴前人的成果C.以医药学方面的理论为主D.以感性和经验成果为主答案 C解析《本草纲目》缺乏理论方面的内容。
故选C项。
5.《本草纲目》最大的价值在于( )A.是研究传统药物学的瑰宝B.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医学著作C.代表了中国医学最高水平D.集中体现了民间医学的精华答案 A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最大的价值”,《本草纲目》的最大价值应从其内容上进行分析,故A项正确,B、C、D三项是对《本草纲目》地位的分析,且“最伟大”“最高水平”“集中……精华”表达不准确。
[能力提升]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
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课后训练: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 单元测评

第六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科技思想家之一。
《宋史》中说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嘉祐八年(1063年),沈括登进士第。
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沈括因支持变法而被任命为三司条例官。
熙宁六年(1073年)奉诏提举司天监,从此开始了他投身于振兴宋代科技事业的人生历程。
晚年退隐润州梦溪因而著《梦溪笔谈》一书。
——摘编自吕变庭《北宋科技思想研究纲要》材料二 为了确定极星的位置,他(沈括)曾连续三个月进行测量,才得到极星离开北极三度有余的结论;为了验证“虹能入溪涧饮水”的问题,曾“与同职扣涧观之”,并进而发现“自西望东则见;立润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此外如关于凹、凸面镜的成像特点的认识,关于指南针装置方式的认识,关于月亮盈亏现象的认识等等,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经反复思索,研究后仍无法解决的,他就只是如实记录,并说明不知其中道理的症结所在,而决不故弄玄虚,妄下断语。
例如,在记述磁针有指南、也有指北的现象后,说“理应有异,来深考耳”。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沈括的人生历程。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沈括的科学精神。
(9分)(1)问时,从三个阶段,即追求科举、支持变法、投身科学研究概括说明其人生历程即可。
回答第(2)问时,要结合材料的内容,从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等角度概括说明其科学精神。
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支持王安石变法,担当要职;投身科技事业,编著《梦溪笔谈》。
(2)重视对事物的观察和科学实验,力图从中发现科学事实和客观规律;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2.导学号0246410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郭守敬于1231年生于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县)。
高考历史总复习选修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6杰出的科学家课件选修4

2.中外科学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共同原因 (1)个人品格:几乎每一位科学家都有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良好品格, 这是古今中外科学家获得成功的内因,也是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因素。 (2)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最深层的动力,国家 和社会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是科学家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外因。 (3)内外交流:内外交流的发展有利于科学家取长补短,近代留学教育 是内外交流的重要形式,有利于落后国家的科技较快地赶超西方国家 的先进科技成就。 (4)爱国思想:爱国精神是众多科学家最深厚的精神动力,在殖民地、 半殖民地国家这一因素的作用更大,更是调动科学家科技救国的强大 动力。
返回
精练 高考模拟
1234
1.(加试题)(2016·绍兴命题交流)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评选出
了一位“世纪人物”。《时代》周刊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
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他以其最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
的形象独占鳌头。这个世纪人物应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2.詹天佑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操【加试】——(c)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一生致力于铁路建设事业,技术创新 解决难题,为维护国家铁路权益与列强斗争,体现了强烈的科学精神和 爱国情操,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中国的光荣”。
微点拨 京张铁路的建成令外国人折服的原因:第一,工程难,连外国 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的工程,却由中国工程师完成了。第二,工期短, 原计划六年,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成。
解析 通过“天才”“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等信息,不难判断出
题干材料所说的世纪人物是爱因斯坦。
解析
1234
2.(加试题)(2016·宁波调研)詹天佑临终前的口授遗嘱中,仍念念不忘未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6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单元分层突破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4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杰出的科学家单元分层突破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4[自我校对]A.李时珍B.詹天佑C.地质力学D.牛顿E.爱因斯坦主题一科学家共同优秀品质以及对现实的启迪[核心整合]1.优秀品质(1)挑战权威的创新精神:如李四光两次否定“洋神话”,而在牛顿之前许多科学家如胡克、哈雷、惠更斯等人的科学研究已经很接近万有引力规律,但是,他们由于囿于传统观念,离真正的科学发现仍隔着一层关键的“窗户纸”,牛顿则在“巨人的肩上”大胆创新,做出了辉煌的科学发现,爱因斯坦则大胆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念,创立了相对论。
(2)正确的科研方法:①独立思考是科学创见的首要条件,是科学思维的必备品质;②重视实践调查、考察(李四光)、归纳总结(牛顿)、理论分析(爱因斯坦)、科学实验以及实践调查、科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是科学家基本的方法;③坚持不懈勤奋探索。
