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试题与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学试题与答案
【篇一:全国2010年到2013年公共政策学试题与答案】s=txt>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
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科的第二代掌门人是( a)
c.科勒曼
d.勒纳
2.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反映的是( c )
a.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b.“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c.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3.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三论”不包括(d ) ...
a.控制论
b.系统论
c.信息论
d.相对论
4.公共政策学属于( c)
a.自然科学
b.人文科学
c.社会科学
d.文化艺术
5.政策过程的渐进主义模型的构建者是( b)
a.西蒙
b.林德布洛姆
c.德洛尔
d.埃齐奥尼
6.公共权力机关进行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价值分配的手段就是( )
a.现代公共政策的本质
b.现代公共政策的形式
c.公共组织的本质特征
d.公共组织的内涵
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是(b ) ...
a.公共问题的形成
b.政策方案的制定
c.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d.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8.公共政策系统中被称为“思想库”、“智囊”的是(c )
a.信息子系统
b.决策子系统
c.咨询子系统
d.反馈子系统
9.决定公共政策质量的是( b)
a.国家权力
b.国家能力
c.国家形态
d.社会形态
l0.法定的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或约定俗成的方法,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这是( c)
a.政策选择
b.政策决定
c.政策宣示
d.政策执行
11.具体到一个政治体系来说,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因素是( d)
a.价值观的更新
b.道德意志的强弱
c.期望目标的改变
d.社会结构的变迁
12.原因层次分析法属于一种(c )
a.类比分析法
b.边界分析法
c.分类分析法
d.多角度分析
13.政策规划从时间进程上看,主要发生于(b )
a.所需解决的问题形成之后
b.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
c.政策方案确定之前
d.政策制定主体确定之后
14.政策方案设计中的灵魂是( c)
a.方案的类同性
b.方案的可行性
c.方案的创新性
d.方案的价值取向
15.要达到真正的政策方案多重化的要求,使政策方案的设计合理,就要求所设计的多重方案( b)
a.互为因果
b.彼此独立
c.互相交叉
d.互相影响
16.在实行议会内阁制的政治体制里,其立法机关的决策实践中提出政策议案的主要主体是( d)
a.政府
b.司法机关
c.立法机关
d.民意代表
17.从政策制定过程本身看,政策法律化是( d)
a.政策科学化的一种形式
b.政策方案选择的一种形式
c.公布政策的一种形式
d.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
18.下列属于合理的、正确的政策变通形式是( a)
a.“求神似,去形似”
b.“求神似,求形似”
c.“既不求神似,也不求形似”
d.“去神似,求形似”
19.政策执行的“互动理论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学者( c)
a.霍恩
b.雷恩
c.麦克拉夫林
d.史密斯
20.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 b )
a.政策制定
b.政策宣传
c.政策延续
d.政策评估
21.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指的是( c)
a.正式评估
b.内部评估
c.政策监控
d.非正式评估
22.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b)
a.确定评估对象
b.作出评估结论
c.制定评估方案
d.准备评估条件
23.政策持续的一个可能的消极后果是(c )
a.政策终结
b.政策断裂
c.政策僵化
d.政策走样
24.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是( d)
a.激进性的
b.突变性的
c.周期性的
d.渐进性的
25.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是( a )
a.定量分析
b.超理性分析
c.定性分析
d.辩证分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主要表现在(abcd )
a.学会的成立
b.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
c.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
d.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e.公共政策问题的产生
27.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即( abc )
a.具体的个别的政策
b.政策群和政策链
c.政策一般
d.政策系统
e.政策功能
28.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是( abce )
a.管制功能
b.引导功能
c.调控功能
d.系统功能
e.分配功能
29.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包括(abcde )
a.过程模型
b.互适模型
c.循环模型
d.博弈模型和系统模型
e.综合模型
30.政策调整的内容包括( abce )
a.主体调整
b.客体调整
c.目标调整
d.环境调整
e.关系调整、方案调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它具有价值或利益的分配功能。
这种功能需要从三方面的问题:将
那些满足社会需求的价值或利益向谁分配?如何分配?什么是好的
乃至最佳的分配?通常公共政策会把价值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
偏好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及普遍获利的社会多
墅者。
32.简述决策咨询的特点。
33.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
a/主要任务、目标、路线的变化
b、政策环境的变化
c、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
d/人们认识的深化
e/政策发生了负作用
34.简述政策终结的含义及作用。
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评估后,采取必
要措施,终止多余的、过时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作用表现在:
a、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
b、有利于提高政策的效率
c、可以避免政策僵化
d、可以促进政策优化
