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思考——以湖北省为例
湖北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建设
湖北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建设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东临江苏、安徽,南接江西、湖南,西南与重庆相接,西北和河南毗邻。
湖北地理较为平坦,其文化底蕴厚重,承载着古代中原文明的遗风。
在历史上,湖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湖北正朝着一个多元化、开放型的现代城市群发展。
一、湖北的历史文化1.三国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湖北扮演着非常特殊的角色。
它在三国时期,是吴汉刘三大政治集团之一的蜀汉的南方重镇,曾经有着复杂多彩的三国时期文化。
在襄樊的英雄石刻中,刻有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关羽纵横天下的英姿。
同时,三国时期名将黄忠的故里,老君山的道教文化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2.楚文化湖北作为荆州,是古代楚国的中心地带,楚文化在此得到了绝佳的发扬。
当时的楚国以烟土之地为战略重心,他垂青云梦山和武当山,取吴汉刘三角色之一的刘备家乡白马以治养队劲马骡的地点,然后逐步将其置于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楚文化传承至今,楚人将武汉视为烟火诗意中的母亲城市,河北杂货店出售的“三国演义”是中国人的文化与精神共同传承。
3.文化街区湖北地区民俗文化举世闻名。
岳阳楼古建筑,衡阳湖南西陵煮鸭煮脚、道堂老东西、镇江肉松等,都集中在湖北的文化街区。
三严广电长江文化中心等一系列文化场馆不仅增加了地方文化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也为中国LOVE立法开拓更为宽广的空间与渠道。
二、现代化建设1.长江经济带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国家启动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湖北省率先制定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
该规划着重强调湖北在“一带”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加快湖北的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2.产业转型升级湖北省正进行着积极的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向现代经济体系的转型。
湖北在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已经形成了一批有潜力的产业集群,如武汉光谷、武昌区等,也有着一定的产业基础。
同时,湖北还积极推动东西部联动,着力发展交通、物流、电子商务、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论国家治理视野下文明创建活动的治理能力——以湖北省为例
论国家治理视野下文明创建活动的治理能力——以湖北省为例作者:曹武龙来源:《党政干部论坛》 2017年第12期党的十八大以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活动,为社会创造了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让群众生活得更有道德、更有文化、更有品位。
笔者认为,在完善文明创建治理机制的过程中,通过治理活动的开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一、文明创建缘何具备治理能力(一)文明创建治理体系的完善是文明创建治理能力的前提基础国家治理,顾名思义,即国家对社会的治理。
在以政治主题为“治理”的时代,治理的核心是治理能力问题[1]。
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2]。
在深化改革时期,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探索实践的文明创建具备着自身独特的治理体系和较高的治理能力。
文明创建的治理机制作为一种互动网络而存在,其中各行为主体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些行为主体的相互赋权和互动,使得文明创建具备治理能力。
首先,党委领导为文明创建的治理能力提供了主心骨。
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要负担好自己的责任,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
在文明创建活动中,如果不能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那么就不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文明创建的治理能力就没有主心骨。
另外,深化文明创建工作必须以基层党组织为平台,充分发挥机关党建的各项优势,统筹整合各方资源。
其次,政府主导为文明创建的治理能力提供了机制保障。
政府在文明创建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方面。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进步状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在今后五年,我国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就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5.29•【字号】鄂政发[2011]29号•【施行日期】2011.05.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鄂政发〔2011〕29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湖北省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审定,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湖北省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九日湖北省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湖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是建设创新型湖北的攻坚阶段,必须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创新型湖北奠定坚实基础。
为此,根据全省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整体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与需求“十一五”期间,湖北科技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环境,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重大举措。
自主创新逐步成为全省发展战略的核心,科技事业取得显著进步。
