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湿地公园是一种集生态功能、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场所,在建设过程中,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对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进行分析与探讨,以实现公园功能的最大化。

作为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配置直接影响到公园的生态功能和美观程度。

植物配置应根据湿地公园的实际环境和生态特点进行科学规划。

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系,植物要根据湿度、酸碱度、土壤类型等环境条件来进行选择。

在湿地公园中,可以选择一些耐湿泽生的植物,如湿地垂柳、香橼等,这些植物能够适应潮湿的环境,增加湿地的生态功能。

植物配置应注重生态可持续性。

湿地公园是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而建立的,因此在植物配置中应优先选择本地的湿地植物。

这些本地植物不仅能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还能够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在植物配置中应避免引入外来的异种植物,以防止其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植物配置应考虑公园的环境审美需求。

湿地公园不仅是一个生态景观,也是一个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植物配置中应注重植物的观赏性和美化效果。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良好观赏效果的湿地植物,如莲花、红掌等,这些植物不仅可以增加湿地公园的美观程度,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景观营造是湿地公园建设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公园的整体形象和游客体验有重要影响。

景观营造应注重公园的自然性和原始感。

湿地公园的建设旨在保护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因此在景观营造中应尽量保留湿地的原始风貌。

可以通过保留湿地的水体和湿地植被来增加公园的自然感。

可以设置一些自然而然的景观元素,如湿地木栈道、观鸟平台等,让游客能够更好地接触到湿地的自然美景。

景观营造应注重公园的互动性和体验感。

湿地公园是一个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因此在景观营造中应增加一些互动性元素,以提高游客的参与度。

可以设置一些游玩设施,如湿地漂流、划船等,让游客能够亲身体验湿地的魅力。

湿地公园规划研究的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湿地公园规划研究的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湿地公园规划研究的文献综述
范文格式
湿地公园规划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建设湿地公园是当前形势下维护和扩大湿地保护面积直接而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近年来湿地保护开发研究的重点。

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就湿地公园规划的方法和规划内容,并简要评价,以期对湿地公园规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湿地公园;规划;文献综述
一、引言
湿地公园模式的兴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可行性,但在现阶段我国对于湿地公园规划的理论分析研究仍然相当有限,虽然对于已建成的湿地公园的论述颇多,但是缺少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归纳与总结,导致我国的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科学理念与技术的指导,导致低水平建设现象突出。

国际上就湿地开展的局部研究已有久远的历史,各种关于湿地保护、恢复、重建、规划等方面的研究项目和研究组织相继出现,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希望通过本次研究把已有的湿地公园的规划内容和方法、经验和成果进行归
纳总结,了解国内外在湿地公园规划方面的研究成果、发展态势、主要研究的重点方向,完善和丰富湿地公园规划的理论框架,对于湿地公园这种新型湿地保护开发模式提供较为系统和科学的理论参考,从而形成良好的湿地公园研究、利用与保护体系。

二、国外湿地公园规划的研究进展
湿地公园规划把生态规划的内容引入并作为主要方法,注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正常运转,把保护湿地资源作为重点,运用多学科理论,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湿地进行跟踪观察制定相应的保护与规划的方法,对湿地公园进行多角度规划。

(本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更多湿地公园规划研究的文献综述范文格式请浏览
)。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直接影响到湿地公园的生态和观赏价值。

本文将从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两个方面对湿地公园的建设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植物配置在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中,应该首先考虑到植物的生态功能。

湿地植被可以有效地净化水质、稳定土壤、改善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在植物配置时应该优先选择具有这些功能的植物种类。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较强吸水能力的植物,如芦苇、香蒲等,来净化湿地水质;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较强抗风固沙能力的植物,如蒿草、柽柳等,来稳定湿地土壤;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较强减少热岛效应能力的植物,如水杉、水杨等,来改善湿地气候。

在植物配置时还应该考虑到植物的观赏价值。

湿地公园作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应该注重营造出优美宜人的环境,因此在植物配置时应该选择具有较强观赏性的植物种类。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较美丽花朵的植物,如荷花、睡莲等,来增加湿地公园的花团锦簇;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较多野生动物吸引力的植物,如桃花柳、红豆杉等,来吸引一些野生动物栖息和觅食。

