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后滩公园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案例学习: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设计!

案例学习: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设计!

案例学习: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设计!作品地点:上海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后滩公园是本届世博会真正的绿色成就之一。

这个位于上海浦东区黄铺江沿岸的景观项目被评为“2010中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综合设计类最高奖——杰出设计奖”评委会称其设计“有力而精致”世博后滩公园坐落于上海世博会铺东地块C片区西南端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与世博公园紧邻,它北靠黄铺江,南侧为园区浦明路。

划总面积约14.2ha、岸线长约1.7km,该区城是受黄浦江水流冲积和潮汐作用,自然形成的一片泥沙堆积区城。

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场地边缘有较完好的广房、码头等工业遗存。

为此,土人针对设计面临的场地文脉延续、湿地恢复和重建、会时人流等候与疏散、防洪标准与湿地的高差、会时与会后场地的双重需求、现代理念和先进技术的运用等六大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如下六大对策:四种文明串写场地脉络、三带一区建构提地基底、三场九园、步道网络编织交通体系、梯地禾田梳理场地高差、弹性设计满足双重需求、生态理念引领技术航向。

本设计方案的主要特色是“一条蓝带串起的四种文明”,蓝带是指三带一区、三场九园步道网络形成的总体结构。

三带一区滨江芦获带:场地北侧是由芦苇和获草构成的生态滨河岸线,由布道穿越,自然而亲切。

内河净化湿地带:场地中部形成内河湿地,通过过滤渗透层与黄浦江相通,建立湿地生态净化系统,将河水净化,为世博园区提供景观用水。

与经济作物,田埂为径,辟乔木林荫空间。

梯地禾田带:利用千年一遇防洪堤与湿地的5m高差,形成高差错落的梯田,植五谷原生湿地保护区:完整保留场地内滨江原生态滩涂湿地,建立湿地保护区,吸引鸟类栖息。

而四种文明分别是“滩”的回归、五谷禾田、工业遗存、后工业生态文化。

规划来用立体分层布局的方式,以场地发展的时间脉络、空间背景和场地察赋作为线索,将湿地公园分为湿地生态景观层、农耕文明景观层、工业文明遗存城和后工业文明体验层四个功能层,并由它们的叠加形成总平面的总体功能布局。

上海后滩公园案例分析

上海后滩公园案例分析
后滩公园保留并恢复了原有的湿 地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
雨水收集与利用
通过生态手段收集和处理雨水, 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环保材料与技术
在建设过程中使用可再生和环保 材料,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03
建设过程
施工难点
01
02
03
04
环境保护
后滩公园地处黄浦江畔,生态 环境较为敏感,施工过程中 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后滩公园的建设有助于提 升上海市的城市形象,展 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美好愿景。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后滩公园作为生态文明建 设示范项目,对于推动上 海市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 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02
规划与设计
规划理念
生态优先
公园的规划以生态保护为 首要目标,确保自然环境 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以人为本
规划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 和体验,创造宜人的休闲 空间。
项目背景
上海后滩公园是一个集生态保护、休闲游憩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城市公园,位于黄浦江畔 ,旨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设计理念
后滩公园的设计理念是“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公园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 貌和滨江资源,以生态修复和保护为主,打造自然野趣的景观。
主要成就
后滩公园的建设取得了多项成就。首先,它恢复了黄浦江畔的生态环境,提高了生物多样 性。其次,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休闲游憩的好去处,丰富了城市公共空间。此外 ,后滩公园的成功建设也为中国城市公园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上海后滩公园案例分析
目 录
• 项目背景 • 规划与设计 • 建设过程 • 运营与维护 • 效益评估 • 总结与展望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分析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分析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建设了很多口惠而实不至的项目,而后滩公园则是本届世博会真正的绿色成就之一。

这个位于上海浦东区黄浦江沿岸14公顷的景观项目被评为201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综合设计类最高奖——杰出设计奖(2010 ASLA Awards - Excellence of Design )。

评委会称其设计“有力而精致(Powerful and Exquisite)”位于欧洲展馆和黄浦江之间的这块长条状的地块,曾是上海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污染纵横、毫无生机的棕地。

而如今这里成了野生生物的天堂、天然的洪水控制系统和都市田园。

该公园由俞孔坚领衔的中国设计公司——土人设计进行设计。

他的团队撕下黄浦江岸原有的水泥防洪堤,代之以只需少量维护的一系列松散的生态友好型的岩石作为防范上海遭受洪水的高效系统。

“我们希望尽可能多地使用可持续材料,”俞教授告诉我们。

“后滩公园中的栈道完全取材于竹子,而对于从旧场地的工业建筑拆下的材料,我们也予以回收并整合到了各种新的建筑里”。

黄浦江的水质是劣5类,中国最差的水质。

通过叠瀑墙、梯田和引入低维护、生长期短的芦苇、玉米、水稻和荷花等湿地植物这些自然过程的净化,如今后滩公园沿岸的水质已经达到了3类。

这就意味着每天有240 0立方的水经过后滩公园的净化处理可被作为非饮用水安全地用于世博会的各个地方。

这种利用自然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较之传统方法可节约50万美元。

后滩公园的农作物随季节轮换着生长,目前这里向日葵灿烂地盛开、水稻也在吱吱地钻出地面。

“这里成了野生物种的避难所,”俞教授说。

“如今,成群结队的鸳鸯和乌龟在黄浦江安了家,而等到世博会落下帷幕时这里将会有更多物种,因为这里的生境将不断改善并持续生长。

”简介:后滩公园以一种生命系统的姿态证明了生态基础设施可为社会和自然提供一种新型的生态水治理和雨洪调控方式。

这一独特的、生产性的、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并展现未来生态文明的后工业景观设计是以低管理成本、高收效景观为基础的新美学的一曲赞歌。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简介后滩公园占地14.2公顷,地处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区,西靠黄浦江、北接世博公园及卢浦大桥、南邻密集社区群、东面是上海后滩房车文化园。

