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评价

合集下载

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评价

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评价

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评价【摘要】随着油气田勘察工作的不断深入,低渗透难采储量在原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因为渗透率较低,使得注水提高采收率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发现了大量的气源,这就为注气提高采收率的方式提供了便利的物质基础,并且能够充分显示出注气技术的优势。

本文将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基本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注气;采收率近年来,我国发现的大部分油藏,都属于低渗透的油藏。

这种油藏在开采的时候非常困难,现在基本上采用注水以及衰竭式的开采方式,但是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说,在注水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于低渗透油藏如何进行合理的开发已经成为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注气技术逐渐的被研发出来,利用注气技术可以降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难度,提升开采率。

1.低渗透油藏的基本特点和注气机理1.1基本特点(1)低孔、低渗、自然产能较低,注水困难,无法进行常规投产。

(2)原有的密度小,粘度较低,基本性质好。

(3)储层的物理性质较差,拥有大量的胶结物,分选差、颗粒较小,后生作用强。

(4)油层内混合着一定的砂泥岩,且砂层的厚度不够稳定,砂层间的非均质性较强。

(5)油层受到岩性的控制,与水动力缺乏较强的联系,边底水也非常不活跃。

流体流动的时候包含非达西流动的特点。

1.2注气机理虽然注气机理存在着诸多的论述,但是大体上基本分为三种,即非混相驱、多次接触混相和以此接触混相。

多次接触混相又可以分为凝析气驱混相和蒸发气驱混相。

总体来说,注气开采可以降低界面的张力,从而在驱油的时候能够达到更高的效率,最终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2.低渗透油藏注气方面的问题2.1注气压力高,能力低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过低,导致对于气的质量就有非常高的要求,在注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注气对于底层产生的影响和危害。

因为注入的压力过高,对于压缩机的基本压力等级的要求就会很好。

2.2低渗透油藏注气方式在我国众多的低渗透油藏中,大部分都存在着裂缝现象,例如青海的南翼山油田、吐哈的丘陵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乌尔禾油层、新疆的火烧山油田、辽河的雷家油田、大庆的朝阳沟油田、吉林的大安油田、扶余油田、新民油田、新立油田等,对于这些具有裂缝性质的低渗透油藏,选择何种注气方式,怎样能够更好的进行注气工作,对于开采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高89-1块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

高89-1块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
[ 参考文献]
[ 1] Oil & Gas J ournal / Apr , 19, 2010: 32~51. [ 2] 孙焕泉. 胜利油区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对策.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2, 9( 2) : 10~13. [ 3] 高正龙, 杨铁梅, 张俊法, 等. 文 184 断块二氧
6% , 弹性驱采收率为8. 9% 。根据同类型油藏注水开 发试验表明: 由于储层物性差, 压力传导困难, 注水 井附近油层压力上升过快, 使注水压力升高和注水 量低, 注水开发效果差。针对该块开展CO2 可行性研 究表明: 高 89- 1 块油藏及流体条件适合CO2 驱, 通 过CO2 驱可以大幅度提高区块采收率。 1. 2 试验区 CO2 混相驱方案
高 89- 1 区块位于东营凹陷博兴洼陷金家- 正 理庄- 樊家鼻状构造带中部, 含油层位于沙四段二 砂组。该块地层西南高东北低, 地层倾角5°~ 8°。该 块共有大小断层8 条。本区储层埋深2800~3200m, 储层平均孔隙度12. 5% , 平均渗透率4. 7×10- 3Lm2, 属低孔特低渗薄互层储层。
图 4 高 89- 1 块目前地层压力分布图( 数模) 2. 3 增油效果明显
高 89- 1 块注气后, 周围油井受效明显, CO2 驱 最大见效井距为 580m, 见效时间在半年以内。油井 受效后, 日产油量较注气前大幅度上升, 如, 高89- 9 井注气前日油 6. 0t / d, 距离该井 350m 的高 89- 17 井 2009 年 7 年开始注气, 注气 2 个半月后, 高 89- 9 井开始见效, 日油从5. 4t / d 升至6. 0t / d, 日产油最高 升至12. 2t / d, 为注气前的2 倍, 截止2010 年底, 日产 油稳定在 8. 0t/ d 左右。

低渗透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水驱开发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体技术。

但随着低渗透油藏开发程度不断加深,开发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不断改善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将成为低渗透油藏产量稳定的关键。

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采用注水开采技术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总结归纳了一系列低渗透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的相关技术,对提高低渗油藏开发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标签:低渗油藏;水驱开发;采收率中国低渗透油藏经过长期的不懈探索和实践,在开发理论和开发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随着低渗透油藏开发阶段的不断深入、开发对象和储层改造的日益复杂,将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

水驱开发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体技术,提高水驱采收率是改善低渗油田开发效果,有效动用低渗储量,对油田持续稳产、效益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井网优化及加密调整技术2000年以后投入开发的特低渗透油藏,结合整体开发压裂,优化并采用了非常规的菱形和矩形井网。

这种井网的优点是井排距灵活可变,适应不同开发物性、不同裂缝发育程度的低渗透油藏。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方向性水淹速度,提高侧向井见效程度及平均水驱均匀化程度。

缺点便是与基质物性匹配难度大,调整余地小,对于天然裂缝多向发育的油藏风险较大。

动态缝的延伸、沟通是低渗透油藏方向性见效、水窜的主要原因,天然裂缝方向和人工裂缝方向及相互影响决定了水窜、水淹方向。

裂缝侧向基质的有效驱替范围,主要取决于基质物性,是确定合理排距或注采井距的主要依据。

类块状油藏井网对河道砂体的控制和多层油藏井网对非主力层的控制是提高水驱动用的关键。

单砂体注采井网的合理性和完善程度是提高水驱波及的主要因素。

注采井网与砂体分布形态的合理配置,尽量避免沿河道方向注采,造成基质水驱沿主河道高渗条带突破。

井网与缝网的合理匹配是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针对不同类型油藏、不同井型、不同改造方式,优化并确定合理注采井网系统。

