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王近山的故事

合集下载

王近山讲稿

王近山讲稿

特别鸣谢: 特别鸣谢: 化工1005班 班 化工 独家赞助
刘 帅 之 谋
徐 帅 之 勇
故事一
120多个日军除3人逃脱外, 悉数就歼。冈村宁次从各 地抽调的100多名军官组成 的“战地观战团”,其中 包括一名少将旅团长、6名 大佐联队长 。
故事二
团 杀 旅
1933年秋,红四方面军迎击四川军阀 刘湘的“六路围攻”,身为红28团团 长的王近山提刀挎枪冲锋在一线。在 防御战中,28团几乎拼光了,团长仍 然屹立在战斗最前沿的红旗下。次年 夏,红军转入反攻,28团孤军追亡逐 北, 入 的“ 长” 包围中,王近山 身 ,提 刀 , 团 。 , 一 红军一 的团包了 。
情感篇
评价
刘伯承说:一人投命, 足惧万夫。狭路相逢勇 者胜,没有点疯劲,没 有不怕死的精神是不行!
亮 剑
演员表 主演(按汉语拼音顺序)
田钊…………………………………………………………1001100521 田钊 王航华………………………………………………………1001100522 王航华 王天鹄………………………………………………………1001100523 王天鹄 王卫军………………………………………………………1001100524 王卫军
一 代 战 将
李 云 龙
人物小传
王近山( ),原 王近山(1915-1978),原 - ), 名王文善,湖北省黄安( 名王文善,湖北省黄安(今红 县高桥许家田村人。 安)县高桥许家田村人。中国 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 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 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一级八一勋章、 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 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王近山将军有一个“王疯 子”的绰号,是因为在一 次战斗中,他和一个大个 子国民党兵搏斗,打红了 眼,结果两人一同滚下山 崖。国民党兵当场身亡, 王近山幸免于难,只是头 部被一个圆锥状的石头戳 了个洞。从此,战友们都 叫他“王疯子”

历史趣谈:王近山:韩略村伏击战干掉180多个日本军官

历史趣谈:王近山:韩略村伏击战干掉180多个日本军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王近山:韩略村伏击战干掉180多个日本军官
导语:开国中将,绰号“王疯子”,能打仗,善打仗,是一员不可多得的骁勇战将。

在王近山一生中,打过很多胜仗,但最解气的一仗,当属抗战中的“韩
开国中将,绰号“王疯子”,能打仗,善打仗,是一员不可多得的骁勇战将。

在王近山一生中,打过很多胜仗,但最解气的一仗,当属抗战中的“韩略村伏击战”。

1943年10月,时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的王近山,奉命带领一个团的兵力,护送一些太岳地区的干部前往延安。

部队首长知道,此行要越过日军的封锁区。

所以,他们在给王近山下达命令后,再三强调:此行的主要任务是护送干部,途中一定要尽量避免与日军交战,尤其不能主动与之交战。

王近山答应了。

但当部队到达洪洞县的韩略村附近时,王近山得到侦查员报告,有一个日军汽车队,正在朝这边赶来。

王近山就像嗅觉灵敏的狼一样,对于战机有着天然的敏感性。

他觉得,这是一块肥肉。

他一抬头,正好前面是一个山崖,山崖下面是公路,而这条公路,就是汽车的必经之道。

王近山心里痒痒了:这简直是个打伏击战的绝佳场所啊。

他决定带着部队登上山崖,布下口袋阵,伏击日军的汽车队。

当他说了自己的想法后,手下的人都不同意。

因为部队首长之前千叮咛万嘱咐,此行的主要任务是护送干部,不可主动与日军交战。

但王近山的疯劲儿上来了:这么好的机会,错过就太可惜了。

就算要写检讨,这一仗也一定要打。

王近山下了决心,手下的人也只好执行命令了。

生活常识分享。

王近山简历

王近山简历

王近山(1915-1978),原名王文善,湖北省黄安县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王近山- 人物简介王近山(1915-1978),原名王文善,湖北省黄安县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副师长,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师长。

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副团长,第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旅副政治委员,新编第八旅代旅长、旅政治委员,第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留守兵团新编第四旅旅长,太岳纵队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副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十二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东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终年63岁。

王近山- 主要经历1915年10月生,汉族,亦名文善,贫苦农民家庭出身。

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军第一师第三团第五连战士。

9月调第三团机枪连当通讯员。

同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2月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三十团机枪连班长、排长。

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同年任机枪连副连长、连长,第一营副营长。

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各次反“围剿”作战。

同年11月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第三十团第一营营长。

率部参加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

1933年2月任第三十团第二营营长。

7月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第一营营长,9月任第二十九团团长。

开国中将王近山的跌宕人生

开国中将王近山的跌宕人生

开国中将王近山的跌宕人生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一定会为剧中男主角“李云龙”作战的那股“疯”劲而动容。

殊不知,作为“李云龙”原型的开国中将王近山的经历,其实比电视剧更精彩、更传奇。

这位开国中将曾因故被降为大校,后被逐出军队下放到地方农场,多年后又重返军队,他的最后一任职务定格为正军级――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王近山,原名王文善,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高桥许家田村。

15岁从军,16岁任连长。

先后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十师副师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七六九团团长、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