公园保留了场地内的原有一块面积16公顷的江滩湿地,茂盛的柳树和芦苇群落,供多种鸟类栖息并发挥河水净化和防止洪水侵蚀等功能;改造原有水泥硬化防洪堤而成为生态型的江滨潮间带湿地,供乡土水岸植被繁衍生长;同时,根据现状绿化及湿地分析现状用地及工业遗存分析湿地净化系统示意狭长的场地条件,设计了一个人工内河湿地系统,绵延1.7km,宽窄不一。

治理前由于该地区是近现代工业区,老工厂使得黄浦江水质严重恶化,对周边环境造成恶劣的破坏,垃圾遍地,气味熏天。

治理后不仅改善了周边环境,而且通过湿地优化了水质,起到了防洪固堤的作用。

使得上海后滩形成了独特的景观胜地。

前后分析一,遵从生态设计原则、秉承场地文脉、满足多重体验需求。

生态与人文理念贯串于后滩湿地公园的全部设计过程,主要表此刻再造湿地公园的相关法子与技术方面、场地工业遗存呵护再操作等的相关法子与技术,以及其他生态可持续成长等相关法子与技术等。

二,本着节约资源、会后尽量少的改动原则,在公园景观设计时充实考虑会后的操作,在功能建筑体和公共处事举措措施、铺装场地等相关方面进行会时与会后的弹性设计一方面采用可拆卸、可回收的材料,另一方面可进行详细设计便利其功能转化定位。

呵护、恢复与重建生态湿地,可持续成长的后滩湿地生态系统。

在湿地生态景观中,保留滩涂、湿地,追忆渔猎文明。

方案以“双滩谐生”为结构特征成立湿地体系,经由过程隔离连结其原生态的自然风貌,呵护自然湿地免受酬报干扰的方式共同完成过滤净化、防潮护坡等功能三,运用现代办代理念和进步前辈技术营建后滩湿地公园具有科普教育的功能。

阿科桑蒂简介阿科桑蒂以生态建筑的概念为理论基础,建成之后可以容纳五千人,它将为如何改善城市环境、减少人类对地球的消极作用而做出示范。

阿科桑蒂大型、紧凑的结构以及大规模的太阳能温室将只占4060英亩保留地中的25英亩,使得自然与城市居民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分析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分析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建设了很多口惠而实不至的项目,而后滩公园则是本届世博会真正的绿色成就之一。

这个位于上海浦东区黄浦江沿岸14公顷的景观项目被评为201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综合设计类最高奖-—杰出设计奖(2010 ASLA Award s - Excellence of Design ).评委会称其设计“有力而精致(Pow erful and Exquisite)"位于欧洲展馆和黄浦江之间的这块长条状的地块,曾是上海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污染纵横、毫无生机的棕地。

而如今这里成了野生生物的天堂、天然的洪水控制系统和都市田园。

该公园由俞孔坚领衔的中国设计公司—-土人设计进行设计.他的团队撕下黄浦江岸原有的水泥防洪堤,代之以只需少量维护的一系列松散的生态友好型的岩石作为防范上海遭受洪水的高效系统。

“我们希望尽可能多地使用可持续材料,”俞教授告诉我们。

“后滩公园中的栈道完全取材于竹子,而对于从旧场地的工业建筑拆下的材料,我们也予以回收并整合到了各种新的建筑里".黄浦江的水质是劣5类,中国最差的水质。

通过叠瀑墙、梯田和引入低维护、生长期短的芦苇、玉米、水稻和荷花等湿地植物这些自然过程的净化,如今后滩公园沿岸的水质已经达到了3类.这就意味着每天有2400立方的水经过后滩公园的净化处理可被作为非饮用水安全地用于世博会的各个地方。

这种利用自然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较之传统方法可节约50万美元。

后滩公园的农作物随季节轮换着生长,目前这里向日葵灿烂地盛开、水稻也在吱吱地钻出地面。

“这里成了野生物种的避难所,”俞教授说。

“如今,成群结队的鸳鸯和乌龟在黄浦江安了家,而等到世博会落下帷幕时这里将会有更多物种,因为这里的生境将不断改善并持续生长。

”简介:后滩公园以一种生命系统的姿态证明了生态基础设施可为社会和自然提供一种新型的生态水治理和雨洪调控方式.这一独特的、生产性的、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并展现未来生态文明的后工业景观设计是以低管理成本、高收效景观为基础的新美学的一曲赞歌。

