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业产业带概况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生态农业建设对比及其对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启示
国外生态农业建设对比及其对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国外生态农业建设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并与我国当前的生态农业建设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在生态农业领域的实践和发展趋势,本文期望能够为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我们将简要介绍生态农业的概念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然后概述国外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模式和特点。
接着,本文将对比分析国内外生态农业建设的异同点,并探讨国外生态农业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需求,本文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推动我国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
二、国外生态农业建设概况在全球范围内,生态农业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的地理、气候、文化和经济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
这些成功的案例对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欧洲是生态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尤其在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等国家,生态农业发展迅速。
这些国家通过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和公众教育等手段,推动生态农业的普及和发展。
例如,德国实施了严格的农业环境保护法规,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欧洲国家在生态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金,提高了生态农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亚洲地区,日本和韩国是生态农业建设的佼佼者。
日本注重传统农业与生态技术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农业”模式。
韩国则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
这些国家在生态农业建设中,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生态农业实践,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农业社区。
美洲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也在生态农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这些国家依托先进的农业科技和强大的农业产业链,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态农业模式。
例如,美国通过实施“可持续农业研究与教育计划”,推动了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加拿大则通过加强生态农业认证和市场监管,提高了生态农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国外农业产业集聚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农业产业集聚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摘要: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是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本文在总结中国农业产业集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比归纳了国外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集聚特点和经验。
研究认为:中国农业产业集聚在农业区域布局规划、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和农业全产业链资源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与农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国外农业产业集聚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农业产业经营的一体化、农业服务的社会化等方面更先进。
最后, 文章提出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区域优势布局的有机结合、构建适合中国农业产业集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产业集聚进程的启示。
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是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农业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 既降低了农业生产经营的成本, 又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农业产业集聚既是现代农业不断发展的结果, 反过来又进一步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在欧美及亚洲农业发达的国家中, 农业产业集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如世界著名的法国葡萄酒产业集群、丹麦养猪产业集群以及中国的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和云南斗南花卉产业集群等[1]。
农业产业集聚, 表面上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集中现象, 但本质上更是综合运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市场管理和农业经营理念的体现。
总之, 农业产业的集聚发展, 有助于将传统的农业分散经营转为现代的相对集中经营, 在此过程中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不断延伸, 最终提高农业产业综合效益[2]。
为此, 推进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是当前中国现代化农业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 中国学者关于产业集聚的相关研究成果也很丰富, 并集中于产业集聚度的测算、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机制、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等方面[3-7], 部分学者也针对农业产业集聚效应和形成机理等展开了一些研究。
