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钻探野外记录表标准

合集下载

地勘院野外用钻探表格

地勘院野外用钻探表格

辽宁省第十地质大队项目批准钻孔定位和机械安装通知书钻孔编号孔口位置按照地质设计于勘探线(或其坐标X Y Z )布置了,设计深度米,方位角,倾角。

其它要求:地质组长探矿组长水文组长测量组长年月日于年月日开始工作,于年月日安装完毕。

地质员机长※一式三份,施工单位、地质、大队各一份表11-2辽宁省第十地质大队×××矿区钻孔施工通知及地质技术设计机台,按照地质设计于号勘探线布置了ZK 钻孔。

现钻机已经安装完毕。

设计孔深米,开孔直径毫米、终孔直径毫米,设计倾角,设计方位角。

其它要求。

以上各项经检查符合要求,同意即行施工。

质量要求孔深(米)理想柱状图岩石名称钻进技术要求采取率:矿层分层及顶末底初回次不低于80%矿层回次不低于80%;岩层不低于70%;覆盖层孔深:每100米及见基岩、穿过主矿层、终孔后均需用钢尺丈量钻具全长。

允许误差为0.1%。

孔斜:每100米及见基岩、穿过主矿层、终孔后测一次钻孔倾角及方位角。

其倾角每百米不得超过±2度。

原始记录:班报表用钢笔在现场逐项填写,要做到及时、准确、详细和整洁。

岩心洗净按次序排列并置放于岩心箱内,不得颠倒。

凡长度大于5厘米的岩心均须编号。

岩心票用铅笔填写。

水文:其它:要特别注意岩心摆放顺序及岩心箱编号地质员:技术负责:机长:年月日※一式三份,施工单位、地质、大队各一份表11-3辽宁省第十地质大队矿区ZK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设计孔深:m 钻孔类别:普查设计方位角:施工机号:设计倾角:钻机类型:XY4孔深(m) 理想柱状图岩矿石名称及地质描述质量要求钻进技术措施岩心、班报表采取率弯曲度、孔深测量水文、封孔及其它1 2 3 4 5 6 7 81、每100m允许弯曲2度,按孔深累计计算;2、每钻进100m测量一次顶角和方位;3、终孔测斜地质编录员需在现场监测。

4、每钻进100m、进出含矿层.终孔后均要进行孔深测量。

5、使用经过校正的钢尺;6、见矿与终孔校正,地质员需在现场监测。

野外地质记录表大全

野外地质记录表大全

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起点坐标 X: Y: Z:第页/总页注:M= L×cosβ; h= L×sinβ; D=L×(sin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用+号,反之用-号。

测手:记录人:计算人:检查人:组长:年月日音像记录表项目(矿区)名称:页 / 共页记录人:日期:年月日注:记录形式指:摄像、照片、录音地质观察点记录表第页 / 共页1、矿区名称: 2、点号: m 3、位置:4、观察点性质:5、路线地质:6、地质描述:7、接触关系及产状:8、矿化现象:9、标本及照相登记:10、地貌及水文地质:素描图记录人:日期:年月日槽、井、坑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注:长度单位:m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坑道、钻孔概况表注:长度单位:m;方位及坡度:°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钻孔回次记录表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岩矿心分层签岩矿心样品签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注:长度单位:m,角度单位:°,真厚度=轴夹角的正弦值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钻孔采样登记表注:长度单位:m,重量单位:kg,岩心直径:cm。

记录人:日期检查人:日期矿区钻孔单位矿区技术负责矿区行政负责地质组长探矿组长水文地质组长机长地质员水文地质员年月日.化探样品野外加工登记表样品管理组长:年月日化探样品组合登记表化探样品送样单注:送样单一式三份,分别由采样组、分队及大队保存。