后滩公园

后滩公园

植物选择的科学性
• 吸污、抗污能力强、根系发达、耐淹性有永久性和间歇性水淹的适地植物。
挺水植物:芦苇、菰、荻、水芹、泽泻、菖括水作物( 如水稻、慈姑、荸荠、菱、茭白、芋、莲藕等) 适种花卉:菖蒲、鸢尾、马蔺、千屈菜、水葱、水芹、水蓼等。 乔木:主要为墨西哥落羽杉等抗涝能力较好的植物。以及香樟、杜英等常用乡土树种。
应用了大量的野生花卉如阔叶水杨梅、蛇萄、天人菊、 蛇目菊、紫花地丁等, 这些野花品种大多具有耐旱、耐瘠薄
等特性, 且自播繁衍能力强, 适应性广泛。种植野花简单方
便, 成本低, 收效快, 美化作用时间长。 同时,这些野花在营造公园自然、田野式景观上也起到 良好的效果。
植物多样性
• 后滩公园内,湿地草本植物有 23种,岸边草本及灌木种类有31 0 种左右,以及多种乔木(包括南方地 区常用的阔叶常绿树、落叶树以及 针叶树种),充分表现出丰富的种 类多样性。 • 不同植物组合成了多样化的植 物群落,使整体景观充分展示出植物 群落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等特征。同 时乔、灌、草的合理搭配,形成层 次丰富的立体生态景观群落, 提高了 公园的生态效应和景观效应。
上海后滩公园
——植物景观规划案例分析
1 场地环境 2 植物选择的科学性

CONTENTS

3 植物选择的多样性 4 景观效果
5 生态效果 6 存在问题
场地环境条件
气候: 上海市位于北亚热带南缘,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5. 5 ℃,年平均降雨日为131 d,年平均降雨量为1111.2 mm。 水分: 后滩区域位于浦江东岸,引水自黄浦江,潮位随洪、枯季和大、小汛而 变化,平均低潮位为1.19 m,平均高潮位为3.29 m。水位变化明显,有利于 发展湿地生物群落多样性。 土壤: 处在缓水区和漩涡区土地相对肥沃并受涨落潮流交替作用,土壤肥力较 好。 重金属污染较严重。 存在较大高差。

近代景观的创意设计赏析

近代景观的创意设计赏析

近代景观的创意设计赏析国内著名公园景观创意设计的案例现代景观创意设计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的实用设计,所以相应的案例分析在具体研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文章将从国内著名公园景观创意设计来进行案例分析,主要案例为上海后滩公园创意设计。

上海后滩公园是2022年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也是探索上海城市发展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的重大课题,该设计荣获2022年ASLA唯一年度大奖,—杰出项目奖。

后滩公园的分区可以概括为“三带一区”,即滨江芦荻带、内河净化湿地带、梯地禾田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

滨江芦荻带位于场地北侧,是由种植芦苇和荻草而形成的生态滨河岸线,整体自然而亲切。

内河净化湿地带位于场地中部,主要是与黄浦江水相通的人工湿地,通过各种水生植物建立起湿地生态净化系统,为世博园区提供景观用水,是后滩公园的核心内容。

梯地禾田带则利用防洪堤与湿地之间的高度差,形成错落的梯田,其中可以种植五谷与经济作物,是公园的过渡地带。

原生湿地保护区完整保留了场地内滨江原生态滩涂湿地,建立湿地保护区,为动物提供栖息地。

由此可见,后滩公园的创意化设计要素主要是围绕在生态因素之上,如何建立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其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设计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与创意。

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要实现创意化的突破,必须兼顾景观的生态原则、文化原则、功能原则,实现既有功能,又有文化内涵,还具有生态友好性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景观创意设计元素1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的园路2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的铺装地面铺装在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也很重要,它是指用各种材料对地面进行铺砌装饰,其铺装范围较广,包括园路、广场、地坪等等。

地面铺装在景观设计中具有划分和组织空间的作用,可将整个景观区域的各个空间连成整体,而且铺装还能避免地面泥泞难行,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场所。

例如,在西溪湿地公园中,其铺装设计就极具创意特色,西溪公园采用的是普通的砖石进行铺装,但是其设计却与众不同,将一块块砖石进行有序的排列,形成“西溪湿地”这几个汉字,既有导向作用,也很有创意特点。