全省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奖励成果数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科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占GDP比重突破10%,在光电子设计与制造、红莲型杂交稻、重大疾病与污染防治等领域掌握和攻克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科技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创新型企业建设”、“产学研结合”等科技专项行动相继启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投入方式实现了较大转变,促进科技优势转化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全省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创新型湖北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当前,世界科技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信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正孕育着新的群体性突破,以智能、绿色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兴产业变革蓄势待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国际间争夺生存权、话语权、发展权的焦点,区域科技、人才竞争更加激烈。
高级政工师基础理论考试试题
20XX年高级政工师基础理论考试大纲2012-02-09 17:17第一部分考试范围和目的20XX年高级政工师基础理论考试范围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史、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时事政治(20XX年12月至20XX年12月)等内容。
目的是测试应试者对高级政工师应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特别是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一、考试方式:笔试,闭卷。
二、试卷分数:满分100分。
三、考试时间:120分钟。
四、试题题型(一)客观性试题:单项选择题(20题,共30分)、多项选择题(10题,共20分)、判断题(10题,共20分)、简答题(2题,共10分)。
(二)主观性试题:论述题(2题选做1题,共20分)。
第三部分主要学习资料一、《中国共产党章程》二、中国共产党党史三、《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四、《中共四川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公报》及《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五、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相关内容六、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理论知识20XX年四川省高级政工师基础理论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1、()是一切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
A、物质概念B、实践的观点C、客观物质性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实践性B、科学性C、客观实在性3、“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句话是()说的。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4、党的整风运动开始于()。
A、土地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5、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C、实现共产主义6、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
A、党的全国代表大会B、中央文员会C、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7、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都是()项。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考察——以湖北省为例
聂 志 平 (9 8 ) 男 , 族 , 西樟 树 人 , 16 一 , 汉 江 副教 授 , - 生 导 师 。 要 从 事 硕t - 主
法 学 与 思 想政 治 教 育 研 究。
40 一
雷 等: 礼 主 新 村 设的 史考 雨. 我国 会 义 农 建 历 察
问题 。
新 农 村 建 设
2  ̄ o t n 2 5 5 h m. 1 c n e t 0 9 8.t
_
[ ] 新 华 网 , 于 推 进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若 干 意 见 .E OL . 9 关 [B/ ]
( 0 —0 2 )2 1 一1 l ] t : w 2 6 2— 1 [0 l 0一 o . t / ww.o . /r /0 6— 2 0 hp/ g vc jz 20 0 / n g
集 体 经济 合 资 建 设 硬 件 设 施 , 原 地 区 则 可 以采 取 租 赁 硬 件 设 平
施 , 房子等。 如
34 老 人 自身 求 新 学 乐 自保 自强 .
[ ] 罗慧芳 , 3 空巢家庭 的研 究现状【] J. 现代护理,0 6 2 7 : 1 6 3 20 . ( ) 0 — 0 . 1 6
图 为 我 国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提 供 有 效 的 历 史借 鉴 和 思 考 。 [ 键 词 ] 会 主 义 ; 农 村 建设 ; 史 关 社 新 历 中 国 作 为 一 个 农 业 大 国 .三 农 ” “ 问题 关 系 到 国家 的 富 强 和
村 建 设 自新 中 国成 立 以 来 一 直 得 到 了 党 和 政 府 的 高 度 重 视 , 并 且 在 不 断 发 展 的 过 程 中取 得 了一 系 列 重 大 成果 。从 历 史 的角 度
建设文化强省的思路和路径
建设文化强省的思路和路径第一章:文化强省的概念及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也是文化强国的基础。
建设文化强省,是为了在全国文化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发挥文化的引领、促进和支撑作用,更好地创造出新的精神财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
在文化强省的建设中,必须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注重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第二章:建设文化强省的路径1. 加强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从体制层面上,需要完善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加快构建全面开放的文化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领域建设,提高文化市场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同时,要建立健全文化评价体系,为文化创作提供科学的评估标准。
2. 提高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文化产业是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柱。
要鼓励文化产业创新和发展,弘扬“天下大同、和合共生”的和谐精神,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推动文化服务向智能化、数字化和移动化方向发展。
3. 注重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注重完善文化设施建设,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提高文化服务质量和效率。
鼓励各地建立特色文化街区,营造文化氛围,建设一批文化公共设施,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力争让人民群众在生活中感受到文化强省的独特魅力。
