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需求 以就业为导向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的认识-以后就业的准备)

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的认识-以后就业的准备)

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的认识,以后就业的准备)〔摘要〕就业难,是现代世界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何况我们这个超级人口大国正经受着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国企改革、城镇化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猛烈冲击,就业更难。

我国就业的总量性矛盾、结构性矛盾、区域性矛盾、就业弱势群体、农村就业等问题十分突出。

解决就业问题一是要正确分析和认识问题,二是要拓展就业渠道,三是发挥市场机制,四是合理的给予政策扶持与引导。

〔关键词〕就业引导扶持一、就业压力与任务人们常说:“安居乐业”。

但是,假如一个社会面临大量无业者、失业者、下岗者的时候,不惟无业者难乐,恐怕有业者也难以安乐了。

目前我国就面临着这样的难题。

古人云:无恒业者无恒产,无恒产者无恒志。

是说,没有稳定的职业就不会有稳定的家产;没有稳定的家产者其心不专,其志不一。

其中的部分人可能会衍变为社会的动乱因素。

就业是人的最基本权力,它不仅是人谋生的手段,同时也是人融入社会大家庭的基本方式。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发展观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就业是民生之本”。

那么,我国实际的就业压力究竟有多大呢?1、就业压力激增,总量性矛盾十分突出。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13亿总人口中,年龄在15--64岁的劳动人口2002年底约8.9亿。

2010年将达到9.7亿,2020年将达到9.97亿。

预计今后几年,全国新生劳动力供给将达到4650万,城镇现有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1400万,农村积累剩余劳动力1.5亿以上。

(杨凌隆:《深化分配体制改革,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劳动力总供给都远远大于总需求。

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无论它是否参与社会生产过程、是否创造价值,它都要消耗大量的其他资源。

人力资源又是一种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如石油、煤等能够储存、保管,现在不用,将来开发出来仍然可以用;人力资源是一种不能储存的活劳动,过了盛年期后将只能退出。

构建适应市场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思考论文

构建适应市场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思考论文

关于构建适应市场的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思考【摘要】就业问题不仅关系着一国的经济发展,更关系着一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职业学校面临竞争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学生的就业已成为决定学校可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构建适应市场的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保障学生顺利就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准位置,站稳脚跟,已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就业体系职业学校如何构建适应市场的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学校的责任,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一、中国就业形式分析当前中国就业形式非常严峻,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3月22日会见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外方主要代表时,透露“中国的失业人口多达2亿人”,而2亿人口可以组成一个大国,就业压力非常大。

二、如何构建适应市场的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任何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都非常重视产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工作,而且销量和售后服务体系越完备的产品越受消费者青昧,企业也在消费者的青昧中得到持续的发展和壮大。

职业学校面临竞争激励的人才竞争市场,学生的就业工作尤如企业的产品销售工作,已成为决定学校可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正所谓“出口要畅、进口才旺”。

因此如何构建适应市场的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保障学生顺利就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准位置,站稳脚跟,并指导学生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影响学生顺利就业的因素分析入手,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工作:1、学生的就业观念不适应人才市场现阶段学生就业选择地位高、环境好、工资高的占了绝大多数,而要求选择对个人有发展前景又能为社会做贡献的就业学生屈指可数。

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强化理想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形成全员参与就业指导的局面,有意识地请行业专家开设相应的讲座,让学生了解行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状况,从而有意识地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和磨练自己,真正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目标。

现大学生的就业观有较大转变,提出的口号是:“我们不要薪水,希望给我们机会”。

中等职业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

中等职业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

中等职业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中等职业教育论文2900字(一):基于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论文摘要:人才资源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基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人才建设也是国家重点发展项目。

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升人才质量应该作为如今教育发展的重要事项。

然而现代社会各方面发展之快的现状也催生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涌出大量空闲岗位等待技术人员的填补。

