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合集下载

十二五各省发展目标

十二五各省发展目标

北京市宏观目标:着眼建设世界城市,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作出了“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实施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建设南北两大产业聚集区、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加快通州等重点新城和城市西部地区建设等,在“十二五”末期,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市城镇化率达到90%,10个远郊区县城镇化率全部超过70%。

产业规划: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

大力支持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生物医药、汽车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鼓励发展服装、食品、印刷、包装等都市型工业,限制和转移无资源条件的高消耗、重污染的产业。

改变中心地区功能过度聚集的状况,疏散传统制造业,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就业为宗旨,在有条件的边缘集团发展都市型工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支持发展金融、保险、商贸、物流、文化、会展、旅游等产业。

加快完善房地产业发展政策,规范房地产市场,加强政府行业管理与服务,积极引导和调控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注重社会公平,积极为低收入居民提供必要的住宅保障。

重大项目:加快城南建设投资,预计未来三年,市区两级财政投资将超过500亿元,加上带动的社会投资,总投资将达到2900亿元。

城南地区的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将会有较大规模的改善,帮助城南走出发展缓慢的怪圈。

发展“首都圈”城市群规划建设:一是环首都经济圈13个县(市、区)高标准做好园区和基地总体规划;二是交通体系建设规划。

将以建设快速通道为重点,以同城化为目标,北京将向河北延伸城铁1100公里推进13个县(市、区)交通基础设施与北京全面对接;三是通讯体系建设规划。

将通讯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固话通信等通信网络设施建设,加快河北与北京联网、同网改造,实现与北京固话通信无长途、移动通信无漫游。

除此之外,还包括信息体系建设、金融体系建设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规划等。

“十二五”期间物流业如何实现高标准的服务目标

“十二五”期间物流业如何实现高标准的服务目标
集约型的转变 。 “ 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核 心是推动国民经济科学 发展 、和谐发展 ,要通 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
调整实现 。现代物流业是 “ 十二五 ”期间加快经济 发展方式 转变的基础和有 力保 障 。我国物流业增加值 占 G DP的比重 由 2 0 05
集 ▲全 国政 协 委 员 、 前 工 信 部 部 长 李 毅 ▲全 国人 大代表 、湖北 省委 常委 、常务 ▲全 国政 协 委 员 、上 汽 工 业 ( 团 ) 总 中在 “ 两会 ” 期 间说 : “ 流 业 是 我 国 副 省 长 李 宪 生认 为 ,在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公 司监 事 会 主 席 蒋应 时认 为 ,加 快 转 变 经 物 济 十二 五 ” 上 .现 代 物 流 业 对 区域 经 济 的 升 级 发 展 有 发展 方 式 和调 整 经 济 结 构 ,在 “ 经 济运 行 的基 础 。 ” 很 大的 基 础 和 推 动 作 用 。 时 期 显 得 更 为迫 切 。
化和标准化水平” 。如 何 理 解物 流 业 在 整 个 “ 二 五 ” 国 民 经 济 建 十
设 中的地位 和作 用 ?物 流业如 何
题。
▲ 十 一届 全 国人 大 四 次会 议 会 场 全 景 。
两 高标准 服务 “ 十二五 ”规 划 ?在全 国 ‘ 会 ” 期 间 ,一 些 人 大 代 表 和 政 协 委 员 以他 们 的 高 屋 建 瓴 和 真 知 灼 见 ,回 答 了这 些 问 在 今 后 五 年 国 民 经 济 发 展 的 蓝 图 中 。物 流 业 处 于 怎 样 的 地 位 ?
“—l 一 l _ -

五 ”期 间物 流 业  ̄td 现 高标 准 的服 务 目标 ro实 4 -

我国物流业“十二五”发展回顾与“十三五”展望

我国物流业“十二五”发展回顾与“十三五”展望

我国物流业“十二五”发展回顾与“十三五”展望何黎明【期刊名称】《中国流通经济》【年(卷),期】2016(000)003【摘要】The year 2015 is the final year for complet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During that period of time,we have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with that,and there are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ut,the long-term picture of delivering benefits of reform,accelerating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improving quality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this industry is still positive. In spite of the increasing downward pressure,the growth rate of logistics industry remains moderate high;the efficiency of logistic operation has been improved;and this industry plays the supporting and guaranteeing role in steadying growth,adjusting structure and improving living standard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the important service industry,will make great progress in development. We expect that the industrial growth will slow down,the extensive development pattern will not continue,and this industry will enter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taking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as the mainstream. The logistics industry will transform from scale-and-speed-oriented growth to quality-and-efficiency-oriented growth,from expanding in terms of scale and investing in more projects to integratingresources and optimizing existing resources,and from cost-driven to efficiency-and-innovation-driven to improve quality and increase efficiency of this industry. To better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first,we must champion the development vision of innovation,coordination,green,open and sharing;second,we must strengthen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supply front;third,we must do a better job in cutting overcapacity,reducing stock,deleveraging,reducing cost,and shoring up the weak spots;fourth, we must highlight such six focuses as highefficiency,intensiveness,connectivity,innovation,coordination and reform;fifth, we must positively build an effective logistic service system;sixth,we must guide the int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seventh,we must realize the connectivity of infrastructure,network and information;seventh,we must make innovation in the pattern of logistic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eighth,we must make overall arrangement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logistics;nineth,we must deepen the institutional reform,and tenth,we must try to adapt to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法规类别】商贸物资综合规定电子商务【发文字号】鄂政办发[2012]68号【发布部门】湖北省政府【发布日期】2012.09.26【实施日期】2012.09.2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鄂政办发[2012]68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精神,推动实施《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促进全省物流业健康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一)推进物流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工作。

