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多位数的加减法——加减法关系》趣味数学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教案西师版范文整理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教案(西师版)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34页例1,练习六的第1~4题。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口算整万数加减法。
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初步培养学生迁移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灵活选择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同学们看,农民伯伯们又迎来了一个丰收的金秋。
教师:丰收的喜悦已经让农民伯伯们忘记了收割的疲惫,他们兴冲冲地将刚收割下来的粮食运到了粮库,准备卖个好价钱。
了解信息,提出问题教师:仔细观察这幅情景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1:我知道了星光村今年卖稻谷大约260000g,柑树村今年卖稻谷大约3XX0g。
学生2:另一个村产玉米大约27000g,产稻谷比班米多18000千克。
学生汇报后,教师用显示以上四条信息。
教师:了解了这些信息以后,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1:星光村和柑树村一共卖稻谷多少千克?学生2:柑树村比星光村多卖稻谷多少千克?学生3:另一个村的稻谷产量是多少千克?学生汇报时教师用同步显示以上3个问题。
……教师:孩子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用到多位数的加减法,今天我们先从简单的入手,一起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二、运用迁移,探究新知探究例1列出式子,口算结果教师:我们先解决个问题——星光村和柑树村一共卖稻谷多少千克?怎么列式?学生:260000+3XX0=。
教师:能口算出这道多位数加法的结果吗?学生:能。
教师:谁来说说看?学生:260000+3XX0=580000。
小组交流,探讨算法教师:为什么能那么快地报出答案呢?你们是怎么口算的?在4人小组里先说一说。
小组交流后汇报。
学生1:260000和3XX0的末尾都有4个0,我在计算的时候先暂时不看0,就算26+32=58,然后再在58的后面添4个0,就是580000了。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的关系精品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关系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数运算”中第一节数与代数内容,重点探讨加减法关系。
具体来说,我们将深入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联系,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在四则运算中如何灵活运用这一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基本关系,理解它们是互为逆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互逆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加减法关系,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加减法例题,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小明去超市购物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小明付钱和找零之间关系,从而自然导入加减法关系。
2. 例题讲解:a. 展示例题1:计算8 + 5和13 5,让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联系。
b. 展示例题2:根据加减法关系,找出10 3结果,并与7 + 3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关系。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练习题,巩固加减法关系。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应用加减法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然后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1. 左边部分:列出加法和减法关系,以及相关例题。
2. 右边部分:展示随堂练习题,以及学生讨论成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写出3个加法算式和对应减法算式,要求加数和被减数相同。
b. 小明有15个苹果,他给小红5个,又给小刚3个,请问小明还剩多少个苹果?2. 答案:a. 例如:6 + 4 = 10,10 4 = 6;9 + 2 = 11,11 2 = 9;8 + 7 = 15,15 7 = 8。
b. 小明剩下15 5 3 = 7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对加减法关系有更深入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要多加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6篇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精选6篇(一)教案名称:加减法的关系适用对象:小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 掌握加减法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和技巧3. 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教学重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及相互转换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教材《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本、教学课件等2. 准备好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等教具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1. 教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例开始引入加减法的关系,如:小明手中有5支铅笔,他又给了小红3支铅笔,问小明手中剩下几支铅笔?2.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小明手中原本有几支铅笔?”3. 学生回答:“5支铅笔。
”4.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小红拿走了几支铅笔?”5. 学生回答:“3支铅笔。
”6.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小明手中剩下几支铅笔?”7. 学生回答:“剩下2支铅笔。
”8. 教师总结,将这种情况表示为减法运算:5 - 3 = 2。
Step 2:探究加减法的关系(10分钟)1. 教师将减法运算改写为加法运算:5 - 3 = 5 + (-3) = 2。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问:“为什么减法运算可以改写为加法运算?”3. 学生思考一会后,教师给予提示:“想想在减法运算中,被减数、减数和差分别代表什么?”4. 学生回答:“被减数就是减法中的被减数,减数就是减法中的减数,差就是减法运算的结果。
”5.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问:“在加法运算中,被加数、加数和和分别代表什么?”6. 学生回答:“被加数就是加法中的被加数,加数就是加法中的加数,和就是加法运算的结果。
”7.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提问:“要使等式5 - 3 = 5 + (-3)成立,被减数、减数、和和加数的关系是什么?”8. 学生思考一会后,教师给予提示:“想想被减数和和、减数和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9. 学生回答:“被减数和和、减数和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反数的关系。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无忧】《多位数的加减法——加减法的关系》名校教案
多位数的加减法——加减法关系教学内容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3-45页。
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加减法的关系,其具体内容包括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的意义及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减法的意义及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
