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资源研究的发展核心种质的构建

合集下载

牧草遗传资源核心种质及其构建

牧草遗传资源核心种质及其构建
1 核 心种质 的概念 及基本 特征
e p n ie g n tc b s sf rp su a e b e dng a d h r dt su y x a sv e e a e o a tr g r e i n ee i i y td .Ho v r we e,ma y d f c le r e n n i ut sa e m ti i i c l c in c n e v t n r s a c n tl a in o a tr g e mp a m e o c s b c u e o t u e ol t , o s r ai , e e rh a d u i z t f p su a e g r l s r s u e e a s f i h g e o o i o r s sz ,S ti e e s r o su y a d e tb ih t e c r o lcin o su a e g r ls e o c s ie O i sn c say t t d n sa l o e c l to fpa tr g e mp a m r s u e .Ths s h e r i p p r d srb s h c n e t e tb ih e t e o a d m a g m e t f c r c l ci n f p su a e a e e c ie t e o c p , sa ls m n m t d n na e n o o e ol t o a t rg h e o
21 0 0年 1月
Jn 2 1 a. 00
热 带 农 业 科 学
CHI NES OURNAL OF T EJ ROP C I AL AGRI UL URE C T
第3 O卷第 1 期
Vo . 0 No 1 1 , . 3

狗牙根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研究

狗牙根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研究

狗牙根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研究狗牙根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研究摘要:狗牙根作为一种重要的草本植物,不仅在中药材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还是一种理想的观赏植物。

本研究旨在对狗牙根表型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构建核心种质,以促进品种改良和保护。

引言:狗牙根,学名为Cynodontium dentatum,属于狗牙根科,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南等地区。

它具有很高的医药和观赏价值,被广泛用于中药材的提取以及园林景观的营造。

然而,由于过度开采和退化的生境,狗牙根种群的数量和质量都面临着相当大的威胁。

因此,对狗牙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并构建核心种质,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狗牙根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本研究选择了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狗牙根种群作为研究对象。

采集了大量的样本,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分子标记的分析方法,对狗牙根的表型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首先,利用形态学特征对不同狗牙根种群进行了分类和鉴定,确定了各种群的表型差异。

然后,利用RAPD和SSR等分子标记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了遗传多样性的表型谱系图。

最后,运用遗传学原理,选择表型遗传多样性较为突出的个体和种群,构建了核心种质资源。

结果与讨论:通过形态学特征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狗牙根种群之间存在较大的表型差异,主要体现在植株高度、花序形态、叶片形态和果实数量等方面。

这些差异表明了狗牙根的表型遗传变异相对较高。

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结果显示,狗牙根种群之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表现为较高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和较多的等位基因。

根据谱系图,我们构建了包含多个种质的核心种资源,这些种质不仅具有较高的表型遗传多样性,还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生长能力。

结论:本研究系统分析了狗牙根的表型遗传多样性,并构建了核心种质资源,为狗牙根品种改良和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进一步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狗牙根的遗传特性,为狗牙根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研究也为其他草本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核心种质构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本研究系统研究了狗牙根的表型遗传多样性,并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分子标记的分析,确定了不同种群之间的表型差异和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方法

核心种质 方法

核心种质方法核心种质方法是指通过选择和改良种质以提高作物的生产性状和抗逆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具体而言,核心种质方法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与筛选、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步骤。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详细介绍核心种质方法的应用。

种质资源的收集与筛选是核心种质方法的首要步骤。

种质资源是指植物种群中具有遗传多样性的个体或群体,是改良作物品种的基础。

为了收集丰富的种质资源,研究人员可以走访农田、采集野生植物或通过种质资源库等方式获取。

在收集过程中,需要注意采集植物的不同器官,以便获得更多的遗传变异。

筛选种质资源时,可以根据生产性状、抗逆性、抗病性等指标对种质资源进行评估,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或群体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

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是核心种质方法的关键环节。

鉴定种质资源是指通过相关技术手段来确定种质资源的真实性和特征。

常用的鉴定手段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分子标记等。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准确判断种质资源的遗传特点和亲缘关系,为后续的利用和改良提供依据。

评价种质资源则是通过对其性状表现和遗传变异的测定,来判断其在作物改良中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评价可以包括对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的测定,以及对遗传变异的分析和挖掘。

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核心种质方法的重要环节。

保护种质资源是为了防止其在遗传上的丢失和退化。

常见的保护手段包括种质资源库的建立、冷冻保存、组织培养等。

这些手段可以将种质资源长期保存,并在需要时进行恢复和利用。

种质资源的利用则是通过对其进行选育和杂交,创造新的优良品种。

利用种质资源可以改良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核心种质方法是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通过种质资源的收集与筛选、鉴定与评价、保护与利用等步骤,可以提高作物的生产性状和抗逆性。

这一方法在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培育适应不同环境和需求的作物品种提供了有效途径。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种质资源的丰富,核心种质方法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青海蚕豆种质资源AFLP多样性分析和核心资源构建

青海蚕豆种质资源AFLP多样性分析和核心资源构建
21年 8 01 月








第 46卷
双 月 刊
第 4期 6  ̄ 6 2 8
J OURNAI OF GANS AGRI U CUI TURAL UNI VERS TY I
青 海 蚕 豆 种 质 资 源 AF P多 样 性 分 析 L 和核 心 资 源 构 建
Di e st na y i n g r p a m e o r e v r iy a l ss o e m l s r s u c s by AFLP nd c r a o e
rs u c sc n tu t no caf b n Qig a e o re o sr ci f o Vii a a i n h i
L U - a , U a - i I Yuj o H0 W nwe i
( n h i a e fAg iut rla d F rsr ce cs Xiig 8 0 1 Chn ) Qig a Ac d my o r l a n o e tyS in e , nn 1 O 6, ia c u
( 4 5 ) Th a i fefc ieall fb e a it swa h i h s 9 .3 % ) whl t ly r do 4 . 1 . er do o fe t l e o r d v rei s t e hg e t( O o , i isp o -a i v e e 9 e
Abt c: edv ri n g r ls o a ab a ( ca f b . n Qig a wa n lzd b s a tTh ies y o empam fF b en Vii a a L )i n h i s a aye y r t

