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导入设计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导入设计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7069c8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e.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导入设计技巧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一个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下面就介绍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导入设计技巧。
一、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是通过创设一个具体的场景或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产生联想,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布置古装道具等方式,营造古代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二、故事导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学习内容融入到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情节中自然地接触学习内容。
比如,在学习成语故事时,可以通过讲述成语的典故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三、图片导入利用图片或者幻灯片展示来引入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比如,在学习古代建筑时,可以通过展示古代建筑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古代建筑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四、问题导入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入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提出“古人为何喜欢用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人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情趣。
五、游戏导入利用游戏的形式引入学习内容,增加课堂氛围的活跃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学习内容。
比如,在学习词语辨析时,可以设计词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词语的魅力和巧妙之处。
六、歌曲导入通过播放相关的歌曲或者歌谣引入学习内容,让学生在音乐的引导下接触学习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比如,在学习古代诗词时,可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音乐之美。
通过以上的课堂导入设计技巧,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学习内容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技巧,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导入环节,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学习之地。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导入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导入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b5c7f8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e.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导入技巧
语文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而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课堂导入技巧。
1.引发兴趣
在语文课堂导入阶段,老师可以利用一些引人注目的图片、故事、或者小道具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风景图片来引发学生对于诗词的兴趣,或者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提出问题
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是另一种常用的课堂导入技巧。
老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进入课程内容。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知识。
3.创设情境
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入课堂内容也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技巧。
比如,老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或者故事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课文中的情景,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接受课程内容。
4.利用多媒体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多媒体资源的运用成为了课堂导入的重要手段之一。
老师可以利用投影仪、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呈现课程内容,让学生在视听的刺激下更好地融入课堂氛围。
5.启发思考
在课堂导入阶段,老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渐进入课程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总的来说,课堂导入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课程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希望老师们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导入技巧,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快乐成长。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7b6b3c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b.png)
⼩学语⽂课堂导⼊的⽅法⼩学语⽂课堂导⼊的⽅法对于语⽂课堂⽽⾔,课堂导⼊是必不可少的⼀个环节。
学⽣对于课⽂愿意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这是构建⾼效课堂的关键,教师使⽤⼀些饱含启发的导⼊语能够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从⽽跟随教师的脚步,深⼊到课⽂的学习中去。
⼩学语⽂课堂导⼊的⽅法⼀、设疑导⼊设疑式导⼊法是根据学⽣追根求源的⼼理特点,⼀上课就给学⽣创设⼀些疑问,创设⽭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产⽣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种⽅法。
1、审题导⼊法题⽬是⽂章的"眼睛",有的概括⽂章的内容,有的揭⽰⽂章的主旨,有的能引起联想,内涵极为丰富,统摄全篇的作⽤。
审题,就是从引导学⽣分析理解⽂题⼊⼿,由题⽬⽣发开去,激发阅读兴趣。
例如,⼀位教师在上《狼⽛⼭五壮⼠》时,就紧扣"题眼",巧妙导⼊。
上课开始,这位⽼师佯装郑重地板书课题:"狼⽛⼭五战⼠"。
刚刚写完,全班学⽣⼀下⼦都嚷了起来,"⽼师,你写错了!""⽼师,不是战⼠,是壮⼠。
"这时⽼师故作吃惊的样⼦说:"我写错了吗?""壮⼠和战⼠不都是当兵打仗的?⼀个样嘛。
"他话⾳刚落,教室⾥⼜炸开了锅,"不⼀样,虽然壮⼠也是战⼠,但他们不是⼀般的战⼠,他们是勇敢顽强的,不怕牺牲的战⼠。
"教师欣喜地说:"这位同学回答的真好!那么,就让我们⼀起来看看他们''壮''在哪⾥?"这样破题⼊⼿,不但使学⽣了解这个题⽬,点明了⽂章的中⼼,⽽且激发了阅读欲望,使学⽣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课⽂的内容。
2、设疑导⼊法疑是提出问题,使学⽣集中注意⼒听课,激发学⽣的好奇⼼与求知欲,引发学⽣的兴趣。
例如,《只有⼀个地球》可这样导⼊: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句话:"我觉得⼤家应该同⼼协⼒维护这个微⼩、美丽⽽脆弱的星球。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四种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四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37beff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1.png)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四种方法
1. 用生动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媒介引入:可以使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形象生动的图片或有趣的视频片段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容易地进入知识主题。
2. 增加新鲜有趣的文本材料引入:通过使用新颖,生动的文本材料,例如绕口令、课文中的趣味描写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趣味性,达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理解的目的。
3. 问答互动引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鼓励学生思考、交流和互动,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互动性。