无论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还是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或是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前线,王近山都以善打硬仗、恶仗而勇冠三军,独树一帜,屡建奇功,所向无敌。

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2年5月,军事科学院出版关于回忆王近山将军的文集,邓小平提了4个字:“一代战将”;江泽民题词:“杰出的战将,人民的功臣”;杨尚昆题词:“王近山同志英勇善战,战功卓著”;李先念题词:“人民的战将王近山”。

智勇双全,歼灭日军观战团和共和国的许多将军一样,王近山也是贫苦家庭出身,在革命队伍中逐渐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

他中等身材、面孔白晰,浓浓的眉毛下有一双极为和善的眼睛,嘴角常常挂着微笑,讲起话来一句一顿,口齿清晰。

就是这样一位白面书生似的将军,却有着一个与他的外表极不相称的外号――“王疯子”。

他喜欢骑着高头大马勇往直前,在枪林弹雨中谈笑点兵,打起仗来总是身先士卒往前冲,在血火交织的战场上以“王疯子”之名勇冠三军,闻名遐迩。

1943年10月,时任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的王近山奉一二九师刘邓首长之命,率三八六旅第十六团从太行山回师陕北,保卫延安。

全团2000多名官兵在王近山的率领下,晓行夜宿,一路西行,很快就来到了太岳根据地边缘的临汾县韩略村一带。

前方侦察员报告韩略村村旁的公路上常有日军经过,且地势险要,非常适合打伏击。

中将王近山生平介绍

中将王近山生平介绍

中将王近山生平介绍
王近山(1915.10.29—1978.5.10),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许家湾人。

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师长、八路军旅长、野战军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兵团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定陶战役、襄樊战役、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等。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78年5月10日在南京病逝,享年63岁。

王近山

王近山

亮剑三千里河山——李云龙原型王近山湖北省红安县是我国著名的将军县,王近山将军于1915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其祖上是蒙古族在当地的达鲁花赤(元代地方军政长官),到其父亲时,家道中落。

将军有一个姐姐。

黄麻暴动前,后来成为中将的詹才芳到将军家乡,化装成裁缝,做暴动准备工作,王近山即是他的徒弟,只是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而已。

王近山将军人生的第一个传奇是在15岁时用牙咬着一颗子弹吓倒了地主,吃了大户。

黄麻暴动后,詹才芳身份公开,他就成了詹连长的警卫员。

多年后,职位远远高于詹才芳的虎胆将军王近山见到老上级时,一如既往地恭敬。

在二野,每当刘伯承、邓小平遇到大仗、恶仗、硬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近山。

邓小平说:“不是疯,是革命英雄主义。

”王近山将军有一个“王疯子”的绰号,是因为在一次战斗中,他和一个大个子国民党兵搏斗,打红了眼,结果两人一同滚下山崖。

国民党兵当场身亡,王近山幸免于难,只是头部被一个圆锥状的石头戳了个洞。

从此,战友们都叫他“王疯子”任团长的王近山在红军时期最光辉的战例是一个团全歼一个旅。

那是在川陕根据地的一次反围剿中,红、白两军竟在一个地方宿营(战事频繁,部队疲劳过度),双方的警戒哨都睡着了。

王近山半夜醒来发现这一情况后,大喊一声:“同志们,敌人已经被我们包围了,抓俘虏啊。

”睡梦中的士兵乱打,全歼该旅,而且旅长郭勋奇被捉。

这一仗成为四方面军反围剿的唯一亮点。

王近山时年19岁。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又在江油和川军展开恶战,一股敌军突然突破红4军防守阵地,向红军阵地纵深发展。

军长许世友连忙投入作为预备队的28团发起反冲锋。

王近山接到命令后,当即带领人马扛着大旗、端着刺刀向敌人冲去。

弹雨中,王近山胸部中弹,当即陷入昏迷状态,被抬下阵地,部队士气受到影响。

总指挥徐向前见状,提着手枪冲了上去,边冲边高声呼喊着爱将的名字:“王近山!王近山!”王近山很快被主帅的呼声唤醒,当发现自己不在红旗身边,当即命令战士把他抬回红旗下,重新指挥战斗,直到头部被一颗子弹击中,昏倒在徐帅身边。

揭秘抗战韩略村伏击战 王近山将军的成名之战

揭秘抗战韩略村伏击战 王近山将军的成名之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揭秘抗战韩略村伏击战王近山将军的成名之战
导语:在抗战影视第一剧《亮剑》中,李云龙率部伏击日军战地观摩团,还干掉了一个日军少将,让楚云飞佩服不已。

这场战斗的原型就是韩略村伏击战,
在抗战影视第一剧《亮剑》中,李云龙率部伏击日军战地观摩团,还干掉了一个日军少将,让楚云飞佩服不已。

这场战斗的原型就是韩略村伏击战,正是由李云龙最主要的原型人物王近山将军指挥,王近山也是经此一战而声名鹊起。

不过围绕这一战,一直存在很多争议和疑问。

李云龙的原型
一提起《亮剑》,人们最有兴趣的就是李云龙的原型是谁。

其实在李云龙身上融合了好几位解放军开国将领的故事,比如杨成武、皮定钧、钟伟等都有体现,当然最多的还是来源于外号“王疯子”的王近山。

王近山1915年出生于著名的将军县湖北红安,1930年参加红军,从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一直到师长。