核心种质构建

核心种质构建

核心种质构建核心种质构建:利用已有种质资源数据资料,根据分组原则,将相似种质资源归为一组后,在较为合理的总体取样比例下,组内再以合理的取样方法及取样比例选取样品,从而使建立的核心种质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并尽可能地反映整个种质资源的遗传结构。

争议:1、分组和取样策略还有待继续研究;2、核心样本能否代表全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3、担心核心种质以外的资源保存受到影响。

核心种质库的功能:(1)由于核心库的容量相对较小,使种质资源管理者有可能对其遗传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如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基因组水平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核心库的研究了解物种的遗传结构、亲缘关系及进化,为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提供合理的策略等。

(2)种质资源的利用首先必须了解种质资源的特性变异,特别是形态性状和农艺性状,大多为数量性状,其性状的变异受多基因作用的同时还受到环境、基因X 环境互作的协同调控。

由于核心库有限的材料数使种质资源管理者可以对核心种质进行多环境、多年份的田间试验,充分了解不同种质的遗传特性和环境适应性,为育种工作者从核心种质库中筛选亲本材料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极大地促进种质资源的利用。

(3)种质资源管理中经常会面临新征集的种质是否已收集保存在资源库内,是否有必要作为核心材料或者备用材料收集到种质库等问题,可以首先比较样品与核心种质库内各份材料在地理起源、生态类型、形态性状等信息的相似性,对新证集材料保存的必要性作快速粗略的判断,然后决定是否可进一步做分子标记等的鉴定。

因此利用核心种质库累积的多样性信息可加快新材料的鉴别,减轻资源库的管理负担。

(4)种质改良是指对种质作难度较大的改进。

把需要的优良性状从不同遗传背景的材料中引入当地适应品种中去的工作,需要较长的过程和较多的费用。

利用核心库可以形成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减少性状转移工作的样品量,有效地进行提高产量的育种和抗病虫抗逆育种。

数据来源:构建核心种质的前提是要有一定规模的能够代表原始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数据。

福建茶树核心种质构建的初步设想

福建茶树核心种质构建的初步设想

构、 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基本上能较好 的代表中国的茶 分组 , 在分组 的时候 , 可同时考虑几种情况进行分层 , 比 树种质资源。刘振 [ 3 对从杭州 国家茶树种质资源圃和勐 如在原产地 后第二层进行特征划分 。 然后 , 根据分组情况
海茶树分 圃保存的 2 6 份资源 中所挑选 的 4 4 65 1 份初级核 选用平方根 比例 、 对数 比例 、 多样性 比例 、 简单 比例等确 心种质进行 了分子标记验证 , 结果表明所筛选的茶树初级 定组 内取样 比例 , 按照随机法或聚类法取样 。 为了提高茶
福建属亚热带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境 内山地 重要 问题 。核心种质最大程度地 去除了种质资源 中的遗
丘陵众多 ,茶树种质资源特别是适制乌龙茶 的资源十分 传重复 ,以极少 的数量囊括 了原 群体 中的全部或大多数 丰富 , 为茶树遗传研究及品种选育提供 了大量 的材料 。 茶 类 型 ,为解决 当前资源 收集保存 与评价 利用之间 的矛盾
围越广 , 所构建的核 心种质 的代表性就越强 , 有效性就越 余度越小 ,两指标 的计算公式可参考文献1 6 1 。此外 ,可将 高 。 了很好地利用 自然界茶树资源 的多样性 , 富和充 原种质群体性状的最大值 、最小值 、极差 、 为 丰 平均值 、 标准
实育种工作 以及生物学研究 的物质基础 ,种 质资源工作 差 、变异 系数等特征值 与初级核心种质进行 比较 ,通过 t
合格方能销售 , 以可以增加追溯体 系信息平台关 于成 品 所
理 化 检验 报 告 的查 询 功 能 。
… Z } n :
…l
l- . …
, 。 I
… ■ ~ ,
窟・【 : := -= :: ・= … :