按照国务院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全省物流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工作,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

(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负责。

列在首位的为牵头部门或单位,下同)(二)完善地方税收支持政策。

对企业所得税实行核定征收的代开票物流企业可适当降低应税所得率;对物流企业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可给予适当减免税照顾;对货运自开票纳税人连续两年没有不良记录的,可适当提高预警值;在物流业发达、集中地区,经省地税局批准后,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可委托中介机构代开货运发票。

(省地税局负责)(三)完善农产品物流税收支持政策。

抓紧开展农产品增值税抵扣政策调整试点,妥善解决农产品进项税抵扣中存在的问题,鼓励大型企业从事农产品物流业,提高农产品物流业的规模效益;研究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关房产税政策。

(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负责)(四)执行增值税优惠政策。

对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移送时不征收增值税;相关机构不设在同一县(市)的,未发生向购货方开具发票或向购货方收取货款等情形之一的,移送时不征收增值税。

展望十二五:物流业发展版图全面升级

展望十二五:物流业发展版图全面升级
我 国 物 流 信 息 化 在 产 业 升 级 的 宏 观
升 级 和 物 流 效 率 的 提 高 , 可 以 改 进
物 流 服 务 质 量 。 然 而 , 物 流 行 业 的 发 展 使 得 物 流 过 程 的 复 杂 度 越 来 越
环 境 下 ,信 息 化 浪潮 应 时而 动 ,围 绕 制 造 、 商 贸 等 企 业 如 何 通 过 信 息
复 合 增 长 率 达 到 2 %。 1
业 的 服 务 ,都 影 响 到 物 流 运 输 的 成
制 定 的 《 “ 二 五 ” 现 代 服 务 业 发 十
展 规 划 》有 望 在 今 年 上 半 年 出 台 ,
工 信 部 总 工 程 师 朱 宏 任 表 示 , 现 代
服 务 业 包 括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和 生 活 性
的 建 议 明 确 提 出 , 加 快 发 展 服 务 业 , 把 推 动 服 务 业 大 发 展 作 为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的 战 略 重 点 , 大 力 发 展生 产性服务 业和 生活性服 务业。 国 家 发 改 委 副 主 任 刘 铁 男 就 表
网在 十 个 重点 领 域 的 应 用。 随 后 ,
智慧物流 系统。
地 位 , 是 因 为 在 当 前 中 国 制 造 业 转
型 的 背 景 下 , 发 展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是
就 要 实 现 从 物 流 企 业 到 整 个 物 流 网
络 的 信 息 化 、 智 能 化 , 因 此 , 智 能 物流 供 应 琏 这 个平 台 的融 入 成 为 了 必然。
示 , 《 代 服 务 业 发展 规 划 》要充 现
分体 现 “ 二 五 ” 是 我 国 现 代 服 务 十

“十二五”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总结及行业现状分析

“十二五”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总结及行业现状分析

“十二五”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总结及行业现状分析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回望过去的五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动能转换。

在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物流业保持了中高速增长。

201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预计可达220万亿元,“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8.7%;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约为15%左右,比2010年的17.8%有较大幅度下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有公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GDP数据调整的因素,也有产业结构调整、物流服务价格下降的因素,同时也显示出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提升。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较好地发挥了支撑和保障作用。

第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十二五”时期,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成长性的物流市场。

2015年,物流业总收入约为7.5万亿元,全国货运量预计将达457亿吨。

其中公路货运量、铁路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多年来都居世界第一位。

快递业务量突破200亿件,冷链物流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500亿元,各类细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第二,需求结构加快调整五年来,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年均增速接近30%,并呈持续加快态势。

快递快运、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生活消费性物流保持快速增长,成为市场投资热点。

工业物流需求总体下降,特别是钢铁、煤炭、建材等大宗生产资料(俗称“黑货”)物流需求下滑严重,导致铁路货运量持续下降。

铁路货运改革深入推进,实施“稳黑增白”战略,在批量零散货物、铁路快运和集装箱运输等方面大幅增长。

第三,市场主体加速分化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战略调整、联盟合作等多种方式,市场集中度显著提高。

