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浅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义

合集下载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自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探索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在现代社会,面对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严峻的问题,更加需要我们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寻找一条可行的道路。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

首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没有自然的支持,人类将无法生存。

然而,人类的活动却经常给自然环境带来破坏,如过度采伐森林、过度开发土地等。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生态平衡,还对人类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只有通过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资源和环境保护。

这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只有保持生态平衡,才能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人类的活动对生态平衡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如森林的砍伐导致土地沙漠化,污染物的排放导致水质污染等。

为了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需要保护自然环境,减少生态系统的破坏,恢复和保持生态平衡。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地球的可持续发展,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再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助于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自然环境的破坏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问题,如空气污染、水质污染等。

这些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只有通过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此外,自然环境的美丽和丰富也是人类心灵的寄托。

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宁静,从而改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幸福感。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只有人们认识到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并主动采取行动来保护自然环境,才能实现和谐相处。

其次,政府和企业应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并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孙金龙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重大成就、重大变革,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一,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战略部署。

这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准确理解把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意义和重点任务,坚决抓好贯彻落实。

充分认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意义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刻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的继承和创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涵,对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绿色根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我国作为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环境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高消耗、高污染的模式是行不通的,资源环境的压力不可承受。

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这是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超越。

(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尤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望值更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容忍度更低,成为这一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当代价值