二、景观营造在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中,应该首先考虑到景观的自然性。

湿地公园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应该以自然为本,尽量减少人为的痕迹,因此在景观营造时应该尽量保持湿地的自然原生态。

可以通过适当的造景手法来模拟湿地的自然景观,如人工湖、人工溪等,来增加湿地公园的自然韵味;可以通过适当的营造手法来模拟湿地的自然生态,如湿地湖畔、湿地沼泽等,来增加湿地公园的自然气息。

在景观营造时还应该考虑到景观的连贯性。

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一部分,应该融入城市的整体环境,因此在景观营造时应该考虑到湿地公园与周边环境的连贯性。

可以通过适当的衔接手法来使湿地公园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如绿化带、景观廊道等,来增加湿地公园与周边环境的连贯性;可以通过适当的过渡手法来使湿地公园与周边环境相互衔接,如景观树、景观灌木等,来增加湿地公园与周边环境的过渡性。

实例探讨湿地公园的景观植物配置措施

实例探讨湿地公园的景观植物配置措施

实例探讨湿地公园的景观植物配置措施摘要:在城市公园植物配置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植物配置方法,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群落,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

本文以华侨城湿地公园景观植物配置为例进行,对公园的植物配置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湿地公园设计;植物配置一、项目概况华侨城湿地公园于2012年5月15日正式开园,位于深圳华侨城欢乐海岸北区,东临锦绣中华景区,西望世界之窗景区,北靠中国民俗文化村,南接白石路,远眺深圳湾公园,占地面积约68.5 hm2,见规划总图(1),它是国家II级保护鸟类——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的栖息地,拥有4万多平方米红树林湿地景观。

图1:总规划图公园治理按照“保护、修复、提升”的原则,通过湿地封闭管理、水质改善工程、湿地生态提升三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不仅构筑起湿地内动植物与深圳湾的生命通道,还对保护物种多样性、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美化周边环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功地重现了华侨城湿地的生机与活力。

华侨城湿地依托“保护性修复”的生态理念和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融湿地体验、生态培训和科普教育于一体,于2011年8月获得由国家海洋局授予的中国首个“国家级滨海湿地修复示范项目”称号,欢乐海岸也因此被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环境保护部联合评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12月30日,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关于同意天津蓟县州河等134处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深圳市华侨城湿地在内的全国134处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华侨城湿地公园正式升级为试点国家湿地公园。

二、园林特色园内约有2500米的沿湖步道,从沿湖步道上,可以观赏到湖对岸的风光,让游民能更好地亲近湖水,享受湖畔美景(如图2)。

图2:湖畔美景2.1植物群落配置园内植物配置主要应用了疏密有致的植物群落,结合曲径通幽的跑步道,营造自然生态、野趣、幽静的天然氧吧环境,沿湖跑道的另一侧选用常绿树种如小叶榕、大红花、黄金竹等做为绿化隔离墙,将园外的噪音及繁杂事物遮挡于园外,给游人营造了静谧、舒适的感觉(如图3).图3:跑步道2.2植物种类配置园内乔木层主要应用的植物有小叶榕、凤凰木、白玉兰等,灌木层有灰莉、双荚决明、大红花、紫叶朱蕉、虎尾兰、鸢尾等,湿地结果植物有芒果、香蕉、杨梅、木瓜、百香果等,湖边大量种植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品种丰富,生长旺盛,高低互见,错落有致,野趣横生,对湿地生物群落恢复,污水处理,自然水面恢复起到了良好作用,湿地主要主要选用了花叶芦竹、菖蒲、芦苇、荷花等水生植物,华侨城湿地根据芦苇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规整、补种、扩大和丰富,形成了集中成片的芦苇荡,还配以简易的木栈道和观赏平台,能够深入湖心地带,与芦苇带近距离接触,感受自然气息。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植物景观研究文献综述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植物景观研究文献综述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植物景观研究1、研究背景及意义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国际上通常把它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公园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蓄洪防早、调节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为“地球之肾”。

