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这个角度看,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主要是指社会领域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况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
也就是说,要解决好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同时也必须考虑到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作为理论和实践过程中一个重大判断。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个重大判断把握精准准确、内涵丰富,为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和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基本遵循。
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确定的基本路线在中国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起来的。
我们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行动指南与纲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政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发展和又新贡献的重大丰富和发展。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我们党始终不渝遵循的重要原则。
实践证明,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必须归结到坚持这一条最重要也是始终坚持得住的重要前提。
“三个必须”也就是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只有坚持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在这个重大原则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建设好,发展好我们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新胜利和完成新时代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我们对伟大时代最好地诠释!”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变成人民日益增长出来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新矛盾后所作出提出了明确而具有前瞻性的科学判断。
我们必须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主要矛盾转换这一重大判断,以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既是对现实矛盾的科学把握和正确认识,也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在当前我国建设和发展中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这一问题,例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和领域改革任务还比较艰巨。
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晰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总体态势,有效地推动各种社会矛盾的化解。
社会生活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主要矛盾的解决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体现:
1、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
3、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4、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5、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6、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
7.在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当代中国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思路
当代中国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思路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正式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对我国社会发展新时期的一个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判断。
那么,社会主要矛盾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如何理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怎样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予以初步探讨。
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便是物质生产活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成为经济基础,建立在该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组织及设施又构成上层建筑。
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长期处于矛盾运动中,这两大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
毛泽东在《矛盾论》一书中写到,“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任何社会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习总书记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
社会主要矛盾是在社会诸多矛盾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矛盾,它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是在长期发展中逐渐积累的,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事物是运动的,矛盾是发展的,社会主要矛盾也是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这一变化是自然的历史过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要科学理性、及时敏锐。
当代中国主要社会矛盾的转移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路径
当代中国主要社会矛盾的转移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路径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也在不断转移。
由过去的贫困、落后转变为现在的发展、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正在转变社会建设的新路径,以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国主要社会矛盾的转移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路径。
一、社会矛盾的转移首先,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不再是生存问题,而是在如何分配资源、权力和利益方面。
随着城镇化、高等教育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教育和就业机会不平等等问题日益突显。
因此,社会矛盾逐渐从传统的农村和城市之间、蓝领和白领之间的矛盾转移到与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相关的更复杂的问题。
其次,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不再是阶级斗争,而是富裕和贫穷之间的差距。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实现富民政策。
然而,这种政策在执行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些人发财致富,而另一些人却没有得到平均分配。
这种富裕和贫穷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
最后,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的关注也在增加。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水、空气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们生存和健康的重大矛盾。
同时,公共医疗资源不足和医疗费用高昂也让人们越来越难以承受。
二、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路径为解决这些社会矛盾,中国正在探索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将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促进公平和公正的社会治理。
政府将推行更加强有力的管理方式,以避免一些社会矛盾的产生。
政府还将加强信息公开,增强社会公众对政策、费用和决策的理解和信任,避免政府和民众之间的隔阂。
其次,中国将实行更加积极的创新政策,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未来,经济发展将更多地依赖于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政府将加强对科技创新和人才的支持,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扩大创新成果的应用范围。
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制造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
第三,中国将采取更加全面的环境保护措施,解决环境污染和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政府正在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政策,以提高环保和节能产业的发展和生产效率。
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 引言1.1 新时代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新时代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指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出现了一系列主要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
在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的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矛盾、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不均衡的矛盾以及信息传播与思想观念的冲突。
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不仅影响了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也制约了国家的长远发展规划。
科学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针对性地解决这些矛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科学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才能促进国家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2 科学分析主要矛盾的重要性在新时代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经济、城乡、环境、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
