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的病理剖检诊断
猪病学
猪瘟(Swine fever)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
一直是造成养猪业重大损失的疫病之一。
其病理变化及诊断要点:(一)病理剖检变化1、超急性猪瘟病例,常常无明显病理变化,病猪突然死亡。
2、急性、亚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出血。
全身出血:常见于皮肤、会厌软骨、膀胱及胆囊黏膜,心内、外膜,各脏器的浆膜和黏膜。
全身淋巴结(包括颌下淋巴结、肩前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等)均肿胀、呈现典型的周边出血,色鲜红。
由于淋巴结髓质肿胀,表现出大理石样外观。
脾脏:一般不肿大,脾脏边缘及其尖部可见大小不等、稍突出于脾脏表面,质地坚硬,切面呈三角形或椎形的红色梗死灶。
脾脏被膜下可见散在小出血点。
肾脏:不肿大,呈灰黄色,贫血状,于灰白色肾脏表面布满红色或褐色出血点,外观似麻雀卵,故称“雀斑肾”。
骨骼:由于猪瘟病毒损伤造血组织和影响钙、磷代谢,造成幼猪骨骼发育不良,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处肿胀,即“骨骺线增宽”。
因骨髓出血,故有“黑骨髓”之称。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小脑呈现病毒性脑炎的典型病变,剖开颅腔,可见软脑膜呈树枝状充血,混浊,脑内压增高,稍突出于颅腔。
肺脏:猪瘟常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造成典型的出血性大叶性肺炎病变,重症病例可表现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或心包炎。
肠道:猪瘟又称“烂肠瘟”,常表现为出血性纤维素性肠炎,或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如并发肠道沙门氏杆菌感染时,病变加重,尤其在回肠和盲肠交界处由于淋巴滤泡坏死常常表现为溃疡,此种溃疡病变为轮层状坏死,外观似钮扣,故称为“扣状肿”。
此外,如怀孕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可造成木乃伊胎、死胎和畸形胎。
在死胎猪中最常见的病理变化为皮下水肿、腹水和胸腔积液。
畸形胎主要表现为头、四肢和脊髓发育不良,脑和肺脏甚至不发育。
胚胎期感染且出生后不久死亡的仔猪表现为皮肤和内脏器官出血。
(二)病理组织学变化淋巴结:淋巴结周边陈旧性出血则有橙色血脂或淋巴结周边新鲜出血,淋巴细胞排空和网状细胞增生。
猪病的病理剖检诊断
猪病的病理剖检诊断(一)体剖检概述(二)尸体的变化(三)产体剖检的注意事项(四)病料的采集、保存和运送(五)产体剖检的顺序及检查方法(六)体剖检的诊断方法(一)体剖检概述尸体剖检就是运用病理解剖学的知识,通过检查尸体的病理变化,获得诊断疾病的依据。
我们在猪病防治的实践中往往可发现急性死亡的病例,有的病猪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或不典型,给诊断疾病带来了困难,特别是出现群发性或流行性的疾病时,需要尽快确诊,在实验室诊断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对病猪或病死猪进行病理剖检诊断显得十分必要,它具有方便快速、直接客观等特点,况且有的疾病通过病理剖检, 便可一目了然地确诊。
此外,尸体剖检还常被用来验证病死猪生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正确性,对于某些疾病的科学研究、兽医的剖检以及兽医卫生检验等方面都与尸体剖检有密切的关系。
尸体剖检是一门综合的学科,需具备病理生理、病理解剖、传染病及微生物等学科的知识,在进行剖检时对所见的病变应做到全面观察,客观描述,详细记录,然后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推理,从中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病理解剖学诊断,同时还要防止病原的扩散和人为的传播,做好环境的消毒和尸体的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二)尸体的变化猪死亡后,受体内存在的酶和细菌的作用,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逐渐发生一系列的死后变化,其中包括尸冷、尸僵、尸斑、血液凝固、尸体自溶与腐败。
正确地辨认尸体的变化,可以避免把某些死后变化误认为是生前的病理变化。
1.尸冷猪死亡后由于体内产热过程停止,尸体温度逐渐降至同于外界环境温度的水平。
尸体温度下降的速度,在最初几小时较快,以后逐渐变慢。
通常在室温条件下,平均每小时下降1℃,当外界温度低、尸体消瘦时,尸冷可能发生快些。
了解或测定尸冷有助于确定死亡的时间。
2. 尸僵猪死后几个小时(一般3~6个小时),即从头部开始,各部位的肌肉痉挛性收缩而变为僵硬,各关节不能屈伸,尸体固定成一定的姿态,这种现象称为尸僵。
尸僵发生的顺序是头、颈、前肢、躯干和后股,至10~24小时发展完全, 在死后24~48小时尸僵按原来顺序开始消失,肌肉变软。
实验二、猪病理剖检实验报告
实验二、猪的病理解剖一、目的和意义在猪病的诊断中,病理剖解是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
其目的是通过对病猪或因病死亡猪的尸体剖解,观察体内各组织脏器的病理变化,根据其病理变化,为确诊提供依据。
二、剖检前的准备1.剖检场地为方便消毒和防止病原扩散,剖检最好在室内进行。
若因条件所限需在室外剖检时,应选择距猪舍、道路和水源较远,地势高的地方剖检。
在剖检前先挖2米左右的深坑(或利用废土坑),坑内撒一些石灰。
坑旁铺上垫草或塑料布,将尸体放在上面剖检。
剖检结束后,把尸体及其污染物掩埋在坑内,并做好消毒工作,防止病原扩散。
2.剖检的器械及药品剖检常用的器械有剥皮刀、解剖刀、大小手术剪、镊子、骨锯、凿子、斧子、量尺、量杯、天平、搪瓷盘、桶、酒精灯、注射器、载玻片、广口瓶、工作服、胶手套、胶靴等。
常用的消毒药有3%来苏儿、0.1%新洁而灭、百毒杀、易克林及含氯消毒剂等。
固定液有10%福尔马林溶液、95%酒精。
三、剖检顺序及检查内容(详见录像)1.体表检查(1)死后征象猪死后会发生尸冷、尸僵、尸斑、腐败等现象。
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大致判定猪死亡的时间、死亡时的体位等。
(2)天然孔注意检查口、鼻、眼、肛门、生殖器等有无出血现象,有五分泌物、渗出物和排泄物,以及可视黏膜的色泽,有无出血、水疱、溃疡、结节、假膜等病变。
