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习一 测树仪器的使用
测树学实习报告范文

测树学实习报告范文一、前言测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以测量和研究树木生长、结构、功能和环境适应性为主要研究对象。
本次测树学实习是我在大学期间的一次重要实践环节,不仅让我更好地理解了测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深入学习了测树学的实际应用技术。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二、实习内容1.学习测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实习开始之前,我首先进行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树木生长规律、树木结构特点、测树学的测量方法和技术等。
通过系统学习,我对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实际操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2.实地测量树木尺寸和高度在实习过程中,我带着导师亲临实地,学习了树木尺寸和高度的测量方法。
通过测量树木的胸径、树高、冠幅等指标,我们可以了解树木的健康状态和生长情况。
在实践中,我发现树木尺寸和高度的测量需要技巧和经验,不仅需要准确操作测量仪器,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3.分析树木种质和生长速度对于树木来说,种质和生长速度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在实习中,我学习了树木种质和生长速度的评估方法,了解了如何通过测量树木的年轮和树轮宽度来判断其生长速度。
通过对树木种质和生长速度的分析,我们可以为树木科学种植和管理提供依据。
4.应用测树学技术进行树木病虫害检测树木病虫害是树木健康和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实习中,我学习了使用测树学技术进行树木病虫害检测的方法。
通过观察树木的叶片、枝干和树干等部位,结合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判断树木是否受到了病虫害的侵袭,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实习收获1.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通过实习,我将之前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测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
在实践中,我遇到了一些难题,通过与导师和同学的讨论和交流,我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的能力。
2.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导师和同学们紧密合作,共同完成了一系列的实际测量和数据分析工作。
测量实训须知

测量实训须知一、测量实训规定(1)在测量实训之前,应复习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预习实验或实验指导书,明确目的与要求、熟悉实验步骤、注意有关事项,并准备好所需文具用品,以保证按时完成实验任务。
(2)实训分小组进行,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办理所用仪器工具的借领和归还手续。
(3)实训应在规定的时间进行,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应在指定的场地进行,不得擅自改变地点或离开现场。
(4)必须严格遵守本书列出的“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和“测量记录与计算规则”(5)服从教师的指导,每人都必须认真、仔细地操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要发扬互相协作精神。
每项实验都应取得合格的成果并提交书写工整规范的实验报告,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方可交还测量仪器和工具,结束实验。
(6)实训过程中,应遵守纪律,爱护现场的花草、树木和农作物,爱护周围的各种公共设施,任意砍折、踩踏或损坏者应予赔偿。
(7)每个班分10个小组(5-6人一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期末考核以组为单位,考核成绩在前三名的组,组长加5分。
考核成绩在后三名的组,组长扣5分。
(8)故意损害实训设备和器材者,一经发现取消本课程考试、考核资格。
且不予以补考和清考机会。
二、仪器工具的借领(1)以小组为单位前往测量实验室借领测量仪器工具。
仪器工具均有编号,借领时应当场清点和检查,如有缺损,立即补领或更换。
(2)仪器搬运前,应检查仪器背带和提手是否牢固,仪器箱是否锁好,搬运仪器工具时,应轻拿轻放,避免剧烈震动和碰撞。
(3)实验或实习结束后,应清理仪器工具上的泥土,及时收装仪器工具,送还仪器室。
仪器工具如有损坏和丢失,应写出书面报告说明情况,并按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三.仪器的安装(1)开箱取出仪器之前,应看清仪器在箱中的安放位置,以免装箱时发生困难。
(2)架设仪器脚架时,3条腿抽出的长度和3条腿分开的跨度要适中,架头大致水平。
若地面为泥土地面,应将脚架尖踩人土中,以防仪器下沉。
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手册

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手册浙江林学院生态学科二○○七年一月目录实验一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测定 (2)实验二不同树种的比叶面积测定 (4)实验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调查分析 (6)实习一森林群落调查实习之一——样方法 (8)实习二森林群落调查方法之二点一象限法 (18)实习三森林群落调查方法之三——样线接触法 (22)实验一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测定植物群落与环境是不可分的。
任何一个植物群落在形成的过程中,植物不仅对环境具有适应能力,而且对环境也有巨大的改造作用。
随着植物群落发育到成熟阶段,群落的内部环境也发育成熟。
植物群落内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都不同于群落外部。
植物群落内的各生物物种在它们自己创造的环境中,井然有序地生活着。
不同的植物群落,其群落环境因子存在明显的差异。
【实验目的】(1)在掌握光照强度、温湿度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植物群落内的光照强度、湿度和大气湿度等生态因子进行测定。
(2)认识不同植物群落内部生态因子以及植物群落与裸地间生态因子的差异。
【实验器材】便携式光照度计,温湿度记录仪,风速测定仪,钢卷尺。
【方法与步骤】(一)植物群落内光照强度的测定(1)选取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三种不同类型的群落。
(2)分别在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下,从林缘向林地中心均匀选取5个测定点,用照度计测定每一点的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见表1-1)。
(3)选择一空旷无林地(最好地面无植被覆盖)作为对照,随机测定5个点,用照度计测定裸地的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二)植物群落内温湿度的测定在上述同样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三种不同类型的群落以及对照地中,实施大气温湿度的测定:(1)从林缘向林地中心在1.5m高处,均匀选取5个点,测定每一点的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每次的数值(见表1-2)。
(2)同时在空旷无林地的1.5m高处,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测树学实习报告

