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地下水侵入路床的处理探讨
深路堑地下水处理方案研究
阿布贾地区深挖方路堑地下水处理方案研究摘要阿布贾城铁深路堑段施工,基床表面渗水严重,影响基床稳定,影响列车运行和加大后期维护。
文章对深路堑段的工程地质情况进行了阐述,剖析了渗水原因,对渗水量进行了水力计算,提出了路堑式路堤及盲沟排水等方案进行探讨,并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
通过对现场实验和应用检测表明,实施效果良好。
本文关于路堑渗水处理方案研究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深路堑渗水水力计算盲沟无砂管造价1.前言阿布贾城铁lot3线K2+800—K4+950段路基设计采用路堑方案,路堑一般段挖深为8米到9米,最大挖深达到13米左右。
施工过程中,下挖到基床表层附近时出现地下水渗出情况,造成基床土受浸泡而变松软,无法进行下步施工,现场采取了在线路一侧挖设排水沟疏导地下渗水的临时措施,使地下渗水得到疏排。
根据设计要求,基床表层需要换填50cm的A、B料加固基床表层,但由于地下水渗漏严重,需要解决地下水的渗漏涌出问题,现场停止了施工并对旱季和雨季的地下水位情况进行观察。
现场选取了国家公园站(K3+440)坡度平缓处进行观察,经过观察,渗出地下水位标高基本处于基床表层,旱季和雨季最大水位上下变动0.5m左右,雨季水位较高。
2.深路堑设计缘由及地下水渗出原因分析2.1路基设计缘由根据首都地区部对阿布贾城市的规划,阿布贾城铁和尼铁现代化进入市区段位于同一个走廊内,而且规划了配套公路。
走廊规划宽度120m,两侧已完成小区建设。
由于尼铁现代化铁路已于2008年完成设计并获得交通部批准。
因此城铁设计必须依据完成的现代化铁路设计进行线路设计。
尼铁现代化起点站为阿布贾市中心站,规划设计为8个站台,规模较大。
距离中心站4km设计为尼铁现代化铁路起点段车辆段,连接线路共有四条,道岔密集。
尼铁现代化铁路按照160km/h最大运行速度进行设计,限坡为9‰。
阿布贾城铁按照双线设计,最大运行速度为100km/h进行设计,限坡为30‰。
地基处理中的地下水防治技术
地基处理中的地下水防治技术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土壤的处理和地下水的防治。
在地基处理中,地下水的防治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地基处理中的地下水防治技术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地下水的特点和危害地下水是地下土壤中的水分。
它具有较大的渗透性和流动性,在地基工程中,地下水的存在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
当地下水位高于工程基坑地面时,会导致地基软弱、沉降加剧、基坑变形、基础失稳等问题;另外,地下水还可能引发地表上的积水、泥淖等现象。
二、控制地下水的方法为了保证地基工程的稳定和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地下水防治技术。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1. 排水井和泵站排水井和泵站是常用的地下水防治设施。
排水井的作用是通过井筒中的管道将地下水抽出,并输送到泵站进行处理。
泵站负责将抽出的地下水排放到指定地点。
排水井和泵站可以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控制地基的水分。
2. 地下水封堵地下水封堵是通过封堵地下渗水通道的方法来控制地下水的。
常见的封堵材料有水泥浆、膨润土等。
在处理基坑开挖时,可以在基坑边缘埋设封堵材料,将地下水封堵在基坑范围内,避免其渗入基坑并影响工程稳定。
3. 防渗墙防渗墙是一种地下水防治的常用设施,它可以有效地阻止地下水的渗透。
防渗墙通常由水泥浆、高分子材料等构成,其目的是在地基处理中形成一道隔水屏障,防止地下水向地基渗透。
4. 地下水抽采地下水抽采是通过抽水井将地下水连续抽出的方法。
地下水抽采通常应用于对地下水位控制要求较高的工程,比如深基坑开挖等。
通过地下水抽采,可以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减轻地基的水分含量,保证工程的稳定性。
三、地下水防治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在实际的地基处理中,选择合适的地下水防治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的选择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一般而言,针对不同的工程情况,可以采用单项或多项地下水防治技术的组合应用。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位、地质构造、地下水流动方向等因素,合理地选择地下水防治技术。
浅谈地下水对道路路基的破坏
浅谈地下水对道路路基的破坏【文章摘要】工程实践表明,给道路路基的施工、运行与维护造成危害的诸多因素中,影响最大最持久的是地下水。
道路路基在地下水的侵蚀下,经常会发生许多病害,严重影响着道路的正常使用。
水与土体相互作用,可以使土体的强度和稳定度性降低,致使路基周围土体沉降、湿陷、盐渍化、冻胀等病害,在道路路基的设计及养护中,要充分重视地下水对路基的破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路基破坏一、地下水对路基的破坏作用地下水层与土体相互作用,使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致使路基或地下构筑物周围土体软化,并可能产生滑坡、沉陷、潜蚀、管涌、冻胀、翻浆等事故。
所认,道路的安全运行必须考虑沿线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及活动规律,以便采取措施保证工程安全。
1、湿陷现象湿陷是浸湿时黄土的剧烈沉陷,湿陷性黄土的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
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
当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的附加沉降,强度迅速降低。
由于大量节理和裂隙的存在,黄土的抗剪强度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