抗战中历任八路军副团长、团长、副旅长、旅长兼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关中警备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历任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十二军军长和政委、重庆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在二野中素以勇猛著称。

在《亮剑》中伏击日军战地观摩团无疑是重头戏,而历史上这一战的原型正是本文所要介绍的韩略村伏击战,也是王近山的成名之战。

此战的参战部队是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16团,这支部队最早的前身是1938年1月由386旅769团1连、5连、10连、2营机枪连和骑兵连组成的129师东进纵队,5月扩编为东进纵队第1、2、3团,7月东进纵队整编,1团和3团合编为新1团调归386旅,这个新1团就是
生活常识分享。

被“私事”击倒的开国中将王近山

被“私事”击倒的开国中将王近山

被“私事”击倒的开国中将王近山作者:红潮来源:《华声》2015年第12期战功赫赫的开国中将王近山,与小姨妹传出绯闻后,坚决同结发妻子韩岫岩离婚,受到严厉处分,从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降职到河南省一个条件艰苦的农场任副场长,成为轰动一时的“铡美案”典型。

按理说。

王近山的婚变,应该属于个人私事,为什么会轰动全国、震惊中央?结缘美女护士,生下八个子女王近山,原名王文善,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高桥许家田村。

王近山15岁从军,16岁任连长。

其时,人称“小连长”。

就是这位小连长,后来却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10师副师长、八路军129师386旅769团团长、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

1937年12月,王近山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住进了129师医院。

韩岫岩是129师医院的护士,长得很漂亮,王近山住院时,钱信忠院长特地派她护理。

王近山一眼就看中了漂亮的韩岫岩,韩岫岩对王近山也是一见钟情。

一同住院的陈锡联一看男才女貌,王近山已经是师长了,又符合当时部队婚恋的规定,于是暗中牵线搭桥,两人相恋了。

一年后,23岁的王近山和17岁的韩岫岩结婚了。

解放战争时期,一个战役接一个战役,王近山却总是带着当军医的韩岫岩出征,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几乎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

韩岫岩为此也吃了不少的苦头,即使怀了孕,也得挺着大肚子跟着东奔西跑,但她从无怨言。

韩岫岩对王近山,也是爱得死去活来,有着深厚的感情,生了8个儿女。

家庭变故遭处分,中将降为大校新中国成立后,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剿匪。

王近山率3兵团驻扎在重庆,经常应邀给大学生做报告。

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幽默风趣的语言,让那些大学生敬佩得五体投地。

他的风采把一个女大学生迷住了,她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妻妹———韩岫岩的嫡亲二妹。

此时,韩岫岩做着海军医院副院长,突然得知第三者竟是自己的亲妹妹,怎么也不能接受这个现实。

在痛苦和气愤之中,她选择了等待,等王近山回心转意。

王近山中将

王近山中将

王近山中将看过《亮剑》的很多人都认为这部作品很真实,一改过去电视剧“高大全”的传统,让革命英雄的真实形象显现在荧屏上,非常感人,非常震撼人心。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亮剑》中李云龙原型,他就是:“王疯子”王近山。

王近山将军是人民解放军序列里一员赫赫有名的战将,被称为二野“两朵花”之一(另一为陈锡联)、二野的朱可夫,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战功赫赫的将军死时的职务仅仅是南京军区副参谋长,许多老部下都成了他的上级,以至于老部下之一的肖永银奉南京军区司令员聂凤智的指示写将军的悼词时,面对刺眼的“副参谋长”字样怎么也无法平静,只得找老政委小平同志叫屈,小平同志得知爱将去世的消息时半天说不出话来,末了说了一句“人死不能复生,就叫军区顾问吧。

”湖北省红安县是我国著名的将军县,王近山将军于1915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其祖上是蒙古族在当地的达鲁花赤(元代地方军政长官),到其父亲时,家道中落。

将军有一个姐姐。

黄麻暴动前,后来成为中将的詹才芳到将军家乡,化装成裁缝,做暴动准备工作,王近山即是他的徒弟,只是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而已。

王近山将军人生的第一个传奇是在15岁时用牙咬着一颗子弹吓倒了地主,吃了大户。

黄麻暴动后,詹才芳身份公开,他就成了詹连长的警卫员。

多年后,职位远远高于詹才芳的虎胆将军王近山见到老上级时,一如既往地恭敬。

大家叫他“王疯子”,邓小平说,那时革命英雄主义。

近山将军“王疯子”绰号的由来得缘于一次战斗,他和一个大个子国民党兵对掐,打红了眼,结果两人一同滚下山崖,大个子当场身亡,王近山奇迹般地生还,从此,战友们都叫他----“王疯子”红军时期,四方面军的白雀园大肃反,各级干部死伤惨重。

王近山所在团只剩下团长王宏坤(55年上将,建国后的海军政委)和几个营连干部。

总指挥徐向前让王宏坤接任军长时说了句话:“现在只有你当军长了”,王把同样的话告诉了他的机枪连长王近山,让他出任团长。

对肃反、AB团极度不理解的王近山天天盼打仗,用他的话说就是:打死一个敌人就赚一个,总比被肃反强。

抗战英雄王近山的简介资料

抗战英雄王近山的简介资料

抗战英雄王近山的简介资料王近山,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常胜将军,著名抗战英雄。

