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青岛大学临床医学(儿科学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青岛大学临床医学(儿科学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0dd77d9b6648d7c1c746f3.png)
周、小儿内科学实习16周(含社区医学实践1周)、儿童保健学实习4周、小儿外科学实习8周、
小儿传染病学实习4周。
4.各环节学时学分设置
各环节学时学分安排表
类别
类型
通识教育必修课
必修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
集中实践
必修课合计
学时(含理论和实验实践) 学分(含理论和实验实践) 占总学分比例%
632 学时+1 周 1232 学时 1010 学时 48 周
Ⅰ(下)
16
人体显微结构学
实验Ⅰ(上)
16
人体显微结构学
Ⅰ(下)
17
医学遗传学
17
系统解剖学Ⅰ
18
组织学与胚胎学
Ⅰ
18
生理学Ⅰ
19
生物化学Ⅰ
目标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标2
√ √ √ √ √ √ √ √ √ √ √ √
目标3
目标4
目标5
目标6
考 核 方
考 试 方
先修课 程
开课单位
备注
通识教育 C3000030 军事理论与
必修课 0008
训练
1
1周
1周 √
考式查 开式卷 无
通识教育 必修课
C2300010 1001
思想道德修 养与法律基
础
3
48
32
16
√
考试 闭卷
无
马克思主 义学院
通识教育 C2300010 中国近现代
必修课 1002
史纲要
4.3% 9.8% 14.1%
临床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abd13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a.png)
临床人才培养方案临床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医德医风的临床医学人才,能够胜任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
二、培养内容1.医学基础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课程,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临床诊断技能通过临床实习、病例讨论、病理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技能,提高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
3.临床治疗技能通过临床实习、手术操作、病例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技能,提高临床操作能力和治疗效果。
4.医学伦理和医患沟通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医学伦理素养,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5.科研能力通过科研课程、实验室实践、论文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三、培养模式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本方案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实习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导师制度本方案实行导师制度,每位学生都有一名导师,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3.多元化教学本方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讲授、病例讨论、实验室实践、临床实习、科研论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
四、培养评价1.学业成绩评价学业成绩评价包括期末考试、课程作业、实验报告等,评价学生对医学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2.临床实习评价临床实习评价包括临床操作能力、病例分析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评价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表现和能力。
3.科研成果评价科研成果评价包括科研论文、科研项目等,评价学生在科学研究中的表现和能力。
五、培养成果本方案培养出的临床医学人才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良好的医德医风,能够胜任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为社会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青岛大学临床医学专业(5+3)人才培养方案
![青岛大学临床医学专业(5+3)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cc6f9c83d049649b6658f3.png)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已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 1 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 1 个,国家 级精品课程和国家双语示范课程 2 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实验区 1 个。省级教学团队 2 个,省级精品课程 2 门,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 19 个。
临床医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128 名,其中教授 50 名,副教授 49 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1 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5 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 名,省级教学名师 1 名。兼职教 授 508 名,副教授 992 名。临床医学专业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国家级人才培 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 个。拥有临床技能实验室(培训中心)8 个,11 所临床医学院和 4 所教 学医院,供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床位达 16000 张。
四、课程设置
1.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2.核心课程 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精神病学、神经病学。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实验、临床技能学、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等。 专业实习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通科实习 48 周,主要为内科 16 周(含社区实践 1 周),外科 16 周,妇产科学 8 周,儿科学 8 周。通过通科实习,使学生熟悉临床工作环境, 培养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第二阶段为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阶段,时间为 3 年,按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及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标准与要求进行培养。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7.27版)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7.27版)](https://img.taocdn.com/s3/m/9cf0313cf111f18583d05a51.png)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学科门类医学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专业名称临床医学 Clinical Medicine专业代码 100301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医学教育及科研等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
三、基本培养规格与素质要求: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职业态度及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2、掌握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制定合理的临床处理方案的能力。
4、具有对急、难、重症的确认并依据救治的基本原则,作初步处理的能力。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6、能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7、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应用外语阅读本专业书刊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五、专业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六、学制五年七、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八、教育教学活动周计划(附件一)九、学时学分构成表(附件二)十、课程计划表(附件三)十一、相关说明附件一教育教学活动周计划附件二学时学分构成表附件三课程计划表2、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课由学工部(处)、人武部在新生入学时组织实施并考核,不计入总学时、总学分。
3、形势与政策安排课外讲座,大学生社会实践不计入总学时、总学分。
4、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安排课外讲座,第二、七学期各安排理论课8学时,实践课6学时,不计入总学时、总学分。
(十一)相关说明1、影像诊断学包含放射诊断学和超声诊断学。