4. 强化文艺创作和传播文艺创作是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环节。
要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创新文艺形式和内容,倡导文化创新,鼓励文艺家们创造融合传统和现代元素的优秀作品,创作涵盖全社会各个方面的精品力作,以艺术家们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文艺作品。
5.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文化交流是文化强省建设的必经之路。
各地要加强交流、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以理性开放的态度,积极与全球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合作并实现文化创新。
要注重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第三章:建设文化强省的思路1. 确定建设目标和指标体系建设文化强省,需要确定一系列具体的建设目标和指标体系,如文化事业的发展目标、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和带动作用、文化设施及服务水平、文化传播的影响力等,以此为依据更加精准地推进文化强省的发展。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共湖北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09.11.11•【字号】鄂发[2009]31号•【施行日期】2009.11.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2009年11月11日鄂发〔2009〕31号)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全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实现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要求(一)重大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文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产业支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大举措。
我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积淀厚重、文化人才荟萃、科教优势突出,具备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系列有利条件。
近年来,全省上下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巩固,社会文明风尚逐步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文化产业实力明显增强,文化建设成就显著。
面对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以及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特点,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新要求,面对现代传播技术广泛应用的新变化,面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面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日益交融并相互促进的新趋势,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更先进的理念、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全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识与思考
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识与思考内容提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
要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内涵,深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发展思路和重点方向,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努力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全球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会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1857年经济危机后,世界进入电气化时代;1929年经济危机后,世界进入电子时代;二战后,世界相继进入计算机、空间技术和核能时代;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世界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将迈入物联网和低碳经济时代。
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纷纷转向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新的经济科技制高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是当前“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目前,各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识存在不小差异。
由于认识不统一,一些地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为本地区原本没有发展、但本地区具备发展条件属于填补产业空白的产业领域,一些地方甚至将纺织、轻工等传统产业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有的地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同于今后及未来一段时期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如提出高技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也属于战略性新兴我们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首先,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战略性”特征。
这种“战略性”主要体现在今后一段时期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支撑性、引领性作用。
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是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支撑或带动作用的产业。
其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新兴性”特征。
新兴产业是随着新技术的发明、应用而新出现的行业领域。
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技术不成熟或具有很大升级空间、产品未定型或服务模式不清晰、市场认知度比较低,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展规划〔二OO四——二O一O年〕为了落实党的十六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展的精神,促进我省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和谐进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奉献率,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要紧涵盖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社会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旅行等领域。