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 农业产业集聚发展, 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8]。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外现代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从农业科技、农业服务、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探讨国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首先,国外现代农业发展注重科技创新和农业教育培训,这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外现代农业注重科技创新,通过引进和培育高科技农业企业,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国外也注重培养农业人才,加强农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
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再次,国外现代农业发展注重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外现代农业注重农产品的加工和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通过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创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国外也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广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和节约农业等可持续农业模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益。
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创新和设备的引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大对可持续农业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在农业科技、农业服务、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教育培训的投入,加强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推广可持续农业模式,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益。
只有不断吸取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加强创新、提高科技含量,才能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
国外农业产业链管理运作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农业产业链管理运作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来源:上海农业网发布时间:2007-09-05一、美国农业产业链美国农业自然资源丰富,自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这个时期也正是农业产业链最早产生的时期。
据统计,从1965年到l994年美国农业生产指数提高了81.3%,年均增长21%。
其中,1993年的蔬菜产值就已经达到118.14亿美元,消费者直接消费的食用蔬菜有67.11亿美元,加工用蔬菜有ll.42亿美元,出口额达到24.63亿美元。
因此,研究美国农业产业链的基本经验,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增强农业专业化水平。
专业化是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根本特征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农场逐步从多种经营转变为专业化经营,例如美国棉花农场专业化的比例为76.9%,大田作物农场为81.1%,果树农场高达96.3%等。
在美国,各类果品,特别是苹果、柑橘、葡萄等大宗果品。
基本上是由专业化农场或公司生产经营的。
这些果品生产单位,大体有两大类型:一是从事果品专业化生产和进行筛选、分级和包装后。
把产品投放到国内外市场上的农场。
二是经营从生产到产品深加工、销售的大型果品生产经营公司。
有一些农业公司已经列入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属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经营公司,其生产的专门化程度比其制造业大公司毫不逊色。
(二)农工商一体化。
专业化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它要求以产业组织创新解决不同生产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协作问题。
而在专业化生产的同时,美国农业中出现了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的趋势,将农场生产与农业前部门(农业生产资料的织造与供应部门)和农业后部门(农产品储运、加工和销售部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降低市场风险,增加经营效益,提高专业化生产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农业前服务主要由各种农用物资供应和服务公司与农业供销合作社承担;农业后服务是随着商品化农业首先发展起来的服务领域,由于农场生产的产量大,商品率很高,农场主自行加工、运输和销售几乎是不可能的。
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一,是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一股强劲动力。
农业作为传统产业同样存在产业集群现象,一些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集群造就了其农业强大的竞争优势。
国外农业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积累了大量可资借鉴的规律和基本经验。
总结和借鉴国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基本规律和先进经验,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对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集群一般认为,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存在二种模式: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型,典型代表国家是美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型,典型代表国家是荷兰和以色利;土地、劳动力适中型,典型代表是法国。
从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无论是属于何种模式的国家,都有发达的农业产业集群,依托农业产业集群,提高了其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创造了其农业巨大的竞争优势。
荷兰是属于第二种类型的农业现代化国家,其特点是人多地狭,这个60年前还为温饱问题而发愁的小国,当今已是全球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其蔬菜、花卉的出口更是雄踞世界第一。
考察荷兰的现代农业不难发现,荷兰农业具有的巨大竞争优势也与农业产业集群有很大关系,特别是该国的花卉和蔬菜产业集群。
目前花卉产业已经成为该国高效农业的主导产业,从培育、生产、分级、保鲜、包装到销售和运输等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
各个园艺公司不仅要尽最大努力培育、生产出消费者喜爱的花卉品种,而且要尽最大努力快速安全地将这些花卉产品传送到消费者手中。
而这得益于发达的花卉产业集群。
在荷兰花卉产业集群中,发达的花卉拍卖市场和运送系统又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提高荷兰花卉在全世界的竞争力功不可没。
作为第三种模式代表的法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和世界第一大农产品加工品出口国。
法国发达的现代农业也离不开发达的农业产业集群。
如法国香槟地区汉斯市就是一个以葡萄为原料酿制香槟酒为特色的农业产业集群区域。