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王近山简历,希望对你有帮助!王近山,湖北人,父母都是贫困农民。

王近山简历十分丰富,十五岁就参加了工农红军,加入共青团。

十六岁担任红四军师团下的连长。

十七岁成为共产党员,同时当上营长,参加了湖北安徽河南根据地的反围剿战争,又率领部队加入红四军进入四川。

十八岁当上了团长,参加多次革命战斗。

二十岁参加红军长征,同时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革命军师长。

二十一岁,带领部队四川边界作战,之后又往北到达甘肃,参加了山城堡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八路军不同军队的旅长,司令员。

1945年正值三十岁的王近山出席了中共七大委员会,三十岁到三十一岁成为著名的第六纵队副司令员。

国共内战中,王近山所率领的三团和国民党八十五军血战,同时成功策反了廖运周起义,使得王维兵团最终战败,为国民党失败局面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新中国成立,王近山担任了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的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十二军军长之外,还当上了军党委书记,政治委员。

担任重庆的警备司令部司令员。

之后的纪念由重庆军区逐步升任到川东军区,西南军政委员,最后任党委书记。

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任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开赴朝鲜指挥参加了著名的几次战役,荣获了朝鲜人民共和国颁发的荣誉勋章。

王近山因为情感问题被中央处理开除党籍降级职位,于1978年因病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王近山怎么死的革命老将王近山在经历婚变后重新建立了家庭,在他五十九岁的时候,身体状况出现异常,医院为了进一步给他检查,进行了手术,发现他患上了胃癌。

医院又对他进行了胃癌切除手术,可是在手术后肠道破裂,造成了肠子遗漏,影响正常的排便。

王近山又接受了肠道手术。

经过长时间的医治,他体内的癌细胞总算得到了控制。

经过术后休养后,王近山可以出院了。

然而四年后,他的身体开始恶化,送到医院进行住院治疗。

此时身体极度虚弱的王近山非常想念他的战友张立三。

战将王近山的传奇人生(二)

战将王近山的传奇人生(二)

(转载)战将王近山的传奇人生(二)(转载)战将王近山的传奇人生(二)战将王近山的传奇人生(二)但苫米地的“拖刀计” 还真使一些游击队追过去吃了亏。

为此,他得意洋洋,说:“什么‘游击术’?遇到我这‘拖刀计’ 克星就不灵了吧!” 然后,他带兵孤军深入,一路玩弄“拖刀计”,诱使八路军和游击队上当。

刘伯承见苫米地一味地用“拖刀计” “反打” 八路军的“伏击战”,对陈赓说:“苫米地这家伙以为我八路军好欺负,竟敢犯兵家大忌,孤军深入,就在长乐村给他个伏击吧。

” “好!看他这个拖刀计灵,还是我们的伏击战厉害!” 陈赓说。

这天,日军步兵、炮兵,加上骑兵、辎重等一共3000多人马,又从武乡沿浊漳河向东前进而来了。

走了半日,苫米地又开始同八路军玩“拖刀计” 了。

晚上10点日军一路无事地往回走,准备在回路上给八路军“来个伏击”。

结果他大部队过了长乐村后,辎重部队却还在白草延附近,后卫部队只有500多人。

这伙辎重和后卫部队走着走着,突然枪声大起,陷入了386旅的伏击!陈赓率领771团,叶成焕、王近山率领772团相对发起了攻击,一下就把3000多日军拦腰斩断,苫米地在后面的后卫和辎重部队在型村、李庄、白草延、马庄一线被截成几股,被771团与772团分割起来,围着打。

虽然日军被突然出现的八路军弄得手慌脚乱,但“扫荡” 是有备而来,这半个多月来,苫米地的“拖刀计”不仅没有“拖” 到一个八路,而且把日军一个个“拖” 得孤独、烦躁。

现在他们一被激怒,恨不得见人就咬,于是都疯狂地投入抵抗战斗。

乱战之中,日军把牛车、死马都推到了阵地前沿,躲在中间向八路军还击。

386旅和他们进行着抗击战,双方都打出了狠劲。

激战至中午,苫米地走在前头的才反应过来了,立即率领已过长乐村的1000多人马急急返回“解围”,谁知在戴家垴一把被772团3营10连截住,双方在戴家垴打起来了。

敌众我寡,日军武器精良,弹药充足,10连的子弹眼看就要打完了。

日军嗷嗷叫着冲过来。

抗日英雄王近山的故事

抗日英雄王近山的故事

抗日英雄王近山的故事王近山(1915.10.29---1978.5.10)[1],原名王文善,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高桥许家田村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常胜将军、二野第一功臣。

出生于河北开明绅士家庭,1937年参军的韩岫岩老妈妈以86岁高寿于今年暑期刚刚辞世。

在她的悼词中这样写到:“——这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的以医务为生的王近山的结发妻子(生前曾任总政管理局门诊部主任)”“——也正因为韩岫岩和不少领导同志的家属参与此次奔赴延安行军,使得王近山将军更有决心歼灭这股日本凶残顽敌,出色完成了这次著名战役,在全军传为佳话,以此战例故事为原形,在当今最走红的电视剧之一并一直热播的《亮剑》中得到局部客观的展示”。