主要病害有路基路面发生变形、凹陷、开裂,公路边坡发生崩塌、剥落,道路内部易被水冲蚀成洞和暗河。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施工应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减轻或消除其湿陷性。
2、膨胀性膨胀土即指土的粘土矿物成分中富含亲水性粘土矿物,具有吸水显著膨胀软化,失水急剧收缩硬裂,该类土具有较大的塑性指数。
膨胀土吸水后体积增大而产生膨胀,如果土的膨胀受阻,即产生一种内应力即膨胀力,将会给一些工程造成灾害。
土体失水,则体积收缩,伴随土中出现开裂,造成其上的构筑物开裂与下沉。
在坚硬状态下该土的工程性质较好。
但其显著的胀缩性可使路基发生变形、位移、开裂、隆起等严重的破坏。
3、滑坡现象当路基处于天然山坡的坡积层上时,由于坡积层地下水的力的作用(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坡积层会滑动,可能造成路基稳定性的破坏,形成滑坡。
地下水流的深度变化影响着渗透压力的大小,地下水位上升,渗透压力增大,路基稳定性降低;地下水的存在会降低土体抗剪强度,尤其是滑动层充水,地下水作为一种力的因素对山坡上滑坡体的稳定程度有着特别的影响。
地下水浸蚀处置方案 措施
地下水浸蚀处置方案措施地下水浸蚀是指地下水对岩石、土壤、地基等地质物体的腐蚀和侵蚀作用,进而引起地基沉降、地表塌陷、地下管线爆裂等地质灾害。
因此,对地下水浸蚀进行有效的处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介绍地下水浸蚀的处理方案和措施。
处理方案在地下水浸蚀的处理方案中,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或其组合进行处理。
线下治理线下治理是指在地下埋设管道、电缆等设施的情况下,采用地下水泵或吊桶泵将地下水抽出,把吸出的地下水输送到远离污染源的地方进行处理或排放。
此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避免地下水浸蚀产生的地质灾害。
但是,该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对地下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线上治理线上治理是指通过改造工程结构,将地下水浸蚀改变方向、减少流量或防止水土流失,从而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水浸蚀常发生在人工填方区、工程结构下方的情况。
常用的地下水浸蚀控制工程包括防渗墙、挡土墙、地下排水系统等。
这些治理工程可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地下水浸蚀的发生,但施工成本相对较高。
旁通井在地下水浸蚀处理中,旁通井是一种常见的控制措施。
旁通井指利用井筒或坑道的方式,由井筒或坑道内的人工地下水和自然地下水进行交换。
这样,旁通井能够起到降水的作用,从而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地下水浸蚀的发生。
堵孔堵孔是指通过对地下孔洞进行填充,阻止地下水进入孔洞,从而防止地下水浸蚀的发生。
孔洞的填充物多为水泥、混凝土等材料,可有效地破坏地下水的通道。
措施除了上述的处理方案外,还有一些日常的措施可以预防地下水浸蚀带来的影响。
监测针对有可能发生地下水浸蚀的区域,应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例如地下水位监测、地质变化监测等,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做好紧急应对措施。
预处理游离水体是指地下水借助介质(如土层、饱和层、裂隙等)在空间上分布不连续的水。
例如,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可进行地下室的防水处理,将地下空间保持干燥。
规划管理应采取科学评估、合理规划、管理维护等措施,避免无意义的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地下水位较高时的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引言地下水位较高是施工现场常见的问题,它对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本文针对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提出一套施工方案,旨在指导施工人员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保证施工质量。
二、施工背景及目的1. 施工背景在许多地区的施工现场,由于地质条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地下水位较高,给施工带来很大困扰。
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以下问题:(1)基础施工困难,地基稳定性差;(2)地下管线、电缆等设施受损;(3)施工设备损坏;(4)施工人员安全受到威胁。
2. 施工目的(1)降低地下水位,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2)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3)提高施工效率。
三、施工方案1. 施工前期准备(1)现场勘查: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查,了解地下水位、地质条件、土壤类型等信息;(2)编制施工方案:根据现场勘查结果,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人员等;(3)办理相关手续:根据施工方案,办理施工许可、环保、安全等相关手续。
2. 施工工艺(1)排水系统设置1)明排法:在施工现场设置排水沟、排水井等,将地面水、地下水汇集至排水井,然后通过排水管道排出施工现场。
2)暗排法: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设置暗沟、暗井等,将地下水汇集至暗井,然后通过排水管道排出施工现场。
(2)降水措施1)井点降水: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设置井点降水系统,通过抽水设备将地下水抽出,降低地下水位。
2)截水墙: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设置截水墙,阻止地下水流入施工现场。
