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植物配置-陈永华
生态理念下的校园湿地景观植物配置分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西湖为例
在环境问题较为严峻、社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的背景下,生态理念在园林设计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校园建设成为新的趋势[1]。
植物景观是生态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植物配置有利于校园景观的形成,且能促进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完善。
校园湿地是一种特殊的校园景观,被称为校园景观的综合表现体,能起到改善和美化校园环境、打造校园特色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2]。
目前,国内对于校园湿地景观的研究较少,更是缺乏对于植物群落配置的分析。
基于此,从生态理念出发,调查并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西湖绿地的植物配置,发现其优点和不足,旨在为校园湿地景观和生态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1校园湿地景观1.1概况校园湿地景观是利用校园原有地形基础或湿地基址,根据天然湿地的结构、特征等,运用生态学知识及相关技术,在校园内呈现出自然野趣的湿地景观。
校园湿地景观在生态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教育、景观营造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将自然生态、文化历史、校园特色相结合的绿色景观体系[3],也是打造生态校园的重要一环。
1.2湿地景观营造特点植物配置是湿地景观营造的核心部分[4],在规划设计湿地景观时,需要兼顾生态原理和美学知识,对水面、水缘和岸边植物进行分区配置,综合考虑各方面条件,形成稳定的湿地生态群落,同时,保持与周围环境相统一。
2生态理念下植物配置的重要性2.1结构组成更合理,凸显自然因素生态理念指导下的植物配置更贴近自然状态,群落间的相互作用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从而进一步提升景观效果,缩短到达最佳观赏状态所需的年限,更大程度满足人们对自然的渴求,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2.2自然与艺术相结合,增强观赏效果实现自然与艺术的融合,在保证生态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植物更好地分隔空间,将文化、科技、生态综合运用于园林中,提高其艺术价值和观赏效果,营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景观,更好地满足游人的需求[5]。
2.3环境衔接更紧密,利于可持续性发展合理的植物配置可将不同植物景观联系起来,增强与周围环境的相容性[6],形成一体化空间,减少边界感的同时,便于后期管理养护,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和人居环境建设,为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7]。
《2024年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研究进展》范文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问题逐渐凸显。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其低能耗、低投资和良好的生态效益受到了广泛关注。
植物作为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选择对湿地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污水净化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其在净化污水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二、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1. 常见人工湿地植物种类人工湿地植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芦苇、菖蒲、香蒲、水芹菜等。
这些植物具有较高的生长速度、耐污能力强、对水质改善效果好等特点。
在选择植物时,需根据湿地类型、气候条件、水质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 植物选择的原则在选择人工湿地植物时,应遵循适应性、耐污性、生长速度、根系发达程度等原则。
适应性强的植物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耐污性好的植物能够承受较高的污染物负荷,生长速度快的植物能够快速覆盖湿地表面,根系发达的植物则有利于提高湿地的稳定性。
3. 植物选择的实验研究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不同植物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表现。
实验结果表明,某些植物在特定条件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显著,如芦苇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具有较好效果,而水芹菜则对重金属等污染物有较好的吸附作用。
三、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研究进展1. 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转化人工湿地中的植物通过吸收、转化和降解等方式,将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例如,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生长所需的物质;同时,植物还能分泌出一些酶,将部分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
2. 根系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人工湿地中的植物根系为微生物提供了生长和繁殖的场所。
这些微生物能够进一步分解有机物,将氮、磷等营养物质转化为气体或沉淀物,从而实现污水的净化。
研究表明,植物与根系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3. 不同植物的净化效果比较不同植物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净化效果存在差异。
生态功能的湿地植物配置研究
生态功能的湿地植物配置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而湿地植物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湿地生态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湿地植物配置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过去的研究主要关注湿地植物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较少考虑植物功能类型的变化对生态功能的影响。