2 层系优化重组技术层间及层内非均质造成动用程度、水驱状况差异较大,层系优化重组技术,可以提高采油速度、水驱波及体积和采收率。

宝浪油田轻质油藏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潜力分析

宝浪油田轻质油藏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潜力分析
宝 浪油 田经过 多年 的注水开发 , 各种 复杂 的矛 盾 日
轻质 油藏 注空气 提高采 收率技 术 的机理 多且复 杂 , 对 不 同的特定 油藏来说 驱油 的主要 因素也 各不相 同 , 包 括 烟道气 对原 油的重 力驱作 用并促 使原 油膨 胀 与蒸发 、
益突出, 一方 面主力 区块水 淹 严重 , 一 方 面近 半数 水 另 井 在高压条件下仍达 不到配注, 自然递 减逐 年 加 大 , 20 08年 自然递减 达 到 2 , 规 注水 开 发 已受 到严 重 O 常 制约 , 要进 行相关 的三 次采油 的技术试 验 。 需 注空气 开采低 渗透 轻 质油 油 藏是 一 项 富有 创造 性
生 产系统 内存 在 氧 气 而导 致 爆 炸 和 产 生 严 重 的腐 蚀 。
术, 因为泡沫遇油后稳定性降低 , 能有效地提高驱替液
在 非均质 油层 内 的波 及 效率 ; 外 , 泡剂 能较 大 幅度 另 起 降低 油水 界 面张力 , 改善 岩 石表 面润湿 性 , 原来 呈 束 使 缚 状 的油变成 可流动 的油 , 高驱油 效率 。所 以泡 沫既 提 能提高 波及 系数 又 能提高驱 油效率 , 一般 可提高采 收率
19 ~2 , 0/ 5 而且油层非均质性越严重 , 5 效果越好 。
* 收 稿 日期 :0 00—2 2 1-51
第一作者简 介: 于常委( 9 1)男( 族) 山东栖霞人 , 1 8一 , 汉 , 助理工程师, 现从事油藏开发工作 。
2 1 年第 2 01 期
西部 探矿工 程
7 5
对正韵律油藏依靠气体重力分异作用能改善顶部油层 低渗 透部位 的开发 效 果 。各种 机 理 的作 用 大小 取决 于 油藏的具体情况 , 而在高温下大多有所增强。 2 注空气 提高 采收率 适用条 件 注空气 提高采 收率 , 最重要 的条件 是油藏 温度必须 足 够高 、 油活性 强 , 石 氧气通过 低温 氧化而消 耗掉 , 以免

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

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

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研究摘要我国低渗透油藏的天然弹性能量普遍较小,所以基本上都先后采取了注水保持压力的开发方式。

因此,对注水开发低渗透油田的水驱开发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对于进一步搞好油藏注水开发,为实施调整挖潜措施提供可靠依据以及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借鉴以往对中高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一些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油藏工程、模糊数学原理等方法,首先给出了确定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的简便方法,针对大庆外围油田推导出启动压力梯度的公式,最后针对低渗透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从含水率、存水率、可采储量等进行了科学的评价。

各个方面都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及计算方法。

经过本文对低渗透油藏龙虎泡高台子油田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的实例分析,得到了和生产实际相符合的评价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评价标准与计算方法切实可行。

关键词:低渗透;启动压力梯度;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方法AbstractThe original elastic energy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is generally small,so all the oil fields early or late adopt water flooding to keep the pressure of the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Therefore,evaluating the water flooding effect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scientificall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deepen the water flooding and offer reliable reference of carrying out the measures of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reserves as well as increase the oil recovery.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water flooding in exploring the middle-high permeability reservoirs,taking the fact that all the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re of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TPG) into account, with the methods of oil reservoir engineering,fuzzy mathematics and principle of hierarchy analysis,we firstly produce the simple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TPG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With this method, we determined the formula of TPG of Daqing periphery developed oilfields. Finally,we evaluated the water flooding effect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scientifically in these ways:water cut,drain index,recoverable reserves etc.In each way,we created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calculating methods.By analyzing the water flooding effect of Long hu pao gao tai zi oilfield,we got results that match produce,which proves that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the calculating methods produced by this paper are reliable and applicable.Key words:low permeability;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effect of flooding; evaluation method目录第1章前言 (1)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2研究现状及局限性 (1)1.3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研究的趋势 (3)1.4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3)第2章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影响因素 (4)2.1油藏储层因素的影响 (4)2.2原油地下粘度的影响 (5)2.3开发技术指标的影响 (5)第3章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研究 (7)3.1启动压力梯度定义 (7)3.2启动压力梯度的确定方法 (7)3.3启动压力公式的建立及验证 (9)第4章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 (13)4.1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分析 (13)4.2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估算方法 (14)第5章水驱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 (28)5.1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数学原理 (28)5.2评判矩阵和权重集的确定 (29)5.3模糊综合评判的步骤 (30)第6章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实例分析 (32)6.1外围已开发区块油藏地质特点 (32)6.2外围开发区块开发状况 (33)6.3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结果 (34)结论 (38)参考文献 (39)致谢 (40)第1章前言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我国自己生产的石油并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石油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将出现一个无法自给的石油缺口。