国外农业产业链运作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WorldAgriculture2007.2(总334)世界农业农业产业链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美国产生,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在世界农产品产业化和市场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产业链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和研究。
但由于中国产业链发展起步较晚和中国农业产业分散经营的局面,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还非常不完善,需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充分发挥这一经营方式在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并利用农业产业链来推动中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农业的整体弱质性状况。
一、农业产业链的内涵农业产业链是指与农业初级产品生产密切相关的具有关联关系的产业群所组成的网络结构,这些产业群依其关联顺序包括为农业生产准备的科研、农资等前期产业部门,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等中间产业部门,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储存、运输、销售等后期产业部门,即农业产前、产中及产后部门。
农业产业链具有物流约束性及路径复杂性、时间竞争双向性和局限性、供应商构成复杂性、需求不确定性、链类型的多样性和联结的不稳定性等特点。
在产业链的信息流转过程中存在“牛鞭效应”(BullwhipEffect),也就是由于产业链的固有属性,链中企业对信息的曲解沿着下游向上游逐级放大的现象。
农业产业链的理论基础是系统论、市场经济理论、产业划分理论,并把供应链管理思想导入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绩效和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农业产业链的构建和优化应全方位拓展农业产业链,一是延伸产业链的长度,尽可能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实现价值增值;二是增加产业链宽度,尽可能提高综合利用程度,使得各个产业环节和产品功能得以扩充;三是扩大产业链的厚度,壮大农业产业链的规模,增加市场竞争力。
具体体现为农业生产资源由低效益行业向高效益行业配置,由低生产率向高生产率转移。
重点是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着力点是农业科技化;根本是市场化;基础是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切入点是龙头企业。
国外农业发展对比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农业发展对比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外农业在近几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通过研究国外农业发展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首先,国外农业注重科技创新。
许多发达国家在农业科技研究和应用上投入巨大。
例如,他们在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方面不断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实现了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这对中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中国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培养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引入更多的先进科技手段,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其次,国外农业注重农民职业培训和支持。
许多国家提供农民职业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升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
此外,一些国家还提供低息贷款、补贴和保险等支持政策,保障农民的收入和利益。
中国可以学习国外的经验,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支持政策,提高农民素质和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第三,国外农业注重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些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安全监管措施,确保农产品达到高品质和可靠的安全标准。
中国应该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完善质量标准和监管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信任度。
最后,国外农业注重农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一些国家实施了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他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如有机农业、水资源管理、土壤保护等,实现了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中国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总之,通过研究国外农业发展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对中国的农业发展的启示。
中国可以借鉴国外农业科技创新、农民职业培训和支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经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中国也应该根据自身国情,制定适合本国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的改善。
国外农业产业集聚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农业产业集聚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国外农业产业集聚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农业产业集聚是指通过建立供应链上下游的产业协同关系,将各个环节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集聚到一起,形成一条高效完整的生产、流通和销售体系的经济形态。
在农村区域,农业产业集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
国外农业产业集聚经验具有很强的推动效应,对于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和乡村振兴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国外农业产业集聚的实践经验1.建立供应链上下游的产业协同关系农业产业集聚的核心在于建立供应链上下游的产业协同关系。
例如,在美国的新泽西州,蔬菜类生产制造商、批发市场、零售商和餐饮服务企业通过协作把蔬菜销售链上下游进行连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流通、销售体系。
同时,企业之间互相配合、彼此补充,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这种以供应链为核心的产业协同关系是农业产业集聚的重要基础。
2.依靠地理优势进行集聚地理优势是农业产业集聚的重要条件。