如何有效配置湿地植物,以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性,是当前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湿地植物功能特征的研究,探讨不同植物配置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为湿地生态修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湿地植物配置的研究,探讨不同植物组合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以期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不同湿地植物组合对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护、碳循环等生态功能的影响机制;2. 分析不同植物配置下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3. 探讨湿地植物配置对湿地景观格局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
通过研究不同植物配置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为湿地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湿地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其生态功能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植物配置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湿地植物配置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湿地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境提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湿地植物配置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不同植物种类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从而揭示湿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湿地植物配置研究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
不同基质及生根剂浓度对五种园林植物扦插生根的影响_陈永华
园林花卉 植物北方园艺2009(2):194~196第一作者简介:陈永华(1977 ),男,湖南攸县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观赏植物的育种与湿地应用研究工作。
E mail:chenyong hua3333@ 。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资助项目(2007 DFA91420);国家林业局948资助项目(2005 4 3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引进人才基金资助项目(06Y035)。
收稿日期:2008-08-10不同基质及生根剂浓度对五种园林植物扦插生根的影响陈永华,吴晓芙,陈明利,陈亮明,刘瑞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摘 要:以5种园林植物为材料,进行不同基质与不同生根剂浓度对植物扦插生根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月季、大叶黄杨最适宜的基质是河沙,小叶女贞、八角金盘最适宜的基质是珍珠岩,鹅掌柴最适宜的基质是混合基质。
月季、大叶黄杨最合适的生根剂浓度为3000mg/kg,小叶女贞最合适的生根剂浓度为5000mg/kg,八角金盘、鹅掌柴最合适的生根剂浓度为1000mg/kg 。
关键词:扦插;基质;生根剂;生根中图分类号:S 68;S 482.8+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09)02-0194-03扦插[1 2]是繁殖绿化苗木的重要方法之一。
扦插按其选取材料的不同可划分为硬枝扦插、嫩枝扦插、根插等形式。
其中,以植物半木质化的嫩枝为材料的嫩枝扦插方式,因其具有操作简单、苗木生长快、繁殖系数高、成本低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加之现代温室技术的发展,使得嫩枝扦插在植物的整个生长期中都可进行。
为了进一步提高嫩枝扦插育苗的成活率,使插条发根早而多,成活快而壮,扦插基质和浸泡插条的生根剂浓度的选择是提高成活率的重要保障。
合理地使用基质,从而为进一步提高园林植物嫩枝扦插繁殖的生根率提供理论保障[3,9]。
生根剂[4 6]对生根有促进作用,能加快扦插苗生根速度,提高扦插苗成活率,促进提早生根和增加生根数量,但是浓度使用不当时,不仅不会促进提早生根,还会导致插条死亡。
人工湿地中植物选择与配置
人工湿地中植物选择与配置目录引言 (3)1 人工湿地植物选择的原则 (3)1.1 应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 (3)1.2 选择抗逆性强的植物 (3)1.3 净化能力强的植物 (4)1.4 具有发达的根系和较强的输氧能力的植物 (4)1.5 注意多种植物的组合 (5)1.6 经济价值和景观效果好 (5)2人工湿地植物种类及配置 (6)2.1 人工湿地植物类型及计量方法 (6)2.2 人工湿地植物种类 (8)2.3 人工湿地植物的配置 (9)人工湿地中植物选择与配置引言湿地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吸收、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还能形成景观要素、美化环境。
但不同的湿地植物生活习性、去污能力等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湿地植物的科学选择以及合理配置是人工湿地的功能与作用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对污水处理效果和景观要素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是人工湿地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适宜的湿地植物不仅可以提高污水净化效果,方便后期管理,而且能增加景观效果。
1 人工湿地植物选择的原则湿地植物是人工湿地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受地域和自然条件影响最大、最难控制的因素之一。
同时,湿地植物的差异会显著影响湿地的净化效果,因此植物的选择对提高湿地的净化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1.1 应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环境背景,存在地域的差异和特殊性等,这些均是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设计的植物选择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必须做到因地制宜,最起码要使所选植物能在该地区正常生长,适合当地的立地条件。