上海后滩公园分析及净化系统

上海后滩公园分析及净化系统

策略二:三带一区建构湿地基底
方案以“双滩谐生”为结构特征建立湿地体系,共有滨江芦荻带、内河净化湿地带、 梯地禾田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四个部分组成。 外水滩地中的原生湿地保护区通过隔 离保持其原生态的自然风貌,保护自然湿地免受人为干扰;滨江芦荻带则可大体分为砾 石滩湿地和粗沙滩湿地两部分,它们共同完成过滤净化、防潮护坡等功能。 内河净化湿地带和梯地禾田带主要是人工湿地带,整体功能突出湿地作为自然气息 地和水生系统净化的功能、湿地生态的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等功能。 外水滩地和内河净化湿地带之间通过潮水涨落、无动力的自然渗滤进行联系,它们 息息相关,一同营造着具有地域特征、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后滩湿地生态系统。
基地概况
Project introduction
景观 演化 阶段
文字史 料口的冲积平原,随着海岸线的东 扩,陆地逐渐成形。水网密布,河流反复 摆动,东西向河渠通海。
社会经济特征
尚无农业生产,也无行政 建制。
唐代之前
农业社 会时期
唐代到 1843年开 埠之前
场地自然景观变化与黄浦江的变迁紧密联 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渔 系,随着吴淞江的衰落,黄浦江的兴起, 业、盐业和手工纺织业也 地位日益重要。生态环境良好,水患较少。 很发达。隶属上海县,典 型的水乡村落景观。 因港口码头运输以及工业生产的需要,浦 江两岸岸线大量被固化,河流自然沉积和 侵蚀过程逐渐衰落,“填浜筑路”自此开 始。 场地岸线完全被固化,浦江水文动力过程 受阻。塘浦基本上都填平成道路。海平面 上升与地面沉降共同作用加剧沿江风暴的 破坏作用。工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待 解决。 表1:场地景观演变 近代工业积聚的中心之一, 内河航运业发达,码头密 布,铁路、公路交通发达。 制造工业走过了黄金时代, 老工厂面临搬迁或倒闭的 问题。浦东开发要求浦江 两岸联系更加紧密。

国内十大优秀景观案例分析

国内十大优秀景观案例分析

设计特点:永宁公园作为生态基础设施的 一个重要节点和示范地,永宁公园的生态 服务功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 现: (1)自然过程的保护和恢复:长达2公里 的永宁江水岸恢复了自然形态,沿岸湿地 系统得到了恢复并完善;形成了一条内河 湿地系统,对流域的防洪滞洪起到积极作 用; ( 2)生物过程的保护和促进:保留滨水带 的芦苇、菖莆等种群,大量应用乡土物种 进行河堤的防护,在滨江地带形成了多样 化的生境系统。整个公园的绿地面积达到 75%,初步形成了物种丰富多样的生物群 落。 (3)人文过程: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 富有特色的休闲环境。


设计说明:这是一个用水稻、作物和当 地野草,用最经济的途径来营造一个校 园环境的案例,景观中应用了大量的水 稻和庄稼,并通过旧材料的再利用,试 图对庄稼、野草和校园做一个重新的认 识。 设计背景:21世纪是一个需要重新审 视我们田园的时代,在这个举“农转非” 的年代里,13亿的人口中每年有1% 的人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大量的农田被 城市建设和各种形式的园区所侵占,从 1998年到2003年,全国的耕地 面积减少1亿多亩,粮食的播种减少2 亿亩,粮食的总产量减少了1600亿 斤,其中包括各类大学城的侵占,截止 2003年12月的统计,全国已建和 在建大学城有54个,它们小则几平方 公里,大则几十平方公里。与此同时我 国每年新增人口1000多万,按人均 占粮食400公斤计,每年需要增加粮 食消费量40多亿公斤,土地的挥霍和 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的头等大事。 我们看到多少崭新的校舍在原有的高产 农田中拔地而起,鲜花和修剪整齐的草 坪代了稻作和麦苗,宽广的马路和光洁 的广场铺装替代了田埂水渠。


设计理念:岐山公园强调两点,一是民主,二 是生态。 设计特点:岐山公园的主要矛盾是地内原有元 素如厂房,机械,树木等,和建设一个公民休 闲娱乐中心的城市公园的新要求的矛盾。俞孔 坚大师通过精心的设计将这些矛盾有机的结合 成了一个整体。在铺装上,采用自然石材和青 石铺地。铺砖风格形式干净利索,不做过多修 饰,这种风格也符合园区直线形的构图。如果 能够利用原厂房和宿舍的所有红砖、灰砖以作 为铺地,那么整个园区的文化意蕴则更加浓厚, 废弃的砖石也能很好的运用。岐江水位变化非 常之大。为了克服水位变化带来的景观影响, 建设者创造了一种栈桥式堤岸,并利用不同的 植物,根据其水生、沼生、湿生和中生的特性, 配臵成一个能在不同水位下遮护湖岸的生态群 落。另外,歧江一侧凿穿江岸,一方面满足水 利要求,同时也保留了江堤上的古榕树,形成 江外有江的景观效果。