(3)地基处理1)换填法:将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壤挖除,用砂、砾石等材料进行换填,提高地基承载力。
2)预压法: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设置预压平台,将预压材料堆放在平台上,通过预压作用,提高地基承载力。
3. 施工设备(1)排水设备:排水泵、排水管道、排水井等;(2)降水设备:井点降水设备、抽水设备等;(3)地基处理设备: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等。
4. 施工人员(1)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2)施工人员应熟悉施工方案,掌握施工工艺和设备操作;(3)施工人员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深路堑地段地下水排除方案的研究与应用
深路堑地段地下水排除方案的研究与应用当路堑开挖深度在天然地下水位以下时,需要将地下水引排至路基范围以外。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如果地下水渗入作业面,不但会使施工条件恶化,更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边坡塌方和地基承载能力下降。
因此,在路堑施工过程中应对地下水的处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本文结合遵小铁路地下水路堑工点,对排除路堑内地下水措施进行了研究。
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对渗水盲沟及侧沟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了排除地下水的施工方案。
标签:地下水路堑;渗水盲沟引言:当铁路修建产生不可避免的深路堑且地下水位高于路肩设计标高时,如何长期有效地排降地下水,避免地下水给路基基床带来病害,确保边坡稳定一直是路基设计中的难点。
路基若长期被地下水浸泡,地下水则会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对路基工程的稳定产生破坏。
地下水的渗透和浸泡会软化地基岩土,使地基强度降低,压缩性加大,在外界荷载作用下使路基工程产生较大变形;寒冷、严寒地区路基工程处于冰冻线以上,土壤富含地下水,冻结时不仅土中水变成冰体积增大,而且水分往往因冻结作用产生热筛效应而迁移和重新分布,而使地基冻胀。
冻胀时路基不均匀抬起,融化时又不均匀地下沉,年复一年使路基工程产生变形,轻者出现裂缝,重者危及使用;路堑边坡较高时,地下水的存在会降低岩土抗剪强度,轻则溜坍影响边坡及天沟稳定,重则形成滑坡。
因此,在深路堑地段对地下水采取可靠的排除措施,是保证路基稳定的重要因素。
本文以河北承德市遵小铁路DK34+121~DK34+500段地下水路堑为例,就如何有效地排除地下水进行研究,为类似工程条件下排除深路堑地下水提供參考。
1概述1.1工点概况该区位于遵小铁路DK34+121~DK34+500段,地貌为低山丘陵,下为山间谷地。
线路以路堑的方式通过,地层有粉质粘土,褐色,硬塑,层厚10~20米,基本承载力σ0=170kPa,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II级普通土。
水文地质特征:山下地下水为壤中潜水,埋深约4.0~4.8米,受大气降水的影响随季节变化。
浅谈地下水对公路路基的破坏及防治措施
浅谈地下水对公路路基的破坏及防治措施摘要公路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往往受土质、温度、荷载、水等因素的影响,就路基病害的范围、规模以及成因而言,地下水对其直接或间接作用,往往属于决定性的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了公路的正常使用。
因此,在公路路基设计、施工及养护中,都应充分重视、科学认识地下水对路基的破坏实质及作用,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持路基的稳定,使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和坚固状态,进而确保公路工程的稳定和行车的安全。
关键词路基;地下水;排水;强度;破坏作为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路基要承受着路面所传来的荷载,因此,路基建设的强度与稳定性一定要符合设计、规范、标准的要求。
然而,地下水的存在和活动会渗入到路基的土体,通过对土体的浸湿、饱和及冲刷作用,大大降低了路基土体的抗剪强度,进而易引起路基整体强度的降低,甚至发生边坡滑移或滑塌的现象,而且由于地下水破坏路基土结构,使路基失去稳定性,导致沉陷、翻浆等病害,这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功能和行车安全,因此做好地下水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1地下水表述1)地下水的来源。
地下水主要包括在地面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的含水层中的潜水,从地面渗入地下尚未达到局部隔水层或透水层的上层之流水,分布于可溶性岩层的裂隙、溶洞中的岩溶水,沿基岩上部裂隙中流动的裂隙水,在裂隙发育破碎沉积层中的层间裂隙水。
2)地下水对路基的作用。
地下水对路基和路基土层的作用部分的表现为渗入和一系列作用的增强或改变,这一系列作用中的有一部分可视为原始的,而另一部分一些则是原始作用的直接后果即继发作用。
作为原始作用,首先是土的湿度改变的物理过程,同时还有土层应力状态的改变过程,这种应力状态的变化是水在第一定作用条件下产生的。
而土的强度降低、沉降的发展、变形的发展、冻胀作用、滑坡变形的发展等现象与过程则是上述原始作用同其它作用的共同后果。
3)地下水对路基的危害。
(参考资料)浅谈隧道施工阶段地下水的处理对策
·隧道/地下工程·浅谈隧道施工阶段地下水的处理对策王国栋(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222)摘 要 在地下工程施工中,常常遇到地下水,对于高压头的地下水处理起来难度很大。
从技术和环保的角度,提出了在施工中对地下水处理的定性与定量标准、预测预报方法、高承压水的注浆设计和程序。
关键词 隧道开挖 地下水处理 施工收稿日期:2005-03-121 引言隧道地下水的处理是隧道施工的一大技术难点。
基于环境保护、施工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在对隧道地下水的处理方式上,更多采用以堵为主的方式,这对于涌水量少、静水压头低的隧道,很容易做到,而在高水压、富水地段,如何实现以堵为主,安全、可靠地进行隧道的施工,却非易事。