(3)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科学的价值观。
(4)献身科学的精神。
2.对现实的启迪(1)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真正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2)提高科学家、知识分子待遇。
(3)关心青少年成长,提高全民族科学意识、科学素养。
(4)解放思想,营造自由开放的思想文化环境。
[即时演练]1.牛顿和爱因斯坦在科学上获得巨大成就的相同原因有( )①都经过长期思考、勤奋学习②都有政府的大力协助③都吸收前人研究的成果④都不畏艰难勇于创新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知识的能力。
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科学研究主要是个人努力的结果,没有得到政府的大力协助。
【答案】 A主题二关于中国近代科学家能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核心整合]1.热爱祖国,以救亡图存、振兴民族为科研和创造的强大动力。
中国思想界倡导学习西学的基本出发点是强国御侮。
中国近代科学家投身于科学研究,也是服务于抵御西方侵略的大局。
2.努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又不盲目崇洋,坚持自主创新。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杰出的科学家单元小结与测评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第6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6单元杰出的科学家[主题时空线索串联][主题发展历程纵览]一、从《本草纲目》看中西方科学成就的不同及成因1.不同:从15世纪开始,中国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逐步丧失,西方以崭新的近代科学体系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明清时期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集大成之作,是对传统科学的总结,大多为应用科学。
(2)西方科学注重对理论的研究,注重科学实验,促使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2.成因: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环境。
二、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应用之间的关系1.科学精神主要是指科学主体在长期的科学活动中所陶冶和积淀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
其具体内涵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容。
(2)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基本要素。
(3)辩证的怀疑和批判意识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
(4)协作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构成要素。
2.科学精神是科学的本质和灵魂。
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科学精神都是不可缺少的。
3.就自然科学的表现形态而言,有三种不同层次的类型: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应用。
15、16世纪以后的西方,就自然科学发展一般趋向而言,主要是在科学精神领域中取得了巨大进展,如探索自然规律以表现人的价值和能力,尊重客观规律以准确揭示自然发展的因果关系,只相信事实不迷信权威,只相信相对真理不承认绝对真理等。
同时,在自然科学知识的积累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为近代学科的形成和近代学校教育的重大改革奠定了基础。
科学精神通过科学知识的传播在社会上深入人心,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使科学在生产领域广泛持久的应用成为可能,科学在实践领域所表现出的巨大威力,使人们更加认同科学精神,更深入地探索自然的奥秘,更加强烈地追求科学知识,进而在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应用三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4.古代中国的自然科学研究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立足点放在了应用领域。
正是因为15世纪以后的中国自然科学没有走上良性循环的正确道路,其落后的趋势已不可避免。
高中历史第6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素材

6.5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教学素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
……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
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
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抖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 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
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对科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答案:创立了相对论;发展了量子论(或提出光电效应),推动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2)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
答案:爱因斯坦:科学可以制造战争,也可以制止战争,关键取决于人类本身。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3)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简要分析其成因。
答案:爱因斯坦侧重于科学与战争的关系(或科学对战争的影响);邓小平侧重于科学与生产之间的关系。
成因:20世纪30年代人类面临战争的威胁;两极格局解体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历史专题专卷2020年高考历史: 选修4 1.3杰出的科学家 Word版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效演练·稳达标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正当物理学家在庆贺“物理学大厦”落成之际,科学实验却发现了许多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事实。
首先是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其次是经典物理学的万里晴空中出现了两朵“乌云”:“以太漂移”的“零结果”和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