她和王近山的八个子女一致认为《亮剑》中男主人公李云龙不少地方是取材于他们的亲人王近山。

那位李云龙将军热恋和结婚的女护士,也是有韩岫岩的不少身影!《亮剑》的作者也承认,原型不少方面取材于1955年被授予三枚一级功勋章的原公安部副部长、北京军区副司令王近山。

实际上王近山要比《亮剑》中的主人公李云龙智慧、儒雅、英俊的多。

我过去发表过的三篇文章:一篇写他解放战争中活捉蒋军中将康泽,另一篇写他活捉又一名蒋军司令中将黄维,第三篇写这员虎将指挥上甘岭和仁川战役,但他在抗战中伏击日寇的真实历史则比《亮剑》中更为真实。

写上一篇抗日战争打鬼子的真实故事,以飨有兴趣的读者较全面了解“一代战将”王近山。

王近山抗日战场上最出名的一个胜仗在抗日战场上,王近山最出名的胜仗是韩略村战斗。

1943年秋,日军对太岳区发动规模最大、最为残暴的“铁滚扫荡”,又称为“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这是日本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亲自策划的。

当时,日军调集了第一军的第六十九、六十二、三十七师团共16个大队,连同伪军共计2万多人,分三线摆在100公里的正面上,妄图以第一线兵力分路合击,寻找八路军主力作战;第二线兵力“抉剔扫荡”,烧毁村庄、抢惊物资;第三线兵力分散“清剿”,捕捉八路军零散人员及小股部队。

王近山的故事

王近山的故事

20岁当上红军师长; 42岁当上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 一场婚变使他从一位中将被一撸到底,到农场当了副场长;
盖棺定论,毛泽东、邓小平为他平反。
共和国的历史上有一颗将星,在经过一段曲折的人生历程后,又坚 强地站了起来,赤胆忠心,疯了一般为党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 刻。
他就是“二野将军”、人称“王疯子”的一代名将王近山。
学习
• 他不怕困难。就像疯子的那种劲,不怕任 何困难。坚持不懈,勇往直。
毛泽东说,他是一个常胜将军。 邓小平说,二野战功最大的,就是王近山。
• 王近山(1915年10月29日-1978年5月10 日),原名王文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中 将。(大军区正职待遇),1964年因坚持与其 结发妻子韩岫岩离婚被开除中共党籍并降 为大校军衔。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 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小度写范文“疯子”将军王近山-韩雪爷爷是哪个将军模板

小度写范文“疯子”将军王近山-韩雪爷爷是哪个将军模板

“疯子”将军王近山:韩雪爷爷是哪个将军王近山,15岁参加红军,20岁成为红军年轻的师长,30岁当上解放军纵队司令员(军长),39岁当上大军区副司令员,40岁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近山中等身材,眉黑肤白,眼睛和善,嘴角常常挂着微笑,说起话来慢条斯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貌似白面书生的人,却有一个与他外表极不相称的外号――“王疯子”。

智歼日军“战地参观团”后,毛泽东专门接见王近山王近山当红军连长时,一次战斗中,与敌人反复厮杀,最后展开肉搏,他抱住一个敌人滚下悬崖,头被尖石穿了一个窟窿,血流如注,他硬是用带血的石头将敌人砸死后,自己才昏迷过去。

他当红军团长时,每次攻城作战都跑到前沿指挥,一两次攻不下来,他就命令竖梯子,亲自爬城墙。

由于他每次作战都拼命往前冲,到后来,每次打仗时,要派七八个警卫战士紧紧地跟着他,见他往最危险的地方冲时,就把他拖下来,然后,几个战土就重重地压在他身上,这时,他总是气得又急又火,又踢又咬,嘴里直骂娘。

在战场上,像王近山一样“疯”的将军并不多见。

所以,“王疯子”之名勇冠三军,闻名遐迩。

1943年10月,王近山任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奉党中央命令带三八六旅十六团赴延安扩编部队,保卫陕甘宁边区。

全团2000多名官兵在王近山的率领下,日夜兼程,一路西行,很快来到了太岳根据地边缘的临汾县韩略村。

当得知常有日军经过,且地势险要时,王近山决定以速战速决的手段,打一个干净利落的伏击战。

10月22日晚上,王近山指挥部队在浓浓的夜色中进入了伏击阵地,迅速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

王近山和他的部下当时都不知道,他们即将伏击的竟是由日军中队长以上军官组成的“战地参观团”!他们即将创造一个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收获极丰的战例。

原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为了推行他在扫荡太岳根据地时采用的“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抽调近200名中队长以上的日军军官,组成华北派遣军司令部战场参观团,到太岳区进行实战观摩。

他们做梦都不会想到,他们一进太岳区,就迎头碰上了我八路军的著名战将王近山和英勇善战的太岳十六团。

军神:王近山

军神:王近山

近山开始‎反思党的错‎误。

1966年‎元月,C军出现叛‎徒,王近山遭到‎国防部长林彪等中央‎军事领导人的猛烈批评‎,他和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策划了作战‎行动,一举击落了‎台湾来犯飞机。