例如,日本的福岛县因为地理位置相邻,加工制造规模较大,促进了果汁饮料、饮料等企业的集聚;美国的伊利诺伊州农民依托区域内湖泊的水路和铁路交通优势,通水陆运物流,引发各个组织和企业的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
依靠地理优势进行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实现农村经济的大规模发展。
3.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和普及产业技术创新是农业产业集聚的重要驱动力。
例如,荷兰的土壤管理、温室技术领先全球,与肥料、水肥等科技配套推广,有效提高了农作物品质和产量;日本通过引进最新的生产技术和技术管理手段,促进农产品品质的提高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产业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
二、国外经验对中国的启示1.建立完整的生产、流通、销售体系农业产业集聚要建立起完整的生产、流通、销售体系。
在中国,农产品生产环节的体制和机制还比较落后,没有形成完整的生产、流通和销售链。
因此,要抓住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关系这一核心,推动产业结构体系升级,逐步打造完整的供应链。
国外农业产业化的启示
国外农业产业化的启示一、国外农业产业化产生的条件及启示从国外农业的发展实践看,农业产业化的产生及其迅速发展是以其发展时代所具备的社会条件、经济条件为前提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发达的市场经济为产业化提供了体制条件。
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市场经济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要素币场还是产品市场都十分发达。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至今不足十年,还有很多不完善的方面,尤其是涉及农业生产的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要素的流动大部分还处于自发的、盲目的状态,这对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优化组合极为不利,从而阻碍了农业产业的一体化进程。
(二)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劳动的分工和协作,使农业内部不仅划分为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部门,而且彼此之间相互紧密衔接,从而组成一个包括从农用物资的生产和供应到农业生产、收购、运输、加工、包装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在内的有机体。
而我国在计划经济年代机械地、简单地理解和运用社会再生产和社会分工的理论,设置了许多与各行各业及社会再生产的某些环节相对应的部门,用这些部门对其进行全封闭的管理,人为地切断了实际经济运行中的农业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之间的有机联系。
使农业局限在小概念的农业范畴中,种养加、产供销脱节,农业得不到平均利润,基础地位得不到保证。
(三)迅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是推动农业向产业化发展的内在条件。
工业的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日趋雄厚,使国家大量补贴农业、鼓励产业化经营成为可能。
如政府对为农业提供低息贷款的金融机构予以补贴,对合作社、私人银行所发放的农业贷款,广泛提供担保,补贴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入和福利,帮助兴修水利和实现电气化,为农民免费提供农用辅助设备,等等。
这种以工补农的战略使农业具有稳定的资本积累和有利于发展的运行机制,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政策环境,农业产业化成为必然。
二、国外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内容及启示(一)农业专业化和集中化。
这是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特征。
农业专业化包括农业企业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和农业地区专业化三个方面。
(正)国外农业产业化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正)国外农业产业化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国外农业产业化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由于起步较早等原因,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水平比较高,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立足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借鉴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一、美国农业产化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美国农业产业化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首先是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组织体系;其次是100多年来逐步形成的法律法规体系;再次是完善的社会化的服务体系。
美国农业产业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推动了美国农业产业化走在了世界前列,领导了农业一体化的方向。
(一)、美国农业产业化体系1 、美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美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农工综合企业;二是工商企业;三是农业合作社。
美国的食品加工业已是各制造业中规模最大的行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
1)、农工综合企业。
农工综合体是把农业生产本身同农用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或农产品的加工、销售过程的若干环节,纳入一个统一的经营体内,融合为一个企业。
综合体实行统一核算,形成完全垂直一体化的综合经营。
在综合体一体化经营的基础上,几个相互连接的生产环节被臵于单一所有权下,由同一个指挥中心管理和协调,实行类似流水作业的工作程序。
(与我们集团公司把整个产业链细分成各个公司有异曲同工之妙)2)、工商企业。
由私人工商企业与农场主签订合同,通过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以直接的业务往来向农场主提供服务,通过合同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联系,从而把产供销统一起来,原有的工商企业和农场仍保持各自的独立地位不变。
合同制在战后成为私人公司与农业结合的一种主导类型,在目前实现了一体化经营的农产品的产值里,合同制部分占75%。
3)、农业合作社。
美国的农业合作社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单个农民出于自身产销利益的考虑,自发组织起来的互助合作经济组织。
美国合作社主要有四种类型,分别是生产、销售、购买供应和服务合作社。
国外农业产业集聚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农业产业集聚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农业产业集聚已成为国内外农业发展的重要形式。
国外农业产业集聚主要包括农业离散化、流通集约化、市场规模化、生产专业化、供应链一体化等五个方面。
在这些方面的经验对于中国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及未来的产业规划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农业离散化国外农业离散化表现在小农经济的发达和个体农户经营。