收稿日期:2020-11-2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渊源研究 (项目编号:18CKS026);黑龙江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 规划2019年度备案课题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研究 (项目编号:GJD1319002);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 恩格斯生态思想对 美丽中国 理论建设的启示研究 (项目编号:21MYX01)㊂作者简介:李丹丹(1985 ),女,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哲学㊁马克思主义哲学㊂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当代价值李丹丹,林㊀鑫(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㊀150040)㊀㊀[摘㊀要]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内容,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自然的独立性㊁先在性㊁内部规律性的阐述,揭示了自然是人类存在的前提,得出实践是人与自然的纽带,只有实现人与自然㊁人与人关系的双重和解才能最终达成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㊂本文通过整理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内涵,探究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助力实现生态建设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㊂[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建设[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11X (2021)11-0098-03doi :10.3969/j.issn.2096-711X.2021.11.043[本刊网址]http :// ㊀㊀生态环境问题伴随着工业发展走进人类的视线,当人们以环境为代价不断谋取利益时,生态的恶果就已经悄悄埋下,当人们庆祝经济建设的累累硕果时,自然早已变得面目全非,人类正面临着物种锐减㊁资源短缺㊁大气污染等等一系列环境困境,生态问题也升级为全球关注热点,人们开始从思想㊁制度等多方面入手探求着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策略㊂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人类埋下生态恶果的19世纪,就以敏锐的智慧批判了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带来的生态困境,分析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并指出解决生态问题必须要实现 人与自然 及 人与人 的和解㊂今天人类取得的科学技术足以支撑我们对自然进行顺应目的式改造,与此同时能力的扩大也代表着责任与风险的爆格,马克思恩格斯对 人与自然关系 的思考,不仅使我们认清现存生态问题,更使我们树立正确生态思想,为生态发展指引方向㊂一㊁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中 人与自然关系 的基本内涵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对生态思想进行系统的归纳,但其生态表述贯穿在整个思想体系中,在许多著作中都有迹可循㊂马克思指出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着生产生活资料,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前提与发展的依靠,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连接的纽带,在这个过程中人既是能动的主体也受动的存在,我们需明确自然是人类存在的前提,实践是人与自然的纽带,应全力探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㊂(一)自然是人类存在的前提相较人类存在史而言,自然界从存在时间维度就具有先在性,当人类尚未涉足自然界时自然就以自身规律进行着运动与发展,并结束了一类物种从有到无的进化过程,因此自然相较于人类具有先在性与独立性㊂而人类正是在自然发展的进程中应运而生的,归属于自然是自然的组成部分,马克思指明: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 ,人与自然的发展具有同步性,人类的发展必定是在与自然的交互中实现的,马克思指出: 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㊂人与其他动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性,都是 自然的㊁肉体的㊁感性的㊁对象性的存在物 ,但人与动物的差异在于,人是 具有自然力㊁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 ,人的能动性与动物划分着根本界限㊂恩格斯同样也表明,人类在对自然进行统治时,绝不能秉持过客身份,因为 我们连同我们的肉㊁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 ㊂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证自然存在的独立性与先在性时,同样表明自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物质资料与精神世界这两个大前提㊂人类维持生存断然离不开空气㊁食物㊁资源等等这些自然必需品,离开自然人类就丧失了生存的前提又何谈发展, 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 ㊂当自然存在物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要后,又为人类增添了多彩的精神世界,生活中眼见的生产资料原型为人类提供了意识世界的源泉,它们 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 ㊂马克思恩格斯从多重角度论证了自然界的重要意义,人类源于自然仅仅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不可妄自尊大㊂(二)实践是人与自然的纽带在认识到自然是人的存在前提后,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劳动㊂人类能够根据自己的目的与意识的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为了维持生存就人必须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㊂马克思指出: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㊁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㊂ 在这个过程中不单是一方的变化,是人与自然的双向变化进程,因此在实践中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尤为重要㊂ 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㊂人靠自然界生活㊂ 人类生存于原始部落时,人们生存条件完全来源于外部自然的限制,自然这个 无机身体 保持着最完全的原貌,但随着手推磨到蒸汽机人类工业的逐步前进,人类的 无机身体 慢慢被自己的利益之心破坏㊂马克思表明, 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㊂ 实践活动伴随着人类认识的前进而不断深刻,实践的深入一方面改变了自然的存在状态,自然从最初的 自在自然 走向 人化自然 ,自然最原始的面貌逐渐褪去,人类涉足改造的痕迹尽在显露㊂另一方面,实践经验的累积也使人们对自然的改造能力加以提升,人类开始转换着自我的身份,从简单被动的受制于自然,向能动的反作用切换,自然逐渐烙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第34卷第11期㊀总第297期上人化的标记㊂在此人类也必须明确实践的受限性,应以自然发展的内部规律对自我活动进行束缚,历史不断向人们展现当实践违背自然规律时,利益的存在只是片刻终归虚无,自然终会因损害而爆发,人类也终会自食其果㊂因此在发展中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同步进取与统一,人类才能获得长久的利益,谱写悠远历史的辉煌篇章㊂(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最终目标㊂恩格斯指出 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大变革,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开辟道路而已㊂ 只有实现人与自然㊁人与自身的双重和解才能到达终极共生之路㊂自然界本身具有内在的发展规律,人最大优势在于能够认识规律㊁掌握规律,进而我们可以自然规律为前提开展物质生产生活,在不至于伤害自然的条件下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㊂马克思恩格斯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归根结底就是人与人的关系,生态困境归根到底由人与自身关系引发,因而处理好人与自身问题更为重中之重㊂人与自身的关系问题涵盖两个方面㊂一方面,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人的关系因利益而走向分歧,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的关系只由物质利益衡量,执权的资本家仅仅以眼前利益为目标完全忽略物质生产为他人及生态带来的影响,异化从而产生㊂另一方面,人与社会的关系,由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化解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也应从人本身入手,当人的劳动不再受利益驱使,转换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目标时,人与社会便迎来了和解㊂解决好 两个和解 后,使生态建设之路才能一路畅通向前㊂二㊁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的幸福,关乎民族发展的未来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是确保目标清晰㊁方向正确的前提㊂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深入掌握其内在意蕴,助力我国生态建设之路㊂(一)使公民树立良好生态文明意识生态困境产生的根源归于人的内在问题,人民是否拥有良好生态意识决定了国家生态建设是否拥有坚实发展根基,因此建设优美生态环境营造美丽中国的前提就要使全民树立良好的生态意识㊂公民生态意识现状表现为,首先,因区域发展水平的限制,公民生态意识具有差异性㊂我国部分城市已经开始施行垃圾分类政策,公民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偏远地区依旧存在靠山吃山以自然资源谋利的发展状况,仍具有强烈的 人类中心主义 色彩㊂其次,公民对生态建设的责任意识不强㊂有些公民认为伟大建设目标属于国家,生态建设离自身很遥远,意识不到落实到自己肩上的责任㊂最后,公民缺少生态忧患意识㊂以上问题的出现并不代表人民拒绝美丽生态环境甘愿放弃生态追求,恰恰是由于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缺乏㊂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了全面论述,打破了 人类中心主义 