材料二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纪念这一奇迹诞生100周年,2004年6月10日,联合国大会召开第58次会议通过了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的决议。
(1)材料一中的“‘物理学大厦’落成”指的是什么?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落成的?(2)结合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
其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物理学理论的新发展在当时有什么意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典物理学向现代物理学过渡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设问简单,可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解答。
第(1)题考查经典物理学的形成及原因,即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及原因。
第(2)题根据材料内容可判断是相对论的提出,原因应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解答。
第(3)题考查相对论的意义,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
答案:(1)经典物理学。
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自然科学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由经典物理学发展到相对论。
原因:科技革命的推动;经典物理学出现危机;科学理论有了重大突破。
(3)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的危机,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应用的领域。
同时,相对论也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四光年轻时候就有“科学救国”的理想,但是在旧中国难以实现。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孙中山和詹天佑是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先行者。
他们的共同点有()①借鉴西学,洋为中用②民主科学,齐头并举③致力实业,督办铁路④排除万难,为国尽瘁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②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均不符合孙中山和詹天佑,应排除。
①③④均符合孙中山和詹天佑的史实,故C项正确。
故选C。
2.有学者认为“李时珍达到了与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所隔绝的任何科学家所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李时珍达到的“最高水平”是指()A. 开创实验科学被世人所推崇B. 总结了前人的物理学成就C. 纠正了天文学中的很多错误D. 运用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法【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李时珍是我国著名的药物学家,根据所学可知李时珍“最高水平”写出总结性著作《本草纲目》,运用了先进的药物学分类法,故选D;ABC是伽利略的成就,排除。
故选D。
3.下表为一部世界伟人传记的部分目录。
该传记的主人公是()A. 伽利略B. 牛顿C. 普朗克D. 爱因斯坦【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时空理论的变革”、“犹太人、犹太复国运动和美国之行”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正确。
ABC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D。
4.爱因斯坦曾言:“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
”这说明爱因斯坦的理论()A.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B. 否定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C. 为工业革命迅速开展提供理论基础D. 证实了时空可以单独变化【答案】A【解析】联系所学可知,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钟慢效应和尺缩效应。
高中历史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杰出的科学家01知识讲解

杰出的科学家考点解读考点提示杰出的科学家1、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2、牛顿、爱因斯坦知识经纬知识清单一、李时珍1、从医之路:医学世家,科考受挫,一心从医2、编写《本草纲目》:坚持实践,苦心求教;大胆创新,体系科学;27载艰苦探索,完成医学巨著。
3、“中国的百科全书”:中国医药宝库中的集大成之作;首创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按自然属性分类;达尔文称之为“中国的百科全书”。
二、詹天佑1、幼童出洋:背景:清末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为培养洋务运动的人才,开近代留学之先河。
过程:1872-1881年,留学美国,获得耶鲁大学学士学位。
2、为中国建造第一条铁路:暂露头角:成功建造了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滦河大桥。
修建京张铁路:困难:英俄等列强的阻挠,清朝的腐败,工程自身的难度。
经过:亲自实地反复测验,大胆创新,顽强拼搏,1909年,全线通车意义: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3、为中国铁路事业鞠躬尽瘁:年过半百,为国勘路;积极投身保路运动;为中国铁路事业奋斗一生三、李四光1、留学归来,报效祖国:留学日本,学习造船;留学英国,学习地质;回国工作,培养后人2、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1)创立地质力学:20年代萌芽;40年代形成;60年代系统总结(2)其它领域的成就:创立科化石鉴定标准,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3、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1)指导矿产勘探:寻找石油,推翻中国“贫油”论;寻找铀矿,发展核能事业(2)探索地震预报四、牛顿1、早期科学发明与创造(1)学生时代成就:二项式定理、微积分的初步计算(2)黄金岁月:①光学成就:折射望远镜、物体颜色形成原理、光的本质是微粒②天文学成就:反射望远镜2、发现万有引力定律(1)提出万有引力理论定律(2)《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形成完整的理学理论体系3、勤奋的探索与科学的研究方法:勤奋探索的精神、“归纳——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五、爱因斯坦1、提出狭义相对论(1)标志:1905年《论物体的电动力学》(2)基本原理:相对性、光速不变原理(3)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2、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1)广义相对论:等效原理、广义相对性原理(2)光电效应研究:提出光量子假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3、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两次世界大战中,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要点精析要点一、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的历史地位和影响1.李时珍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中医药学家。