所以作为中等职业院校来说,应该抓住这一机会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以就业为主要目标,有针对性的开展课程教育确保学生未来在社会上有公平竞争的岗位机会。

学校应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以就业为教学导向,相比于一般高等院校来说应该是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就业为导向;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探析前言:发展科研建设或者是经济设施的前提是大力发展教育,因此国家和教育部门应该重点进行教育改革。

同时,对于中层社会岗位来说,急需能够挺起大梁的科技人员。

因此中职学生就应该抓住机会,学校也应该以就业为导向,讓学生为这样的岗位机会奋斗。

由于中职学生的起点较低,所以获得较好岗位的机会低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所以就应该大力发展学生专业操作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公平竞争的机会。

1.中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1.1片面定位课程目标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发展中职教育,主要是为了向社会基础岗位提供专业技术人才。

但是对于这类直接人才的培训及养成要求中职学校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指导方针,不能像普通高等院校那样大讲理论并且在理论课之余还不重视实践操作的作用。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培养成的技术人才能够适应企业的全面要求,因此不能够片面的进行课程教育,这也凸显出来中职教育在实际课程教授中潜在的弊端,这也是为什么以往大多数中职学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以及岗位技术压力。

其中,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相比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起点低、水平低,这也是很多用人单位相当忌讳的,因此这类学生的就业一定会成为一个相当大的问题。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旅游实践教学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旅游实践教学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旅游实践教学探究【摘要】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旅游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拓展其就业的渠道。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积极了解学生就业情况与方向、理论教学与实践展示有机结合、邀请一线旅游工作人员开展教学活动以及重视与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四个方面。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旅游实践教学1.研究背景优化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育对改善我国旅游专业人员的培养机制,推动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有效引导高职教学更好的发展,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与难点。

另外,激烈的就业环境导致学生具有比较高的就业压力,凸显了当前高职教育与就业相互联系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根据这一情况,本研究以高职学生就业为导向,探究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开展实践教学,从而更好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与就业竞争力。

2.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价值2.1 以就业为导向实践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

这一实践教学活动增强了实践教学的方向性。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教师能够可以更清楚了解让学生学什么,从而更好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另外,学生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中,通过就业的信息可以了解专业前沿知识与社会最新需求。

这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将社会需求与专业技能训练结合起来,从而提升了专业学习的社会适用性。

2.2 以就业为导向实践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旅游市场在要求从业人员在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够准确把握社会需求。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中,学生能够了解到社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并根据市场要求来参与教学活动。

这便增加了旅游教学与旅游市场需求的契合度。

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专业实践的机会,同旅游公司工作人员一起开展活动。

这有助于旅游专业学生拓展的人际网络,增强自身的就业优势。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浅论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浅论
2 1 2月 0 1年 第3 O卷第 2 期
黑龙江教 育学院 学报
Ju a o i nj n ol eo dct n or l f l gi gC l g E ua o n Heo a e f i
F b 2 1 e .0 1
Vo. O N . 13 o 2
di1.9 9 ji n 10 — 8 62 1 .20 5 o:0 3 6/.s .0 1 7 3 .0 10 . 1 s
高职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 人才培养模式管理 系 , 青 山东 青岛 267 ) 60 1

要 :以就业为导向” 就是要 求 高职 院 在培养毕业生的过程 中坚持 以“ “ , 校 满足社会需求” 出发点 , 岗 为 根据
位 需要进行人 才培养模式设置 , 毕业生不仅能及时就业 , 使 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性。其特点不在 于以学科化 系 统知识的传授 为主 , 以就 业为导向 , 而是 以综合职 业能力培养为本位 , 使培养 的学生质量与 市场 需求紧密联 系, 与就 业 岗位密切 关联 , 适应经 济社会发展 对人 才的需要 。培养 素质技能型 专门人才的 高职教 育, 必须适时对人才培养 模式进行 改革创新 , 以高职教 育培 养 目标为创新起 点 , 坚持 以社会 市场需求为创新 目 , 标 以就业 率评价 指标 体 系为
是高职教育可 持续发 展 的需 要。高职教 育是 以培养
适应社会生产一线急需 的高素质技 能型专 门人才为 目 标的 。 “ 以就业为导向” 行人 才 培养模 式创 新 , 进 有利 于准确把 握 学校 的发展观和质量观 , 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面 向经济建设
劳动力市场 的需 要 。因此 , 以就 业 为导 向” 实质就 是将 “ 的 就业 岗位的需求与学生受教育 的内容相结合 , 突出对学生 职

