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分子标记在黄瓜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分子标记在黄瓜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分子标记在黄瓜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作者:张新俊梁改荣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10期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张新俊开封县农业局梁改荣摘要:分子标记技术在黄瓜遗传育种中应用广泛,一是黄瓜遗传图谱的构建;二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三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四是品种纯度鉴定。

并对分子技术在黄瓜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分子标记;黄瓜;遗传育种;应用;展望生物技术的发展给黄瓜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分子标记作为一种基本的分析手段,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较为理想的遗传标记形式。

分子标记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已开始广泛应用于黄瓜遗传育种的研究。

以下就目前分子标记在黄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展望综述如下。

一、黄瓜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图谱是黄瓜遗传育种及分子克隆应用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基础,由于形态标记和生化标记数目较少,且特殊遗传材料培养困难及细胞学研究工作量大等原因,应用这些标记得到较为完整的黄瓜遗传图谱很少。

分子标记可提供大量的遗传标记,而且可显著提高构建遗传图谱的效率。

(一)遗传图谱构建的步骤第一,根据遗传材料之间的多态性确定亲本组合,建立作图群体。

第二,群体中不同植株或品系的标记基因型的分析。

第三,标记间连锁群的确定。

(二)遗传图谱构建的研究进展黄瓜具有7条染色体(2n=2x=14),黄瓜连锁图应具有7个连锁群,总长度为750~1 000 cm。

黄瓜遗传基础狭窄,更接近于自花授粉作物,因此,黄瓜遗传图谱的构建进展缓慢。

黄瓜遗传图谱的构建为黄瓜品种资源的研究、育种中亲本材料的选择选配、育种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以及为基因定位、物理图谱的构建、基因克隆等奠定了基础。

由众多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黄瓜的遗传图谱构建仅仅是连锁图谱的构建,基因组图谱的构建却没有报道;黄瓜是蔬菜中研究较深入的一种,但却没有对基因组进行研究。

水稻基因组图谱已于2001完成,国际茄科基因组计划也已开始,所以,分子标记为黄瓜基因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家庭黄瓜种植的科学文献

家庭黄瓜种植的科学文献

家庭黄瓜种植的科学文献黄瓜(Cucumis sativus)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在家庭种植中备受青睐。

为了实现高产、高质量的黄瓜产量,许多研究人员对黄瓜种植进行了科学研究。

以下是一些与家庭黄瓜种植相关的科学文献摘要,供参考。

1. 《黄瓜栽培中光照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这篇研究探讨了不同光照条件下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研究结果显示,适度的光照可以显著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过高或过低的光照都会对黄瓜的生长和果实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2. 《施肥对家庭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该研究考察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家庭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适量的有机肥和速效肥料的结合可以提高黄瓜的生长速度和果实产量。

过量或不足的施肥都会对黄瓜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3. 《水分管理对家庭黄瓜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该研究研究了不同水分管理策略对家庭黄瓜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浇水以及灌溉管理可以显著提高黄瓜的生长速度和水分利用效率。

4. 《病虫害防治在家庭黄瓜种植中的应用研究》该研究探讨了病虫害防治在家庭黄瓜种植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

通过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黄瓜被病虫害侵害的概率,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5. 《温度对家庭黄瓜生长和发育的影响》该研究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家庭黄瓜的生长和发育情况。

结果显示,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黄瓜的生长和发育,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黄瓜产生不利影响。

以上是一些与家庭黄瓜种植相关的科学文献摘要。

若需要了解具体内容,请通过途径如图书馆、学术数据库等渠道获取完整文献资料。

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姓名:司旻星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作物遗传育种指导教师:蔡润;潘俊松20061201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司旻星日期:2006 年 12月 15日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司旻星指导教师签名:蔡润日期:2006年 12月15日日期:2006年12月15日第一章综述1 黄瓜的起源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黄瓜属(Cucumis)一年蔓生的草本植物,原产温暖湿润的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北部地区[1]。

作为世界十大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2],也是遗传研究的一个模式植物[3],据谭俊杰[4],谭其猛[5]和许勇[6]等介绍,十九世纪中,迪坎道尔推论黄瓜原产于印度。

其后,英国植物学家Hooker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Kumann-Sikkim等地,首次发现了野生黄瓜,定名为Cucumis Hardwickii。

Cucums Hardwickii Royle [ 2n=2x=14]为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植物。

子叶较小,叶片也小,侧枝多。

山东黄瓜主要种质资源多抗性鉴定

山东黄瓜主要种质资源多抗性鉴定
2 eea ehoo ee p e o p n , h nogA ae yo A rutrl c ne, , n 2 0 0 ,C i ) .Gnrl cnl D v om n C m ay Sa d n cdm gi ua Si cs l , 5 10 hn T y g l t f c l e 口 a
Ge mp a msi h n o g P o i c r ls S a d n r vn e n
Z A G We —h a , I n—b o , A i e , H O X a c i。 U i li H N i u LU We a C O Q —w i Z A i o— u S N X a e。 o—
中圈分 类号 :6 22 2 4 22 ¥4 .0 . ( 5 ) 文献标识 号 : A 文章编号 :0 1 44 (0 2 0 o 8 - 5 10 — 9 2 2 1 )2一 0 4 0
M lt l i—r ssa c d n i c to fPr d m i a tCu u b r l e it n e I e tf a i n o e o n n c m e i