中国大豆(Glycine max)核心种质构建Ⅰ.取样方法研究

中国大豆(Glycine max)核心种质构建Ⅰ.取样方法研究

中国大豆(Glycine max)核心种质构建Ⅰ.取样方法研究邱丽娟;曹永生;常汝镇;周新安;王国勋;孙建英;谢华;张博;李向华;许占有;刘立宏【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学》【年(卷),期】2003(036)012【摘要】以23 587份中国栽培大豆为试验材料,根据农艺性状,用20种方法构建了大豆初级核心种质,对3种分层法、3种确定取样数法和2种个体选择法进行了比较,明确了栽培大豆核心种质构建的适宜取样方法和取样比例.不同取样方法与总体都进行了品种分类数、各性状符合度、数量性状平均数、各性状多样性指数方差和平均品种距离共5个指标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层次取样方法(品种分类法)对总体的代表性优于二层次或一层次取样法,按比例和平方根确定取样数方法对总体的代表性优于多样性指数法,聚类选择的方法对总体的代表性优于随机选择方法.在20种方法不同取样比例条件下,方法17的平均品种距离降低幅度大于方法15.因此,利用品种分类法进行分层,用比例法确定取样数目,根据聚类结果进行个体选择的方法15是构建大豆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方法.用最佳方法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比较不同取样比例的品种平均距离,确定品种平均距离由缓慢降低到明显降低点(9.0%)为适当的取样比例.【总页数】8页(P1442-1449)【作者】邱丽娟;曹永生;常汝镇;周新安;王国勋;孙建英;谢华;张博;李向华;许占有;刘立宏【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500082;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50008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相关文献】1.中国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微核心种质的群体结构与遗传多样性 [J], 宋喜娥;李英慧;常汝镇;郭平毅;邱丽娟2.茶树等作物核心种质取样方法研究进展 [J], 杨军;王让剑;郭吉春;宋振硕;孔祥瑞3.利用分子标记数据逐步聚类取样构建甘蔗杂交品种核心种质库 [J], 刘新龙;刘洪博;马丽;李旭娟;徐超华;苏火生;应雄美;蔡青;范源洪4.中国大豆(Glycine max)品种及种质资源主要品质状况分析 [J], 李为喜;朱志华;刘三才;刘方;张晓芳;李燕;王述民5.中国大豆(Glycine max)品种资源保存与更新状况分析 [J], 邱丽娟;常汝镇;陈可明;谢华;李向华;关荣霞;孙建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不同策略构建辣椒核心种质的研究

基于不同策略构建辣椒核心种质的研究

基于不同策略构建辣椒核心种质的研究刘子记;申龙斌;杨衍;曹振木【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55)10【摘要】核心种质的构建为作物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便利条件.以420份辣椒(Capsicum annuum L.)种质为试材,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无偏地预测11个数量性状的基因型值,利用马氏距离计算种质间的遗传距离,分别采用3种聚类方法(中间距离法、类平均法和离差平方和法)、3种抽样方法(随机抽样法、优先抽样法和偏离度抽样法),按照25%的抽样比率构建辣椒核心种质库,采用均值、方差、极差和变异系数4个指标评价不同方法构建核心种质库的优劣.结果表明,类平均法优于中间距离法和离差平方和法,偏离度抽样法优于随机抽样法和优先抽样法.基于马氏距离、类平均法、偏离度抽样法获取的105份辣椒核心种质资源能够代表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辣椒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总页数】5页(P2567-2571)【作者】刘子记;申龙斌;杨衍;曹振木【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华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开放实验室,海南儋州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华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开放实验室,海南儋州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华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开放实验室,海南儋州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华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开放实验室,海南儋州5717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1.3【相关文献】1.基于SSR标记不同距离聚类与抽样方法构建辣椒核心种质库 [J], 何建文;韩世玉2.基于基因型值的黄灯笼辣椒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J], 刘子记;申龙斌;杨衍;曹振木3.基于基因型值的黄灯笼辣椒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J], 刘子记;申龙斌;杨衍;曹振木;4.基于表型数据的辣椒核心种质构建研究 [J], 雷刚;周坤华;方荣;吴茵;陈学军5.黄灯笼辣椒核心种质资源比较构建研究 [J], 刘子记;孙继华;杨衍;曹振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水稻种质资源创新研究与利用进展

我国水稻种质资源创新研究与利用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4,25 (4 ):495-508DOI:10.13430/ki.jpgr.20231029001 Journal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我国水稻种质资源创新研究与利用进展杨德卫1,张海峰2,余文权3(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州 350019;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福州 350000;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州 350000)摘要:农业种质资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畜禽、农业微生物和药用植物等种质资源。

截止到2023年,我国保存的作物种质资源有超过54万份,其中有8万多份是水稻种质资源,如何对这么庞大的水稻种质资源进行精确评价与利用,这将对今后水稻种质创新与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梳理了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精确鉴定、水稻新品系创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水稻种质创制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水稻优异基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等方面的进展,并归纳形成了水稻种质资源创制与利用的新模式。