标本登记表地表及槽、井、坑探样品签、标本签槽、井、坑探工程采样及分析结果记录表样品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时间岩矿石名称封蜡排水法(方法一)塑封排水法(方法二)主要元素划分结果干样重量(P1)封蜡样体积(V)封蜡样重量(P2)蜡比重(d)小体重(XT)塑封样重量(P)塑封样体积(V)小体重(XT)注:重量单位为g,体积单位为cm3,封蜡小体重XT=P1()d P PV1 2--;塑封小体重XT=P÷V(塑封样时应尽量选择重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小而薄的塑料袋)采样人:日期:检查人:日期:注:长度单位:m,重量单位:t,体积单位:m3,体积V=L1×L2×h 方法二使用的薄膜应选择薄而结实的塑料薄膜。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
粘性土层不少于 24h。并应在全部钻孔结束后,同一天内量测各孔的静止水位。水位量测可使用测水钟或电测水位计。水位允许误差 为±1.0cm。 3.4.2 钻孔深度范围内有两个以上含水层,且钻探任务书要求分层量测水位时,在钻穿第一含水层并进行静止水位观测之后,应采用套管隔 水,抽干孔内存水,变径钻进,再对下一含水层进行水位观测。
法为主,可辅以部分标准化、定量化的方法或仪器(包括袖珍贯入仪、点荷载仪、孟塞尔色标、砂土粒度样模等)。 5.1.5 关于钻进过程的记录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使用的钻进方法、钻具名称、规格、护壁方式等; 钻进的难易程度、进尺速度、操作手感、钻进参数的变化情况; 孔内情况,应注意缩径、回淤、地下水位或冲洗液位及其变化等; 取样及原位测试的编号、深度位置、取样工具名称规格、原位测试类型及其结果; 岩芯采取率、RQD 值等; 其余异常情况。5.2 钻探成果 5.2.1 钻探成果应包括下列各项:
(3)钻进岩层宜采用金刚石钻头。对软质岩石及风化破碎岩石应采用双层岩芯管钻头钻进。需要测定岩石质量指标 RQD 时应采用外径 75mm 的双层岩芯管钻头。
(4)在湿陷性黄土中应采用螺旋钻头钻进,亦可采用薄壁钻头锤击钻进。操作应符合“分段钻进、逐次缩减、坚持清孔”的原则。
3.2.2 对可能坍塌的地层应采取钻孔护壁措施。在浅部填土及其它松散土层中可采用套管护壁。在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软粘性土层、粉土 层和砂层中宜采用泥浆护壁。在破碎岩层中可视需要采用优质泥浆、水泥浆或化学浆液护壁。冲洗液漏失严重时,应采取充填、封 闭等堵漏措施。
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的存在
感,有粘滞感
或无粘滞感
湿土极易粘着物体(包括金属与玻璃), 能粘着物体,干燥后容易剥掉
干燥后不易剥去,用水反复洗才能去掉

工程地质、地灾野外调查记录表

工程地质、地灾野外调查记录表

附录 C(规范性附录)各类调查观测记录表表C.1~表C.12给出了各类调查观测记录表。

表C.1 一般观测点记录表统一编号:图幅名称:图幅编号:28表C.2 工程地质条件调查表29表C.2 工程地质条件调查表(续)录:校核:项目负责:填表日期:年月日30表C.3 滑坡灾害及隐患调查表31表C.3 滑坡灾害及隐患调查表(续1)32表C.3 滑坡灾害及隐患调查表(续2)校核:项目负责:填表日期:年月日33表C.4 崩塌及危岩体调查表34表C.4 崩塌及危岩体调查表(续1)35表C.4 崩塌及危岩体调查表(续2)校核:项目负责:填表日期:年月日36表C.5 泥石流灾害及隐患调查表37表C.5 泥石流灾害及隐患调查表(续1)38表C.5 泥石流灾害及隐患调查表(续2)39表C.6 地面塌陷灾害及隐患调查表项目名称:图幅名:图幅编号:40表C.6 地面塌陷灾害及隐患调查表(续1)41表C.6 地面塌陷灾害及隐患调查表(续2)野外调查定点情况说明,是否为前期调查监测预警点,防治管理措施建议,以往工作程度,资料来源等;是否开展工程地质勘察、物探等;样品号照片编号录:校核:项目负责:填表日期:年月日42表C.7 地裂缝灾害及隐患和地震地表破裂调查表(与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相伴生的地裂缝不填此表)项目名称:图幅名:图幅编号:43表C.7 地裂缝灾害及隐患和地震地表破裂调查表(续1)44表C.7 地裂缝灾害及隐患和地震地表破裂调查表(续2)补充性描述:野外调查定点情况说明,是否为前期调查监测预警点,防治管理措施建议,以往工作程度,资料来源等;是否开展工程地质勘察、物探等;样品号照片编号校核:项目负责:填表日期:年月45表C.8 工程地质钻探班报表46表C.9 工程地质钻探野外编录表47表C.10 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48表C.11 坑探工程标本样品采集记录表49表C.12 浅井记录表50。