4. 知识小游戏引入: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设置小游戏,利用比拼、探究、观察、分析等游戏形式,使学生在快乐中进入主题,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案例 小学语文试讲常考45篇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案例 小学语文试讲常考4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be0ad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c.png)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案例小学语文试讲常考45篇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入新课的方式至关重要。
一个生动有趣的开头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研究兴趣,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下面是一些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案例,供大家参考选择。
一、诗歌渲染诗歌是我国的文化瑰宝,用诗歌来开头可以增强讲课的韵味和吸引力。
教师可以引用古今中外现成的名诗、名句,也可以自己编写。
比如在讲《西湖的绿》这篇文章时,可以以XXX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XXX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歌为引子,赞美西湖之美。
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西湖的风光有了大致的了解,还学会了两首古诗,而且在学完了课文后,学生们也会自然地仿诗赞美西湖。
二、题目设疑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思考,然后带着疑问进入新课。
这种方法一般是从文章的题目上做文章,分析标题含义,引起研究兴趣。
例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教师可以板书课题后,提问:题中的亲人指什么人?哪些人是你的亲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拎出理解全文的纲。
这种导入利于学生质疑破题,直奔课文重点,着眼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三、温故知新在讲授新课前,利用文与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温故之时,激起知新之趣。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本文介绍了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案例,其中以教材为导入的方法为主要内容。
首先,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概述,强调了《最后一课》这篇课文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方面的重要性。
其次,明确了教学目标,包括了了解小说文体知识、研究环境描写的作用、品位作品中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最后,进行了学情分析,以便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To meet the cognitive rules of students。
and based on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key points of this unit。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技巧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c36a5af0912a216147929e6.png)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技巧导入是语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虽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时间不多,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忽视。
一个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求知大门的钥匙,更是架起教学目标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的金桥。
好的开场白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让文中所写景和事,人和物,情和感猛烈叩击学生心扉,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让学生跨越时空,激发兴趣,丰富想象,激活思维,受到情感熏陶。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技巧一、满含情感,深情导入情感是语文教学中的灵魂,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没有情感就等于没有明媚的春光。
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学者动情,学习者方能动容。
怎样才能让学生披文以入情、动情而入境呢?饱含深情的描述是一种较好的导入方法。
如:上课时,我将周总理的名言“我要像春蚕一样,把每一口丝吐出来,献给人民。
”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然后用低沉、缓慢的语调饱含深情地说:“同学们,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为党为人民操劳一生,把自己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人民,他心中始终装着别人,惟独没有他自己,在他临逝世前,想到的还是别人,1976年1月7日深夜11时,弥留中的周总理用极其微弱的声音对守候在他身边的吴阶平大夫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
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这是他留给我们的最后一句话。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总理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静默了片刻后,老师继续说:“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时候,著名女作家柯岩写了《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板书课题)通过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逐步展现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亿万人民怀念周总理的无限深情。
学习这首诗时,我们要用心体会诗人感情的抒发、巧妙的构思。
”二、精美诗文,美轮美奂诗词名句是浓缩的语言精华,其内在美是令人咀嚼不尽的。
设计导语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典雅的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简述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b28445e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7.png)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积极性。
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些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1. 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一种思维导向型教学法,通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各种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问题导入法可以通过提问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调动他们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提问:“你们知道中国古诗词是怎么产生的吗?”让学生思考古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诗词的不同表现形式。
图片导入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导入方法,在语文课堂中也可以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展示一幅具有特色的图片,让学生感性地了解某个情境和主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在课堂中获得更高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效果。
例如,在讲述《荷塘月色》时,可以先放映一张描绘荷塘夜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诗词中的情境和氛围,调动他们的个性化思维和联想能力。
文学导入法是一种通过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引导学生思考、感性体验和理性认知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一些名篇、诗歌、古谚、经典寓言和童话故事等文学作品,来帮助学生认识和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和内涵。
例如,在学习童话故事时,可以通过讲述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种种道理和现象的思考和反思,从而培养他们的个性化思维和创新能力。
游戏导入法是一种结合对话、表演、竞赛和游戏等元素,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情感体验和思维活动的教学方法。