在生态日益恶化的今天,城市湿地以其特有的功能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湿地不仅具有维持区域水文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提供野生物种的栖息地及娱乐、教育和美学欣赏场所。

这些功能在城市这个鲜有自然栖息地的地方显得特别重要。

通过保护和建设,城市湿地可以产生类似于的大自然的环境。

城市湿地景观往往会成为城市中最让人流连忘返地方,让人有一种复得返自然的诗意和情趣。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发展不断向外膨胀,侵吞周围的郊区、农田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

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导致的一系列环境危机使人们在享受到来自经济发展,获得物质快感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受到周围生活环境的恶化。

近年来人们保护地球的呼声越来越高,希望生活环境改善,期盼绿色回归的愿望愈来愈强。

“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环境”等词汇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交流的话题。

在当今以生态和谐发展这个大的背景下,湿地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成为各国生态学家研究的焦点。

湿地具有稳定环境、物种基因保护及资源利用功能,被誉为“自然之肾”、“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摇篮”。

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编制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世界三大生态系统,淡水湿地被当作濒危野生生物的最后集结地。

在保护湿地、利用湿地这样一个大的世界背景下,如何将湿地的生态,生产功能与湿地的景观功能相融合,已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

我国湿地资源丰富,然而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现有30%的自然湿地面临着被开垦和改造的威胁,形势十分严峻,通过借鉴国外湿地公园建设的成果与经验,结合我国湿地管理与发展的情况,以溱湖湿地公园为例,探索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以期为我国今后建设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研究——以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为例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研究——以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为例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研究——以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为例摘要:在城市中建设湿地公园能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性。

本文以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为例,运用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相关理论,分析城市湿地公园中植物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选择树种、优化配置方法和种植方式等提升策略,为类似公园植物配置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城市景观设计1引言湿地公园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为环境提供了各种好处,包括水过滤、洪水控制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等。

如今城市湿地公园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中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这些公园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在其城市环境中创造一个绿色空间,要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尤其重要。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决定着公园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一个成功的湿地公园,是生态上和经济上的共同增长,因此,了解不同的植物配置如何影响湿地公园的功能非常重要。

2 城市湿地公园相关概念城市湿地公园是融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旅游为主要内容的独特类型的公园[1]。

园林植物配置是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空间布局,科学合理的栽植植物,形成好的植物景观,包括乔木、灌木、花卉、地被,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科学性,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要有不同的植物配置,另外植物配置也需要一定的艺术性,结合科学合理的配置,营造自然和谐的景观效果,以达到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共同提高。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类型植物的搭配,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群的设计,合理的组成,色彩搭配,季节变化和园林意境;二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元素的结合,如水、石、建筑、道路等的搭配与融合。

3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原则3.1生态性原则湿地公园应按原有的生态系统,为公园的绿化进行植物配置,以本土植物造景为主,外来植物为辅,把各种有特色的植物融合进当前的景观中去,与本土植物相搭配,形成生态性强的植物组团,为湿地动物提供栖息地,恢复湿地公园的区域生态性,提升公园的生物多样性。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景观,具有很高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功能。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对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进行分析与探讨。

首先,植物配置是湿地公园建设的基础。

湿地公园的主要功能是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而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植被,可以形成不同的湿地生态系统,提供多样性的生境,有利于各类生物的栖息繁殖,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例如,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可以合理配置浅水区的芦苇、黄菖蒲等水生植物,设计沼泽区的蒲公英、泽泻等植物,营造湿地公园独特的自然景观。

其次,植物配置还可以改善湿地公园的水环境。

湿地公园的水环境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湿地公园生态功能的基础。

通过合理配置具有吸水、净化水质特性的植物,可以有效净化湿地公园的水质,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例如,水生植物如芦苇和菖蒲等具有吸收废水中富营养化物质的能力,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浅水区的植物如睡莲等可以吸收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减少水体污染。