测树学实习报告2013年5月16日实习目的:测树学是从事林业调查与研究工作必须掌握的主要专业基础科目之一,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
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实践环节,温习已学知识,预习新内容,也为锻炼同学们的组织能力与相互协作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工作。
实习内容:标准地调查与林分因子测定角规测树(原理、方法、技术)实习组织与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班分 5 个小组;安全第一,遵守纪律,爱惜仪器,密切协作,保证数据质量;每人撰写实习报告。
仪器工具:测树罗盘仪及支架、测高器、直径钢围尺、皮尺、角规、标杆、工具包、粉笔、实习指导书、记录笔、本(纸)及计算器等。
标准地调查一、标准地的概念与作用:标准地调查是林分调查的主要途径。
所谓标准地,即人为选定的、并且期望能够代表待测林分调查因子平均水平的典型地块。
它应该是整个林分的缩影,通过它可以获得林分各调查因子的值,由标准地调查结果按面积比例换算即得整个林分的调查结果。
二、标准地的种类:按设置目的与用途,标准地分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两类。
临时标准地是为临时满足需要能迅速提供资料而设置的,只进行一次调查。
固定标准地是在较长时间内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有系统地连续收集资料而设置的,要进行多次调查,测设要求更为严格。
三、标准地调查基本步骤:(一)、标准地选址与边界测量1、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1)对所待测林分具有充分代表性;(2)不能跨越林分;(3)不能跨越小河、道路、防火隔离带等,且应远离林缘。
林分调查结果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准地对该林分的代表性。
因此,设置标准地时,应对整个林分作比较全面的踏查,且测各主要调查因子,因而形成林分平均标志的轮廓,根据这个轮廓选择适当地段作为标准地,切忌挑选好或差的地段设置标准地。
2、标准地形状与面积:形状:为便于设置及面积计算,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当林分密度低、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时可为圆形。
面积:为了充分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必要精度,标准地内必须有足够林木株数,本次实习,要求设置15×15m正方形标准地。
森林调查学实习指导书上交(12现代林业技术)

《森林调查技术》实习指导书目录实训一 (1)实训二 (3)实训三 (7)实训四 (9)实训五 (11)实训一 立木材积测定一、实习目的1.掌握测高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立木材积测算方法 二、实习备品及材料 1.仪器备品:SC-1型测高器,克里斯登测高器,DQW-2型望远测树仪,轮尺,皮尺,罗盘仪。
2.主要耗材:五株统一编号的立木。
三、实习内容 立木材积测定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伐倒木材积测算1.实测伐倒木树干长度及干基、树干长度二分之一处和小径头直径。
并按2米区或1米区划分。
要求测出各区分段中央直径和梢底直径,将测定结果填入表1—1中的相应位置。
2.按测定的直径从圆面积表、2米区分段材积表、梢头材积表中分别查出所对应的圆面积和材积。
3.按下列公式计算伐倒木材积: (1)中央断面求积式:V=g1/2.L(2)平均断面积求积式V=21(g0+gn ).L(3)牛顿求积式:V=61(g0+4g1/2+gn ).L(4)中央断面积求积式:V=(g1+g2+……+gn-1+gn )+31g/l/或V=l∑=ni g1i+31g/l/或V=V1+V2+……+Vn-1 + Vn +V/以上公式中:V—树干材积(m3)V1、V2、Vn-1、Vn—各区分段材积(m3).V/--梢头材积(m3).g0—干基断面积(m3).g1/2---树干中央断面积(㎡)g1、g2……gn+1、gn—各区分段中央断面积(㎡)g/--梢底断面积(㎡)。
gL—小头断面积(㎡)L—树干全长(m)l——各区分段长度l/——梢头长度将计算结果填入表1—24.以中央断面积区分求积式计算的材积为准,分别计算中央断面积式,平均断面积求积式,牛顿求积式的误差率:误差率(%)=测定值-实际值/实际值×100(二)、原条,原木检尺及材积确定1.将倒伐木树干按原条原木标准造材。
2.原条测定(1)根据原条检尺办法(GB4816-84“杉原条检验”)测定原条的实际长度及实际直径。
测树学测树工具使用实习报告

华南农业大学课程实习报告课程:测树学实习内容:测树工具使用实习目的与意义:1、熟悉和掌握测径工具的使用方法和胸径的测定;2、熟悉和掌握测高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和树高的测定;3、了解测树仪的构造、原理,学会其方法;4、用不同仪器测树的树高。
一、实习内容与方法:(一)实习内容:测量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院楼附近少量树木的树高与胸径。
(二)方法:1、用布鲁莱斯、克里斯顿、圆筒法;2、小组分工与合作。
(三)实习时间:2012年9月13日星期四(四)实习地点: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院楼旁(五)测量步骤:测量胸径:1、在同一是水平上将围尺绕树干1.3m处一圈,不能倾斜;2、拉紧围尺,读出读数,精确至0.1cm。
测量树高:布鲁莱斯测高器测高:1、选好测点,量水平距离。
观测点选在可以同时看到树梢和树基的水平距离大于树高的地方;2、按仪器背后的按钮,是指针自由悬垂,从瞄孔看树梢,待指针停止时,按仪器前面的制动按钮固定摆针,从相应水平距栏读出指针所指高度h梢;3、重复以上操作,瞄准树基的h基;4、H=h梢+h基(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克里斯顿测高器测高:1、选择大于树高的距离,用手拿着测尺上的绳子,使之垂直于地面,然后上下、前后移动使树梢和树基位于测尺的上端和下端;2、瞄准后,读出树高两米位置的相对应测尺上的读数,即为树高。
圆筒测高器测高:1、透过选择测点,量水平距离;2、通过透视孔仰视树梢,并使悬锤自由摆动,看准树梢后向右慢转圆筒,待悬锤固定后,在树高尺上读得h梢;3、重复以上操作,瞄准树基的h基;4、H=h梢+h基。
(同侧相减,异侧相加)二、实习结果:测径、测高计算结果三、数据处理:(一)根据公式计算得出最终数据并整理成表格;(二)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1、实际测量时布鲁莱斯测高器和圆筒测高器测量出来的数据精度比较高并且误差较小,克里斯顿测高器测量误差较大;(三)实际测量时测量者需要细心,耐心,读数准确,减少误差的产生,同时用多种方法测量能够得到更加精确的数据。
大学生测量学实习报告精选(5篇)