通过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放松心情的同时锻炼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数字字谜时,可以设立一个数字游戏环节,让学生根据数字谜面及提示词判断谜底词汇,既锻炼了学生的语感和逻辑思考能力,又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与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574e63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1.png)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与技巧。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者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歌?”,然后请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展示一
幅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成语或者歇后语等形式进行导入。
比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给学生讲解一个有趣的成语的来历,引起学生的兴趣。
这样的导入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来进行导入。
比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古诗词的朗诵音频或者展示一段古诗的MV视频,让学生在欣赏和聆听中感受语文之美,激发学
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者展开小组活动来进行导入。
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讨论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导入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与技巧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重点是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语文。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现状及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现状及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7d455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3.png)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现状及策略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既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塑造学生文化素养的关键时期。
而语文教师的课堂导入技能,作为教学的开端和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关键环节,对于课堂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导入技能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研究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现状及策略分析,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深入挖掘和总结,有助于指导和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导入阶段的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小学语文是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导入技能的提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习惯也在不断变化,因此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适合现代学生的课堂导入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导入过程中的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研究和探讨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现状和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语文素养。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现状和策略,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通过深入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的教学实践,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指导和支持。
通过研究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导入技能,还可以为学校教育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教学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6460b9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0.png)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导入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的重要环节。
一个好的导入能够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故事导入法小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因此故事导入法是一种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导入方法。
故事导入法可以通过讲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讲述小壁虎被蛇咬断尾巴的惊险故事,然后再引出小壁虎去借尾巴的情节,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编写故事,让学生听后对课文产生兴趣,进而深入了解课文。
二、情景导入法情景导入法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例如,在讲解《月光曲》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让学生感受乐曲的美妙,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描述的意境。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情景创设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文中的情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游戏导入法小学生普遍喜欢做游戏,因此游戏导入法是一种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导入方法。
游戏导入法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讲解《春天在哪里》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找春天”的游戏,让学生在校园里、公园里寻找春天的足迹,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内容。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感悟课文的情感和意义。
四、音乐导入法音乐能够传递情感、表达思想,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音乐导入法是指通过播放音乐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例如,在讲解《静夜思》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首抒情的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宁静的夜晚和李白思念故乡的情感。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案例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8b3319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0.png)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案例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导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
理解和接受程度。
一个生动有趣的导入案例,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以“拟人”为导入点。
比如在学习《秋风词》这篇课文时,老师
可以让学生想象成为一阵秋风,来描述秋风的特点和行为。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秋风的吹拂、摇曳等动作来感受秋风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个案例是以“情境”为导入点。
比如在学习《小燕子》这篇课文时,老师
可以利用图片或者小道具营造出小燕子在天空飞翔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小燕子的自由飞翔,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小燕子的形象和心情。
第三个案例是以“问题”为导入点。
比如在学习《小兔子乖乖》这篇课文时,
老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做过让爸爸妈妈生气的事情?”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小兔子乖乖的故事,让学生在讨论中对故事内容产生兴趣。
第四个案例是以“游戏”为导入点。
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扮演小蝌蚪,寻找自己的妈妈。