在这种模式下,每个农户都是一家小型农业生产单位,他们通过相互合作完成着任务。
这中模式在西欧和北美比较常见,它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结果分散的优势,同时也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专业化等多样化的需求。
中国的农民经济中也有许多的“大户制”,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完善,在大多数区域中还存在农村集体化的农业种植模式,而这种模式给农村发展带来了很多不稳定性。
因此,与国外相比,中国的农业离散化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为了推进农业离散化,加强与农民经济等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促进居民间互助组干预和村里自主生产能力提高等是当前的重点。
二、流通集约化国外的农产品流通主要采用“小型压力式流通”的方式,即,通过中位商和个体零售商之间的物流、财务管理和内部订货的交流过程,形成了高效的农产品流通。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削减农民的流通成本,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农村流通自然也会更加便利。
相比之下,中国的农村流通模式比较落后,一般都是采用地摊式的零售市场和村里的小卖部进行销售。
为了推进流通集约化,我们需要加强私人订货的物流传播装备力量,规范农产商业市场,创新农民合作社和流通企业,规范前段市场流通结构,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等需求。
三、市场规模化国外的农产品销售市场规模比较大,这使得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成本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同时也能够对农产品中间商进行有效监管。
而中国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大多数还是以菜市场的形式存在,并没有实现市场规模化。
因此,中国应该积极推进最佳经销关系,完善市场信息系统,推进建设农产品集散地,交易中心和现代市场等,加快农产品电商、直销、草根销售等多种渠道的平台化建设,进一步推动市场规模化。
外国农业产业化研究及启迪
外国农业产业化研究及启迪外国农业产业化是指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销等活动,将传统农业转型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产业。
外国农业产业化的实践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启示,对于实现农村振兴和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外国农业产业化的研究背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农业产业化是其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必经之路。
而且,由于不同国家的农业产业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研究外国农业产业化的实践和经验,对于我国制定农业产业化政策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外国农业产业化实践1、美国的农业产业化美国的农业产业化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美国农业存在着技术低下、效率低下等问题。
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的推动下,美国的农业产业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具体而言,美国的农业产业化实践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农机化:美国农业采用了大规模化、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并推出了许多适用于农业的先进机器和技术,如收割机、移栽机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美国农业的效率和产量。
(2)科技创新:美国通过大力投入科技创新,优化了农业种植、养殖和加工等环节,使得农业产值得到了快速提高。
(3)市场化经营:美国的农业多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营销手段,实现了农产品的高效盈利,并且还采用了先进的农产品处理和运输技术,让农产品迅速进入市场。
2、法国的农业产业化法国的农业产业化在20世纪初期开始,当时,法国农业生产力低下,农业劳动力也面临显著的流动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法国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
法国的农业产业化主要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1)科技创新:为了提高农业的产量和效率,法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进行科技创新,发展适合法国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农业生产工具、培育适宜的品种等。
(2)推进农民组织建设:法国推进了农民专业组织的构建,为农民提供服务和支持,并建立了一系列的农会、合作社等机构,加强了农民的组织和合作力量。
国外生态农业现状及其对中国西北地区的启示
国外生态农业现状及其对中国西北地区的启示一、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和日本等国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农业在世界各国有了较大发展。
目前,在世界上实行生态管理的农业用地约1055万hm2。
其中,澳大利亚生态农地面积最大,拥有529万hm2,占世界总生态用地面积的50%;其次是意大利和美国,分别有95万hm2和90万hm2。
若从生态农地占农业用地面积的比例来看,欧洲国家普遍较高。
生态农产品产值方面,据统计,现在全球每年生态农业产品总值达到250亿美元,其中,欧盟100亿美元,澳大利亚35亿美元,美国和加拿大100亿美元。
据国际贸易中心(1TC)报道,欧洲生态食品和饮料销售额从1997年的52.55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95.5亿美元。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有机食品消费市场,1999年德国生态食品销售额为20亿美元,约占其食品销售总额的1.2%,预计2008年比重将达25%。
除德国外,法国、英国、荷兰、瑞士、丹麦和意大利,以及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生态食品销售量也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二、沙、埃、澳生态农业建设的经验借鉴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地理自然条件方面比中国西北地区差得很多,例如沙特、埃及两国沙漠面积都占到国土面积的90%以上,但沙、埃两国非常重视沙漠地区的开发治理工作,近些年来已在沙漠治理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再如澳大利亚,其沙漠和半沙漠占全国面积的35%,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且西部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mm。
然而沙特、埃及和澳大利亚政府一直对沙漠地区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科学利用自然资源方面,沙特、埃及和澳大利亚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1.积极推广科技生态农业建设从沙特、埃及运用先进技术进行生态建设的实践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点经验:(1)利用大规模效应,大力推广科技生态农业建设。