大学生测量学实习报告精选(5篇)大学生测量学实习报告精选【篇1】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组成,其目的使学生、和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测量工作的经验和技能,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给定的地形图在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工作中的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本次实习应如下要求:1.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2.地形测图的方法,能够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3.能够给定的地形图在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4.各分工、合作测量任务,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二、实习任务及内容:(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2.任务: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要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的数据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 m的20 cm__20 cm的地形图。
3.内容:(1)校正仪器(经纬仪),工具及用品的(包括测量记录计算手簿、2h绘图铅笔、三棱尺、半圆仪、图板、胶带等物品);(2)使测绘、、快捷的原则,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3)过程:为期3天的测绘实习是在江夏龙泉山。
这里的山算山,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2米的等高线来描绘。
山上的植物三种--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
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作用的,它们可以为的休息软垫。
而树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
至于万人的荆棘,它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前进的道路。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需要在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
控制点的个数有限,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
角规测树——精选推荐

实验五 角规测树一、目的1、 理解角规测树原理,掌握角规的测树方法。
2、 掌握角规点抽样结合标准表求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3、 掌握角规控制检尺结合形高表求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钢卷尺、测高器、布卷尺、角规、粉笔,数量各1。
三、实验内容(一) 角规控制检尺结合形高表求林分蓄积量1、 踏查全林,了解林分情况,在林内选取典型的测点。
2、 每一个测点上绕测时,对那些相割和相切的林木实测胸径,本实验共进选了两个样点测量。
在进行第一个测点绕测时还用皮尺量距s ,量距的目的在于验证角规原理测距离S ,与树木的样圆半径R 相比(gF 50D ),S<R 则相割,等于则相切,大于则相离;第二次只对那些相割和相切的林木实测胸径,记录数据。
表1 角规控制检尺结合形高表求林分蓄积量记录表测点1测点2胸径/cm 相切/相割 距离/m 胸径/cm 相切/相割 7.63相割 3.20 6.70 相割 8.27 相切 4.05 8.71 相割 9.23 相割 4.53 9.20 相切 11.70 相割 5.50 10.15 相割 15.20 相割 6.80 13.20 相切 14.85 相割3、计算每公顷林分蓄积量从课本的一元材积表(P129)查出各个径阶的形高,分别计算两样点各个径阶的材积合计,再累计求和求得两样点的每公顷蓄积量。
两样点的每公顷蓄积量平均值即为该林分的平均蓄积量。
表2一元形高表径阶形高径阶形高4 3.875 15 5.9475 4.079 16 6.0836 4.371 17 6.2037 4.604 18 6.3278 4.816 19 5.9369 5.011 20 6.55410 5.191 21 6.61411 5.360 22 6.76612 5.520 23 6.87213 5.670 24 6.96714 5.813注:由P129一元材积表导出表3角规控制检尺计算林分每公顷蓄积量(Fg=1)/测点1径阶单株材积V(m3)断面积g(m)形高fh计算株数Z每公顷蓄积量M1=FgZ*(fh)8 0.02421 0.00503 4.816 1.5 7.225 10 0.04077 0.00785 5.191 1 5.191 12 0.06243 0.01131 5.520 1 5.520 16 0.12230 0.02011 6.083 1 6.083 合计24.018 表4角规控制检尺计算林分每公顷蓄积量(Fg=1)/测点2径阶单株材积V(m3)断面积g(m)形高fh计算株数Z每公顷蓄积量M2=FgZ*(fh)6 0.01236 0.00283 4.371 1 4.3718 0.02421 0.00503 4.816 1 4.81610 0.04077 0.00785 5.191 1.5 7.78714 0.08949 0.01539 5.813 1.5 8.720合计25.694由表3、表4可得测点1林分每公顷蓄积量M=24.018m3测点1林分每公顷蓄积量M=25.694m3则林分每公顷蓄积量M=(24.018+25.694)/2=24.856m34、林分每公顷林木株数的测定两个样点每公顷林木株数的测定按分径阶和不分径阶两种方法计算,并取2个样点的平均值作为该林分的每公顷林木株数。
森林调查技术实训报告总结

森林调查技术实训报告总结篇一:森林调查技术实习报告实习目的:1:掌握森林调查技术的方法及技术2:掌握森林调查因子的计算方法3:养成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4:培养务林人的品格实习场所:大蜀山实习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建立标准地进行每木调查。
(组长:小组成员:实习备品与材料:罗盘仪、皮尺、标杆4根、轮尺、测高器、角规实习时间:20XX年11月21日——20XX年11月25日实习内容:一:建立标准地1:标准地的选择⑴在选择标准地时应多方面考虑,其基本原则是:第一,标准地必须觉有广泛的代表性,在调查地所选择的标准地应该的调查地区一定类型林的代表。
第二,标准地应在一个林分中选取,每块标准地内的林木特征和立地条件应一致。
第三,标准地应避开林缘、林班线、防火线、路旁、河边及容易遭受人为破坏的地段。
⑵标准地的形状:标准地以便于测量和计算面积为原则,一般为方形、矩形、圆形或带状。
⑶标准地的大小:在原始林区以优势树种株数为标准,取1000平方米为标准地。
使用罗盘仪确定标准地的面积和位置二:标准地调查⑴每木调查:在标准地内分别树种、活立木、枯立木、倒立木测定每株树干的胸径,按径阶统计,以取得株数分布序列,该工作称为每木调查。
⑵测定树高:测高的主要目的是为确定各种树种的平均高,应按树种分别径阶测定树高,可在每木调查时各径阶的第一株树作为测高的树以后按每隔若干株选取一株测高树。
测定树高的步骤:①选择测高点:测点到被测树的距离约与所测树的高度相近。
②测定水平距离:用皮尺实测测点到被测树木的水平距离。
③测定树高:按下启动钮放下指针,通过瞄准器瞄准树顶和树高片刻后按下制动钮,在读盘上读数,读出树顶的高度(h1)和树基(h2)的高度,所测树木全高为:H=h1+h2凡测高的树木应实测其胸径,将测得的胸径于树高值分别计入表中。
小组成员正在读取测得树木的高度、⑶测定胸径:测量树木胸径的主要目的是为确定各种树的平均粗度,应按照每木测定的方法进行测量,并与树高一同计入表中。
测量心得与体会(通用10篇)