2、第10学期学生实习返校进行临床执业技能训练与考核,其中执业医师导论4学时,外科学24学时,内科学24学时,妇产科学12学时,儿科学12学时,传染病学12学时,神经病学12学时。
3、第八、九学期专业实习52周。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2e764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c.png)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临床医学是医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临床医学专业人才,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首先,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包括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
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专业的基础,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临床技能包括临床诊断、治疗、手术等实践技能的培养。
培养方案要明确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以及相关的考核标准。
其次,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还应包括临床实习和实践教学的环节。
临床实习是医学专业学生在医院临床部门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培养方案要明确实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和要求,以及相关的实习指导和考核制度。
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参与临床科研项目,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第三,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还应包括人文素养和专业道德的培养。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高度责任和敏感性的专业,医生需要具备高度的人文关怀和专业道德。
培养方案要加强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医学道德操守。
最后,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还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医学领域不断发展,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包括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临床实习和实践教学的环节,人文素养和专业道德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可以培养出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临床医学专业人才。
临床医学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临床医学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03c2c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f.png)
临床医学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方案在当今社会,人才的稀缺已经成为制约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对于医学领域来说,优秀的临床医生更是尤为重要。
鉴于此,为了培养更多的临床医学优秀青年人才,我们制定了以下详细可行的培养计划。
一、项目概述本培养计划旨在发现和培养具有临床医学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使其成为临床医学领域的栋梁之才。
二、选拔和选拔标准1.选拔范围:全国范围内的医学院校本科生或研究生。
2.选拔标准:根据学术成绩、实践经验、科研能力和医学道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三、培养阶段与内容1.初级培训阶段初级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该阶段主要包括以下课程:(1)基础医学对于临床医学来说,基础医学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系统学习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课程,学生可以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临床实践在初级培训阶段,学生将有机会接触到临床实践,通过观察临床诊疗过程、参与医患沟通等方式,了解临床医学的实践操作,并逐步掌握基本的临床技能。
2.中级培训阶段中级培训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该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专业课程在这个阶段,学生将学习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学科的相关课程,并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一到两个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2)实践经验通过临床实习和轮转,学生将进一步提高临床技能和实践经验,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高级培训阶段高级培训阶段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成为临床医学领域的专家。
该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1)学术研究在这个阶段,学生将有机会参与临床科研项目,了解科研方法和过程,并逐渐独立完成一定的科研课题。
(2)临床实践和指导在高级培训阶段,学生还将参与医院的临床工作,同时担任指导学生的角色,培养他们的临床指导和培养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16dea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2.png)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基础医学知识培养: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科目的学习,为临床医学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临床技能培养:包括临床诊断技能、治疗技能、手术技能等临床操作的培训和实践,通过临床轮转和实习等方式,让学生熟悉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 临床实习培养:通过在医院实习,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临床环境和病人,学习如何与病人交流、如何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同时还可以参与到病例讨论和治疗方案制定等工作中。
4. 科研能力培养:临床医学专业还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包括学习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如何设计和进行临床研究等,培养学生对医学科研的兴趣和能力。
5. 专业素养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还包括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如尊重病人隐私、保护病人权益等方面的培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等。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根据不同学校和不同级别的教育目标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以上几个方面是比较基础和重要的内容。
学生在完成临床医学专业培养后,可以具备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能够
进行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
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
![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https://img.taocdn.com/s3/m/cee9cca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2.png)
人才培养方案临床医学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和职业素养,能够胜任临床医疗、预防保健、医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1. 掌握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以及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人文精神。
3. 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和医学发展的需求。
三、课程设置
1. 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
2. 医学基础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3. 临床专业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等。
4. 实践教学环节:临床见习、临床实习、毕业实习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实践教学:加强临床见习和实习,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3.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五、考核评价