上海后滩公园案例分析

上海后滩公园案例分析

交通处理
水上交通
公路交通
轻轨交通
高差处理 梯地禾田梳理场地高差 利用场地农耕文明景观层的梯地禾田来消解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内河净化湿地之间的高差
其他处理 驳岸处理:外滩湿地的驳岸处理分为三类: 抛石护岸 粗砂护岸 缓坡草地护岸 这三种护岸形式都能够使参观者很好的体验到黄浦江水位的变化,由于黄浦江水污染严 重,对于其主要的观赏方式以亲而观之为主
1)空中花园 ——(型钢厂三车间及厚板酸洗厂房的改造)
空中花园广场位于场地南部,是 湿地公园的主要出入口,设计保 留其厂房主体结构,引入游客服 务中心的功能,重新赋予了这个 场地新的角色,使其拥有了新的 生命力。 •“空中花园”保留了原厂房屋顶 的支撑结构,被涂上了鲜艳的红 色,并在屋顶之下悬挂种植了大 片的植物。 •保留支撑架构,拆除辅助结构, 这片老屋顶和屋顶下新建的玻璃 房和楼梯二层空间相映成趣
其他处理
对于金属构架类,回收拆卸后选用合适尺寸的作为铺装分隔带、道路路牙等。 部分结构奇特的用于广场铺装中的装饰纹样,别有情趣。 对于废旧机器进行艺术再加工,成为雕塑小品,散置于场地内,讲述场地故 事,记录场地变更
5.0 后期评价 Later evaluation
关键词:安静、生态、免费开放
结语----对设计的借鉴意义
epilogue
生态技术:对工业污染、基地高差等的处理方式。 文化传承:扎实的基地分析,保留基地内部有价值的构筑物等做法,尊重场地 的设计观值得学习。 带状空间:狭长的带装空间的处理方式,交通流线的组织也具有借鉴意义。
不足之处:几乎没有三场九园的休憩场所 共同形成场地的交通网络。 1.一环九纵多路径的交通路 网,既确保了场地与外界的 便捷联系,又保证了场地内 部便利的可达性,很好的解 决了人流的分流问题。 2.三场九园的休憩场所,在 形成不同文明景观体验空间 的同时,提供人流等候疏散 及休闲娱乐场地。

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输入标题文本
4.社会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吸引了大量的人员前来参 观,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启智作用。本案例过 雨水收集、太阳能和生态墙的设计,用极低 的投入,将一个本来耗能的建筑,改造为低 碳的绿色建筑,有效地降低了能源的开销, 同时提供了兼具生产功能的舒适居住环境。 这栋公寓富有教育意义,它表明将生态设计 作为一种系统策略,整合技术资源,用最少 的投入、最简单的方式将一个普通住宅向绿 色建筑进行转化的可行性。同时,这一建筑 环境的使用亦是可持续的,通过阳台花园和 生态墙的使用和体验,教育城市公民,倡导 低碳的生活方式。
输入标题文本
2.设计理念
阡陌交通的栈桥和道路将用地分割成大小 不等、形态各异的几何体——或下沉为水景, 或上浮为种植乡土林木的小丘,或成为区域 小广场(庭院),或是地下室采光天井。并 在其上点缀以乡土材料建造的现代景观构筑, 以形态和乡土材料组合解决高起的若干地下 室采光天井的视觉问题,贯穿、延续地域景 观。用栈桥、道路、水景与庭院等实际功能 体块勾勒出“桑基鱼塘”的网状肌理,让人 体验到的不仅是肌理间生动丰富的功能联系, 还有亲切舒缓的基塘肌理带给人的仿佛当年 人对土地的归属感。
输园林入景标观题设文计案本例分析
(2) 场地特征与挑战
整个公园占地约32公顷,被高强度开发的城镇所环绕,西临石梁溪,东临城市交通要 道。现场地形复杂,有高地的红砂岩丘陵地貌、河滩沙洲,还有平坦的农田,灌丛和荒草, 沿河岸有枫杨林带。在当下的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此类场地被视为杂乱丑陋而毫无价值,历 史文化遗产价值更无从谈起。面对此类场地,为了简化设计施工过程,便于修建道路、安装 给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最惯常的工程处理方式便是粗暴的铲平。
输入标题文本
输入标题文本
4,经验与教训

俞孔坚后滩公园_景观作为生命系统

俞孔坚后滩公园_景观作为生命系统

俞孔坚后滩公园_景观作为生命系统后滩公园:景观作为生命系统后滩公园为上海2010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之一,它既是上海2010年期间世博绿地,也是未来上海市的公共绿地。

场地位于“2010上海世博园”区之西端,黄浦江之东岸之与浦明路之间,西至倪家浜,北望卢浦大桥,为狭长的滨江地带,总用地14公顷。

场地原为钢铁厂(浦东钢铁集团)和后□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俞孔坚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是2010上海世博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场地为染严重的工业棕地。

设计将景观作为生命系统,用当代景观设计手法,在垃圾遍地、污染严重的原工业棕地上,建成了具有水体净化和雨洪调蓄、生物生产、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审美启智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公园。

后滩公园建立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水系统的生态净化模式;同时,通过生态设计途径,创立了新的公园建造和管理模式,它吸取农业文明的造田和灌田智慧,再用和再生场地内的工业建筑和材料,建成后不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维护,而是让自然做功,形成低碳和负碳城市景观,为解决当下中国和世界的环境问题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板。

它生动地注解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

滩船舶修理厂所在地,2007年初开始设计,2009年10月建成并将于2010年5月正式开放。

场地挑战作为黄浦江边的公共空间设计,场地给设计提出了诸多挑战。

(1)严重的水土污染:场地原为工业棕地,工业固体垃圾和建筑垃圾遍地,且埋藏很深。

土壤污染严重。

特别是黄浦江水污染严重,为劣V类水。

场地原有废弃地上被外来物种(一枝黄花)入侵,一派荒芜景象。

如何改造生境,营造安全、健康的公共空间是设计面临的第一大挑战。

(2)滨江防洪:场地地势相对平坦,大部分场地标高在4米到7米之间。

现状的防洪墙为水泥硬化工程,防汛墙的设计标高为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6.7米。