科学分析主要矛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深入剖析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才能找到根本原因,从而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科学分析主要矛盾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通过对矛盾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找到社会发展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避免盲目发展和资源浪费。
科学分析主要矛盾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制定政策和措施。
只有深刻理解社会存在的矛盾,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科学分析主要矛盾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科学分析,可以找到不同利益之间的平衡点,解决各方面的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 正文2.1 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的矛盾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
如何认识新时代我国社 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如何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如何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对我国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要认识这一主要矛盾的变化,首先得理解什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过去,我们更多地关注温饱问题,追求物质方面的满足。
而如今,人民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而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
比如,在经济方面,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有一份工作、有一定的收入,还希望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在文化方面,人们对丰富多样、高品质的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渴望更多的文化活动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在社会方面,人们对公平正义、社会安全、公共服务等的要求越来越高,期待有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和谐的社会环境;在生态方面,人们希望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到干净的水、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
那么,“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从区域发展来看,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一些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条件相对落后。
从城乡发展来看,城乡之间在收入水平、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不平衡依然较为明显。
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一些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高端产业的发展还不够充分,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从社会领域来看,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供给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的需求,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这一变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不能再单纯追求速度和规模,而是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摘要】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新时代中国面临的核心问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本文从重要性和内涵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点、表现、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其本质和背景,从而找到解决之道。
在未来,应当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加强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同时重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实现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和持久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重要性、内涵、特点、表现、原因、影响、应对措施、解决路径、未来走向。
1. 引言1.1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性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性体现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
作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核心要素,其解决与调整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逐渐由生存问题向发展问题转变,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解决和应对这些矛盾。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幸福感,只有解决好这些矛盾,才能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幸福感。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还涉及到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治理能力,只有正确应对和解决这些矛盾,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国家的长久繁荣稳定。
深刻认识和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2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包括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冲突和矛盾。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迁,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例如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教育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还包括了政府与民众的关系矛盾。
当前我国主要矛盾是什么
当前我国主要矛盾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
1956年报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79年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明确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
”191年党的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之后、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沿用了这个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
做出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是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逻辑起点,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升华。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矛盾的一方面表现为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大幅跃升和提高。
今天的中国,不仅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而且连续多年保持第一制造大国地位,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
但发展当中依然存在不协调、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
矛盾的另一方面表现为人民生活需要也同样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硬需求”,而是更加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软需求”。
如此矛盾两方面对立统一,社会主要矛盾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必然演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进一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新要求,还必须看到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中蕴含的“不变”,那就是在报告中强调的,“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层内涵研究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层内涵研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指当前我国社会中最基本、最根本的矛盾。
在当代中国,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越来越多,但对其深层内涵的探讨还不够。
深层内涵是指矛盾的本质属性和根本原因,是引起矛盾的长期矛盾性差异,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内在结构。
因此,本文将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层内涵展开探讨。
第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层内涵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发展所必然牵涉到的问题。
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还不完全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依然存在一些长期不变的制度和观念障碍。
这些制度和观念障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制约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一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阶段特点的生产关系,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实现现代化建设。
第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层内涵还包括城乡之间的矛盾。
在当前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了城乡居民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以及资源分配不合理。
城市作为经济中心,享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而农村地区的资源和机会分配则受限。