1. 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实践操作等多种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实习考核: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临床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评价。
3. 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术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六、毕业与学位授予
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教学环节,经考核合格,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89bcb1a0116c175f0e488a.png)
---------------------------------------------------------------最新资料推荐------------------------------------------------------ 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人才培养方案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100201K 专业名称:临床医学(七年制) Clinical Medicine(Seven-year program)二、专业培养目标以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为原则,培养具有良好的医学职业素养,掌握相关的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临床医师。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1.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4)尊重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1 / 12(5)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主动寻求其它医师的帮助。
(6)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己的权益。
(7)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2. 知识目标(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
(3)掌握生命各个阶段各种常见疾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人才培养方案(临床医学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临床医学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b7a0736d58f5f61fb73666f0.png)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医学专业代码:100201K一、培养目标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及“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医教结合,面向基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临床实践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毕业后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规格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接受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初步的医疗、健康宣教、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愿为医学事业贡献力量。
2.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关爱病人,尊重病人人格,尊重个人信仰,保护病人隐私;坚持预防为主,着力减轻和祛除患者的病痛,提供临终关怀,始终将病人及社区具名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尊重同仁,具有相互关爱、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3.树立卫生经济学观念,坚持公平有效分配和合理使用有限资源的原则,选择合理的诊治方案。
4.充分认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能够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让其充分理解并参与诊疗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5.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终身学习观念,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不断自我完善,勇于创新,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方法。
(二)知识要求1.掌握医疗卫生有关法律法规,学会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2.掌握医学人文相关知识,认识到环境、社会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能够用于指导学习和医学实践。
3.掌握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精神疾病)和急症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产科常见急症、产前和产后的保健原则及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
4.掌握预防医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39df1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4.png)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4左一、培养目标1.理论基础: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2.实践经验:通过实习、规培等途径,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提高诊疗能力。
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我们要根据培养目标,合理安排课程,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到最实用的知识。
1.基础课程:包括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让学生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实践课程:安排实习、规培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诊疗能力。
4.跨学科课程:开设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学科思维。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1.课堂讲授:结合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讲解理论知识。
2.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模拟教学:利用模拟人、虚拟现实等技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练习临床操作。
4.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参与诊疗工作,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
四、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我们要选拔优秀的教师,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1.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进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
2.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开展教育教学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为学生树立榜样。
五、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他们提供指导。
1.学生评价:定期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教育教学的满意度。
2.教师评价: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3.行业反馈:加强与临床医学行业的沟通,了解行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09868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f.png)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具备较强科学精神、良好医德医风、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临床医学人才。
他们应具备独立诊治疾病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在医疗、科研、教育和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培养内容1.医学理论基础。
学生应全面学习和掌握生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理解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熟悉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原则。
2.临床医学实践。
学生通过临床轮转实习,学习和实践各科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培养临床思维和病人管理能力。
3.医学科研。