一般地,多选用当地适宜种植和移栽的植物。
王庆海等对北京地区常见9种水生生物污染物去除能力和生活力进行研究,表明水生鸢尾应为北京地区首选人工湿地植物,菖蒲、香蒲和荻等次之,泽泻和芦竹在人工湿地中不能越冬成活。
四川地区以选择灯芯草作为净化污水的湿地植物是适宜的。
灯芯草是武汉及北纬30地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较理想的水生植物,但在白泥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因不能适应当地生境而遭淘汰。
城市河流湿地水生植物群落建植技术规程
城市河流湿地水生植物群落建植技术规程一、引言城市化进程中,河流湿地的保护和恢复成为重要的环境任务。
水生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维持湿地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本技术规程旨在提供城市河流湿地水生植物群落建植的指导,以确保湿地生态的良好恢复和保护。
二、选址与调查1. 选址:选择适宜的河流湿地建植区域,考虑水质、水流速度、土壤类型等因素,并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
2. 调查:对选定区域进行全面调查,包括湿地类型、水深、水质状况、土壤质地、植被状况等,为后续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三、植物种类选择1. 多样性: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种类,包括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湿生植物等,以增加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2. 适应性:选择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植物种类,能够适应不同水质、水深和光照条件,并能够抵抗污染和病虫害的侵袭。
3. 公益性:选择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种类,如氧气供应、水质净化、栖息地提供等,以增加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四、植物配置与布局1. 植物配置:根据湿地类型和调查数据,合理配置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使其相互协调,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
2. 植物布局:根据湿地形态和水流情况,合理布置植物,以增加湿地的抗洪能力和水体净化效果。
五、植物引种与育苗1. 引种源选择: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引种源,保证引种的品质和健康。
2. 育苗技术: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和要求,采用适当的育苗技术,包括播种、扦插、分株等,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
六、植物养护与管理1. 养护措施:定期清理湿地内的杂草和落叶,保持湿地的通风和透光条件,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2. 管理措施:根据季节和植物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施肥、浇水和修剪,促进植物生长和繁殖。
七、监测与评估1. 监测指标:设立合理的监测指标,包括水质指标、植被覆盖度、物种多样性等,以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效果。
2. 监测频率:定期进行监测,记录监测数据,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4种木本植物在潜流人工湿地环境下的适应性与去污效果
4种木本植物在潜流人工湿地环境下的适应性与去污效果陈永华;吴晓芙;郝君;李科林;柳俊【摘要】为解决冬季植物问题,将4种木本植物引入潜流人工湿地环境,进行植物适应性和去污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4种木本植物在潜流人工湿地环境下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为夹竹桃、栀子、女贞变化规律是“双峰”型,木槿则是“单峰”型;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规律为木槿是“单峰”型,其他3个品种没有明显规律;植物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相反对应关系;蒸腾速率日变化规律为4种植物都呈现“单峰”型规律,且高峰出现在11:00-13:00之间.(2)除女贞外较低外,其余3种植物叶绿素含量较高但差异不大;丙二醛含量较高的是木槿与栀子,女真最低;氮磷积累量最高是夹竹桃,最低的是木槿;基质脲酶活性夹竹桃、木槿高于栀子、女贞,基质磷酸酶活性在4种植物中比较接近.(3)4种木本植物引入湿地后长出了白色的水生根系,且数量多于陆地土壤栽培条件的土培根系;在内部结构上也有较大差异,土培根系的组织非常致密,水生根系则有发达的通气组织.(4)试验期间系统TN平均去除率为40.2%,TP平均去除率为80.8%.CODCr的平均去除率较低为15.4%,NH4+-N的平均去除率为61.8%,各月份间的差异随着季节温度的变化基本一致.【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4(034)004【总页数】9页(P916-924)【关键词】潜流人工湿地;木本植物;适应性;去污效果【作者】陈永华;吴晓芙;郝君;李科林;柳俊【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长沙410004【正文语种】中文人工湿地是为处理污水而人为设计建造的、工程化的湿地系统,通常由人工基质和生长在其中的水生植物组成,是一个独特的水-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其物理、化学、生物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处理污水[1- 2]。
《2024年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及其配置》范文
《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及其配置》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自然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及其配置。
二、人工湿地基质的选择与配置1. 基质种类人工湿地的基质主要分为两大类:天然基质和人工合成基质。
天然基质包括沙、石、土壤等,而人工合成基质则主要包括砾石、陶粒等。
在污水处理中,一般采用天然基质为主,人工合成基质为辅的方式。
2. 基质配置在人工湿地的设计中,应根据湿地类型、处理目标、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基质。
一般来说,进水区可采用较细的沙土基质,以减缓水流速度,增加水体与基质的接触时间;而好氧区和厌氧区则需采用不同的基质配置,以满足不同生物的需求。