测量心得与体会(通用10篇)测量心得与体会篇1首先,实习的过程让我们进一步熟悉了测量仪器。
尽管在学期初的小实验中我们已经能基本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对数据的处理办法,但毕竟时间短、节奏松,大家常常会一下子忘记某个旋钮的作用或是突然不会读数。
现在看来,这些错误十分低级可笑,但在实习之初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
随着实习程序的推进,我们的操作越来越熟练,与此同时,我们也对地形、地貌、地物的测量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认识。
在实习结束的时候看到我们的成果大家都非常激动,也许就像是果园里的果农看到满树压低树梢的果实一样。
本次实习让我们收获到的第一颗果实就是克服困难。
从实习伊始,我们就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
最开始对测量步骤的不明确,对测量仪器的不熟悉,由于路线导致的无法观测,校园里来来往往的同学以及到处停泊的车辆,无一不给我们的测量工作带来各种阻力。
但是在暴躁过后我们都冷静下来并努力探求出解决这些问题办法,相信在今后的人生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会以这次实习激励自己迎难而上。
不止一个老师对我们不止一次的说过,搞土木的一定要严谨,来不得半点马虎。
我想,严谨求实就是我们收获的第二颗果实,心得体会《大学生测量专业实习心得体会》。
第一次用全站仪的时候,我们在民院宾馆附近的数据误差非常大,反复几次都是一样,可是在大家激烈的讨论后还是决定在将所有影响得数的因素校核之后再次测量而不是放弃。
误差对于我们也许只是纸上的几个不起眼的数字,可对于工程而言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除此之外我们还收获了一颗叫做“合作”的果实。
相信不只是我们,所有的同学应该都能感受到团队合作对于任何事情都是那么重要。
每个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是带来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损失。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这段日子我们为了不同的观点不晓得争论了多少次,甚至也因为喊话听不清楚导致的误会生气吵架,但是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误会解释清楚大家依然是好伙伴。
水准仪的实习报告

水准仪的实习报告水准仪的实习报告1实习名称: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实习目的:1、熟悉水准仪的基本结构,主要部件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2、练习水准仪的安装、瞄准、读数实习时间:20xx年3月5日地点:逸夫楼和机械楼之间的空地人员:xxx、xxx实习仪器:水准仪1台、水准尺2根、三脚架1个实习步骤:1、安置仪器打开三脚架;连接仪器。
2、粗略整平调节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3、瞄准水准尺目镜对光;大致瞄准;物镜对光;精确瞄准。
4、读数实习总结:今天的线路勘测实习课,我们对水准仪的结构、使用、安装和读数进行了初步的了解。
在实习中我们认识到对水准仪的安装要采取一丝不苟的态度,如调节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竖丝要对准水准尺等。
本次实习我们更加熟练的掌握了水准仪的读法:从尺上可直接读出米、分米、厘米,并估读出毫米数,保证每个读数均为4位数。
在读数时,老是会读错数据,有观测者的原因,因为读数不够明白和清晰,有时候会读错;或者是扶尺者没有把水准尺扶直,造成前后读出的数据有很大的区别,造成了错误。
通过这次实习我明白了实习的重要性,光有理论知识,没有实际操作,是不行的,什么也学不会,所以在以后的实习中要认真的对待,我们即将要步入社会,实习机会越来越少,我们要更加的珍惜,会对我们以后步入岗位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通过这次的测量实习,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遇到了书本上不曾考虑到的问题。
比如更加熟练的对实验仪器的操作,会了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积累了一些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能力,也更加了解实习的过程,培养了同学间的交流合作。
水准仪的实习报告2一、实习时间:20xx年4月二、实习地点:学校公路三、小组成员:组员:XXX、XXX、XXX四、指导教师:xxx五、实习目的:实习是工程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理论外,还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的手段。
水文站实习报告4篇_工作报告

水文站实习报告4篇一、实习时间:4月19日~4月21日二、实习地点:xx市xx县xx水保站、xx县水文站三、实习目的:1、了解和掌握水文观测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地观察和动手操作;2、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当地的径流常设计的优缺点,了解水土保持的基本工作内容及其发展前景;3、试验分析不同植物的截留,和土壤下渗情况。
四、实习方法:实地考察:观察水保站和水文站的水文观测设施,听老师和技术人员讲解其观测对象和使用方法。
实际测量:在水文站里用现有条件测量了河水的流速。
查阅资料:查阅书籍,了解了更多的水文测量的方法。
五、实习内容:(一)水文观测的常用方法水文观测是《水文与水资源学》教学当中的重要讲授内容,通过实习、在课堂所学和自己查阅书籍和资料,对水文观测的手段和方法都有了很多的掌握。
水文观测的对象包括很多方面,下面分别简述。
1、降水量:1 / 20降水量的观测最常用的方法为利用雨量器进行测定。
雨量器有自记式的和非自记式的。
自记式雨量器有三种主要类型:沉重式、浮筒及虹吸式、翻斗式。
自记雨量器能够自动记录累计降雨量,一般还配有遥测设备,以便实时传送数据。
雨量器由于风的影响而具有误差,特别是山岭和森林中。
雪的观测误差更大。
对大面积区域进行降雨观测需要根据区域的形状、地形、面积布设较多的点,以取得一个流域的平均降雨资料。
最简单的计算一个流域的降水量的方法是算术平均法,适用于雨量器分布均匀密集的情况。
另外还有泰森多边形法、网格法。
对于林内降雨常用受雨器法,制作一个面积较大的受雨器,布设在标准地内,最后根据公式即可计算得出。
传感器测雨:雷达覆盖面广,并具有高度的时空分辨能力,能提供时段小至5分钟和空间小至1km2的雨量估测值。
利用红外成象,卫星可以测定地球上广大面积的降雨量。
这些方法在国外运用的较多。
2、树冠截留截留包括很多过程,主要是树干流和树冠截留。
一般不直接测定,而是通过林冠水量的平衡方程计算:p=p林内+i+p干式中:p——降雨量(mm)p林内——林内降雨量(mm)i——林冠截留量(mm)p干——树干流(mm)降雨量和林内降雨的测量方法已经做了叙述,现在介绍树干流的2 / 20测定方法:树干流指沿着枝条和分枝流动并最后顺着主干到达地面的那部分水。
测量树围教案