文化大革命‎期间,王近山因坚‎决抵制两派‎造反组织冲‎击野战军机关的行为‎,并果断开枪‎镇压,被诬陷为反‎革命、大军阀,被隔离审查‎,他的几乎所‎有老部下,都泪如雨下‎,抢着要救他‎,可被他拒绝‎了。

1968年‎,一代名将王‎近山用楚云‎飞送给他的‎枪自杀而死‎。

国民党金门‎驻防副司令‎官楚云飞沉‎痛哀悼了他‎的老战友、老对手,高度赞扬了‎他在抗战期‎间的丰功伟‎绩。

1978年‎,王近山被平‎反。

现附上王近‎山中将自杀‎片段:王近山冷笑‎道:“军人没有交‎出武器的习‎惯,除非他死了‎以后。

说到出路,你可想错了‎,我从来没有‎打算给自己‎留条出路,所以你这话‎等于没说。

我找你来不‎是为了和你‎争论这些理‎论,因为我这辈‎子就没闹明‎白过,你比我也强‎不到哪儿去‎,尽管你比我‎有文化。

我只想告诉‎你,我王近山这‎条命,不喜欢听别‎人摆布,谁都不行,日本鬼子和‎国民党不行‎,现在的中央‎文革也不行‎,我这条命得‎由我自己摆‎布,我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死‎法。

我王近山这‎条命虽说不‎值钱,可也不能被‎别人轻轻松‎松就拿走,这活儿得由‎我自己干,你知道一个‎军人最体面‎的死法吗?上吊?服毒?都不行。

那是老百姓‎的死法。

告诉你,军人的死法‎应该是用子‎弹。

你看,我把枪口对‎准太阳穴,当我扣动扳‎机时,子弹会从我‎另一侧太阳‎穴穿出,随着子弹喷‎出的是我的‎血和脑浆,那时你会看‎到,我王近山的‎血是热的,滚烫滚烫的‎,冒着热气,我的脑浆是‎白的,像没点好卤‎的豆腐,糊里糊涂的‎,这是因为我‎这辈子没闹‎明白的事太‎多。

这颗子弹从‎我太阳穴穿‎过后,应该打进那‎边墙里,那墙是灰墙‎,不会产生跳‎弹,如果你想留‎个纪念,就把这弹头‎挖出来,我送你了。

“疯”头出尽的战将王近山

“疯”头出尽的战将王近山
说 起 我 司 令 爸 爸 的 身 世 ,应 该
他 是 在 老 一 辈 无 产 阶 级 革 命 家 的教 育 和 培 养 下 成 长 起 来 的 。最 幸 运 的
是 ,他 自参军之 日起 ,就得天独厚
地 站 在 了 徐 向 前 元 帅 这 棵 军 事 巨树 之 下 ,从 而 发 挥 了他 勇敢 顽 强 、能 打善战的天赋。他的传奇经历也就 此 在 他 所 打 的 每 一 个 战 斗 中展 露 出
成了立体的 了。他总能在战斗 中打 出 自己的风格和水平 ,每战必 出其 不意 ,抓 住敌 人 的 要害 ,敢 打恶
仗 、硬 仗 ,所 以总 是 受 到 他 的首 长 徐 向前 的 高 度 赞 扬 , 还 不 到 2 0岁
他 曾说他永远 忘不了在他 当连
长 的时 候 ( 1 ) 6岁 ,有 一个 跟 他 同 岁 的 最 好 的 战 友 ,也 是 个 小 连 长 。 战 斗 打 响 前 他 们 还 在 一 起 喝 酒 、聊 天 ,向往着 和平年代 的幸福 生 活。 后来 ,他 们 一 起 上 了 战 场 ,那 个 小
疯’ ’ 头出尽的战将王近 山
《 司令爸爸 ,司机爸爸》 王媛媛 著
只有 1 5岁 ,还 是 个 红 小 鬼 。 他 说 十 八 团 副 团长 。 到了 1 8岁 ,在 抵 御 蒋 介 石 的 “ 路 围 攻 ” 中 ,他 率 领 二 十 八 团 六
“ 疯 子 ” 的 美誉 王
13 ,爸爸 参加 红军 的时候 9 0年
l人 物 。 il 书镪l
中下 旬 ,在 山西 娘 子关 地 区 的七 亘 村 。 三天 之 内 ,司令 爸 爸 两 次 成 功 的重 叠 伏 击 ,歼 灭 了不 可 一 世 的 日
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时随地 不放 弃任 何歼 灭

王近山中将的故事

王近山中将的故事

王近山中将的故事五家渠一小四一班王雨眠共和国的历历上有一颗将星,赤胆忠心,疯了一般为党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就是人称“王疯子”的一代名将王近山。