最后,本文就当前水稻核心种质构建、种质资源鉴定与挖掘以及种质资源共享共赢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加强专用型核心种资的构建、种质资源的精确鉴定、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种质资源的共享机制以及种质资源的合作交流进行了分析与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水稻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基因Progress on Innovative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of RiceGermplasm Resources in ChinaYANG Dewei1,ZHANG Haifeng2,YU Wenquan3(1Rice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350019;2Institut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Soil Fertilizer,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350000;3Tea Research Institute,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350000)Abstract:Agricultural germplasm resources mainly include crops,livestock and poultry,agricultural microorganisms and medicinal plants. There are 134,000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preserved in China, among which 74,000 are rice germplasm resources. How to accurately evaluate and utilize such huge rice germplasm resourc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rice germplasm innovation and breeding. In this paper,we reviewed the progress in collection,evaluation 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rice germplasm resources,creation of new strains of rice,utilization of heterosis of rice,new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f rice germplasm creation,and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excellent genetic resources of rice,and summarized a new model of rice germplasm resource creation and utilization. Finally,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rice core germplasm construction, germplasm resources identification and mining, and germplasm resources sharing and win-win mechanism. At the same time,we analyzed and prospeced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ized core seed resources, th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the innovative research of germplasm resources,the sharing mechanism of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the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of收稿日期:2023-10-29 修回日期:2023-12-06 网络出版日期:2023-12-19URL: https:///10.13430/ki.jpgr.20231029001第一作者研究方向为水稻优异基因挖掘与利用,E-mail:***************通信作者:余文权,研究方向为茶树资源利用与茶文化,E-mail:****************基金项目:福建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超越“5511”协同创新工程(XTCXGC2021019);院平台提升建设项目(CXPT20230003);院东西部合作项目(DKBF-2024-12)Foundation projects:Fujian Agricultur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Beyond the "5511"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roject (XTCXGC2021019);Institute Platform Upgrading Project (CXPT20230003); The College's East and West Cooperation Project (DKBF-2024-12)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5 卷germplasm resource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help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identification,evaluation and innovative utilization of rice germplasm resources.Key words:rice;germplasm resources;innovate;utilization;gene农业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是指一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的遗传材料[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课题验收报告项目编号:G1998010200项目名称:农作物资源核心种质构建、重要新基因发掘与有效利用研究课题编号:G1998010201课题名称:水稻核心种质构建起止年月:1998年10月---2003年8月课题负责人:李自超联系地址: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院电话及传真:62891414电子信箱Email:lizichao@课题依托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主要承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品资所中国水稻所广西省农科院广东省农科院2003年10月09日一、课题验收工作总结(一)计划任务完成情况本课题已经完成计划任务,并实现了预期目标,具体完成情况如下:1、课题计划任务书的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课题原始研究内容和目标(1)明确中国稻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布及多样性中心;(2)建立中国稻种资源核心种质构建的取样方法和技术体系;(3)构建在表型上占总资源80%以上,DNA水平上70%以上的遗传多样性的中国稻种资源核心种质;(4)提供一批能为水稻育种有效利用的新种质;(5)建立核心种质同工酶、DNA指纹图谱及重要形态和农艺性状数据库;(6)发表高质量论文5-8篇。

课题调整后三年的研究内容和目标(1)明确中国稻种资源表型性状、同工酶和DNA三水平遗传多样性分布规律及多样性中心;(2)建立中国稻种资源核心种质构建的取样方法和技术体系;(3)构建在表型上占总资源90%以上,DNA水平上70-80%以上的遗传多样性的中国稻种资源核心种质;(4)建立核心种质同工酶、DNA指纹图谱(6000份材料,72个SSR标记)及重要形态和农艺性状数据库;(5)发表高质量论文5-8篇,其中SCI收录2-3篇2、课题计划任务完成的具体情况2.1完成了对原始材料的收集、整理、规范核心种质研究中,对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规范是第一步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本研究中对包括地方种、改良种、三系和野生种在内的中国稻种资源64,373份材料,2,000,000多个数据进行了整理和规范。

红麻种质资源保存及核心种质库构建的研究

红麻种质资源保存及核心种质库构建的研究

20 年第 2 卷第 2 06 8 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遗传资源安全保存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国红麻资源采用长期库低温保存和中期库低
温干燥保存 , 田间种植保存更新, 结合 确保资源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
长期库 ( a o etn  ̄稳定长久保存种质 , B s clco ) e l i 种子不提供利用 , 种子量较小。 97 18 年在洛克菲 勒基金会和国际遗传资源委员会的部分资助下 ,在北京建成 了国家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 八五” 期间 , 在青海西宁建起 了国家作物种质复份库 , 库容与长期库相当, 能复份保存 国家作物种质资源 长期库的所有种质 , 确保资源的保存万无一失。长期库保存的种子, 含水量 为 5 一 % , % 6 库温为 一
红麻是锦葵科木槿属( i u cnai s .一年生作物 , 肠 s s a nb u L ) c n 已有 4 0 多年的栽培历史 。 00 红麻在 我国大面积栽培是从 10 年台湾省引进 印度品种 “ 98 马达拉斯红” M da R d 开始的。红麻耐盐 ( ar e) s
碱、 抗旱耐涝能力强, 以在贫瘠的偏远地区种植 , 可 充分利用我国耕地。红麻植株高大粗壮、 生长迅 速, 生物产量高 , 在多用途研究与开发中涉及造纸、 板材、 饲料等领域, 并表现出巨大潜力。
97年以前我国保存的红麻资源仅份且多为育成品种或品系材料遗传多样性十分贫年开始通过参加国际黄麻组织o3的种质资源区域性活动东非原产地肯尼亚坦桑尼亚的资源考察与搜集广泛的国外引种国内收集等工作红麻种质资源数量大增目前保存有各类资源多份是世界上保存红麻种质资源最多的国家且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红麻育种科研和生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
红麻繁殖更新种植 圃一般要求有严格的隔离条件,不宜选用连作地。 种植圃应位置适当 , 不宜 选择红麻生长季风力大的地域; 土壤要求平整肥沃 、 排灌方便 、 适合精细管理等 。 红麻种子成行撒播 , 在开花前对麻苗进行鉴定。 根据形态性状如叶形、 茎色严格去杂 ( 复合群

老芒麦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

老芒麦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
的阿拉 斯加 和加 拿大 . 2 J 。在 我 国 ,野 生 老芒 麦 在东 北 、西 北 、华 北 和 青 藏 高原 等 地 区 大 量 分 布 ,并 且 在 株 高 、 叶 片 和 穗 部 性 状 上 存 在 明显 差 异 . 4 J 。 因 此 ,对 老芒 麦 野 生 资 源 的 收 集 及 其 遗 传 多 样 性 的评
多样 性 和 低 温 胁 迫 下 D N A 表 观 遗 传 变 化 分 析 ( 3 1 3 0 2 0 1 7 ) ” ;中央级公 益性科 研 院所基 本科 研 业务 费 项目 “ 黄 花苜 蓿遗传特 性和低 温 下转 录组 与小 R N A组 分析 ( 1 6 1 0 3 3 2 0 1 5 0 0 7 、1 6 1 0 3 3 2 0 1 4 0 1 4 ) ” 共 同资助
l I 圈
综 述
2 01 7年 第 1期 总第 2 3 0期
址 J 解干 叶 t 质 资源 多样 忡 和进化 父 系f f , J 火键 步骤 遗 传 多样悱 价最 初 主 以 形态 状 价 为
2 .内蒙古 呼和浩特职业学 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1 0 0 1 0 ;3 .内蒙古 商贸职业学院 ,内蒙古 呼和 浩特 0 1 0 0 1 0 )