低渗透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探讨

低渗透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探讨

四 、 实 例 分 析
1 . 布拉 德福 油 田 布拉德 福油 田位 于宾 夕法 尼亚 州 ,平均孔 隙度 为 1 5 %,平 均 渗透 率为 1 0 X 1 0 m ,原 油黏 度为 5 mP a ・ S ,深度 为 5 4 9 m,油层 厚 度 为 9 m,注水开 发后 的剩余油饱 和度 为 4 0 %。 二元复 合体系 所选表 面活性 剂是 由 Ma r a t h o n公司 制造 的石油 磺酸 盐 ,助 表面 活性 剂为 甲醛 ;聚合物 是用 油 田原油 经磺 化 后制 备而 成 的 适 合本 油藏特性 的 C y a n a t r o L 9 3 0 一 S型聚 合物 。 在 布拉 德福 油 田选 取 区块 l 和 区块 2 两 个 区块 进行 聚 合物 / 表 面 活性 剂二元复 合驱 矿场 试验 。结果 表明 ,区块 1 和 区块 2分别 在 1 9 8 4 年 4月和 7 月产 油量增 加 ,但增 幅 不大 。到 i 9 8 5 年 1 2月试 验 区总 采 油速 度 由 8 . 3 m / d增加到 3 1 . 8 m / d ,产 出液 中的含 油量 由小于 1 %增 加 到6 %;生产 终止 时 区块 l的累积 产油量 为 1 . 4 1 ×l 0 4 m ;区块 2的累 积产 油量为 1 . 6 X l 0 4 m3 【 l 7 J 。 由于 当时 油价较 低 ,注入 过程 中的一些 关键 技 术 尚未突 破 ,因 此 该技 术未 得 到推 广 ,但在 布拉 德福 油 田实施 的聚 , 表 二 元复 合驱 矿 场 试验 取得 了增油 的效 果 , 由此 说 明低 渗透 油 田实施 聚 , 表二 元复 合 驱 是可 行的 。 2 . 五里 湾长 6油藏 五里湾长 5 低渗透 储层 属成岩 型为主 的沉积 一成 岩型 长石 细砂岩 。 其 中粒 问孔 隙是 主要 的孔 隙类 型 。五里 湾一 区长 6 砂 层平 均有 效厚 度 1 2 . 2 m,平 均有效 孔隙 度 1 2 . 7 4%,渗透 率 1 . 8 1 m D。同 时该地 层 水钙 镁 离子含 量高 ,平 均矿化 度 3 1 7 1 8 m g / L,水型 为 C a C 1 2 型。 2 0 1 0 年 l 0月 1 3日,五里湾 长 6油藏优 选 了三 口水井 ,对应 十四 口油井 开展 了聚表 二 元驱调 剖 与驱 油技 术结 合 的现场 试验 。现 场 采取 重复 多段 塞 的方式 注入 调剖体 系 以及驱 油体 系 ,现 场措施 累计 进行 2 6 天 ,累计注 入 2 9 1 5 m3 ,调剖 剂注入 后 ,压 力上升 1 MP a 左 右 ,弱凝 胶封 堵见 效 。措 施 后数据 统 计至 8 . 2 9日,对应 l 4口油井 不 同程 度增 油 ,井组 累计 增油 1 2 4 3 . 7 9 t ,含 水相 对 稳定 ,柳 7 4 — 4 7日增 油 0 . 7 2 t ,综 合含 水下降 1 5 . 9%,综合增 油降水效 果较 为明显 。 通过 室 内研 究筛 选 出具有 很强 抗剪 切性 能 ,抗盐 性 ,和抗 温 性 的 弱凝胶 调剖 体系 配方 :0 . 3% 梳 型聚 合物 ( K Y P A M)+ l%交联 剂 。同 时 在 室 内进 行 岩 心模 拟 驱 油 试 验 ,筛 选 出能 有 效 降低 界 面 张 力 至 1 0 m N / m 的表 面活 性 剂体 系 :O . 3%H AS表面 活性 剂 复配 体 系 + O . 1 5 %助活 剂 ,室 内实验显 示能有 效提 高采收率 7 . 4%。 过 连续 两年 表面 活性 剂驱 油措 施 、以及 聚表 二元 驱 技术 研究 以及 现场 试验 ,初 步 反映 出该 项技 术措 施 增油 有效 期 为 7个 月左 右 ,7个 月 以后 ,对 应油井相 继 出现 增油不 稳定 的现象 。 在五 里湾长 6油藏 实施 的 聚 / 表 二元 复合 驱 矿场 试验 以及 室 内试 验 都取得 了增 油 的效 果 , 由此 说 明低 渗透 油 田实施 聚 / 表二 元复 合 驱 是 具有 一 定可 行性 的 。但 该项 技 术措 施 增油 有效 期 为 7 个 月 左 右 ,7 个 月 以后 ,对应 油井相继 出现增 油不稳 定的现 象 。

浅析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提高采收率

浅析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提高采收率

吐 后 可提高 水驱 残余 油采 收率 1 %以上 ,注入 量越 高 ,采 收率 增加 幅度 越 0 大 。投 入 产 出 比为 l:5 8 . 内部 收益 率 为 8 2, 9%。 安塞 油 田是典 型 特低 渗 透 油 田 ,其储 油 层 为三 迭 系延 安 组 致密 砂 岩 , 地质 储 量 5 0 0 0× 1 ,该区 渗透 率较 低 ,平 均孔 隙度 1 . %,平 均渗透 0t 4 17 率 09 . 7× 1 。 i ,原 油密度 为 ( . 4 . 5 g c 0 l l 0 8 ~0 8 ) / m ,地下粘 度 ( ~3 m a・ 2 )P S ,油 层压 力为 8 3 M a . 1 P ,饱 和压力 为 ( . 5 . 9 M a 4 6 ~6 7 ) P ,油层温 度 4 ℃ , 5 原始 含 水饱 和度 为 0 4 . 6,原 始含 油饱 和度 为 0 5 . 4,油藏 无气 顶 。注入天 然气 , 当注 入 8 CH 时,可 实现混 相 驱替 。计算 水驱 采收 率是 2 . % , 0 2 06 而天 然气 驱 采收 率 是 2 . 6 3%,采收 率增 长 大于 5 。 %
近 年 我 国发 现 的 油藏 中 ,多 数 属 于低 渗 透 油 藏 ,特 点是 储 层 渗 透 率 低 , 自然 能 量不 充 足 , 靠 自然 能 量 开 采 , 弹性 能 量 衰 竭 快 ,很 快 转 变 为 效益 低 、 周 期长 的溶 解 气驱 开 发 阶 段 , 油井 产 量 递 减 快 ,水 平 低 。 注 气 法作 为提 高采 收率 的常 用方 法 ,不 受矿 化度 的 影 响,解 决注 水 困难 或水 敏 性油藏 的很 多 问题 ,尤其 是 在低 渗透 油 田开 发 方面优 势 明显 。注 气 的最 有 利 的因 素 是 :气 容 易渗 流 ,合 理 的 注入 量 ,加 上 注气 过 程 中油 的 粘度 降 低 、体积 膨胀 和低 渗 油藏 不 易早 期气 窜 的特 点 ,在适 合 的油藏 条 件 下给 人 们 展现 出 了低 渗油 藏注 气开 采 未来 开 发 的前景 。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一、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低渗透油藏是指地层渗透率较低的油气储层,通常指渗透率小于0.1md的储层。

