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语文素养大赛地区赛试题初一试题

第四届语文素养大赛地区赛试题初一试题
第四届语文素养大赛地区赛试题初一试题

1

全国中小学生语文素养大赛

一、积累与运用(46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瘫.痪(t ān ) 静谧.(m ì) 偌.大(ru ò) 窃.窃私语(qi è)

B 、收敛.(li ǎn ) 须臾.(y ú) 孪.生(lu án ) 随声附和.

(h é) C 、贮.蓄(zh ù) 迸.溅(b ìng ) 抖擞.(s ǒu ) 头晕目眩.

(xu àn ) D 、威慑.(sh è) 荫蔽.(b ì) 喑.哑(y īn ) 忍俊不禁.

(j ìn )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脸颊 分歧 祷告 更胜一畴

B 、粗犷 哄托 卑微 繁花嫩叶

C 、吆喝 葱茏 喧嚣 海枯石烂

D 、椭圆 卓越 峭璧 瘦骨嶙峋

3、下列各句中的空白处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一天,父亲亲自对“部队”进行了正式的视察。所有的“部队”都 。

②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 呢?

③这似乎能办得到。我 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④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 的情

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A 、整装待发 自以为是 畏首畏尾 搜肠刮肚

B 、整装待发 自作主张 小心翼翼 开膛破肚

C 、枕戈待旦 自作主张 小心翼翼 开膛破肚

D 、枕戈待旦 自以为是 畏首畏尾 搜肠刮肚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在《爸爸去哪儿》的剧照中,王诗龄眉开眼笑....地与张亮牵手。

B 、运动会百米大战上,运动员们都像离弦的箭一样踉踉跄跄....

地冲过终点! C 、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遭遇挫折之后的灰心丧气....

、一蹶不振。 D 、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文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

,能判断 我全面的能力。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矮胖老师依然不说一句话,却突然渐渐收起了笑容。

B 、“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互拍成功,标志着“嫦娥三号”任务取得

圆满成功。

C 、今年的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寒冷的严冬。

D 、他喜欢听鸟儿黎明时的叫声和春风中花儿的绽放,或是空气中泥土的芳香。

6、下列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学习语文的天地非常广阔。我们既可以体察亲情, ;又可以走进自然, ;还可以探索奥秘, ;更可以了解社会, 。 ①欣赏壮丽美景 ②享受温暖盛宴 ③领略科学魅力 ④体会人间百态

A 、②①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①③②④

D 、②③①④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B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C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D 、他既不关心自己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

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8、下列各项中,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产生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2分)

A 、原句: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

改句:看云识天气有一定的限度,是因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

B 、原句:女娲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

改句: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被女娲想出来了。

C 、原句:山洪灾害可能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改句:山洪灾害不可能不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D 、原句:在故宫文物刻字、在埃及文物刻字,这类不文明行为难道我们不应该重视吗?

改句:我们应该重视在故宫文物刻字、在埃及文物刻字这一类不文明行文。

9、口语交际。(5分)

当前,许多地区加大力度整治“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如果你作为一个志愿者,去劝

说一位正要闯红灯的中年妇女,你会怎么做?

时限:100分钟

满分:100

10、综合实践活动。(9分)

自然不仅是人类共有的母亲,也是共有的家园。七年级(1)班将举行一次“感受自然”

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对“自然”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三国时魏国王弼的《老子注?五章》中讲道:“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王充在《论衡》中说“自然之化,固疑难知,外若有为,内实自然”。意思是,天地自然运行,人们所要探究的不过是其所以然罢了。

材料二毛泽东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材料三据国家民政部网站消息,自2013年10月以来,渭南市气温明显偏高,降水偏少,仅为34.4—61毫米,较往年偏少,高温少雨致渭北冬麦区土壤缺墒加快,旱情加剧,对小麦、油菜等作物越冬造成严重影响,该市11个县(市、区)120.7万人遭受旱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19.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2亿元。

(2)班上要举行“人类是否能够征服大自然”的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人类能够征服大自然”,反方的观点是“人类不可能征服大自然”,你支持哪一方的观点?说说理由。(3分)

(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状态。请拟写一条与之相关的宣传标语。

(3分)

11、填补下列名句空缺或按要求填空。(16分,每空2分)

(1)秋风萧瑟,。

(2),浅草才能没马蹄。

(3)夕阳西下,。

(4),却话巴山夜雨时。

(5)《论语》中说明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6)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在迅猛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的努力学习,否则我们的思维就停滞,就会如无源水一样枯竭,这正如《观书有感》中所说的“?