三、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1. 植物种类人工湿地中的植物主要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挺水植物如芦苇、菖蒲等,具有较强的净化能力和生态价值;浮水植物如睡莲等,能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沉水植物如金鱼藻等,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氮、磷等物质。
2. 植物配置在人工湿地的植物配置中,应根据湿地类型、处理目标、光照、温度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
一般来说,挺水植物可布置在进水区、好氧区等区域,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则可根据需要灵活配置。
同时,要避免过度密集的植物生长,以免影响湿地的处理效果。
四、基质与植物的配置策略1. 整体布局在人工湿地的整体布局中,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污施策”的原则,根据实际条件确定湿地的类型和规模。
同时,要合理划分进水区、好氧区、厌氧区等功能区域,确保各区域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2. 基质与植物的协同作用在基质与植物的配置中,应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
一方面,基质为植物提供生长环境,同时也能吸附、净化水中的污染物;另一方面,植物通过吸收、分解等方式,进一步净化水质。
因此,在配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基质与植物的相互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湿地植物配置
根据植物的特性配置植物
植物的生长分蘖特性 植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根据按照工艺类型配置植物
不同植物对污水的适应ຫໍສະໝຸດ 力不同。一般高浓度污水主要集中在湿地工
艺的前端部分。因此,在人工湿地建设时,前端工艺部分如强氧化塘、表流、
潜流湿地等工艺一般选择耐污染能力强的植物品种。末端工艺如稳定塘、 景观塘等处理段中,由于污水浓度降低,因此可以更多考虑植物的景观效果。
湿地植物的搭配 ——湿地植物配置
大纲
水生植物配置方法
水生植物配置案例分析
配置方法
人工湿地植物配置的主要依据: 表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 潜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
植物塘配置
根据人工湿地类型配置植物
按照工艺类型配置植物
植物对水深的要求
根据植物的特性配置植物
植物的生长分蘖特性 植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配置方法
②浅根性植物:由于根系分布浅,且一般原生于土壤环境、喜欢较深
水位,因此仅适宜配置于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中。如水 生美人蕉、灯芯草、荸荠、芦苇、慈姑等。
(2)漂浮植物类型
漂浮植物中常用作人工湿地系统处理的有凤眼莲、李氏禾、 浮萍、大薸、水芹菜、水蕹菜等。 特点: 生物量大,生长迅速 根系发达,生命力强,对环境适应性好 具有季节性休眠现象
苦 草 喜活水 喜活水
菹 草 喜净水
黑 藻
(5)湿生植物
湿生植物指生长在过度潮湿地点的植物,可以分为湿生草本 与湿生木本两大类。 湿生草本:植株根茎部及以上部分不宜长期浸泡在水中的植物, 这些植物只能种植在常水位以上,如石菖蒲。 湿地木本:如中山杉、水杉等,可以种植在一定深度的水中。
石菖蒲
水杉
(6)陆生植物
长兴岛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初探
长兴岛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初探【摘要】长兴岛湿地公园是一个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植物配置对其生态系统和游客体验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长兴岛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进行初步研究,分析了湿地植物种类、生长环境,并探讨了植物配置对生态系统和游客体验的影响。
研究发现,植物配置直接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也给游客带来了更好的观赏体验。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更多植物种类的适宜性并优化植物配置,从而提升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和游客体验。
这项初步研究为湿地植物配置提供了一些启示,为未来研究方向和结论总结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长兴岛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初探、种类、生长环境、生态系统、游客体验、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湿地植物、影响、启示、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长兴岛湿地公园作为上海市内唯一的湿地公园,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严重,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显得格外重要。
植物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目前对于长兴岛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研究还比较匮乏,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的探讨。
有必要对长兴岛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进行初步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其现有植物种类及其分布情况,探讨其生长环境特点,分析植物配置对湿地生态系统以及游客体验的影响,为湿地公园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长兴岛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初步探索,为今后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探讨长兴岛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现状与特点,进一步分析不同植物种类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尝试挖掘植物配置对湿地生态环境和游客体验的潜在影响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和优化方案,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提升游客体验质量。