(3)皮肤注意检查皮肤的色泽变化,有无充血、出血、创伤、炎症、溃疡、结节、脓疱、肿瘤、水肿等病变,有无寄生虫和粪便黏着等变化。
(4)体表淋巴结注意有无肿大、硬结。
2.内部检查(1)皮下检查(2)腹腔及腹腔脏器的检查(3)胸腔及其胸腔脏器的检查(4)骨盆腔脏器的检查四、作业1.简述猪尸体剖检的一般顺序及注意事项?。
猪病的病理学诊断和实验室检查方法
猪病的病理学诊断和实验室检查方法前言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猪的养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经济活动之一。
然而,由于环境、饲养管理、饲料、疫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猪的健康状态长期面临着风险。
猪病的早期诊断能够及时发现病情,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猪养殖中的经济损失,而病理学诊断和实验室检查方法是猪病诊断中的重要手段。
病理学诊断病理学诊断是通过对病变部位和组织器官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鉴定病因和病程的过程。
病理学诊断主要包括病理变化和病变解剖学特点以及其影响病理诊断的因素等方面。
病理变化病理变化是指病害的生理变化和形态改变,包括:•形态学变化:变化涉及有形的形态结构,包括器官、组织、细胞等的大小、形态、颜色、形状、质地等;•生理变化:指组织器官结构、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包括增生、萎缩、坏死、变性、增生等生命活动表现的量化变化。
病变解剖学特点病变解剖学特点是指病害在病理形态学上的特点。
影响病理诊断的因素影响病理诊断的因素包括诊断者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病变或非病变的体积和分布、病变的时效性、取样和制片等影响。
实验室检查方法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检测、血液检查、组织和细胞培养、免疫学检查等方面。
病原学检测病原学检测是指对病原体进行检测的方法。
病原体可以采用全血或分泌物等样品进行检测。
病原学检测方法包括了细菌培养、病毒分离和检测、真菌定植和检测等。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指通过对血液样本中的生理指标进行检查,来诊断疾病。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到动物的健康状态、免疫系统反应和代谢变化等。
血液检查包括生物化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和血细胞学检查等。
组织和细胞培养组织和细胞培养是通过对组织和细胞进行培养,观察相应的增生和生长等情况,来诊断疾病。
组织和细胞培养可以检测到许多病理性变化,如肿瘤等。
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是指通过检查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来诊断疾病。
免疫学检查可以检测动物的免疫状态,如感染后特异和非特异免疫反应、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等。
猪病的病理剖检诊断
猪病的病理剖检诊断一.尸体剖检的概念★是适用病理解剖学的知识,通过检查尸体的病理变化,获得诊断疾病的依据。
1.特点:(1)方便快速,直接客观。
有的疾病通过病理剖检可一目了然予以确诊。
(2)可验证病死猪生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正确性。
2.要求(1)具备病理生理,病理解剖,传染病及微生物等学科的知识。
(2)剖检时应做到全面客观地观察、描述并详细记录。
(3)防止病原的扩散和人为的传播,做好环境的消毒和尸体的无害化处理。
3.相关概念(1)尸冷:猪死后由于体内产热过程停止,尸体温度逐渐降至外界环境温度水平。
(2)尸僵:猪死后几个小时(3-6小时),从头部开始各部位的肌肉因痉挛性收缩而变得僵硬,各关节不能屈伸,尸体固定成一定的姿态。
该过程在10-24小时内完成,24-48小时尸僵按原来顺序开始消失,肌肉变质。
(3)尸斑:猪死亡后由于心脏和大动脉管的临终收缩及尸僵的发生将血液排挤到静脉内,并由于重力作用,血液流向尸体的底下部,组织呈暗红色,死后1-1.5小时出现,24小时左右发生溶血,组织染成污红色。
(4)血液凝固:猪死后不久,在心脏和大血管内的血液即凝固成血凝块。
(5)尸体自溶:指体内组织受到酶的作用而引起自体消化的过程。
如:胃肠道粘膜脱落。
(6)尸体腐败:指尸体组织蛋白由于细菌的作用而发生腐败分解现象,表现为腹围膨大、尸绿、尸臭。
二.尸体剖检的注意事项1.选择的场地应便于消毒和防止病原体扩散,最好在专设的解剖室内进行。
2.剖检人员应配备工作服、胶鞋、工作帽、一次性塑料手套和相应的器械。
3.病猪死亡后若需剖检应尽快进行以防尸体腐败。
4.为防病原扩散,可将尸体装入塑料袋内,也可用浸透消毒液的棉花球堵塞尸体的天然孔,并用消毒药液喷尸体表面各部。
5.剖检完毕,把尸体、垫料和被污染的土层一起放入坑内,撒上生石灰或喷洒消毒液后用土掩埋,有条件的也可焚烧。
6.运送尸体的车辆和绳索等用后要严格消毒。
三.尸体剖检的顺序及检查方法1.尸体剖检顺序为了全面而系统地检查尸体内外所呈现的病理变化,避免遗漏,尸体剖检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病猪解剖分析报告
病猪解剖分析报告引言本报告对一只病猪的解剖分析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分析。
通过对病猪的解剖观察和组织切片的病理学分析,我们对病猪的疾病类型和相关病理变化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诊断建议。
方法1. 解剖观察首先,我们对病猪进行了外观观察和解剖。
在解剖过程中,我们注意记录了病猪的外表症状、体型特点以及内部脏器的形态变化。
2. 组织切片在解剖过程中,我们取得了病猪的组织标本,并进行了组织切片的病理学分析。
我们使用了常规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观察和分析了病猪各个脏器组织的细胞结构和病理变化。
结果1. 外观观察病猪的外表症状包括: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腹泻、呼吸困难等。
病猪的体型较为消瘦,体毛呈现干燥脱落的现象。
2. 内部解剖观察病猪的内部脏器观察发现:肺部呈现片状出血、肝脏表面有明显红斑点、心脏增大、肠道黏膜水肿等异常。