此外,植物配置还可以增加湿地公园的景观效果。

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景观,其景观效果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合理配置植物可以营造出各种吸引人的景观,为游客提供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休闲空间。

例如,在湿地公园中可以利用各种树木形成树荫,搭配花坛、草坪等景观元素,营造出具有丰富层次感的景观效果;利用花卉等进行点缀,增添湿地公园的色彩和活力。

总之,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是湿地公园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植物,可以保护和改善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改善水体质量,提供景观效果。

建设一个美丽宜人、生态友好的湿地公园,除了需要注重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公园的规划布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才能打造出具有良好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的湿地公园。

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毕业论文-绝对精品】

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毕业论文-绝对精品】

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学生所在系(院)美术学院专业(方向)艺术设计(环境艺术——风景园林设计方向)年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目录目录 (1)摘要、关键词 (2)正文、引言 (3)1 国研究现状 (3)1.1 陆地植物配置特点 (3)1.2 水生及滨水植物配置特点 (3)1.3 评价 (4)2 清北湿地公园概况 (4)2.1 基地概况 (4)2.2 植物资源 (4)2.2.1 亚热带植物资源 (4)2.2.2 基地及青白江植物资源 (5)3 清北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分析 (5)3.1 陆地植物配置 (5)3.2 滨水植物配置 (5)3.2.1 开敞植被带 (6)3.2.2 疏林型林地 (6)3.2.3 郁闭型密林地 (6)3.2.4 湿地植被带 (7)3.2.5 卵石滩 (7)3.3 水生植物配置 (7)3.3.1 水生植物群落类型 (8)3.3.2 方案中水生植物配置的主题特色简析 (8)3.4 生态岛植物配置 (9)4 结语 (10)致 (10)5 参考文献 (10)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摘要: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保证其生态循环的关键之一,及对湿地植物的选择、应用和配置。

本文以清北湿地公园为例,介绍了该项目的植物配置。

项目中我以因地制宜和运用乡土植物为首要特点出发——将整个公园的植物分为陆地、滨水、水生、生态岛四大植物群落类型,然后分别从生态系统、景观结构和使用功能三个方面考虑植物的具体配置,最终实现了全园的生态平衡和多样化景观结构。

关键词:风景园林;湿地公园设计;植物规划;陆地植物;滨水植物;水生植物;生态岛植物湿地是一种自然景观,一个自然综合体,是地球上具有重要环境功能和生态系统的多种生物的栖息地和孽生地。

湿地公园则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容的公园。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
城市湿地公园强调湿地生态系统特性和根本功能的保护和展示,突出湿地特有的科普教育功能和自然文化属性.
根据建设部制定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那么〔试行〕?,其植物配置要点如下:
一、主题与原那么在林地保护带功能区及全园植物景观设计中,充分表达与人的共生关系,以创造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为明线.其原那么是在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适度增加植物品种,从而完善植物群落.以水生植物作为植物配置的重点元素,注重湿地植物群落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和景观效果的完美表达.
二、植物群落的合理搭配从生态功能考虑,应选用茎叶兴旺的植物以阻挡水流,沉降泥沙;采用根系兴旺的植物以利于吸收水系污染物.从景观效果上考虑,要尽量摸拟自然湿地中各种植物的组成及分布状态,将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形成更加自然的多层次水生植物景观.
三、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不管是营造湿地林地保护带,还是景观带,都应以适生性强、抗逆性强、欣赏效果好、有季相变化的乡土树种为主, 限制引进外地植物品种,同时也要注重表达植物多样性.
四、主要植物品种选择乔灌木及地被植物可选用银杏、香樟、水杉、樱花、榕树、垂柳、沙地柏、迎春、石竹等;水生植物可选用荷花、菖蒲、香蒲、泽泻、水莺尾、水葱;草坪草可选用冷季型早熟禾、黑麦、剪股颖,暖季型狗牙根、地毯草、马蹄金等.
止匕外,设计中还应设置一些蜜源植物和鸟嗜植物,为鸟类提供食物来源. 在湿地公园内的水体一侧尽量不安排高大乔木,为鸟类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