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思考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思考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考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热点,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就业导向的理论依据,深入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对学生进行职业前途的导向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行动教学体系等。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教育改革金融危机过后,就业形势回暖,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一路回升,但我们还是经常看到用人单位以大学生“缺少实习经验”为由拒绝应聘,有些大学生表现出“专业技能水平低或学习能力不强”的缺陷等相关报道。

就业形势向好,但是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仍存在不少问题,导致自己迟迟找不到理想的“饭碗”。

大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实习经验”。

那导致大学生求职困境的原因何在?1 职业教育的缺陷目前,职业教育主要存在两大“缺陷”,一是师资,二是课程体系。

先说师资。

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接受过良好的学科教育,多是硕士、博士,他们的数理逻辑、语言智能十分发达,但他们的实践能力匮乏,根本无法接受职业教育技能型的授课方式。

他们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就到高校任职,他们只是在变相的重复课本上的知识。

而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多生于90年代,他们朝气蓬勃、个性鲜明,逆反心理强。

上大学以前的机械重复已经抹杀了他们的学习热情,现在“苦尽甘来”,再让他们照抄照搬,必然受到学生的心理排斥。

由此看来,职业学校最欠缺的就是“双师型”的教师,最欠缺的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而有些学校乃至上级主管部门却仍然以“拥有多少个博士、硕士教师”为荣,并以此作为对学校的考核标准。

其实最终受苦的还是学生!再来说教学体系。

迄今为止,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都是学科型的,还没有形成一个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体系,高职的课程只是大学课程的简化版,而中职的课程也就是高中课程的简化版,如此一来,“换汤不换药”,职业教育仍然是“旧瓶装新酒”。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数量明显增加,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在课程安排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与此同时,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也不难发现在高职教育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最突出的就是人才培养计划与市场需求间的偏差,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困难的现象。

因此,立足市场需求,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系成为各高职院校必须解决的问题。

就业导向高职语文问题对策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高职语文教学也应服从于这一目标,遵循高职语文教学规律,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地区行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调整课程安排以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就业能力强的人才。

本文就当前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对业内人士有所启迪。

一、当前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课程定位不清,教学评价机制不规范当前,高职语文的教材编写、教学目标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虽然大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语文课程,但在职业人才的培养课程中,语文的地位却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

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大体可分为三类:(1)技术派。

语文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是教授给学生使用的语文技能,这一类型的语文教学大多专注于应用文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之后立刻就能检验出学习效果,使用高效,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忽略了语文课程的审美功能,与“美育”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2)美育派。

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经典文学作品,提倡审美教育,虽然达到了美育的目的,但学生却难以掌握实用性强的语文技能,与高职毕业生的培养目的不符。

(3)综合派。

这一类型的教学既能满足语文的美育要求,又能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技能。

这三种类型的教学,除技术派的课程评价可进行量化外,其余两种类型的教学评价都难以量化,给教学效果的评价带来了一定的弊端。

2.教学效果显效慢语文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外,还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

以就业为导向视角下中职语文教学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视角下中职语文教学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视角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摘要: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也不例外。

但由于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教学改革必须面对现状,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主旨,采取多种措施,深入开展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才能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劳动者。

关键词:就业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近年来,对于中职学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呼声大起,倡导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旋律。