观点,强调了人可以通过实践获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并阐述了违背自然规律后自然对人的报复,明确了人类应树立敬畏自然的态度,在规律范围内践行实践㊂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念贯彻到人民心中,有助于人民摆清自我在发展中的位置,认清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从而树立良好生态意识㊂国家应普及生态教育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融入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学生基本生态意识,打造终身生态学习观念,汇集每个小我的建设力量,助力美丽中国实现㊂(二)使国家正确认识现存环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工业与城镇化的脚步大步向前,经济取得了万众瞩目的成就,不仅完成了长久㊁接连㊁快速的发展,而且迎来了平稳的增长;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从以往的匮乏与拮据,转变为富足与充裕,从最初的食不饱腹到现今的全面小康,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㊂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经济发展大国,看到卓越成绩时我们也应思考经济建设对环境带来的负担,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在 改变自然 观念的影响下,人与自然的矛盾愈发尖锐,人们为满足自身欲望,遗忘了自然发展的规律性,生态环境显露着病态身躯,如动植物数量大幅下降㊁水土大气污染严重㊁资源短缺㊂现存环境问题的根源来自人们对经济与利益的追逐,为谋求快速发展成果以环境为代价是最便捷的方式,但当然发展取得成效后环境问题也逐渐显露㊂面对现状我国及时调整了经济发展模式,刹住了生态恶化的快车,但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㊂在科技日益创新的今天,自然规律这个大前提依旧是我们的命脉,以经典作家详实的实践考察为基,以美索不达米亚居民的行径为警戒,我们要懂得无限破坏后,自然的报复终会到来,延续经典理论的智慧与卓识,现今我们应严于规范自身,实现与自然的长足相处㊂(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马克思恩格斯早已表明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就应实现人与自然㊁人与人关系的和解,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强权政治根本无法实现二者的和解,问题的化解只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寻找出路,最终在共产主义中得到和解㊂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至今内部的矛盾性早就无法掩盖,在生态建设中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将高污染产业工厂转至不发达国家来减轻自身环境危害㊂社会主义制度无疑是现今生态建设最正确的道路,坚守正确道路是我国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此进程中我们还需继续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的时代价值,探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要素,使人民自觉在发展中实现环境与个人的统一,使国家自觉将生态融入发展的每个阶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不断缩小与共产主义的差距,最终完成人与自然的统一㊂三㊁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价值深入体味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内涵后,落脚到实践才能将理论造福人民,自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充分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建设在我国发展进程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㊂掌握内化人与自然关系,有助于完善可持续发展政策使人民真正享受生态公平与正义,有助于为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打好坚实生态根基㊂(一)遵循自然规律,谋求绿色发展自然规律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先在性无论何时都不可漠视,早期为追求高速发展建立的高消耗产业必须加以改进,今天我国建设的总方针是既要以自然规律为前提,又要在充分利用规律的基础上提升发展的质量与速度㊂在新时代背景下,首先,应改造高污染高消耗产业,对传统工业中粗放型生产模式进行指导,实现产业转型,减轻工业生产产生的环境负担,使产业模式与国家发展大势相融合;其次,应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发展模式,在发展中增强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彻产业生产与生活应用中,注重培养个体企业中的生态导向文化;第三应将绿色发展理念注入人民生活实处,鼓励人民践行节约能源,倡导㊀㊀(下转第103页)On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Talent Theory in the New EraJIN Lu(School of Marxism,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Beijing102249,China)Abstract:Marxist talent thought is the thought of Marx and Engels using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dialectical materialism.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and inheriting the thought of outstanding talents,it explores the value and status of talent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s well as the scientific theoretical system of their growth and management rules.In the new era,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talent theory should focus on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Party managing talents,implementing a more active,open and effective talent policy,encouraging and guiding the flow of talents and optimizing the environment for talent development.Key words:new era;talents;Marxist talent theory(责任编辑:范新菊)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上接第99页)低碳出行,并利用网络媒体宣传生活节约小妙招㊂只有全民关注㊁全民参与生态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才能够在现实中开枝散叶㊂(二)规范人民实践,强化制度力度实践是人与自然相连的直接纽带,在此实践应是全体人民的行动总和,在生态建设中意识能够以内心信念规范人民行为,但仅以意识为主导缺少宏观调控并不能保障生态建设长远稳固的发展㊂恩格斯指出,只在思想中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投身生产方式与制度的改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只是空谈,因此只有以制度规范好人民实践活动,生态建设才有保证㊂新时代人民在满足物质需求后,新的需要也应运而生,优美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立足时代发展脚步所求的新需要,这也为我国制度建设明确了更高的目标㊂首先,应适度强调制度行为规范,在人民心中树立起生态制度的戒尺,明确对与错的界限,同时对违规案例予以公开审查,接受人民的监督与检举;其次,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力度,严格管控治理非法狩猎伐木等活动,为自然保护区建好牢固的制度围墙,为生态发展树立更高的准则㊂(三)应用科技创新,发展生态建设科学技术使人类从最初的手工业劳动中解放,跨入机器制造业,在此经济迎来了飞速增长,但科技的两面性也在发展中显现,科技风初期人们只看到利益的最大化,忽略了环境的承载力,进而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劫难㊂今天我们应辩证审视科技的作用,利用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保护生态,建设可持续循环产业结构,摒弃以往重科技必危害自然的偏激思想,调动人民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创新建设,鼓励科技专利研发,实现科技服务于人㊂同时扩大科技能源在生态领域投入的范围与力度,我国地大物博的能源储蓄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显著优势,近年来风能㊁太阳能的普及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基本生活设施实现能源优化后,应继续拓宽核心节能技术在交通㊁通信等领域的应用范围,加强生态可持续产业链的一体化模式,使科技与生活相连相融㊂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6]朱宪臣.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其现实指导价值[J].实事求是,2011(3):5-9.[7]冯淑慧.生态危机视阈下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探析[J].求实,2015(2):4-10.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Marxist Ecological ThoughtLI Dan-dan,LIN Xin(School of Marxism,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150040,China)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the core content of Marxist ecological thought,which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Marx and Engels revealed that nature is the premise of human existence by expounding on the independence,pre-existence and internal regularity of nature,and concluded that practice is the link between man and nature.Only by realizing the double reconcilia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between man and man can we finally reach adulthood dialectical unity with nature.By sorting out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of Marx and Engels,this paper explores it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so as to help realize the harmonious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i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man and nature;harmonious development;ecological construction(责任编辑:桂杉杉)。