测量树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测量树围的方法和步骤。
2.掌握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树围测量的技巧。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测量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测量工具,如卷尺、测量绳等。
2.找到一些树木,确保它们具备一定的高度和围度。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观察一棵高大的树木,引发学生对树围测量的兴趣和思考。
2.讲解:介绍树围测量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测量树围的常用工具。
3.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棵树进行测量。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注意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
4.整理数据:每个小组将测量结果整理并汇报给全班。
通过比较不同树木的围度,让学生了解树木的生长特点。
5.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就测量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总结出测量树围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延伸:1.拓展测量内容:除了树围,还可以让学生测量树的高度、树干的直径等,从而综合运用测量技巧。
2.树木生长状况分析:学生可以利用测量数据,分析树木的生长状况,比较不同树木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程度。
3.树木保护意识培养:通过测量树木,让学生了解到树木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爱树木的意识。
五、教学反思:测量树围的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测量能力,并且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树木的生长特点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避免出现测量误差。
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力学检测仪器操作规程

力学检测仪器操作规程
《力学检测仪器操作规程》
一、前言
力学检测仪器是用来测量物体的力和运动状态的仪器,它在科研、生产和质量控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其操作规程进行明确是非常必要的。
二、检测仪器的准备
1. 在操作前应检查仪器的工作状态和安全性,确保仪器处于正常状态。
2. 检查仪器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如果有损坏或异常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
3. 对检测仪器进行调试和校准,保证其准确度。
三、检测操作流程
1. 确认待测物体的形态和尺寸,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方法。
2. 将待测物体放置在检测台上,保证其平稳和固定。
3. 按照仪器的操作指南进行操作,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4. 在进行检测时,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四、检测后的操作
1. 检测完成后,及时清理和维护检测仪器,保证其工作状态。
2. 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将检测仪器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和损坏。
五、注意事项
1. 切勿超出检测仪器的工作范围进行操作,以免损坏仪器和发生意外。
2. 在操作时要保持专注和细心,避免因疏忽导致操作失误。
3. 使用完毕后,要关闭仪器电源,避免浪费能源和损坏设备。
通过《力学检测仪器操作规程》,可帮助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保证检测仪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科研和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实验室常用仪器操作

实验室常用仪器操作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仪器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它们能够帮助科学家进行精确测量、收集数据并验证实验结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以及其操作方法。
一、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使用光学原理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
操作显微镜时,首先要调整光源以确保适当的照明。
然后,将待观察的样品放置在显微镜的玻璃载物台上,并通过旋转物镜调节样品与物镜的距离。
随后,用调焦轮调整目镜使图像清晰可见。
最后,使用显微镜的移物台或横平竖直调节样品位置,以便观察到样品的不同区域。
二、天平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使用天平时,首先要确保天平在水平位置上,并将容器放置在称盘上。
将所需物体放置在容器中,等待数秒以稳定读数。
然后,调节天平上的校准旋钮,直到指示器指针或显示屏上的数字显示为零。
最后,读取天平上的质量读数,并记录。
三、pH计pH计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酸碱度的仪器。
在使用pH计之前,需要用干净的水清洗电极,并将其放入要测试的溶液中。
等待电极的读数稳定后,记录pH计上显示的数值。
在使用完毕后,将电极从溶液中取出,并再次用清水清洗干净。
四、离心机离心机是一种用于分离物质混合物的仪器。
在使用离心机之前,首先确定离心机的转速和离心时间。
将待分离的混合物倒入离心管中,并确保每个离心管中的混合物具有相同的体积和质量。
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的样品架上,并关闭离心机的盖子。
设置离心机的参数,并启动离心过程。
离心完成后,小心取出离心管,并将上清液和沉淀物分离。
五、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吸光度的仪器。
使用分光光度计时,首先要设置所需的波长,并进行零点校准。
将待测试的样品放入光度计的样品室中,并关闭盖子。
读取显示屏上的吸光度数值,并记录。
通过以上示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验室中,仪器的正确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操作仪器时,应仔细阅读和遵守仪器操作手册,并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此外,及时维护和保养仪器也是十分重要的,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仪器分析操作规定范本(2篇)