3. 组织切片病理学分析3.1 肺部肺部组织切片显示大量混杂着红细胞和炎性细胞的病变。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存在病毒感染的病理变化。
3.2 肝脏肝脏组织切片显示肝细胞变性坏死,同时存在纤维化和炎性细胞浸润。
细菌培养结果提示存在细菌感染。
3.3 心脏心脏组织切片显示心肌细胞坏死和纤维化,心脏间质中存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病理变化提示心肌炎的存在。
3.4 肠道肠道组织切片显示肠黏膜严重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肠壁出血。
这些病理变化与肠道感染相关。
讨论与诊断根据对病猪的观察和病理学分析,我们得出以下诊断和讨论:1.病猪表现出明显的全身症状,包括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
这些症状与全身感染或毒素引起的疾病相关。
2.组织切片病理学分析显示肺部、肝脏、心脏和肠道均存在炎症和细胞坏死等病理变化。
这些病理变化与感染性疾病相关。
基于上述观察和分析结果,我们初步诊断病猪患有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的多器官炎症疾病。
为了进一步确定病因和提供更准确的诊断,我们建议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进一步病理学分析。
猪病剖检诊断技术课件
跟踪治疗效果: 观察治疗效果, 调整治疗方案, 直至治愈。
猪病类型及特征
01
猪瘟:急性、高 热、出血性、败
血症
02
猪丹毒:皮肤红 斑、发热、关节 Nhomakorabea肿胀03
猪肺疫:咳嗽、 呼吸困难、胸膜
炎
04
05
猪痢疾:腹泻、 脱水、肠道出血
猪传染性胃肠炎: 呕吐、腹泻、脱
水
06
猪流行性腹泻: 呕吐、腹泻、脱
水
07
01
02
03
04
数字化:利用数字 化技术进行猪病剖 检诊断,提高诊断
效率和准确性
智能化:利用人工 智能技术进行猪病 剖检诊断,提高诊
断速度和准确性
自动化:利用自动 化技术进行猪病剖 检诊断,提高诊断
效率和准确性
远程诊断:利用网 络技术进行远程猪 病剖检诊断,提高 诊断速度和准确性
技术应用前景
猪病剖检诊断技术在养殖业中的 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录
01. 猪病剖检诊断技术概述 02. 猪病剖检诊断技术要点 03. 猪病剖检诊断技术案例分析 04. 猪病剖检诊断技术发展趋势
剖检诊断技术的重要性
快速诊断:通过剖检可以快速诊 断猪病,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疾病:剖检可以及时发现猪 病,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损失
准确诊断:剖检可以更准确地诊 断猪病,避免误诊
随着科技的发展,猪病剖检诊断 技术将更加精准和高效
猪病剖检诊断技术将助力养殖业 实现智能化、精细化管理
猪病剖检诊断技术将推动养殖业 向绿色、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
技术挑战与对策
挑战:猪病种类繁多, 诊断难度大
挑战:猪病诊断技术 更新快,需要不断学
习和掌握新技术
猪只病理尸体解剖诊断
变隐藏中。找到干酪性坏死物质,可能有结核病的征兆,
在猪中也是十分罕见的
“断奶仔猪。颈部水肿见于多浆膜炎或猪副嗜血杆菌
断奶仔猪。出血和肿大的淋巴结,见于 猪瘟
断奶仔猪。图中是图3.3的淋巴结纵切面。 猪瘟。
断奶仔猪。淋巴结表面浮肿和略带褐色。 淋巴结切面可见结构消失。PMWS或
PMWS或PRRSV。
盲肠 cecum: 是大肠中最粗、最短、通路最多的一段。 1、周围关系 其周围均为间接腔隙(有时后内侧出现系膜),前为腹
前外侧壁;后为后腹壁及髂腰肌;内为回肠及系膜窦;外 为结肠外侧沟;上续升结肠;下对盆腔。
2、内部关系 有三个通道,即向内通回肠,向上通升结肠,向内下 通阑尾。其表面的三条结肠带(网膜带、系膜带和独立带) 集中于阑尾根部。 盲肠caecum是大肠的起始部,下端为膨大的盲端,左 侧与回肠末端相连,上续升结 肠,以回盲瓣与升结肠及 回肠为界。回盲瓣是由回肠末端突入盲肠所形成的上、下 两个 半月形的瓣。此瓣的作用为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地 流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消 化吸收,并可防止 盲肠内容物逆流到回肠。盲肠位于右骼窝内,高位盲肠可 在骼窝上方, 甚至到达肝右叶下方,低位盲肠可到达小 骨盆内。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 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 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 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 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它们均借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
结缔组织的性状是多样的,有液态的血液、 固体的骨组织和软骨组织、以及纤维性的 固有结缔组织。固有结缔组织又分为疏松 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 状组织。结缔组织在人体内的分布十分广 泛,具有连接、支持、营养、修复、保护、 防御、和物质运输等功能。
猪只病理尸体解剖讲解
检查第一步: 仔细检查所有部位,如颜色,外观、脱毛和其他症状
第2步:仔细检查蹄和趾间部位。
第3步:检查关节灵活性和大小等 步
第4步:检查阴部,如有没有粪便、粪便颜色、缺陷、 步
尾情况等
第5步:检查头部,重点在鼻镜、耳和眼 步
第6步:检查皮肤后,沿下颚至肛门把皮肤切 步 检查皮肤后,
再见
不要破坏软骨组织。打开不同关节, 不要破坏软骨组织。打开不同关节,以便了解局部的 或全面性的问题
第11步:检查心囊、心肌及心室时,不须把心脏整个打开。首找开心 步
囊检查表面心外膜表面,接着打开右心评庢,然后是左心室,由心室顶点 及基部都打开,所有心瓣应是清楚展现给我们检查。
第12步:先检查整个肺部表面,有没有外部病变,最后切开不同部位, 步
部分都打开, 部分都打开,以便评估内容物和黏膜状况
第16步:腹部,除了消化管外,其它器官应要仔细检查,但不须移离 步 腹部,除了消化管外,其它器官应要仔细检查,
它们。注意它们的颜色、大小、一致性、肝表面状况、 它们。注意它们的颜色、大小、一致性、肝表面状况、脾和腹部内泌尿生 殖系统也要检查。 殖系统也要检查。