通过对长兴岛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初步探究,也希望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拓展湿地保护与管理领域的研究视野,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为深入的贡献。
生态功能的湿地植物配置研究
生态功能的湿地植物配置研究湿地植物配置是指根据湿地的环境条件和生态功能需求,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和布局方式,以达到保护和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的目的。
通过对湿地植物配置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植物种类的适应性和生态功能,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一、湿地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1. 多样性原则:湿地植物配置应该尽可能地具有多样性,不仅要考虑不同种类的植物,还应考虑它们的生长习性、根系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以增加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2. 适应性原则: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水质环境的植物种类,以保证植物的生长健康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生态功能原则:根据湿地所需的生态功能,选择具有相应功能的植物种类,如湿地植物的吸水排水、提供栖息地、净化水质等功能。
4. 社会适宜性原则:在湿地植物配置时,需考虑到其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影响,避免对当地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湿地植物配置的研究内容1. 湿地植物种类选择:根据湿地的类型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湿地植物种类。
2. 植物布局方式研究:探讨不同布局方式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如单一种植和混交种植的效果比较。
3. 湿地植物对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通过实地观测和实验研究,分析不同湿地植物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如水质净化、生物栖息地提供等。
4. 生态工程应用研究:研究湿地植物配置在湿地生态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为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保护和改善水质环境:选择适合的湿地植物种类进行配置,能够有效提高湿地对水质的净化能力,保护和改善水质环境。
3. 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通过合理配置湿地植物,可以提高湿地的水文调节、保持水源、防止洪涝、提供栖息地等生态功能。
四、湿地植物配置的挑战与对策1. 种类选择与适应性:湿地环境复杂多变,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植物种类是挑战之一。
对策是通过广泛的实地调查和观测,结合科学理论分析,选取适合湿地环境的植物种类。
探析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配置及种植
- 157 -
湿地公若植物生长控制不合理,极易给其它 类型水生植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4 水生植物配置的优化 4.1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在建设与植物配置方面,选配植物遵循生态优先 规律。结合原来植物群落的构成模式与特点,优先选用 乡土植物,其成活率高,同时,引进部分适生外来植物, 丰富植物多样性,打造原生态的景观效果[1]。 4.2 根据生态习性,依势造型
水生植物群落常见模式为:(1) 物种多样化模式: 利用陆生植物、湿生植物、挺水植物等,打造有机和谐 的组合体,合理设置植物比例,形成层次与色彩丰富的 景观,构建生态水景。(2)优势种主导模式:一般来说, 优势种在整个水景中起主导作用,其作为景观的主要 组成部分,也是景观最具特色的部分。剩余为伴生物 种,发挥点缀的效果,例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类模式:通过配置大量沉水植物与浮水植 物,并点缀其它水生植物,发挥净化水质的作用。 2 A 湿地公园水生植物配置现状
作者简介:管泽永(1985-),男,汉族,四川叙永人,本科,研究方向:园林设计。
- 156 -
2021 年第 12 期
现代园艺
园林应用
4.3.2 临海步道区域。此区域种植着槐叶萍,使得整个 水面更加亮丽,色彩感强,覆盖面积控制在 30%~40%。 4.3.3 浅水区。在配置植物时,选择睡莲科与泽泻科等植 物,或者形成单种群落,或者形成多种植物混合配植模 式。采取此配置方案,获得整体大并且连续的景观效果, 做到以量取胜,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植物配置方面,要 充分挖掘花色与香味等价值,从人们的视觉和味觉等感 官体验入手,合理进行植物配置,提升整体效果[2]。需要 注意的是,要做好水环境的源头治理,为保护好生态环 境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实践中打造小微湿地,发挥浮 水植物的作用,改善生态环境。利用水生生物,进行污水 净化处理,同污水处理系统共同发挥作用,达到最终的 目的。 5 湿地公园水生植物配置与种植策略 5.1 水生植物的配置方法 5.1.1 地域环境。地球上的植物千千万万,不同地域的 植物类型与特点存在差异,植物的地域性很强。当种植 区条件发生变化时,将会给植物生长带来不同程度的 影响,配置水生植物时要遵循“以乡土植物为主、合理 搭配外来植物”的基本原则。若配置外来植物,必须做 好适应性与安全性的调查,采取调整种植地条件或者 改良品种等方式,使其能够适应种植区的环境,避免配 置不合理降低成活率[3]。 5.1.2 土壤条件。水生植物的生命要素中,土壤条件为 主要要素之一,占据重要地位。每种水生植物的生长需 求差异,对栽培土壤有着差异化要求,在配置植物时要 合理选择土壤。对于土壤贫瘠与沙化程度严重的沙土 条件,可选择睡莲与藻类水生植物等。对于土壤养分含 量很高且保肥能力强的土壤,可选择千屈菜与再力花 等。配置前做好土壤条件的调查与改良,为水生植物的 选择和生存提供有力支持,切实提高配置水平。 5.1.3 植物特性。湿地公园中配置水生植物要做到植物 选择与搭配的适宜性。需要调查植物特性,掌握生长特 性和植株型的大小等,保证色彩搭配和植株观赏风格 等达到协调一致,并且考虑植物景观是否可以与周围 景观融合[4]。根据植物的特性,保障植物生态要求得到 满足,同时考虑到美观性,突出整体特色。 5.1.4 水文特征。一般来说,湿地水深和水流特征对水 生植物的配置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种植地的水深程 度可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与繁衍,不同种类的植 物对生长需求存在差异。设计人员要做好植物情况调 查,掌握植物的特征,优化配置方案[5]。 5.2 水生植物的种植方法 5.2.1 种植季节。一般来说,水生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