仪器分析操作规定范本一、操作规范1. 仪器的准备与调试(1)首先,确认仪器的电源是否正常接通,并检查仪器是否与电源适配器正确连接。
(2)接下来,打开仪器的控制面板,并按照仪器的说明书进行操作,进行一系列的预热和调试。
2. 样品的制备与处理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样品的制备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1)确定样品的来源和性质,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样品制备方法。
(2)样品的处理应遵循严格的实验室操作规范,包括去除杂质、稀释等步骤。
3. 仪器的操作步骤(1)将样品注入仪器的样品槽中,并确保注射采样器或其他样品进样装置的准确操作。
(2)按照仪器的指示,设置相应的参数和条件,如温度、流速、压力等。
4. 数据的采集和记录(1)在开始进行测试之前,确保仪器已经达到了稳定的工作状态。
(2)按照测试要求,启动数据采集软件,并记录每项测试参数的数值和变化情况。
5. 仪器的维护与保养(1)在测试结束后,按照仪器的说明书和维护手册,完成仪器的日常清洁和保养工作。
(2)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安全操作规范1. 实验室安全(1)在实验室操作时,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2)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眼镜等。
2. 仪器安全(1)在操作仪器时,必须确保仪器周围的环境整洁、无杂物。
(2)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定,禁止超过仪器的使用范围进行操作。
三、故障处理规范1. 仪器故障的识别与判断(1)在使用仪器时,发现异常情况或故障,应立即暂停操作,并及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2)实验室负责人应根据故障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仪器。
2. 故障处理的步骤(1)对于可以自行解决的小故障,首先尝试排除故障原因,若能解决则进行修复,否则需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
(2)对于无法自行解决的大故障,应及时报告仪器维修部门,并按要求进行维修或更换。
四、纪录规范1. 测试结果的记录与储存(1)测试结束后,将测试结果及相关数据保存在指定的电子文档中。
测树仪器的使用

Ⅰ.目的: 目的:
测树仪器的使用
熟悉和掌握几种常用的测树工具的构造、 原理 熟悉和掌握几种常用的测树工具的构造、 及使用方法。 及使用方法。 Ⅱ.仪器、用具: 仪器、用具: 测径器:轮尺、围尺、 测径器:轮尺、围尺、电子测径仪 勃鲁莱测高器、 测高器:勃鲁莱测高器、超声波测高仪 其它:记录夹、铅笔、 其它:记录夹、铅笔、记录用表
表1一1 径阶Biblioteka 围划分 一径阶(cm) 径阶(cm) 2 4 6 8 10 ……
2cm径阶范围 2cm径阶范围 (cm) 1.0— 1.0—2.9 3.0— 3.0—4.9 5.0— 5.0—6.9 7.0— 7.0—8.9 9.0— 9.0—10.9 ……
径阶(cm) 径阶(cm) 4 8 12 16 20 ……
轮尺不仅用于测定单株树木的直径, 轮尺不仅用于测定单株树木的直径,也可作为 森林调查中测定大量立木直径的工具, 森林调查中测定大量立木直径的工具 , 因而在测尺 上一般都有两种刻度。 一种是从固定角内侧为零开 上一般都有两种刻度 。 一种 是从固定角内侧为零开 cm刻划 可精确到0 cm,用以量测实际直径。 刻划。 始,按cm刻划。可精确到0.1cm,用以量测实际直径。 另一种是径阶刻划, 即在森林调查时, 另一种 是径阶刻划, 即在森林调查时 , 用于大量树 是径阶刻划 木直径的测定,为了读数和统计方便,一般是按1 木直径的测定,为了读数和统计方便,一般是按1、 cm分组 所分的直径组称为径阶(diameter 分组, 2 、 4 cm 分组 , 所分的直径组称为径阶 (diameter class),用其组中值表示。当按1 cm分组时 分组时, class),用其组中值表示。当按1、2、4cm分组时, 其最小径阶的中值分别为1 cm。 其最小径阶的中值分别为1、2、4cm。径阶整化常采 用上限排外法,如下表所示1 用上限排外法,如下表所示1一1。
植物群落样地调查法

植物群落样地调查法一、实验原理样方法是用一定面积作为整个群落的代表,详细计算这个面积中得植物种类、频度、多度、优势度和重要值。
这个方法可以确定群落的优势种,也可以对植物进行分类和其他植被分析。
二、实验的准备1.测量仪器:GPS、指南针,经纬仪,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
2.调查测量设备:照相机、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铁铲、枝剪、标本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等。
三、具体操作(一)样地设置与群落最小面积调查样地不是群落的全部面积,它仅是代表群落的基本持征的一定地段。
对植物群落考察应在确定的样地内进行,通过详细调查,以此来估计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
(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和地形)一致。
(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1.样地的形状: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
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
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大型样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漠中的群落。
我们还会用到罗盘来进行校准,保证测绳为直线,通过测量线上面的读数来确定样方每边的长度。
2.样地面积:下列样地面积的经验值可供考察时参考使用:草本群落1~10m2,灌丛16~100m2,单纯针叶林100m2,复层针叶林、夏绿阔叶林400~500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000m2,热带雨林2500m2但是我们在实习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面积:草本群落:1m2,灌木群落:25 m2,乔木群落:100 m23.样地数目: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
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30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
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3~5个样地;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免混乱。
(二)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1.环境调查包括以下五项:(1)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
测量专业实习报告总结(优秀3篇)