35.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a、政策研究组织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
b、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新的思想和观念
c、作为政策评估机构,政策研究组织体构有关政策结构的信息
d/政策研究组织源源不断的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官员与专家
e、作为宣传机构,政策研究组织可以通过制造舆论的方式来传播其思想和观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述政策议程的各种构建模型。
1、外在创始模型。
属于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通常先散布到公众议程,再介入政府议程。
它适用的情境包括:创始者身处政府结构之外,表达或提出一项需求;试图将问题散布到其它社会团体,以先进入公众议程;最终向决策这施加足够的压力,以进入政府议程。
2、动员模型。
属于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
该模型下的政策问题一般都能顺利进入正式议程,但为了以后更好的执行政策,政府也需要将该问题提交到公众议程加以讨论。
在该模型下的政府领导主要任务是考虑如何将政府正式议程中的政策问题如何提交到公众议程。
3、内在创始模型。
属于政府因解决纯政府内部的事务而提出的政策问题并且不愿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中的过程。
该模型企图排除社会大众的参与,使得此类问题远离公众议程,在该模型下,久限于政府内部的单位或接近于政策者的团体才能提出此类政策问题;问题最多扩散到同性团体,以争取更多力量的支持,向决策者施加足够的压力,促使决策者将此类问题列入正式议程。
37.试述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应采取的综合治理的系统方法。
政策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源源的制约,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对政策偏差,应采取以下机种综合系统治理方法:
1、提高执行者的素质
2、科学诊断问题
3、完善管理机制
4、及时跟踪评估
5、强化监督控制
6、加强舆论宣传
7、采取相应强制措施
最后,还需指出一点是,对待政策执行偏差,要采取防范和矫正相结合的方法。
重点在于防范,要善于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0分)
38. 《宪法修正案》的诞生
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宪法作适当的修改。
“两会”一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修宪
工作。
会议决定成立
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为组长的中
央宪法修改小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宪法
修改工作正式启动。
随后,中共中央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
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广泛征求意见,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先后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听取他们
的意见。
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
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提出。
2003年12月22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开始举行。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共同意见,依照《宪法》第64条规定
的修改宪法的特别程序,以中共中央《建议》为基础,委员长会议
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情况,拟订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
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代拟稿和《宪法修正案》(草案)代
拟稿,决定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
议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
2004年3月,《宪法修正案》(草案)摆上了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二次
会议290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的案头。
出席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全国
人大代表对《宪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认真的审议。
在充分肯定修
正案草案的同时,有些代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大会为此举行了主
席团第二次会议听取审议情况汇报,并将《宪法修正案》(草案)修改
稿交各代表团审议。
2004年3月13日,大会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根据代表们的审
议意见,决定将《宪法修正案》(草案)表决稿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
3月14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又一次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出
席会议的2903名全国人大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郑重表决《宪
法修正案》(草案)。
结果显示:收回有效票2890张,赞成2863张,赞成票占有效票的99%,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大会主席团
常务主席、执行主席吴邦国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
随后,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修改后的新宪法得以在全国范
围内公布。
要求: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结合本案例,谈谈政策合法化的含义。
政策合法化是有关政策抉择主体依据有关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对政策方案加以审查、通过或批准、签署及发布的过程。
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政策内容合法化、决策过程合法化、有关政策法律化。
(2) 结合本案例,谈谈我国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
1、提出议案
2、审议议案
3、通过议案
4、公布政策
【篇二:2014年4月公共政策学自考真题及其答案】s=txt>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决策者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是( b )1-69
a.政策群
b.政策链
c.政策一般