要 :从 分 子 水 平 上 分 析 老 芒 麦 种 质 资 源 遗 传 多样 性 及 核 心 种 质 构 建 , 为 综合 评 价 老 芒 麦 种 质 资 源提 供 依 据 。采 用 S S R
标 记 技 术 , 筛选 2 0对 S S R 引 物进 行 P C R扩 增 , 对 1 4 8份 老 芒 麦 ( E l y m u s s i b i r i c u s L . ) 种 质 资 源 的遗 传 多样 性 进 行 了分 析 ,采 用

种质资源研究的发展核心种质的构建

种质资源研究的发展核心种质的构建

种质资源研究的发展核心种质的构建第30卷第20期2005年10月中国中药杂志Chi na J ournalof Chi l m e M ateri a M edi eaVol30.J ssLm20O ctober,2005·专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的发展——核心种质的构建黄璐琦¨,吕冬梅1,杨滨1,邵爱娟1,陈敏1,魏建和2 (1.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2.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 [摘要]借鉴农作物成功的经验,介-gtT核心种质的概念及研究内容,系统的分析了药用植物核心种质构建的特色及方法。

,核心种质的研究为加强和实现种质资源的有效管理及开发利用提供便利的条件和途径,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提出对核心种质的研究是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核心种质[中图分类号]S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 362(2005)20-1565-05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中药生产的源头,种质资源是进行中药材品种改良、新品种培育及遗传工程的物质基础,尤其是野生近缘植物和古老的地方种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产物,具有独特的优良性状和抵御自然灾害的特性。

如人参、地黄、浙贝母在长期的人工种植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及长期的生态适应形成了一些地方品种、农家品种,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财富。

种质资源越丰富,研究越深人,在中药材品种改良、新品种培育越有针对性和预见性。

因此,所掌握的种质资源数量和对其性状表现及遗传规律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世界卜的有识之士早就开始注意并从事生物资源的抢救和保存活动,特别是对农业、林业物种资源-‘,2J。

目前,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保存_L=作,例如,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项目的实施。

梅花品种资源核心种质构建

梅花品种资源核心种质构建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2005) 27( 2) 65-- 69[ Ch, 15 ref. ]
1) Inst itut e of Vegetables and Flower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P. R.
收稿日期: 2004--01--10 http: journal. bjfu. edu. cn 基金项目: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1ABB118) . 第一作者: 明军, 博士,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园 林学. 电话: 13683345709 12 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Email : mingjunmail @ 163 com
germplasm, and the retaining ratios of Shannon s informat ion index [ Lewont in ( 1972) ] , Nei s ( 1973) gene
diversity and Simpson index were 99 90% , 99 47% and 99 99%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构建核心种质是为了解决数量巨大的种质资源 与有效的保存、研究和利用这些种质资源之间的矛 盾, 而产生的一种技术策略. 建立核心种质的目的是 要确立一组可以代表某一种重要植物及其野生种的 遗传多样性的、不同类别的样品或类群. 因此, 其实 际意义也就主要体现在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 用 3 方面: 首先, 核心种质的构建解决了如何有效地 保存种质资源的问题. 整个种质资源群体有了这样 一个核心种质, 就可以为资源种质库的管理提供一 个便于管理的、有效的、较少样品数目的依据, 极大 地简化和方便了管理工作, 减少了管理成本, 却提高 了资源保存的效率. 其次, 在核心 种质的构建过程 中, 促进了种质交流、新种质的收集, 资源研究者还 可以通过这一过程对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进行全面 的、详细的考查、分析和评价, 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从 而获得对保存对象遗传资源更全面的认识. 最终, 核 心种质的构建有利于提高优异种质的有效利用率. 由于核心种质能代表整个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因此, 其中必然包含了有待发掘的优异基因, 有利于 育种者寻找优异基因. 国内外在农作物上已有一些 研究, 花木品种资源保护和核心种质构建的技术方 法研究报道较少. 因此, 进行梅花核心种质构建研究 工作, 对其资源考察、收集、种质资源创新和有效保 护利用以及品种改良、新品种选育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和应用前景.