2015年,四大航运央企启动重组,市场向强势企业进一步集中。

中物联发布的“中国物流企业50强”,主营业务收入近8000亿元,第50名入选企业门槛为18.8亿元,比2010年提高3.5亿元。

在一些细分领域出现了一批实力雄厚、模式先进、前景看好的大型物流企业。

中国物流业“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中国物流业“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第二 ,
“ 十一五 ”时 期 ,社会物流需求
加 快 增 长 ,物 流 市 场 规 模 不 断 扩 大 。 2 1年 ,我 国 物 流 市场 总 规 模 达 4 9% 00 .7
效 益 10 多亿 元 ;我 国物 流业 增 加值 占 00
58
流业 是 融 合运输 业 、仓储 业 、货 代 业和
政策措施 。 规划 的发布实施 ,提振 了业内人士的信心 ,提升了物流业的地

亿元 ,与 “ 十五”末期的20 年相比, 05
双 双 实 现 了 总 量 翻 番 ,年 均 分 别 增 长 2%和 1 .%;社 会 物 流 总 费 用 与 G P 1 67 D 的 比率 约 为 1%左右 ,可 望  ̄ 2 o年 降 8 Lo5
社 会 经济 效益 。铁 道部 规划
行业,基本上形成了物流配套服务能力。 三是各类物流企业创新发展。供应商管理 库存 、供应链金融 、卡车航班、越库配 送、保税物流、邮政物流等服务新模式得
到推 广运用 。
建设的 1个铁路物流 中心 ,已有9 8 个建
成 投用 。仓储 、配送 设 施 现 代化 水平 不 断提 高 。化 工危 险 品库 、液体 库 、冷 藏
第四 ,
口 快
“ 一 五 ” 时 期 , 我 国 物 流 类 十 基 础 设 施 投 资 保 持 了 较 快 增 长 。 五 年 累 计 投 资 超 过 1 7 亿 元 , 年 均 增 长 0Y 2 .%。2 0 年 下半 年 以 来 ,为 应对 国 77 08 际金融 危机冲 击 ,国家加大对 铁路 、
低0 3 百 分 点 ,相 当 于新 增 社 会 经 济 .个
首次在国家规划层面得以确立 。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推动全省现代物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把湖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依据《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湖北省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作为指导全省“十二五”时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十一五”物流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全省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由起步阶段向快速发展阶段过渡,逐步成为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全省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较大,还存在着增长方式比较粗放、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

1.物流业规模和效益逐步提高,但物流运行效率仍然较低,与沿海省份的差距较大。

“十一五”期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物流产业已初具规模。

2006年至2010年,社会物流总额从17586亿元增加到35275亿元,年均增长14.2%;物流业增加值从542亿元增加到1100 亿元,年均增长14.6%,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保持在7%左右。

物流货运量持续扩大,2006年至2010年,货物运输量从5.29亿吨增加到9.69亿吨,年均增长16.3%;货物运输周转量从1730亿吨公里增加到3367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8.1 %。

2010年,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为17.6%,比2006年下降0.6个百分点,略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东部沿海地区14%左右的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2.物流网络基础不断完善,但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十一五”期间,全省加强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促进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形成以武汉、宜昌、襄阳、恩施等机场为依托的航空物流网,以武汉新港、宜昌新港、汉江干线码头等为依托的内河物流网,以京珠、沪蓉、闽乌高速及107、318国道等为依托的公路物流网,以京广、京九、汉渝、焦柳、武合、武广等为依托的铁路物流网。

2010年底,全省铁路营运里程3300公里,公路199400公里,通航里程8465公里,港口吞吐能力2.4亿吨,机场6个,油气管道3063公里。

由于全省尚未建立统一的物流行业规范和标准,物流业务衔接不够顺畅,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缓慢,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3.物流市场主体快速发展,但物流企业“小、散、乱”的状况尚未改观,服务能力和质量有待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省物流业已基本形成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大、中、小、特”多类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第三方物流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联邦快递、DHL、TNT、嘉里大通等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纷纷进驻我省,中远物流、中邮物流、中外运、中铁物流、招商局物流、长航集团等中央企业也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参与全省物流市场的竞争和发展。

华中航运、武汉商贸控股、九州通、武汉捷利、武汉世通等省内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目前,全省各类物流企业达7000多家,其中5A级企业3家,4A级企业19家,3A级企业18家。

但全省物流企业发展参差不齐,还未根本改变“小、散、乱”的局面,大多数物流企业的主要服务内容还是以传统的仓储、运输、配送、流通加工为主。

4.物流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但物流园区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区域布局不尽合理。