1915年,王近山出生于湖北黄安县桃花乡一个穷苦人家,9岁为地主放牛,13岁当长工,15岁参加红军。

王近山年龄不大,打起仗来特别勇敢,参军第二年就从班长、排长升任连长。

一次战斗中,他和敌人肉搏,身受重伤后,用刀砍、用牙咬,最后抱住敌人一起滚下悬崖,奇迹般地活下来。

就是这次战斗,他得了一个绰号——“王疯子”。

韩略村伏击战是王近山在抗日战争中指挥的收获比较大的一次战斗。

1943年10月22号那天,王近山带领三八六旅十六团4个连的战士突破敌人的包围,到达临汾韩略村一带。

当天下午,部队得到情报,大扫荡开始以来,每天都有十几辆满载物资的汽车从临汾开出来,支援扫荡的日军。

途中经过韩略村里的一段公路,公路是一条五里长的沟,两侧是两丈高的陡壁。

王近山认为韩略村群众基础好,地势适合打伏击战。

23日,他带领连以上干部,查看地形,研究作战方案。

24日凌晨,部队进入设伏阵地。

不一会,日军三辆小汽车、十辆大卡车大摇大摆的开进韩略村西南公路。

这时一位农民挑着柴草站在公路上,望着远远开来的日军的卡车微笑。

突然,农民不见了,柴草着火。

刹那间,两侧悬崖上的玉米秸、高粱杆全都变成了八路军战士,愤怒的枪弹、手榴弹和炸药包像铺天而来的“麻雀”,密密麻麻地落向了敌阵,向着日军迎头痛击。

鬼子们顿时血肉横飞、死伤大半,敌人的汽车也开始起火爆炸。

紧接着,冲锋号吹响了,战士们勇猛地冲下山崖,与鬼子展开了肉搏战。

韩略村及附近村里的民兵老乡也赶来参战,许多人拿着菜刀、棍棒、锹镐在阵地四周高呼:“鬼子被包围了!”“鬼子跑不了啦!”“同志们!狠狠打呀!”山鸣谷应,威势倍增。

此时的敌人心惊肉跳,后路已被截断,前路又被堵死,在狭窄的路沟里只有挨打的份。

在我军密集的枪弹、手榴弹和刺刀、大刀的猛烈打击下,敌人的指挥完全失灵,敌人零落的散兵被我军逐一消灭。

善打恶仗硬仗的王近山

善打恶仗硬仗的王近山

王近山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高桥许家田村。

他15岁从军,16岁任连长,作战勇猛,以善打硬仗恶仗而勇冠三军。

先后担任红四方面军第10师副师长、八路军129师 386旅旅长、晋冀鲁豫野战军6纵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前线中,处处可见王近山纵横驰骋的身影。

人称“王疯子”王近山原名王文善,童年的苦难使这位有着成吉思汗血统的少年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

1930年工农红军打到了他的家乡,一位詹姓中共党员给他讲了从未听过的道理。

王文善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红军,他想让自己似大山般坚强,改名王近山,踏上了革命征程。

1931年11月的黄安七里坪,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主持召开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的作战会议,首要任务是攻破海拔1000余米的蟑山主峰,红11师31团为主攻,王近山任营长的红10师30团安排为总预备队。

在长期的敌我对峙中31团有所放松,敌人趁夜潜进。

30团团长王宏坤带部增援直扑过去,在敌人即将逼近31团指挥所时,30团从敌左侧插入,但不久被腹背包围。

徐向前始终伫立在最前沿的红旗下,王近山等30团将士受到极大鼓舞,最后杀开一条血路。

红四方面军乘势攻克黄安城,创下我军第一次夺取敌整师防守一个坚固据点的辉煌战绩,敌69师师长赵冠英被俘。

徐向前注意到了这位小牛犊:“哈!我还有这么漂亮的小营长!好一个‘王疯子’,把敌人都吓得尿裤子了。

”从此,王近山有了“王疯子”的绰号。

1933年10月下旬,四川军阀刘湘对红四方面军进行了“六路围攻”。

防御战中28团几乎拼光了,团长王近山始终身先士卒。

1934年夏,红军转入反攻。

鹰背嘴一战,28团战线最长,敌我兵力高达10比1。

敌人砍倒大树搭成梯子,猛烈反扑。

王近山瞪着血红的眼睛:“打,给我狠狠地打!”予敌重大杀伤后,王近山脱出重围,并应军长王宏坤要求攻击东西山头制高点。

“亮剑”将军王近山的波澜人生

“亮剑”将军王近山的波澜人生

“亮剑”将军王近山的波澜人生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一定会为李云龙打仗和追求爱情的那股“疯”劲而动容,尤其是他和女护士田雨那惊涛骇浪般的爱情,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殊不知,作为“李云龙”原型的开国中将王近山的经历,其实比电视剧更精彩、更传奇。

这位开国中将曾因婚变一掳到底,降为大校,被逐出军队到地方农场,十年后又重返军队,他的最后一任职务定格为正军级――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时间追溯到1978年5月的中南海,一份关于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同志逝世的悼词,摊开在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那宽大而明亮的写字台上。

这是一份由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肖永银将军亲笔撰写的悼词。

曾任第二野战军政委的邓小平沉思片刻,果断拿起笔来,把“副参谋长”几个字圈去,用雄劲的字体写上“顾问”二字。

次日,中央军委补发任命通知,任命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为南京军区顾问。

同时,邓小平明确指示,王近山同志的后事按大军区领导规格办理。

王近山(1915-1978),原名王文善,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高桥许家田村。

15岁从军,16岁任连长,号称“小连长”。

先后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10师副师长、八路军129师386旅769团团长、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

无论是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还是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抗美援朝的上甘岭前线,王近山以善打硬仗、恶仗而勇冠三军,独树一帜,屡建奇功,所向无敌。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2年3月,军事科学院出版回忆王近山将军的文集,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书名――“一代战将”。