这类油藏由于地层渗透率低,油气困陷在储层中难以开采,因此开采难度大、生产周期长、投资成本高。

低渗透油藏的油层工矿物产能大、天然产能小、体积总量大、成本单位量高等特点,使其开发和评价面临一系列挑战。

二、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1. 地质储量评价地质储量评价是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首要评价指标。

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静态储量评价和动态储量评价两个方面。

静态储量评价包括地质储量的勘探评价和具体储量的计算,主要考察地层的构造、地层的厚度、地层的有效渗透率等因素。

动态储量评价则通过油藏的产量、生产曲线、生产动态等参数进行评价。

2. 采收率评价采收率是指油气储层中可采出的油气资源的比例,也是衡量油气资源开发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评价中,采收率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水平井措施、改造技术、提高采收率等方面进行评价。

3. 生产效率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与油气的产出效率密切相关,因此生产效率评价也成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产效率评价主要考察生产动态、生产工艺及设备的使用效率等方面。

4. 经济效益评价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还需要考虑其经济效益,包括投资回报率、成本收益比、油气资源开发的投资与收益等方面。

1. 评估开发潜力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地质条件和储量情况,通过地质、地面、地下和采收率等多方面考察,评估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潜力,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依据。

2. 优化井网布置低渗透油藏需要通过合理的井网布置来提高采收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开发效果的评价,可以为井网优化提供指导。

3. 优化开发方案通过对开发效果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进而优化开发方案,提高油气资源的开采率和经济效益。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对于油田的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简介

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简介

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简介闫方平气驱采油技术是已有80多年历史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之一。

最初以注液化石油气为主,后来发展为注干气。

近年来该技术发展很快,广泛用于油田的开发方式有注气混相驱、近混相驱、非混相驱;还有注气维持地层压力驱油等。

该技术使用的气体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CO2、N2、烟道气和空气等。

气驱采油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其中包括抽提、溶解、蒸发、凝析、增溶等能改变原油相态特征的作用机理。

目前在国外,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从室内研究到先导性试验,再到工业推广,形成了从注气机理研究、数值模拟、工艺设计、效果预测等一整套理论实践作法。

注气驱油在国外已获得了广泛应用,世界上已有上千个各类注气采油工程项目。

气驱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之一。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注CO2提高采收率和注空气提高采收率两个方面。

一、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1、研究现状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提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室内实验开始于五十年代,并于六十年代开始进行矿场试验。

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应用都获得了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提高采收率方法。

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CO2驱可以延长水驱近衰竭油藏寿命15-20年,提高采收率7-25%,是石油开采,特别是轻质油开采的最好提高采收率方法之一。

(1)世界老油田开发问题与提高采收率技术选择当前各大产油国中,加大新油藏的勘探开发是石油工作的重要方向;另外,提高已发现油田的采收率,是各国石油工业的焦点所在。

当前世界大部分油田都已经过了产量高峰期,在非OPEC 国家中,成熟油田的产量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2)世界CO2提高采收率概况世界CO2提高采收率潜力为1600×108—3000 X108桶,世界CO2驱油产量占世界提高采收率产量的15%,CO2驱油项目主要分布在美国,另外,在俄罗斯、加拿大、土耳其等国家也有CO2驱油项目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适应性评价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适应性评价

() 1 注水驱 油。注水驱 油是 目前最经济 、最适 用的补充能量 采 油技 术。室内模拟了特低渗透油藏水驱过程 ,实验结果表 明 , 特低 渗 油藏 模拟岩 心的驱 油效率呈 明显的两段 。第一段 具有随注 水P 数增 V 加 ,采收率增加幅度较大的特征 ;第二段为高含水期 ,注水 采收率随 注 水P 数变 大的增 加 幅度 很有 限 ,几乎 成一 条平 行于 P 数轴 的直 V V 线 。在 注水的早期 内,采出端的含水率低 ,注 入水还没有 完全将大孔
隙 中的原油驱 出来 ,水流通道还 未形成 ,注入水仍在继续驱替孔隙 中
线性段 两部分 ,渗流特征与l 有关 ,k 潮 越小 , 越 大 ,下凹非线性 段延 伸越长 ,启动压力梯度越 大 。由图l 可以看 出,当驱替压力梯 度 达到 临界启动压力梯 度时 ,渗流并未进入拟达 西流 , 时的渗流状态 此 还是处在—个 低速高阻 的非达 西流状态 。 当原油在孔道半径很小的低渗透油层 中流动时 , 出现 启动压 力 将 梯度 。实验结 果表明 ,低渗油层中液体开始产生流动 的临界 启动压 力 梯度是随渗透 率、流 体性 质而变化的 。渗透率越低 , 界启动 压力梯 临 度越 大 ,液体粘度越 高 ,临界 启动压力梯 度也越大 。从 图2 中启动 压 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 系曲线 可以看出 ,原油在低渗透岩心 中具有基本 相 同的渗流特 征 ,随着渗 透率 的减少 ,原油 渗流时 启动压 力梯度增
加 ,具有幂函数的变化规律 。