如检查细菌等。首先找出寰椎和枕骨的关节, 如检查细菌等。首先找出寰椎和枕骨的关节,用针刺入小脑的 脊髓池内,便可以收集到重要的液体。 脊髓池内,便可以收集到重要的液体。
第20步:检查脑部,并不需要把头部和身体分离。使用部分皮肤和结缔组织的 步
附着,它们可能很好的固定头部,同时有帮助锯开头部的工作。首先再次找出寰椎 和枕骨的关节,小心避免割破背部皮肤,见图。接着分开头部和鼻部的皮肤,尽量 分离皮肤接近吻的部分。这样,头部仍附着在尸体上,我们可以找开头部。
猪病病理学诊断的基本知识
二、组织细胞的损伤
3、脂肪变性:是在变性的细胞内出现许多大小不 等的游离脂肪滴。
发生原因:脂蛋白分解,脂肪输入过多,脂肪转 化障碍。脂肪变性主要发生于肝、肾、心等器官。
病理变化:体积增大,色泽变黄、质脆易碎,断 面富有油脂。
对机体影响:是一种中度细胞病变,器官功能明 显下降。
活体心血管系统内,血液 在局部凝固,并牢固地粘 在血管壁上,称血栓形成。 血凝块称为血栓。
一、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二)血栓形成 发生原因:血管内膜损伤,血液性质的改变。 病理变化:在血液速度很快的地方通常形成白色
血栓;在血液速度较慢的地方通常形成混合血栓; 在血流速度极慢的地方通常形成红色血栓;由于 机体广大范围微血管受损,于其内形成的血栓称 为微血栓。 对机体影响:血管破裂处形成的血栓有利于止血; 其他部位的血栓会引起瘀血、梗死、栓塞。
(一)充血:局部组织含血量多于正常称
为充血。
由于小动脉扩张输入器
官组织的血量增多,但
1、动脉性充血 发生原因
静脉回流的血量正常而 发生的充血称动脉性充 血。
对机体影响
一、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充血 1、动脉性充血 发生原因:温热,摩擦,化学物质的刺激。 病理变化:鲜红色,温度升高,体积增大
一、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六)水肿: 发生原因 病理变化 对机体影响
组织间隙内蓄积过多 的组织液称为水肿,体 腔中积有过多的渗出液 称为积水。
一、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六)水肿 发生原因:毛细血管血压上升,血浆胶体渗透压
下降,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淋巴液回流受阻等 导致组织液的生成量大于回流量可以发生水肿。 肾功能障碍,钠水排出受阻在体内瀦留可发生水 肿。 病理变化:皮下水肿呈揑粉状压痕。粘膜水肿粘 膜下层呈冻胶样。肺水肿间质增宽呈冻胶样,体 积与重量增加,切面流出多量带泡沫的液体。实 质脏器水肿不明显。 对机体影响:脑水肿可出现神经症状,肺水肿引 起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可导致窒息,心包积水可 导致心功能障碍。
猪病的病理学诊断 猪病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 养猪技术
猪病的病理学诊断猪病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养猪技术所谓猪病诊断就是认识猪病的过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分析、病理剖检微生物检验、血清学测定等手段,确定猪病的名称、性质,判断疾病的预后提出对疾病的处理意见,制定正确的防治方案,并建立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病的病理学诊断猪病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1、病理学诊断病理学诊断在实际的养猪生产工作中是对猪病进行诊断的重要方法。
主要是将病死猪或者是濒死期致死的猪只进行病理剖检,通过肉眼和显微镜对各个器官及其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进行观察,最终给出正确的诊断。
有的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均能够观察到一定的具有特殊性的病理变化,比如猪瘟、副伤寒、喘气病等,对感染这些疾病致死的猪只进行剖检,观察到特殊性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中即可给出诊断结果。
最急性的病例,通常不会具备特有的病理变化,所以,在临床工作中要尽量多检查几只病死猪只,然后整理多只病死猪的检查结果,一般会总结出某种疾病典型的病理变化特征,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工作有很大的助力。
而另外还有一些疾病,不仅要进行肉眼检查,而且必须将采集到的病料送实验室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综合结果以后才能最终给出确诊结论。
病理学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器材准备,包括胶皮手套、靴子、剖检器材、盛有10%福尔马林的广口玻璃瓶等。
外观检查,指的是对病死猪只的眼、鼻、口、耳、肛门、皮肤和蹄等进行全方面的外观检查。
尸体剖检的操作要点,将病死猪的尸体呈仰卧位姿势,先将肩胛骨内侧和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切断,让其四肢呈摊开状态,随后沿腹壁中线向前至下颌骨切开,继续向后切直到肛门,将皮肤掀开,再把剑状软骨至肛门之间的腹壁切开,沿着左右的最后肋骨处将腹壁至脊柱部切开,将腹腔至肛门之间可以全部暴露。
这时,应该检查腹腔脏器的位置正常与否。
继续从横膈处将食管切断,由骨盆腔将直肠切断,按照肝、脾、肾、胃、肠等的次序,将其分别取出,然后进行具体的检查操作。
胸腔剖检,首先是将膈膜沿着季肋部切断,用刀或者是骨剪将肋软骨和胸骨连接部切断,再将刀伸入到胸腔内,划断脊柱两侧的肋骨和胸椎连接部的胸膜以及肌肉,再用刀按压两侧的胸壁肋骨,使肋骨和胸椎连接处的关节自行折裂从而敞开胸腔。
病猪尸体解剖技术与常见疾病的病理学诊断
病猪尸体解剖技术与常见疾病的病理学诊断1外部检查在进行尸体解剖之前,应先了解病死猪的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观察其天然孔、皮肤、可视黏膜等变化,对病情有个初步诊断,以避免解剖不可解剖的尸体。
猪体表病理变化和可能涉及的疾病见表1。
2.1皮下检查皮下检查在剥皮过程中进行。
从颈、胸及腹中线切开皮肤,在剥皮的同时检查皮下有无充血、炎症、出血、淤血、水肿以及体表淋巴结的大小、颜色和病理变化。
2.2固定、剖开腹腔将腹腔器官摘出尸体取背卧位。
一般先切断肩胛骨内侧和髋关节周围的肌肉(仅以部分皮肤与躯体相连),将四肢向外侧摊开以保持尸体仰卧位置。
从剑状软骨后方沿腹壁正中线由前向后至耻骨联合切开腹壁,再从剑状软骨沿左右两侧肋骨后缘切开至腰椎横突。