而黄浦江的平均潮位为2.24米,平均高潮位3.29米,平均低潮位1.19米。

也就是说,江水与防洪堤的高差达3.4-5.5米之间,其中有高差达2.1米的潮间带。

(完整版)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分析

(完整版)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分析

后滩公园湿地系统主要分三个功能区: 1.原生湿地保护区 2.近自然湿地修复区 3.湿地游览活动区
污水净化的流程
Part V 总结评价
后滩公园展示了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指明了建立低碳和负碳城市的一条具体途径;
后滩公园建立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水系统的生态净化模式,为解决当下中国和世界的 环境问题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板,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分析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
By 重庆大学12级景观 14.11.13
Part I 湿地公园简介
公园简介
世博后滩公园为上海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之一,位于“2010上海世博园”区之西端,位于黄浦江之 东岸之与浦明路之间,南临园区新建浦明路,西至倪家浜,北望卢浦大桥,占地14.2公顷。 场地原为钢铁厂(浦东钢铁集团)和后滩船舶修理厂所在地。 2007年初开始,由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领衔“土人设计”团队设计,2009年10月建成。
多种水生植物、多种净水方式净化了原本受了污染的水源
净化后的三类水不仅可以提供给世博公园做 水景循环用水,还能满足世博公园与后滩公 园自身的绿化溉及道路冲洗等需要。
除大量使用乡土物种以及水体净化等生态措施外,设 计充分利用旧材料、节约造价、倡导低成本维护等生 态理念,包括旧砖瓦的再用,黄浦江护岸的生态友好 型设计、建筑物的节能设计,以及可降解竹材作为会 时大面积铺地,以满足同时考虑赛时和赛后的人流需 要,等等。
活动空间
丰富多彩的活 动空间与活动 种类,使游人 在公园中感到 欢快愉悦
Part IV 净化系统
后滩公园湿地净化过程可分为 10 个步骤: ①初过滤(过滤格栅及自然沉淀);②蓄水池(具有自然沉淀池功能); ③曝气跌水净化与景观墙;④生物/生态净化; ⑤重金属净化;⑥病原体净化; ⑦营养物净化;⑧综合净化; ⑨水质稳定和控制;⑩清水蓄积(清潭粉荷),然后消毒加压输送。

心理模式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案例分析讲解材料

心理模式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案例分析讲解材料

湿地净化系统示意
净化流程:从西到东,湿地水流经过病原体净化区、重金属净化区和营养 物净化区后,进入水质稳定调节区;期间,水流又不断通过地下管道在 梯田进出,迂回净化。
系统设计:净化系统考虑了黄浦江与内河湿地的水位、纵向流速,湖底生 态化设计为水生物多样性提供条件;同时考虑了水体的沉淀、加氧、过 滤和生物吸收。
• 滨河绿地景观空间,作为一个目标空间,用SD法,即通过5~7级 评价尺度的设定,并选择20~40组形容词来衡量景观可游度,将 对景观可游度描述的定性转化为定量,是比较合适的。通过反复对比 与分析,此评价模式尺度采用5级制,以“3”为尺度的中点对称设 置。
• 通过对滨河绿地景观进行实地调查与分析,设定25个因子,即2 5组与滨河绿地景观中游憩相关的形容词(正、反义),并制定调查 问卷。这25组形容词分别从滨河绿地景观各类游憩设施的设置情况、 景观历史文化的蕴涵、游人量、游人逗留时间、交通可达性、亲水性、 安全性、环境清洁度、游人满意度、游人感受等方面进行设置,力求 能全面地反映滨河绿地的景观可游度。 设定的景观可游度25个感知 因子及调查问卷如表2所示。
滨河绿地景观评价指标选取
滨河绿地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按照下列原则: ①科学性,指标选取要科学,能反映滨河绿地景观组成要素的作用及 内在本质; ②独立性,指标要具有独立性,避免指标间相互涉及或者小异大同, 尽可能做到精而少; ③代表性,指标要具有代表性,尽量选择最能表现滨河绿地景观的美 观度和可游度,保证评价的全面性; ④可比性,指标选择要具有可比性,能利用指标合理有效地进行滨河 绿地景观比较和评价; ⑤可操作性,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所选取的指标要比较容易获取并 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使评价系统最大程度地建立在滨河绿地景观最 有效的信息基础上。

上海后滩公园设计案例分析

上海后滩公园设计案例分析

制造工业走过了黄金时代, 老工厂面临搬迁或倒闭的 问题。浦东开发要求浦江 两岸联系更加紧密。
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
东部: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和南干线1号污水泵站 。
中部:上海市环境污水处理厂
西南部:上海长江轮驳公司航修站、上海后滩船舶修理厂和 后滩天然湿地。
上海后滩公园
2010 Shanghai Expo- The Hotan Park
案例分析
1.0 工程概况 Project summary 项目简介
基地概况
目标与挑战
项目简介
Project introduction
类别:城市公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绿地 设计公司:土人景观 规模:18公顷 地点:上海浦东,2010世博会园 区
型的水乡村落景观。
近代工 1843业时期 1949
现代工 1949-至 业时期 今
因港口码头运输以及工业生产的需要,浦 江两岸岸线大量被固化,河流自然沉积和 侵蚀过程逐渐衰落,“填浜筑路”自此开 始。
近代工业积聚的中心之一, 内河航运业发达,码头密 布,铁路、公路交通发达。
场地内浦江岸线完全被固化,浦江水文动 力过程受阻。塘浦基本上都填平成道路, 支流仅存白莲泾。海平面上升与地面沉降 共同作用加剧了沿江风暴潮的破坏作用。 多年工业生表产1:造场成地的景环观境演污变染问题有待解 决。
水位西高东低;江水位高、湿地水位低,在净化循环系统内部水自然流 动
4.0 具体设计 Specific design 交通组织
高差处理
其他处理
净化系统剖面示意图
2.生态防洪体系
A、两年一遇的土坡式防洪堤和千年一遇的台地式防洪堤之间,形成了一个 黄浦江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带和缓冲区,可以在遇到突发洪水时作为城市 的滞洪地。

