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_生物与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共39页文档

合集下载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概述一.环境概述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和生物群周围一切生物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或生物群生活的各种要素。

在环境迷信范围,环境的含义是指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依照这一定义,环境包括了曾经为人类所看法的,直接或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开展的物理世界的一切事物。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人类对环境的看法发作了一次飞跃,人类末尾看法到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中的各个组分和各种反响进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2、环境分类生物环境:宇宙环境、全球环境、地域环境。

大环境是指地域环境〔具有不同气候和植被特点的天文区域〕、地球环境〔包括各圈的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如三北防护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太阳黑子等。

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着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如生物集体外表的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和植物穴内的小气候等。

二.生态因子环境的各种组成要素称为环境因子,其中一些可对生物发生一定影响的特称为生态因子。

1、生态学——研讨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迷信。

2、生态要素——环境中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起直接影响作用的要素。

生态要素可分为:1〕非生物要素:气候、土壤、地形。

2〕生物要素:植物、植物、人类活动。

留意:地形和海拔高度对生物的影响是经过影响气候、土壤、植物、植物和人类活动而起作用的,故属于直接要素,有人以为不属于生态要素之列。

3.生活条件:生态因子中生物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又称为生物的生活条件。

4.生境:详细的生物集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因子综合称为生境,其中包括生物自身对环境的影响。

5、生态环境:为了强调生态意义,经常把环境中全部生态因子综合组成的那一局部,称为生态环境。

6、主导因子: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的生活环境起决议性作用的因子。

7、限制因子:当某个生态因子的变化范围超出生物所能耐受的临界限,并因此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衍至惹起死亡,此时这样的生态要素叫做限制因子。

8、生态幅:物种顺应于生境范围的大小。

生态学课件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生态学课件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一、环境(environment)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二、环境的类型按主体划分人类环境:以人类为主体的环境生物环境:以生物为主体的环境按性质划分自然环境:未经人类破坏的环境;如原始森林等。

半自然环境:被人类破坏后的自然环境;如荒漠等。

社会环境:具有人类行为的环境;如城市等。

按范围划分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三、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从环境中分离出来的条件单位,称为环境因子,如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等。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第二节生态因子作用分析一、生态因子的一般特征(一)综合作用(二)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主导因子:在诸多的环境因子中,有一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

(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环境中的地形因子,它的坡度、坡向、坡位、海拔高度等对生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但他们能影响光照、温度、水分等因子的分布,因而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这些地方的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类型、生长和分布起直接作用。

(四)阶段性作用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五)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不可替代性: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

但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作部分补偿。

(一)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如氧气对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的作用。

限制因子往往是局部性和暂时性的。

一般情况下有两类生态因子最容易起限制作用:(1)有机体十分需要而环境中含量很低的物质和元素;(2)有机体对其耐性限度狭窄,而在环境中又易变化的因子。

环境生态学重点知识点

环境生态学重点知识点

环境生态学知识点第一讲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为地球环境,包括:大气圈对流层、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又称为地理环境。

二、环境的类型1. 按环境主体分:以人为主体的人类环境、以生物为主体生物体以外的环境2. 按环境性质分: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3. 按环境范围大小分:微环境、内环境、区域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第二节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地球上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光(一)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黄化现象是光与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最极端的典型例子,黄化是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

光合作用饱和点是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到达一定强度光合效率不会再增加,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合效率下降,这点谓之饱和点。

光补偿点植物同化器官中,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按照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程度分为:阳地植物:适应强光照地区生活。

蒲公英、蓟、杨、柳、桦、槐等阴地植物:适应弱光照地区生活。

连线草、铁衫、红豆衫、人参、三七(二)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光质变化规律空间变化随纬度增加而减少,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时间变化冬季长波光增多,夏季短波光增多;中午短波光最多,早晚长波光较多。

生物的适应植物不同的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的诱导等的影响是不同的。

例如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

动物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及发育等都有影响;紫外光有致死作用,特别是细菌,病毒及微生物,但昆虫对紫外光有趋光反应。

(三)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光周期现象生物对昼夜周期变化发生各种生理、生态反应的现象。

植物的光周期临界暗期指在昼夜周期中能诱导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或最长的暗期长度。