”。

二、阅读理解(24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诗后问题。(4分)

将次镇南①

王安石

豫章江南②朔风惊,浩荡帆船破浪行。

目送家山无几许,千年空想蟪蛄③声。

[注释]①将次镇南: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王安石五十六岁时,被贬为镇南军节度使。②豫章江南:唐朝贞观年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设置了江南道,豫章江南泛指作者的故乡江西。③蟪蛄(huìgū):即知了。

1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表现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名句,本诗中意境与

之相同的一句是()(2分)

A、豫章江南朔风惊

B、浩荡帆船破浪行

C、目送家山无几许

D、千年空想蟪蛄声

13、下列对本诗理解及赏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朔风”是北风,用北风之冷来表现内心的凄凉。

B、诗句中的“破”字,暗含着诗人前途未卜、了此余生的心境。

C、“目送”一词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也暗含作者对未来的悲观,意味着这一去

将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D、诗中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蟪蛄”表现了作者对前途失去信心。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2分)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①,以箸②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③蹍之,又不得。瞋甚④,复于地取内⑤口中,啮破⑥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⑦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⑧,自往数⑨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云:“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

所容。

(选自《世说新语?忿狷》)[注释]①鸡子:鸡蛋。②箸:筷子。③屐齿:木屐的齿钉。④瞋:发怒。⑤内:通“纳”⑥啮破:嚼破。

⑦安期:王蓝田的父亲王承。⑧以事不相得:因为一件事情不满意。⑨数:数落。

14、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复于地取内口中

A、复/于地取/内口中 C、复/于地/取内口中

B、复于/地取/内口中 D、复于/地取内/口中

2

1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食()去()

16、说说“便大怒,举以掷地”的意思。(2分)

18、文中哪句话概括了王蓝田的性格特点?(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8分)

父亲的树

阎连科

我家的地是分在村外路边的一块平壤间,和别家田头都有树一样,也有一棵碗粗的箭杨树,笔直着,在春天,杨叶的掌声脆脆地响。当别家田头的树都只有溜地的白茬树桩时,那棵杨树还孤零零地立着,像一个单位广场上的旗杆。为砍不砍那棵树,一家人是有过争论的。父亲也是有过思忖的。他曾经用手和目光几次去拃量树的粗细和身高,知道把树伐下来,盖房做檩是绝好的材料,就是把它卖了去,也可以卖上几十近百元。

几十近百元,是那年代里很大的一笔钱。

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

邻居说:“不砍呀?”

父亲在田头笑着回大家:“让它再长长。”

路人说:“不砍呀?”

父亲说:“它还没真正长成呢。”

就没砍。就让那原是路边田头长长一排中的一棵箭杨树,孤傲挺拔地竖在路边上、田野间,仿佛是竖着乡村人心的一杆旗。小盆一样粗,两丈多高,有许多“杨眼”妩媚明快地闪在树身上,望着这世界,读着世界的变幻和人心。三年后,乡村的土地政策果不其然变化了。各家与各家的土地需要调整和更换,还有一部分政府要收回去,分给那些新出生的孩子。于是,我家的地就成了别家的地,那棵已经远比盆粗的杨树也成了人家的树。

到后来,父亲离开人世后,我想到他人生中的许多事,也总是想起那棵属于父亲的树。再后来,父亲入土为安了,他的坟头因为幡枝生成,又长起了一棵树。不是箭杨树,而是一棵并不成材的弯柳树。柳树由芽到枝,由胳膊粗到碗状粗。山坡地,不似平壤的土肥与水足,那棵柳树竟也能在岁月中坚韧地长,卓绝地与风雨相处和厮守。天旱了,它把柳叶卷起来;天涝了,它把满树的枝叶蓬成伞。在酷夏,烈日如火时,那树罩着父亲的坟,也凉爽着我们一家人的心。