d.个别政策
2.提出政策执行博弈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d )7-328
3.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 c )2-122
a.战略、战术、策略
c.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b.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
d.单目标政策和多目标政策
4.当代中国不具有政策制定一般功能的一级政府是( b )2-144
a.省政府
b.乡政府
c.市政府
d.县政府
5.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 b )2-129
a.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d.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6.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由此形成的问题属于( a )5-249
a.公共问题
b.社会实践问题
c.公共政策问题
d.私人问题
7.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
这一特性指的是政策问题基本属性中的( d )5-253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历史性
d.动态性
8.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影响政府各机关制定和执行
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的群体是( b )5-257
a.政党组织
b.利益集团
c.政府部门
d.政治人物
9.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方法
是( b )5-263
a.边界分析
b.类别分析
c.层次分析
d.假设分析
10.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政策议程的过程是(c )5-273
a.外在创始模型
b.内在创始模型
c.动员模型
d.三源流模型
11.美国学者雷恩和拉宾诺维茨提出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型是( c )7-327
a.过程模型
b.互适模型
c.循环模型
d.博弈模型
12.记者采访中居民对某项政策发表评论,这种形式的政策评估属于( d )8-360-361
a.内部评估
b.委托评估
c.正式评估
d.非正式评估
a.周期型
b.学习型
c.阶梯型
d.z字型
14.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最主要和直接的作用是( a )10-443
a.为公共决策者服务
b.为政策教育与宣传服务
c.充当政策执行的马
前卒d.为政策目标的达成配置资源
15.质化政策评估建立在( c )8-380
a.理想主义的基础之上
b.实证主义的基础之上
c.建构主义的基础之
上d.逻辑主义的基础之上
8-378
a.对照组
b.评估组
c.实验组
d.备选组
17.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经验、直观为主的政策评估方法逐
渐演进的方向是( a )8-375
a.以技术计量和价值选择为主
c.以制度分析和哲学思辨为主 b.以哲学思辨和价值选择为主
d.以实
验研究和理性选择为主
18.在规划阶段,对政策方案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被称作( b )8-363
a.非正式评估
b.预评估
c.正式评估
d.结果评估
19.通过某种方式对政策在价值上所具有的意义进行的评估被称作( d )8-366
a.政策效益评估
b.政策成本评估
c.政策影响评估
d.政策价值评估
20.政策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被称作( c )8-369
a.政策效益
b.政策效果
c.政策效率
d.政策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基于西方经验、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有( cde )4-236-237
a.规范最适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精英模型
d.集团模型
e.机构—制度模型
22.法与政策都是调整人的行为亦即调整社会关系的准则、标准。
其规范作用可包括( abcde )2-148
a.指引
b.评价
c.教育
d.预测
e.强制
23.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包括( ace )8-365
a.政策成本评估
b.单一政策评估
c.政策需求评估
d.复合政策评估
e.政策效益评估
24.政策分析包含如下程序( abcde )10-436
a.定义
b.预测
c.规定
d.描述
e.评估
25.公共政策创新的内部动力主要有( ae )9-405
a.政策主体的变革愿望
b.经济制度和体制的变革
c.民众的诉求
d.参与世界竞争的需要
e.政策本身的要求
非选择题部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类型。
1-72
答:(1)线性结构(2)职能结构(3)线性—参谋结构(4)矩阵结构
27.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
2-142-143答:(1)中共中央与国家机构联名发布政策。
(2)中共中央提出政策创议,国家机构据此制定具体的政策方案,并按照法定程序通过。
(3)政府决策以党提出的政策原则为依据。
28.简述政策过程的精英模型。
4-238-239
答:精英决策模型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政策过程模型。
它揭示了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理念“主权属于人民”(人
民当家作主)与实际的政治过程和政策过程中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
的少数人来主导这一难以克服的悖论。
(1)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
负责社会收益分配的只是
少数人;国家政策不是由民众决定的。
(2)统治人的少数不代表被统治者的多数。
精英大多出自社会经济
的上等阶层。
(3)为了保持稳定避免发生革命,非精英上升到精英地位的过程必
须缓慢而又不间断。
非精英只有接受精英的基本观点,才能进入统
治集团。
(4)精英们在社会制度的基本准则和保持现代社会制度不变等方面
意见一致,只是在很少一些问题上有分歧。
(5)国家政策并不反映民众的要求,而只反映盛行于精英中的价值观。
国家政策的改变是缓慢的,而不是革命性的。
(6)相对说来,行动积极的精英受态度冷漠的民众的直接影响很少。
精英对民众的影响多于民众对精英的影响。
由这样一组命题形成的一个理论框架,在用于公共政策分析时就被
称做决策的精英模型。
29.简述公共政策监控的主要功能。
8-383-384
答:政策监控作为完整的政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贯穿在政策运
行的全过程。
(1)通过政策监控活动,使政策制定过程合法化、决策科学化和民
主化,充分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拓宽人们参与的渠道,遵循科学决
策程序,使政策内容最大限度地体现人们的各种利益要求。
(2)通过政策监控活动,排除主客观因素的干扰,整合政策运行活
动的各种力量,充分发挥政策资源的潜能,提高政府效率,确保政
策执行过程的有效性。
(3)通过政策监控活动,在保证政策评估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实现政策评估的公正性,最大限度地反映政策运行过程的客观现实,体现政策评估活动的价值取向。