一、进展现状与形势〔一〕我省文化进展现状一是文化资源比较丰富。
湖北人杰地灵,文华强盛。
光辉辉煌的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以炎帝神农文化、三国文化等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以辛亥首义和一批老区、苏区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三峡、神农架等为亮点的山水文化,以巴土、江汉平原风情为特点的民族民俗文化,以屈原、毕昇、陆羽、李时珍、张之洞、闻一多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三峡工程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文化,异彩纷呈,阻碍广泛。
我省还拥有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武汉盘龙城、江陵纪南城、随州擂鼓墩、大冶铜录山古矿冶四大古文化遗址,武汉、荆州、襄樊、随州、钟祥五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52处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馆藏文物121.3万件(其中一级文物10418件),位居各省区市前列;国宝级文物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郭店楚简、云梦秦简等享誉海内外。
我省戏曲剧种众多,京剧、汉剧、花鼓戏、楚剧、黄梅戏、豫剧、南剧等各具特色,深受群众喜爱。
我省民间文化丰富,民间艺术、民间故事等历史悠久,风格专门。
二是文化事业具有一定基础。
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03个,各类博物馆96个,群艺馆、文化馆139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180个。
湖北素有戏剧大省和文学大省之称,许多文艺作品在全国有一定阻碍,许多文化人才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社科研究门类齐全、力量雄厚;我省是报刊大省,图书出版为全国六大出版中心之一;广播影视蓬勃进展,网络进展迅速,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5%。
“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D——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三)主要目标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全面落实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到2015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进一步巩固;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力促进文化科学发展;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居民能够较为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显著提升,文化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明显增强,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体系不断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内容创新和传播能力大大增强,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逐步形成;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更加完善,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贯通城乡的现代文化产品流通网络逐渐形成;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不断增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媒体国际传播能力逐步形成;主要文化产品进出口严重逆差的局面逐步改善,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研究宣传。
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丰富拓展面向群众的理论学习途径,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2024年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例文合辑
2024年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例文合辑1.2024年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例文合辑篇一城市是人生长的家园,是人们对美好的向往。
宜居城市的建设是对国家智慧的考验,是衡量城市温度,城市特色的重要标尺。
目前升级盎然的湿地公园,网络问政的便民服务,为绿色、文化智慧城市增添色彩。
但也有无法踩踏的草地,千篇一律的城市建筑和服务理念的缺失让城市缺少了人文关怀。
宜居城市是人生存的基本需求,因此打造宜居城市,让城市影显民生色彩。
宜居城市首先是建设人文的城市。
“爱上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城市的魅力在于它背后的故事。
一提到北京,就让人联想到故宫;一提到西安,就让人联想到兵马俑;一提到上海,就让人联想到黄浦江。
人文建设有多种表现形式:他可以是历史建筑,可以是时代产物,也可是是自然风景。
但是这样人文的气息滋养了市民的文化情怀,熏陶了传统的社会氛围,营造了可凝思、可品味、可回味、不可替代的城市魅力。
传承历史文化,涵养城市内涵,让城市更加温馨,宜居。
宜居城市应是智慧的城市。
智慧城市是人们拥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是现代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曾经,空气污染令人忧心忡忡,交通堵塞令人烦躁。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改进,如今的共享单车优化出行方式,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也让城市低碳环保。
滴滴顺风促进了技能减排,优化资源配置,缓解交通压力。
网络政务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的美丽愿景,把群众的折返跑变成了政府的接力跑。
互联网技术促进城市更加智慧,让城市信息互联互通,加强了部门之间的合作。
让城市更加高效、便捷,让城市更加宜居。
宜居城市应是绿色的城市。
人类高效利用资源,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建设绿色城市,即山水城市。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中国城市建设提出山水城市的科学设想:即把中国传统的山水诗词、山水画、传统山水园林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使远离大自然的人们,返璞归真,享受自然与物质之美。
绿色城市是有人情味的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是“天人合一”的城市。
2.湖北时政背景题目