这样的局面导致了农民的精神压抑和生活不公,进而引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解决城乡矛盾的关键是要消除城乡差距,并推动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
第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层内涵还包括贫富之间的矛盾。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富差距逐渐扩大,这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这是因为经济制度改革的不平衡和不完善导致财富分配的不公,致使中小企业、农民等弱势群体的生计受到压制,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逐渐加剧。
因此,要解决贫富之间的矛盾,必须加快改革发展步伐,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和调整税收政策等手段逐步实现财富分配的公平和合理,以多层次多渠道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愿望。
第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层内涵还包括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研究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研究我国正处于一个新的时代,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过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核心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多层次化。
人们不仅追求物质上的富裕,还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幸福感。
然而,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些地区和群众仍然面临着贫困、落后、不公平的困境。
这就导致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为了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这意味着我们要加快推进创新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水平,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其次,我们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通过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扩大就业岗位数量,促进就业机会的多样化,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此外,我们还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这样可以进一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总之,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通过加强改革开放,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我们才能够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
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容
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容在当今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主要矛盾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在中国,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
而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由于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加大。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中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主要矛盾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要不断深化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不断调整和完善社会治理,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调整和完善社会治理,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层内涵研究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层内涵研究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内涵、深层次问题、社会变革、发展、进步引言中国是一个国土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面临不同的社会矛盾。
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富裕生活的需要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层内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变革中的挑战,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社会主要矛盾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和社会发展阶段,一种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它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面都有明显的体现,并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社会主要矛盾是由社会矛盾演变而来的,它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根据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将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1.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GDP增长迅猛。
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严重问题。
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政府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要想实现真正的绿色发展,还需要在制度、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矛盾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逐渐扩大,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日益突出。
收入分配不公平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政府提出了“共同富裕”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要想实现社会公平,还需要深化相关的制度改革,建立起更为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
3.城乡发展与区域差距的矛盾中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较大,这是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又一重大问题。
城市经济发展迅猛,但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政府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农村发展。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是什么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基本依据。
理解社会主要矛盾,首先要理解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从社会基本矛盾出发来理解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来自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决定社会的基本性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表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当代中国,表现为新的性质、新的内容、新的水准,实现了人民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跃升。
它表明中国的社会主义出现了一次根本性转折,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方法
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基本准则,就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以满足人民丰裕经济生活的需要。
确保人民依法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权利,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不让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成为一句口号、一句空话,以满足人民民主政治生活的需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导向,提供人民美好精神生活所需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丰富文化生活的需要。
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过程及其原因与解决途径
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过程及其原因与解决途径”何星亮* **”* 本文根据2017年12月在乌克兰、白俄罗斯两国访问时的一篇讲稿修改而成。
**何星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耍从事民族学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第一部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主要经历了六个阶段:一是1949年至1956年8月,党把工人阶级与资产阶 级之间的矛盾看作国内的主要矛盾,把中国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看作国 家间的主要矛盾;二是1956年9月至1958年4月,党把现代工业与传统农 业、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看作主要矛盾;三是1958年5月至 1966年7月,党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看作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四是1966年8月至1978年11月,党以阶级斗争为 纲,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看作主要矛盾;五是1978年12月至 2017年10月的40年间,党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 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看作主要矛盾;六是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本文第二部分分析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的原因:一是人民对“美好生 活的需要”不只是物质方面的需要,它包括物质性的需要、社会性的需要 和精神性的需要;二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日益增长”的,是由低 层次、低质量向高层次、高质量不断发展的。
夕◎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十二辑)第三部分分析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的途径:一是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各项建设的动力和源泉;二是各项建设由“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三是各项建设之间和地区之间平衡发展;四是满足国内需要和国外需要相结合,构建合作共赢、共同富裕、共享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中国主要矛盾转化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总目标是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与发展方向