由于《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没有做过多的强化,只是在目标中提出了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互逆关系。
所以,教科书在这里也没有安排过多的内容,只是以一个班男、女生人数为题材,结合学生的讨论把这几方面的知识一并进行学习,然后安排1个课堂活动和1个练习让学生进行必要的巩固和运用。
学生的对话框中的内容,真正体现了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中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减法中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
用对话框呈现这些知识,有三种意图:一是表明学生在探索中的一种自我感受和理解;二是体现了让学生经历自我探索发现的过程,不是教师把结论直接灌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三是体现了对学习方式的引导。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关系;经历加与减互逆关系和加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的探索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能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验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了解了计算器常用部件的名称及功能,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法运算,还学习了多位数的口算和估算,能够熟练进行多位数的综合运算。
通过对这节内容的学习,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加减法的认识,为学习求等式中的未知数x及解方程做一定的准备,同时把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关系。
2.让学生掌握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验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加与减互逆关系和加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的探索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计算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加减法数学加法运算律西师大
48 +75+25 48 +(75+25)
第20页/共22页
我来试一试
87+59+36+13+64+41 =(87+13)+(59+41)+(36+64) =100+100 +100 =300
第21页/共22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2页/共22页
(√ )
2、470-25+75=470—(25+75) 3、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 )
4、○ +(△+☆)=○ + △+☆
( )√
5、84+68+32 =84+(68 +23)
(× )
第19+88+12 =133+12 =145
45+(88+12) = 45+100 = 145
每组气球上三个数的和是多少?
5
1
9
29
21
33
57
75
25
27
52
73
第2页/共22页
12+25
第3页/共22页
25+12
第4页/共22页
500+300
第5页/共22页
300+500
第6页/共22页
30+20
第7页/共22页
20+30
第8页/共22页
1200+650
第9页/共22页
650+1200
第17页/共22页
我来填一填
根据加法结合律在下面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25+68+32=25+(68 +32 ) 130+( 70+4)=130+70+4
360+ 92 +108=360+(92+ 108 )
第18页/共22页
判 断(对的打“√”,错的打“×”。)
1、109+(38+162)=109+38+162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多位数的加法》(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加减法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去亲历、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自主探究出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并能运用加减法中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教师:请同学们很快说出本班男生、女生及全班人数。
学生:男生有17人,女生有18人,全班有35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好表格)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任选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学生1:我班男生有17人,女生有18人,全班有多少人?17+18=35(人)学生2:我班有35人,男生有17人,女生有多少人?35-17=18(人)学生3:我班有35人,女生有18人,男生有多少人?35-18=17(人)教师:同学们利用学过的加减法的知识,自己不但提出了问题,还作出了正确的解答。
教师:17、18、35这三个数,在这三个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名字?同学们向它们打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来。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请同学们细观察,静思考,比较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将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教师:将你们的发现在班内交流。
学生1:求两数的和用加法计算。
教师:和等于什么数加什么数?学生1:加数十加数=和。
(板书)学生2:求加数用减法计算。
教师:你发现了求一个加数用减法的算法,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板书)学生4:我还发现35在加法算式中叫和,在减法算式中叫被减数。
学生5:17、18在加法算式中叫加数,在减法算式中叫减数或差。
教师:聪明能干的同学们,把你们的发现用式子表述出来。
学生: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
(板书)教师:我们的发现与书中小朋友的发现一样吗?看看书比较一下。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无忧】《多位数的加减法——加减法的关系》名师教案
多位数的加减法——加减法关系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关系。
2.能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验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加与减互逆关系和加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的探索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计算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小黑板、多媒体课件、挂图、学具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拓通准备教师多媒体出示表格。
师:根据信息,你能选择其中给出的两个条件提出问题并解决吗?生甲:四(1)班有35人,男生17人,女生有多少人?算式是:35-17=18(人)。
生乙:四(1)班有35人,女生有18人,男生有多少人?算式是:35-18=17(人)。
生丙:四(1)班有男生17人,女生18人,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17+18=35(人)。
生丁:四(1)班男生17人,女生18人,全班35人。
师:很好,同学们利用学过的加减法知识,不但自己提出了问题,还做出了正确的解答。
师:17、18、35这三个数,在这三个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名字?同学们小组内相互说一下。
学生讨论,相互回答。
二、集体探究师:请同学们细观察,静思考,比较这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内交流。
小学-数学-打印版生:求两数的和用加法计算。
师:和等于什么数加什么数?生甲:和=加数十加数。
生乙:求其中一个加数用减法计算,加数=和-加数。
师:你发现了求一个加数用减法的算法,谁还有新发现?生丙:35在加法算式中叫和,在减法算式中叫被减数。
生丁:17、18在加法算式中叫加数,在减法算式中叫减数或差。
师:请把你们的发现用式子表述出来。
生: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师: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看看我们的发现正确吗?教师总结:加减法中的这种关系是互逆的。