要: 利用单一接种法 , 分别接种鉴定 了 2 个黄瓜种质材料对黄瓜 白粉病 、 4 霜霉病 、 褐斑病和枯萎病的
抗性 。结果表明 , 3 有 份材料高抗 白粉病 , 份材料抗 自粉病 ; 份材料高抗霜霉病 , 份材料抗霜霉病 ; 份材 9 2 8 1
料高抗褐斑病 ,2份材 料达到抗 病级 ; 1 在枯萎病 的接种试验 中, 没有发现高抗 和抗病材料 , 仅得到 了 8份 中抗
( . ee b ntu , h no gA ae yo gi l rl c ne e aoao fr reh ueVgtb i oy 1 Vgt l Istt Sa d n cdm a e ie fA r u ua i c /KyL brty o enos ee l Bo g c t Se s r G ae l Poi e h no S b et ai a e efrVgtb poe e , ̄ n 20 0 ,C ia rv c/Sa d ̄ u —cn rfN tn l n r o ee lI rvm n . n eo o Ct aem t n , 5 10 hn ; a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
黄瓜育种技术是为了改良黄瓜的外形和产量,使其更适合市场需求。

国内外对黄瓜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主要有以下方向和趋势:
1. 抗病育种技术:目前国内外黄瓜病害猖獗,育种界正逐渐将疾病防治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在黄瓜基因中筛选出抗病性较强的基因,以进一步加强黄瓜的抗病能力。

2. 品质改良技术:市场上对黄瓜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育种者通过选育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从而提高黄瓜的口感和外观质量。

3. 耐旱育种技术:在干旱的环境下,黄瓜容易降低产量并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

目前国内外的黄瓜育种者正在研究如何通过育种来耐旱。

4. 去雄栽培技术:去雄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黄瓜种植技术。

通过去雄栽培可以降低黄瓜的苦味和屑性,提高黄瓜的种子质量和收益效益。

总之,黄瓜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品质改良、病害防治、耐旱性和去雄栽培技术等方面发展。

黄瓜的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

黄瓜的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

黄瓜的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黄瓜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蔬菜,其耐盐碱和抗逆性育种研究对于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面临日益严峻的盐碱土壤和气候变化等逆境条件下,寻找耐盐碱和抗逆性强的黄瓜品种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黄瓜的耐盐碱特性以及抗逆性育种研究的方法和进展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黄瓜的耐盐碱特性是指其在含有高盐和高碱性的土壤中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的能力。

在盐碱土壤中,高盐浓度会导致土壤中的土壤水分减少,造成黄瓜根系吸收水分困难,进而导致黄瓜水分失衡、生长受限。

而高碱性土壤则会导致植物体内的酸碱平衡紊乱,影响植物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因此,耐盐碱性是黄瓜育种中一个重要的性状。

为了研究黄瓜的耐盐碱性,许多研究人员在不同的盐碱条件下进行了实验观察。

研究发现,黄瓜的耐盐碱性主要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就遗传因素而言,一些耐盐碱性特征的基因已经在黄瓜基因组中被鉴定出来,并与黄瓜的耐盐碱性相关。

而在环境因素方面,水分、光照和温度等条件对黄瓜的耐盐碱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黄瓜的耐盐碱性可能会有所变化。

针对黄瓜的耐盐碱性育种研究,科学家们采取了多种方法。

首先,通过野外收集野生的黄瓜种质资源,发现一些具有耐盐碱性的野生种质,并通过杂交等手段与栽培种质进行杂交育种,从而获得耐盐碱性更强的新品种。

其次,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和基因组学等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鉴定出与黄瓜耐盐碱性相关的基因,为选择和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逆境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也被应用于黄瓜抗逆性育种中,通过转基因技术引入抗盐碱胁迫的基因,从而提高黄瓜的耐盐碱性和抗逆性。

关于黄瓜耐盐碱性育种的研究进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长期的杂交育种和亲本筛选,培育出了多个耐盐碱性强、抗逆能力高的黄瓜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具有更强的抗盐碱胁迫的能力,在盐碱土壤中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和生长表现。

同时,通过进一步的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科学家们鉴定出了一些与黄瓜耐盐碱性相关的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进行了功能研究,为黄瓜耐盐碱性育种提供了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黄瓜种质资源果实质地性状评价

黄瓜种质资源果实质地性状评价

杨艳红,宋晓飞,赵玉华,等.黄瓜种质资源果实质地性状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17):145-152.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17.020黄瓜种质资源果实质地性状评价杨艳红1,宋晓飞2,赵玉华2,李晓丽1,2,崔浩楠1,2,贾建华1,闫立英1,2[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艺科技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2.河北省(秦皇岛)黄瓜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黄瓜果实质地是重要的感官品质性状。

为了解不同生态型黄瓜种质资源果实质地性状差异及相关关系,以210份黄瓜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质构仪对黄瓜商品瓜进行带皮与去皮质地性状(硬度、脆度、咀嚼性、韧度)的测定,并对质地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黄瓜种质资源带皮和去皮的质地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带皮的硬度、脆度和韧度均高于去皮,美国加工型黄瓜带皮硬度与韧度较大,欧洲温室型和华北型较小,华南型质地变异范围最广。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黄瓜带皮硬度与咀嚼性、韧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咀嚼性与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韧度与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除去皮黄瓜韧度与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外,其他质地性状间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