的 原油。在 注水后期 ,采出端含水率高 ,水流在孔隙介质 中的流动通 道 已经 形成 。这时水驱替孔隙中的原油量已经很少 ,主要依靠强注水 冲刷 粘附在 孔隙 壁面上 的油膜 为主 ,注 入水主要 在沿 一些大孔 隙流 动 ,利 用率很低。所以在注水的后期尽管注入量很大 。但是残余油饱 和度降低程度很有 限。 ( ) O驱油。注C , 2 c2 O气体提高原油采收率以成本低廉,成效显 著 ,可 回收 重复利用 。无毒环保 ,与原油有较 好的混溶性而成为具有 良好发展前景 的提高 原油采收率技术 。 在 c 挪 过程 中 ,随着 C r . 的增加 ,原油性质 得到 改善 , 0 Ot 量 eX 原油密度 、粘 度降 低;而 且二氧 化碳 溶于水后 ,使水的粘度增加 ,同 时 由于原油粘度 的降低 ,油水流度 比和 油水界面张力将减小 .会减小 毛管 阻 力 ;当 压 力降 低时 ,c : 饱和 c 的原 油 中溢 出并驱 动 原 O从 油 ,形成溶解气驱 。

低渗透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调研

低渗透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调研

采收率
生产时间( 生产时间(年)
2、国内CO2驱研究及应用概况 、国内
由于我国天然的CO2资源比较缺乏, 由于我国天然的CO2资源比较缺乏,所以我国的二 CO 氧化碳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氧化碳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1.60年代中期,大庆油田开始了CO2驱的室内实验和小 60年代中期,大庆油田开始了CO 年代中期 规模的矿场试验,后来胜利油田也进行了CO 规模的矿场试验,后来胜利油田也进行了CO2驱的室内 研究。 研究。 随着小型CO 气藏的发现, 2. 随着小型CO2气藏的发现,CO2驱的单井吞吐措施作 业项目越来越多, 业项目越来越多,对于二氧化碳驱替机理的认识也逐 步提高。 步提高。
2、国内CO2驱研究及应用概况 、国内
国内(大庆、胜利等油田) 70年代末就对CO 国内(大庆、胜利等油田)在70年代末就对CO2驱技 年代末就对 术进行过室内研究。 术进行过室内研究。 混相驱研究与先导试验: 混相驱研究与先导试验: 1.1990-1995年大庆油田率先进行了CO 混相驱先导性试验, 1.1990-1995年大庆油田率先进行了CO2混相驱先导性试验, 1990 年大庆油田率先进行了 1998年江苏油田进行了 混相驱先导性试验, 年江苏油田进行了CO 1998年江苏油田进行了CO2混相驱先导性试验, 2.1999年中原油田进行了CO 混相驱的可行性研究, 2.1999年中原油田进行了CO2混相驱的可行性研究,胜利 年中原油田进行了 油田也进行了樊124 124块 混相驱先导试验的研究。 油田也进行了樊124块CO2混相驱先导试验的研究。 尽管已进行的先导试验还存在一些工艺问题, 尽管已进行的先导试验还存在一些工艺问题,但研究 及试验结果均表明, 驱能较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 及试验结果均表明,CO2驱能较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CO2驱不同注入方式对提高采收率与地质封存的适应性

低渗透油藏CO2驱不同注入方式对提高采收率与地质封存的适应性

第30卷第2期油气地质与采收率Vol.30,No.22023年3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Mar.2023—————————————收稿日期:2021-06-14。

作者简介:丁帅伟(1987—),男,河南新密人,讲师,博士,从事油气田开发研究工作。

E-mail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饱和度和不同尺度的湖相页岩力学响应机理研究”(41902145),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基于响应面理论和粒子群算法的致密油藏CO 2吞吐数值模拟研究”(2021JQ-454)。

文章编号:1009-9603(2023)02-0104-08DOI :10.13673/37-1359/te.202106030低渗透油藏CO 2驱不同注入方式对提高采收率与地质封存的适应性丁帅伟1,2,席怡3,4,刘广为5,刘骞1,2,于红岩1,2(1.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2.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9;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4.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18;5.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北京100020)摘要:低渗透油藏已成为中国油气开发的重要领域,开展CO 2驱可实现提高采收率和CO 2地质封存的双重目的,但不同的注入方式对其适应性存在差异。

以某低渗透油藏典型物性和流体参数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论证了CO 2连续注入(CGI )、水气交替注入-气水段塞比恒定(CWAG )和水气交替注入-气水段塞比逐渐减小(TWAG )3种不同注入方式对提高采收率和地质封存的适应性。

研究结果表明,3种注入方式对于渗透率为1mD 的储层累积产油量和CO 2埋存量最高,采用生产气油比约束的工作制度更有利于CO 2驱提高采收率或地质封存。

低渗透油藏注采系统优化提高采收率研究

低渗透油藏注采系统优化提高采收率研究

渗 透油 田中油藏 层的平 均渗透率 在 1 0 . 1 × 1 0 m2 g ] I 5 0 × 1 0 i n 0 范围 d , 油井的综合含 水量约为5 7 . 2 4 %, 油 田资源的采 出程 度为2 2 . 3 %; 而在 之 间, 其油藏 层的特征相对 比较接近 正常油藏层特 征, 但是油藏 层中的 该 油田的注水井开 采中, 单井 日 注水井 的采油能力为2 3 . 7 M / d , 累计 的 油 气资源产量较 低 , 而 特低渗 透油 田中油藏 层的平均渗透率 在 1 . 1 × 1 0 — 注 水效率为0 . 3 %, 油 井注 水量 的1 6 4 . 9 2 3 × 1 0 m , 单油井 井网密度值为 3 m2 到1 0 . 0 × 1 0 m2 范 围之 间, 油藏 层中油气资 源 的储存特征与正常油藏 层之间的特征 差别比较明显, 需 在相应 有效措 施的保 障下, 才能投 入开采生 产, 最 后, 超 低渗 透油 田中油藏 层的平均 渗透率 在0 . 1 × 1 0 一 m 到1 . 0 × 1 0 m 范 围之 间, 它 的油藏 层非 常致 密, 束缚水饱 和度比较 高, 基本上不能 进行油气资源 的开采 生产。 此 外, 在 进行低渗 透油 田油藏 层的开采 I
2 . 某油 田低 渗 透油 藏 概况 与特 征 简述 2 . 1 某油 田低渗透油藏 的基 本概况 某 油田的低渗透油藏位于该油 田南部位 置, 并且分布在该地 区的凹
陷中央 隆起带与断裂 带交汇处, 该油藏 油层主要有 沙三 上以及沙二 上 、
沙二— 沙 一段等不 同油层体系, 本 文主要以该低 渗透油藏 层的沙三 上 油层体系为重点, 结合该 油藏 层的资源储存 特征以 及注 采工艺 效果 , 对 于油藏 层采收率 的优化提高措施 进行分析。 该油 田油藏 层中的沙三 上油 层岩土 主要是 以砂泥岩互 层为主 , 地层厚度约 为2 0 0 米, 是一种 常规 的