本文对隧道地下水的处理对策作一介绍,供参考。
2 处理地下水的原则对富含水、对地下水处理有特殊要求的施工阶段应制定相应的原则。
2.1 综合预报,先探后掘的原则可能发生涌水的位置从地层来说,易发生于地层交界处、断层褶皱发育处、节理裂隙发育的围岩;从岩性来说,易发生于喀斯特地层、砂岩地层这类透水性比较好的地层;从与地表联系来看,易发生于浅埋、与地表有连通、地表水补给及时的隧道。
一旦误揭含水构造,再行处理的难度相对较大。
施工阶段采用综合预报手段,超前预报,尽可能查明富含水地层的位置和分布规律。
对于岩性变化、断层、褶皱带等易发生涌水的部位,重点加强预测、预报、探测。
坚持预报在前,全程探水,先探后掘,以确保施工安全。
2.2 完善基准,大堵小排的原则完全的止水,既无必要,也不可能。
根据隧道设计,制定验收标准,如锦屏电站辅助洞采用:任一桩号处沿洞轴线方向延伸30m 允许的出水量为10L /s 。
仅有一个验收的标准是不够的,施工阶段,还需要建立施工控制基准,以便于控制。
(1)地下水的分级标准(表1)表1 地下水的分级标准序号等级定性分类定量标准1Ⅰ大涌水20L /s <Q 2Ⅱ中等程度涌水5L /s <Q <20L /s 3Ⅲ小量水1L /s <Q <5L /s4Ⅳ渗水Q <1L /s 注:Q 为超前探孔涌水量(2)施工阶段判释与控制基准施工阶段采取超前钻孔,对超前孔的涌水量,制定判释标准,才能有助于施工控制,低于下述基准,可不注浆,否则,应考虑采取超前注浆。
浅谈含水率较高的路基处理
《浅谈含水率较高的路基处理》班级:11交通工程(2)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xxx【摘要】含水量较高的地基具有承载力低,不能压实,路基无法成行等特点,因此含水量较高的地基处理是道路工程施工中遇到的难点之一,也是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重点解决的一个环节.如果处理不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出现路面的不均匀沉降、造成桥头跳车等质量问题,影响道路交通的使用功能。
因此,处理好道路路基是做好道路施工的基础.根据近些年我国道路路基处理的相关经验。
在紧张的施工工期内,完全消除路基的沉降是难以完成的,通过后续的施工修补也是在所难免.要处理好含水量较高的路基要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施工的技术水平,和相关的处理经验通过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达到满足道路允许的沉降。
同时还要考虑工程造价,采用最经济的处理方法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
【关键词】路基;含水率;工程施工1。
勘察、设计和施工首先要弄清当地的地质情况,路基土体的图层分布,路段分布,图层的物理特性.通过对地基的各项指标充分的了解,制定接下来的处理方案.在低成本低等级的道路施工过程中,当出现大面积的含水量较大的地基时。
建设单位也应对地质条件进行相应的勘察。
对当地的土质有清晰的了解,从而制定科学的处理方案。
通过对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分析,使得处理方案更加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施工时按规范要求施工,切实执行路基处理方案,依据各项操作规程保证施工质量。
于此同时还应进行沉降观测控制沉降量,施工时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及时进行观测和记录,保证施工质量.2.处理方法2.1。
排水固结法在道路方面处理的常用方法为排水固结法,通过降低道路路基的含水率,达到排水固结的方法。
对于平原地区的道路施工,当遇到含水量较大的路基时,往往会通过降低土体的含水量来完成路基的排水固结.可以借助施工管道的机会,通过降水的方法降低地下水位。
这经常在工业园区的道路施工中到过。
地下水位高时,管道施工需要进行降水,回填的土方也需要通过换填或者晾晒等方法降低含水量。
长临高速公路高含水率路基土处治方案研究
长临高速公路高含水率路基土处治方案研究长临高速公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干线之一,但在实际运营中,存在高
含水率的路基土问题,严重影响了路基的稳定性和运行安全。
为了解决这
一问题,需要进行路基土的处治。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水分控制、路基土加固、排水系统改进。
首先,要控制路基土的含水率。
高含水率的路基土会导致土体的强度
降低,从而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含水率。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加盖材料覆盖路基土表面,防止雨水渗入土体,减
少土体的含水量。
另外,可以通过加强排水系统,将路基土中的水分迅速
排除,提高土体的排水性能。
其次,为了增加路基土的强度,可以采用路基土加固的方法。
一种常
用的方法是通过加入改良剂,改变土体的物理特性,提高土体的强度。
常
见的改良剂有石灰、水泥等。
通过与路基土混合,可以使土体具有一定的
胶结性,提高抗剪强度。
此外,在路基土处治方案中,也需要改进排水系统。
一种常用的方法
是增加排水设施,如排水管、排水井等,将路基土中的水分迅速排除出去,避免水分堆积,减少土体的含水量。
另外,还可以通过改善路基土的渗透
性能,提高土体的排水能力。
可以通过使用排水材料或者改变土体的颗粒
结构等方式来改善土体的渗透性。
总之,长临高速公路高含水率路基土的处治方案需要从水分控制、路
基土加固和排水系统改进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可以
有效地解决高含水率路基土的问题,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运行安全。
渠道工程施工中地下水位高处理技术
渠道工程施工中地下水位高处理技术新疆地区区域面积大,地下水分布情况错综复杂,在渠道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较高且盐碱含量较大的部位会造成对渠道混凝土结构的侵蚀,造成渠道结构破坏,从而影响工程质量。
所以,对渠道地下水进行妥善处理是渠道工程过程中重点工作。
标签:渠道工程;施工;地下水新疆由于地域面积广大,且各地区尤其是南北疆降雨量差异大,同时受地形,地质结构影响,其地下水分布也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且各地地下水水质及盐碱含量变化较大。