(4)通过政策监控活动,反映政策运行过程的实际情况,比较利
弊得失,为政策调整活动确立一个基本的衡量标准,明确政策调整
活动的方向。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试论政策学习的含义及类型。
6-298-299
答:一、政策学习的含义:
现实中的政策变迁或者政策创新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政策学习。
从
纵向来看,需要思考以往是如何解决这种问题的,或者现在政策对
于该问题是否有效;从横向来看,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其他国家、
地区、省份或者其他城市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政策制定者能够
从传统政策、现行政策或者其他地方政府的政策中获得可以利用的
各种知识,包括政策理念、政策内容、政策工具等。
同时,政策学
习也可能获得新的价值、目标以及对于问题的建构等方面的知识。
二、从学习的内容以及程度上,一般认为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政策学习。
1、工具学习
是指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技术、政策制定、过程以及政策工具等。
政
策水平和质量与政策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政策过程以及工具等有关。
2、概念学习或者问题学习
是指在政策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来看待事物。
如果以既定
的角度来看待政策问题,那么解决办法也常常是传统办法,而如果
以一种新观念看待问题,将会产生全新的解决办法。
3、社会学习
是指决策者学习有关政策价值以及规范、目标、责任等其他深层次
的特质。
社会学习能够使
决策者反思政策制定所依据的根本价值、原则和过程,从而导致决
策理论上的重大变迁。
31.试述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及其特点。
7-320-321
答: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
所谓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
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
行动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本质是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
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所有行动的总和。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
1、目标的导向性
2、内容的务实性
3、行为的能动性
4、手段的权
威性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2.人社部表示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不会立刻调整
随着一批发达国家人口结构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这些国家的政府都
正在或已经出台关于劳动力延迟退休的政策方案。
一些媒体近期报道,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在对延迟职工退休年龄问题展开
研究,我国职工的退休年龄可能会延迟。
针对这种报道,人社部负
责人表示:进行政策研究并不意味着现行退休年龄的规定即将更改。
人社部认为,从国际上看,一些国家已经延长了退休年龄,主要是
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程度的提高。
我国目前既面临着老龄
化加快的挑战,又面临着就业压力巨大的挑战,因此对现行法定退
休年龄的调整问题必须非常慎重。
虽然我国不少地方近年出现“用工荒”,但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劳动
力大国,劳动力资源总量高达10亿多,就业形势在今后一段时期仍
将十分严峻,而不是像欧洲一些延迟退休年龄的国家那样已面临劳
动力短缺。
所以,一些媒体说的“我国退休年龄要提高至65岁甚至
更晚”,不会在近期立刻实施。
远期的调整要考虑未来经济社会的总
体变化。
(1)简述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3-191
答:公共政策是环境的产物。
对于具体的政策主体系统来说,存在
两种不同的政策环境:一种是政策系统所处的一般环境,一种是政
策系统运行的具体环境。
在政策系统所处的一般环境里,经济环境
对于公共政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政策目标、政策行动等都要受到
经济环境的制约。
社会文化环境也将对政策系统的生存、发展与运
行产生重要影响。
(2)试从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关系的角度,分析人社部关于“现行法
定退休年龄不会立刻调整”的表态。
3-191教材上没有标准答案
答:
人社部关于“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不会立刻调整”的表态,主要是考虑
到职工延迟退休年龄这
【篇三:公共政策学模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第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
确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不给分。
每题1分,共25分)
1.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
①公共政策③公共组织
)。
②非强制型公共组织④半强制型公共组织)。
②政策系统④公共
权力机构
2.经济仲裁委员会属于(
①强制型公共组织③司法机构
3、现代公共政策分析的定性方法主要依靠政策分析和决策参与者的知识、经验和判断,这一方法的核心是()
①专家技术或称智囊技术□
②价值分析
③理性分析④效果分析
4.在《决策研究》中指出“决策的科学基础,一是它的科学程序,二是科学方法,三是可靠的信息”的是()。
①德洛尔
②李铁映
③药师寺泰藏
④张金马)。
5、国家权力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是通过(①阶级压迫
②对外扩张④制定公共政策
)
③发展经济
6、现代政府的基本活动方式就是(
①制定和实施政策②制定和评估政策③颁布法令④管理社会
7、从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制定公共政策的最重要主体是(①中国共产党②国务院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④最高人民法院
8、政策法律化实际上是一种什么过程()。
①立法过程③行政过程
②司法过程④政策制定过程
)。
9.“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存在差距”导致()。
①社会问题③公共问题
②问题
④公共政策问题
10、要达到真正的方案多重化要求,使政策方案的设计合理,就要求所设计的多重方案()。
①尽善尽美②彼此独立③互相交叉④互相影响
11、方案评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它是事前评估,政策方案评估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是()。
①事后评估②可行性评估③预测性评估④效益评估
12、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理性决策模式的应用,需要最终抉择者充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