超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及提高采收率方向_李忠兴

超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及提高采收率方向_李忠兴

第28卷增 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4月V ol.28 Suppl Journal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 Apr. 2009 收稿日期:2008-09-06作者简介:李忠兴(1964-),男,陕西 大荔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方面研究,E-mail :lizx_cq@ 。

文章编号:1008-0562(2009)增刊Ⅰ-0001-03超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及提高采收率方向李忠兴1,赵继勇2,李宪文3,何永宏2(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 西安 710021;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超低渗透油藏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21;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油气工艺技术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21)摘 要:为提高超低渗透油藏单井产量,深入研究了超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认为建立注水渗流条件下的有效驱替是关键,综合多种测试手段和岩心室内实验结果,定量描述了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系数的非线性变化规律,建立了超低渗透油藏考虑应力敏感和启动压力梯度的渗流模型,研究并试验了以小井距、小水量、超前注水、前置酸加砂压裂、多级加砂压裂、水力射孔射流压裂为主体的开发技术,有效地改善了平面和剖面渗流条件,为规模开发超低渗透油藏提供了新途径。

关键词:超低渗;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开发技术;有效驱替;水力压裂 中图分类号:TE 248 文献标识码:ASeepage flow characteristics and stimulation techniques in ultra-low permeability oil reservoirsLI Zhongxing 1,ZHAO Jiyong 2,LI Xianwen 3,HE Yonghong 2(1.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Xian 710021,China; 2.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Xian 710021, China; 3.Oil and Gas Technology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 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Xi’an 710021,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well production of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seepage flow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studied, which concluded that it was critical to establish the effective Start-up Pressure Gradient during water-flooding. Based on core lab results and data analysis, the quantitative nonlinear changing rules considering start-up pressure gradient and pressure sensitivity factors were obtained. The seepage models involving stress sensitivity and start-up pressure gradient for extra-low permeability oil reservoirs were established. Furthermore, the key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were achieved by kinds of researches and field tests including small-size well spacing, small-rate advanced water flooding, acid pad and sand fracturing treatment, multi-stage fracturing stimulation ,as well as hydra-jet fracturing. All the above,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eepage flow condition of planar and section plane, providing the feasibil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ltra-low permeability oil reservoirs.Key words :ultra-low permeability ;start-up pressure gradient ;stress sensitivity character ;development technique ;effective displacement ;hydraulic fracturing0 引 言储层颗粒细小、胶结物含量高、孔喉细微、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是超低渗透储层最显著的渗流特征[1],其对油田开发效果影响明显。

低渗透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与应用

参考内容
低渗透油藏是一种常见的石油资源,其具有储层渗透率低、自然产能低、开采 难度大的特点。为了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得到了广泛。 本次演示将介绍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进展及未来展望。
一、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 率技术进展
1、技术原理和基本概念
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CO2注入油藏,通过物理溶解和化学反 应,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原油流动性,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此外,CO2还可 以扩大油藏的泄油面积,提高油藏的驱替效率。
(1)加强基础研究。深入研究CO2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和规律,为优化注入方 案提供理论支持。
(2)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研发更加高效、智能的注入设备,提高CO2的利用率 和油藏的采收率。
(3)推动绿色发展。通过提高CO2的封存率和利用效率,降低CO2驱提高采收 率技术的环境影响。
(4)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借鉴先进技术和经验, 推动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
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多个低渗透油藏得到应用。在国内,大庆 油田、胜利油田等均开展了CO2驱提高采收率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 时,在加拿大、美国、挪威等国家,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成为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低渗透油藏CO2驱提高采收 率技术展望
1、技术难点和挑战
尽管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技术 难点和挑战,如CO2的来源和运输、注入设备的能效、注入对储层的伤害等。 此外,由于低渗透油藏的地质条件复杂,注入方案的优化和调整也面临着困难。
2、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为了更好地应用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