在渠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渠道局部或整体地下水位高,异致施工条件差,造成施工阻难,甚至降低工程施工质量,故在渠道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地下水处理方案。
1、明沟排水系统排水法对地下水位较高,呈严重酸性或碱性水质,对渠道结构破坏作用较显著是,应优先考虑采用明沟排水(碱),其做法为在地下水为较高处或沿渠道开挖一道明沟,采用明沟将地下水排至地势较低处,已达到将水位降至渠道结构断面以下的目的,该方法优点为施工简单,降低地下水位作用明显,作用面积较大,处理效果好。
例如,平行渠线开挖排水(碱)渠,现项目区已在使用该方法。
其缺点是受地形地貌及地质结构限制,且占地面积及工程量较大,在局部地区甚至无法实施。
对于施工现场地势纵坡较大,地势较高,地下水水质较差,地下水水量较小,或只有局部渠段地下水较为严重时,可通过对渠道断面结构进行调整的方法进行处理。
其具体作法为在渠道防渗层下设置反滤层,通常作法为回填戈壁或风积沙垫层,其具体厚度根据地下水水量大小及戈壁垫层透水系数设置,根据现场地势每隔一定间距将反滤层延伸至渠堤外部,将地下水引至渠堤外侧。
对于施工现场地势较低,地下水水质较好,水量较大,或局部渠段地下水较为严重,将地下水引至渠道外部困难较大时,可在渠道结构层下设置反滤层,且在渠道防渗结构层内设置滤水孔,将地下水引入渠内,其具体作法为在渠道及渠堤两侧无设置反滤层,在渠底及两侧边坡均设置汇水孔,两侧边坡滤水孔高度设置在地下水位以下50mm为宜,滤水孔采用PVC管材,直径为5-10cm,在管壁打孔,打孔直径为2cm,可采用梅花形布置,以增加其透水性,管材外部外裹无纺布,其底部置于反滤层底部。
浅谈地下水路堑处理措施
浅谈地下水路堑处理措施【摘要】当路堑开挖深度在天然地下水位以下时,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地下水的处理问题。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地下水渗入基坑内,不但会使施工条件恶化,而更严重的是会造成边坡塌方和地基承载能力下降。
因此,在路堑施工过程中应对地下水的处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地下水路堑;完整井;轻型井点;基床;支撑渗沟;渗水盲沟0.引言地层中埋藏的地下水,一般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状态。
其一是受土粒表面电荷和分子力影响而处于被束缚状态的水,谓之束缚水或吸附水;其二是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运动的水,谓之自由水。
地层中常见的自由水主要有以下几种:毛细水、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裂隙水、溶洞水、多年冻土地区地下水。
地下水的存在及活动往往引起各种路基病害,例如浸湿软化、冻胀及盐渍化、潜蚀及流砂液化等。
本文对降低地下水位,排除地下水等具体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项目概述1.1研究范围本次研究范围为北车长春轨道客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制造平台建设牵引试验新建工程铁路里程DK8+400.00~DK10+500.00地段,总长2100m。
线路以挖方形式通过,线路中心最大挖深13.70m。
1.2地震气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本区的气候属欧亚大陆东部中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4.1℃~4.9℃,7月份平均气温23℃,1月分平均气温为零下17℃。
冬季盛行偏西风,夏季盛行东南风,春季盛行西南风,风速季节变化明显,春季平均风速3.9m/s,最大风速30m/s。
长春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00~600mm,降水量不稳定,季节性变化大,年内降水量分配不均,汛期(6~9月份)降水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77%,长春地区日照时数为2637小时。
场地最大冻结深度1.90米。
1.3地层岩性本段涉及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粉质黏土。
地下水对路基的危害及整治
地下水对路基的危害及整治对地下水的防治:防治地下水,首先要在查清楚地下水的来源和位置上下功夫,如果地下水是公路两旁渗透引起的,应采用路田分家,加深公路两侧的边沟或砌石边沟。
在每年的春季,农田用水前,将农田两侧的边沟加深就可以解决。
如果是潜流,就应该采取加设盲沟或渗沟,以降低地下水位。
地下水造成最严重的病害是翻浆,对翻浆地段不宜直接抛填碎石等,因为这些材料空隙较大,重量也大,填后在行车的作用下,泥浆上留,石料下沉,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假设材料方便可以采用换填土法,将原土进行挖除、换填砂砾级配土并加以夯实,然后再铺筑路面。
在路肩两侧每隔一定距离交错设置盲沟,把路基中上升的地下水排到路基以外的边沟内,做盲沟一定要用渗水性良好的材料做填充〔如碎石、砾石、粗砂〕,其施工方法是下层碎砾石做填充料,二层用粗砂,再用草皮反铺掩盖,最后做路肩,防止泥土渗入,使其失去导流作用。
由于我区属于北方高寒地区,冰冻期较长,在春天融化解冻时,常见路面呈现不均匀的起伏,以及潮湿的斑点,裂缝等,使路基局部失去承载能力,经过行车反复作用,发生下沉、弹簧、冒浆,即翻浆阶段。
秋季地下水上升,在路基土上层凝聚,到冬季寒冷时,路基土自上而下冻结,由于水的特性,地下水分由于受到毛细作用和温度的影响,逐渐自下而上的移动并聚积使路基土上层的温度超过冰冻前的温度,由于冻结地区内进入额外的水造成此处体积增大,并将上层土壤向上挤压造成不均匀的变形,甚至裂缝,此时路基强度不但未降低,反而提高,这是第一阶段。
到了春融时节,气温上升,路基冻土开始解冻,土基饮食大量液态水,因路面传热较快,路面下冻土层首先融化,但因路面层的覆盖而蒸发不掉,其下部又尚未解冻,两侧路肩的土层,化冻较缓慢,不能排除,故使路基土层中湿度加大,承载力降低,再加之行车作用的挤压,路面变形破坏,挤出泥浆,这是翻浆阶段。
此外,路基、路面强度较低,交通量大,也可产生翻浆。
防治翻浆的措施细分有许多种,其目的均是保持路基的适当枯燥,不失水温稳定性。
浅析深挖方有地下水地段的路基处理措施