工程地质钻孔野外记录表

工程地质钻孔野外记录表
标准贯入试验记录
动力触探记录
锤重:Kg落距:cm钻杆直径:mm探头直径:mm
起止深度
m
钻杆长度m
实测击数N’
修正击数
N
试验深度
m
钻杆长度m
实测击数N’
修正击数N
岩土名称
试验深度
m
钻杆长度m
实测击数N’
修正击数N
岩土名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试验深度
m
钻杆长度m
实测击数N’
修正击数N
岩土名称
试验深度
m
钻杆长度m
实测击数N’
.5
-
.6
.6
.6
.6
-
.7
.7
.7
.7
-
.8
.8
.8
.8
-
.9
.9
.9
.9
钻探班长:记录:日期:年月日检查:日期:年月日
工程地质钻孔野外记录表
工程名称
钻孔编号
孔口标高
钻孔深度
m
钻机型号
钻孔规格
开孔
mm
护壁方法
水位
初见
m
终孔
mm
下套管深度
m
静止
m
回次进尺(m)
分层
深度(m)
地层描述
取样


土的名称
颜色
状态或密实度
成份及其他
样品编号
起止深度(m)
样品名称
钻探班长:记录:日期:年月日检查:日期:年月日
原位测试记录表
钻孔编号:
修正击数N
岩土名称
-
.0
.0
.0
.0

钻探编录(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内容要求

钻探编录(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内容要求

实测剖面图应有图名、图例、比例尺、剖面起点坐标、方位、垂直标尺、水平标尺、剖面图、平面图及责任签等。

作图时,剖面图的西、北西、南西、南端应放置在剖面图的左边,而东、北东、南东、北端放在剖面图的右边。

剖面图自左至右总体方位应小于180°。

如果有物化探工作,其曲线图可视情况放在实测剖面图的上方或单独成图。

剖面起点坐标、方位、垂直标尺、水平标尺、导线号、地层界线、地层代号、岩浆岩代号、岩性、矿体、蚀变带、断层、采样点及标本、样品编号、探矿工程、地质产状、各地质内容编号及代号、重要地物等。

如有放大素描图应在剖面上方绘制并用箭头指示位置。

方位、导线(长度以平距计)和导线号、地层界线、地层代号、岩浆岩代号、矿体、蚀变带、断层、采样点、探矿工程、地质产状、各地质内容编号及代号、重要地物等地质填图地质点性质指界线点、构造点、矿化点、岩性点等。

主要分为基本点、加密点、岩性或产状点三类a)基本点:为控制测区地质界线和基本构造形态布置的观察点。

基本点应布置在测区填图单元的地质界线、含矿层或矿体、蚀变带界线、岩体界线、断层面及褶皱轴等位置上。

基本点要求作详细的文字记录(必要时作放大素描图)。

b)加密点:为进一步控制地质界线和构造形态的变化,在满足基本点密度要求的前提下,在基本点之间沿地质界线加密布置的观察点。

加密点只作简要的文字记录。

c)岩性或产状点:为控制和了解地质界线之间岩层产状变化及岩性特征、满足基本点密度和数量要求而布置的观察点,岩性或产状点只需记录岩层产状和岩性特征。

路线地质:指相邻两个地质点之间的观察路线,如D1—D2表示1号地质点到2号地质点之间的路线。

记录内容主要是描述两点间先后观察到的地质现象。

但必须:a)记录的地质现象要有准确位置(对应某个地质点的方位和平距)。

b )应记录地质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并说明与已知地质点有无差异或变化。

c )路线上尽可能多地实测岩层产状,注意产状变化并分析原因。

d )每条路线的观察记录具有连续性。

地质雷达野外现场测试记录表

地质雷达野外现场测试记录表

应急预案:制定 应急预案,应对 测试过程中可能 出现的意外情况, 保障人员安全和
环境安全。
记录表内容:详 细记录测试过程 中的安全与环保 措施执行情况, 包括安全检查、 环保监测等方面
的信息。
测试目的:验证地质雷达设备的性能和效果 测试过程: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雷达探测效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测试结果:得出地质雷达在各种地质条件下的探测效果和精度 测试结论:根据测试结果,提出地质雷达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
为后续的地质分析提供可靠 的基础数据
确保地质雷达探测数据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帮助了解地下结构,预测地 质灾害风险
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 的参考依据
现场踏勘:了解测试现场的地 形、地貌、地质等情况,为布 设测线提供依据。
确定测试目标:明确测试目 的和要求,为测试做好准备。
设备准备:根据测试目标和现 场情况,准备相应的测试设备
采集要求:保证数据准确性和完整 性,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
数据采集:对野外现场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去噪等处理,提高数据质量 数据处理:采用地质雷达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提取有用信息 结果分析: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地质资料进行解释和推断
地质雷达探测深度 与实际深度误差在 ±0.5m范围内
测试结果分析:对地质雷达的探测效果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探测深度、分辨率、准确性等方面的评估。
优势与不足:总结地质雷达在野外测试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适用范围与限制:明确地质雷达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为后续的勘探工作提供参考。
改进建议:针对地质雷达在野外测试中的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提高其探测效果和实用性。
和辅助工具。