鲜食玉米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构建

鲜食玉米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构建

鲜 食 玉 米 遗 传 多样 性 及 核 心种 质 构 建
王 美兴 ,姚 坚强 ,张莲英 ,朱金庆
( 浙 江 省 农 业科 学 院 作 物 与核 技 术 利 用 研 究 所 ,浙 江 杭 州 3 1 0 0 2 1 )
摘 要 :利 用 3 0个 S S R 位 点 ,考 察 由 5 O份 地 方 种 和 2 9 8份 自交 系组 成 的 玉 米 初 级 核 心 种 质 的遗 传 多 样 性 , 并 进 行 核 心 种 质 的构 建 。结 果 表 明 ,该 初 级 核 心 种 质 有 较 高 的 遗 传 多 样 性 ,平 均 每 个 S S R位 点 上 有 6 . 1 个 等 位
等多 种方 式 收集创 造 了数 量 巨大 的遗传 材料 。因此 构建 玉米 核心 种 质 ,更 高 效 、深人 地利 用玉 米 种质 资源 尤 为重要 ,以粮 用饲 用为 主 的 中国玉米 地方 种 核心 种质 已经 构 建 起 来 。鲜 食 玉 米 的核 心 种 质
构建 报道 较少 。作者 以浙 江省农 业 科学 院鲜 食 玉米
人类 对植 物 遗传 资 源 的认识 及 考察 收 集 、利 用 、创 造等有 关研 究 经过 了漫 长 的历 史过 程 。数 量
巨大 的资源给保存 、评价 、鉴定及 利 用带来 了困难 。 核心 种质的提 出为上述 问题提供 了有效解决 方案 。 1 9 8 4年 澳 大 利 亚 的 F r a n k e l … 提 出 核 心 种 质 ( c o r e c o l l e c t i o n ) 的概 念 ,它 是 用 一 定 的 方 法 选 择
1 . 3 数 据 分 析
资源 的初 级核 心种 质 为对 象 ,对鲜 食玉 米遗 传 多样

五节芒核心种质的构建研究概述

五节芒核心种质的构建研究概述
达、 生物量 大 、 长快 速 、 逆性强 。 生 抗 在我 国主要分 布在 热带 、 热带地 区[ 。天然 分布在 安徽 、 亚 5 ] 湖北 、 贵州 、 福
用 带 来 了 困 难 。介 绍 了 五节 芒 植 物 遗 传 资 源 核 心种 质 的概 念 及 研 究 进 展 , 括 核 心 种 质 研 究 的步 骤 、 法 以及 核 心 种 质 的 包 方
检 验 指 标 及 相 关 研究 , 望 为 种 质 资 源评 价 、 希 开发 和选 育 改 良新 品 种 等提 供 参 考 。
ofM i c t u I i l s s an h s f du ou or
DENG a — n,LI n - Ni n da U Qi g bo,J ANG i ~ i g,YIZil I Jan xon -i
( l g fBo ce c Col eo isin e& Bitc n lg e o eh oo y,Hu a rc lu a iest ,Ch n s a n n Agiu t rlUnv riy a g h ,Hu a 1 1 8 n n 4 0 2 ,Chn ) ia
1O 3
C ROP RE EA CH S R
五 节芒 核 心种 质 的构建 研 究 概述
邓念 丹 ,刘清 波 ,蒋建雄 , 自力 易
( 南 农业 大学 生 物 科 学 技 术学 院 , 沙 4 0 2 ) 湖 长 1 18 摘 要 : 量 庞 大 的植 物 种 质 资 源 为 植 物 资 源 和 育 种 研 究 提 供 了丰 富 的 遗 传 基 础 , 也 给 植 物 遗 传 资 源 的保 存 、 究 和利 数 但 研
1 国 内外五 节芒 研 究 进 展
目前五 节芒种质 资源 的研究 主要集 中在 种质 资源

水稻核心种质的构建策略研究_李晓玲

水稻核心种质的构建策略研究_李晓玲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10,38(5):681-687JournalofSheny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2007-10,38(5):681-687水稻核心种质的构建策略研究李晓玲,李金泉,卢永根*(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2)摘要:以包括34项质量性状和15项数量性状数据的丁氏收集稻种资源中的2262份为供试材料,采用3种抽样方法、3种类型的性状数据、8种系统聚类方法和调整的欧氏距离构建巢式核心种质,以确定一种最佳的核心种质构建策略。

结果表明,抽样比例在2.2%~9.9%之间的核心子集已足以保持原群体最大程度的遗传多样性。

整合的质量数量性状构建的核心子集遗传多样性最大,优于仅由数量性状或质量性状构建的核心子集。

采用优先取样结合多次聚类随机取样法,结合可变类平均法或类平均法构建的效果最好,由此得到150份核心种质,占原群体的6.6%。

对核心种质的评价与验证表明,核心种质绝大部分性状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均大于原群体,其表型频率方差均小于原群体,表型保留比例均达到100%,大部分数量性状的均值与原群体无显著差异,最大值、最小值、极差与原群体完全符合。

150份核心种质较好地保存了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关键词: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核心种质;构建策略中图分类号:S511;Q373;Q34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00(2007)05-0681-07ConstructingStrategyofCoreCollectionforOryzasativaL.LIXiao-ling,LIJin-quan,LUYong-gen*(GuangdongProvincialKeyLabotoryofPlantMolecularBreeding,South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42,China)Abstract:2262accessionsofricegermplasmfromTing’sRiceGermplasmCollectionwith34qualitiveand15quantitativetraitswereappliedtoconstructacorecollection.Byusingthreesamplingstrategies,threekindsoftraitdata,eighthierarchicalclus-teringmethods,andadjustedEuclideandistance,sixtynestedcorecollectionwerecomparedtochoosetheoptimalconstructingstrategies.Theresultsshowedthatthesamplingratebetween2.2%~9.9%wassufficienttoretainthegreatestgeneticdiversityoftheinitialpopulation.Thecorecollectionsconstructedbyintegrated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traitdataretainedthegreatestgeneticdiversityandwasthebestone.Basedontheintegrated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traitsandadjustedEuclideandis-tances,theweightedpair-groupaveragemethodortheun-weightedpair-groupaveragemethodwasthebeststrategyforcon-structingcorecollection.Asaconsequence,150accessionscouldserveasacorecollection,accountingfor6.6%oftheinitialpopulation.Forthemajorityofthetraits,thecorecollectionhadgreatergeneticdiversityindexandsmallervarianceofpheno-typicfrequencythantheinitialpopulation.Therateofphenotyperetainedforthecorecollectionreached100%.Meanofallquantitativetraitsforthecorecollectionandthatoftheinitialpopulationhadnosignificantdifference.Themaxiumvalue,mini-umvalueandrangeofthecorecollectionwerethesameasthoseoftheinitialpopulation.150accessionsofricecorecollectionwellrepresentedthegeneticdiversityandgeneticstructureoftheinitialpopulation.Keywords:rice(O.sativaL.);germplasmresources;geneticdiversity;corecollection;constructingstrategy作物增产和改善品质的根本在品种,而培育新品种的关键又在种质资源的突破。