2019年-第八讲世界十大农业区域及对中国农业的启示-PPT精选文档
5.澳大利亚新西兰农业区
范围:
总面积851万平方公里,澳大利亚人口1600万,新西兰330万,共 1930万人,每平方公里2.26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 澳大利亚1/3的区域年降水不足300mm,2/3的土地不适宜耕作。 仅沿海岸适于农业。
气候特点: 新西兰为海洋性气候,降水600-1500mm,全境3/4为山脉和丘陵; 南北两岛散布着一些小平原。
是世界农业发达地区,也是世界工业发达、人民富裕的地区。森林 覆盖率高,生态环境比较良好的地区,种植业以小麦、马铃薯、油 菜、甜菜为主,南欧玉米、水稻、园艺也较发达。
法国的小麦、甜菜、牛肉居欧洲之首,其农产品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居世界第二位,葡萄酒占世界20%,平均年产650×104T。
荷兰小麦单产达每公顷7000kg以上,是世界干酪、奶酪、马铃薯、 鲜花、猪肉出口大国,在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中居第三位。
范围: 总面积845万平方公里,人口15.5亿,人口密度为174.3人/平方公 里,
气候特点: 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和北纬10度以北的热带区,属热带湿润气候, 年平均降水2000mm,森林面积大,
主要农作物: 以水稻、热带作物为主要特点,粮食一般有富裕或自给。生产珍 贵木材,如柚木、檀木。南亚次大陆河道纵横,印度河和恒河流 域是丰裕的平原区,耕地占50%以上,降水充沛,特别是孟加拉 国境内几乎全为冲积平原,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过去依赖 进口,现在达到基本自给。
6.北美农业区。
美国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加拿大992万平方公 里,分别居世界第四和第三位。美国人口约为 2.36亿,每平方公里23.79人,加拿大3262万 3500人 ,每平方公里3人。
是农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纬度、气候与我国 类似,但平原面积大,是世界上农业现代化程 度高、人均农产品最多、世界粮食出口大国、 大豆出口大国、畜牧业发达、以肉食为主的国 家。
国外绿色农业发展及对浙江的启示
国外绿色农业发展及对浙江的启示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日益加强,绿色农业逐渐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趋势。
下面介绍国外的绿色农业发展情况,并对浙江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1. 美国的绿色农业发展美国的绿色农业主要包括有机农业、精准农业和旋转种植等。
有机农业不使用化肥和农药,采用有机物料来促进土地的健康和可持续性生产。
精准农业则利用先进技术来优化农业生产,例如使用无人机、GPS和传感器等技术进行农作物生长监测和精准施肥。
旋转种植则是种植不同品种的农作物来保护土壤,防止虫害的侵袭,提高土地的肥力和产出。
对于浙江省,可以根据美国的做法,推广有机农业和精准农业,采用无污染的方法进行农业生产和监测,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2. 日本的绿色农业发展日本的绿色农业主要包括水稻种植的节水技术、蔬菜种植的植物工厂和有机农业等。
节水技术可以利用雨水和地下水,通过灌溉系统进行水的分配和利用。
植物工厂则是利用LED灯光和人工温度控制等技术,实现在室内种植蔬菜。
有机农业则是不使用化肥和农药,采用自然方式进行农作物生产和保护。
对于浙江省,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通过区分不同的种植区域,采用灌溉系统和对土地进行改良等技术,实现节水农业和高效农业生产。
同时,建设植物工厂和加强有机农业的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3. 欧洲的绿色农业发展欧洲的绿色农业主要包括种植生态友好的农作物、推广种植蜜蜂、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等。
种植生态友好的农作物,例如谷物、豆类、小麦和玉米等,可以实现生态平衡并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种植蜜蜂则可以实现自然定期地授粉,并提高土地的生物多样性。
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则是通过肥料转化和能源循环利用等,实现农业的生态环对于浙江省,可以学习欧洲的经验,实行有机农业和生态种植,采用有蜜蜂自然授粉、农作物轮作和农产品利用等方法,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总结而言,国外的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多的成功经验和启示,浙江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创新发展,推广绿色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外农业产业带概况及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地域广阔,区域差异明显;不同的区域,其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也有所不同。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农业产业带中。
有一些成熟和有益的做法和经验是值得去学习和借鉴的。
从对日、加两国的农业产业带布局发展进行分析,论述日、加农业产业带发展的做法和措施;从而得到一些对中国农业产业带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农业产业带;区域布局;日本;加拿大1 日本1.1 日本农业概况日本农业属典型的超小型农业结构,在分散、小规模农户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小型机械化集约耕作是日本农业最大特征。
日本耕地面积约500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13.5%。
农业生产以稻谷为主,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一半,其次是小麦、马铃薯、豆类;经济作物主要有水果、茶叶、蚕丝、甜菜、蔬菜等。
日本稻谷种植总面积170万hm2左右,稻谷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由于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紧缺,日本农业尽管现代化程度高,但除大米基本自给外,多数农产品供不应求,外贸依存度很高,是农产品进口大国,主要进口来源国是美国、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日本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家,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仅为2%,但国家财政农业预算约占预算总额的5%~7%。
日本的农业法律政策总体上建立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基础之上。
1.2 日本农业产业带现状根据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和生产特点,日本可划分为北海道、东北、北陆、关东和东山、东海、近畿、中国、四国、九州等9个农业区。
各农业区农业产业规模差异较大,但种植的主要农产品类别区别很小,均以水稻、小麦、大豆、蔬菜、水果、花卉等为主。
相对而言,北海道在日本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最为重要,稻谷、饲料作物、畜牧业等的生产规模均较大。
水稻生产:日本享有悠久的稻米生产和消费历史,稻谷生产在保持文化遗产方面具有特殊重要性。
尽管该国的稻米生产目前处于停滞状态,而且消费量正在下降,但仍是世界第九大稻米生产国。
日本所有各县几乎都种植改良粳稻品种,种植范围最广的品种是因其味道而受欢迎的月光米。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农业的启示与警示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农业的启示与警示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农业具有重要的启示与警示。