江泽民同志题词――“杰出的战将,人民的功臣”。

杨尚昆同志题词――“王近山同志英勇善战,战功卓著”。

李先念同志题词――“人民的战将王近山”。

至此,历史终于为戎马一生、骁勇善战、功勋卓著但却命运多舛的一代名将王近山作出了公正、客观的评价。

智勇双全,歼灭日军观战团和共和国的许多将军一样,王近山也是从大别山的红安县走进红四方面军、并逐渐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英雄王近山的故事
王近山(1915.10.29---1978.5.10)[1],原名王文善,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高桥许家田村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常胜将军、二野第一功臣。

出生于河北开明绅士家庭,1937年参军的韩岫岩老妈妈以86岁高寿于今年暑期刚刚辞世。

在她的悼词中这样写到:“——这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的以医务为生的王近山的结发妻子(生前曾任总政管理局门诊部主任)”“——也正因为韩岫岩和不少领
导同志的家属参与此次奔赴延安行军,使得王近山将军更有决心歼灭这股日本凶残顽敌,出色完成了这次著名战役,在全军传为佳话,以此战例故事为原形,在当今最走红的电视剧之一并一直热播的《亮剑》中得到局部客观的展示”。

她和王近山的八个子女一致认为《亮剑》中男主人公李云龙不少地方是取材于他们的亲人王近山。

那位李云龙将军热恋和结婚的女护士,也是有韩岫岩的不少身影!《亮剑》的作者也承认,原型不少方面取材于1955年被授予三枚一级功勋章的原公安部副部长、北京军区副司令王近山。

实际上王近山要比《亮剑》中的主人公李云龙智慧、儒雅、英俊的多。

我过去发表过的三篇文章:一篇写他解放战争中活捉蒋军中将康泽,另一篇写他活捉又一名蒋军司令中将黄维,第三篇写这员虎将指挥上甘岭和仁川战役,但他在抗战中伏击日寇的真实历史则比《亮剑》中更为真实。

写上一篇抗日战争打鬼子的真实故事,以飨有兴趣的读者较全面了解“一代战将”王近山。

王近山抗日战场上最出名的一个胜仗
在抗日战场上,王近山最出名的胜仗是韩略村战斗。

1943年秋,日军对太岳区发动规模最大、最为残暴的“铁滚扫荡”,又称为“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这是日本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亲自策划的。

当时,日军调集了第一军的第六十九、六十二、三十七师团共16个大队,连同伪军共计2万多人,分三线摆在100公里的正面上,妄图以第一线兵力分路合击,寻找八路军主力作战;第二线兵力“抉剔扫荡”,烧毁村庄、抢惊物资;第三线兵力分散“清剿”,捕捉八路军零散人员及小股部队。

王近山率十六团从长子县东裕、西裕地区出发,向西南方向进发。

这时,扫荡的敌人已深入太岳区腹地,正在东扑西撞,寻找八路军主力作战。

但是,王近山没有把凶狠的敌人放在眼里,他率十六团神出鬼没,时而突然出现给敌人以猛烈杀伤,时而销声匿迹、无影无踪。

10月23日下午,王近山组织参战的团、营、连级干部,化装到韩略村附近,详细侦察了地形。

地方党和政府的干部闻讯也马上动员当地群众和民兵协助军队作战。

24日凌晨3时,在王近山指挥下,参加战斗的4个连队隐蔽进入伏击区。

可是,敌人迟迟没有到来,直到8点多钟,了望哨才发来了激动人心的消息:临汾方向公路上发现敌人!不多久,只见敌人13辆军车(其中有3辆小汽车)卷着飞扬的尘土进入了十六团伏击圈内。

正当车上日军得意忘形地谈笑时,十六团六连突然以手榴弹、掷弹筒向敌人开火。

在爆炸声中,燃烧弹击中了敌末尾第二辆车,堵死了车队的退路。

末尾车上冲下来10多名日军,当即被十六团飞蝗般密集的子弹击毙。

六连班长赵振玉带领全班战士,从陡壁上飞奔下公路,从敌人汽车上夺下重机枪,顺着公路猛扫。

敌人遭此突然打击,一时不知所措。

领头的汽车急速向前猛冲,被九连拦住去路,这时,敌车队前后都被卡住。

四连、五连的战士们如猛虎下山,冲上公路,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

在3个多小时的拼杀中,随车的120多个鬼子几乎全部见了阎王,只有钻进一个小窑洞的3个敌人漏网。

这次胜利大大地振奋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战信心,也极大地震撼了敌人。

冈村宁次恼羞成怒地叫嚷:“再牺牲两个联队也要吃掉这股共匪!”他把担任战役侦察的6架飞机,全部调来追踪十六团,又从临汾派出500名日军赶来增援,并从“清剿”部队中抽调几千人,两次向
韩略村合击。

这样一来,敌人的“铁滚式三层阵地”部署就乱了阵脚。

十六团在韩略村的漂亮一战,有力地牵制了敌人,配合了腹地的反扫荡作战,是粉碎日军对太岳根据地“铁滚扫荡”的一次决定性战斗。

尔后,王近山抽脱身来,率十六团胜利奔向延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