大豆核心种质和微核心种质的构建、验证与研究进展

大豆核心种质和微核心种质的构建、验证与研究进展

本研究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项目(G1998010203 和 2004CB117213),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项目(2006AA100104), 国家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3B05), 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计划(948 计划)项目(2006-G1),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2008DFA330550)资助。 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E-mail: qiu_lijuan@; Fax: 010-82105840; Tel: 010-82105843 Received(收稿日期): 2008-07-25; Accepted(接受日期): 2008-12-23.
大豆核心种质和微核心种质的构建、验证与研究进展
邱丽娟 李英慧 关荣霞 刘章雄 王丽侠 常汝镇
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 / 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北 京 100081
摘 要: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中保存大豆资源 2.3 万余份, 数量居世界之首。然而, 大豆资源在新品种培育中的 利用率仅为 1%左右, 导致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趋于狭窄。主要原因是缺少对其重要经济性状的鉴定, 尤其是缺 少多年多点的评价, 难以定向选择有重要价值的育种亲本。为了加速大豆资源的评价并促进其利用, 在国家基础研究 项目(973)的连续资助下, 开展了“大豆核心种质构建(1998—2003)”和“大豆微核心种质基因多样性(2004—2009)”研究, 目的是浓缩大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强化其表型和基因型鉴定, 为发掘和利用大豆资源中的优异基因提供指导。本文 在研究构建不同比例(占总体 2%~5%)大豆核心种质和大豆微核心种质(占总体 1%)的同时, 介绍了核心种质补充和完 善的研究进展。为了验证核心种质的代表性, 从 SSR 位点、样本组成、取样比例、低频率等位变异 4 个方面对代表 性进行了分析, 并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核心种质代表性进行了检测和验证。文中还介绍了利用核心种质和微核心种质 在新基因发掘、种质创新和育种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尤其介绍了与育种单位密切合作, 建立基于核心种质的种质创 新与利用体系的研究成效。围绕遗传多样性、核心种质利用方式进行了讨论, 指出大豆核心种质为性状鉴定、新基 因发掘、新种质创造和新品种培育等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材料基础, 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实践证明, 大豆种质 资源的系统研究与利用, 将促进我国大豆种质资源由数量保存型向研究应用型转变。 关键词: 大豆; 核心种质; 检验; 遗传多样性; SSR; 等位变异; 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步开展种质资源研究的关键和基础。为此,借鉴农作物成
功的经验,对药用植物核心种质及其构建进行探讨,提出对
核心种质的研究是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发展的必然趋势。
1核心种质的内涵和药用植物核心种质的特性
种质资源的征集保存对药用植物新品种的选育、特异种
质材料的利用以及种质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相继建
力物力集中于数量较少的资源研究上,从而方便药用植物优
异种质的发掘和利用。
3.1.2药用植物核心种质的构建是种质资源保存的必然趋
势,已有一些先进技术可以借鉴
建立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的工作量大,建立核心种质库
是必然趋势。目前,建立药片j 植物核心种质的工作只是一种
设想,但在农业等领域有很多技术经验可以借鉴。
学的管理制度和利用体系,并根据需要不断调整、充实、完善
核心种质,以保证核心种质的有效利用~5J 。为了便于种质资
源的保存与研究利用,应构建种质资源的四级结构:保留种
质、初级核心种质、核心种质和核一ti ' 应用种质。应该指出,核
心种质建立后并非一劳永逸,而要随着研究的深人、对资源
认识和进一步收集以及应用的新需求,及时对其内容和结构
化学型,苍术道地药材的挥发油组成特征明显不同于其他产
地苍术,苍术道地药材良好的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是其独特
的化学组成。这些研究结果对药用植物核心种质的构建意
义重大。
3.2药用植物核心种质研究的方法
进行种质资源研究,特别是种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在
核心种质构建中具有重要意义。药用植物核心种质的研究
类型。道地药材由于长期适应特定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原物
种在长期的变异和分化过程中形成了其遗传稳定性的生态
型或变异宗,且品质各异,差异很大。优良的种质资源是道
地药材品质形成的内因。优良的种质资源的获得有赖于加
强道地药材种质资源的保存和系统研究,有赖于关键性种质
资源的发现和利用川。因此,对道地药材从形态和遗传特
(1.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
2.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
[ 摘要] 借鉴农作物成功的经验,介-gtT核心种质的概念及研究内容,系统的分析了药用植物核心种质构建
的特色及方法。,核心种质的研究为加强和实现种质资源的有效管理及开发利用提供便利的条件和途径,为药用植
用植物核心种质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2.2道地药材的优质性
药用植物在长期的生存竞争及与自然界双向选择的过
程中,与产地的生态环境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中药材有特定
的分布区,不同产地的同一药材质量迥异,成为中药材的道
地性。道地药材是优质中药材,是药用植物中用量大,范围
广的品种,因此当前应备受重视、并予以重点研究和保护的
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 项目的实施。通过
对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平台建设,能提供种质的保护及保存、
栽培育种、生物技术研究、中药基础理论研究、中医临床研究
等方面的信息,也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创新能力做出贡献。
随着对药材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及优怠种质的评价与利用