学生应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方法,能够进行医学研究和文献综述,掌握基本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4.专业管理和人文素养。
学生应了解医学伦理和法律,掌握医学管理和卫生政策的基本原则,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对社会和患者情感关怀,提升医德医风。
三、培养模式1.教学模式。
采用问题驱动、任务型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2.实践模式。
设置临床轮转实习课程,让学生在医院和社区的临床实践中学习和实践,亲身接触患者和疾病,实际操作诊疗和治疗方法。
3.科研模式。
建立科研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医学科研项目,推动学生参与实际的医学研究和课题探究,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培养方法1.课堂教学。
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特点,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通过讲座、讨论和研讨会等形式,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实习实训。
设置系统的临床轮转实习,让学生参与和观察临床工作,学习医生的诊疗技能和沟通能力,实践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科研实践。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医学研究和文献综述,学习科学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0bcc1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2.png)
拥有先进的实践教学设备和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能够满 足学生临床实践的需求。
优秀的师资队伍
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 的教育教学和指导。
就业前景广阔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可在各级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临床医学及相案,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 素质评价结果,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05
培养特色与优势
培养特色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注重学生在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等领 域的全面发展,同时针对临床医学专业
进行深度培养。
注重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
通过科研项目、创新实践等方式,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推动
临床实习
临床技能培训
通过临床实习,培养学生掌握 临床诊断、治疗、手术等技能
,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临床思维培养
通过参与临床病例讨论、病情分析 等,培养学生具备临床思维能力和 独立处理病人的能力。
医患沟通能力
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培养学生具 备医患沟通能力,提高医疗服务水 平。
学术科研训练
科研项目参与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或医院的科研 项目,培养其科研能力和创新意
识。
学术论文撰写
通过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提 高其学术论文撰写能力和学术素
养。
学术会议交流
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了解学 术前沿动态,拓宽学术视野,增
强学术交流能力。
04
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01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组织
成立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对教学活动进行
全面、客观、公正的监督和评估。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临床医学优秀青年人才 培养计划方案
![临床医学优秀青年人才 培养计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b3588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19.png)
临床医学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鉴于临床医学领域对优秀青年人才的需求,我们特制定了临床医学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本计划旨在培养具备扎实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临床实践能力以及独立研究能力的优秀青年医生,以满足医学领域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需求。
二、计划内容1. 学术培训通过参与各种临床研究项目和临床实践,培养青年医生具备系统的学术研究方法和知识,提高其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2. 临床实践设立一定时间的临床实践阶段,使青年医生能够独立完成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掌握重大疾病的救治技术,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判断力。
3. 学科交流和合作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会、学科交流和学术讲座等活动,鼓励青年医生与国内外优秀医学专家、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提高其国际眼界和合作能力。
4. 导师指导每位青年医生配备一名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科研经验的导师,指导其全程参与临床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及时的专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
5. 综合评估与奖励机制设立严格的评估体系,对参与者的学术研究成果、临床实践水平和专业能力进行评估,并根据综合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
三、计划实施1. 招生对象本计划面向已具备医学本科或以上学历且年龄不超过35岁的临床医生。
2. 招生名额每年招收不超过10名优秀青年医生参与本计划。
3. 实施时间本计划每年开始时间为9月1日,为期两年。
4. 实施机构本计划由本市医学院牵头,临床医学研究院负责具体实施。
5. 资金支持确保本计划能够充分发挥效益,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包括学术研究经费、临床实践经费和学术交流费用等。
四、预期效果通过本计划的实施,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 培养一批有丰富临床经验、独立开展临床工作的优秀青年临床医生。
2. 培养一批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临床医学青年科研人才。
3. 提高本市医学院的学术研究水平和科研实力。
4. 为临床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资源。
五、实施保障为确保本计划的顺利实施和高效运作,将成立临床医学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牵头单位领导负责,并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评估和监督。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0b0e3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0.png)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目标及培养要求: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掌握基本医学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独立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常见、多发病,掌握基本的医疗卫生管理和科研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够适应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的高级临床医师。
培养要求:1.掌握临床医学理论和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2.掌握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3.具备临床技能,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等;4.掌握医疗卫生管理和科研方法,能够进行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够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注重医患关系的建立;6.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不断更新医学知识,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二、培养计划:1.入学阶段(1-3年级):-学习基础医学科学,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学习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包括医学心理学、人体生殖与发育、医学遗传学等;-掌握临床技能,如体格检查、常用实验室检查、常用影像学检查等;-开展基础医学实验和临床实习,加深对医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临床技能的掌握;-建立医学科研意识,参与科研项目和论文写作。