有些地方取得了一定经验,并相继推出了一些教学模式(如:江苏的“项目课程”模式,上海的“任务引领”模式,湖北的“任务驱动”模式等)。

这些改革与模式虽然也考虑到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渗透和衔接问题,但中职语文课程体系的重建和课程资源的重组还没有理想的建构出来,这将势必会影响和障碍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

因此,如何面对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在新课程视角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革,就成了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应突破的关键和重点。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但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却存在着多种问题:1.教育观念出现偏差。

由于受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严重影响,再加之对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着偏见和模糊认识,导致了中职语文教育思想出现了偏差。

具体体现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对语文的人文性作过多不必要的架空分析,却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另一种是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其“文以载道”的育人特性。

2.教材内容不合适。

目前,中职语文教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材内容与专业特点联系不紧密;二是教材内容为专业服务的功能性不强,大部分内容是从普高语文课本上摘录下来的,缺乏个性特点;三是教材内容重阅读,轻说写。

职业教育论文2000字

职业教育论文2000字

职业教育论文2000字职业教育在当前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职业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职业教育论文2000字篇一《职业教育需求与职业教育改革》摘要: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呈现出旺盛的需求。

市场需求尚未转化为有效的职业教育需求。

职业教育要创新办学理念,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办学指导思想;创新办学体制,使学校真正成为面向市场的办学主体;创新办学模式,构建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职业教育;需求:改革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将在构建国民教育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力资源开发、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本文试就职业教育需求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改革做一些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一、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呈现出旺盛的需求(一)宏观政策背景下的职业教育需求1.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急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当前,我国的发展已进入人均GDPl000—3000美元的转型关键时期。

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对于一个经济起飞的国家,这个关键时期,往往是产业结构快速转型、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政治体制不断应对新的挑战的时期;是既充满新的机遇,又面临各种社会风险的时期。

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及时做出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决策。

胡锦涛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持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1]2005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结构调整。

计算机就业指导论文范文3篇

计算机就业指导论文范文3篇

计算机就业指导论⽂范⽂3篇就业导向下中职计算机教育论⽂⼀、明确中职计算机教育的⽬标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标在于培养社会上⽤⼈单位需要的计算机实⽤型⼈才。

当前,我国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主要是直接对学⽣传授计算机专业知识,从⽽⽆法体现出中职教育所具有的特殊性。

依据⼀项统计,今后五年中,我国⽤⼈单位对于实⽤型计算应⽤⼈才的需求量为45万⼈之多,⽽真正符合当前⽤⼈单位需求的⼈才只有10万⼈。

同时,社会上对于⽹络服务的⼈才需求量达到了100万⼈,但是,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计算机⼈才只有20万⼈,导致⼈才需求和⼈才供应之间具有相当⼤的缺⼝。

在⽬前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当中,教育主要被分为四⼤模块,即计算机基础知识、多媒体知识、⽹络知识和计算机软件编程知识。

依据社会对于实⽤型计算机⼈才之需求,中职计算机教育的重点应当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络知识和多媒体知识等内容的教学,让学⽣们能够具备⼀技之长。

中职学校涉及计算机⾏业的毕业⽣就业⽅向主要有⼯作、⽹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平⾯设计等。

为此,中等职业学校要形成选修课模式,让中职⽣们可依据⾃⾝兴趣来选修相应的计算机知识。

⽐如,希望学⾯设计与三维动画的学⽣,不仅要认真学习与熟练掌握Photoshop、Auto-CAD以及Flash等常⽤软件之外,还要对中职⽣们的审美能⼒以及创作能⼒提出要求。

所以,选修模式要能让学⽣们依据⾃⾝兴趣选择⾃⾝试图学习的内容,并且将兴趣融合于学习之中,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让学⽣们能够更好地满⾜⽤⼈单位的需求,从⽽完成和企业对于技术型⼈才需求之间实现更加紧密的对接。

⼆、以就业为导向实施教学改⾰⽬前,陈旧单⼀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以理论知识学习为重点,⼗分强调计算机知识所具有的理论性。