刍议湿地系统的植物配置

刍议湿地系统的植物配置

摘 要 在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构建中,植物景观是唯一具有生命力的园林要素,要根据湿地的立地条件,以植物生态习性为基础,以满足湿地环境的各种功能和审美要求,创造出具有地方风格、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 简历大全 jianli
关键词 湿地系统 植物配置 原则 模式 厦门是座滨海城市,湿地资源比较丰富,包括红树林、滩涂湿地、沙滩、岛屿、浅海水域等类型。?2016年,由厦门市环境保护科研所等单位联合编制的《厦门湿地资源调查报告》通过专家评审。根据研究结果,厦门湿地面积约385km2,占全市面积含海域的20.2%[1]。 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和园博苑的成功建设不仅要效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还增强了观赏性,为后期湿地规划与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结合笔者实践,刍议湿地公园中植物配置。 1 湿地系统园林设计的基本理念 湿地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资源和巨大的观赏价值。在规划时不破坏原有的生态基础,尽量利用现有的生态环境和植物群落,以保护、修复为主,重构为辅,营造一个绿色原生态的湿地系统。 2 湿地系统中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要从立地条件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出发,因地制宜的选配植物。 2.1 根据土壤环境条件的不同选择植物品种 如土壤养分含量高、保肥能力强的土壤可栽种喜肥的植物,而土壤贫瘠、沙化严重的则多选择那些耐贫瘠的植物 又如静水环境下选择浮叶植物,而流水环境下选择挺水植物。 简历大全 jianli 2.2 根据地域环境的不同选择植物品种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坚持以乡土植物品种为主。而对于一些新奇的外来植物品种,在配置前,应该参考该品种在本地区或附近地区的生长表现进行确定,防止盲目引进。 2.3 根据水位深度的不周选择植物品种 湿地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不同的植物品种在生长中对水位的的深度要求也不相同。在确定选用植物时,我们应把握 “栽种后的平均水深不能淹没植株的第一分枝或心叶”和“一片新叶或一个新稍的出水时间不能超过4天”这两个基本原则。这里说的出水时间是新叶或新稍从显芽到叶片完全长出水面的时间,尤其是在透明度低,水质较肥的环境里更应该注意。 2.4 根据栽植季节的不同选择植物品种 在选用植物进行配置时,应该先确定计划栽种的时间范围,再根据此时间范围并结合植物的生长特性来进行科学选用。 要从园林构图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植物的多样性进行合理搭配,并通过植物的季相与生命周期的变化,在视觉上形成相互衬托、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效果,而且与水体污染物的处理功能也能够互相补充,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循环。主要是通过在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适度增加植物品种,从而完善植物群落来实现。 要从保护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科学处理好植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以及个体、群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每一种植物在湿地环境中的作用,维持或创造各种持久、稳定的植物群落景观,造就和谐优美、平衡发展的湿地生态系统,并达到融游赏娱乐于一体的目的[2]。 毕业论文 3 湿地系统中常用的植物品种 园林湿地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或潮湿土壤中的植物,含水生植物和滨水植物。我国土地辽阔,河湖众多,园林湿地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据记载,我国仅水生植物有60余科,近150属,达300多种,约占世界水生观赏植物的15%。园林湿地植物在现代城市园林造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还能监测与控制大气和水体污染,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对水体起净化作用,是水体天然的净化器[3]。在厦门常用的植物品种有 1乔灌木及地被植物。木麻黄、蒲葵、垂柳、旱柳、乌桕、苦楝、梨属、白蜡属、香樟、棕榈、无患子、蔷薇、紫藤、云南黄素馨、夹竹桃、榕树、石竹等。2水生植物。水葫芦、浮萍、睡莲、荷花、马蹄莲、荸荠、芋、泽泻、芦苇、鸢尾、茭草、水烛、菖蒲、黄菖蒲、金鱼草、水竹、水蓼、水葱、金鱼藻、芡实、千屈菜、花菖蒲等。3草坪草。冷季型的早熟禾、黑麦、剪股颖,暖季型的狗牙根、地毯草、马蹄金等。 4 湿地系统中常用的植物配置模式 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湿地系统植物的配置已形成了较稳定的模式,主要如下 1深水区。主要从生态角度出发,采取沉水植物+部分漂浮植物的模式。2浅水区。主要以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为主,采用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的模式。3滨水区。多用线性叶为主的禾本科植物和再力花等部分挺水植物进行片植、丛植或散植于水边,形成倒影,增强理趣。4沼泽区。该区主要有沼生、湿生植物和挺水植物群落。一是以树阵的模式种植池杉、水杉等高大的湿生乔木 二是片植芦苇等沼生植物 三是采用乔木+沼生植物+挺水植物的模式,形式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湿地景观效果。5陆地区。湿地公园陆地部分包括休息小广场、游乐区、林阴道、防护林带、科普教育馆以及服务设施绿化区等多种场所[4]。在设计时要根据场地所需的观赏性、使用性和生态功能综合考虑,主要模式1乔木+灌木,形成半封完备空间,适用于设施服务区和科普教育馆等周边绿化 2乔木+灌木+藤本+地被或草皮,形成封闭空间,适用于防护林带、服务设施区和休闲广场等周边绿化 3乔木+地被或草皮,产生明亮、简单的视觉景观效果,形成良好的透景线,可用于休息小广场、游乐区 4灌木+地被,形成半开敞的空间,多用于湿地公园的入口处、科普教育馆以及服务设施绿化区。 毕业论文 5 湿地系统中植物配置注意事项 在营造湿地植物景观时,需要把植物群体美的突出表现,成带状或大片栽植,构成相应的规模,以彰显湿地的特色。 植物群落的构建要以生态效益为首要目标,既要能较大地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又能满足群落内植物健康生长的生态要求。 结束语 在当前水资源不断减少、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今天,充分利用好湿地植物,进行科学合理配置,不仅能丰富园林景观,收获湿地植物的经济价值,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体,监测与控制大气和水体污染、消除污染,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湿地保护呼唤立法.厦门广电网,201603:9. [2] 刘碧云.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框架探讨,林业勘察设计福建 20161 126. [3] 覃建美、张世林.重庆园林湿地植物开发利用现状、对策及品种推荐.园林科技,20164 33. [4] 胡金龙.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以尚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例.华中农业大学,20160336. [4] GB??T?50502?一2016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S]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摘要】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景观的营造对于提升公园的生态环境和观赏价值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现状进行调查,提出了景观设计的原则,介绍了营造技术措施,并对景观效果进行评价。