2.临床阶段(4-5年级):-学习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参与临床轮转实习,加深对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理解;-学习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包括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等;-学习医疗卫生管理,包括医院管理、医疗质量控制等;-参与临床科研项目和论文写作,培养科研能力。
3.毕业阶段:-参加临床医学综合考试,获得医师资格证书;-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医学研究成果;-参加医学领域的继续教育课程,不断更新医学知识。
三、培养方法:1.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加强临床教学和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2.小班教学:采用小班教学模式,注重个性化培养,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3.实践课程:设立实践课程,包括临床操作技能训练、临床实习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多样化评估:采用综合评价和多角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考试成绩、实习表现、论文撰写等。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d84c3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0.png)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实习训练、科研训练等多方面的教育方式,培养能够胜任临床医学工作的专业人才,并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跨学科的支持。
临床医学是医学领域的核心,是医疗实践的主要方面,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人才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目标1.掌握医学知识,熟练运用基本的医学技能。
2.具备临床医学思维和分析疾病的能力,能够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3.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尊重生命、维护患者权益、关注患者痛苦。
4.掌握基本的医疗保健知识和技能,能够预防和处理医疗事故。
5.能够积极开展医学科研工作,不断提升临床医学的水平和质量。
二、培养模式1.课堂教学:注重基础医学的教学,包括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同时加强临床医学相关知识的教学,如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等。
2.实践教学:包括临床实践、救护实践和临床技能操作实践等。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实际情况,掌握实践技能,增加实际经验。
3.临床实习:要求学生在临床医学环境中实习,了解临床医学的实际操作和应用,包括带头负责诊断、治疗和预防病情,掌握现代医疗设备的使用、熟悉标准的临床实践,维护医疗秩序等。
4.科研训练:加强与临床医学研究相关的课程和实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严密方法,以便能够开展科学研究,获得相关的科研成果。
三、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
2.临床学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3.实践课程:包括救护实践、临床操作实践等。
4.科研课程:包括医学研究方法、统计学、流行病学等。
四、考核方式1.理论考核:通过笔试、课堂测试等方式进行,考核学生对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实践考核:包括临床实习考核、操作实践考核等,考核学生操作实际情况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科研考核:包括论文撰写、科研成果评定等,考核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5ba76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f.png)
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1. 基础医学知识,学生在前期会学习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打下扎实的医学基础。
2. 临床医学知识,学生会学习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
科学、精神科学等临床医学专业知识,了解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方法。
3. 临床实践,学生需要进行临床实习,亲身参与临床工作,例
如在医院的各科室进行轮转实习,从而熟悉临床工作流程和规范。
4. 医学伦理和法律知识,学生需要学习医学伦理和法律知识,
了解医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
5. 科研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医学科研基本能力,包括文献
检索、论文撰写等科研技能。
6. 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包括沟通能力、
团队合作精神等。
7. 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诊疗能力,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技能。
总的来说,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方案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医学知识、临床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人文素养,使他们能够成为具备扎实医学基础和临床技能的合格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0201K)一、专业介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建立于1946年,1986年成为山东省省属院校12个重点专业之一,2002年获批设立7年制,2006年获批招收学历教育留学生,200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15年获批招收“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
现为本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专业学位类型2种。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已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双语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19个。
临床医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8名,其中教授50名,副教授49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5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
兼职教授508名,副教授992名。
临床医学专业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拥有临床技能实验室(培训中心)8个,11所临床医学院和4所教学医院,供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床位达16000张。
临床医学专业已为国家培养了近3万名合格毕业生,主要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工作地点以山东为中心,辐射全国。
本专业始终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突出临床基本能力的培养,成果显著。
本专业毕业生的人文素质高、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广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二、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宽厚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的,有较强自我继续教育能力和临床工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具有从事医学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的,有较强创新精神,有较强发展潜能的,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的,医学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达到硕士水平的,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丰富的人文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创新精神的的临床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哲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受到临床基本技能系统训练,具备临床实践能力。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必须达到如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求。
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医学职业道德。
2.掌握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方法,具有数理统计、化学及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竞争和合作能力。
3.掌握基础医学相关知识、基本的药理知识和合理用药的原则。