聚类分析按照生态类型与是否带果皮将不同品种的黄瓜种质资源分为硬型、绵软型、脆嫩型。

综上,不同生态型黄瓜果实质地存在显著差异,果实质地性状间密切相关,带皮与去皮的果实质地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黄瓜;质构仪;果实质地;种质资源评价 中图分类号:S642.2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3)17-0145-07收稿日期:2022-11-24基金项目: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项目(编号:HBCT2018030209);河北省科技计划(编号:21326309D)。

作者简介:杨艳红(1997—),女,河北沧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黄瓜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一、引言黄瓜是我国主要的蔬菜之一,具有营养丰富、口感爽脆等特点,广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黄瓜育种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国内外黄瓜育种技术及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国内黄瓜育种技术1. 传统育种技术传统育种技术主要包括选择优良品种、杂交选育和自交系选育等。

在选择优良品种方面,人们通过观察黄瓜的外形、口感等特点进行筛选;在杂交选育方面,人们将不同的优良品种进行杂交,并筛选出具有更好性状的后代;在自交系选育方面,则是通过连续自交来固定某些性状。

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是指利用分子标记来筛选具有优良性状基因组合的杂交后代或自交系。

这项技术可以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缩短育种周期,并且可以避免传统育种技术中的一些缺陷。

3.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利用CRISPR/Cas9等工具对黄瓜的基因进行精准编辑,以达到改良性状的目的。

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快速、高效、精准地改良黄瓜品种,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伦理问题。

三、国外黄瓜育种技术1. 遗传多样性保护国外黄瓜育种技术中注重保护遗传多样性,通过收集和保存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黄瓜种质资源,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评价,以保证育种过程中有足够的物质基础。

2. 基因组学与转录组学技术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国外黄瓜育种中。

通过对黄瓜基因组和转录组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更多有益于黄瓜生长发育和抗逆能力的基因信息,并为后续育种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3. 遗传改良技术国外黄瓜育种中还采用了遗传改良技术,如基因工程技术和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对黄瓜基因的精准编辑,以达到改善性状的目的。

四、发展趋势1. 精准育种随着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育种将成为未来黄瓜育种的主流趋势。

通过对黄瓜基因组进行深入解析,并利用分子标记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基因组合的后代或自交系,可以大大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

黄瓜白粉病抗性基因挖掘结论及参考文献

黄瓜白粉病抗性基因挖掘结论及参考文献
性和专业性,未提供具体的参考文献,实际写作中应根据研究内容和引用规范列出相关参考文献。
02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
黄瓜品种选择
选用具有不同白粉病抗性的黄瓜 品种,包括高抗、中抗和感病品 种。
病原菌株
采集多个地区的黄瓜白粉病菌株 ,确保试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试验方法
接种方法
采用喷雾法或涂抹法将病 原菌接种于黄瓜叶片上, 接种后置于适宜发病的环
展望与建议
深入研究抗性基因作用机制
01
进一步探讨黄瓜白粉病抗性基因的作用机制,为黄瓜
抗病育种提供更加精准的理论指导。
拓展抗性基因应用范围
02 将所发掘的抗性基因应用于其他作物抗病育种中,提
高作物的整体抗病水平。
加强野生资源保护利用
03
加大对野生黄瓜种质资源的保护力度,合理利用野生
资源,为黄瓜抗病育种提供更多的遗传资源。
05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结论
黄瓜白粉病抗性基因成功定位
通过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成功将黄瓜白粉病抗性基因定 位在特定染色体区域。
抗性基因功能验证
利用转基因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验证了所定位的抗性基因在黄瓜 抗白粉病中的功能,并明确了其作用机制。
发掘新的抗性资源
在野生黄瓜种质资源中发掘到新的白粉病抗性基因,为黄瓜抗病育 种提供了新的遗传资源。
抗性基因在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1 2
抗性基因的利用
将抗性基因应用于黄瓜育种中,有望培育出具有 白粉病抗性的新品种,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基因聚合育种
通过基因聚合技术,将多个抗性基因聚合到同一 植株中,进一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和适应性。
3
转基因育种的安全性评价

黄瓜单性结实和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的开题报告

黄瓜单性结实和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的开题报告

黄瓜单性结实和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的开题报告题目:黄瓜单性结实和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研究背景及意义:黄瓜是一种重要的绿色蔬菜,其果实味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黄瓜的单性结实是其最为重要的遗传特征之一,而黄瓜中单性结实和传统性的结实之间的遗传机制尚不清楚,这直接影响到黄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同时,黄瓜作为一种广泛栽培的作物,其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不仅可以为黄瓜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而且有助于保护和利用黄瓜的遗传资源。

方法及步骤:选取不同表型的黄瓜品种和杂交种作为研究材料,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通过PCR扩增和电泳分析,检测其遗传多样性和单性结实与遗传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具体步骤如下:1. 提取黄瓜基因组DNA。

采用CTAB法或商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对黄瓜的叶片等组织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纯化后得到基因组DNA。

2. ISSR-PCR扩增。

根据ISSR引物序列设计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

PCR反应条件为:50~100 ng基因组DNA,1.5 mM MgCl2、0.2 mM dNTP、0.4 μM引物、1 U Taq DNA聚合酶,总体积为25 μl。