测量专业实习报告总结(优秀3篇)篇一:测量专业实习报告总结篇一一、实习目的1.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2.掌握导线测量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3.掌握经纬仪与绘图板协同画碎部点。
二、仪器及工具1.导线测量每组领用经纬仪(带脚架)一台;2.水准测量每组领用:DS3水准仪(带脚架)1台,水准尺1对,水准测量手簿1本;3.碎部点测量每组领用绘图板一块,量角器一块和图钉若干;4.自备:铅笔(3H或4H)、橡皮擦、直尺。
三、实习原理利用经纬仪进行小地区的行的测量和地形图的绘制。
1:平面控制测量方法的方法和原理;2: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原理;3:视距测量的方法和原理;四、实习具体过程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过程:①踏勘选点现场选图根点时应注意的事项:1.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质坚硬、长期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方;2.相邻导线点间通良好,便于测角、量边;3.导线点视野开阔、控制面大、便于测绘周围地物和地貌特征点;4.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避免过长、过短,相邻边长之比不应超过三倍。
根据我校教工区的地形状况我们选了五个闭合图根点,这五个点均满足以上要求。
②外业测量外业测量可分为角度测量和边长测量。
在进行边长和角度测量之前我们应先对经纬仪进行检查:1.照准部水准管轴应垂直于竖轴;2.望远镜视准轴应垂直于横轴;3.横轴应垂直于竖轴;4.十字丝竖丝应垂直于横轴。
在确保以上条件的状况下我们便开始了测量工作。
另外在进行测量前应测出仪器的竖盘指标差。
竖盘指标差的测定方法是在测地任找两点A、B,先将经纬仪安置好、整平。
然后将经纬仪打到盘左,对准目标A读出水平盘读数。
再将目标对准另一目标B读出数据。
再将经纬仪打到盘右找到目标B读出数据,然后逆时针打回A 读出数据。
根据公式,计算出指标差x。
五、实习过程的认知与感受本次实习我们从2019年6月18日早开始----6月27日晚结束,6月18日清晨我们开了实习动员大会,老师详细的讲解了本次实习的主要资料,包括图根控制测量和地形图的测绘以及地形图的整饰。
一常用测树工具的使用-浙江农林大学