木本植物在潜流型人工湿地环境中的根系诱导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木本植物在潜流型人工湿地环境中的根系诱导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永华,吴晓芙,陈明利,郝君,柳俊
申请号:CN201210370141.3
申请日:20120927
公开号:CN102860224A
公开日:
2013010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本植物在潜流型人工湿地环境中的根系诱导方法,该方法以夹竹桃、木槿2种木本植物为材料,在潜流型人工湿地环境条件中,对木本植物水生根系发生数量和长度有影响的4个因素进行优化试验设计,优化出的根系诱导条件为:夹竹桃为切根1/4、激素浓度为
1000mg/kg、基质是泥炭土、曝气时间是每日8h;木槿为切根1/8、激素浓度为1000mg/kg、基质是蛭石、曝气时间是每日16h。
通过本发明使木本植物根系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长出水生根系,达到最终完全对水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目的,既可解决冬季人工湿地多数草本植物枯死的问题,又能扩大了人工湿地植物筛选范围,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和景观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申请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地址: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郭立中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湿地植物配置ppt课件
(2)浮叶植物 这些植物的叶柄或茎和叶片海棉组织较为发达,贮存有大量的空气。浮叶植物对水深的适应性一般来说较挺水植物要好。如睡莲一般资料介绍为0.8m,芡实的水深也可达1.2-1.5m,水罂粟的水深也在60cm以上, 荇菜也在1m左右, 萍蓬草当水深超过1.2m时呈沉水植物状,菱作为浮叶植物其水深适应性可达3m,当植株长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断根成为浮水植物,浮于水面不受水深限制。
陆生草本植物
萼距花、苎麻、龙舌兰、虎耳草、萱草、绣球花、紫鸭跖草等。
陆生木本植物
木槿、木芙蓉、小叶女贞、夹竹桃、栀子花、法国冬青等。
配置方法
根据人工湿地类型配置植物
按照工艺类型配置植物
根据植物的特性配置植物
植物对水深的要求
植物的生长分蘖特性
植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人工湿地植物配置的主要依据:
表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
水中
狐尾藻、苦草、黑藻、金鱼藻、菹草、石龙尾等。
(2)做到水边、浅水、深水植物水面梯度合理搭配
水面梯度
种类搭配
深水
凤眼莲、浮萍 、大薸香菇草、等。睡莲、菱、水鳖、芡实、水雍菜、狐尾藻、苦草、黑藻、金鱼藻、菹草、石龙尾等。
浅水
香蒲、菖蒲花叶芦竹、再力花、旱伞草、水生美人蕉、茭草马蹄莲、梭鱼草、荷花、德国鸢尾、水葱、荻、芦苇等。水杉、落羽杉、池杉 、中山杉、垂柳、欧美杨等。
栀子花
绣球花
夹竹桃
木芙蓉
绣球花
夹竹桃
木芙蓉
配置方法
根据人工湿地类型配置植物
按照工艺类型配置植物
根据植物的特性配置植物
植物对水深的要求
植物的生长分蘖特性
植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人工湿地植物配置的主要依据: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杨宝玲;胡卫霞;马爱军;刘玉华【摘要】湿地植物是人工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人工湿地植物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生态功能和景观美学,对人工湿地植物的科学选择和合理配置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人工湿地的构建以及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年(卷),期】2018(000)021【总页数】2页(P147-148)【关键词】人工湿地;湿地植物;选择;配置【作者】杨宝玲;胡卫霞;马爱军;刘玉华【作者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句容 212400;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句容 212400;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句容 212400;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句容 21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8;S731.2人工湿地是模拟天然湿地、人工建造的可控制和工程化的一种新型的污水净化处理技术[1],是由基质、植物、水体、动物、微生物等按一定方式配置成的一种复合生态系统[2]。
人工湿地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协同作用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具有工艺简单、投资少、处理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美化环境等优点,在污水处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3]。
人工湿地在控制污染、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同时也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等价值。
湿地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吸收、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质[1,4],还能形成景观要素、美化环境[2]。
但不同的湿地植物生活习性、去污能力等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湿地植物的科学选择以及合理配置是人工湿地的功能与作用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对污水处理效果和景观要素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是人工湿地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5]。
适宜的湿地植物不仅可以提高污水净化效果,方便后期管理,而且能增加景观效果[6]。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研究进展
姚靖;陈永华
【期刊名称】《湖南林业科技》
【年(卷),期】2010(037)006