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
以上就是几个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希望老师们可以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这些导入案例,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简述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6009606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6.png)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简述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导入环节的设计对于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简要介绍一些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情景导入法情景导入法是通过展示一个情景或者一幅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引入课文内容。
通过感官的刺激和视觉影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内容。
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可以通过播放蝌蚪找妈妈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关于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展开话题,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来引入课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教学《小猫钓鱼》这篇课文时,可以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猫为什么喜欢钓鱼吗?”,“如果你是小猫,你会怎么做呢?”等等,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引入课文内容,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塑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小熊跳棋》这篇课文时,可以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小熊跳棋故事,让学生对小熊的聪明才智和勇敢精神产生认同感,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讨论。
四、实物导入法五、游戏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是通过设计一个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游戏来引入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教学《小兔子和芹菜》这篇课文时,可以设计一个小兔子采摘芹菜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体验小兔子的聪明和勇敢,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讨论。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50096339b89680202d82568.png)
教育新探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就是导入。
如果对课堂导入进行科学设计,在课堂上,教师一开始上课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新课的导入,努力打造课堂的凤头呢?我以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经历,谈一下个人对课堂导入的领悟。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规律之一:激趣1.激趣的原则是要与实际背景相结合例如我在执教二年级语文观摩课《望庐山瀑布》这节课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展示给学生大量的庐山和庐山瀑布的风光图,然后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发现庐山与瀑布的关系,再顺势导入今天我们和诗人李白一起走进庐山看瀑布,看看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子的。
2.素材取材于生活,要结合其时代性、地域性课堂导入还应贴近当地生活习俗进行设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为我刚好在四川大凉山区支教,所以我结合大凉山地区最有名的景点,写了一首诗《夜游泸沽湖》。
在课堂上,不仅展示了大量的庐山及其飞瀑的优美图片,而且还展示了专门赴泸沽湖拍摄的带有浓厚彝族气息的大凉山风景,这两首诗一山一水、一动一静,交相辉映,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激发了学生愿意将家乡大凉山建设得更美好的热情,成功地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规律之二:定向定向的原则是要将学生引向学习目标。
例如在执教六年级语文观摩课《盼》时,我就通过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采用了问题导入的方式,设计了两个小探究问题,发现判断故事的主人公以及人物之间的事件关系。
把学生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向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规律三:课堂导入要加强学生的参与度例如我在执教观摩课《读悟》时,就首先构建了合作互助的学习型小组,在导入阶段,在小组长的带领或督促下,组员预习教材,然后小组内部进行讨论,最后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汇报对童话故事《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学习成果。
课堂导入只有学生参与才能导得开,入得深。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规律四:课堂导入的厚重感课堂导入的厚重感是指导入环节也可达成学习目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e838e7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3.png)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良好的课堂教学导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也因材而异。
经过教学实践中的尝试和积累,本人将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总结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温故知新”导入法小学语文课堂重在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以本为本,及时复习旧知并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领悟尤为重要。
例如,我在教学《春雨》时,采用温故知新的导入方法来提问:“哪位小诗人愿意为大家吟一吟上学期所学的小诗?”如此一问,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吟诗,他们个个深情款款,无比投入,整个课堂俨然一个诗会。
抓住这个契机,我再次提问:“谁能介绍一下这些小诗的?”经过质疑思考,学生们得出了诗人均是唐代的结论,此时,我便以一句“今天老师要带着小朋友们再次走进唐代,认识一位新的诗人朋友”成功导入了新课的学习。
在对古诗的热爱以及对唐代诗人的向往的牵引下,学生热情饱满地学会了杜甫的《春雨》,同时又对唐代诗人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二、“设疑引趣”导入法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通过设置疑问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为互动高效的课堂搭设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也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
如教《会走路的树》时可以这样导入:“小朋友们见过的树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答:“高大的、站在公园里的、结满果子的……”师:“有一棵树跟小朋友们说的都不同,它会走路,你们说奇怪吗?想知道它为什么会走路么?快走进课本认识这位会走路的小树朋友吧!”这段富有童趣的谈话式导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得学生打开了思维的大门,迫不及待地去寻找答案,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三、“悬念设计”导入法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始时巧妙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追求、探索知识的动力。
如教《开天辟地》一课时,向学生介绍:“世界上的每个国家几乎都有自己的创世纪传说。
西方人认为上帝创造了男人亚当,然后又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此后才有了人类。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导入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导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78682cd964bcf84b8d57ba5.png)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导入方法一堂课的好坏,导入是关键。
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 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 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