首先,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向中国农业表明,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国外农业国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广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机械化等,推动农业生产体系的转型升级。
中国农业应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并在现代科技农业领域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其次,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警示中国农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在现代农业的推动中,注重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环境问题,如土地污染、水资源短缺和农药残留等。
因此,中国农业应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完善政策法规,制定科学的农业生产标准,积极推进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
此外,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还告诉中国农业,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国外农业国家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现了农业价值链的延伸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中国农业面临着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中国农业应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产业链水平。
同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还提示中国农业应加强农村土地制度。
国外农业国家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制度的推行,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发展。
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也亟待,建立健全土地产权制度,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民个体经营户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综上所述,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农业具有重要的启示与警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域广阔,区域差异明显;不同的区域,其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也有所不同。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农业产业带中。
有一些成熟和有益的做法和经验是值得去学习和借鉴的。
从对日、加两国的农业产业带布局发展进行分析,论述日、加农业产业带发展的做法和措施;从而得到一些对中国农业产业带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农业产业带;区域布局;日本;加拿大1 日本1.1 日本农业概况日本农业属典型的超小型农业结构,在分散、小规模农户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小型机械化集约耕作是日本农业最大特征。
日本耕地面积约500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13.5%。
农业生产以稻谷为主,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一半,其次是小麦、马铃薯、豆类;经济作物主要有水果、茶叶、蚕丝、甜菜、蔬菜等。
日本稻谷种植总面积170万hm2左右,稻谷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由于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紧缺,日本农业尽管现代化程度高,但除大米基本自给外,多数农产品供不应求,外贸依存度很高,是农产品进口大国,主要进口来源国是美国、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日本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家,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仅为2%,但国家财政农业预算约占预算总额的5%~7%。
日本的农业法律政策总体上建立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基础之上。
1.2 日本农业产业带现状根据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和生产特点,日本可划分为北海道、东北、北陆、关东和东山、东海、近畿、中国、四国、九州等9个农业区。
各农业区农业产业规模差异较大,但种植的主要农产品类别区别很小,均以水稻、小麦、大豆、蔬菜、水果、花卉等为主。
相对而言,北海道在日本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最为重要,稻谷、饲料作物、畜牧业等的生产规模均较大。
水稻生产:日本享有悠久的稻米生产和消费历史,稻谷生产在保持文化遗产方面具有特殊重要性。
尽管该国的稻米生产目前处于停滞状态,而且消费量正在下降,但仍是世界第九大稻米生产国。
日本所有各县几乎都种植改良粳稻品种,种植范围最广的品种是因其味道而受欢迎的月光米。
日本230万农民中有大约85%的人每年种植稻谷。
日本农民的人均稻田面积很小(大约0.8hm2),但是稻谷生产高度机械化。
由于农场规模小,大部分农民将稻谷生产作为副业。
只有北海道地区经营规模相对较大。
北海道地区户均水稻经营规模在10hm2以下和10hm2以上各占总户数的51%和49%,其它地区户均3hm2以下和以上的分别占79%和21%。
小麦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海道和都府县,生产的小麦绝大多数是作为饲料。
甜菜:主要集中在北海道地区。
畜牧业:日本的畜产主要集中在北海道等牧草地较多的地方,近来随着北海道地区饲料作物生产的农户均实行集约化饲养。
茶叶:主要集中在静冈和鹿尔岛,茶园面积分别占全国总面积的41.7%和16%。
静冈茶叶生产规模较小,以生产玉露、末茶等高档茶为主,鹿尔岛茶叶生产规模较大,以生产普通煎茶为主。
日本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茶园管理基本采用小型机械。
2 日本农业产业带对中国的启示2.1注重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促进资源自由和合理配置面对更加开放的农产品市场,除了较为适合粮食生产的“主产区”以外(为国家食品安全计),应该大力推进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花卉和家禽等,同时促进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此外,应该拓宽对农业的理解,日本把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居住环境的改善和传统文化的继承联系起来,积极促进农业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值得学习。
2.2逐步放弃城乡分割的政策对城乡自由流通的意义,必须有充分的评价。
它可以促进城市化的发展,促进房地产业、服务业和城市公共事业的发展,并通过人员的流动,带动商品(包括农产品)的流动。