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与发展方向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中国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和矛盾非常复杂,其中一些问题在过去已经得到解决,另一些问题却仍在不断出现和变化。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阶段”的概念,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目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中国,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富贫差距依然存在,尽管中国在过去的40年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
同时,随着人们收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和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针对这一主要矛盾,中国需要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同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在未来几年中,中国将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
中国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除了经济发展,中国还需要在许多领域实现全面发展。
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中国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改革。
尤其是在教育方面,中国需要更加注重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创新型人才。
同时,医疗改革也亟待加强,保障群众的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
除了内部改革,中国还需要在国际社会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贸易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力量。
中国还应该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维护全球共同利益和平稳的发展。
总之,中国面临着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但经过40年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有了强大的发展实力和丰富的经验。
为了构建更加美好、繁荣、和谐的社会,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和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和升级,加强民生领域的发展、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和人口政策。
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在新时代中继续保持健康、稳定、长期的发展,并且为全球贡献更多的力量。
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容
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容在当前社会中,社会主要矛盾是指导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矛盾。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在我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深刻把握,是对我国社会发展新特点新要求的科学回答,是对我国社会发展新矛盾新问题的准确把握。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文化方面。
人们对教育、医疗、环境、文化、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这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特点。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
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平、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这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特点。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受到广泛关注。
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矛盾,城乡发展不均与社会不公平,环境问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技术创新与社会结构矛盾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对这些矛盾的措施亟待提出。
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科学把握并妥善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是我们当前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这不仅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新时代、主要矛盾、社会演变、经济发展、城乡发展不均、环境问题、技术创新、社会结构、科学把握、应对措施、和谐社会。
1. 引言1.1 新时代背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要矛盾不断变化的关键时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传统矛盾迅速转变为新的矛盾,社会矛盾的形式和表现也日益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我们以全新的思维和方法来应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亟需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便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2 主要矛盾的重要性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我国面临着诸多复杂的挑战和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往往可以追溯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深入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性,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只有深刻理解社会主要矛盾,才能准确把握社会变革的方向和节奏,推动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主要矛盾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
不同社会主要矛盾所带来的问题各不相同,只有全面了解并针对性地解决这些矛盾,才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
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和国(2009-12-15 15:22:37)转载▼标签:文化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一、当代中国社会性质的界定为了能够科学地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首先要科学地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可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就很难界定。
一)当代中国究竟是什么社会?1、在改革开放之前,一般皆宣称中国已是社会主义国家。
主要是经过1956——58年“一化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对私营工商业、手工业和个体商贩经济的改造),实现了工、农、商业的所有的生产资料都为公有制,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成了没有剥削、没有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
、虽然这一宣称,后来因坚持要以阶级斗争为纲而被打破,但未改革之前,我国始终自称为“社会主义国家”。
现在这个称呼,有时还出现在某些媒体上,但似乎不很理直气壮了,因为我国实际上已经不是单纯的社会主义社会啦。
2、改革开放之初,提出了我国社会的性质,是“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应称为“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但此说也难以成立,因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或“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当时似乎主要是指我国的社会经济还比较落后,没有实现“四个现代化”,虽然实现了一切生产资料都是公有制,却与社会主义的称号尚有较大距离;所以称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或“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3、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各类私有经济的引进和国内公有经济制的打破,这“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一词的含义,有了一些变化,指的就不单仅仅是经济尚不发展,而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私有经济为补充”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发展的初级阶段”。
4、自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确立,我国的社会性质,就被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并提出将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体系”,来为这一特别的“社会”,做全面系统的研究论证。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吗?当然已经不是社会主义。
是资本主义社会吗?,也绝不是资本主义社会,那吗,究竟是什么社会?因为如果说是资本主义性质,则许多人会大不以为然地反驳:中国经济关系国计民生的主体部分和土地等都是公有制,绝对不是资本主义。
如果说是社会主义,则许多人也会振振有词地反对说,中国的私有制经济,已经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而且还在不断上升;而公有制经济部分,大多是国家资本主义性质,哪里还什么社会主义?这两种理论都主要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认识社会的性质,是“经济性质确定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似乎都有理,但显然又都不确当。
因此,用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社会五阶段发展史学说的理论思想,就很难界定当代我国究竟是什么性质的社会?我们只有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思想来分析,有可能得出科学的认识。
二)从对当代世界的性质分析,来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性质:1、我曾有文论分析过但代世界的性质,得出了当代世界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期的结论(请参见有关文论)。