浅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义

浅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义

浅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遇到新的挑战。

同时,人类在自然的“报复”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与自然关系所面临的问题不同,人与自然和谐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和谐与否,如何实现和谐,取决于人类当时的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

马克思说过:“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①。

下面就针对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做以下分析。

关键词:环境污染和谐发展自然规律当年阿姆斯特朗在登陆月球时,回头望了望地球,他说他不知地球原来这么的美丽动人。

地球已有四十六亿年的历史,而人类短短的只出现了几千年,却几乎摧毁了她的美貌。

地球,是美的,但在人类文明日渐蓬勃发展的同时,她渐渐凋零了。

人与自然太微妙了,曾经不知道大自然的强大,当我看过电影《正负2度C》的时候,我惊呆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竟然是这么的不堪一击,例如,人口的增长,使耕地面积扩大,这会导致大面积森林和草原遭到砍伐和焚毁,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②。

我们人类又能阻止得了这一切的发生吗?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保护、预防、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地球,改善大自然,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的演化一直是自然过程。

在人产生并且从自然中相对独立出来之后,人类活动开始干预自然,自然过程中加入了人为因素,并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类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还是自主的实体;既受控于自然,也在改造着自然。

1.1自然对人的影响自然及其演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首先,自然界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创造了人,也改造了人。

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人类的出现,都是自然发展、演化的结果。

此外,自然环境还影响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如国家统一、语言分界、建筑、绘画等。

最后,自然的变化一般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通常需要数百万年、数千万年甚至上亿年才能显现出来,相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的演变是一个慢变量。

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话题。

自古以来,人们就倾向于将人与自然视为对立的两个存在,认为人类要对抗自然、征服自然。

然而,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如何实现以及对我们的意义。

一、互相依存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

自然赋予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人类则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来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人类通过种植谷物、养殖家禽等方式获得粮食,而自然则通过提供土地、阳光和水源来满足人类的需求。

同时,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药物和自然景观,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二、保护自然的责任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有责任保护自然环境。

自然界的生物物种与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我们应该尊重它们的存在,并努力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我们应该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环保型产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对大气和水源的污染。

只有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才能保护自然并维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三、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而非对抗自然。

我们生活在自然界中,我们的生活和行为都会对自然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尊重自然的规律。

例如,我们应该学会适应自然的变化,不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破坏生态平衡。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与自然亲近的活动来增强与自然的联系,例如户外运动、观赏自然景观等,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体验自然的美妙。

四、和谐的自然环境对我们的意义和谐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

自然环境可以带给我们心灵的宁静和放松,减轻我们的压力和疲劳。

有研究表明,与自然的接触可以降低血压、改善睡眠,并提供情绪上的满足感。

此外,和谐的自然环境还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我们的思维和创作提供灵感。

总结起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非常重要且值得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去实现。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摘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核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长期谋求解决的一个根本性课题。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自然界也在悄悄地报复人类.面对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重新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尤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科学发展前言: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已成为世界性公害.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全世界有10亿以上人口生活在污染严重的城市,而在洁净环境中生活的城市人口不到20%。

由于自然资源非正常利用,异生型人工自然物的大量滋生,干扰了自然生态的正常演化,破坏了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其中:“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危机的三大突出问题。

面对种种生态危机的威胁,人类应该真正地自我觉醒和自我约束,做到人与自然的平等协调发展。

(1)树立生态自然观念首先要树立起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针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由于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生和主导地位的形成,把人类看成为超自然的存在体,傲然凌驾于自然之上,将人与自然之间视“对立、对手、对抗”的关系。

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人类任意地,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造成了对自然的极大破坏,导致了生态危机。

今天,我们必须进行严肃的反思,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建立起新的生态自然观:人是自然长期进化的产物,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他必须从自然获得生活的资源,时刻与自然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高度相关的统一体;人类必须跟自然“共生、共存、共荣”和谐相处,自觉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调节者,使人类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其次要树立起自然有限观.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对于非再生资源,由于人类的利用,只会逐渐减少,不会增加。

浅谈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浅谈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浅谈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说,人类应该怎样与周围的自然界共处,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起就一直在探寻着思索着。

恩格斯曾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

按照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人与自然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类对自然界有依赖性,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基础;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和组成部分。

但人又是社会存在物,具有高于自然物质的社会本质。

这集中表现在人具有理性、道德和劳动的能力,表现在人们之间通过语言中介沟通与交往,表现在人生产与生活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作为劳动存在物、理性存在物、道德存在物和语言存在物的人,不仅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且具有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点。

首先,人是自然的存在物,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和一部分,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然的本质的立场,即把人看作自然存在物,同时又受到外部自然的限制。

同时,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不是从来就有的,人类也是地球环境演化的产物,人是自然之子。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曾经说道: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

在这里,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人本身与自然的关系,不能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

其次,自然界具有独立于人的意识的客观性,遵循自己的客观规律。

有自觉意识的人虽然能够通过认识和实践改造自然,但这并不表明自然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认识和实践,因为人的实践改变的仅仅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形式和自然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特点,而不能创造自然物质及其规律。

再次,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资料的来源。

马克思在肯定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同时,也强调作为劳动对象的自然界在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的地位。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一个热门话题。

人们对于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是无法否认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首先,人类作为自然界最高级的智慧生物,必须意识到自己与自然之间平衡的重要性。

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层面,人类都离不开自然的滋养。

自然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水源、气候和能源等基本需求。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破坏也在不断加深。

例如,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水源的污染和过度使用导致了水资源匮乏,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加剧了气候变化等问题。

因此,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其次,人们应该意识到自然的价值和尊重。

自然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是灵感的来源和情感的寄托。

自然景观中的美丽风光可以激发人们的艺术创造力,山川湖海的壮丽景色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和平衡心灵。

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好自然环境,让这些美丽的景观长期存在,并让子孙后代也能共享这些资源。

另外,自然也是其他生物的家园,人类应该尊重和保护其他生物的生存权益,不干扰和破坏它们的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需要人们采取积极的保护行动。

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例如,节约用水,减少用电等行为可以减少对水和能源的浪费。

此外,人们还可以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加入保护自然的组织,参与植树造林和垃圾分类等活动。