“借”自然之力,“返”自然之丽的景观设计探析——以上海后滩公园为例

“借”自然之力,“返”自然之丽的景观设计探析——以上海后滩公园为例

61【居住环境】住宅与房地产2019年6月“借”自然之力,“返”自然之丽的景观设计探析——以上海后滩公园为例谭大珂,何 月(青岛理工大学,山东 青岛 266000)摘 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城市的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生态环境却在不断恶化,人类开始对过去的行为和生产生活方式进行思考和反省,认识到大自然是一个存在客观规律的有机整体,而不是一个可以任意改造的客体。

文章以上海后滩公园为例,探析出在景观设计中应该掌握自然规律,并且顺应自然规律,科学地“借”大自然的力量去优化和修复城市环境,以期为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的力量;生态文明;生态系统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9)06-0061-021 “自然之力”在公共景观设计中的价值1.1 绿色生态设计的提出“绿色生态设计”又称为绿色生态环保设计(Green Design),它是一种新的设计理念,也是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盛行于国际上的设计潮流,并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各个设计领域的关注。

绿色生态设计是一种在生态学有机整体视角下的设计,用有机整体视角来观察和分析设计对象。

它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价值观,即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和谐相处关系。

追溯到19世纪末风行欧美的“城市公园运动”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可以体现出绿色生态设计的雏形[1]。

在景观设计中把自然地区作为设计的基本框架,从而向现代绿色生态设计迈进了一步。

由于物质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开始追求生活质量、情趣和健康,更希望保持自然的多样性和长远永恒的发展。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名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求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生养息的时间和空间[2]。