该教学模式当前已经不再适合于社会对于计算机实⽤型⼈才之需求。

中职学校计算机课要以培养中职⽣的计算机实践能⼒为主体,从⽽形成专业基础课加上专业技能课再加实践知识的教学模式,从⽽做到以专业基础,为计算机实践操作提供⾜够的理论⽀持。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探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探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就业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滞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部分学生在毕业后难以就业,导致了人才浪费和社会不稳定。

为了推动职业教育改革,许多国家开始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通过与企业合作、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建立就业信息平台等措施,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提高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我国也亟需改革现有职业教育体系。

本文将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探讨我国就业导向职业教育改革的路径,分析改革对学生和社会的影响,为未来职业教育改革提出建议。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有望构建起更加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1.2 问题提出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在以往的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教育与就业之间的脱节,导致许多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的局面。

一方面,由于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许多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技能与实际岗位需求不匹配,导致毕业后无法顺利就业。

一些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同时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竞争力。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必须对现行职业教育体系进行改革,以就业为导向,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这一背景下,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内容结束】1.3 研究意义职业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探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当前社会对于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以就业为导向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研究摘要:学校的产品是学生技能,而学生的就业质量是衡量一个学校所提供的服务水平的关键,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常态。

文章通过分析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初步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大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导向实践教学高等学校连续多年扩大招生,使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转向了大众化阶段,随着高校就业制度与就业环境的变化,高校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将有2000万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约有700万大学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高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

但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与知识经济的发展,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槛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需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一、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分析从目前就业市场来看,每年接近1000万的大学毕业生中有50%以上不符合用人单位的人才标准,从而导致有大批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那么用人单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这就需要了解目前用人单位的择才用人标准。

1.职业素质强是用人单位选人的首要目标。

职业素质最能体现学生的做人本质和做事潜质,因此用人单位选择员工首要的标准是职业素质强。

因此那些在学校中工作能力突出的学生党员干部备受用人单位青睐,即使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之时,那些学生干部也能比较顺利地签约心仪的用人单位,在“十二五”期间的大好经济形势期,他们在职场更是如鱼得水。

2.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工作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

简析以就业为导向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策略论文

简析以就业为导向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策略论文

简析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策略摘要:针对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当下社会对专业计算机应用的需求,阐述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针对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职学校;就业导向;必要性;计算机教学一、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越来越需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中职学生以其最大特点——实用性曾受到企业的青睐,但近年来许多中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逐渐失去了竞争力,从而使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不足也显现出来。

当前多数中职学校仍以教师主讲、指导操作、上机考核和笔试考试等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方式乏味、考核形式单一,学生失去对课程的兴趣,教学只关注通过统一考试和考核,掌握相同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在就业时很难与实际相结合,这一系列问题说明现行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和考核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因此中职学校应以培养有一定的理论和较强操作技能的生产一线技术工人为主要目标。

二、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常规的教师讲课学生听后练习的方法,脱离了计算机本身应有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不能像其他学科一样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让学生被动接受。

不然则造成教学和社会需求相脱节。

应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利用计算机影音、声像等特点,开发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愉快学习、主动学习、乐于参与,使计算机真正成为应用工具,而不是一种学习负担。

中职学校毕业生多数将来是各行各业中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对他们来说,不仅需要“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会做什么”。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以应用为目的,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大力加强实践环节,激励创新意识。

2.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多以培养多元化综合素质型人才,在综合管理和一般技术应用上较为侧重,因此专业方向并不很明确,从而也导致了学生学习面过于宽泛,没有一技之长。

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高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高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浅析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摘要: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已经成为现代英语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文章结合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客观分析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必要性,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基础英语教学的关系,以及高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措施。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双语教学社会需求就业一、现状分析从1999年实行高等教育改革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除了本科院校的发展外,高职院校的教育也是异军突起,成效显著。

目前的就业形势是一方面用人单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大学生找工作难,毕业即失业,培养人才的高校教育机构和各行业的用人单位都处于一种焦灼的状态,人才供求严重不平衡。