野外地质记录表大全

野外地质记录表大全

Z:
施工日期
年 月 日 终孔日期
年月日
设计深度 终孔深度
设计方位角 设计倾角
钻机类型 机号
施工结果
孔径(mm)
钻孔结构 孔深(mm)
套管长度(m)
次数
1 23456
7
8 质量评定
记录孔深(m)
孔深校正 丈量孔深(m)
误差
应测次数
实测次数
超差次数
次数
1 23456
7
8 质量评定
记录孔深(m)
弯曲度测 丈量孔深(m)
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
起点坐标 X:
Y:
Z:
导线
累计
产状 导向与 真
分层
导 方 斜 坡 平 高 平 高 倾向 走向间 厚 代 厚
线 位 距 角 距 差 距 差 / 夹角 度

号 角 (L) ±(β) (M) (m) (M) ±(m) 倾角 (γ) (D) 号 (D)
地质描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坡度
年 月日 年 月日 编录质量
质检
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
矿区名称
钻孔号
第页
孔深校正
序 号 记录孔深 校测孔深 误差
(m) (m) (m)
弯曲度测量
误差率 测量孔深 测量天顶角 实测方位角
(%) (m) (°)
(°)
测量 方法
测量 仪器
应测次数
实测次数
超差次数
应测次数
实测次数
超差次数
记录人:
日期
坐标
工程号:
第 页/总
编号

野外调查记录本记录要求

野外调查记录本记录要求

工程地质野外记录内容与格式野外工程地质记录是工程地质勘测最基本的原始资料,它直接关系到测绘成果与勘测质量。

为统一我院地质测绘标准,提高地质资料质量,特拟定野外工程地质记录内容与格式要求,供外业参考。

野外工程记录分百米标记录和工点记录两种,分别列出格式,有关记录要求和应注意事项,统一作如下说明:一、野外记录内容必须按工程地质勘测细则及有关规定进行。

内容主要为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水文地质、不良地质现象,既有建筑物状态及访问记录等。

描述方法可参考铁路工程地质手册。

二、野外地质测绘的观测点数量,可参照勘测细则要求进行。

观测点的编号、位置要标注在平面草图上,参见附图2、3。

三、百米标调查时,野外记录本的左页必须按里程顺序,由小到大,由下而上,按一定比列(一般为1:10000)绘制地质平面示意草图和代表性地质剖面示意图(纵向、横向或其他方向)及局部放大的平面或剖面图。

必要时绘制地质素描图。

记录本的右页由上而下进行文字记录。

左页草图与右页记录原则上应对照一致不够记时,可按下右页,但不宜超出半页以上,否则该左页相应部分应空出。

四、左页带状平面草图中的地形、地物仅绘与地质直接有关的,如穿越或紧靠村庄、河谷、沟渠、井泉、断层露头、人工开挖坑穴、水坝建筑物、地形等高线等。

为考虑日后钻机进出工点,必要的道路交通情况亦应绘于平面草图上。

五、左页平面草图中的图例符号应采用工程地质图例中的统一符号表示,如C(黏土)、L(老黄土)、S h(页岩)等。

六、初测导线或定测中线应注明里程,如每公里须注明公里标,每100米或500米须注明百米标。

里程要衔接,记录要全线贯通,否则须注明上承下接页数,便于核查。

七、每一测绘单元终了应作一小结。

综合说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稳定性的初步评价等。

八、野外记录要文字简洁,清楚。

要有定量的记载,要便于判断分析、有充分的记录依据。

如发现遗漏或不足时,要去现场初充测绘。

九、野外记录必须在现场及时填写,如有错记部分,不能用像皮涂掉,应用铅笔划去,将正确的记录在上部或后边。

野外地质调查表格

野外地质调查表格

照片:
周边地层层序、岩性、产状、厚度、岩体风化状况、岸坡结构、软硬岩层的组合与分布、软 弱破碎带的展布特征、层间错动带分布、含水情况层位等
地面裂缝性质、分布位置、形状特征、延伸长度、充填情况、裂缝产生的时间及变化情况
滑体内及其周边水文地质特征
审核日期
调查人:
记录人
审核
附表 8 钻 孔 施 工 设 计 书
钻探目的与要求: 1、 查明第四系厚度、岩性、结构; 2、 查明滑体及滑带性状态; 3、 采取试验样品; 4、采取有效技术措施,确保岩芯采取率, 尤其应保证滑带岩心及样品的采集; 5、物探测井; 6、部分孔安装钻孔倾斜仪。
钻机类型
动力机类型
泥浆泵类型
钻塔类型
成井工艺要求:
井管材质
扶正器安装要求
过滤管类型
花管孔隙度
垫筋直径
垫筋数量
缠丝间隙
过滤网材质
过滤网规格
浮力塞(板)材质
数量
砾料直径
填砾高度
数量
止水粘土球直径
止水粘土球数量
洗井方法
出水管直径
总长
风管直径
总长
混合器的沉浸比
提高施工质量、效率和保证安全的技术措 施: 1、强压、小水量、限制回次进尺,严禁超
管钻进。 2、采取不同工具采、补取岩芯(样)。 3、软弱地层,必须采取“一慢、二限、三
深 度
校 正 孔 深 位 置
钻进规程
钻 头 压 力
钻 具 转 数
冲 洗 液 量