三、一试身手教师课件出示教科书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四、合作交流教师课件出示教科书第44页的“议一议”。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1、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1、加减法的关系⏹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
加减法的关系。
⏹教学提示由于《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没有做过多的强化。
只是在目标中提出了“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互逆关系”。
这节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探究新知。
让学生了解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中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减法中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等知识,为下一步学生的探索发现提供了感性材料。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去亲历、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探索加减法的关系。
难点: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大熊猫一家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成年大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一共有大熊猫35只。
师质疑:请同学们根据信息图中的信息,任选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预设1:已知条件:成年大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
问题:一共有大熊猫多少只?17+18=35(只)预设二:(2)已知条件:一共有大熊猫35只,成年大熊猫有17只。
问题:大熊猫宝宝有多少只?35-17=18(只)预设三:已知条件:一共有大熊猫35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
问题:成年大熊猫有多少只?35-18=17(只)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这三个算式。
板书:17+18=35(只)35-17=18(只)35-18=17(只)师和学生交流:同学们利用学过的加减法的知识,自己不但提出了问题,还作出了正确的解答。
17、18、35这三个数,在这三个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名字?同学们还记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西师大版秋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西师大版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培养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加减法的应用。
- 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 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减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 讲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加减法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游戏环节: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加减法接力赛”、“找朋友”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5. 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实际应用: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加减法的应用,如购物找零、计算物品数量等。
7. 总结与反思: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其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 过程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参与度、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等。
- 成果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堂练习、游戏表现、探究成果等,评价其对加减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其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 教材: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教学课件:包含加减法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实例演示等- 教学游戏: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如“加减法接力赛”、“找朋友”等- 教学工具:图片、实物、计算器等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西师大版我今天要教的是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具体是加减法的关系。
我打算用西师大版的教材,带领学生探索加减法之间的奥秘。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的教学内容是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课时《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一关系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一关系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一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教材、黑板、粉笔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出一个实际问题,比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又买了一些苹果,现在他有5个苹果,请问他买了几個苹果?”让学生尝试解答。
2.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给学生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板书设计:我会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5. 作业设计:我会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a. 小明有3个苹果,他又买了一些苹果,现在他有5个苹果。
b. 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掉了一些苹果,现在他剩下3个苹果。
a. 小明有5个苹果,他又买了一些苹果,现在他有7个苹果,请问他买了几個苹果?b. 小明有7个苹果,他吃掉了一些苹果,现在他剩下5个苹果,请问他吃掉了几个苹果?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观察到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和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但在课后,我还需要加强对一些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我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提高。
这就是我今天要教学的内容。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加减法的关系》说课稿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加减法的关系》说课稿《加减法的关系》说课稿(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教学加减法的关系,其具体内容包括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的意义及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减法的意义及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
由于《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没有做过多的强化。
只是在目标中提出了“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互逆关系”。
所以,教科书在这里也没有安排过多的内容,只是以一个信息窗题材,结合学生的讨论把这几方面的知识一并进行学习。