这样腹壁被切成大小相等的两楔形。
将其向两侧分开,腹腔脏器即可全部露出。
剖开腹腔时应结合进行皮下检查。
看皮下有无出血点、黄染等。
在切开皮肤时需要检查腹股沟浅淋巴结,看有无肿大、出血等异常现象。
腹腔切开后,须先检查腹腔脏器的位置和有无异物、腹腔器官浆膜是否光滑,肠壁有无粘连。
依次摘出肝、脾、胃网膜、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直肠和肾脏。
分离肠系膜时,要注意观察肠系膜有无出血、水肿及淋巴结变化。
2.3剖开胸腔将胸腔器官摘出先分离胸壁脂肪和肌肉,检查胸腔压力,切断肋骨与肋软骨结合部,切断肋间肌等软组织,暴露胸腔内器官,检查胸腔和心包有无积液及其性状,胸膜是否光滑,有无粘连。
2.4 口腔和颈部器官的采出剥去颈部和下颌部皮肤后,用刀切断两下颌支内侧和舌连接的肌肉。
左手指伸入下颌间隙,将舌牵出,剪断舌骨,将舌、咽喉、气管一并采出。
看气管有无粘液、出血点等。
扁桃体有无肿大、出血点等。
2.5 颅腔剖开(略)清除头部皮肤和肌肉。
先在两侧眶上突后缘作一横锯线,从此锯线两端经额骨、顶骨侧面至枕嵴外缘作二平行的锯线,再从枕骨大孔两侧作一“V”形锯线与二纵线相连。
此时将头的鼻端向下立起,用槌敲击枕嵴,即可揭开颅顶,露出颅腔。
主要猪病剖检诊断
流产、死胎、弱胎及睾丸炎,子宫黏膜充血、出血,有大量黏稠的分泌物。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无特征性肉眼变化,病死仔猪仅见头部水肿,胸腔、腹腔积液,肺发生间质性炎。
猪附红细胞体病
皮肤苍白,黏膜黄染,血液稀薄呈水样,皮下、腹腔的脂肪发黄,肝肿大,呈棕黄色,心外膜、心冠脂肪出血、黄染,淋巴结肿大、水肿。
气喘病
肺的心叶、尖叶、中间叶及部分膈叶的边缘出现肉变或胰变,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猪肺疫
最急性:败血症变化,咽喉部水肿,周围组织胶冻状浸润。
急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肺有不同程度的肝变区,切面呈大理石样,全身黏膜、浆膜、实质器官、淋巴结有出血性病变。
慢性:肺有坏死灶,胸腔、心包腔积液,肺与胸膜相连。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流行性感冒
鼻、喉、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表面有大量泡沫粘液,有时混有血液,病变肺组织呈暗红色,与正常组织界线清楚,颈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猪水疱病
蹄部、鼻端、口唇皮肤、口腔和舌面黏膜、乳房上出现水疱和烂斑,其他器官无特征性病变。
钩端螺旋体
皮下脂肪及多处内脏器官有黄染并有出血变化。
猪弓形虫病
耳、腹下及四肢等处有淤血斑,胃和大肠粘膜充血、出血,肺间质水肿,肝、脾、肾有出血点和坏死灶,淋巴结肿大、出血、坏死。
猪伪狂犬病
无特征性病变,典型病例脑膜明显充血,脑脊髓液增多,肝、脾有坏死灶,肺充血、水肿,胃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
猪细小病毒病
流产、死胎,胎儿可在子宫内被溶解、吸收或有充血、出血、水肿变化。
流行性腹泻
病变主要在小肠,肠壁变薄,肠腔内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胃内空虚。
仔猪白痢
胃肠卡他性炎,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疾
猪场实训病理报告
一、病例概述该猪场保育猪发病,经过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最终确诊为伪狂犬病、高致病性蓝耳病与肺炎克雷伯氏菌混合感染。
经过科学的防治措施,猪群已稳定。
二、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1. 发病时间:仔猪转到保育舍后1周内开始发病。
2. 临床症状:- 咳嗽或打喷嚏,夜间咳嗽声音较重。
- 体温高达41~42℃。
- 采食量明显下降。
- 个别猪只出现呕吐或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
- 皮肤发绀,主要出现在耳朵、尾根、臀部等处。
- 后期出现腹式呼吸或伸颈呼吸。
三、剖检病理变化1. 喉头黏膜充血,会厌软骨可见点状出血,扁桃体溃疡。
2. 心肌和心耳等处有针尖状出血点。
3. 肺脏间质增宽、淤血、水肿,病变区域主要发生在心叶和尖叶,个别严重猪病变区域扩散到隔叶。
4. 胃的喷门或幽门部浆膜面有出血点,胃壁黏膜脱落、出血、溃疡。
5. 脾脏和肝脏表面有粟粒大小的黄白色坏死灶。
6. 肾脏表面有针尖状、红色出血点。
7. 十二指肠和空肠充血、出血,肠黏膜脱落。
8.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充血。
四、实验室诊断1. PCR检测:无菌操作取病死猪肺门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
五、防治措施1. 针对伪狂犬病、高致病性蓝耳病和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针对性治疗。
2. 加强猪舍消毒,降低病原体传播风险。
3. 优化饲料配方,提高猪群免疫力。
4. 对已发病猪只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情扩散。
总结:该病例为伪狂犬病、高致病性蓝耳病与肺炎克雷伯氏菌混合感染。
通过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最终确诊。
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后,猪群已稳定。
为防止类似病例再次发生,建议猪场加强疫病防控,提高猪群免疫力。
养殖场猪病例病理剖析与防控方法
养殖场猪病例病理剖析与防控方法养殖场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部分,而猪病是影响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就养殖场猪病例进行病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方法。
一、养殖场猪病例病理剖析1. 呼吸道感染病- 病理特点:猪群普遍出现呼吸急促、咳嗽,发热等症状,病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猪只死亡。
- 主要病因:常见的病原体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
- 病例分析:呼吸道感染病常常是由于养殖环境不洁净、通风不良等因素引起的。