就可以肯定地说:当代世界各国,都是资本主义社会;虽然除中国等少数国家在试行各类社会主义制度之外,不完全是资本主义;但从经济上说,都是属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范畴之内。
这种经济体制,又是促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当代世界,既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期;则当代中国的经济也应属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范畴,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期中的新兴经济部分(本人另有专文分析中国经济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
2、如果用这一结论来认识当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则似乎就该认定是资本主义性质。
可是认真研究起来,这一分析也是“经济性质决定论”,也不确当。
三)中国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1、因为和当代世界资本主义各个国家比较起来,中国的经济的性质,显然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经济的运行规律,不同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完全的市场经济”,其中,主要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对市场的管理和干与的力度大。
2、其特点有如下不同:甲、比较起来,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能够进行一定力度的管理和干与,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不能掌握关系国计民生命脉的经济实体,故其管理及干与的力度不大,不能起重大的甚至决定性作用。
而中国国家的管理和干与,由于掌握关系国计民生命脉的经济实体,故其管理及干与的力度大,在某些特定的时候,是可以起重大的甚至决定性作用的。
乙、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完全按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指导、管理和适当的干与其社会经济;而中国则实行对国家经济的两制管理和干与制。
丙、各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集团,都完全是其社会主导阶级的资产阶级中的部分阶级集团,在其资产阶级所谓“民主法制”的监督下,管理和适度调控国家经济的运行,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各类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的前提下,在各类资产阶级内部激烈的阶级争夺和斗争的情况下,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国家的领导集团,是在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领导下,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制,这一体制,是在保护国家利益前提下,照顾各社会阶级的多方利益而进行统筹兼顾的管理体制。
因此,中国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四)科学地认识当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社会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或者说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中包含资本主义的社会。
这一社会的主要特点是:政治上:工人阶级(通过其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和依靠国内各阶级(其中包括各类资产阶级)组成的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表现在政治体制上则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多党合作参政制。
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虽已分立,但又都受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因此出现了共产党高度集权领导的政治制度特点。
虽然共产党也施行了对党的各级干部官员的党的政法纪律的高度监督,仍因监督不全、监督不力,不能彻底解决权力腐败问题。
因此这一政治制度决定了,不能如同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可以单用民主法律制度,来解决所有社会矛盾问题;需要在运用一定的法律制度之外,还要用党的政治领导来解决,而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这种政治领导的根本体制。
经济上则是中国国家的领导集团,在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领导下,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制,这一体制,是在保护国家利益前提下,照顾各社会阶级的多方利益而进行统筹兼顾的经济体制。
二、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要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首先就必须科学地认识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
我曾有专文分析论述了这一问题,现简略转述如下:一)认识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的重大意义这是关系全人类生存、发展的大计,也是全人类科学认识当代世界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可是,全世界一切的资产阶级的专家、学者、教授等等,有谁对这个问题,做过一种较为接近科学的分析吗?请问诸位网友,能够回答吗?可以说根本没有。
二)只有马克思主义曾经做出过明确的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贯穿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化的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的矛盾”。
全世界各国的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专家、学者、教授们,谁又对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分析做过认真的研究,说过一个不字,得出过什么不同的见解?也从来没有!三)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认识的缺陷1、科学发展观理论思想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七大理论思想系统的发展,其实际运用,内涵十分广泛,将涵盖当代世界的各方面问题。
重新分析当代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得出完全不同的分析结论,就是科学发展观理论思想体系的一项重大的创新思想。
,2、科学发展观理论思想体系,首先列举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这一概念的缺陷:马主义认为贯穿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化的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的矛盾“。
可是,这个结论和马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的两类基本矛盾中所述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并列关系,因而这个立论是二元背反的:因为“社会化的大生产”这一概念,就是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商品生产模式,其中就包含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要件。
3、这两个概念说的是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种不能产生矛盾的并列的范畴。
因此这一结论有几项缺陷:其一、是对社会基本矛盾定论的重复,没有提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的或根本性的生产关系中的矛盾的特点;其二、是没有提到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中的最重要、最具发明创造活力的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其中主要有广大的资产阶级,包涵掌握各类生产资料的资本家阶级和各级政府官员、文理各科专家、学者、经济运作中的各类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等有产阶级,作为生产力的主体要素,也包括所有的无生产资料的工农及广大三产业服务劳动者等的社会生产力基本要素,参与其在生产关系的主要矛盾的重大作用,因此不能解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的许多现象和规律。
其三、更大的缺陷,是马克思主义所分析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资料,其理论范畴狭窄,只指人类进行的物质资料生产的范围,还没有包括人类进行的六类文明财富的生产部分,故其所分析的“当代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完全背离了社会的实际,自是不科学的认识。
四)为此,本人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思想体系,提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分析的全新理论:1、首创性地提出任何阶级社会发展阶段,其社会不仅仅只有两类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还有生产关系中的对抗性阶级矛盾和掌握生产资料的阶级内部的激烈的阶级斗争的第二类矛盾;这一矛盾又是贯穿于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始终,是推动该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这样,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思想体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只有一类阶级斗争的理论,就提出了任一阶级社会里,有三大部类阶级斗争的学说。
2、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三大类基本矛盾中,除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即是世界无产阶级和大多数群众在多种私人所有制的生产资料实体中,进行社会化的大生产;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必然束缚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也不能满足人类普遍要求公平竞争和共同富裕的矛盾。
这是第一类两大对立阶级的基本矛盾;其第二类基本矛盾,就是运用六类劳动形态及其掌握六类文明财富生产的生产资料的阶级,也就是包括一般所指的掌握物质财富生产资料的资本家阶级和掌握其他文明财富(特别是政治文明财富和精婶文明财富及金钱财富)生产资料的各类的资产阶级,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阶级,也是社会的统治阶级,其内部不断进行的优胜劣汰、弱肉强食、你死我活的经常化的激烈竞争,是充分展示和体现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机制活力的主要内涵;也是推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其详细论述可参见拙著《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思想体系研究》有关内容)。
其第三类基本矛盾,则是资本主义制度随着各类科学技术(包涵人文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而有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在资本主义经济母体中逐步产生新兴经济形态;同时产生这一新兴经济形态的代表的新兴阶级群体,它们和旧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与其代表的旧的资产阶级之间的社会根本性的阶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