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培养毕业后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的人才迫在眉睫。

英语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多年来都不曾动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年高等英语教育的劣势逐渐显现: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明确,甚至对英语逐渐失去兴趣,产生厌恶情绪,还有一大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的专业领域和英语一点关系都没有,干脆放弃学习英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质疑高校英语学习的必要性。

二、教学改革的要点如何进行改革,我认为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就业观念和教学观念。

就业乃民生之本,要让学生对就业有个深刻的认识,学校从入学起就要开始抓。

高职学生进校后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比如,很多学生认为因为高职的学历低,会找不到好工作,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低人一等”,悲观情绪很重,甚至在自暴自弃。

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尤其要关注就业思想辅导,使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学生一入学,对于未来的大学生活还没有规划,此时教师进行思想的疏导,事半功倍。

当前很多“90后”大学生对就业存在极端情绪,普遍存在对社会的认识不足,抗压抗挫折能力差,自信心和自卑感并存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心理疏导尤为重要,必要的时候可以一对一谈话,在学生工作中建立完善的谈话机制和预警机制,最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汉语言文学论文: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论文: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汉语言文学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汉语言文学1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1.1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其实一个专业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其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即具备什么样的知识技能以及人才素养。

经过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社会调研以及企业咨询,具备纯文学知识的中文毕业生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面向企业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是高级复合型人才,譬如文字处理技能,行政管理技能,现代办公技能,交际公关技能,对于法律知识、管理知识、以及新闻广告知识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因此具备扎实文字功底,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够立足于现代企业平台中。

我们结合汉语言专业的学科特点以及市场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在夯实汉语言专业传统知识的基础上,可将“现代办公与管理”、“全媒体采编”以及“广告创意与策划”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育的主要人才培养方向。

折射在就业“取向”上,主要表现为:第一,企事业单位的文职类工作,如“房地产公司的行政”、“中小学教师”;第二,媒体、文化传媒公司,如报刊、电视、广播;第三,从事“AE”、“广告文案”、“广告创意”等工作,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对上述人才的专业需求要求我们打破传统中文的单一化培养目标,而倾向于多元化培养目标,唯有这样才能在既有的专业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就业市场竞争力。

1.2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一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存在着与社会的严重脱节,与就业市场的对接性差,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修课程,选修课也停留在主观课程的延伸中,这种课程体系如果在“985”,“211”的学术型高校的毕业生还拥有足够的市场,但是在经济知识的时代语境中,却使得独立院校抑或民办院校的学生失去了“学历”优势的竞争力。

为此,在实践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本着学生“宽口型”的原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不能变动,否则将会脱离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初衷,但是另一方面,要想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真正地走向实践教育的视域内,加强学生知识的综合性与应用性,就要在巩固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在选修课群与实践课程中调整比重,实现专业理论课程与应用型课程之间的有效互补。

论以就业为导向中职语文教学论文

论以就业为导向中职语文教学论文

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摘要】依据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从教材整合、学生学习地位、教师作用、教学策略及教学组织等方面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中职教育就业导向语文教学一、中职语文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必要性(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决定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就业导向性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有效的中职语文教学,始于明确其目的和任务。

寻找语文和学生职业发展的契合点。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上更要突出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方向,从实用性出发,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实现语文教学对专业技术学习的辅助性功能,使语文课成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基础”,为学生“上岗有优势、转岗有可能、晋升有潜力、学习有基础”服务。

(二)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决定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就业导向性用人单位对一线从业者的要求应该是确定中职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重要依据。

关于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学习能力有什么要求的问题,湖南省商业技术学院等上百个研究单位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三)中职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决定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就业导向性中职学生相对重视专业课,语文基础普遍较差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偏低,语文学习兴趣普遍不足。

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集操作性、实践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工具性功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中职技术人才今后的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二、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一)在教材整合上,注重将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中职学校语文课应结合社会对一线从业人员的要求,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来筛选、组织、实施教学内容。