- 病理剖析:呼吸道感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猪只呼吸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后,引起呼吸道粘膜炎症,进而导致病症发展。
2. 消化道疾病- 病理特点:猪只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明显。
- 主要病因:消化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有猪瘟病毒、细菌等。
- 病例分析:消化道疾病多发生在饲养密度过高、饲料营养不均衡等条件下。
- 病理剖析:消化道疾病的发生主要与养殖场环境卫生状况、饲料质量以及饲养管理等因素有关。
3. 皮肤病- 病理特点:猪体出现皮肤破损、创伤等症状,并常伴有瘙痒感。
- 主要病因:皮肤病的主要病原体有螨虫、寄生虫、真菌等。
- 病例分析:皮肤病多发生在养殖环境不干净、卫生条件差的养殖场。
- 病理剖析:养殖场病毒、细菌的传播是皮肤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螨虫、寄生虫的生长繁殖需要有相关害虫传播。
二、养殖场猪病例防控方法1. 加强养殖场环境整治- 定期清理养殖场内的污物,确保环境的清洁卫生。
- 保持养殖场通风良好,及时修复漏风、渗水等问题。
2. 加强饲料质量监管- 确保饲料质量稳定,避免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发生。
- 饲料一定要经过高温处理,杀灭潜在的病原菌。
3.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根据病情和季节特点,合理选择疫苗接种时间。
- 配置免疫程序,确保及时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只的抵抗力。
4. 加强疫情监测与及时处置- 设立病情监测站点,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检与采样检测。
- 一旦发现病例,要立即隔离患病猪只,并进行相应的治疗与处理。
从猪剖检看猪病
从猪尸体的剖检病变看猪病病理剖检是临床上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尤其是猪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剖检病变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查就能做出初步诊断,对及时防治疫病有及其重要意义。
剖检主要是通过检查组织器官的颜色、气味、性质的变化,为正确诊断提供信息。
不同的疾病病理变化不同,不同的病理变化可提示不同的疾病。
例如眼窝凹陷常见于脱水性疾病,如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感染、猪痢疾等腹泻性疾病.胃肠道出血主要有:猪瘟、猪伪狂犬病、仔猪红痢、猪肺疫、猪丹毒、猪大肠杆菌病、仔猪副伤寒及中毒等。
胃壁水肿以猪水肿病、恶性水肿最常见。
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感染、猪痢疾等消化道疾病由于肠绒毛萎缩、黏膜变性、坏死、脱落而导致肠壁菲薄、透明。
猪瘟在回盲瓣有轮层状溃疡,“扣状肿”是慢性猪瘟的特征。
猪副伤寒常见肠黏膜表面覆盖糠麸样物质.猪副猪嗜血杆菌病可见弥漫性浆膜炎.肾脏出血点常见于:猪瘟、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猪丹毒、猪肺疫形成大红肾。
口蹄疫、猪脑心肌炎病毒感染易引起心肌炎,口蹄疫见有“虎斑心"变化。
猪丹毒、猪链球菌病常引起心内膜炎。
引起心外膜及心冠脂肪出血的常见于败血型疾病如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猪链球菌病等,并且这些疾病还通常引起心包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还可见“绒毛心”。
猪蓝耳病可引起肺出血斑.猪喘气病、猪附红细胞体引起间质性肺炎或小叶性肺炎,肺肉变或虾肉变。
而猪肺疫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常引起大叶性肺炎,肺肝变.猪肺疫、猪弓形虫病、猪蓝耳病可引发肺水肿,肺间质增宽,猪圆环病毒呈萎缩性肺炎,肺萎缩。
猪副伤寒病在肝脏易形成副伤寒结节,猪瘟脾脏的褐色梗死、淋巴结大理石样变都具有特征性。
淋巴结肿大、出血常见于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等.猪圆环病毒、猪蓝耳病常引起淋巴变性、坏死,猪圆环病毒淋巴结异常肿大,可达3-5倍。
猪瘟、猪伪狂犬病、附红细胞体感染、猪丹毒、猪肺疫、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病、李氏杆菌病等常引起败血症变化。
猪疾病解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猪的解剖结构,了解猪的生理功能,观察猪疾病时的病理变化,提高学生对猪疾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动物:健康猪一只2. 实验工具: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镊、解剖板、解剖盘、解剖针、解剖显微镜、注射器、酒精、碘酒、生理盐水等。
3.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实验动物处死,进行皮肤消毒,并剪开皮肤,暴露肌肉和内脏。
(2)解剖外部结构:观察猪的外部形态,包括头部、颈部、躯干、四肢等部位,注意观察皮肤、毛发、皮肤颜色、血管、神经等结构。
(3)解剖内部结构:① 解剖胸腔:观察胸腔内器官,包括心脏、肺、心脏大血管、食管等,注意观察心脏形态、肺叶、血管走向等。
② 解剖腹腔:观察腹腔内器官,包括肝脏、胃、小肠、大肠、脾脏、肾脏、膀胱等,注意观察器官大小、形态、颜色、质地等。
③ 解剖盆腔:观察盆腔内器官,包括生殖器官、肛门、直肠等,注意观察生殖器官形态、颜色、质地等。
④ 解剖肌肉和骨骼:观察肌肉和骨骼结构,包括肌肉形态、颜色、质地,骨骼大小、形态等。
(4)病理观察:① 观察心脏:观察心包、心肌、心内膜等部位,注意心包积液、心肌梗死、心内膜炎等病变。
② 观察肺:观察肺叶、肺泡、支气管等部位,注意肺炎、肺水肿、肺气肿等病变。
③ 观察肝脏:观察肝脏表面、切面、质地等,注意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病变。
④ 观察胃和小肠:观察胃壁、小肠壁等部位,注意胃炎、肠炎、溃疡等病变。
