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设计-讲义第2章抗侧力结构与布置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设计-第2章抗侧力结构与
精品jin
❖ 结构体系:指结构抵抗外部作用的构件的组成方式。
❖高层建筑中基本的抗侧力单元有框架、剪力墙、 实腹筒(又称井筒)、框筒及支撑。由这几种单元 可以组成多种结构体系。
❖结构体系有:
•框架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体系 •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筒体结构)体系 •筒体结构体系
(2)剪力墙的水平位移由弯曲变形和 剪切变形两部分组成。
(3)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以弯曲变形 为主,特点是结构层间位移随楼层增
高而增加。
2.2.2 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特点
(1)承载力要求容易满足(截面尺寸大)。
(2)整体性好,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变形小(现浇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适合于建造较高的高层建筑(10~ 30层,100~140m)。
一般剪力墙μN限制: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 墙,其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不宜超过
下表的限值。
c.结构刚度判断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0.04~0.05)N,(N为层数)。
❖当周期过短,地震力过大时,宜加以调整。
❖调整结构刚度的方法有: —适当减小剪力墙的厚度; —降低连梁高度; —增大门窗洞口宽度; —对较长的墙肢设置施工洞,分为两个墙肢。
❖结构应受力明确,构造简单;
❖ 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框架 结构中的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 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
❖ 电梯井贴梁柱布置,不得独立;
❖填充墙应位于框架平面内,并受柱约束;
❖现浇框架梁、柱、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按一级抗震等 级设计时,不应低于C30;按二~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不应 低于C20;
2.1.4 框架结构的变形特点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变形特点(变形曲线)
(1)柱和梁的弯曲变形产生——剪切型:
下部的梁、柱内力大,层间变形也大,愈 到上部层间变形愈小。
(2)柱的轴向变形产生——弯曲型:
这种侧移在上部各层较大,愈到底部 层间变形愈小。
(3)框架结构中第一部分侧移是主要的,
随着建筑高度加大,第二部分变形比例
逐渐加大,但合成以后框架仍然呈现剪 切型变形特征 。
2.2 剪力墙结构体系
❖利用建筑物墙体作为承受竖向荷载、抵抗水平荷载的结构, 称为剪力墙结构体系(见图2-5、2-6)。墙体同时也作为维护 及房间分隔构件。
2.2.1 剪力墙的受力变形特点
(1)在承受水平荷载作用时,剪力墙 相当于一根下部嵌固的悬臂深梁。
•剪力墙的洞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洞口把墙体分成墙肢 和连梁。(见图2-8)。 •避免小墙肢(hw/bw<3)(见图2-8)。 •墙段的高宽比应≥3(呈受弯工作状态)(见图2-9)。 •每一墙肢的宽度不宜>8m。
(2) 平面布置方案
❖横墙承重方案:楼板支承在横向剪力墙上。 ❖纵横墙承重方案:楼板直接支承在纵横向墙上或通过 进深大梁传递。 ❖底层大空间剪力墙方案
(3)抗震性能好——延性剪力墙结构。 (4)平面布置不灵活,(剪力墙的间距取决于楼板的跨度。一般 情况下剪力墙间距为3~8m,适用于要求较小开间的建筑)。 (5)结构自重较大。
❖ 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见图2-7)
2.2.3 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布置要求
(1)结构布置原则
•剪力墙应沿结构的主要轴线布置。 •剪力墙应沿竖向贯通建筑物的全高。 •剪力墙应尽量布置得比较规则,拉通、对直。 •剪力墙的厚度应按阶段变化,每次厚度减少宜为50~l00mm。
❖短肢剪力墙——hw/bw= 4~8,且bw<300mm的剪力墙。
❖一般剪力墙——是指hw/bw>8的剪力墙。 ❖异形柱 ——截面几何形状为L形、T形和十字形,且截面 各肢的肢高肢厚比hw/bw<4的柱(剪力墙)。
b、墙肢轴压比μN限制:
轴压比的N定义:
N
N fc A
短肢剪力墙μN限制: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时分 别不宜大于0.45、0.50、0.55。
•其他结构形式,如:板柱-剪力墙结构、框架-支撑(抗震 墙板)结构、竖向桁架结构、核心筒加复合巨型柱结构等。