低渗透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探讨

低渗透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探讨
收稿 日期 :0 9 0 — 5 2 0 — 6 1
界 面 , 多孔 介质 中 的毛细管 力降 至零 , 而 降低 因 使 从
毛 细管效 应产 生毛 细管滞 留所 圈闭 的石油 ,原则 上
可 以使微 观驱 油效 率达 到百分 之百 。根据 不 同注入 气体 及 其 与原油 系统 的特 性 , 混相 驱可 分 为: 一次接
伴 随 着 大批 C 源 的发 现 , 渗 透 油 藏 注 C 油 成 为提 高 采 收 率 的一 种 方 法 。 讨 了 低渗 透 油 藏 注 C 高 原 O气 低 O驱 探 O提 油 采 收 率 技 术 的驱 油 机 理 和 适 应 性 。 关 键 词 : 渗 透 ; C 2机 理 ; 低 注 O; 提高 采 收 率
C O 提高 石油采 收率 提供 了优 越的 条件 。
最终 使残余 油饱 和度 明显 降低 。因为 C : 油水 系 O在
统 中有很 好 的扩 散 作用 , 而使 C 油水 系统 中得 O在
1 注 C 驱 油 的 机 理 O2
根 据 注 C 作 用 机 理 , 为 C 吐 、 混 O的 分 O吞 非 相 驱 、 相驱 。 O 提 高原 油采 收率 的主要 作用 有促 混 C
以重 新分 配 和相 系统平 衡稳 定 。C O 可促使 原 油 中
的轻质 烃抽 提 出来 , 高石 油采 收率 。 提
12 C 混 相 驱 . O2
使原 油膨胀 、 降低粘 度 、 解气 驱 、 溶 降低界 面张力 等 。
1 1 O, 吐 . 吞
混 相 驱 的基本 机 理是 驱替 剂 f 入 的混 相气 体) 注 和被 驱 剂f 层原 油 ) 油藏 条件 下 形 成 混 相 , 地 在 消除
C 吐 的实 质是 非 混 相驱 , O吞 其驱 替 机 理是 : 使 原 油体 积 膨 胀 , 低 原 油 界 面 张力 和粘 度 , 解 气 降 溶 驱 , 替吮 吸滞后 产生 相对渗 透率 变化 , 驱 降低 残余 油 饱 和度 : 外 , 态 C 入 地 层 与 地 层 水 反 应 产 另 气 O渗

低渗透油藏储层分级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储层分级评价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储层分级评价方法及应用发布时间:2022-03-24T03:07:30.27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9月25期作者:张文瑞[导读]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迅速。

对于低渗透油井来说,在我国油井工程较多。

张文瑞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第一采油厂 300280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迅速。

对于低渗透油井来说,在我国油井工程较多。

相关研究表明:在传统模式下,是将渗透率作为主要的评价方法,主要对中、高渗透油藏开发储层进行评价;但是,此类评价方法和低渗透油藏的单井产量并无显著的联系性。

通过对低渗透油藏储层进行评价分析,可以对其表征参数进行了解,从而为石油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此,本课题针对“低渗透油藏储层分级评价方法及应用”进行分析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储层;分级评价方法;应用随着低渗透石油储量的逐渐增加,其占总资源的一半以上,该资源逐渐成为新区产能建设与油田生产的主体,通过对石油资源进行优质储量筛选,并制定出相关开发利用规划方案,引进科学技术,以便充分发挥出石油能源的作用。

1.低渗透油藏基本现状1.1低渗透原油储量分布广阔,开发对象日趋复杂在我国石油工业中,低渗透油田的勘探开发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性地位,目前低渗透油藏已成为其储量接替和新建产能的重要来源。

低渗透原油储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辽松、鄂尔多斯、准噶尔、渤海湾为主,低渗透砂岩油藏占主要部分,如大庆外围、长庆和吉林等,也还有一些砂砾岩油藏和火山岩油藏,如新疆的三塘湖、华北的乌里亚斯太油田。

通过近二十多年的矿场实践和科技攻关,在辽松、鄂尔多斯等盆地,低渗透砂岩油藏实现了大规模的有效经济开发,是目前上产和稳产的主战场。

1.2低渗透油藏开发依旧存在不足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在通过“十五”期间的攻关,取得长足进步,依然面临着储层物性越来越差、开发对象越来越复杂、储层评价标准不能满足现有储层渗流特征及科学分类要求、有效开发的井网适应性不足、多井低产、压后增产有效期短、有效能量补充难度大等难题,迫切需要以提高单井产量与稳产期、动用程度及采收率为核心,在有效储层分类评价、开发井网优化、有效能量补充、低伤害高效改造等方面开展攻关研究。

注气提高采收率(简述)

注气提高采收率(简述)

关于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的调研1 前言随着油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油井综合含水率上升,油田开发难度加大,注气采油逐渐成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对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驱替实验调研。