PCR扩增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某一温度退火1 min,72℃延伸1 min,步骤③重复35次,最后72℃延伸10 min。

3. 电泳分析。

将PCR扩增产物与DNA分子量标准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并利用紫外光照射仪进行可视化检测,得到基因型数据。

预期结果与经济效益:通过ISSR分子标记技术检测黄瓜的遗传多样性和单性结实与遗传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可以获得黄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信息,并探究单性结实与遗传多样性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性,为黄瓜的育种和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同时,研究成果可以拓展并深化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为相关领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和经济效益。

黄瓜涩味感官评价影响因素及种质资源涩味评价分析

黄瓜涩味感官评价影响因素及种质资源涩味评价分析

中国瓜菜2023,36(3):36-41涩味是园艺产品常见的一种口感品质,表现为口腔中持续的收敛、皱缩、粗糙或干燥之感。

前人研究显示,涩味是由于涩味物质与口腔中唾液蛋白产生络合物以及沉淀物所形成的[1]。

现阶段,黄瓜的口感品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育种者的重视。

黄瓜作为一种鲜食为主的蔬菜,涩味是影响其鲜食口感的一大不良因素。

因此,培育低涩味黄瓜品种已经成为育种家的一个重要育种目标。

黄瓜涩味感官评价影响因素及种质资源涩味评价分析任思铃,朱雪云,闫立英,李晓丽(河北省特色园艺种质挖掘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艺科技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摘要:建立准确灵敏的黄瓜涩味感官评价体系,是筛选口感品质优良的黄瓜种质资源的基础。

通过比较不同品尝部位、不同切分方法以及切分后样品不同放置时间对黄瓜涩味感官评价影响程度,确定黄瓜涩味感官评价操作方法。

并应用此法对228份黄瓜种质资源进行感官评价以检验此方法的有效性和区分度。

结果表明,果皮处涩感显著强于果实中心腔处。

扇形瓜条切分法相比切片法、切除瓜把法更能减少涩味物质的流失,有助于评价员感知黄瓜涩味,相对更灵敏。

另外,结果显示随着切分后停置时间延长涩味有降低趋势。

综上所述,黄瓜涩味口感评价操作体系为采用扇形瓜条切分法切分商品瓜,放置1min,用舌尖舔触果实扇形横切面的果皮处溢出的汁液并感知涩度。

利用该方法对黄瓜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筛选出低涩资源6份,强涩资源9份。

关键词:黄瓜;涩味;感官评价;种质资源;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S64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871(2023)03-036-06 Establishment of sensory evaluation method for astringency of cucumberand its application in germplasm evaluationREN Siling,ZHU Xueyun,YAN Liying,LI Xiaoli(Hebei Key of Horticultural Germplasm Excavation and Innovative Utilization/College of Horticulture Technology,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huangdao066004,Hebei,China)Abstract:To identify cucumber germplasm resources with high taste quality,an accurate and sensitive sensory assessment technique for cucumber astringency must first be established.In this study,the astringency of the cucumber's flavor was used as the primary criterion for evaluation.By contrasting the effects of various slicing techniques,sample placement times after slicing,and various taste locations on the sensory assessment of cucumber astringency,the sensory evaluation methods of cucumber astringency were established.To examine the efficacy and discrimination of this strategy,228 cucumber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evaluated.The finding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stringency in the fruit's skin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its interior cavity.The degree of cucumber astringency in terms of flavor varied significantly depending on how it was chopped.The fan-shaped melon slice method may assist the evaluator detect the astringency of cucumber, which is substantially more sensitive,and can decrease the loss of astringency compounds when compared to the slicing and cutting methods.Additionally,the findings of the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astringency tended to diminish with an extended staying period following slicing.Based on the aforementioned findings,the operational procedure for determining the astringency of cucumber was as follows:slice commercial melons into sections,stay for1minute,and touch the juice that has leaked from the fruit's skin by licking the tip of the tongue.This approach was used to evaluate cucumber germ-plasm resources,and6low astringent and9high astringent resources were chosen.Key words:Cucumber;Astringency;Sensory Evaluation;Germplasm Resources;Influence factors收稿日期:2022-10-09;修回日期:2022-12-13基金项目: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博士启动基金(2021YB019);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QN2021070)作者简介:任思铃,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蔬菜作物遗传育种和种质创新研究。

应用SSR_分子标记分析烟台地区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应用SSR_分子标记分析烟台地区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中国瓜菜收稿日期:2023-04-23;修回日期:2023-08-15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018YFD1000805-03);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政策引导性项目(Z202206);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URP 项目(U2022067)作者简介:满孝源,男,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E-mail :*****************通信作者:陈晓峰,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作物遗传育种。

E-mail :*****************黄瓜(Cucumis sativus L.,2n =14)是葫芦科黄瓜属一年生蔓生植物,是一种世界性蔬菜,又名王瓜、胡瓜、青瓜,在果菜类蔬菜中具有很高的地位[1]。

我国是黄瓜生产大国,其栽培面积占世界黄瓜栽培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产量和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位。