“十一五”期间,全省稳步推进物流基地建设,基本形成物流圈—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基地(园区)—物流中心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武汉新港阳逻物流园、东西湖保税物流园、宜昌金东山商贸物流园、襄阳国邦物流园等相继投入运营并取得初步成效。

但部分物流园区在前期市场调查、研究分析上不够充分,缺乏明晰的商业模式和准确的目标、功能及客户定位,导致物流资源不同程度的浪费,园区运营率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

5.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但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和完善。

“十一五”期间,国家和全省相继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物流统计核算、物流标准化、物流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全省电信网、电子政务网实现全面覆盖,综合信息处理能力明显增强。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研发走在全国前列,为现代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是,全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省内部分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但是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还未形成。

物流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尚不健全,物流人才尤其是中高级人才短缺。

(二)“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趋势。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是物流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1.加快发展的机遇期。

一是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进一步加大对物流业的扶持力度。

二是全省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新态势。

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纺织、食品、装备制造等7个产业先后跨过千亿元规模,“十二五”时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将实现从1.5万亿到2.5万亿的跨越,产业规模和经济总量的大幅提升必将带动物流业跨越式发展。

三是物流业自身加快发展趋势显现。

“十一五”期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6%,2010年达到15.6%,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

2.产业水平的提升期。

一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对提升物流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我省工业化的逐步推进,加快发展以物流业为骨干的服务业是大势所趋。

二是物流新技术的应用为提升物流水平创造了条件。

物联网技术引领的新一轮物流技术革命,运输、配送、装卸搬运、自动化、库存控制、包装等物流装备技术的加快应用,将有效提升物流产业发展水平。

3.网络布局的形成期。

一是“两圈一带”战略的推进实施将促进物流网络的完善,全省物流业发展的区域聚集和辐射态势将进一步形成。

二是区位交通的新变化将促进物流网络的完善。

武汉将向中部中心城市的建设目标迈进,全省可望实现由区域性的“九省通衢”向全局性的“九州通衢”的跨越,必将促进全省物流网络骨架的完善。

三是国家和全省物流园区专项规划出台将促进物流网络布局的形成。

4.开放协作的扩大期。

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物流业扩大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要求全省物流企业加强同国际国内先进物流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二是承接产业转移将促进物流业的合作与竞争。

随着国际、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省际经济合作日趋紧密,区域经济协作不断加强,客观上要求全省物流业进一步加强省际联动和区域协作。

5.体制机制的创新期。

“十二五”时期,现代物流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将进入攻坚阶段,全省将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建立政企分开、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物流综合管理体系,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物流服务市场。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抢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两圈一带”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现代物流基地的战略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积极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促进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建立快捷、高效、通畅、安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物流体系保障。

——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注重投资经济效益,政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扶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加强统筹规划,注重协调发展。

坚持规划引导,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衔接,合理布局重大物流项目,促进现代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联动发展。

——突出科技引领,促进转型升级。

适应物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趋势,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推动电子商务与物流服务的有效集成,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大力培育高端物流功能及延伸服务,促进全省物流业转型升级。

——整合物流资源,提高物流效率。

完善现代物流业管理机制,打破部门和地区分割,促进物流服务市场化和资源社会化,优化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提升物流设施服务功能,提高物流运行效率。

——突出发展重点,坚持分步实施。

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围绕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优先发展重要节点城市的物流基础设施,分步实施“十二五”现代物流项目。

(二)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到2015年,充分依托湖北的区位优势、交通条件、产业基础和物流需求,逐步构建物流圈(带)—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园区—专业化物流中心为骨干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发展辐射全国的中部物资集散中心、商贸流通中心和物流信息中心,建设南北物流通道中心枢纽和长江物流通道中心枢纽,力争建成以“一主两副”中心城市为核心,立足湖北、面向全国、连接国际的中部物流核心区域,确立现代物流业作为全省支柱产业之一的重要地位。

——物流业规模平稳较快增长。

全省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12%;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

——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

供应链管理能力明显增强,物流一体化运作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综合物流成本持续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

——物流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

重点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引导物流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

第三方物流的比重有所增加,培育5-6个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发展5家以上5A级物流企业、10家以上4A级物流企业和25家以上3A级物流企业。

——物流网络布局进一步完善。

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区域规划等因素,重点发展武汉(城市圈)物流圈、鄂西物流圈、长江物流带等三大物流圈(带),建设长江、汉江物流通道和一批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

——物流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加大无线射频识别、物流信息平台、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软件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启动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示范,推动智慧物流发展。

加强物流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引导物流企业实施物流分类标准,加快推进全省物流标准化。

大力推广绿色物流方式,加大绿色物流装备、设施和节能仓库的推广使用力度。

三、空间布局与功能配置“十二五”时期,全省将着力构建物流圈(带)——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园区——专业化物流中心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