⑤ 观察肾脏:观察肾脏表面、切面、质地等,注意肾炎、肾结石等病变。
⑥ 观察生殖器官:观察生殖器官形态、颜色、质地等,注意生殖器官疾病。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外部结构:猪的外部形态呈长方形,皮肤光滑,毛发较短,四肢强健。
(2)内部结构:猪的胸腔、腹腔、盆腔等部位器官完整,无异常。
(3)病理观察:心脏、肺、肝脏、胃、小肠、肾脏等器官均无病变。
2. 分析:(1)猪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符合猪的正常解剖结构。
【临床诊断】从猪解剖看猪病!
【临床诊断】从猪解剖看猪病!猪病的确诊最终有待于实验室诊断,但发病初期对死亡的猪只进行解剖,发现可疑症状或示病症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紧急接种,及时扑灭,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死亡猪只应在2h~4h内解剖较好,时间越长,效果越差。
解剖前,对死猪外表进行简单清洗,注意外伤及体外肿胀、脓肿、鼓包、水泡及破溃的溃疡面等异常。
术者身体如手、手臂无破损,视觉、嗅觉正常。
手术器械齐全、完备,消毒措施及术后处理措施得当,做到无污染。
解剖地点最好在剖检室,甚至因陋就简,在野外宽阔平地也可。
死亡猪只仰卧固定,助手扶正四肢,分开两后肢,从后腹部开始,切开腹部,露出盆腔器官。
首先检查膀胱。
放干尿液,翻卷膀胱,看膀胱内壁有无出血点,如有出血点,必是猪瘟(CSF)无疑。
继续探查腹腔。
检查回盲瓣接口处,位于回肠与盲肠的“T”字路口。
盲肠就是一截没有出路的肠管,游离在腹腔内,很好找,小心剪开接头处(稍远点)外缘,然后铺平,在回肠到达盲肠的入口处可见一个“肉片”状瓣膜组织,即回盲瓣,回盲瓣的作用是防止肠内容物返流。
假若看成是圆形或近似四边形,就有一边连在入口处,其余三边“游离”状,能关闭自如,正常健康时呈关闭状态。
如在面向回肠一面有纽扣样溃疡,即是CSF的典型症状。
再检查肾脏,CSF 有“麻雀卵”样病变,即肾脏表面有麻点,片状黑、褐斑,很好确认。
检查脾脏。
一般发热性疾病都有脾脏肿大、发黑症状,是血流淤滞的结果;还发现有时肠臌气(无论大、小肠)肠管表面血管充血、淤血,内容物稀薄,灰、黄色,腹泻病此症状明显,有指导意义。
腹腔背侧(仰卧腹部向上)有积血,死亡时间短的猪只刚打开腹腔有高温感觉,提示其生前发过高热;还有肝脏肿大,变黑、褐色,形成原因同脾脏,肝脏边缘坏死,发白,是肝损害的表现,结合其他病理变化做出综合判断。
无任何症状突发死亡的猪,肝脏、脾脏肿大尤为明显,提示为慢性病急性发作,前几天就有发病症状,只是饲养员忽略未发现罢了,若仔细观察,肯定与别的猪精神不同,如食欲减退、假采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病的病理剖检诊断来源:阳光空间作者:阳光(一) 尸体剖检概述尸体剖检就是运用病理解剖学的知识,通过检查尸体的病理变化,获得诊断疾病的依据。
我们在猪病防治的实践中往往可发现急性死亡的病例,有的病猪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或不典型,给诊断疾病带来了困难,特别是出现群发性或流行性的疾病时,需要尽快确诊,在实验室诊断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对病猪或病死猪进行病理剖检诊断显得十分必要,它具有方便快速、直接客观等特点,况且有的疾病通过病理剖检, 便可一目了然地确诊。
此外,尸体剖检还常被用来验证病死猪生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正确性,对于某些疾病的科学研究、兽医的剖检以及兽医卫生检验等方面都与尸体剖检有密切的关系。
尸体剖检是一门综合的学科,需具备病理生理、病理解剖、传染病及微生物等学科的知识,在进行剖检时对所见的病变应做到全面观察,客观描述,详细记录,然后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推理,从中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病理解剖学诊断,同时还要防止病原的扩散和人为的传播,做好环境的消毒和尸体的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二) 尸体的变化猪死亡后,受体内存在的酶和细菌的作用,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逐渐发生一系列的死后变化,其中包括尸冷、尸僵、尸斑、血液凝固、尸体自溶与腐败。
正确地辨认尸体的变化,可以避免把某些死后变化误认为是生前的病理变化。
1.尸冷猪死亡后由于体内产热过程停止,尸体温度逐渐降至同于外界环境温度的水平。
尸体温度下降的速度,在最初几小时较快,以后逐渐变慢。
通常在室温条件下,平均每小时下降1℃,当外界温度低、尸体消瘦时,尸冷可能发生快些。
了解或测定尸冷有助于确定死亡的时间。
2. 尸僵猪死后几个小时(一般3--6个小时),即从头部开始,各部位的肌肉痉挛性收缩而变为僵硬,各关节不能屈伸,尸体固定成一定的姿态,这种现象称为尸僵。
尸僵发生的顺序是头、颈、前肢、躯干和后股,至10~24小时发展完全, 在死后24~48小时尸僵按原来顺序开始消失,肌肉变软。
尸僵除见于骨骼肌外,心肌、平滑肌同样可以发生,心肌的尸僵在死后半小时左右即可发生。
环境温度较高时,尸僵出现较罕,解僵也快;寒冷的条件下则出现较晚,解僵也慢。
瘦肉型的猪尸僵较明显,死于破伤风、水肿病的猪由于死前肌肉运动较剧烈,尸僵发生快而明显。
死于败血症的猪,尸僵不显著或不出现尸僵。
3.尸斑猪死亡后,由于心脏和大动脉管的临终收缩及尸僵的发生,将血液排挤到静脉系统内,并由于重力作用,血液流向尸体的低下部位,使该部血管充盈血液,组织呈暗红色(死后1--1.5个小时出现)。
初期,用指压该部可使红色消退,并且这种暗红色的斑可随尸体位置的变更而改变。
后期, 由于发生溶血,使该部组织染成污红色(一般在死后24小时左右开始出现),此时指压或改变尸体位置时也不会消失。
尸斑在尸体倒卧侧的皮肤、肺肝、肾等表现均很明显。
要注意不要把这种病变与生前的充血、郁血相混淆。
在采取病料时,如无特异病变或特殊需要,最好不取这些部位的组织作为病料。
4.血液凝固猪死后不久,在心脏和大血管内的血液即凝固成血凝块。
死亡较慢者,血凝块往往分为两层,上层呈黄色鸡油样的是血浆,下层呈暗红色的为红细胞。
急性死亡病猪的血凝块呈一致的暗紫红色。
死于败血症或窒息、缺氧的病猪,血液凝固不良并呈暗褐色。
剖检时,要注意将血凝块与生前形成的血栓相区别。
5.尸体自溶和腐败尸体自溶,是指体内组织受到酶(细胞溶酶体的酶)的作用而引起自体消化的过程,表现最明显的是胃和胰腺。
当外界气温高时,死亡时间较久的尸体常见到胃肠道粘膜脱落,这就属于自溶现象。
尸体腐败,是指尸体组织蛋白由于细菌的作用而发生腐败分解的现象。
参与腐败过程的细菌主要是来自肠道内的厌氧菌,也有从体外进入的,腐败后的尸体表现腹围膨大、尸绿、尸臭。