浅析深挖方有地下水地段的路基处理措施作者:王飞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7期【摘要】本文通过迁安市市区西出口第二通道延伸线K1+280~K1+600段深挖方有地下水地段路基的施工,总结出了深挖方有地下水地段路基的施工方法。
【关键词】深挖方地下水路基处理措施一、工程概况迁安市市区西出口第二通道延伸线起点位于迁安市西出口第二通道与彭李公路(杨店子至迁西界)平交口处,以第二通道道路中线向西延伸,终于万太公路,全长4.072km。
其中在K1+280~K1+600段为深挖方地段,并且有地下水。
K1+280处为铁路桥涵中心点,向两侧延伸均有纵坡,是该段的最低点。
该段挖方最深为5.4m,最浅为0.054m(挖方深度均指到路基顶面)。
根据铁路桥涵八字墙开槽可以看出,此段地表向下1.5m左右为砂性土,1.5m左右向下为粘土和淤泥,并有地下水。
二、施工难点(一)、K1+280处为最低点,开挖时的地下水无法顺边沟全部排出。
(二)、开挖深度较高,且有粘土及淤泥,并且挖掘机无法一次性挖到底部。
(三)、开挖深度较深,不安全因素较大。
三、施工方案的选择(一)、由西向东进行开挖1、先将路基两侧边沟挑出,接着进行主路的土方开挖:先全幅开挖20m长,直至需要的换填层,紧接着用30cm~50cm的石料进行换填,再用10cm~20cm碎石填充空隙(此时的积水会随着边沟排出去一部分,别一部分会在第二段开挖时排到第二段),接着用22T振动压路机进行充分碾压,直至无轮迹。
2、进行第二段的开挖:将挖掘机和运输车放置在已换填好的路基上进行第二段的开挖及运输。
全幅开挖至需要的换填层,紧接着用30cm~50cm的石料进行换填,再用10cm~20cm碎石填充空隙(此时的积水会随着边沟排出去一部分,别一部分会在第三段开挖时排到第三段),接着用22T振动压路机进行充分碾压,直至无轮迹。
3、进行第三段的开挖:此时由于开挖深度较深,需分两层进行开挖。
公路路基路面病害调查及常见应对策略_2
公路路基路面病害调查及常见应对策略发布时间:2023-02-17T05:21:29.443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10月第19期作者:赵辉[导读] 公路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这一系列因素都将直接或者间接的造成不同程度的公路病害。
赵辉邵阳通泰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湖南省邵阳市、422000摘要:公路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这一系列因素都将直接或者间接的造成不同程度的公路病害。
在公路运营期,必须经常对公路进行维修保养,这将涉及到病害识别及处理。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病害调查;应对策略1导言引发公路路基病害的原因有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将原因归结为五类:一是水损坏。
地下水、地表水等侵入公路基层、路基等,导致路基强度降低造成损坏,在南方地区较为常见。
二是路基或路面强度不足。
强度不足的原因多样,既有设计方面的原因,又有施工方面的原因,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
三是超载与重载交通。
由于超载现象长期存在,公路、桥梁等因为超载而被破坏的新闻屡见不鲜,已成为影响公路运营的重要因素。
四是特定因素。
如地震、洪水、泥石流。
2病害调查、评价及应用2.1病害调查与评价病害调查:公路工程的病害调查,一般以1km为一个调查单元,不足1km的,也以一个评价单元计。
可根据路现场的调查情况,按表1对该路段进行扣分,满分100分,扣完为止,来对拟调查路基进行技术状况评定。
路基病害调查结束后,可以按照下式计算路基技术状况指数SCI。
表1路基病害调查表(1)式中,VSCI、ESCI、SSCI、RSCI、DSCI分别代表路肩、路床及路堤、边坡、支挡防护工程、排水设施的技术状况指数。
式中各参数可按式(2)~式(6)计算。
式中,GDiv、GDie、GDis、GDir、GDid分别代表第i类路肩、路床及路堤、边坡、支挡防护工程、排水设施的病害总扣分;ωiv、ωie、ωis、ωir、ωid分别代表其权重,可分别按表2进行取值。
临长江超深基坑地下水处理技术的分析与探讨
临长江超深基坑地下水处理技术的分析与探讨摘要:临长江超深基坑设计中,地下高承压水的处理尤为重要,本文以武汉地铁7号线某综合楼工程“落底式”隔渗帷幕的隔渗效果为例,提出了采取“落底式止水法”处置高承压地下水的方法,通过实测与三维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探讨了“落底式”隔渗帷幕在临江超深基坑中隔渗效果。
本文中的工程实践方法对同类工程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临长江超深基坑;“落底式”帷幕;“落底式止水法”;高承压地下水;地下连续墙渗漏;1工程概况武汉地铁7号线某综合楼位于长江一级阶地上,场地地势较平坦,距长江大堤约300m,地面高程25.0m左右。
基坑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85m,基坑垂直开挖面积约8000平方米,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开挖深度在自然地面下约19.0m,坑底标高为高-19.70,局部挖深为24.0m。
其基坑支护结构采用厚1000mm长度为50m的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地下连续墙的两侧采用Φ850@600长度为25m的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地下连续墙进入下伏中风化岩层2.0m~3.0m;基坑内降水设置有16口80T/h的降水井,7口观测井。
建筑场地位于汉口闹市区,东为中国物资储运武汉公司,南为三阳路越江隧道汉口工作井,西为临中山大道,北为胜利仓库,基坑周边环境严峻。
为消除或减小基坑降水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场地地下水控制采用的是嵌岩地下连续墙隔渗帷幕与中深井点降水的方法。
2基坑降水方案设计及施工概况2.1基坑降水方法的分析基坑工程中地下水的控制方法,应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周边环境及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按下列方法选取:明沟、盲沟排水轻型井点降水或管井降水隔渗隔渗、降水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