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在和谐相处的过程中,人类还应该学会与自然和解。

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变化过程,有些事情是人类无法改变和掌控的。

例如,天灾和自然灾害是无法避免的,人类只能通过适应和准备来减少损失。

此外,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人类也应该尽量保留一些原生态的地方,给自然留出生存的空间。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论文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论文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论文在这个现代化的世界里,人们习惯了依赖科技和经济发展,而很少关注自身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生活在一片繁荣的城市里,很少空闲的时间能给我们去认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各种生物。

但是,我们忽视了我们与大自然的互动,也就意味着我们忽视了自我的均衡和集体的未来。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方面。

人类与自然从一开始便密不可分。

我们是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物种,每个人都是依靠自然资源而生存的。

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而这些影响的程度,取决于我们与自然的关系。

首先,我们应该要较好的理解自然。

发展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有保持对自然的仰慕。

我们要去认识一些基本而又实质的事物,去了解我们的生态和文化。

想象一下,我们可以对大自然有更深更切实的认识,去了解动植物的生态习惯,了解我们生活的绿化和环境的保护。

这样不仅可以使我们快乐,也能使自然获得我们更好的保护。

其次,我们应该要尝试去保护自然。

保护自然的方法是多方面的。

人们可以尝试建立更加环保的社区,用各种方式去减少对大自然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要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意识,去影响周围的人的保护行动。

我们还可以帮助自然保护机构争取政策支持,督促有关部门合理开展环保工作。

最后,我们应该去掌握自然环境的智慧。

人类的活动是会产生对环境的影响,而这样的环境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我们。

我们应该去寻找更加环保、低碳、集约化的生活方式。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用电,鼓励绿色出行和垃圾分类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我们必须要相信,我们的大自然是有足够的能力来适应我们的环境影响和我们的生活习惯。

如果我们能够在更好地保护自然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发展,那么我们就能创造出一个更加和谐,更加平衡的生态环境。

综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实现生态平衡的重要方面。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心得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心得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心得体会
一、要懂得尊重自然
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我们应该学会尊重自然,尊重大自然的恩赐,不要破坏自然环境,不要滥用自然资源,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尊重大自然的恩赐,不要破坏自然环境,不要滥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二、要懂得感恩自然
自然是人类的恩赐,每一天我们都要感恩自然,感谢自然给我们的恩惠,感谢自然的美丽,感谢自然的温暖,感谢自然的慷慨,感谢自然的恩赐,每天都要记得给自然一个微笑,爱护自然,更要珍惜自然,让自然与我们和谐相处。

三、要懂得保护自然
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要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要做到绿色出行,不随地乱扔垃圾,不乱砍伐森林,要注意劳动安全,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努力,让自然与我们和谐相处,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从生态自然观谈谈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从生态自然观谈谈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从生态自然观谈谈人与自然和谐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性质和特点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因此基于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人类必须理性的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充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现代生态自然观的思想。

以这种整体论的世界观,协调当今世界环境、发展的棘手问题,避免人类与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恶化,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进化。

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应该抱什么样的态度呢?二.确立现代生态自然观的思想什么是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

生态自然观强调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强调人活动的能动性和人的主导地位,也强调了人和自然的关系的和谐性。

第一,生态自然观并非简单回到天然自然观,它既是对人工自然观的某种扬弃,又是向天然自然观的某种复归,是更高层次上两种自然观的辩证综合。

第二,生态自然观并不是对一般生态科学、生态哲学或环境伦理学等的讨论和重复,而是对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等进行哲学概括形成的自然观的一种新理论形态。

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生态自然界。

第三,生态自然观是出于对自然观的历史研究的理性思考提出的,它产生于生态自然进入实践领域之初,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自然观的理论研究对生态自然的实践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价值。

现代生态自然观是一种在考虑后人生存与发展的同时,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突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重点地区智力开发为突破口,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在开发中保护,使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法制化,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科学化,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统一,逐步使自然环境、人类发展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的自然观。

三。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自从人类从自然中分化出来,自然界才进入了人的对象领域。

人类对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从自然支配人、人是自然的奴隶的采集渔猎时代到原始农业的产生,人从自然的奴隶逐渐成为自然的主人,出现产业革命即创造农业生态系统、农业文明和创造工业生态系统的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与自然抗争,并逐渐取得对自然的支配地位。

浅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义

浅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义

浅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义1000字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无论我们如何努力改变环境,我们都不能逃脱自然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人类破坏了自然环境,对生态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维护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因为当我们破坏自然环境时,我们也在破坏我们的未来。

保护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我们可以保护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各个生物与非生物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机制,当这个平衡被破坏时,势必会影响地球其他生命的生存与繁衍。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让生物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下生存,从而保证人们的资源和生存条件。

减缓气候变化和谐相处也可以减缓气候变化。

随着气候变化对全球产生更多的影响,人类需要采取措施与自然和谐相处,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我们可以采取如合理利用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低碳经济建设等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同时也保护了环境和自然资源。

促进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的改变可以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当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时,我们可以消除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保护我们的健康。

比如,在山区,在林中呼吸新鲜的空气、嗅到花香可以带给我们额外的享受,而这样的自然环境因为现代的工业和农业活动而被破坏。

提高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和谐发展还可以推进生态文明的发展。

通过采取维护自然环境平衡的方式,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并提高生态治理的水平。

这样的环境发展可以诱导不同行业从多方面考虑如何从自己的角度为环境尽职尽责,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继承文化遗产生态环境对自然产生的影响与人类人文精神的产生紧密相连。