环境生态学_生物与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环境生态学_生物与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4. 变温对生物的影响
温周期现象:由于地表太阳辐射的周期性变化产生温度有 规律的昼夜变化,许多生物适应了变温环境,多数生物在 变温下比恒温下生长得更好。 变温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的生长:植物生长往往要求温度因子有规律的昼夜变 化的配合。 干物质积累:白天适当高温有利于光合作用,夜间适当低 温使呼吸作用减弱,光合产物消耗减少,净积累增多。
4. 生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 的生态环境。也称栖息地。 5. 小环境:指接近生物个体表面的环境。 6. 内环境:指生物体内组织或细胞间的环境。
三、环境因子的分类
美国生态学家R.F.Daubenminre(1947)将环境因子分为
3大类: 气候类、 土壤类和生物类;
二、环境的类型
按环境的主体可分为:
① 以人类为主体的人类环境,在此类环境中其他的生命物质
和非生命物质都被视为人类环境要素。这是环境科学中所
指的环境; ② 以生物为主体的生物环境,即生物体以外的所有自然条件 称为环境。这是一般生态学书刊上所采用的分类方法。
按环境的性质将环境分成:
① 自然环境;
第二层,不以植被是否存在而发生的对植物有影响的环境因子 (例如,风暴、火山爆发、洪涝等); 第三层,存在与发生受植被影响,反过来又直接或间接影响植 被的环境因子(例如,放牧、火烧等)。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
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一)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1. 光强对生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作用
植物:关闭气孔。 动物:休眠,穴居,昼伏夜出等。
3、温度与生物的地理分布
影响生物地理分布的因素: 有效总积温,极端温度(最高、最低温度) 高温限制生物分布的原因主要是破坏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和光合呼吸平衡;并且植物因得不到必要的低温刺激而不 能完成发育阶段。 低温对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更为明显,对植物和变温动物 来说,决定其水平分布北界和垂直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就 是低温。

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物与环境是生态系统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是指各种生命形式,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而环境是生物生活和发展的空间和条件。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本文将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一、生物概念生物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生物具有生长、繁殖、自我调节和适应环境等特点。

生物通过各种代谢活动,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并进行生命活动的维持和发展。

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按照营养方式可分为植物、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等;按照生存环境可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等方式相互联系和依赖,谱系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演化和适应环境,形成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二、环境概念环境是指生物生长和发展的空间和条件。

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两个方面。

物理环境包括气候、土壤、水体等自然要素;生物环境包括同种生物和其他生物种类之间的相互作用、竞争和捕食等关系。

环境对生物起着重要的影响,决定了生物的分布和生态行为。

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生物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繁衍能力产生影响。

生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通过进化和自然选择,逐渐适应了特定的环境条件。

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二者之间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生物对环境具有依赖性,环境为生物提供了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生物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与环境进行交换。

同时,生物也对环境产生影响,通过生态位的占据、竞争和捕食等方式,改变着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一个生态单元。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在生物之间进行循环和流动,保持着生态平衡。

四、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一个生态单元。

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种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生物群落和它们的生境。

第三章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

第三章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
胁迫抗性包括避免胁迫和忍耐胁迫两种 损伤恢复可以通过胁迫后尚存活器官的生长来完成 中度胁迫有利于生物体健康功能的发展 胁迫除了影响个体外,还促进更具适应能力的基因型
与生物直接相关的地表气温、土温及湿度等生态因子也发 生周期性递变,从而导致生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开花、候鸟迁徙、鱼类洄游、昆虫繁殖、冬眠等
受地形、地质构造、土壤矿物质、土壤温度和水分等非地带 性因素的影响,会产生非地带性生态因子的特定组合,使该 地生态特征不符合大地带性变化规律特征,形成各地带内部 局部区域的差异性。“小气候”
)作用为
主。
生态作用是指由于生态因子对生物发生作用(也称影响), 使生命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非生物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形式体现在因子的质、量和 持续时间三个方面:
1)因子的质:指因子的状态是否对生物有意义 2)因子的量:在因子的“质”有意义的前提下,因
子对生物作用的程度随“量”的变化而变化 3)因子的持续时间:环境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必须有
程度的响应。
2、生态因子的交互作用 自然环境中的各生态因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
系,相互促进与制约的。 当生物受到一个以上生态因子作用时,其综合作用效果并
不是各单因子作用效果的简单累加,综合作用的效果往往 明显大于或小于单因子作用之和,这是由于各因子相互作 用,其效应相互叠加,相互抵消或互不相干,称为交互作 用。 如:N、P、K;光照强度、水分、肥料
系统发育
在特定的环境因子作用下,由个体发育一代接 一代为适应环境而发生变异,并在选择作用下的物 种进化过程。
生物种的性状差异来源于基因型与表型两个方面: 前者是生物种的遗传本质,即生物性状表现所