基于地铁7号线某综合楼的工程情况,可采用的基坑降水方案有:地下连续墙(嵌岩)+二~三层临时钢筋混凝土支撑地下连续墙(不嵌岩)或钻孔桩+二~三层临时钢筋混凝土支撑地下连续墙(嵌岩)+地下三层结构梁柱支撑。
综合分析该场地位于长江一级阶地前缘且开挖深度大,基坑工程采用地下连续墙(嵌岩隔渗)+钢筋混凝土支撑+基坑深井降水方案。
建筑工程基坑施工中地下水处理措施探讨
建筑工程基坑施工中地下水处理措施探讨摘要: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在进行基坑施工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地下水,如果不对这些地下水进行处理,将会影响建筑的整体结构,增加工程事故的发生几率。
基于这种情况,本文首先分析了基坑施工中地下水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几种地下水处理技术,旨在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坑施工;地下水处理建筑工程中,地下水的危害较为严重,会导致软土基坑出现沉降现象,且发生变形问题,难以保证建筑工程基坑施工质量。
基于此,本文针对建筑工程基坑施工地下水危害的分析,提出几点地下水处理建议。
一、建筑基坑施工中地下水危害分析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地下水的危害较为明显,如果不能对地下水进行全面的处理,将会影响其长远发展与进步。
具体危害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软土基坑沉降问题。
一般情况下,工程基坑沉降类型有很多,主要就是基坑坑底隆起,导致基坑出现侧向移动的现象。
一些基坑在变形的情况,导致支护结构也发生变形问题。
在基坑变形情况过大的情况下,就会导致维护结构向着水平方向移动。
此类问题的原因,都是地下水处理不良,导致地基土体隆起,维护结构出现位移现象,诱发基坑变形等问题。
在地下水的影响之下,基坑内外也会出现应力场变化的现象,导致基坑结构变形。
在此情况之下,基坑塑性变形就会引发沉降问题。
在软基坑稳定系数较小的过程中,基坑塑性能力变差,出现变形的现象,引发基坑结构沉降。
在地下水的作用之下,基坑底部的软土地基强度降低,导致基地沉降量增加,无法保证基坑施工质量。
第二,建筑工程基坑结构很容易在地下水环境影响之下发生变形问题,其中软土基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出现变形的现象。
工程建设部门需要根据基坑的场地勘察资料与数据信息,对场地进行分析,但是,如果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现象,将会埋下安全事故隐患。
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期间,地下水环境会影响基坑结构的稳定性,为了避免出现变形的现象,需要对周边水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处理。
关于拼宽路段路床处理方案的说明
关于拼宽路段路床处理方案的说明**市县乡公路改造工程指挥部: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开挖到石渣层底部时,发现基底湿软,压路机无法施工碾压。
为解决该问题,保证工程顺利开展,经过讨论后,指挥部决定实施以下几个试验段:1、K55+540~K55+680路侧开挖边沟后,铺设50cm石渣垫层(原设计方案);2、K59+510~K59+620路侧开挖边沟后,铺设80cm石渣垫层;3、K59+620~K59+680路侧开挖边沟后,铺设70cm块片石+50cm石渣垫层;4、K59+680~K59+730路侧开挖边沟后,铺设50cm块片石+50cm石渣垫层。
根据地勘资料,K55+540~K55+680段上部覆土5.1~6.6m,其下为淤泥质粉质粘土3.1~5m;K59+510~K59+730段上部覆土7.5~7.8m,其下为淤泥质粉质粘土1.1~2.5m。
以上试验段在2016.1.2进行了弯沉测试,测试结果见附表。
弯沉测试结果显示以上试验段的弯沉代表值均大于设计弯沉值,试验段不满足设计要求。
进一步对数据整理分析后,发现以下特征:1、四段试验段的平均弯沉值指标较好并且接近,说明石渣和块石材料的CBR 强度较好。
2、试验段1弯沉值标准差最小S=30,弯沉波动较小,最终计算代表弯沉值的指标最好。
数据说明该段石渣填筑较均匀,压实度较好。
但该段施工完后现场石渣表面可见明显孔隙,建议对该段在摊铺初平的填筑层面,铺撒30cm各种粒径的嵌缝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0cm,用以填满大粒径料间缝隙。
改善后石渣表面无明显轮迹或沉降量为零。
外观检查无明显空洞孔隙,石块无松动现象,碾压后的填石层面平整,石块紧密。
从而提高路基强度,减小路基弯沉,最终满足设计弯沉要求。
3、试验段2石渣试验路段弯沉值标准差大,并且出现了特异值。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得知该段起、终点均未进行严格碾压,有效数据仅为K59+540~K59+600。
重新对该段数据进行分析可知,该段平均弯沉较好,但弯沉标准差较试验1段高,说明80cm石渣层对比50cm石渣层的强度更高,提示了路基的整体强度,但该段压实度较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地下水侵入路床的处理探讨
摘要市政工程在进行基坑施工时常常会遇到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对基础工程的破坏性较大,水能够与一些性质的施工材料发生化学反应,起到腐蚀作用。
道路完成清表工作后,地下水位侵入路床,甚至部分路段侵入道路结构最下层灰土层内。
基于此,本文对高地下水侵入路床的处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地下水;路床;处理
1 地下水基本类型
1.1 承压水
雨水充足的地方则会导致地下水较为丰富。
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由于承压水顶部的水层,补给一般小于分配区,动态变化不大,不易被污染。
在适宜的地形条件下,天然气钻入含水层,水从地表排出,形成水[1]。
1.2 上层滞水、潜水
上层积水是深基坑中的地下水的第一含水层,一般处于深基坑的沙层里。
开挖项目的场地,通常会出现填满石灰石洞穴底部。
上层停滞的雨水和融雪水进山的地方隔块和形成、蒸发和入渗沿隔水层的边缘。
当接近表面,分布受限,上水层则会有着强烈的季节变化,通常情况下出现在雨水多发的季节,消失在冬季季初。
栖息的水只能作为一个小季节性供水,而且很容易受到污染。
潜水是位于地表以下,轴承或轴承通过包气带的降水和地表水。