1.【聚焦湖北,促发展】2023年5月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围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主题,介绍了我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总体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以下是某班同学选取的部分讲话内容:(1)请破解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湖北省是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①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形成创新机制,搭建创新平台,营造创新环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
②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享发展成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④贯彻创新、绿色、共享、开放、协调发展理念。
(其他言之有理即可)(2)结合材料,联系所学,试分析我省为什么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①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发展还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突出的现实问题和现实挑战;②湖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是中国中部地区的枢纽省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发展地位,中部要崛起,湖北必先行;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湖北面临着良好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机遇;④有利于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当前社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等。
(3)随着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未来必将出现许多新兴产业,请你列举两例。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前沿新兴氢能、低空经济、量子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
(4)为促进湖北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壮大,请从政府、企业、个人角度分别拟写一条实施方案。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及建设路径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及建设路径祁述裕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导一、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一)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一、讲第一个问题,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首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我们知道党的十七大、国家“十二五”规划都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一定要有可替代的新兴产业。
而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能够促进我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可替代的新兴产业。
1、文化产业可以改变我们传统产业、传统制造业单纯依赖消耗物质资源的方式。
我们知道,文化产业依托的是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总体而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的主体部分是人的创意、人的设计,是人对文化的创造力。
因此,文化创意产业改变了以前工业经济的生产特点,就是依赖于消耗物资资源来创造物质财富的一种方式。
2、文化创意产业改变主要依靠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来创造财富的一种发展方式。
我们知道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支撑点就是依靠加工制造业,而我们的加工制造业,又是低附加值的。
在国际产业链条当中我们是处于低端的环节的。
比如像珠三角代理加工的芭比娃娃,在美国市场上卖的是9美元,那么中国企业获得的收益是0.99美元,就是中国企业加工一个芭比娃娃只获得不到1美元的收益,其它的钱都给中间的环节赚走了。
包括富士康公司代理加工的苹果公司的电脑,在美国市场上要卖到四五百美元,但是富士康公司组装一台电脑苹果公司的产品只获得9美元的收益。
文化产业崇尚的是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是要改变依靠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来创造财富的这样一种传统的方式。
3、改变主要依靠物质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
我们知道,随着物质经济的发展,我们人均GDP也在不断的增加,按照国际经验,人均超过三千美元就进入了物质消费需求和精神消费需求并重的时期,人均达到五千美元就开始精神消费需求占主导,中国现在进入这么一个的时期,正在进入一个精神消费需求逐步占据主导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的行进过程当中,我们迫切需要创造满足精神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来改变主要依靠物质消费需求拉动消费的这么一个局面。
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作者:李晓波来源:《中国集体经济·上》2009年第10期21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事业欣欣向荣,我们似乎又一次看到了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我们党又提出了更远、更高的目标——即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并且提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当然,中部崛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召开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座谈会,并指出,湖北应作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发挥龙头作用,可以说他们对湖北给予了很大的希望,这也是基于湖北实际情况的考虑。
因为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来所,中部其他省份都与湖北有着一定的差距,湖北正处在中部地区的中间地带,湖北的经济发展已成为中部各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因此从这点上来说,湖北承担着促使中部地区快速崛起的重大使命。
但是,作为九省通衢的湖北在拥有众多优势的同时,又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中最严峻的一点体现在湖北经济发展的极端不平衡性上。