死于败血症或大面积皮肤创伤化脓的尸体,腐败速度更快。
尸体腐败后,破坏了生前的病变,因此,猪死后应尽早进行剖检。
(三)尸体剖检的注意事项第一,剖检场地应选择便于消毒和防止病原扩散的地方, 最好在专设的解剖室内剖检。
若条件不具备,可选在距房舍、猪群、道路和水源较远,地势较高燥的地方进行。
剖检前先挖2米左右的深坑,坑内撒些生石灰,便于剖检后对尸体作无害化处理。
第二,剖检的器械主要是刀、剪、镊子,有时需要手锯、斧子等。
若要将病料作微生物检查,则需准备载玻片、灭菌培养皿等,如果要作组织学检查,则应配制10%福尔马林溶液或95%酒精。
常用的消毒液有3%来苏儿、0.1%新洁尔灭等。
剖检人员应配备工作服、胶靴、一次性塑料手套等。
第三,病猪死亡后,若需剖检则应尽快进行,因为一旦尸体腐败后,病变无法看清。
特别在夏天气温较高时,死亡几小时后就可能腐败。
第四,尸体从猪舍搬运到剖检地点时,要防止病原的扩散,可将尸体装入塑料袋内,也可用浸透消毒液的棉花堵塞尸体的天然孔,并用消毒药液喷湿体表各部。
运送尸体的车辆和绳索等,用后要严格消毒。
第五,剖检人员要注意个人的防护,在剖检时应穿着工作服、胶靴、戴工作帽、手套,若不慎割破剖检人员的手指,应立即进行消毒和包扎。
当血液或其他渗出物喷人眼内时,应用2%硼酸液洗眼,特别在怀疑为人畜共患病时更应慎重。
第六,剖检完毕,对于尸体、垫料和被污染的土层一起投入坑内,撒上生石灰或喷洒消毒液后用土掩埋,有条件也可焚烧。
附着于剖检器械及衣物上的脓汁和血渍等污物,先用清水洗,再作煮沸处理或用药物消毒,防止病原扩散。
(四) 病料的采集、保存和运送猪病的种类很多,有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如白痢、黄痢等,比较容易诊断;有的表现出特异性的症状和病变,如水肿病、气喘病等,可以一目了然。
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疾病缺乏特征性的病变,甚至肉眼看不到明显的病变,有的出现两种以上不同疾病的复杂病变,而本场又缺乏实验室诊断的设备和条件,为了弄清病因,正确诊断,需要采集病料,送至有关单位或诊断室作进一步检验。
现将细菌、病毒、寄生虫、毒物和病理组织学的检查材料的采集、保存和运送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1. 细菌和病毒学检查材料第一,取料时间要求在患畜死后即行采取,最好不超过6小时。
剖开腹腔后,首先取材料,再作检查,因时间拖长后肠道和空气中的微生物都可能污染病料。
第二,采集病料时应行无菌操作,所用的容器和器械都要经过消毒。
刀、剪、镊子用火焰消毒或煮沸消毒(100℃,15--20分钟);玻璃器皿(如试管、吸管、注射器及针头等)要洗干净, 用纸包好,高压灭菌(1.5千克/平方厘米,121℃,20--30分钟)或干热灭菌(160℃,2小时)。
第三,采病料要有目的地进行,首先怀疑是什么病,就采什么病料,如果不能确定是什么病时,则尽可能的全面采集病料。
取料的方法如下:①实质器官(肝、脾、肾、淋巴结) 先用废刀(新刀火烧后易损坏)在酒精灯上烧红后,烧烙取材的器官表面,再用灭菌的刀、剪、镊从组织深部取病料(约1--2立方厘米大小),放在灭菌的容器内。
②血液、胆汁、渗出液、脓汁等流汁病料先烧烙心、胆囊或病变处的表面,然后用灭菌注射器插入器官或病变内抽取, 再注入灭菌的试管或小瓶内。
猪死后不久血液就凝固,无法采血样,但从心室内尚可取出少量(多数为血浆)。
若死于败血症或某些毒物中毒,则血液凝固不良。
③全血是指加抗凝剂的血液。
用无菌操作从耳静脉采血3--5毫升,盛于灭菌的小瓶内,瓶内先加抗凝剂(20%拘椽酸钠或10%乙二胺四醋酸钠)2--3滴于5毫升血液中,轻轻振摇。
④血清同上方法采出3--5毫升血液,置于干燥的灭菌试管内,经1--2小时后即自然凝固,析出血清。
必要时可进行离心,再将血清吸出置于另一灭菌的小管内,冰冻保存。
⑤肠内容物及肠壁烧烙肠道表面,用吸管插穿肠壁,从肠腔内吸内容物,置人试管内,也可将肠管两端结扎后取出送检。
⑥皮肤、结痂、皮毛等用刀、剪割取所需的样品,主要用于真菌、疥螨、痘疮的检查。
⑦脑、脊髓等病料常用于病毒学的检查。
无菌操作法采集病死猪的脑或脊髓,冰冻保存和送检。
第四,送检材料的包装和运送要求如下:①涂片自然干燥,在玻片之间垫上半节火柴棒,避免磨擦,将最外的一张倒过来使涂面朝下,然后捆扎,用纸包好。
②装在试管、广口瓶或青霉素瓶内的病料,均需盖好盖,或塞好棉塞,然后用胶布粘好,再用蜡封固,放入保温箱中,盛病料的容器均应保持正立,切勿翻倒,每件标本都要写明标签。
③病料送检时,远道应航空托运或专人送检,并附带说明,内容包括送检单位、地址、动物种类、何种病料、检验目的、保存方法、死亡时间、剖检取材时间、送检日期、送检者姓名及电话号码,并附上临床病例摘要。
2. 寄生虫学检查材料第一,血液寄生虫(如血孢子虫),需送检血片及全血。
第二,线虫(绝大部分在胃肠道,也有的在肺、肾等处)主要是挑拣虫体(要注明采集的部位),尽可能多拣一些,并把它保存在4%福尔马林或70%的酒精中。
3. 毒物学检查材料第一,要求容器清洁,无化学杂质,要洗刷子净,不能随便用药瓶盛装,病料中更不能放入防腐消毒剂,因为化学药品可能发生反应而妨碍检验。
第二,送检材料应包括肝、肾、胃、肠内容物及怀疑中毒的饲料样品,甚至血和膀胱内容物。
第三,每一种病料应该放在一个容器内,不要混合。
第四,专人保管、送检,除微生物检查所附带的说明外,尚须提供剖检材料,提供可疑的毒物。
4. 病理组织学检查材料第一,及时采取,及时固定,以免自溶出现死后变化,影响诊断。
第二,所切取的组织,应包括病灶和其邻近的正常组织两部分。
这样便于对照观察,更主要的是看病灶周围的炎症反应变化。
第三,采取的病理组织材料,要包括各器官的主要结构, 如肾应包括皮质、髓质、肾乳头及被膜。
第四,选取病料时,切勿挤压(可使组织变形)、刮抹(使组织缺损)、冲洗(水洗易使红细胞和其他细胞成分吸水而胀大, 甚至破裂)。
第五,选取的组织不宜太大,一般为3×2×0.5或1.5×1.5×0.5(厘米)。
尸检取标本时可先切取稍大的组织块,待固定一段时间(数小时至过夜)后,再修整成适当大小,并换固定液继续固定。
常用的固定液是10%福尔马林,固定液量为组织体积的5--10倍。
容器可以用大小适宜的广口瓶。
第六,当类似的组织块较多,易造成混淆时,可分别固定于不同的小瓶内,并附上标记(用铅笔标明的小纸片和组织块一同用纱布包裹),再行固定。
第七,将固定好的病理组织块,用浸渍固定液的脱脂棉包裹,放置于广口瓶或塑料袋内,并将口封固,再用于棉花包装入木盒内寄送。
此时,应将整理好的尸检记录及有关材料一同寄出,并在送捡单中说明送检的目的和要求,5. 猪常见传染病应送检的病料(1)猪瘟取血清、脾、肝、肾、淋巴结,作病原学、病理组织学和血清学的检查。
(2)猪乙型脑炎、伪狂犬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细小病毒感染等疾病取血清、脑组织、睾丸及死胎,作血清学、病原学和组织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