山东黄瓜地方品种由于栽培历史较久和引入途径不同,加之山东省不同地区气候差异较大,在长期自然和人工定向选择下,形成类型多、品种资源丰富的特点[2-3]。

以白黄瓜和地黄瓜为代表的烟台地方黄瓜,因其具有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口感鲜脆等特点,市场地位不断提高[4-5]。

随着市场需求扩大,黄瓜栽培及其选育品种逐渐增多,原优良品种在选育过程中纯度逐渐降低,在生产中重名现象普遍,烟台地区种质资源研究相对落后,导致优质种质流失严重[6]。

21世纪以来,分子生物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标记技术相继出现,并逐渐广泛应用于作物遗传育种、植物亲缘关系鉴别、基因库构建等各个领域,例如RFLP 、ISSR 、RAPD 、AFLP 、SSR 等[7-10]。

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称应用SSR 分子标记分析烟台地区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满孝源,王湘懿,张凯歌,胡凌,陈晓峰(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山东烟台264670)摘要:以22份黄瓜为材料,利用SSR 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分析,构建22份黄瓜种质的指纹图谱和分子身份证。

黄瓜籽的研究进展

黄瓜籽的研究进展

蕾等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瓜籽粉中总多糖
及 总皂 苷 的含量 , 其 粗提 物 中总多 糖及 总皂 苷 的含量 分别 占生 黄 瓜 籽 的 1 . 0 6 %和 0 . 1 8 % 。此 外 , 刘 子
a黄瓜籽又名为哈力苏是葫芦科植物黄瓜的种子具有其特定的化学成分及营养物质其性凉味甘有补钙消痰祛风续筋接骨等功效对风湿痹痛老年痰喘骨折筋伤等病症的治疗起到一定的作用并广泛应用于现代中医药领域药食兼用备受人们青睐

3 6 6—
第3 8卷 第 5期 2 0 1 7年 1 O月
吉 林 医 药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J i l i n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基础。
1 . 2 糖 类 和苷 类
黄 瓜籽 中含 有糖 类及 苷类 物 质 , 包 括蔗 糖 、 果糖 、 木糖 及 异槲 皮苷 、 芸香苷 、 精 氨 酸 的 葡 萄糖 苷 等 。张
等_ 1 。 。 利 用原 子 吸收分 光光 度法 对 黄瓜 籽 粉 中 的微量
元 素进 行测定 , 其中C a元素 含量 为 5 9 . 8 g / k g 、 C u元 素含 量 为 5 . 9 3 m g / k g 、 F e元 素含 量 为 3 0 . 9 mg / k g和
5 . 6 4 %, 油酸 6 . 9 5 %, 棕榈酸 1 2 . 0 4 %, 亚 油 酸
7 4 . 4 0 % 。在 黄瓜 籽 以往 的研究 中油 酸 、 亚油 酸 、 硬 脂 酸、 棕榈 酸都 有所 报 道 , 而 十七 碳 酸 、 棕榈油酸 、 花生 酸、 仪 一 亚 麻 酸则 首 次 报 道 , 为 日后 的深 入 研 究 打下 了

黄瓜种质资源的搜集_评价与科学育种

黄瓜种质资源的搜集_评价与科学育种

农业科技通讯1种质资源与科学育种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实质上是指决定生物各种遗传性状、特征的核内和核外的基因资源。

在植物育种工作中,由于基因资源往往来自特定的品种(本地或外地的地方品种或改良品种),因此一般习惯用“品种资源”这一术语。

在植物育种实践中,有些极其宝贵的基因资源,往往来源于未经人工选择和加工改良的原始群体或近缘物种。

随着分子生物学育种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将外源非近缘物种的抗病、抗虫、抗逆和优质基因资源也正显示出导入作物的潜在可能。

自50年代以来,我国黄瓜育种主要经历了地方品种的挖掘及常规品种的选育,杂种优势的利用和早熟、优质、多抗、丰产新品种选育三个阶段。

我国的黄瓜遗传育种取得长足进展,获得一批重要的成果,对我国黄瓜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和黄瓜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一代杂交种在我国黄瓜生产中应用面积已占总栽培面积85%以上。

黄瓜育种同其它作物育种一样,永远是就种质资源的各种形式进行加工改造。

没有突破性的种质资源就不可能有突破性的品种,相应的种质资源未被发现以前,新的育种目标往往根本无法达到。

突破性的成就决定了关键性基因资源的开发利用。

这当然包括了对资源材料的筛选、改良、创新及保存,涉及到采用多种育种途径、手段和方法,如系统选育、辐射育种、生物工程等方法。

同时,必须重视地方品种、国外资源以及黄瓜近缘种的搜集、整理,以不断地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材料。

现代黄瓜育种工作所取得的成就,除了育种途径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起了很大作用外,广泛深入地研究和利用品种资源可以说是关键,如果品种资源贫乏或研究得不够,则新途径和新技术无从发挥作用。

近几年,我国科学家也在抗虫、抗病毒、和抗细菌等植物基因工程研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黄瓜单倍体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也有效地加快了黄瓜新品种选育的进程。