测树学综合实验指导书浙江农林大学森林经理学科2013-9-1实验一常用测树工具的使用一、实验目的熟悉和掌握几种常用的测树工具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一)测径器1.轮尺轮尺构造十分简单,如图1—1,可分为固定脚,游动脚和测尺三部分。
测尺的一面为普遍米尺刻度,一面为整化刻度。
在森林调查中,为简化测算工作,通常将实际直径按上限排外法分组,所分的组称为径阶,用其组中值表示。
径阶大小(组距)一般可以为1cm、2cm或4cm。
当按1cm、2cm或4cm分组时,其最小径阶的组中值分别为1cm、2cm或4cm。
径阶整化刻度的方法即是将各径阶的组中值刻在该径阶的下限位置。
图1—1 轮尺1.固定脚2.滑动脚3.尺身4.树干横断面使用注意事项:(1)在测定前,首先检查轮尺,必须注意,固定脚与游动脚应当平行,且与尺身垂直。
(2)测径时,轮尺的三个面必须紧贴树干,读出数据后,才能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3)测立木胸径时,应严格按照1.3m的部位进行测定。
如在坡地,应站在坡上部,确定树干上1.3m处的部位,然后再测量其直径。
树木若在1.3m以下分叉时,按两株测算。
(4)当树干横断面不圆时,应测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取平均数作为测定值。
2.围尺(直径卷尺)围尺有布围尺,钢围尺和蔑围尺三种,围尺上除标有普通米尺刻度外,还标有对应于圆周长空的直径刻度。
使用时,必须将围尺拉紧平围树干后,才能读数,应使围尺围在同一水平面上,防止倾斜,否则,易产生偏大的误差。
(二)测高器三角原理测高:按三角原理设计的测高器,本质上都是一种测角器,多通过正切函数关系测算树高。
较为常用的是勃鲁莱测高器(图1-2)。
其刻度盘上标有不同水平距离(15,20,30、40m)时所对应的不同仰角和俯角的树高值。
图1-2布鲁莱斯测高器构造 图1-3布鲁莱斯测高原理1.制动按钮2.视距器3.瞄准器4.刻度盘5.摆针6.滤色镜7.启动钮8.修正表测高时,首先选测某一水平距离,然后,分别以下情况测算树高:(1)在平地上测高:测者立于测点,按下仪器按纽,使指针自由下垂,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后,即按下制动纽,固定指针,在度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测水平距离的数据h ,再加上测者眼高l ,即为全树高H ,见图l-4(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α—仰角。
在布鲁莱斯测高器的指针盘上,分别有几种不 同水平距离的高度刻度。使用时,先要测出测点至 树木水平距离,且要等于整数10、15、20、30m,测 高时,按动仪器背面制动按钮,让指针自由摆动, 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后,即按下制动钮,固定指针, 在刻度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水平距离的树高值,再 加上测者眼高AE即为树木全高H。 在 坡 地 上 , 先 观 测 树 梢 , 求 得 h1 ;再观测树 基,求得 h2 。若两次观测符号相反(仰视为正,俯 视为负),则树木全高H=h1+h2,见图1-6(α);
4、测径时应使尺身与两脚所构成的平面与干轴 垂直,且其三点同时与所测树木断面接触。 5、树干横断面不规则时,应测定其互相垂直两 直径,取其平均值为该树干直径。 6、若测径部分有节瘤或畸形时,可在其上、下 等距处测径取其平均值。
(二)围尺(直径卷尺)
在我国,直径卷尺又称作围尺(diameter tape),根据 制作材料的不同,又有布围尺,钢围尺与蔑围尺之分。通过 围尺量测树干的圆周长,换算成直径。一般长1~3m,围尺 采用双面(或在一面的上、下)刻划。一面刻普通米尺;另一 面上刻上与圆周长相对应的直径读数,也就是根据C═πD的 关系(C为周长,D为直径)进行刻划。 围尺比轮尺携带方便且测定值比较稳定,使用时,围尺要 拉紧并与树干保持垂直。用围尺量树干直径换算的断面积, 一般稍偏大。这是因为树干横断面不是正圆。而在周长相等 的平面中,以圆的面积为最大。
若两次观测值符号相同,则H=h1-h2,见图1-6(b)图 1-6(c)
使 用 布 鲁 莱 斯 测 高 器 , 其 测 高 精 度 可 达 ±5 %。为获得比较正确树高值,一般应注意: ① 选择的水平距应尽量接近树高,在这种条件 下测高误差比较小。 ② 当树高太小(小于5m)时,不宜用布鲁莱斯 测高,可采用长杆直接测高。 ③ 对于阔叶树应注意确定主干梢头位置,以免 测高值偏高或偏低。
轮尺不仅用于测定单株树木的直径,也可作为 森林调查中测定大量立木直径的工具,因而在测尺 上一般都有两种刻度。一种是从固定角内侧为零开 始,按cm刻划。可精确到0.1cm,用以量测实际直 径。另一种是径阶刻划,即在森林调查时,用于大 量树木直径的测定,为了读数和统计方便,一般是 按 1 、 2 、 4cm 分 组 , 所 分 的 直 径 组 称 为 径 阶 (diameter class),用其组中值表示。当按1、2、 4cm分组时,其最小径阶的中值分别为1、2、4cm。 径阶整化常采用上限排列法,如下表所示1一1。
径仪、轮尺、围尺分别测径,用勃鲁莱测高器、超声波测高器分 别测高。。
2、选10棵树木分别取10米、20米、30米、40米距离 进行测量(勃鲁莱/超声波) ,记录树高实测值。
Ⅴ、实习报告(个人报告) 1、个人交测径、测高记录表; 2、10棵树木分别取10米、20米、30米、40米距离测高 记录,并分析误差原因。
4、设备的启动和关闭。 (1).开机前,在测高仪和接受器端各装一枚5号电 池。 (2).红色ON按钮为测高仪的启动键。 关机可在下列三种情况下: (1).60秒没有按键操作,设备自动关闭。 (2).同时按下两个箭头按钮,2秒内关机。 (3).完成6次测高后,自动关机。
Ⅳ、实习组织安排 1、训练时,每组测定树木株数不少于50株,并分别用电子测
二、测高器
树高一般用测高器测定。测高器 (Hypsometer)的种类很多,但其 测高原理均比较简单,有相似三角形和三角函数两种。
(一)布鲁莱斯测高器
布鲁莱斯(Blume--Leiss) 测高器是目前我国最常用的测高器,其构 造和测高原理如 图1-4和图1-5中所示。 由图1-5可得全树高H为: H=ABtgα+AE(眼高) 式中 AB—水平距; H=CB+BD; AE—眼高(仪器高); (1—1)
实习一 测树仪器的使用
Ⅰ.目的: 熟悉和掌握几种常用的测树工具的构造、 原理 及使用方法。 Ⅱ.仪器、用具: 测径器:轮尺、围尺、电子测径仪 测高器:勃鲁莱测高器、超声波测高仪 其它:记录夹、铅笔、记录用表
Ⅲ.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一、测径器 (一)轮尺: 构造十分简单, 如图1—1, 可分为 固定脚, 游动脚和测尺三部分。固定脚固定在尺身一 端,滑动脚可沿尺身滑动, 尺身上有厘米刻度,根据 滑动脚在尺身上的位置读 出树干的直径值。
(二)超声波测高仪(Forester Vertex)
图 1-8 信号 接受器
图 1-9
测高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 1-10 操作示 意图
1、仪器组成
由测高仪和信号接受器组成。如图1-8、图1-9,图1-10 所示。 测高仪由一对标有反向箭头按钮和一个红色ON按钮组成。 测高仪由四个菜单选项组成: 水平距离测量(DISTANT) 高度测量HEIGHT(如图2) 角度测量(ANAGLE) 设置SETUP:显示对比度、公英制转换(m)、角度 度 百分 数、中心偏移(pivot offset=0.3)、参考点高度(TRP height=1.3 m)、接受器类型(type2)。 使用箭头按钮可完成菜单选项选择,红色ON按钮完成菜单 选项确认。
表1一1 径阶范围划分
径阶(cm) 2 4 6 8 10 ……
2cm径阶范围 (cm) 1.0—2.9 3.0—4.9 5.0—6.9 7.0—8.9 9.0—10.9 ……
径阶(cm) 4 8 12 16 20 ……
4cm径阶范围 (cm) 2.0—5.9 6.0—9.9 10.0—13.9 14.0—17.9 18.0—21.9 ……
2、使用仪器注意事项
(1).不要触摸设备前方的温度感应器。 (2).在测定操作之前,仪器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使之与当前 的环境温度平衡。 (3).测高仪显示屏面在垂直面。如图1-9。
3、测量 (1).把接受器固定在选定的树干上,最好在1.3m高 度。 (2).将测高仪距离接受器10cm处,按下红色ON按 钮,接受器将自动开启。 (3).选择一个观测点,能够看到树梢顶及接受器, 按下测高仪的红色ON按钮,并保持,瞄准镜中红点对 准接受器,直到瞄准镜中的红点消失,松开红色ON按 纽,在测高仪的显示屏上显示观测点到接收器的距离、 角度和水平距离。(如图3) (4).再将瞄准镜中红点对准树梢点顶点,这时红十字 线闪烁,按下红色ON按钮并保持,直到红十字线消 失,松开红色ON按钮,读到树高度(假定接收器固定 高度1.3m),再对准树顶,重复4的步骤,可测得6个高 度。
轮尺整化的刻度方法是把各径阶中值刻化在该 径阶的下限位置上。例如,若按1cm整化,则8cm径 阶的位置在 7.5cm 处刻划;若按2cm整化,则8cm径 阶的刻度位置是在 7cm 处;若按 4cm 径阶整化,则 8cm径阶的位置在6cm处刻划,其余依此类推,采用 这种整化刻度的轮尺测定直径时,最靠近滑动脚内 缘的刻度值,就是被测树木所属之径阶。
使用注意事项: 1、在测定前,首先检查轮尺,必须注意,固定 脚与游动脚应当平行,且与尺身垂直。 2、测径时,轮尺的三个面必须紧贴树干,读出 数据后,才能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3、测立木胸径时,应严格按照1.3米的部位进 行测定。如在坡地,应站在坡上部,确定树干1.3米 处的部位,然后再测量其直径。树木若在1.3米以下 分叉时,按两株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