4.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掌握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等。
具备一般临床急危重症的诊断、急救和处理能力。
5.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和相关科学实验方法,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与筛查的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病与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6.了解临床医学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结合临床实际,独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研究医学问题,能够运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
7.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具有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熟悉医疗相关方针、政策、法规,了解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政策。
四、课程设置1.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2.核心课程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精神病学、神经病学。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验、临床技能学、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等。
专业实习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通科实习48周,主要为内科16周(含社区实践1周),外科16周,妇产科学8周,儿科学8周。
通过通科实习,使学生熟悉临床工作环境,培养临床实际工作能力。
第二阶段为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阶段,时间为3年,按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及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标准与要求进行培养。
4.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前5年)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类别类型学时(含理论和实验实践)学分(含理论和实验实践)占总学分比例%必修课通识教育必修课632+1周3615.7%专业基础课132069.530.2%专业核心课107654.523.7%集中实践48周4820.8%必修课合计3028学时+49周20890.4%选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修读学分10 4.3%实践/多元课开设784学时+4周修读学分/开设学分12/495.2%选修课合计/修读学分229.6%毕业学分要求总合计230实验实践课学时学分安排表类别类型学时学时合计学分学分合计必修模块学时选修模块学时必修模块学分选修模块学分实验实践课独立实验课(含体育)4723250414.5115.5非独立课内实验28502859.509.5集中实践(含军训1周和社会实践4周)224+49周4周224+53周57.5158.5实验实践课总计981学时+49周32学时+4周1013学时+53周81.5学分,占总学分35.4%2学分83.5学分,占总学分比例36.3%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集中实践教学学分学期安排(周)S112S234S356S478S5910军事理论与训练11周社会实践1至少四周分散进行专业实习12525周专业实习22121周社区实践11周毕业考试11周合计501周4周25周23周5.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见附件1)6.课程地图(见附件2)五、修读要求1.修业年限基本修业年限为5+3年,5年合格后方可进入后3年学习,两个阶段分别按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规定进行培养。
2.授予学位医学学士、临床医学硕士。
3.毕业标准与要求(1)第一阶段:至少应修满第一阶段规定的总学分230学分,普通话水平考核达到二级乙等,计算机操作技能、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背诵、应用文写作达标后方可毕业。
同时第一阶段(前5年)毕业考试方式:临床技能考核+综合理论考试(二者均须达及格)。
并达到医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后,方可取得医学学士学位。
(2)第二阶段1)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达到本专业学位类型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专业实践学分、其他必修环节、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并发表符合学校规定的学术论文。
2)取得《医师资格证书》。
3)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4)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5)达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位授予条件后,向青岛大学提出申请,经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六、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安排表见附件3七、修读指导建议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依据与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是按照教育部临床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修订的,旨在培养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丰富的人文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创新精神的临床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
2.课程设置本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包括4部分。
(1)通识教育课程:分为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必修课程设置思政、外语、军体、心理健康及职业教育、创新创业等课程。
通识教育选修课包括核心课程和普通课程。
核心课程设置7个模块,分别是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科学精神与科技前沿、生态文明与生命关怀、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艺术实践与审美体验。
(2)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组成。
(3)多元/实践教育课程:多元/实践教育课程属于专业拓展课程,由本专业选修课和其他专业的专业课组成。
(4)集中实践课程:主要是专业实习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
3.修读建议(第一阶段)(1)大学英语课程采用分级分类设置,本专业修读大学英语Ⅲ级、Ⅳ级、Ⅴ级,修满9学分。
(2)大学体育为全校本科生的必修课程,需修满4学分,建议前4个学期每学期修读1学分,具体修读项目参见当学期选课列表。
(3)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设置思政、外语、军体、心理健康及职业教育、创新创业等课程,为所有学生必修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46学分,必修36学分,选修10学分,其中核心课程至少修读6学分。
核心课程设置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科学精神与科技前沿、生态文明与生命关怀、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艺术实践与审美体验7个模块,学生至少修读3个模块且每个模块至少修读2学分。
建议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多选修人文社科类模块课程。
普通课程包含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操作技能等全校选修课程,其中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操作技能是本专业的必需知识储备,学生根据自身基础选择是否需要修读。
(4)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组成,是每位学生必修的课程。
(5)多元/实践教育课程:本培养方案为每位学生提供了48分的多元/实践教育课程,建议学生至少修读12学分,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建议修读医学导论,以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医学课程学习,修读的其他课程建议以医学前沿知识、对学科及专业基础进行补充和拓展的课程,以优化本科生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
(6)集中实践课程:本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实习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在各附属医院集中进行通科实习(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实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学习必须按照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
(7)社会实践:每位学生在学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4周。
附件1 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附件2课程地图附件3导建议体育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