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
命物质视为环境要素 →人类环境 ② 生物为主体:其他的自然条件为
环境要素 →生物环境
按环境性质划分
① 自然环境
② 半自然环境 ③ 人工环境
按环境范围划分
① 宇宙环境
② 地球环境 ③ 区域环境 ④ 微环境 ⑤ 内环境
三、环境因子的概念及分类
环境因子指的是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
影响海洋及陆地植物的分布
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 相当处的光强度为光补偿点。它是植物开 A
光 合 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度。 作 用 B 光饱和点: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 率
光合产物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甚至出现下降,则该处的光强度即为光饱
CP
sp
和点。 补偿点
光强度
饱和点
根据植物对光强适应的生态类型可分为阳
性(地)植物、阴性(地)植物和中性植
物(耐阴植物)。
① 阳性植物:对光要求比较迫切,只有在足够 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正常生长; ② 阴性植物:对光的需要远较阳性植物低,光 补偿点低,呼吸作用、蒸腾作用都较弱,抗 高温和干旱能力较低; ③ 耐阴性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泛的适应能力,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环境的概念及类型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生态学):指某一特定生物
体或生物群落以外的空间,以及直
接或者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
落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二、环境的类型
按环境主体划分 →生态学常用分类方法 按环境性质划分 按环境范围划分
按环境主体划分
① 人为主体:其他生命物质及非生
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

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 光的生态意义及其性质 ❖ 光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 以光为主导因子的生物生态类型
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1、光的性质及其生态意义
❖ 1)光的性质
a、太阳辐射:太阳表面以电磁波的形式不断 释放的能量,其中到达地球表面的能量仅为. 太阳辐射总量的1/22亿。
引子:
❖ 热:是一定物质中总动能的量度,是内能的一部分。表 现为物体温度的高低,热量的简称。
❖ 热能:能量的一种形式,物质系统热能的增加导致其温 度的升高。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看,热能就是分子热 运动的动能,即:热 = 热能。
❖ 热量:由于温度差别而转移的能量。热量传递是能量转 移的一种方式,其方式有:辐射、对流与传导。
❖ 阴地植物 适应于弱光照地区生活的植物称阴地植物,这类植物的 光补偿点位置较低[图2—6(b)],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都 比较低。阴地植物多生长在潮湿背阴的地方或密林内。
2)光质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 对陆生植物:红橙光(碳水化合物形成)、蓝紫光 (蛋白质的合成)为生理有效光,且叶绿素a、b的 吸收光谱的峰值也不同.
光效应:米烛光或勒克司(Lux),一般以1卡/ cm2/分钟 = 7万米烛光 = 7万勒克司(Lux)来换算。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量的物理量; 定义为:在地球距离太阳1个天文单位处,且没有大气 吸收的情况下,垂直于太阳光线的每1cm2、1min(分 钟)内所接受的辐射量,一般采用:1.95卡/厘米2,/分 钟(1.95卡/cm2/min),由于太阳的周期性活动,该 数值可能有1~2%的变化。
(二)环境的范围分类
环境有大小之别,大到整个宇宙,小到基本粒子。例如,对太阳系中的地球而言,整个太阳系就 是地球生存和运动的环境;对栖息于地球表面的动植物而言,整个地球表面就是它们生存和发展的环 境;对某个具体的生物来讲,环境是指该生物周围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全部无机因素(如光、热、水、 土壤、大气、地形等)和有机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及人类)的总和。

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
条件(conditions)和资源(resources):环境因子可分为条 件和资源二类,不可消耗的称条件,可被消耗的称资 源。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 :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 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 要素。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 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
耐受性下限 不能耐受区 生理受抑制
最适区
耐受性上限 生理受抑制 不能耐受区
种 群 种群消失 数 量
数量很低
数量最高
数量很低 种群消失