和谐发展不仅能保护自然环境平衡,同时也有利于恢复历史文化、促进民俗文化发展,保护历史和人文遗产。

自然环境和人文文化产生的内在联系使得这些文化传承的痕迹比其他人文文化更加脆弱,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生态环境可以更好地继承人文遗产。

总之,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不仅在于保护自然生态平衡,也有助于保护人类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发展、维护历史文化遗产。

2021年整理 天人合一的合和精神

2021年整理 天人合一的合和精神

天人合一的合和精神讲稿先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蝙蝠的自序》,看完这只蝙蝠的自序,我们人类能得到什么启示呢?有研究表明,冠状病毒来自于动物,正是由于人类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导致了疫病的流行。

启发就是:正是由于人类破坏生态平衡,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就会受到惩罚。

疫病流行,就是大自然狠狠惩罚了不遵循天人合一规律的人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

通俗地讲,“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要合一,要和平共处,人与自然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天人合一”是哲学史上一个重要命题。

《庄子·山木》篇最早提出了“天与人一也”的思想。

老子也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提出:人与自然万物同类相通,相互感应。

这些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古人认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

《易经》就把天地人称为“三才”。

“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不乱,昼夜寒暑依序变化。

“地”是指万物籍以生长的山川大地以及各种物产资用。

“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应天地以化育万物,最终达到“神于天,圣于地”的理想境界。

人们渴望与天地自然和睦相处,与“天”合为一体。

这种渴望和心理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积淀为民族心理,造就了文化的合和精神。

是个农耕社会,人们眷恋土地,依赖农业生产方式,渴望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这已经沉淀为一种民族心理,贯穿到中华文化繁衍发展历史进程中了。

例如:古代老百姓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细心观察,订立了一种用来表示季节变迁及指导农事的历法《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节气歌,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也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古代的传统节日活动,也是顺应天时的:端午节暑热初生,人们可以下水划龙舟,佩香囊避蚊虫。

试想冬天能开展水上活动吗?农历八月中旬,秋高气爽,天空澄明,一轮明月格外清晰,正适合人们欣赏,正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户仰头看。

2022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学习心得5篇

2022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学习心得5篇

2022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学习心得5篇我们马上就要迎来又一年的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活动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家有什么心得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学习心得5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学习心得(一)我们都知道,爱护地球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但是地球这颗美丽富饶的星球已经被人类伤害的遍体鳞伤。

爱护地球,已迫在眉睫。

原来的地球,到处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小动物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肆意奔跑,清澈见底的小溪里有成群的小鱼在嬉戏打闹,岸边有一群小马驹在欢快地饮水,小鸟在枝头唱着欢乐的歌……多么美好的意境啊!可是现在,人类飞快地侵占着大自然,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变成了一个个树桩,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侵占了大片绿地,使小动物们失去了它们的家园,人们残忍地捕杀动物,使它们成为了贪吃者的盘中餐。

他们用小动物的毛皮制成昂贵的皮草,使这些可爱的生命惨死在他们的屠刀下。

我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了极严重的破坏,沙漠化、海啸、酸雨、龙卷风一次次地侵袭着地球,这些现象就已经向我们敲响警钟,保护地球,刻不容缓。

地球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倾尽所有将她的一切都无条件地奉献给他的儿女,而这些儿女却毫不珍惜的挥霍着他们所拥有的。

现在,这位母亲已经奄奄一息,她的儿女们也该到了醒悟的时候,努力弥补他们所犯下的滔天大罪。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保护地球,爱护环境。

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随手捡起每一片烂纸,垃圾节约用水、用电,用完的作业本用反面,不捕杀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只要大家都为地球做出一份力所能及的事情,地球就会恢复往日的勃勃生机,我们也可以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一片碧水蓝天。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学习心得(二)地球和生命那样美,请你别让他们因浪费而消失。

今天天气很糟,自从早上_开始,我就没再见过一缕阳光,每当这种阴天时,我总会打开窗户,闻着四处飘来的水腥味儿看风景。

谈一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谈一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19世纪中期,恩格斯曾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量论述,其基本观点在今天看来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有些话已经成为经典言论,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特别是到了近代社会,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往往把自己摆在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

针对这种观点,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随着自然科学的大踏步前进,“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

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而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4页)在恩格斯看来,人不是处于自然的外部,而是自然的产物和组成部分。

他讲的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就是指人本身具有作为自然的产物并始终归属于、依存于自然的属性。

**************************************************************************事实上,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确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

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并建立起极其复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

虽然人类同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的物质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特别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而且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没有人类,自然照样存在,即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但是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存,即人类始终依存于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之中,自然似乎成为了一个被我们践踏而又无穷利用的资源。

我们以高速的开发和建设为代价,营造出了现代化的城市、交通、娱乐和工业等等方方面面。

然而,我们却也在不经意间给自然带来了无尽的破坏。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到了互相拮抗的状态,我们的健康、家园、资源和生命都在遭受着自然力量的冲击。

因此,如何重整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在和谐共生的基础上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成为了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人们应该正视自然的重要性。

无疑地,自然是我们生存的基石,同时也是我们文明进步的源泉,它所给予我们的是非常珍贵和不可替代的。

人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尽量减少浪费和污染,使我们的生产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