省会城市武汉一枝独秀,发展迅速,而其他二级城市如黄冈、十堰、荆州等城市却发展缓慢,与省会武汉的差距越拉越大,形势严峻,在新时期、新阶段,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已成为湖北省社会生活中一个突出问题,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湖北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区域经济发展协调与否关系到整个湖北的社会繁荣、稳定和发展,我们需要谨慎对待。
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湖北这样一个地处内陆,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中部省份而言,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国外的情况看,任何发达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都比较平均,极少出现那种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的现象,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本国经济是否协调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些国外学者很早就意识到了这点,并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将它们固定实施下来。
湖北实施强县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2023年第10期决策咨询31强县工程是推动湖北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关键举措。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强县工程,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
课题组通过深入调研,提出湖北实施强县工程的对策建议。
一、湖北实施强县工程具有良好基础(一)城镇化建设向全域布局、全面发力推进中共湖北省委制定了《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及《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 《湖北省城镇人居环境建设“十四五”规划》 等专项规划,细化了城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10县(市)进入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二)农业人口转移向全面放开、以人聚城推进一是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如,公安县保留农业转移人口涉农“三权”不变,对农民进城购房一次性补贴优惠, 2020年县城建成区常住人口达到 22万人,较 2015年净增 5万人。
二是推动创业就业城镇化。
2016年以来,湖北省共组织 106.66万农村转移劳动者参加就业创业培训,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 16万人、带动就业 56万人。
三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与“十三五”相比,湖北省城区学前教育普惠率提高 6.76个百分点,新增城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位 52.75万个,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比例达 96%。
(三) 产业发展向产业集聚、产城融合推进一是培育壮大县域产业,夯实基础。
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促进县域传统支柱产业改造升级、提质增效。
仙桃市打造世界级非织造布产业集群,获中央投资 1.05亿元,入驻项目 39个、总投资 64.7亿元。
二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县域万元GDP 能耗五年累计降幅16.37%。
潜江市深化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成就了潜江龙虾 520亿元综合产值的大产业和 227亿元品牌价值的大品牌。
三是创新动能,培植后劲。
目前,县域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13家,高新技术企业 3328家,15家企业入选首批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2320家。
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湖北作协副主席、湖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川鄂: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11月26日,中国文化发展指数发布会暨中国文化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支点》杂志社联合发布中国城市文化发展百强、中国文化产业园区百强、中国文化企业百强榜单。
以下为湖北作协副主席、湖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川鄂的发言《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一、现状近年来,基于信息技术之上的全球化进程,推动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在国家层而上,文化建设不再是单一的文化事务,已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性安排。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十三五”时期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
在这个大背景下,湖北文化产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获得长足发展。
1、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逐渐提高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从2006年的286.03亿元快速跃升至2009年的556.55亿元,基本上翻了一番。
2009年比2008年增长21.8%,占同期生产总值的4.3%,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GDP同期增长速度8.2个百分点。
2010年湖北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695.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0.9%,比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高出6.1个百分点,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出10.8个百分点,占全省GDP的4.4%。
2、大批文化产业园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批龙头企业已具有全国性影响据统计,截至2013年6月,全省己建成或正在规划的文化产业园(基地)70多家,累计投资163亿元;入驻企业2 000多家,从业人员8万余人,其中注册资本1 000万元以上企业76家,上半年实现经营收入50. 7亿元,服务外包7. 5亿元。
2014年,汉街的中央文化区两大标志性场馆:汉秀剧场与万达电影乐园进入经营状态,为武汉增加了一个靓丽的文化产业名片。
湖北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湖北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湖北实现跨越式发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时期,是文化建设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奋力建设文化强省,根据《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纲要。