巧妙的导入,会产生“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应,能够扣住学生的心弦。
为此,锤炼导课艺术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更是打造精彩课堂的突破口。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导入方法一、看图导入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情景图,配有教学挂图,通过网络资料还可查阅到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
它们作为直观教材,比较形象的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鲜明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导入时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释题引申法就是解释题目中关键性的字词并由此而推演、生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一位老师在教《黄山奇石》一课时,先板书课题,然后提问:“读了课题,可以看出课文将向我们介绍黄山的什么?”学生回答:“黄山的石头。
”师:“是一般的石头吗?”生:“是奇怪的石头,和一般石头不一样。
”师:“说得好,通过读课题,我们知道了这篇看图学文就是专门向我们介绍黄山各种各样奇妙有趣的岩石的,那么黄山到底有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呢?”这儿老师抓住课题,通过引导学生审师,明确了学习重点,从而自然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三、背景介绍法有些课文,由于写作年代较早,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难于理解。
对这些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上《月光曲》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
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
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的一首,叫《月光曲》(板:月光曲)。
”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精彩导入万能模板
![小学语文教案精彩导入万能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a7c1b7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b.png)
一、导入背景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环节。
一个好的导入,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以下是一份小学语文教案的精彩导入万能模板,供教师们参考。
二、导入模板1. 故事导入(1)教师讲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理,与课文内容相结合。
(3)引出课题,进入新课学习。
2. 图片导入(1)展示一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讨论。
(2)引导学生思考图片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引出课题,进入新课学习。
3. 游戏导入(1)设计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课文中的情景。
(2)通过游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
(3)引出课题,进入新课学习。
4. 问题导入(1)提出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2)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引出课题,进入新课学习。
5. 音乐导入(1)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
(2)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与课文之间的联系。
(3)引出课题,进入新课学习。
6. 情境导入(1)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2)通过情境,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共鸣。
(3)引出课题,进入新课学习。
7. 诗词导入(1)朗诵一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诗词,让学生品味诗词的美。
(2)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与课文之间的联系。
(3)引出课题,进入新课学习。
三、导入注意事项1. 导入内容要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避免离题太远。
2. 导入方式要多样化,避免单一枯燥。
3. 导入过程要简洁明了,避免浪费课堂时间。
4. 导入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 导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总结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导入能够为整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
教师们可以根据以上模板,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运用,设计出精彩的导入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简述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70b3b302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a.png)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简述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开始上课前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语文
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做好铺垫。
下面简述几种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常用方法。
1. 提问法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回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一篇课文
之前,教师可以提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先猜测、预测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
2. 视觉导入法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视觉资料,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
思考能力。
在学习描写动物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关于动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
动物的兴趣,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3. 问题导引法
教师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和联系已有的知识,为新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学习写话文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听过什么有趣的故事?可以用
语言把这个故事写出来吗?”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引,学生可以回忆和联系已有的故事资源,为学习写话文提供素材。
4. 故事导入法
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一篇古代
诗文时,教师可以先讲述与诗文有关的历史故事或人物故事,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文的兴趣
和好奇心。
5. 游戏导入法
教师通过一些语言游戏或趣味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
参与度。
在学习语音拼读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语音拼读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巩
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
一堂课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一堂课又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便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
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是语文课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应加以重视。
好的导入语要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入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认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获取新的知识。
谈到导入的方式,其实有很多。
在教学实践中,我大胆尝试并勤于积累,归纳起来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旧知导入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连,自然衔接。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