【摘要】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湿地生态系统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损害.因此,对湿地保护理论、对策和技术的研究变得日益紧迫和重要.本文系统的阐述了湿地概念、湿地分类、湿地管理、湿地保护和恢复的理论和方法,在对已有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湿地保护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湿地保护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7页(P39-44,51)
【作者】姚靖;陈永华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931.7
【相关文献】
1.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研究进展 [J], 韩晓君
2.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的分析 [J], 顾丽华
3.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研究 [J], 包魏
4.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分析 [J], 王雪峰
5.沣峪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策略探究 [J], 朱艳冰;李思婷;周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前言
授课教师: 陈永华
人工湿地系统
• • • • •
前言 第一章、人工湿地概况 第二章、人工湿地的组成要素及其功能 第三章、人工湿地去污机理 第四章、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应用案例
前言
目前我国水体污染已经相当严重,七大重 点流域水系干流中地表水有机污染普遍,只有 57.7%的断面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Ⅲ类,21.6%的断面为Ⅳ类水质,6.9%的断 面为Ⅴ类水质,13.8%的断面为Ⅵ类水质 。
常用方法对比
混凝法处理
效果好,但用药量大,污泥量大、 含水率很高,二次处理困难。
膜滤、臭氧氧化、 光催化氧化、 高梯度磁分离
处理效果好,但处理成本昂贵
人工湿地等 自然生物方法
具有高效、低耗、污水回用作为灌 溉水源、可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 场所等优点 。
由于城市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水环境 还有进一步恶化的危险,因此,城镇生活污水处理 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重点领域环境中的优先主题,保 护水资源,防治水体污染,是当今我国乃至世界环 保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江河、湖泊及海 洋的水体富营养 化严重。
当前国内外城镇生活污水深度处理技术
膜滤
混凝沉淀 水的深度 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 技术 高梯度 磁分离
臭氧氧化
光催化氧化
污水深度处理方案选择依据根据水量、进水水质和 出水水质要求,选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高效低 耗、操作管理方便的成熟处理工艺。 生活污水处理的对象与目标是:去除残余悬浮物、 脱色、除臭,进一步降低BOD5、COD、TOC、TN 和TP,同时消毒,杀菌,去除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睡莲
芡实
水罂粟
荇菜
萍蓬草
菱角
(3)浮水植物
浮水植物的整个植株漂浮在水面上,水的深浅不影响它 的正常生长发育。
大薸
槐叶萍
满江红
水葫芦
(4)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是指整个植株都在水面以下的植物。沉水植物对 水深的要求取决于:①植物本身的生态学特性,②光照因子, ③水的能见度。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水的能见度越好光照 越强,沉水植物分布得越深。一般沉水植物种植的深度是能见 度的两倍左右,但是也有些特例,如穗花狐尾藻生长于水深5-6 米处。
在设计陆生植物时,一般都在潜流人工湿地环境,而且水位一般 是在填料表层的10-20之间,如夹竹桃、绣球花、栀子花等。
夹竹桃
木芙蓉
栀子花
绣球花
配置方法
人工湿地植物配置的主要依据:
根据人工湿地类型配置植物
按照工艺类型配置植物
植物对水深的要求
根据植物的特性配置植物
植物的生长分蘖特性 植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②浅根性植物:由于根系分布浅,且一般原生于土壤环境、喜欢较深
水位,因此仅适宜配置于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中。如水 生美人蕉、灯芯草、荸荠、芦苇、慈姑等。
(2)漂浮植物类型
漂浮植物中常用作人工湿地系统处理的有凤眼莲、李氏禾、 浮萍、大薸、水芹菜、水蕹菜等。 特点: 生物量大,生长迅速 根系发达,生命力强,对环境适应性好 具有季节性休眠现象
表面流人工湿地
根据人工湿地类型配置植物
(一)表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方法
(1)做到水中、水面、水上植物的空间合理搭配
空间类型 水上 水面 水中 水面梯度
种类搭配 香蒲、菖蒲花叶芦竹、再力花、旱伞草、水生美人蕉、茭草、马蹄莲、 梭鱼草、荷花、德国鸢尾、水葱、荻、芦苇等。水杉、落羽杉、池 杉 、中山杉、垂柳、欧美杨等。 凤眼莲、浮萍 、大薸、香菇草、睡莲、菱、水鳖、芡实、水雍菜等。 狐尾藻、苦草、黑藻、金鱼藻、菹草、石龙尾等。 种类搭配 凤眼莲、浮萍 、大薸香菇草、等。睡莲、菱、水鳖、芡实、水雍 菜、狐尾藻、苦草、黑藻、金鱼藻、菹草、石龙尾等。 香蒲、菖蒲花叶芦竹、再力花、旱伞草、水生美人蕉、茭草马蹄 莲、梭鱼草、荷花、德国鸢尾、水葱、荻、芦苇等。水杉、落羽 杉、池杉 、中山杉、垂柳、欧美杨等。 野芋、水蓼、芭蕉、水仙 、龟背竹、三白草等。
植物对水深的要求
根据植物的特性配置植物
植物的生长分蘖特性 植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根据按照工艺类型配置植物
不同植物对污水的适应能力不同。一般高浓度污水主要集中在湿地工
艺的前端部分。因此,在人工湿地建设时,前端工艺部分如强氧化塘、表流、
潜流湿地等工艺一般选择耐污染能力强的植物品种。末端工艺如稳定塘、 景观塘等处理段中,由于污水浓度降低,因此可以更多考虑植物的景观效果。
配置原则:
①优先考虑地方优势品种:由于这类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强,因此在进行植物 配置时应当作地方优势品种予以优先考虑;如:水芹菜、水蕹菜。应用水葫 芦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和别的植物混种,由于水葫芦生长能超强,很快会疯长。 ②生物量大、根系发达、年生育周期长和吸收能力好的植物成为我们选择的目 标;水葫芦、大薸是我们在人工湿地前端污水浓度较高的强化植物塘经常采 用的植物。 ③利用植物季节性休眠特性,我们可以给予正确的植物搭配。如冬季低温时配 置水芹菜而夏季高温时则配置水葫芦、大薸等适宜高温生长的植物,以避免 因植物品种选择搭配单一而出现季节性的功能失调现象。
湿地植物培训手册(二) ——湿地植物配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学院 陈永华 教授、副院长