同时,人类也应该尽力地去还原和栖息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原有生态平衡。

比如说:栽种树木,还原森林;释放汽车排放量,净化空气;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减少垃圾量;同时,也诉求国家和社会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法律监督和意识教育,让更多的人践行环保从而践行真正的归于自然。

其次,人们应该学会和自然相处的方式。

社会高度进化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对自然环境和生物不顾一切地去剥夺和攻击。

土地是有耐久性和复原性的,但也是需要时间的,甚至需要几个世纪或数百年的时间。

如何让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平衡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制约呢?这需要在生态保护、环境污染控制、资源利用等方面作出努力。

同时,人们需要克服从传统农业到生态农业的转变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难题,探寻更合理、更适宜、更达成实现和自然相契合的生产方式,推动城市和农村相互协调,创造地理多样性,同时也创造理性生态和社会结束的生存环境。

最后,人们应该真正理解和感受到自然界的价值和魅力。

在疾驰于城市路上,或者沉浸于电子屏幕里,我们之会依据我们所见到的一切来判定自然的价值。

同样,人类需要保留尽可能多的自然景观和生物自然群落,让人们以自身的肉体体验,来更加充分地感受自然及它的拥有的人类的精神追求。

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我们迫切需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

本文将从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一、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首先需要我们尊重自然。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应该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

尊重自然不仅体现在我们的言行举止上,更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应该认识到自然的伟大和智慧,珍惜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

只有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我们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举措。

生态环境是自然界的有机整体,人类的活动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其次,我们要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此外,我们还应该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推动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路径。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子孙利益的发展方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广节约型社会的理念。

其次,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教育和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目标。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为了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我们需要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推动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

我们应该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推动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人与自然能否和谐相处》辩论赛稿件

《人与自然能否和谐相处》辩论赛稿件

人与自然能否和谐相处正方: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反方:人与自然不能和谐相处上传者:韩闯沈阳工程学院正一:我方的观点是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阐述我方的观点。

一、理论方面无论是西方的自然法学理论,还是东方的天人合一观念,都诠释了人和自然本质上的和谐统一。

马克思不仅把人作为人化的自然,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把自然看成人化的东西,指出了自然界的人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本质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

这种思想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非常吻合。

而在东方,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形成了以庄子为代表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认为人与自然本为一体。

这些为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二、现实方面我们所指的和谐不是平静,我们的理想是实现和谐而不是没有矛盾。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纵观历史长河,当人类过分畏惧自然,就会因得不到大自然的恩赐而无法进步,当人类过分掠夺自然,又会因大自然的报复而面临灾难,因此,人类虽然走过很多的弯路,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在攫取自然和保护自然之间探求平衡点。

三、价值方面相信人类和自然可以和谐共处,是人类积极探索的根本前提。

虽然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依旧面临很多的挫折,但我们要相信人类的道德和理性终能战胜贪婪和私欲,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妥协也终将达成,而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也必将是人类积极探索生命价值的最终归宿。

反一:从人类诞生至今,人类无时无刻不再改造着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再利用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而大自然却从没有像人类索取任何东西,又和谈和谐相处,几十年来,人类慢慢意识到了,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但也只是合理利用资源,滥捕滥杀,滥砍滥伐的现象屡禁不止,为什么呢??客观的说,人类是自私的,他们渴望享受生活,渴望一个更好的生活,而这种欲望本身就需要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为了自身的利益据理力争,甚至是不公平竞争,或者直接强取豪夺,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为自身创造最大的利益,才是人性根本,反过来说,由于人类长期以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行为变本加厉,大自然也开始对人类进行报复了,越来越多人为改造自然导致的干旱洪水,大家有目共睹。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_作文3000字_和谐作文_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_作文3000字_和谐作文_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是我们可靠的朋友,它们无时无刻陪伴着我们。

人类和大自然互相依存,共同构成和谐的自然界。

小编给您带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供您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_1人和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

千百年来,它养育了人类,让人类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人类是如此依赖大自然。

人类拥有自然,但决不等于人类可以违背自然的意志,否则人类将遭受自然惩罚,只有遵循自然规律,人类才能绵延无尽,不然,会被一种更先进,更文明的生物所取代。

人类只不过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动物也如此。

可一些人却残害他的“兄弟”,不断把自己抬出自然圈,并自以为是自然的主宰者。

其实,你想错了,大自然制造了多少生物,而人类,连一个简单的微生物都造不出来,只能坐在一旁看着罢了,然后反复研究,得到结论。

一些人类大量的残害自己的“兄弟”,使生态不平衡,不断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并把大自然“母亲”看作仇人,责备他的“母亲”,使得“母亲”如此狼狈。

这样下去人类碧将遭受自然惩罚。

若人类的破坏更加严重时,人类可能就会像恐龙一样突然蒸发于世界。

取而代之的是更文明,更具有智慧生物。

那时,他们眼里的人类就如我们眼里的蚂蚁。

因此,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大自然,制止那些非人类的做法,那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让我们更好的生活,享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乐趣,并让兄弟姐妹更好的生活,享受母亲给予的乐趣。

我们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动物也是,植物还是。

不能因为权、财而毁了我们生活的地方,毁了我们自己。

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并不卓越于其他生物。

要保护人类,就要保护其他兄弟姐妹,更要保护大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_2几十年前,地球是一个活跃着生命的精灵,这里有美妙的大气层,有冷暖适宜的气候,有清新湿润的空气,鸟兽鱼虫上演着自由的生活,花草树木散发着醉人的芳香,那浓浓的绿荫给人以抚慰和舒畅……可以说,这便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篇章了。