与高考相比,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书面理解和表达要求较低,而在口头表达方面则有相应的要求,中职语文课应该相应降低读写难度,突出实用性,向综合职业能力渗透,让学生学有所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传统课程设置模式的现存问题以及我国就业市场对高职学生能力的需求现状,进而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模式进行了探讨,并简单阐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模式的构建方案。

【关键词】市场需求就业高职学校课程设置
一、分析传统课程设置的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所突显,而我国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仍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就业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对发展学生职业能力极为不利。

以机电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通常文化基础课为:体育、德育、法律常识、劳动法、公共关系与礼仪修养、职业指导、企业管理、语文、数学、物理、英语;专业课为: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液压与气动传动、金属工艺学、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工厂电气控制、钳工工艺学;专业实践课为:钳工实习、机械加工实习、电工实习、电焊实习。

由该课程设置可以暴露出:
(一)传统的公共基础课过多,专业选修课偏少
传统课程设置不重视选修课的开设,专业课比例过大,重课堂教学,轻活动课程,重显性课程,忽视隐性课程,课程内容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及综合职业能力,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才能,更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立业和创业。

(二)普遍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教育直接面向就业,面向服务经济建设。

课程设置就应当“按需设课,按要编程”。

然而理论性知识偏多偏深,忽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沟通,内容抽象难懂,学生将无法学以致用。

学生看似学到了深厚的理论知识,实际并没有掌握真正的实践技能,迈出校门后,仍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操作或上岗培训才能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单纯的口授,学生被动的听记,教学内容表现为形式单一、缺乏新颖性,这种课程模式忽视了教学过程应突出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主导作用这一基本特征,不利于学生发展个性。

二、市场需求对高职学生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用人单位希望招聘的学生能直接适应工作岗位,或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上岗。

如车工在校内就应具备利用机床加工出合格零件及保养、维护、维修机床的能力等。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使课程设置贴近生产实际。

就业市场对智能型、复合型技术人员的需求与日俱增,并且对人才的需求是动态的,尤其是企业改造、重组以后,有些技术工人必须转岗。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注意先进性、综合性与灵活性,充分汲取新知识、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增设选修
课。

还要拓宽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具有较宽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具备在职业群就业、从岗、晋升的基础。

现代企业工作节奏快,操作型和服务型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工作中压力较大,课程设置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因素。

因此,课程设置时要对学生加强人文教育。

三、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模式
(一)精选教材,淡化专业限制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载体,选用与开发教材在课程设置改革中至关重要,部分传统教材内容繁杂且重复,知识陈旧,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因此,教材选用应突出“项目化”,专业课的理论部分应削枝强干、删繁就简,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或是根据需要组织开发新的综合课程教材,避免课程之间的交叉重复,精简课时,让学生可以选修其他的课程。

课程设置要淡化专业限制,引入“通才”教育思想。

可以设置跨专业的选修课程。

让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培养以本专业为主其他专业为辅的一专多能型技能人才。

(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关键在于学生接受活动效率的高低。

因此,教师必须不断钻研探索,努力改革教学方法。

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与灵活性。

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积极借鉴、探索、总结和推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形式,以此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实践的能力。

其次,营造具有职教氛围的课堂教学,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

良好的职教氛围可通过模拟仿真现场、情景教学来实现。

最后,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运用符合教学需求的现代化多媒体,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媒体有效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增设选修课程,注重职业能力培养
传统的课时设置缺乏灵活性,学时都限制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训练当中,培养的学生可塑性差。

因此,要增加选修课程、实行弹性课时。

理论课和实习课都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左右。

选修课可以是相近专业或其他专业的理论课和实习课,并根据当时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大局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并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也以此赢得社会的信任。

【参考资料】
[1]邹永忠,谢新明.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模式的探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4) .
[2]蔡其勇.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讨. 教育探索,2006(6).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