序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
湖北文化资源富集,文化积淀厚重。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对于实现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具有重大意义。
“十一五”时期,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创了文化建设新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广泛普及,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干部群众思想道德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文化实力不断增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日益活跃,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市场不断繁荣;文化“走出去”步伐逐步加快,湖北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面向未来,湖北文化改革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推进,区域综合实力竞争日趋激烈,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任务更加紧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任务更加紧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文化与经济、科技融合加深,推动文化跨越式发展的任务更加紧迫;现代传播技术广泛运用,文化消费方式日益多样,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任务更加紧迫。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省文化发展的总体质量和水平还不高,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还一定程度地存在,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存在诸多不适应,保障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还未完全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 重 大 进 展 ” 目标 任 务 。 的 文 化 发 展 要 有 战 略 新 思 路 , 来 五 年 , 科 学 未 在
化消 费能 力 明显提 高 ; 化 创 新 能 力显 著 增 强 , 文 文 化人 才 队伍 建设 卓 有 成 效 ; 化 软 实力 显 著 增 强 , 文 文 化 发展 主要指 标 和 文化 综 合 实 力 居 于 中西 部 前
协 调 发 展 新 格 局 ; 力 推 进 文 化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 快 文 化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 这 五 个 问题 是 今 后 着 加
五年加 快 文化 强省 建设 的重 中之 重 。 关 键 词 文 化 强 省 ;战 略 思 路 ;文 化 体 制 与 机 制 ;湖 北 区域 文 化
( ) 化 强 省 建 设 总 体 战 略 目标 一 文
后 五 年 , 北 文 化 强 省 建 设 进 入 新 的 阶 段 和 关 键 时 湖 期 , 须 紧 紧 围 绕 “ 加 快 一 加 强 ” 即 加 快 文 化 体 必 三 (
20 0 7年 6月 ,中共 湖北 省 第 九 次 党 代会 明确 提出 了建设 文 化强 省 的奋 斗 目标 。根 据 省情 特 点 和时代 要求 , 文化 强省 的总体 战略 目标包 括 十个方 面: 即社 会 主义核 心 价 值 体 系 深入 人 心 , 社会 主义
标 , 提 出 了 “ 二 五 ” 划 时 期 “ 化 强 省 建 设 取 并 十 规 文
综合 实力 逐 步 壮 大 , 论 引 导 和传 播 能 力 不 断 增 舆
强 ; 想 道德建 设 进 一 步加 强 , 民文 明 素 质 和社 思 公 会文 明程 度 明显提 高 ; 文化 体 制 机 制充 满活 力 , 文
意 识 形 态 凝 聚 力 不 断 增 强 ; 学 社 会 科 学 全 面 繁 哲
制机 制改 革创 新 , 快公 共 文化 服 务 体 系建 设 , 加 加
快文 化产 业 发 展 , 强 对 文 化 产 品 创 作 生 产 的 引 加
导 ) 总 体 要 求 , 进 文 化 强 省 建 设 取 得 重 大 进 的 促 展 。 具 体 目标 任 务 包 括 十 个 方 面 : 化 体 制 改 革 文 进 一 步 深 化 , 体 制 机 制 基 本 建 立 ; 化 事 业 进 一 新 文 步 繁 荣 , 共 文 化 服 务 能 力 显 著 提 高 ; 化 产 业 结 公 文
化 改革 , 力构建 六个 重要 体 制和 八个 重要 机制 , 断增 强 文化 发展 的 生机和 活 力 ; 着 不 着力 强化 创
新 驱 动 和 科 技 驱 动 , 文 化 发 展 提 供 强 劲 动 力 支 撑 ; 力 优 化 文 化 发 展 空 间 布 局 , 成 区域 文 化 为 着 形
一
( ) 十 二 五 ” 化 强 省 建 设 目标 任 务 二 “ 文
、
确 立 文 化 强省 建设 战 略 目标 。
“ 十二五 ” 期是 加 快 文 化 科 学发 展 的重 要 战 时
略 机 遇 期 , 是 转 变 文 化 发 展 方 式 的关 键 时 期 。今 也
明 确 “ 二 五 ” 期 目标 任 务 十 时
现实 意 义 。文 化 强省 建 设 , 是 重大 现 实 问题 , 既 也
是 重 大 理 论 问 题 。 本 文 仅 就 文 化 强 省 建 设 的 战 略
化 产业 发达 、 文化 人 才 荟 萃 、 化 实力 雄 厚 的 中西 文
部 文化 强省 。
思路 问题 , 进行 前 瞻性思 考 和专题 性探 析 。
第 5 0卷 第 5 期
VO. 0 No 15 .5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文 社会 科 学 版 ) 人
J u n lo u z o g No ma i e s t ( u n te n o i l ce c s o r a fH a h n r lUn v r iy H ma i s a d S ca S in e ) i
文化强 省建设 是推 进 中 国科 学 发 展 的重 要 战 略选择 。现 在全 国有 三分 之 二 省 区明 确 提 出 了建
设 文 化 强 省 的 战 略 目标 , 快 文 化 强 省 建 设 已 成 为 加 新 世 纪 新 阶段 文 化 自身 建 设 科 学 化 的 必 由 之 路 和 必 然趋 势 。湖北 省正 在 全 面落 实 文 化 强 省 战 略 目
化 市 场 主 体 不 断 壮 大 ; 共 文 化 服 务 体 系 健 全 完 公 备 , 民群 众 基 本 文 化 权 益 得 到 有 效 保 障 ; 代 文 人 现 化 产 业 体 系 比 较 完 善 , 化 产 业 成 为 国 民 经 济 支 柱 文 性 产 业 ; 代 文 化 市 场 体 系 比 较 完 善 , 乡 居 民 文 现 城
列 。2 2 0 0年 内 , 力 把 湖 北 建 成 文 化 事 业 繁 荣 、 努 文
发展 观 和新 的文化 发展 理念 指导 下 , 加快 文化强 省
建 设 , 于 促 进 湖 北 跨 越 式 发 展 , 进 省 域 文 化 大 对 推 发 展 大 繁 荣 , 一 步 提 升 文 化 软 实 力 , 有 重 要 的 进 具
21 0 1年 9月
Se t p. 2 1 01
“ 二 五 " 期 加 快 文 化 强 省 建 设 的 战 略 思 考 十 时
— —
以湖 北 省 为 例
刘 玉 堂 黄 南 珊
( 北 武汉 4 0 7 30)
摘 要 文 化 强 省 建 设 是 推 进 中 国 科 学发 展 的 重 要 战 略 选 择 。 “ 二 五 ” 期 , 实 现 文 化 强 十 时 为 省 建 设 十 个 方 面 的 目标 任 务 , 须 深 入 实施 七 个 重 要 战 略 , 分 发 挥 战 略 制 导 功 能 作 用 ; 须 深 必 充 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