(全国通用)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专题学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李四光
纪冰川等
力学的创始人
牛顿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
牛顿
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 理》,是17世纪最伟大的科
律、微积分
学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来自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 相对论、光电效应理论 相对论标志着物理学的重大
突破
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
典题示例 (2014·课标全国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 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 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 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 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 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 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 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 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类型2 回答与历史专题相关的问题的主要答题思路和内容 (1)政治方面,内部的,可从政治制度和政策、政权变更、中央与地方关 系、民族关系等方面进行归纳;外部的,可从外交政策和外交关系、国 际关系格局等方面考虑。 (2)经济方面,可从经济政策、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繁荣状 况(交通状况、城市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 (3)思想文化方面,要注意体现时代特色。思想方面的特点可从对人们的 思想解放作用或对新生事物的推动或阻碍作用方面思考,文化方面的特 点要结合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状况进行思考。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 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 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 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 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 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 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 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 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5杰出的科学家岳麓版选修4(2021-2022学年)

单元综合测评(五)杰出的科学家(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著作被英国达尔文誉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的是( )A.《农政全书》B.《徐霞客游记》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解析】达尔文称赞《本草纲目》是“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答案】C2.周杰伦在《本草纲目》中唱道:“听我说中药苦,抄袭应该更苦,快翻开《本草纲目》,多看一些善本书。
蟾酥、地龙,已翻过江湖,这些老祖宗的辛苦,我们一定不能输。
”《本草纲目》备受推崇是因为它()A.是我国最早的药物学巨著B.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C.奠定了我国医疗学的基础D.是我国最早、最全的药方全集【解析】我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是《神农本草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医疗学的基础;我国最早、最全的药方全集是孙思邈的《千金方》。
【答案】 B3.他的著作在问世后的200多年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
在社会、经济、思想等各个领域中,人们希望仿照他的研究过程得出若干原理,他让人们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智力自信。
他是( )A.伽利略ﻩB.牛顿C.爱因斯坦 D.普朗克【解析】伽利略对17世纪的自然科学和世界观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与题干“问世后的200多年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不符,故A项错误;牛顿是英国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他是经典力学的建立者,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故B项正确;爱因斯坦与普朗克是20世纪的物理学家,与题干“他的著作在问世后的200多年”不符,故C、D两项错误。
【答案】B4.李时珍和詹天佑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取得的相似成就不包括()A.都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贡献B.都对社会进步起到推动作用C.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科技成就D.都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解析】李时珍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人物,和中国近代化没有关联,故选D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一、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1.詹天佑的主要生平事迹及其为中国铁路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1)幼童留学生①清朝为推进洋务事业,招收幼童赴美留学,詹天佑被选中。