”因此复习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
例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就采用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的方法的:“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小女孩卖火柴’这部分,那么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我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引出问题——“是啊!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只能蜷缩街头,又冷又饿,那么她最终的命运又会怎样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本,去领悟一番吧。
”一句渲染气氛的话语马上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使他们的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情境导入法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才能顺利进行。
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物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
”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文章文笔清晰、意境优美,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叙事抒情,有的是喻理抒情。
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可以借助电教手段,创设出课文情境,激起学生乐学的情趣,使他们带着愉悦的情感步入课文的意境。
如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动画课件:(轻快的音乐先响起)温暖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睡了一个冬天苏醒过来了。
她从泥洞里爬出来,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并且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卵。
轻风吹过,
阳光和煦,池水温暖了,这些卵慢慢地活动起来,变成了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自由自在……学生的思绪随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生机盎然的池塘里,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情境。
这时,教师适时引发:“这群可爱的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什么样子?她们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妈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蝌蚪找妈妈》,从中找到答案,帮助动画来编辑后半部分吧。
”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马上由动画视频转移到了文本的阅读中。
三、设疑引趣法
小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他们思考,然后带着疑问进入新课。
这种方法一般是从文章的题目上做文章,分析标题含义,引起学习兴趣。
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简洁明快,三言两语就直切正题,这是一种直接导趣,诱发学生好学的方法。
如教《狐假虎威》时可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谁?”学生答:“当然……”师说:“今天讲的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狐狸轻而易举地指挥着老虎。
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
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文,从文本中寻找答案吧!”这段导语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急于弄清缘尾,于是全神贯注地读起了课文。
四、悬念导入法
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的积极思考是密不可分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问,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抓住此契机诱导学生去解决悬念,以求教与学达到最佳的结合点。
一开课就给孩子设置疑障,造成悬念,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思维兴致,同时对儿童的学习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如教《赤壁之战》一课时,先讲:“曹操平定北方之后,率领八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想一举消灭孙权,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
当时孙权有军队才三万,可是赤壁一战曹操的几十万大军却被东吴打得落花流水,损失了一大半。
曹操自己也带着残兵败将狼狈的从华容道逃跑。
于是,赤壁之战也就成为了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有名战例。
东吴究竟采用了什么计策打败曹军的呢?希望大家读完课文后能告诉老师。
”设置的问题情境,成了学生阅读思维的催化剂,将学生引入求知的学习境界。
五、背景介绍法
有些课文由于地理、历史等因素,文章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难于理解。
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背景的方式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上《月光曲》时,这样导入:“同学们,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
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贝多芬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
旋律就是其中的一首——《月光曲》。
”像这样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六、演示法导入
如何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学习动机都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
因此,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教师都要根据教学需要来设计巧妙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直观性思维比较发达,他们动手的能力远远超过动口的能力。
因此,在导入设计中,演示一些直观性的东西有时比说教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这样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小动物的画像,你们谁认识它?”然后出示用水彩笔画成的动画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动的,可以摘掉。
学生惊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师接着问:“谁知道它是怎样的动物?”学生交流说到:“它吃苍蝇、蚊子。
”然后,教师趁机引导:“壁虎虽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苍蝇、蚊子,是人类的好朋友。
我们要保护它。
可是,你们看,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了?”(教师顺势把壁虎活动的尾巴拿下)学生惊讶地说:“哎呀,断了!”教师马上因势利导:“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断的,断了以后又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学的《小壁虎借尾巴》讲的就是这只小壁虎尾巴断了以后发生的事。
”学生迫不及待地开始读课文,并很快找到了答案。
七、导游解说法
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
从内容上看,风土人情,山川村舍,花草虫鱼,天文地理,无所不及。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艺术的渲染,选择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以“游人”的视角,身处其境,促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导入:出示课件,威尼斯的概括性文字资料。
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威尼斯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
因此,威尼斯还有“水城”、“百岛城”、“桥城”之称。
威尼斯的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艇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教师以导游的形式简介了威尼斯概况。
这时,教师设置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乘坐飞机穿越时空隧道,跨过千山万水,去游览威尼斯,看看威尼斯的小艇,好吗?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提高。
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还有:游戏导入、直观导入、名人名言导入、释题导入、简介导入等等。
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火花。
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
芦台镇第一小学:李艳
201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