环境梯度

欢迎下载 可修改
生物对各生态因子耐受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生物产生影响的各种生态因子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影 响:如温湿的关系;湿度和溶氧的关系;温度和盐的协 同作用
动物光周期现象— 对鸟类等迁徙影响;对繁殖的影响:区分为长日照 动物和短日照动物 。
– 长日照动物(long-day animals)和短日照动物(short-day animals):在 温带和高纬度地区许多鸟兽在春夏之际白昼逐渐延长的季节繁殖 后代,称长日照动物;与些相反,一些动物只有在白昼逐步缩短 的秋冬之际才开始性腺发育和进行繁殖,称短日照动物。前者如 雪貂、野兔、刺猬;后者欢如迎绵下载羊可、修山改 羊和鹿等。
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得很少,该处的光强度即为光 饱和点。
A




A



B用


B
a
A 光合作用
CP sp 光强度
b
CP
B 呼吸作用 sp欢迎光下饱载和可点修改 CP 光补偿点
光强度
净生产力

第一篇生物与环境

第一篇生物与环境

(1)趋同适应(生活型)
• 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 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 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 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
• 蝙蝠属哺乳动物,但它与大多数鸟类一样通过 飞行来捕捉空中的昆虫,它的前肢不同与一般 的兽类,而形同于鸟类的翅膀,适应于飞行活 动;
2.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
• 主导因子:在诸多的环境因子中,有一 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
• 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 有1~2个是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主导因 子的改变常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明显变 化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如光 周期现象中的日照时间和植物春化阶段的低
温因子就是主导因子。
3.阶段性作用Leabharlann • 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 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例如 低温对冬小麦的春化阶段是必不可少的, 但在其后的生长阶段则是有害的。
• 如大马哈鱼生活在海洋中,生殖季节回游 到淡水河流中产卵。
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 不可替代性: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 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二. 生态因子及其分类
环境是由许多因子所构成的,其中生态因子 •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 :指环境中
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 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 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能缺少的环 境要素。 • 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 :所有 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 生境(habitat):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 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环境产物 影响分布

15生物与环境

15生物与环境
积上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个数
种群分布型
随机分布 均匀分布 群聚分布
种群生态
种群分布的类型图
集团分布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种群生态
三、种群统计学
种群的年龄结构
老年个体数 成体数 幼体数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种群生态
三、种群统计学
种群存活曲线
(su▪ r概vi念vorship)
在各年龄阶段种群的存活率曲线
群落生态
三、主要群落类型
森林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泰加群落(针叶林、山地森林)
群落生态
热带雨林
群落生态 温带落叶阔叶林
群落生态
针叶林
代表动物
群落生态
三、主要群落类型
草原
•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 •冻原
荒漠
群落生态
热带草原
群落生态
冻原
代表动物
群落生态温带草原
群落生态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3:07:2323:07:2323:0711/19/2020 11:07:23 P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1.1923:07:2323:07Nov-2019-Nov-2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控人心方位上 。23:07:2323:07:2323:07Thur sday, November 19, 2020

感情上的亲密,发展友谊;钱财上的 亲密, 破坏友 谊。20.11.192020年11月19日 星期四 11时7分23秒20.11.19
谢谢大家!
代 表 植 物
荒漠
群落生态
四、群落的基本特征

【大学课件】生物与环境文档资料

【大学课件】生物与环境文档资料
/sundae_me ng
四、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
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 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该定律只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处于平衡状态时, 才能应用。 2,限制因子定律(Law of limiting factors) 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 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
/sundae_meng
二、人工环境
广义的人工环境包括所有的栽培植物、引种驯化以及所 有农作物需要的环境。
狭义的人工环境指的是人工控制下的植物环境。
三、生态因子
在环境因子中对生物生活起直接作用或其生长发育所 必需的因子——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 生物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居住的地方——生 境(habitat)
第一章
一、自然环境
生物与环境
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 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太阳与地球构成了生物生存的宇宙环境与地球环境, 二者奠定了生态学上的宏观概念。 1,大气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tmosphere) 对流层厚度约为10km,占全部大气质量的70—80%。 对流层中,空气组成的主要成分保持不变。3-4km以上高度 内,CO2要比下层少。O2总含量近108kg。 2,水圈hydrosphere
/sundae_me ng
1,生态因子的分类
•按性质分:气候、土壤、地形、生物、人为 •按有无生命分:生物与非生物 •按对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分:密度制约因子与非密 度制约因子 •按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分:稳定与变动 2,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 •综合作用 •主导因子作用 •阶段性作用 •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相称。——韩非
环境生态学_生物与环境的概念及其 类型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