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促进人口向城市集中,可以推动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对于农村来说,可以推进规模化经营和企业化的开发;再配合以基础设施(水、电和道路)的开发,可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2.3 制定农业政策一定要综合考虑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日本农业资金支持政策并没有强制地方执行,而是通过一定的贷款优惠、资金补贴等方式,引导地方政府和农民自愿参加。
对比中国的农业政策,一是某些时候缺乏立法的严肃性;二是出台往往比较仓促,开始时只有抽象的理念,缺乏可操作性,出了问题再慢慢调整,政策易变性强;三是对地方强制多,鼓励引导少,造成不少的激励扭曲。
在缺乏资金保障和“政绩”因素的考虑下,往往失败。
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已经表明,在市场经济推行过程中,国家对农业不进行干预,关键看干预的效果如何;同样,政府和企业也应该是合作的关系,这正是促成日本经济成功的基础。
这种合作,并不排斥产权清楚,而是政府利用自己的资金、信息和人才力量,协助民间经济的发展和促成市场经济的完善。
2.4 重视农业、农村与农民协调发展日本政府把农业、农村和农民放置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既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更重视农村公共设施和社区建设以及农民本身素质的发展。
对农业基础建设、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和提高农民素质的扶持政策,不仅体现在农业决策和区域开发过程中,还体现在技术指导、物质和资金投入各个方面。
例如在日本的主要农业区北海道的旭川和带广,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投入巨资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农村规划和建设以及农民技术培训和农户生活方式的改变。
3 加拿大3.1加拿大农业的总体概况加拿大拥有丰富的耕地、草地资源,农牧业高度发达。
其农业用地7400万hm2,不足国土总面积(997万km2)的8%。
其中,耕地面积4600万hm2,占农业用地的62.2%,主要种植小麦、油菜子、大麦、燕麦、大豆、玉米等大田作物,水果、蔬菜也有一定出产;永久性的放牧地约2800万hm2,占农业用地的37.8%,以饲养肉牛、绵羊、奶牛为主,但猪禽养殖近年的发展也很迅速。
加拿大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之一,也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粮食援助提供国。
小麦是加拿大最重要的大田作物和大宗农业出口商品。
加拿大农业人口35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2%。
农业以农场经营为主,现有农场28万个,10%农场全部集中在南部。
农场平均规模300hm2上下,其中,100hm2以下的小农场占农场总数的45%,500hm2以上的大型农场占总数的10%。
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及劳动生产率水平极高,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肥料和饲料生产技术,设备和管理技术都,以及规模庞大、分布广泛的农业科研推广网在加拿大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拿大的小麦、牛肉、油菜籽、猪肉、奶制品等农产品的产出规模巨大、外贸依存度很高,其中,谷物和油菜籽出口比例约占其产量的70%。
加拿大国内仅消费该国所生产农产品的1/2,其余全部用于出口。
目前,加拿大是世界第四大(前三位依次为欧盟、美国和巴西)农产品出口国和第五大农产品进口国(前四位依次为欧盟、美国、日本和中国)。
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有小麦、牛肉、油菜籽、猪肉等,是世界第一大粮食出口国,及仅次于欧盟的第二大猪肉出口国,占据国际市场16%的份额。
加拿大主要出口市场依次是美国(比重超过60%)、日本、欧盟、墨西哥和中国;主要进口的农产品有葡萄酒、食品配料、饼干、啤酒、猫狗食品等,主要来源国依次是美国(接近60%)、欧盟、墨西哥、巴西和中国。
3.2加拿大农业产业带发展的特征加拿大的气候、土壤条件及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全国分为5个农业区域:大西洋、中部、大草原、太平洋及北部地区。
其中,大草原区域和中部区域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较为重要,而北部地区农业生产规模有限。
大西洋区域(新斯科舍省、新伯伦瑞克省、纽芬兰省和爱德华王子岛),该地区园艺产业、养牛业和饲料业较发达,各省主要出产饲料作物、马铃薯、蔬菜以及乳制品等,尤其苹果、越橘以及马铃薯量大质优,其中冷冻马铃薯、鲜马铃薯、种用马铃薯、冷藏水果和鲜苹果是该地区出口量最大的5项农产品。
大西洋沿海的渔业有一定规模,主要以底栖类和甲壳类为主,比如龙虾、扇贝、虾等,但重要性不如太平洋渔区。
中部区域包括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是仅次于大草原3省的重要农业区。
该地区是主要的饲料作物(主要是玉米,还有大豆、燕麦和大麦)、牲畜和园艺产品产区,尤其盛产小麦、红肉类和乳制品。
其中,安大略省西南部的五大湖地区,靠近美国的玉米带,是世界玉米的优势产区和加拿大玉米主产区;安大略省南部地区,气候温暖,阳光和降水充足,是葡萄、樱桃、桃等水果的优势产区,甜菜、烟叶和葡萄也有一定产出规模。
得益于高效的管理制度、廉价的饲料、新的冷藏技术、严格的检验制度和优良的种畜,该区域的红肉生产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
此外,该地区还以出产枫树糖浆、蜂蜜著名于世。
该区域五大湖地区的淡水渔业比较发达,出产大马哈鱼、红鳟鱼、牡蛎、贻贝,主要出口美国、欧洲和日本。
因为,本地拥有众多的人口,发达的工业基础和通往国际市场的优良航道,主要食品加工厂都位于加拿大的中部区域。
大草原区域包括阿尔伯塔省、萨斯卡彻温省和曼尼托巴省等,是加拿大最重要的农业区。
该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富饶的良田,耕地面积占了全国的80%,主要作物包括小麦,燕麦,大麦,油菜和麻籽。
大草原各省是加拿大的粮仓,也是世界优质小麦的主产地,该区域各省小麦产量占全国的95%,大麦占全国的90%,加拿大的出口小麦和大麦几乎全部产自这几个草原省。
该区域所产的大麦、燕麦和玉米还用作畜禽的饲料,加之平原地区还有牧场和草场来饲养牲畜,所以该区域猪和牛、羊的产量也非常可观。
太平洋区域只有一个省,即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该地区的水果、蔬菜和花卉等产品生产比较重要,是全国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此外,此外还零星有一些牧业活动。
太平洋海域还盛产大马哈鱼和鲱鱼,是加拿大最重要的渔业区域。
该区域拥有加拿大最主要的进出入港口,接近30%的外运载货量是农产品,主要包括草原粮食和农业食品。
3.3加拿大农业产业带生产的经验做法3.3.1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主要农产品的产地非常集中加拿大谷物生产主要在草原3省,其中仅萨斯喀彻温1个省的小麦就几乎占了全国总产量的3/5,而阿尔伯塔的大麦又差不多占全国产量的1/2。
加拿大以生产优质小麦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在总体生产布局集中的情况下,根据各自优势,形成几个类型,在西部主要生产优质的硬质红粒春小麦,出口50多个国家;南部生长期长且气侯温暖适宜生产硬粒麦;在中部地区生产草原春小麦,以满足市场上对中等品质小麦的需求。
玉米的生产更加集中,安大略省的产量大致占全国总产的3/4;另外,也只有安大略省生产大豆。
生产的集中化、专业化,可使良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检疫检验、营销管理等活动更有针对性,进而能够使加拿大各区域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凸显,成为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原因之一。
3.3.2农业生产受天气影响很大,作物单产低而不稳加拿大主要农区气候寒冷,一些重要的谷类作物的产地又特别集中,一旦气候有些不正常,产量所受的影响就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