2黄瓜资源的筛选与遗传研究对黄瓜资源的潜在价值有一个逐步深入认识的过程。

起先,往往侧重于材料能否适应当地生态条件和综合性状,能否符合生产与消费的要求。

黄瓜种质资源的搜集、评价与科学育种

黄瓜种质资源的搜集、评价与科学育种

传 育种取得长 足进展 , 获得一批 重要 的成果 , 我 国黄 重要 的理论 依据 和方 法技 术 。筛 选鉴定 的项 目已从形 对
生理 特征 逐步发 展到 内部结构 、 生化过 程 。从 瓜科 学研究水平 提 高和黄瓜 生产发 展起 到 了积极 的推 态性 状 、
动作用 , 目前 一代 杂交种在 我 国黄瓜生产 中应用 面积 而使 人们对 蕴藏 在各 种材料 中的遗传 资源发掘 得越来
就不可能 有突破 性的 品种 ,相应 的种质 资源未被 发 现 定 光 、 温反 应 , 寒性 , 抗 耐热性 等 。用人 工控制 土壤 、 水
以前 , 的育种 目标 往往 根本无 法达 到。 新 突破性 的成 就 分与各 种离子 浓度 的栽培鉴定 对上 述因 素过 量或缺少 决定 了关 键性基 因资源 的开发利 用 。这 当然包 括 了对 的抗 、 耐性 能 等 。 资 源材料 的筛 选 、 良 、 改 创新 及 保存 , 及 到采用 多 种 涉 过 去的育 种实践 已一再 说 明 ,根 据资 源材料 的遗 育 种途径 、 手段和方 法 , 系统 选育 、 射育种 、 如 辐 生物 工 传特 点 , 采用 合理 的育种方 案 , 选用 不 同生态 类型作 为 程 等方法 。同时 , 必须 重视地 方品种 、 国外 资源 以及 黄 亲本 ,重视地 方 品种 和原始 群体 的利用 以及在育种 过
维普资讯
W ok ad x h n e ● r n E c a g
黄瓜种质资源 的搜集 、
评价 与科 学 育种
李加 旺 张 文珠 王 疆
杨保玺 杨 润 德
(. 1天津科 润 黄瓜 研 究所

3 0 9 ; 2天津 西青 区农 业局 3 0 8 1 0 1 2 . 0 3 0

黄瓜育种

黄瓜育种

黄瓜育种研究进展黄瓜(Cucumis sativus L),别名“胡瓜”、“王瓜”、“刺瓜”,为葫芦科甜瓜属中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

其果实脆嫩清香,味甘可口,营养价值丰富,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其它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黄瓜中特有的丙二醇具有减肥的功效。

黄瓜是世界性的重要蔬菜作物之一,在全球蔬菜供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我国是黄瓜的生产大国,其栽培面积约占全国蔬菜总面积的10%,2012年我国黄瓜产量约78亿t,居世界第一位。

黄瓜作为我国主要的设施蔬菜,对蔬菜周年供应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已成为农村致富及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我国黄瓜品种的选育工作始于20世纪50 年代末,提高黄瓜的产量、改善品质、增强对病虫害和非生物逆境的抗性,是目前黄瓜遗传育种中的发展方向。

黄瓜的育种方法:1 常规育种常规杂交育种基本上是染色体的重新组合,这种技术一般并不引起染色体发生变异,更难以涉及到基因突变。

该方法可对多个基因控制的多个性状进行综合改良,变异范围广,在作物品种的创新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由于这种育种途径主要是通过普通黄瓜基因间的交换重组育成新品种,因而也存在不足之处。

2 诱变育种诱变育种就是利用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诱导生物体发生遗传变异,并对其后代进行研究、筛选和鉴定的一门现代生物学技术,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

2.1物理诱变目前常用的物理诱变剂主要包括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质子以及紫外线等,目前应用最多的是γ射线。

王玉怀[1]等利用9万伦琴的60Co-γ照射‘长春密刺’干种子,发现1 株黄色子叶的突变幼苗,研究表明黄色子叶为核遗传的隐形性状,受核内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性状可作为苗期标记鉴别F1杂种。

李加旺[2]等利用23.22C/kg·S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具有某些优良特性的黄瓜自交系种子,并在其变异后代群体中,筛选出两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

经3代系选,从中分选出一个主要性状均能稳定遗传的株系M-8。

黄瓜育种报告总结与反思

黄瓜育种报告总结与反思

黄瓜育种报告总结与反思1.引言1.1 概述黄瓜育种一直是植物育种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强,黄瓜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对其品质和产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本报告旨在总结黄瓜育种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黄瓜育种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报告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与反思三大部分。

-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本报告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黄瓜育种的重要性,以及本报告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 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黄瓜育种的意义、方法和挑战。

首先分析了黄瓜育种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其对优质、高产、抗逆性等方面的影响。

其次,介绍了当前常用的黄瓜育种方法,包括传统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等。

最后,分析了黄瓜育种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探讨了如何克服这些难题的可能途径。

- 结论与反思部分将对本次黄瓜育种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反思和分析。

同时,展望未来黄瓜育种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提出了一些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黄瓜育种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旨在探讨黄瓜育种的意义、方法和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对黄瓜育种工作的深入分析和总结,我们希望能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也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品种和技术支持。

通过对问题与反思的深入探讨,我们希望能够找到解决当前面临挑战的有效方法,为黄瓜育种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2.正文2.1 黄瓜育种的意义黄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蔬菜之一,其营养丰富,口感清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因此,黄瓜育种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黄瓜育种可以提高黄瓜产量和质量。