大纲
水生植物配置方法
水生植物配置案例分析
配置方法
人工湿地植物配置的主要依据: 表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 潜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
植物塘配置
根据人工湿地类型配置植物
按照工艺类型配置植物
植物对水深的要求
根据植物的特性配置植物
此类人工湿地的污水在湿地床表面下经水平和垂直方向深滤流动,通过 植物传递到根际的氧气有助于污水的好氧处理,并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 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植物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进行土壤的物理、化学和 土壤微生物的生化作用等,提高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根据水流方向可以 分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两种类型。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单向垂直流人工湿地
(二) 潜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方法
潜流人工湿地的优点: 1、污染物去除效率高; 2、水力负荷大; 3、受季节影响较小。
此类人工湿地的水面位于填料表面以下,水深一般为填料表层的10-20 cm以下, 水流呈水平与垂直下流式前进,因此除水生植物中的浮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 植物、湿地木本植物不能够应用外,其他植物都可以配置。
(2)做到水边、浅水、深水植物水面梯度合理搭配
深水
浅水 水边
表流人工湿地湖南重点可以配置的种类
植物种类 香蒲、菖蒲花叶芦竹、再力花、旱伞草、水生美 挺水水生植物 人蕉、茭草、马蹄莲、梭鱼草、荷花、德国鸢尾、 水葱、荻、芦苇等。 浮水水生植物 凤眼莲、浮萍 、大薸香菇草等。
浮叶水生植物 睡莲、菱、水鳖、芡实、水雍菜等。 沉水水生植物 狐尾藻、苦草、黑藻、金鱼藻、菹草、石龙尾等。 海芋、野芋、水蓼、芭蕉、水仙 、春羽、龟背竹、 湿生草本植物 三白草等。 湿生木本植物 水杉、落羽杉、池杉 、中山杉、垂柳、欧美杨等。
根据人工湿地类型配置植物
按照工艺类型配置植物
植物对水深的要求
根据植物的特性配置植物
植物的生长分蘖特性 植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根据植物的特性配置植物
(一) 按照植物对水深的要求配置 人工湿地植物配置必须要考虑植物对水深的适应性强弱。植物 的水深适应性是常水位以下区域配置植物时的限制性因素。下面 我们将植物的水深适应性介绍如下: (1)挺水植物
(3) 沉水植物类型
沉水植物有主要有苦草、狐尾藻、金鱼草、黑藻、菹草等。 特点:通气组织发达,能适应水下氧气相对不足的线 由于漂浮植物具有上述的植物学特性,配置时一般为:
① 沉水植物配置在较深的植物塘或表流人工湿地中;
② 配置在一般原生于水质清洁的环境,其生长对水质要求比较 高,因此,沉水植物往往用作人工湿地系统中最后的强化稳定 植物塘或表流人工湿地加以应用,以提高出水水质。
植物的生长分蘖特性 植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配置方法
人工湿地植物配置的主要依据: 表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 潜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
植物塘配置
根据人工湿地类型配置植物
按照工艺类型配置植物
植物对水深的要求
根据植物的特性配置植物
植物的生长分蘖特性 植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根据人工湿地类型配置植物
(一)表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方法
(4)陆生植物类型
① 草本类型:萼距花、苎麻、羽衣甘蓝、金盏菊、龙舌兰、虎耳草、萱草 等。这些植物主要为一些景观植物,不耐淹水,因此可以搭配种植于潜流式 人工湿地,也可以采用浮床栽培于表流式人工湿地或植物塘。
② 木本类型:木槿、木芙蓉、小叶女贞、夹竹桃、栀子花、八角金盘、法 国冬青等。这类植物目前在国内应用很少,作者为了解决冬季植物问题利用 的进行了陆生木本植物筛选实验,从结果来看,效果很好,很多木本植物不 仅可以适应湿地环境,而且生长很好,因此这些植物可以在潜流式工湿地中 配置。
萼距花、苎麻、龙舌兰、虎耳草、萱草、绣球 陆生草本植物 花、紫鸭跖草等。 陆生木本植物 木槿、木芙蓉、小叶女贞、夹竹桃、栀子花、 法国冬青等。
配置方法
人工湿地植物配置的主要依据: 表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 潜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
植物塘配置
根据人工湿地类型配置植物
按照工艺类型配置植物
植物对水深的要求
根据植物的特性配置植物
具体植物配置见下表。
配置种类 强氧化塘:香菇草、凤眼莲、鸢尾、狐尾藻、槐叶萍等。 表流、潜流湿地:水生美人蕉、姜花、芦苇、旱伞草、水葱、再 工艺前端 力花、千屈菜、海寿花、慈姑、野芋、夹竹桃、 木槿、小叶女贞等。 工艺末端 稳定塘、景观塘:睡莲、芡实、荇菜金鱼藻菹草眼子菜、荇菜 等。
工艺
配置方法
人工湿地植物配置的主要依据:
(2)浮叶植物
这些植物的叶柄或茎和叶片海棉组织较为发达,贮存有 大量的空气。浮叶植物对水深的适应性一般来说较挺水植物 要好。如睡莲一般资料介绍为0.8m,芡实的水深也可达1.21.5m,水罂粟的水深也在60cm以上, 荇菜也在1m左右, 萍蓬 草当水深超过1.2m时呈沉水植物状,菱作为浮叶植物其水深 适应性可达3m,当植株长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断根成为浮水植 物,浮于水面不受水深限制。
根据植物的特性配置植物
(二)根据植物生长与分蘖特性配置 (1)挺水植物类型
特点:适应能力强,地上部优势明显,迅速占领生态位 生长量大 根系发达,根系微生物活跃 根据植物的根系分布深浅,分为两大类: ①深根性植物:一般深根性植物栽种于潜流人工湿地,充分发挥根系
的输送氧气的能力。如皇竹草、芦竹、香蒲、再力花、 旱伞竹、茭草、纸莎草等。
根据潜流人工湿地水位特点、植物的去污效果和湖南 的气候特点,建议潜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参考下表。配 置单一种类或混合种植,一般混种比单一种植效果好。
植物类型 重点种类
香蒲、菖蒲花叶芦竹、再力花、旱伞草、水生 挺水水生植物 美人蕉、茭草、马蹄莲、梭鱼草、德国鸢尾、 水葱、荻、芦苇等。
湿生草本植物 野芋、水蓼、芭蕉、水仙 、龟背竹、三白草等。
表面流人工湿地(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此类人工湿地的水面位于填料表面以上,水深一般为0.3~0.5m,水流 呈推流式前进。污水从池体入口以一定速度缓慢流过湿地表面,部分污水或 蒸发或渗入地下,出水由溢流堰流出。这种湿地靠近水表面部分为好氧层, 较深部分及底部通常为厌氧层,具有投资省、操作简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但占地面积大,水力负荷小,去污能力有限。氧主要来源于水体表面扩散、 植物根系的传输,但传输能力十分有限。湿地系统运行受气候影响较大,夏 季有孳生蚊蝇的现象,产生不良气味,冬季容易结冰等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