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引言] 小故事大智慧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的创造自己的将来。

现在选择“创新新型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一、为什么要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1.什么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功能:

(1)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解决理论与实践想脱离的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从理论上提出了教和学的新要求,怎样落实,如何实施,通过教学模式的探索,即可以找到新课程理念的落脚点,换句话说,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于新型教学模式去实现新理念。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的最有效、最直截、最便利的途径和工具。

(2)教学的结构框架和操作程序,具有可操作性,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水平。

新型教学模式是手段,是程序,是方法,也是步骤。它既有对课堂结构框架的设计,也有教学流程的规,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水平。

2.课堂教学为什么要有模式?

(1)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其弊端

应该说,教学模式是伴随着学校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是早已有之,一直存在,而且还要继续存在下去的教育教学形式,从孔夫子开始,就有了。孔子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思—习—行”。

中国古代,一直是书院式教学。那是一种散漫的相对自由的学习方式。但是也是一种小围,小规模的教育形式。到了近代,在西方,出了一个叫夸美纽斯的人,提出了班级式教学的新思路。此法一出,石破天惊,引来一场教育的革命。此后出现的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组织教学、复习导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其核心的理论,是教师中心论。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五段教学模式”暗示、问题、假设、推理、验证,该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上两类教学模式都存在片面性,没能揭示教学活动的本质。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的“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兼顾了教与学两方面,强调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这次课程改革的两论基础一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和建构主义,二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新一轮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就是这一次课程改革的集中体现和标志,同时,也是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

(2)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能有效地解决理论与实践想脱离的问题(3)教学模式是教与学的结构框架和操作程序,具有可操作性,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水平

(4)教学模式是是对教学经验的总结、概括、归纳与提升,是对教学规律的揭示从哲学层面上看,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不外两个方面:理论先于实践,如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实践先于理论,如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建特区。

教学模式来自于实践,是在名师名校经验的基础上的经验结晶,是在广大教师不懈探索基础上形成的课堂教学规律和流程。这些好的经验,早已得到广泛地实验和实践的检验,被证明是有效的。这些从实践中来的好经验再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对于那些不适合自已学校情况的部分,做出新的探索,使之日趋完善、提高,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改造课堂,改善课堂的捷径。

(5)教学模式不等于模式化

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发展变化的,不是静止的;不是千人一面的,是各具特色的;不仅是教学流程,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教学流程只是载体,是外在的东西,灵魂是教育思想。

3. 为什么要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1)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是落实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

如何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泥潭里解放出来,如何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如何让孩子的天性,孩子的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从操作层面上说,就是彻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解放课堂,解放学生,也从根本上解放老师,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

目标之一:功能: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目标之二:结构: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目标之三:容:改变课程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目标之四: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目标之五:评价: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目标之六:管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相应于六个目标,新课程追求六个理念: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3.体现课程容的现代化 4.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要实现这些目标,唯一的途径,就是转变教和学的方式,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2)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发展阶段特征的必然要求。

课改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角色、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发生了显著地变化。但是,也存在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教学的有效性低。表现在:自主学习表面化,合作学习形式化,探究学习肤浅化的倾向。要有效地突破教学改革的“高原期”,就要引导教师反思教学实践,感悟教学实践,提升教学实践,揭示教学规律就要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