通过选择优良的品种和培育高产、抗病、耐逆的新品种,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保证供应稳定,提高农民收入。

其次,黄瓜育种可以改善品质和口感。

针对市场需求,培育出口感脆嫩、口味甜美的黄瓜品种,使产品更受欢迎,提升商品附加值。

《不同覆盖方式下基质种类和供液频率对黄瓜生长的影响》范文

《不同覆盖方式下基质种类和供液频率对黄瓜生长的影响》范文

《不同覆盖方式下基质种类和供液频率对黄瓜生长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黄瓜作为我国蔬菜种植的重要品种之一,其生长环境的优化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不同覆盖方式、基质种类以及供液频率等栽培技术因素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通过实验探究了不同覆盖方式下,基质种类和供液频率对黄瓜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黄瓜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所用黄瓜品种为市面上的优质品种,基质选用蛭石、珍珠岩和泥炭三种常见基质。

覆盖方式包括地膜覆盖、草帘覆盖和裸地三种。

供液频率分别设定为每日一次、隔日一次和每三天一次。

2. 实验方法实验在温室大棚内进行,将黄瓜种植于不同基质中,分别采用三种覆盖方式和三种供液频率进行实验。

每个处理组设置三个重复,记录黄瓜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数、产量等指标。

三、结果与分析1. 不同基质对黄瓜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蛭石和珍珠岩作为基质时,黄瓜的生长情况较好,株高、叶片数和产量均高于泥炭作为基质的处理组。

这可能是因为蛭石和珍珠岩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和通气性,有利于黄瓜的生长。

2. 不同覆盖方式对黄瓜生长的影响地膜覆盖处理的黄瓜生长情况较好,其次为草帘覆盖,裸地处理的黄瓜生长情况最差。

这可能是因为地膜覆盖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黄瓜的生长。

而草帘覆盖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温保湿作用,但效果略逊于地膜覆盖。

3. 供液频率对黄瓜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每日供液一次的处理组黄瓜生长情况最好,隔日一次的处理组次之,每三天供液一次的处理组黄瓜生长情况最差。

这说明适当的供液频率对黄瓜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过少或过多的供液都不利于黄瓜的生长。

四、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基质种类、覆盖方式和供液频率对黄瓜的生长均具有显著影响。

蛭石和珍珠岩作为基质有利于黄瓜的生长,地膜覆盖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每日供液一次的频率更有利于黄瓜的生长。

因此,在黄瓜的栽培过程中,应选择适宜的基质、覆盖方式和供液频率,以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黄瓜高丙醇二酸含量种质资源筛选