2.1 框架结构体系
❖由梁、柱构件组成的结构称为框架。 ❖整幢结构都由梁、柱组成,就称为框架结构体系(见图 2-1~图2-3),有时称为纯框架结构。
2.1.1 分类
❖按材料不同分为:钢、钢筋混凝土、钢骨(型钢)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等。
❖现浇非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40 ❖框 架 柱 的 混 凝 土 强 度 等 级 , 抗 震 设 防 烈 度 为 9 度 时 不 宜 大 于 C60,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不宜大于C70;
❖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中,当布置少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时, 结构分析计算应考虑该剪力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
❖钢筋混凝土框架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现浇框架 、半装配式框架、全装配式框架等。
2.1.2 框架结构的特点
❖ ①建筑平面布置灵活; ❖ ②立面设计灵活多变;(外墙是非承重构件,立面可任意
划分) ❖ ③构件类型少,易于标准化、定型化。 ❖ ④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延性框架”; ❖ ⑤梁柱截面惯性矩小,侧向变形较大,限制了框架结构的
特点:框支墙上下刚度相差悬殊,不利抗震。 要求: ①不允许单独采用框支剪力墙。
②控制建筑物沿高度方向的刚度变化幅度。 ③落地剪力墙的间距L应满足一定要求。 ④提高转换层附近楼盖的强度及刚度。
(3) 剪力墙的数量
①剪力墙的间距:3m~7.2m
②剪力墙的厚度
a.构造要求(规范规定): bw≥160mm~220mm。 ❖小墙肢——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hw/bw<3的剪力墙。
使用高度。以15~20层以下为宜。
பைடு நூலகம்
2.1.3 框架结构的布置要求
(1)承重框架的布置
❖承重框架指承受楼面竖向荷载的框架。
❖框架结构承重方案有(见图2-4):
•横向框架承重方案 •纵 向 框 架 承 重 方 •纵横 向 框 架 混 合承重案方 案
(2)结构布置要求
❖应设计成双向框架;
❖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 ❖框架梁、柱中心线宜重合;
—墙肢长度超过8m时,一般都应由施工洞口划分为小的 墙肢。墙肢由施工洞分开后,如果建筑上不需要,可以 用砖墙填充。
精品jin
❖ 结构体系:指结构抵抗外部作用的构件的组成方式。
❖高层建筑中基本的抗侧力单元有框架、剪力墙、 实腹筒(又称井筒)、框筒及支撑。由这几种单元 可以组成多种结构体系。
❖结构体系有:
•框架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体系 •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筒体结构)体系 •筒体结构体系
(2)剪力墙的水平位移由弯曲变形和 剪切变形两部分组成。
(3)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以弯曲变形 为主,特点是结构层间位移随楼层增
高而增加。
2.2.2 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特点
(1)承载力要求容易满足(截面尺寸大)。
(2)整体性好,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变形小(现浇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适合于建造较高的高层建筑(10~ 30层,100~140m)。
一般剪力墙μN限制: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 墙,其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不宜超过
下表的限值。
c.结构刚度判断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0.04~0.05)N,(N为层数)。
❖当周期过短,地震力过大时,宜加以调整。
❖调整结构刚度的方法有: —适当减小剪力墙的厚度; —降低连梁高度; —增大门窗洞口宽度; —对较长的墙肢设置施工洞,分为两个墙肢。
❖结构应受力明确,构造简单;
❖ 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框架 结构中的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 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
❖ 电梯井贴梁柱布置,不得独立;
❖填充墙应位于框架平面内,并受柱约束;
❖现浇框架梁、柱、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按一级抗震等 级设计时,不应低于C30;按二~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不应 低于C20;