投 砂 量
冲 洗 液 类 型
下 管 方 法
水 及 其 检 查 方
封 孔 方 法

(完整版)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完整版)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时间: 2003-10-27 14:45:05 | [<<][>>]主编单位:中南勘察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7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的通知建标〔1992〕87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6)城科字第263号文的要求,由中南勘察设计院主编的《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87—92,自1993年7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勘察与岩土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院负责归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主编单位负责。

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年12月8日1总则1.0.1 为提高建筑工程地质钻探的技术和质量水平,统一技术要求,确保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原始资料的准确性,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场地与地基勘察中的钻探工作,可作为此类钻探技术方案制定、现场钻探质量监督及成果检查验收的依据。

1.0.3 工程地质钻探应符合下列要求:(1)能为钻进的地层鉴别岩土性质,确定其埋藏深度与厚度;(2)能采取符合质量要求的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3)能查明钻进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的赋存情况。

1.0.4 钻探工作应以勘察工程钻探任务书为依据。

钻探任务书应按照1.0.3条的要求作出具体规定,并附有比例尺与勘察阶段相适应的钻探点平面布置图和地形图。

钻探单位应按采用钻探任务书指定的方法和设备完成钻探工作。

1.0.5 进行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钻探点位测设2.0.1 钻探点位测设于实地应符合下列要求:初步勘察阶段:平面位置允许偏差±0.5m,高程允许偏差±5cm;详细勘察阶段:平面位置允许偏差±0.25m,高程允许偏差±5cm;城市规划勘察阶段、选址勘察阶段:可利用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依地形地物特征确定钻探点位和孔口高程。

钻探编录(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内容要求

钻探编录(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内容要求

实测剖面图应有图名、图例、比例尺、剖面起点坐标、方位、垂直标尺、水平标尺、剖面图、平面图及责任签等。

作图时,剖面图的西、北西、南西、南端应放置在剖面图的左边,而东、北东、南东、北端放在剖面图的右边。

剖面图自左至右总体方位应小于180°。

如果有物化探工作,其曲线图可视情况放在实测剖面图的上方或单独成图。

剖面起点坐标、方位、垂直标尺、水平标尺、导线号、地层界线、地层代号、岩浆岩代号、岩性、矿体、蚀变带、断层、采样点及标本、样品编号、探矿工程、地质产状、各地质内容编号及代号、重要地物等。

如有放大素描图应在剖面上方绘制并用箭头指示位置。

方位、导线(长度以平距计)和导线号、地层界线、地层代号、岩浆岩代号、矿体、蚀变带、断层、采样点、探矿工程、地质产状、各地质内容编号及代号、重要地物等地质填图地质点性质指界线点、构造点、矿化点、岩性点等。

主要分为基本点、加密点、岩性或产状点三类a)基本点:为控制测区地质界线和基本构造形态布置的观察点。

基本点应布置在测区填图单元的地质界线、含矿层或矿体、蚀变带界线、岩体界线、断层面及褶皱轴等位置上。

基本点要求作详细的文字记录(必要时作放大素描图)。

b)加密点:为进一步控制地质界线和构造形态的变化,在满足基本点密度要求的前提下,在基本点之间沿地质界线加密布置的观察点。

加密点只作简要的文字记录。

c)岩性或产状点:为控制和了解地质界线之间岩层产状变化及岩性特征、满足基本点密度和数量要求而布置的观察点,岩性或产状点只需记录岩层产状和岩性特征。

路线地质:指相邻两个地质点之间的观察路线,如D1—D2表示 1号地质点到 2号地质点之间的路线。

记录内容主要是描述两点间先后观察到的地质现象。

但必须: a)记录的地质现象要有准确位置(对应某个地质点的方位和平距)。

b)应记录地质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并说明与已知地质点有无差异或变化。

c)路线上尽可能多地实测岩层产状,注意产状变化并分析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