调研结果表明:注气可明显改善驱油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

2 国内外现状近年来,国内外注气技术发展很快,注气类型、注气方式、注气时机、适宜注气的油藏类型不断发展,已成为除热采之外发展较快的提高采收率方法。

目前,注气作为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在美国和加拿大注气技术极为成熟。

在美国,注气项目中以二氧化碳混相驱为主,而加拿大以注入烃类溶剂混相驱为主导。

2006年,美国、加拿大等石油生产大国仍把蒸汽驱作为EOR(或IOR)主导技术,加拿大掀起了以蒸汽重力驱(SAGD)技术为主的开采油砂热,化学驱的应用仍很少。

注气驱仍以逐年增长的态势和显著的成效而成为当今世界石油开采中具有很大潜力和前景的技术。

在我国东部主要产油区,天然气气源紧张,供不应求,CO2气源目前还比较少。

尽管如此,注非烃气体混相和非混相驱的研究和现场先导试验一直没有停止过。

1963年首先在大庆油田作为主要提高采收率方法进行研究,1966、1969、1985、1991、1994年先后开展了注CO2先导试验,很受重视。

华北油田在雁翎油田开展注N2非混相驱矿场试验。

吉林油田利用万金塔CO2气田的液态CO2,在吉林油田开展CO2吞吐和CO2泡沫压裂已在100井次以上。

1996年江苏油田富民油田48井开展了CO2吞吐试验,并已开展了驱替试验。

吐哈葡北油田已开始实施注气混相驱。

大港大张坨凝析气田和塔西南柯克亚凝析气田注气成功。

西南石油学院以气为特色,长期开展了油气体系的相态研究,早在1984年,为大庆、中原开展了混相驱实验,引进了当时全国第1台混相驱细管实验装置。

随后与华北油田合作,配合雁翎油田注N2试验,模拟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在全国比较系统地开展了系列注N2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 号 : 3 8 TE 4
文献标 识码 : A
引 言
在我 国近年 来 发 现 的 油 藏 中 , 数 属低 渗 透 油 多
益 [ ;I 2 JI 安 寨 低 渗 透 裂 缝 灰 岩 油 藏 注 气 进 行 室 中大
内评 价论 证认 为 有 经 济 效 益 J 中原 油 田低 渗 透 油 ,
( ) 层 物性 差 , 细 、 选 差 、 结 物 含 量 高 , 生 3储 粒 分 胶 后 气 。气具 有流 动 容易 , 有 降粘 、 又 体积 膨 胀 、 散 、 扩 降 作 用 强 ; 4 油层 砂 泥岩 交互 , 层 厚 度 不稳 定 , 间 () 砂 层 低界 面张 力 的作 用 , 果 压 力 高 而且 注 入 气 临 界 温 非 均 质性 强 ;5 油 层受 岩性 控 制 、 动 力联 系 差 , 如 () 水 边
度高 时还 有可 能 达 到 混相 驱 ( 即驱 油 效 率 可 达 9 % 0
底 水 不 活跃 :6 流 体 的流 动具有 非 达 西 流的特 征 。 () 由于低 渗 透油 质轻 , 加 之气 易 流 动 的特 点 , 又 使 注 气 变得 更具 吸引 力 。 关于 注 气 机 理 的论 述 很 多l' 总 体 上 可 分 为 3 ,
维普资讯
第2 4卷
20 0 2年
第 5 期
1 0月
西 南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J un lo o t wet toe m n t u e o r a fS uh s r lu Isi t Pe t
V0 . 4 12
注水 困 难 ; 2 原 油 粘 度 低 , 度 小 、 质 较 好 ; () 密 性
充 , 收率 特 低 。 如 何 经 济 高 效 开 发低 渗 透 油 藏 是 采
当前 油 田开 发 中的一 个难 题 。
2 世 纪是 天然 气 的世 纪 , 年 来 我 国气 田储 量 1 近 和开发 急剧 上 升 , 注 气 提 供 了丰 富 的气 源 。 目前 为 在原 油注 气 上 有 烃类 气 ( 气 、 气 ) 氮 气 ( 接 制 干 富 、 直 氮 )c ( 括 烟 道 气 ) 一 些 油 田正 在 考 虑 应 用 空 、o2 包 ,
并 取得 了一 定 经验 ; 民 油 田 ( :7 5×1 ~ ) 富 K . 0 m
次接 触 混 相 、 次 接 触 混 相 、 混 相 驱 三 种 , 多 多 非 而
次 接 触混 相 又分 为 蒸发 气驱 混相 和凝 析 气 驱混 相 两
种 。 总 的说 来 注 气 都 是 降低 界 面 张 力 , 到 更 高 的 达 已成 功地 开展 了 c 吞 吐试 验 , 得 了 明显 经 济 效 驱 油 效率 , 高 油 田开 发整 体经 济效 益 。 o2 取 提
它提 高采收率方法使 用受到限制 , 另一方 面气源 大量发现 , 给注 气提 高采收 率提供 了可能 , 并显示 出突 出的优 势。通 过分析低渗透 油藏的特点 、 国内外低 渗透油藏注 气实例 , 对我 国实际情况 , 出 了一 套评价低 渗透油 藏注 气可行性 针 提
的技 术路 线和 内容 , 及 注 气 中应 当注 意 的 问题 和 建 议 , 低 渗 透 油 藏 开 发 可 行 性评 价 有 很 好 的 指 导 意 义 。 以 对 关 键 词 : 渗 透 ; 气 藏 : 气 ; 收 率 低 油 注 采

以上 )在 解决 低 渗透 油藏 开 发方 面表 现 出独 特 的优 ,
势。 国外 开展 低 渗 透 油藏 开 发 的实 例 较 多 , 国也 中
有部 份低 渗 油 田 开展 了 注气 现 场 试 验 , 我 国长 庆 如 靖安 油 田注天 然气 ( =2×1 ~ m ) 获 得成 功 , K 0 2已
文 章 编 号 : 0 0 6 4 2 0 )5—0 4 10 ~2 3 (0 2 0 0 6~0 5
低渗 透 油藏注 气提 高采收 率评价
郭 平, 李士伦 , 志敏 , 杜 杨学峰 , 刘建仪
( 西南石油学院特殊气藏开发 重点研 究室 , 四川 南充 6 701 30 )
摘要 :伴随油 气田勘探 工作 的深入 , 油 中难采低渗透储 量发现所 占比例越来越 大。 由于渗透率低 , 原 一方 面注水和其
前油 藏开 发方 式 主要 是 注水 和 衰 竭 式 开 发 为 主 , 有 些低 渗透 油藏 由于 注 水 困难 , 法 投 入 正 常 开 发 或 无 无法 动用 , 的则 采 用衰 竭式 开 发 , 有 由于 没 有 能量 补
1 低 渗 透 油 藏 的特 点 及 注 气 机 理
分析 国内外 低 渗 透 油 藏 , 们 可 得 低 渗 透 油 藏 我 的特 点 为[ : 4 ] () 渗 、 孔 、 1低 低 自然 产 能低 , 规 投 产甚 至不 出 常
藏 ( =(0 0 ×1 一 m2 已开 展 了注 氮 气 和 烃 K 1 ~2 ) 0 ) 藏, 通常认 为油 层平 均 渗 透 率 K :( 0 0 ×1 I 类 气 的有 关 研究 和 现场 试验 , 取 得 明 显经 济 效 益 , 1 ~5 ) 0 3 并 m 2的 油 藏 为 一 般 低 渗 透 油 田… ; =( ~ 1 ) 大庆 油 田外 围 特 低 渗 储 层 正 在 探 索 注 气 的 可 行性 , K 1 0 × 1 一 0 m2的油 藏 为 特 低 渗 透 油 田 ; <0 1×1 3 青 海 南 翼 山带 裂 缝 油藏 ( 质 K :0 8×1 I / ) K , 0I 基 . 0 3z m / , m2的油藏 为超 低渗 油 田 ; 类 油 藏 开采 难 度 大 , 注 天 然 气可 行性 也 在论 证 之 中。 此 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