黄瓜高丙醇二酸含量种质资源筛选

黄瓜高丙醇二酸含量种质资源筛选高洁;秦智伟;周秀艳;辛明【摘要】In this study, tartronic acid contents of 56 accessi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L. ) were tested by method of HPL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obvious variances of tartronic acid content between different varieties and types of cucumber germplasm, swinging in the range of 1.77-10.22 g · kg-1. Five accessions had more than 7.54 g · kg-1 content and 5 accessions had less than 2.55 g · kg-1 content of tartronic aci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56份不同类型的黄瓜种质资源进行了丙醇二酸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黄瓜果实中丙醇二酸含量在品种和类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变幅在1.77~10.22 g· kg-1之间;筛选出丙醇二酸含量在7.54 g·kg-1以上的高丙醇二酸含量的黄瓜种质资源5份,丙醇二酸含量在2.55 g·kg-1以下的低丙醇二酸含量的黄瓜种质资源5份.【期刊名称】《中国蔬菜》【年(卷),期】2012(000)022【总页数】5页(P30-34)【关键词】黄瓜;丙醇二酸;种质资源【作者】高洁;秦智伟;周秀艳;辛明【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2.2丙醇二酸(tartronic acid)是一种小分子有机酸,可以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动物体内转化为脂肪(Iakusheva,195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蔬 菜所 黄瓜课 题组 经过 十几年 的研 究
பைடு நூலகம்
[1 11 , 锡香, 沈镝 李 方智远 , 西双版纳黄 瓜种 等.
源 ,这些 资源 虽然在 生产 上不 一定 具 有 直接利 用价值 ,但通过诱变 、 自交 、 杂 交 、回交转 育等手 段可 以获 得育 种
新材料 。
【] 1 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学分会 . 6 中国作物遗 传资源[ 】 M. 北京: 中国农 业出版社 , 9 . 1 4 9
点及对现代科 学育种 的影响 . 天津农 业 科学, 9,4. 1 9f 9 51
[ 李锡香 , , 江萍, . 6 】 沈摘 宋 等 中国黄瓜 遗传 资 源的来源及 其遗传多样 性表 现『. J 作物 品 】 种资源 . 9 ( . 1 9) 9 3 [ 李 锡香. 种质遗传多 样性 的形 态和分 7 ] 黄瓜 子评价及 其亲缘关 系研究 [】 D. : 北京 中国农 科院, 0 . 2 2 0 【 戚 春章, 8 】 袁珍珍, 李玉湘, 黄瓜新类 型—— 等. 西双版纳黄瓜U. 】 园艺学报,9 31) 18 (0。 [ 1东农业大学. 9/ 11 蔬菜栽培学各论d 方本) 1 B p. a 北京: 农业出版社 , 8 . 1 0 9
适于做咸菜和罐头。 ( 二)黄瓜种质资源利用
国内外 黄瓜 育种家 ,通 过对 各 自
提高 我 国黄 瓜育 种整体 水平 发挥 了重 大作用。 四、黄瓜种质资源发展趋势与展望 种质 资源 在任 何时 候都 是育 种 的 物质基 础 ,为使 新品种 具有 更广 泛 的 遗传 基础 ,防止 尚存 资源继 续丧 失 和 减少 , 必须重视保 存与更新种质资 源 。 我 国 已搜集 约 1 0 余 份 黄瓜 种 质 资 0 0 源 ,但从 数量上 看 ,还不 能满 足育 种 目标 多样 化 的要 求 。况 且对 这些 已保 存 下来 的大多 数资 源材料 尚未作 鉴定 和评 价 ,这显然 制约 了育 种工 作者 对 这些种质资源材料 准确有效 的利用 。 目前 ,我 国已经从 国外 引进 大 量
掌 握 的优 良种 质资 源的直 接或 间接 利 用 ,育 出 了大批优 良品种 。 回顾近 代 黄瓜育 种 的显著成 就 ,几 乎无 一不 与 种 质资 源的 发掘和科 学利 用有 关 ( 李 加 旺 ,19) 97 ,如 津研 1 4 就是 以 ~ 号 抗 性较 好的 地方 品种天津 棒 褪瓜 和唐 山秋瓜为材料 ,杂交后系统选育的。
大 ,根群 密而强 ,较耐 旱 ,能适 应低 温弱 光 ;雌 花节 位对温 度和 日照长度 敏感 ,为短 日照性植 物 ;果实短而 大 , 皮 硬 ,味 淡 。加 工 型 。植 株较 矮 小 ,
叶 片小 ,分 枝性 强 ,结 果 多 ,果 实呈 短卵形或 圆筒形 ;果 实长度达 5c 即 m 开 始收获 ,大 多为黑 刺 ,肉质致 密 而 脆 嫩 ,果 肉厚 ,瘤 小 ,刺 稀 易脱 落 ;
[ 】 , 锡香, 1 沈镝 李 O 王海平, 黄瓜种质资 源研 等.
究进展与展望叨. 中国蔬菜, 0 ( 2 6: . 0  ̄刊)
的种质 资源 ,但 是 与发达 国 家相 比较 质资源形态鉴定和亲缘关系的初步研究叨 . 而言 ,我 国对 国外 资源 的引进 存在 以 中国蔬菜, 1(. 2 02 0 ) 下 几个问题 :第一 , 保存 体系不健全 , 【 】 小镭, 1孙 2 王永强, 曲士松, 山东 黄瓜种资 等. 引进 的绝大 多数种 质未 纳入 国家安 全 资 源地理分布 与生态 类型 的关 系【 . J 山东 】 黄 瓜 的野 生变种 与普 通栽 培种 相 保 存体 系 ,随着 时间 的推移 ,原种 丢 农业科学。0 06. 2 0 () 互 杂交 可育 ,因此 ,多 年来 国 内外育 失或仅 为少 数引种 人利 用 ,导致 引进 【3谭俊杰. 1】 中国农业 百科全书【 ] M. 北京: 农业 种 家一 直致 力将 野生变 种 中的分 枝性 种质 资源利 用效率 较低 ;第 二 ,重 复 出版社.9 01) 19 (0. 强 、结 果数 多 、高抗病 虫 害等优 良基 引 种频 繁 出现 ,既浪 费 了 人力 物 力 , 【4 勇, 1 周长久. 菜种 质资源概论[ ] 蔬 M. : 北京 因转移 到栽 培 品种 中。D a i (9 1 ekn 17 ) 也严 重制约 了我 国黄瓜 育种 及相关 研 北京农业大学 出版社, 9 . 1 5 9 和 Sa b (95 t u 18 )都 曾采用野生 黄瓜 与 究水 平 的迅 速提 升 ;第 三 ,必须 充分 [5张海英, 1】 王永健 , 许勇, . 种质资源 遗 等 黄瓜 传 亲缘 关 系 的 R P A D分 析【 . 艺 学 报 , J园 1 栽 培黄瓜 杂交 的方式创 造新 种 质 ,先 重 视不 断搜 集 、整理 、保存 黄瓜 本地 19 , () 9 82 4. 5 后 获得 了一系列 具有 改 良性 状 的优异 资 源 、外 地资 源 、野 生资 源及 国外 资 种 质。S o 等 (97 i n m 19)分别以美国种 质 S R1 和 A ds M 8 d i为母本 ,以西双版纳 黄瓜为父本 ,杂交后选育获得新种质。 2 世纪 6 0 0年代生产上 以地方常规 黄瓜 品种 的应用为 主 ,7 0年代初 天津
形 ,白刺绿 色果 ,刺瘤 密 ,皮薄 ,肉 质脆嫩 。华 南型 。茎蔓 粗 ,叶片 厚而
天津黄 瓜研 究所 还将生 物技 术应 用于 黄瓜育 种 ,并取得 了很 大 的进展 ,为
【 李家文, 4 ] 苏德恕, 赵德婉 , 山东蔬菜 【 ] 等. M. 上 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7 . 1 9 9 【 李加旺, 5 】 孙忠魁, 我国黄瓜种质资源 的特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