②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雪菲尔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铁路工程科。
③1881年,中国取消了留学事业,将留美学生分批撤回国。
(2)为中国建造第一条铁路。
①崭露头角:用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桥墩,成功建造了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滦河大桥。
②修建京张铁路——中国人自己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a.设计“人”字形路线,用直井施工法攻克了八达岭隧道技术难题。
b.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全线通车,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
(3)为中国铁路事业鞠躬尽瘁①年过半百为国勘路:主要有张绥铁路、川汉铁路、粤汉铁路、洛潼铁路。
②在清朝末期支持保路运动。
在生命最后阶段,远赴海参崴,为中国收回中东铁路路权进行艰难斗争。
2.詹天佑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一生致力于铁路建设事业,技术创新解决难题,为维护国家铁路权益与列强斗争,体现了强烈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操,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中国的光荣”。
二、近代科学之父牛顿1.牛顿的成长历程(1)中学时代:开始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学习成绩优异。
(2)大学时代:开始接触到大量的自然科学著作,除了师从著名学者巴罗教授学习外,还自学笛卡儿等人的数学著作。
提出了二项式定理以及微积分的初步算法。
2.主要科学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1)数学方面:提出了数学上有名的二项式定理以及微积分的初步算法。
(2)光学方面:①自制折射望远镜,证明了日光即白光是由七色光组成,奠定了光谱学的基础。
②在论文《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中,提出了光的本质是微粒的见解,这个学说统领西方物理学界两个世纪。
(3)天文学方面:①1668年设计并制作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使人类对天体的观察进入新阶段。
②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成为天文学上的基础定律,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天体运动的研究。
(4)力学方面:1687年出版科学巨著《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确定了物体运动三定律,形成牛顿力学体系,在以后二百多年间居于物理学的统治地位。
3.牛顿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勤奋的探索精神(1)勤奋的探索精神:牛顿是一个十分专注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位勤奋的探索者。
(2)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实验作为得出科学概念的方法,这种方法被后人总结为“归纳—演绎法”。
(3)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实验中得出结论后,还要在进一步的实验中证明自己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三、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1.成长历程(1)出身:1879年,出生于德国南部小城乌尔姆的一个犹太血统家庭。
(2)童年:善于思考,对自然界的现象总爱寻根问底。
(3)中学:被赶出校门,坚持自学。
(4)大学:进入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主修数学和物理。
迷上了物理学,为以后从事理论物理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2.主要科学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1)提出狭义相对论: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
(2)提出广义相对论:奠定宇宙航行等科学的理论基础。
(3)提出光量子假说: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
3.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1)是美国原子弹研究的发起人之一,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贡献。
(2)二战结束后,致力于防止核战争,积极参加世界反战运动,推动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
【拓展一】中国近代科学家能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1.热爱祖国,以救亡图存、振兴民族为科研和创造的强大动力。
中国思想界倡导学习西学的基本出发点是强国御侮。
中国近代科学家投身于科学研究,也是服务于抵御西方侵略的大局。
2.努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又不盲目崇洋,坚持自主创新。
在修建京张铁路时,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设计出“人”字形路线、运用直井施工法等解决了施工中的技术难题。
3.在十分艰辛的环境下,发扬中华民族不畏困难、勤奋刻苦的优良传统。
詹天佑以饱满的热情跋涉于南北山野河川之间,在深谷和崖间测绘,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从而为我国铁路修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拓展二】牛顿与爱因斯坦的成就【基础过关练】1.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
这一切说明A.善于抓住时机是取得成功的关键B.善于写书能促使人取得卓越成就C.坚持不懈是人们通向成功的阶梯D.只要克服重重困难,就能使人达到预期目的【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伟大著作和成就的产生都是作者经过长期努力研究和探索的结果,说明坚持不懈是人们通向成功的阶梯。
故答案为C项。
材料没有涉及“时机”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的侧重点不是“善于写书”,而是坚持不懈的努力,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2.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李时珍曾亲自去江河湖泽,终于弄清了、莼、杏三种水生植物的区别。
为了弄清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他不顾危险,亲口尝服曼陀罗酒,亲笔记下感受。