研究的深入,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有效的保存种质资源成为
的优异农艺性状或基因。⑤包含临床疗效所需要的有效成
分及其调控基因。
2
药用植物核心种质的内容和研究的理论依据
2.1药用植物核心种质的内容
药用植物核心种质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数
据的收集整理。这些数据包括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现有的基
本数据、评价罄定数据和特征数据;基本数据是指有关材料
植物的品种比农作物更强调地域性;多年生种类多_1?,栽培
种类繁多。由于上述的特点,加之末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的构建工作难度大,进展缓慢。
我国在药用植物的调查、收集和整理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水平。但对种内的变异资源,尤其是本地品种资源,缺乏科
学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对中药材种质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一
万方数据
第30卷第20期
2005年10月
中国中药杂志
Chi na J ournalof Cl l i nese M aterl a M edi ea
Vol 30.Issue
20
O dober,2005
在质量主要指有效成分的含量。因此构建核心种质时,药材
的有效成分是重要的考核指标。同时,药用植物种质的优良
性上进行研究,探讨其优质性,可以为药用植物核心种质的
构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药用植物核心种质研究的特色和方法
3.1药用植物核心种质研究的特色
3.1.1建立药用植物梭心种质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
行大量而深入的研究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有别于一般植物,在我国占有
· 1566·
特殊的地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大多数散布在深远山区,野
方面摸清家底掌握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基本情况,从根本上
解决目前中药材生产上的品种混杂现象,利于进一步合理保
护和研究。另一方面通过调查和整理,系统评价后从中发现
一些优良品质,选育出相对稳定的中药材优良品种。因此,
建立药用植物核心种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大量而
深入的研究。然而,核心种质一旦构建,就可以将有限的人
进行调整和充实” J 。
2.2药用植物核心种质研究的理论依据
2.2.1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深入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特别
是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给生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这一技术
也深人到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这一研究领域,尤其是珍稀濒
核心种质( core eoUeeti on)的概念_3J 。认为核心种质是保存的
种质资源的一个核心子集,以最少数量的遗传资源最大限度
地保存整个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代表了整个群体的
地理分布。因此核心种质可以作为种质资源群体研究和利
用的切人点,从而提高整个种质库的管理和利用水平。一般
来讲,核心种质是从现有的种质中按照科学的取样方法与技
与稳定性也是构建核心种质的关键所在。
进行药用植物的核心种质的构建,要从源头上把关,即
首先要鉴定出优良的种质。因此对进入核心种质的药用植
物的基源必须进行鉴定,明确到种、变种、生态型、化学型、居
群或栽培品种。如苍术在中国境内广泛分布,研究表明_1“ ,
其主要药效成分挥发油在种内存在很大变异,表现出不同的
立了不同植物的种质资源库,以保存地方品种及其野生近缘
[ 收稿日期] 2∞5—昕一20
【通讯作者】’ 黄璐琦,( 010) 64014411.2955
种。随着种质资源的不断征集和积累,种质资源库变得越来
越大,极大地提高了种质资源的管理费用,增加了特异种质
材料筛选、挖掘的难度。Frankel 和l kow n于1984年摄早提出
地评价不同材料间在遗传上的相似性则是合理构建核心种
质的前提|4。
根据核心种质的定义,从药用植物的特点出发,认为药
用植物核心种质应具有如下特性:①核心种质组成应包括和
体现当前药用植物的主要变异类型。②核心种厦彼此间要
有异质性,最大限度地避免遗传上的莺复。③核心种质存在
动态交流和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④包含生产实践所需要
括形态、生化、分子标记在内的表征某材料特征数据。数据
的收集要求尽可能全面,以满足研究的需要。②数据分析。
将具有相似特点的种质材料分组,例如可以根据分类学、地
理起源、生态类型、遗传标记、农艺性状等数据来分组。③样
品的选择。按照分组的材料,以合理的取样方法和比例选取
核心种质。④核心种质的管理。核心种质建立后,要制定科
品种改良、新品种培育越有针对性和预见性。因此,所掌握
的种质资源数量和对其性状表现及遗传规律的研究是十分
重要的。
为了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世界卜的有识之士早就开
始注意并从事生物资源的抢救和保存活动,特别是对农业、
林业物种资源-‘ ,2J 。目前,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药用植物资源
的保护与保存_L=作,例如,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药用植物
危的药用植物资源。例如,杜仲、肉苁蓉、人参等[7_?。对遗
传多样性的研究可以揭示物种或居群的进化历史,也能为进
一步分析其进化潜力和未来的命运提供重要资料,尤其有助
于物种稀有或濒危原因及过程的探讨?。我国药用植物的
种类多,开发应用历史悠久,在医疗界的作用很大,这在全世
界是无与伦比的。对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的深人研究,为药
中药材品种改良、新品种培育及遗传工程的物质基础,尤其
是野生近缘植物和古老的地方种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
择的产物,具有独特的优良性状和抵御自然灾害的特性。如
人参、地黄、浙贝母在长期的人工种植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
及长期的生态适应形成了一些地方品种、农家品种,是极其
宝贵的自然财富。种质资源越丰富,研究越深人,在中药材
第30卷第20期
2005年10月
中国中药杂志
Chi na J ournal
of Chi l m e M ateri a M edi ea
Vol
30.J ssLm
20
O ctober,2005
· 专论·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的发展——核心种质的构建
黄璐琦¨ ,吕冬梅1,杨滨1,邵爱娟1,陈敏1,魏建和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