至今乡村的人还有迷信,以为幡枝发芽长成材,皆是很好的一桩事。那是因为人生在世有许多厚德,上天和大地才让你的荒野坟前长起一棵树,寂时伴你说话和私语,闹时你可

躲在树下寻出一片儿寂。以此说,那坟前的柳树也正是父亲生前做人的延续和回报。也正是上天和大地对人生因果的理解写照和诠释。我为父亲坟头有那棵树感到安慰和自足。每年上坟时,哥哥、姐姐也都会把那弯树修整一下枝,让它虽然弯,但却一样可以在山野荒寂中,把枝叶升旗一样扬起来。虽然寂,却更能寂出乡村的因果道理。就这样,过了二十几年后,那树竟然原来弓弯的腰身也被天空和生长拉得直起来,竟然也有一丈多高,和二十多年前我家田头的杨树一样粗,完全可以成材使用。

我家祖坟上有许多树,而属于父亲的那一棵,却是最大最粗的。这大约一是因为父亲下世早,那树生长的年头多;二是因为乡村伦理中的人性与品德,原是可以在因果中对坟地和树木给以给养的。我相信了这一点。我敬仰那属于父亲的树。可是今年正月十五间,我八十岁的三叔下世时,我们一片雪白地把他送往坟地时,忽然看见父亲坟前的树没了,被人砍去了。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再看别的坟头的树,大的和小的,也都一律不在了,被人伐光了。再看远处、更远处别家坟地的树,原来都是一片林似的密和绿,现在也都荡然无存、光光秃秃了。

想到今天乡村世界的繁华和闹乱;想到今天各村村头都有昼夜不息的电锯轰鸣声,与公路边上的几家木材加工厂和木器制造厂的发达;想到那每天都往城市运输的大车小车的三合板、五合板和胶合板;想到路边一年四季都赫然竖着的大量收购各样木材的文明华丽的广告牌;想到我几年前回家就看到村头路边早已没了树木的荡荡洁净和富有,也就豁然明白了父亲和他人坟头被人砍树的原委和因果了,也就只有了沉默和沉默,无言和无言。

只有默默地想,时代与人心从田头伐起,最终就砍到了坟头上。

只是想,父亲终于在生前死后都没了他的树,和人心中最终没了旗一样。

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3年第11

期)19、标题中的“父亲的树”指的是哪棵树?(2分)

20、属于父亲的那一棵树为什么是“最大最粗的”?(2分)

21、文末三段“只是默默地想”“只是想”“只是想”,这些短语有何作用?(2分)

2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3

三、作文(30分)

23、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亘古绵长,无私无求,它不因容貌美丑、名利沉浮而变化,这就是亲情!请以“我在亲情中长大”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

初一考试答案

1、A

2、C、

3、B

4、B

5、B

6、A

7、D

8、C

9、阿姨,您这样过马路是很危险的。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好吗?

10、(1)自然有自身的规律,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大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

有时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2)示例一:不能,人类的能力相对自然的威力,永远是渺小的,比如一场地震、一次海啸,带给人类的是无尽的伤痛,如果人类能够征服自然,为什么不让地震、

海啸在地球上消失?示例二:能,人类是有智慧的高级生物,人类无时无刻不在

研究大自然,假以时日,人类必然能征服自然。从前,人类无法登上月球,如今,

我们不也如愿以偿了吗?(3)示例一:人类尊重自然,自然回报人类。示

例二:自然给予我们智慧,我们返还自然敬畏。

11、(1)洪波涌起

(2)乱花渐欲迷人眼

(3)断肠人在天涯

(4)何当共剪西窗烛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2、C 13、B 14、A

15、吃离开

16、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在地上

17、吃鸡蛋;能容忍。

18、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19、指分给我们家地头的那棵箭杨树,更指父亲坟头的那棵弯柳树。

20、这大约一是因为父亲下世早,那树生长的年头多;二是因为乡村伦理中的人性与品德,

原是可以在因果中对坟地和树木给以给养的。

21、这些短语,运用排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伐树者的痛恨,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忧

虑。

22、对父亲的怀念,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忧虑。

23、在选材料时,一定要选择表现自己成长过程的材料来写,可以写你的年龄、身体的成

长过程,也可以写你的思想、品格的成长过程,要注意突出“亲情”。“亲情”可指

父母的关爱呵护,也可指其他亲属的关心帮助,同时,还可写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朋

友的关爱。写作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