这说明李时珍A.性格比较执拗B.只信自身所见C.治学态度严谨D.轻视前人经验【答案】C【解析】材料“不顾危险,亲口尝服曼陀罗酒,亲笔记下感受”表明亲自了解药物的形状和药效,说明李时珍对待医学研究的态度比较严谨,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
3.詹天佑在担任协约国“联合监管远东铁路委员会”辖下的技术部委员期间,为争取实现中国对中东铁路的全权管理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仅争回了极微小的权利。
主要原因在于A.西方人太歧视中国B.中国筑路技术太差C.中国铁路里程太短D.北洋政府软弱无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为争取实现中国对中东铁路的全权管理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仅争回了极微小的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詹天佑在收回利权的运动失败主要和当时的综合国力有关,D选项符合题意。
西方人歧视中国人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和政府腐败有关,A选项排除。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表明中国的铁路修筑技术并不落后,B选项排除。
中国铁路里程太短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的机械轰鸣中失去了方向,而詹天佑则用有力的臂膀,撑起了中国铁路建设的一片天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京张铁路的修建。
詹天佑建造京张铁路的意义主要在于A.开创中国自主修筑铁路的时代B.使中国的铁路建设技术开始领先于世界C.增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D.削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答案】A【解析】京张铁路是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干线铁路,是世界著名铁路工程之一,詹天佑是这条铁路的总工程师,因此詹天佑建造京张铁路的意义主要在于开创了中国自主修筑铁路的时代。
故答案为A项。
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D项不是主要意义,排除。
5.有人指出李四光作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首先杰出在他是个先进的中国人,近代是先进的,现代也是先进的。
下列最符合该观点的是李四光A.具有救亡和建设中国的精神B.提出了地质力学C.创立了䗴科化石的鉴定标准D.带队寻找到大油田【答案】A【解析】李四光一生为祖国科学和建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称李四光“在近代是先进的,在现代也是先进的”,就是指李四光留学归来,报效祖国,为的是使中国不再遭受外国欺凌;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运用自己的理论寻找油田、铀矿,为祖国经济建设作出杰出贡献。
所以正确答案是A项。
6.《中国现代科学家》系列纪念邮票自1988年发行以来,共有30位科学家入选。
李四光作为此套邮票第一组人物入选的理由是A.中国解析数论创始人和开拓者B.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C.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D.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故D正确;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创始人和开拓者,排除A;吴有训是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排除B;竺可桢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排除C。
7.有人曾这样评价一位科学家的贡献:“至今还没有可能用—个同样无所不包的统一概念,来代替他的关于宇宙的统一概念。
而要是没有他的明晰的体系,我们到现在为止所取得的收获就会成为不可能。
”这位科学家是A.伽利略B.牛顿C.普朗克D.爱因斯坦【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牛顿系统解释了宇宙天体运动的物理规律,正是在此基础上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才有了巨大进步,选项B正确;伽利略并未提出关于宇宙统一的概念,选项A排除;普朗克研究的是微观世界,排除C;爱因斯坦是对牛顿理论的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
8.毕达哥拉斯希望以数学研究来探索宇宙奥秘,寻找超脱轮回的永生之道。
牛顿花费大量精力以炼金术求窥见上帝的生化创造之功,力图从自然法则中寻找世界末日的根据,甚至甘冒天下之大不讳而坚守自己的信仰。
这说明了A.宗教信仰成为科研的根本动力B.自然科学发展与宗教相互关联C.宗教神学受到自然科学的挑战D.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待全面加强【答案】B【解析】“毕达哥拉斯希望以数学研究来探索宇宙奥秘,寻找超脱轮回的永生之道”只是宗教力量的个案,不能代表整个科学研究,故A项错误;“毕达哥拉斯希望以数学研究来探索宇宙奥秘,寻找超脱轮回的永生之道。
牛顿花费大量精力以炼金术求窥见上帝的生化创造之功,力图从自然法则中寻找世界末日的根据,甚至甘冒天下之大不讳而坚守自己的信仰”可以说明科研与宗教的信仰是有一定关系的,故B项正确;“毕达哥拉斯希望以数学研究来探索宇宙奥秘,寻找超脱轮回的永生之道”没有说明宗教神学受到自然科学的对立性,故C项错误;牛顿为近代物理学做出巨大贡献,故D项错误。
9.爱因斯坦曾应日本改造社邀请赴日本讲学,来回两次途经上海,受到上海各界和大学生的热烈欢迎。
也就是在上海,1922年11月13日,爱因斯坦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获得了19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当时,瑞典驻上海总领事代表瑞典皇家科学院正式通知了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此次获奖的科研成就对于人类的重大贡献在于()A.使人类深刻地了解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B.让人类发现了更远的天体C.提供了新的宇宙起源的解释D.深入改变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
结合相关所学可知,从1906年开始,瑞典皇家科学院众多评委连续十年以“相对论”理论提名爱因斯坦角逐诺贝尔物理学奖,但都被评委加尔斯特兰德以“相对论未经时间验证”为由一票否决,把爱因斯坦挡在诺贝尔奖殿堂的门外。
直到1922年,爱因斯坦才因“光电效应”理论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用光量子理论对光电效应进行了全面的解释。
1916年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精密的定量实验证明了爱因斯坦的理论解释。
光量子理论是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因此爱因斯坦此次获奖的科研成就对于人类的重大贡献在于深入改变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故D选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