潜水是给水源,通常埋藏浅,分布广,容易开采,但也很容易被污染。
2 高地下水对深基坑的影响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高地下水的处理措施不当,可能会导致基坑险情不断,还会严重影响基坑的施工安全和进度。
高地下水对基坑施工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地下水突涌,造成基坑围护结构失稳,基面侵蚀,污染严重,地基承载力降低。
降低地下水位引起的地面沉降和周围建筑物倾斜、开裂,基坑开裂、坍塌等现象,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
事实证明,通过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导致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主要包括勘察设计、施工过程和气候变化三个方面。
地勘设计人员在勘查过程中,对气候变化、水文地质的原理理解不透彻,对开挖前后水文地质的变化和地下水的运动规律不重视等,可能会导致设计出现偏差,使降水系统出现漏洞,防水体系不足等。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设计意图的理解出现偏差或者施工材料以次充好,都会导致降水系统质量差,达不到止水效果。
施工过程中气候的变化也是影响深基坑地下水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我国沿海地区台风较多,降雨量大,雨水汇聚对基坑的冲刷、浸泡十分严重[2]。
3 高地下水侵入路床的处理
3.1 查明地下水情况
如果对地下水的情况还没有查明之前就盲目地进行基坑工程的设计,在深基坑挖至地下水位以后,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流沙、边坡土体滑坡、地下水对基坑的渗流和坑外周围地面的下沉等,最后导致基坑事故的出现。
因此,在基坑工程实施之前,必须做好相关工作,查明地下水的具体情况,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仔细设计,采取相应的防水和降水措施。
如果遇到软土地区,则需要更加谨慎的对地下水情况进行勘察和处理。
3.2 止水帷幕的设计
止水法是指在深基坑周围做上止水帷幕,即在深基坑工程开挖和施工时防止地下水的渗流,以确保地下水不会突涌的一种止水措施。
止水帷幕的设计方法有很多种,目前采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有高压喷射注浆法、压力灌浆法和浆喷深层搅拌法等。
高压喷射注浆法适用于黏土、粉土等土质条件,但是对于卵石层等土质设置止水帷幕时,效果欠佳。
压力灌浆法有着与其他设置方法不同的优点,它适用于岩溶溶洞和砂砾石的断裂面,对于难以处理的软土和较湿的黄土都有着很好的作用。
浆喷深层搅拌法对于卵砾石等地层以及pH值偏低的土层很难起到良好的加固作用与防水作用。
止水帷幕在设计时,不仅需要进行大量的勘测与计算,还需要工程师掌握大量的土质和施工经验,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性。
3.3 降低地下水位
降水法是指通过对地下水位的降低,保证深基坑工程能够在地下水位以上进行施工,从而避免地下水对其的渗透压力,防止边坡滑坡和流沙等现象的出现。
降低地下水位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井点降水,二是明排降水。
一般来说,井点降水的适用范围较广一些,随着我们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井点降水也逐渐出现了多种具体的方法,主要包括电渗井点、管井点、情形井点、辐射井点等,这些方法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进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井点降水法要求井点深度要深于降水的深度,然后通过井点的引渗或者抽水来进行对地下水位的降低,保证深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
另外,在降水法当中还需注意的一点是地下水位在降低之后会对施工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比如对残留水的处理、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地面沉降等方面。
因此如果降水法对深基坑工程造成一定影响的话,可以采用堵截法对基坑与地下水进行分离,从而继续施工。
3.4 做好防水工作
在市政工程施工项目中,防地下水渗漏是基坑施工过程中,甚至施工后的重点工作。
通常情况下,防水钢筋混凝土浇灌用于剪力墙及基础底板上,把设计抗渗漏级别调整为S7。
为了防止混凝土因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上準备充分。
因此,对于防水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要求比
较高。
采用以后防水措施,第一,基坑四周和基坑内设有一道排水沟,排水沟与集水井连通。
第二,设多个潜水泵抽水并设专人负责进行抽水。
第三,当基坑施工完工后,还采取多种必要的防水防潮措施,通过进行一系得的防水措施,克服软土基坑施工中,地下水问题,有效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及施工安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工程中,高地下水的处理是深基坑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对现有的深基坑施工事故的调查发现,很多工程事故是由于地下水处理不当或自然条件造成的。
因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减小甚至排除地下水对深基坑的影响,具体措施包括正确认识各种地质条件、选择恰当合理的降水方法、科学设计止水结构等。
施工时,既要确保深基坑的施工安全,又要尽量避免对水环境的影响。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忍先,李东阳,李维.深基坑中地下水的处理方法[J].施工技术,
2016,(S1):184-186.
[2] 谢晓军.如何处理深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J].科技风,2010,(1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