2.1.4 框架结构的变形特点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变形特点(变形曲线)
(1)柱和梁的弯曲变形产生——剪切型:
下部的梁、柱内力大,层间变形也大,愈 到上部层间变形愈小。
(2)柱的轴向变形产生——弯曲型:
这种侧移在上部各层较大,愈到底部 层间变形愈小。
(3)框架结构中第一部分侧移是主要的,
随着建筑高度加大,第二部分变形比例
逐渐加大,但合成以后框架仍然呈现剪 切型变形特征 。
2.2 剪力墙结构体系
❖利用建筑物墙体作为承受竖向荷载、抵抗水平荷载的结构, 称为剪力墙结构体系(见图2-5、2-6)。墙体同时也作为维护 及房间分隔构件。
2.2.1 剪力墙的受力变形特点
(1)在承受水平荷载作用时,剪力墙 相当于一根下部嵌固的悬臂深梁。
•剪力墙的洞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洞口把墙体分成墙肢 和连梁。(见图2-8)。 •避免小墙肢(hw/bw<3)(见图2-8)。 •墙段的高宽比应≥3(呈受弯工作状态)(见图2-9)。 •每一墙肢的宽度不宜>8m。
(2) 平面布置方案
❖横墙承重方案:楼板支承在横向剪力墙上。 ❖纵横墙承重方案:楼板直接支承在纵横向墙上或通过 进深大梁传递。 ❖底层大空间剪力墙方案
(3)抗震性能好——延性剪力墙结构。 (4)平面布置不灵活,(剪力墙的间距取决于楼板的跨度。一般 情况下剪力墙间距为3~8m,适用于要求较小开间的建筑)。 (5)结构自重较大。
❖ 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见图2-7)
2.2.3 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布置要求
(1)结构布置原则
•剪力墙应沿结构的主要轴线布置。 •剪力墙应沿竖向贯通建筑物的全高。 •剪力墙应尽量布置得比较规则,拉通、对直。 •剪力墙的厚度应按阶段变化,每次厚度减少宜为50~l00mm。
❖短肢剪力墙——hw/bw= 4~8,且bw<300mm的剪力墙。
❖一般剪力墙——是指hw/bw>8的剪力墙。 ❖异形柱 ——截面几何形状为L形、T形和十字形,且截面 各肢的肢高肢厚比hw/bw<4的柱(剪力墙)。
b、墙肢轴压比μN限制:
轴压比的N定义:
N
N fc A
短肢剪力墙μN限制: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时分 别不宜大于0.45、0.50、0.55。
•其他结构形式,如:板柱-剪力墙结构、框架-支撑(抗震 墙板)结构、竖向桁架结构、核心筒加复合巨型柱结构等。
2.1 框架结构体系
❖由梁、柱构件组成的结构称为框架。 ❖整幢结构都由梁、柱组成,就称为框架结构体系(见图 2-1~图2-3),有时称为纯框架结构。
2.1.1 分类
❖按材料不同分为:钢、钢筋混凝土、钢骨(型钢)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等。
❖现浇非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40 ❖框 架 柱 的 混 凝 土 强 度 等 级 , 抗 震 设 防 烈 度 为 9 度 时 不 宜 大 于 C60,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不宜大于C70;
❖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中,当布置少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时, 结构分析计算应考虑该剪力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
❖钢筋混凝土框架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现浇框架 、半装配式框架、全装配式框架等。
2.1.2 框架结构的特点
❖ ①建筑平面布置灵活; ❖ ②立面设计灵活多变;(外墙是非承重构件,立面可任意
划分) ❖ ③构件类型少,易于标准化、定型化。 ❖ ④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延性框架”; ❖ ⑤梁柱截面惯性矩小,侧向变形较大,限制了框架结构的
特点:框支墙上下刚度相差悬殊,不利抗震。 要求: ①不允许单独采用框支剪力墙。
②控制建筑物沿高度方向的刚度变化幅度。 ③落地剪力墙的间距L应满足一定要求。 ④提高转换层附近楼盖的强度及刚度。
(3) 剪力墙的数量
①剪力墙的间距:3m~7.2m
②剪力墙的厚度
a.构造要求(规范规定): bw≥160mm~220mm。 ❖小墙肢——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hw/bw<3的剪力墙。
使用高度。以15~20层以下为宜。
பைடு நூலகம்
2.1.3 框架结构的布置要求
(1)承重框架的布置
❖承重框架指承受楼面竖向荷载的框架。
❖框架结构承重方案有(见图2-4):
•横向框架承重方案 •纵 向 框 架 承 重 方 •纵横 向 框 架 混 合承重案方 案
(2)结构布置要求
❖应设计成双向框架;
❖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 ❖框架梁、柱中心线宜重合;
—墙肢长度超过8m时,一般都应由施工洞口划分为小的 墙肢。墙肢由施工洞分开后,如果建筑上不需要,可以 用砖墙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