公园案例研究

公园案例研究
纽约中央公园南起59街,北抵110街,东西 两侧被著名的第五大道和中央公园西大道所围合, 中央公园名副其实地坐落在纽约曼哈顿岛的中央。
1858年,开始设计中央公园,直到1876年全 部建成。公园面积340公顷,宏大面积使她与自由 女神、帝国大厦等同为纽约乃至美国的象征。公 园中有总长93公里的步行道,9000张长椅和6000 棵树木,每年吸引多达2500万人次进出,园内有 动物园、运动场、美术馆、剧院等各种设施。
功能定位
以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改善湿地公园的水质状况,保护 生物多样性为根本立足点,同时恢复展示其清雅秀丽的湿 地自然景观、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
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园
占地面积:0.9平方公里;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三大主 力业态”:艺术创作及艺术经营类、创意设计类、总部基 地类 产业形式:59栋低密度生态建筑
2、设计思路
立体分层布局的方式 三场九园、步道网络编织交通体系 梯地禾田梳理场地高差 生态理念引领技术航向
案例分析
3、项目借鉴
建立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水系统的生态净化 模式,同时创立了新的公园管理模式。
案例分析
香港湿地公园
项目区位:香港湿地公园位于香港新界天水围的北部。 项目简介:属于城郊型形的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区,同时 满足生态需求和社会活动功能。 湿地保护区包括人造湿地和为水禽而重建的生态环境— —大面积的红树林,众多湖的水系,众多的湿地水塘, 缓步径和栈道。湿地公园不仅是一个世界级的旅游景点, 而且更是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和休闲娱乐资源。
设计理念
运动公园以水、绿、健康为园区三大主题,将地形景观、 植物景观、水流景观及运动设施结合,其整体设计理念 乃结合台湾本土特色及兰阳风情。 水-以兰阳溪作为基础的架构 绿-罗东的青山绿地,将绿地渐渐地延伸到都市中 健康-罗东运动公园内的运动设施,让平日繁忙的民众 能纾解压力,以开放亲切为设计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ea Analysis
场地周边分析图
地形:基地地势对平坦, 部分地标高在4米到7之间 场地西南的湿地区是天然 成的缓坡,是黄江的长滩, 平均高约2米。
码头:沿黄浦江还有10
米长、8米宽的污水处理
场地周边:场地东部主要是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钢铁集 团有限公司和南干线1#污水泵站;中部有上海市环境污水处理厂; 西南部主要是上海长江轮驳公司航修站、上海后滩船舶修理厂和后滩 天然湿地。
• 湿地生态景观层是黄浦江滩地景观的回归:保留滩涂、湿地,追忆渔 猎文明。
• 农耕文明景观层是场地农耕文明遗迹的体现:借田园江水,体验农业 文明。
• 工业文明遗存层是场地工业时代文化的见证:保留工业时代遗迹,回 顾工业文体验空间,畅想后工业文明。
对于后滩公园的设计和改造,就场地本身而言,存在优势,也存在劣势;而当出于地区与 时间各方面的考究,它也是机遇与挑战同时面临。
3.问题探究 /设计策略
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湿地公园的设计面临六大问题和挑战:
• Q1:如何遵从生态设计原则、秉承场地文脉、满足多重体验需求? • 后滩地区保有上海市区、黄浦江边仅有的一块天然湿地,它历经了两
厂区间的植物布局零星,整体绿化覆盖率较低,以香樟、广玉 兰、女贞、水杉、雪松、悬铃木、龙柏、棕夹竹桃、棕榈等为 主。湿地类植物主要分为标高较高的、以狗尾草为主的滩涂植 物和标高较低的、以镳草、芦苇、河柳、构树、女贞构成的滨
水植物群落,生态景观良好。
2.3 前期个人分析
Area Analysis
通过对前期场地现状的分析,个人总结出以下如表几点。
金圆圆、俞宏前、龙翔、孔祥斌 • 设计时间:2007年1月~2009年10月 • 建成时间:2009年10月 • 开放时间:2010年5月 • 所获奖项:2010年ASLA专业奖之杰出设计奖
(ASLA唯一年度大奖)
2.场地分析
• 2.1 场地历史沿革
Area Analysis
场地景观演变表
2.2 场地现状概况
第一设计策略示意图
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
• 湿地生态景观层
• 农耕文明景观层
• 工业文明遗存层
• 后工业生态文明体验层
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
• Q2:如何保护、恢复与重建生态湿地?
•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上海,突 出的特点就是沿江沿海大面积的滨海湿地、境内众多河流和湖泊等多 样的湿地生境。但是上海社会的发展使得湿地生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干 扰。后滩的原生湿地就是这一现状的直接见证。目前黄浦江水质污染 严重,水质在V类左右。严重污染的水质威胁着湿地的动植物生存。 现在滩地植物群落较少,标高较高的滩涂以狗尾草为主,标高较低的 湿地以镳草、芦苇、河柳、构树、女贞构成滨水植物群落。
• 如何保护、恢复、重建湿地生境,充分发挥湿地的自然生产力,实现 净化和调节水体等的生态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实现湿地景观 的自然化,成为设计面临的第二大问题。
• A2:三带一区建构湿地基底
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
• 方案以“双滩谐生”为结构特征建立湿地体系,共有滨江芦荻带、内 河净化湿地带、梯地禾田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滨 江芦荻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主要指与黄浦江直接相邻的外水滩地,而
码头和后滩轮渡站轮渡 头。码头的现有功能已 消,可进行改造利用。
• 2.2 场地现状概况
Area Analysis
构筑物:场地内有大量的构筑物,包括铁轨、龙门吊及其附属设备,码头场地及设备, 高架管道,原料传送高架通道,高架排气管道,罐体等,处处体现着现状场地特征。
2.2 场地现状概况
Area Analysis
驳岸:驳岸分为东段桩基 防洪墙和西段湿地的无桩 基防洪墙两种。东段的桩 基防汛墙基本为高程4.30 ~6.48米不等,与地面有 一定高差。较高的防汛墙 与人们亲水的需求及城市 用地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 盾。西段湿地无桩基防汛 墙外即是黄浦江的长滩, 亲水性较好。
植物:场地内的植物主 要可分为厂区间植物湿 地植物两大块。
• 内河净化湿地带和梯地禾田带主要是人工湿地带,整体功能突出湿地 作为自然气息地和水生系统净化的功能、湿地生态的审美启智和科普 教育等功能。
上海后滩公园案例分析
1.项目概况
Project Introduction
• 项目地址:上海浦东2010世博会园区 • 项目面积:15公顷 • 项目委托:中国上海2010世博局 • 景观设计: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 首席设计师/项目负责人:俞孔坚 • 前期研究员:方琬丽、程成、奚雪松 • 设计团队主要设计人员:凌世红、轰伟、袁天远、
• A1:四种文明串写场地脉络
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
• 方案采用立体分层布局的方式,以后滩地区发展的时间脉络、空间背 景和场地禀赋作为线索,将湿地公园分为湿地生态景观层、农耕文明 景观层、工业文明遗存层和后工业文明体验层四个功能层次,由此叠 加形成场地的总体功能布局。
内河净化湿地带主要是指场地中部的人工湿地系统。
• 第二设计策略示意图
• (上接Answer2)
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
• 外水滩地中的原生湿地保护区通过隔离保持其原生态的自然风貌,保 护自然湿地免受人为干扰;滨江芦荻带则可大体分为砾石滩湿地和粗 沙滩湿地两部分,它们共同完成过滤净化、防潮护坡等功能。
千多年的历史变迁,目睹着黄浦江畔农耕经济的兴衰起落,见证近代 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注视着上海跃升为世界大都市的步伐,是一处 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珍稀绿地。随着城市的发展,它必将成为人 们追忆过去、关注现在,展望未来的体验场所。因此如何遵从生态设 计原则、秉承场地文化脉络、满足多重体验需求成为设计面临的第一 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