问题情境和引出的问题看,它已经包含了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中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减法中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等知识,为下一步学生的探索发现提供了感性材料。
(2)学情分析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去亲历、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探索加减法的关系。
难点: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教法、学法教法:动手操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的各种感观协同活动。
通过动脑,动口动手亲身经过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学法:合作学习:师生合作。
生生合作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及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小学生对卡通非常感兴趣,教科书中利用大熊猫一家的信息进行教学。
教科书中设计了利用生活经验开头并产生问题,这样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西师大版秋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西师大版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四年级上数学教案中的加减法的关系。
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例题和练习来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的秋季教材,今天我们将学习第四单元的第一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具体的例题来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个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难点是能够运用这个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玩具等,用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先给学生们展示一些实际的物品,如5个苹果,然后又拿走了2个苹果,问学生们还剩几个苹果。
2. 讲解:我通过PPT展示一些例题,如5+2=7,72=5,让学生们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3. 练习:我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动手计算,如8+3=?,52=?4. 应用:我给学生们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5个糖果,他吃掉了2个,他还剩下几个糖果?让学生们运用加减法的关系来解决。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加法和减法的符号,并标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2.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学生们对加减法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困难。
在课后,我会继续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并寻找更多的实际问题来让学生们练习。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多进行一些数学游戏,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一、引入环节的实际物品展示在引入环节,我使用了实际的物品,如苹果和玩具,来帮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关系。
这个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们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符号与实际物品联系起来,建立起加减法的直观概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教案名称:加减法的关系适用对象:小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 掌握加减法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和技巧3. 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教学重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及相互转换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教材《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本、教学课件等2. 准备好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等教具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1. 教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例开始引入加减法的关系,如:小明手中有5支铅笔,他又给了小红3支铅笔,问小明手中剩下几支铅笔?2.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小明手中原本有几支铅笔?”3. 学生回答:“5支铅笔。
”4.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小红拿走了几支铅笔?”5. 学生回答:“3支铅笔。
”6.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小明手中剩下几支铅笔?”7. 学生回答:“剩下2支铅笔。
”8. 教师总结,将这种情况表示为减法运算:5 - 3 = 2。
Step 2:探究加减法的关系(10分钟)1. 教师将减法运算改写为加法运算:5 - 3 = 5 + (-3) = 2。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问:“为什么减法运算可以改写为加法运算?”3. 学生思考一会后,教师给予提示:“想想在减法运算中,被减数、减数和差分别代表什么?”4. 学生回答:“被减数就是减法中的被减数,减数就是减法中的减数,差就是减法运算的结果。
”5.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问:“在加法运算中,被加数、加数和和分别代表什么?”6. 学生回答:“被加数就是加法中的被加数,加数就是加法中的加数,和就是加法运算的结果。
”7.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提问:“要使等式5 - 3 = 5 + (-3)成立,被减数、减数、和和加数的关系是什么?”8. 学生思考一会后,教师给予提示:“想想被减数和和、减数和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9. 学生回答:“被减数和和、减数和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反数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位数的加减法——加减法关系
1.趣味数学题
甲、乙、丙三艘船共运货9400箱,甲船比乙船多运300箱,丙船比乙船少运200箱。
求三艘船各运多少箱货?
解析:这道题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
思考时,一般先假设几个未知量相等,或假定要求的一未知量是题里的某一已知量;然后按照题里的已知条件推算。
所得结果常与题里对应的已知量不符,再加以调整,即可得到正确的答案。
这道题根据已知甲船比乙船多运300箱,假设甲船同乙船运的一样多,那么甲船就要比原来少运300箱,结果三船运的总箱数就要减少300箱,变成(9 400-300)箱。
又根据丙船比乙船少运200箱,假设丙船也同乙船运的一样多,那么丙船就要比原来多运200箱,结果三船总箱数就要增加200箱,变成(9 400-300+200)箱。
经过这样调整,三船运的总箱数为(9 400-300+200)。
根据假设可知,这正好是乙船所运箱数的3倍,从而可求出乙船运的箱数。
乙船运的箱数知道了,甲、丙两船运的箱数就可得到。
你能列式解出这道题吗?
请你试一试。
2.趣味数学故事
和与差
一天,小明对一些小朋友说:“请你们随意说出2个数来,我会一下子算出它们的和减去它们的差的结果来!”
“真的吗?”小光惊奇地问。
“那当然,请出题吧!”小明自信地说。
于是,小光写出了两道题:
(348+256)-(348-256)
(7 564+3 125)-(7 564-3 125)
小光刚写完第2题,小明就立刻说出两题的得数分别是512、6 250。
大家一起算,得的结果跟小明的一样。
小兰想弄明白小明计算的奥秘,又说出下面4组数:47和23,400和278,120与80,16 840与3 020。
结果小明总是很快就说出了答案。
这时,小明问小兰:“你找出规律了吗?”
“还没找到。
不过,我觉得关键在两数中的较小数上。
”小兰回答。
“对!你再研究一下得数跟较小数的关系就会明白!”“我知道了,得数是较小数的2倍!”小光兴奋地说。
小明给大家解释:“当我们从两个数的和中减去这两个数的差时,就是从两个数的和中减去了较大数比较小数多的一部分,得到的结果是两个较小数的和,也就是较小数的2倍。
”
“原来是这样!”大家这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