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的异化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前在我的印象当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理论性强且枯燥乏味的课程。可是通过这一个学期在徐武生老师课堂上的学习,我发现了这门课的乐趣,也开始以新的角度来看带这门学科,更想要进一步的去探索它。老师不拘一格地开启了焕然一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继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更是以自己对这门课的独特理解对教学内容做了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改革。由于大学生最关注的是自身的发展,老师的教材实现了和我们现实生活最大限度的融合,同时力求抓住马克思基本主义原理的最核心部分:现实的人的历史性解放。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恰如其分的引用了一些文献资料和视频资料,让我们对教学内容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同时小组讨论和整理笔记等活动都能够让我们对所学知识作出回顾和总结。
摈弃了以往课堂只有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教学方式,老师把时间很好还给学生,注重独立的思考过程,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学习之后较之前而言有很多收获,对马克思基本主义原理有了崭新的认识,可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还是会觉得有些概念有些晦涩,自己理解得不是很透彻,希望老师可以增多一些讨论课。
异化的概念是人所创造的东西与人对立,敌视人甚至奴役人,成为了支配人的力量。放眼当代都市,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人性异化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存在的现象,而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异化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它几乎无孔不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无法逃离日常生活,也就是无法逃离异化本身。就比如现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常见的“过劳死”,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太大,从而出现精过度疲劳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将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25岁女主播郭梦秋猝死”让人惊骇,让人惋惜,这是对
年轻人健康敲响的警钟,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事业多高才算高?金钱多多才算
多?事业就会把身体压垮,金钱就会把生命累垮。24岁淘宝“美女掌柜”过劳猝死朋友证实:女孩太忙。翻开新闻的备忘录,全国各地爆出的或因过度劳累、压力过大等原因死亡事例层出不穷。富士康的跳楼事件、80后年轻员工上班猝死等新闻有力的佐证了猝死年轻化的危险趋势。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和精神紧张、连续不断的加班加点、毫无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多重因素累积起的高压是过度劳累的原因。究其根本,还是被我们所创造的东西所奴役了,没有成为自己行动的主宰者。
当代异化对人造成的结果,主要是一种心灵的折磨、精神的痛苦。比如我们生活当中经常见到年轻人随时玩手机,尤其是大学生。有调查发现,年轻人每日用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将近六个小时,已影响睡眠的质量,更不必说改变生活了。一日六小时,就是已经用掉了一天四分之一时间,剩下的时间除了上班或读书之外,吃喝拉撒睡眠都包了,照此过下去,也就是说我们人生的四分之一,是盯着电子屏幕过的。电子产品虽然功能很多,改变了生活,课与此同时它们也在异化人,最恐怖的是人被异化了,还不知道自己正在被异化,却也没有人可以阻止。但实际上,人是不是真的那么需要手机这些电子产品呢?每天少用几个钟头,会不会影响生活质量?把时间从手机那里解放出来,去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不是比被手机绑架要好一些?每个人每天花那么多零碎的时间来浏览各种不一定有价值的信息,不是成了回收站了吗?人生短暂,时间用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也等于你的生命质量受到损害,但很少有人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应该成为电子产品的主人,而不是做它的奴隶,做一个不被智能机器俘虏的人。在高度组织化的生产过程中我很容易处在被动的地位,变成机器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支配机器的力量。工作变得重复、单调和无思维性,控制力、创造性、好奇心和独立思考正受到阻碍,而根本不是一种有意义的人的活动。在异化的生活中,人失去了自己的尊严与价值。
当代社会有一个误区,金钱使人感到有了钱似乎就能买到一切。包括郭美美事件在内的一系列炫富事件呈现出的价值取向是:人的获取物品仅仅是为了占有而非真正使用,也就是满足于无使用价值的占有。另外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刚进大学很多学生跟家长要求的必备三件套:手机,电脑,相机,有些家庭条件不是很富裕的学生甚至要求最新苹果系列,仿佛这才是上大学的标配,只有这样才在
同学面前有面子,还有些同学不好意思跟家里要钱,就采用提前消费的方式,先把要买的东西用生活费给买了,之后再想办法兼职或者其他方式把漏洞给补上来。那么此时我们的消费活动不再是一种有意义的、有创造性的体验,而是人为刺激起来的满足。
消费原本是达到幸福目的的手段,现在则变成了目的本身。回顾以前还没有这些产品的时代,人的心思单纯,社会风气良好,即使是很简单的、在现在看来毫不起眼的东西也能让人幸福感爆棚,我们也很清楚幸福感不是靠这些产品,靠别人能给的。但现在的人们在被这些光怪陆离的产品包围之后似乎很难再独立而清醒的思考了,这些产品本身的存在价值在于改变生活方式,没错,现在生活方式确实是改变了,但与此同时人也在被它们所束缚着,不得自由,就像“带着镣铐跳舞”。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也异化了,在都市里作为邻居而互不认识的现象很常见,我们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完备的起居设施,但没想到反被它所胁迫,割裂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连接。还有就是当代社会大家鄙夷但又心照不宣的微妙现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成了相互利用的关系。人与人只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和相互利用的需要才联系在一起,每个人都被看作是一件商品,人们都视其价值大小而决定人际关系,利己主义原则支配了人与他人的相处。这种现象甚至在大学里可见一斑,秉承趋利避害的原则,大家本能的去靠近在他们看来有潜在价值可以交换的人,这样的人际关系几乎找不到多少爱和恨,而表现为一种表面的友好,背后却是疏远、冷漠和许多难以觉察的不信任。这种异化使人失去许多尊严感和所有的自我意识,失去了自我而沦为物。可这种现象是如何造成的呢?
究其根本是对利益的追逐,而利益也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自己所创造的,于是我们为利益所驱使,傀儡般的一味追名逐利,以公式化的面孔应对着所有人,却不知不觉地关了心门,忘了初心。
还有就是我们人格的商品化,为了迎合别人或者是市场,改变成自己完全不认识的样子,人格好像也逐渐变成了一件商品可以明码标价放在柜台销售,就像现在饱受诟病的无节操模特干露露,为了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和需求无下限地在镁光灯下搔首弄姿,博取眼球,人格的意义早已被她抛在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