然而,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类将越来越多的污染抛给了哺育他们的成长的母亲——自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欧阳光明(2021.03.07)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遇到新的挑战。

同时,人类在自然的“报复”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与自然关系所面临的问题不同,人与自然和谐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和谐与否,如何实现和谐,取决于人类当时的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

马克思说过:“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①。

下面就针对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做以下分析。

关键词:环境污染和谐发展自然规律
当年阿姆斯特朗在登陆月球时,回头望了望地球,他说他不知地球原来这么的美丽动人。

地球已有四十六亿年的历史,而人类短短的只出现了几千年,却几乎摧毁了她的美貌。

地球,是美的,但在人类文明日渐蓬勃发展的同时,她渐渐凋零了。

人与自然太微妙了,曾经不知道大自然的强大,当我看过电影《正负2度C》的时候,我惊呆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竟然是这么的不堪一击,例如,人口的增长,使耕地面积扩大,这会导致大面积森林和草原遭到砍伐和焚毁,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②。

我们人类又能阻止得了这一切的发生吗?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保护、预防、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地球,改善大自然,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的演化一直是自然过程。

在人产生并且从自然中相对独立出来之后,人类活动开始干预自然,自然过程中加入了人为因素,并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类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还是自主的实体;既受控于自然,也在改造着自然。

1.1自然对人的影响
自然及其演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首先,自然界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创造了人,也改造了人。

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人类的出现,都是自然发展、演化的结果。

此外,自然环境还影响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如国家统一、语言分界、建筑、绘画等。

最后,自然的变化一般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通常需要数百万年、数千万年甚至上亿年才能显现出来,相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的演变是一个慢变量。

“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人离不开自然界”③,就现今人类社会而言,自然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自然固有其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人类只有不断地认识自然,提高自己的生产力水平,才可能在更大的时空尺度上接受自然的挑战。

1.2人对自然的影响
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中,人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人受制于自然,同时又给自然以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长,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越来越深刻。

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也基本上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自然施加积极的建设性影响,
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并创造新的更适合人类生活的人工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另一方面是对自然产生消极的破坏性影响,使原有的“自然平衡”失调。

例如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水土流失、资源匮乏等生态破坏,以及由于大量废弃物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

2、中国当前人与自然存在问题
2.1生态道德教育还没有真正纳入道德教育体系
中国生态教育起步晚,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将环境教育纳入小学和初中教育之中。

而在教育理论界,是在近十年才提出对环境讲道德的问题。

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但是,环境教育大都停留生态知识和技术的传授,理论多实践少,极其缺乏对生态道德的情感唤醒。

于是,常常出现教育与实际脱节,学、做两层皮的现象,爱护保护环境的实际效果差。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没有明确思想政治课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关系,没有深入探讨生态道德在现有道德体系中的地位,也可以说是生态道德教育还没有真正纳入道德教育体系。

2.2受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局限
人们还没有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而展开,虽然,中央在2001年就颁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但是,人们对社会公德的认识还只是局限于人与人、人与社会领域,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没有深刻认识。

许多人还停留在“人必胜天”、“自然属于人类”等以人类为中心的错误理论的幻像中。

2.3人们还没有正确认识自然科学规律
当今的生态环境危机使人类意识到还没有正确认识自然科学规律,还需要重新思考一些问题:如人天关系需要重新认识,科技的作用需要重新界定,社会发展规律需要重新探究,对人的本质、如何生活等哲学问题更需要进一步研究。

人类自身有认识误区,还没有正确认识自然科学规律,还不能盲目迷信科学技术。

2.4有关生态文明有关道德建设的保障措施不得力
由于人们对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存在模糊认识,在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法律管理等中还缺乏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内容,有关生态文明的具体制度落后于一些行为,加之管理、执行过程中又往往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或是惩处不及时等现象,致使对生态文明道德建设的保障措施不得力。

3、人与自然怎样实现和谐发展
3.1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自然观与社会发展观
首先,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和谐的统一,即提倡把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统一起来的自然观。

实践已充分表明,过去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典型的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不负责任的愚蠢行为,教训极其惨痛,代价极其昂贵。

在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在再走过去的老路,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在综合发展的基础上,搞好胜生态经济建设,努力实现生态文明。

3.2全民动员,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
其一,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

生态文明观念的核心是对人与
自然关系的重塑,即必须认识到:人既是自然的主人,又是自然的存在物;人既利用自然,又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二,加强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三,加强生态法制教育。

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人类的道德自觉,同时更需要社会法制的保障。

3.3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谋发展
建立生态文明,就必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来办事,改变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消费之路;就必须在全社会培养环境伦理和道德,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制度,形成善待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风尚。

小结
当前,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总趋势正从冲突走向和谐,环境保护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

我们对此应报以谨慎的乐观态度,相信人类自身的智慧。

在未来社会里,我们应选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持续发展。

人生天地间,和谐相处是终极目的。

在未来社会里,人类应该主动地、自觉地、积极地保护自然,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

因为人也只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终究不是“人定胜天”的。

人类可以充分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努力按自然规律改造自然,但永远不能征服自然。

参考文献: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P83)
2、《宜宾学院学报》试析科技、人与自然谢周庆2004(6)
3、《环境伦理学》余谋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