分析了营造中存在的难点和挑战。

研究的目的在于为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提供有效的营造方案,促进公园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景观品质的提升。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工作的不断完善与提升。

【关键词】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现状调查、设计原则、技术措施、效果评价、难点、挑战、成果总结、发展方向、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丰富多样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功能。

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改善周围环境的生态质量。

在湿地公园中,植物景观的营造是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着公园的生态美观和生态功能。

目前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研究仍相对薄弱,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湿地公园的植被类型复杂多样,植物种类繁多,在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湿地公园地形地貌复杂,水域分布广泛,如何在不同的区域设计出具有吸引力和和谐统一感的景观也是一个挑战。

湿地公园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有限等问题,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实现景观的美化和功能的提升也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开展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关键问题,深入分析当前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明确植物景观营造的设计原则和技术措施,以提高湿地公园的景观质量和生态效益。

通过对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效果评价,总结出成功的案例和经验,为今后的植物景观营造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配置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配置

摘要:西溪,曾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然而,历史误把它引向求救的边缘。

本文以丰厚的历史资料和调研为基础,运用生态学、生物学、地质学、气候学等边缘学科理论详尽地分析了西溪湿地公园的历史文化、自然风貌、水乡特征,进而全息地图解了西溪公园作为湿地保护区的植物构造,并就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窥探。

关键词:西溪湿地;植物配置;生态保护一启开历史长卷,纵览西溪丰厚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城市湿地风貌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但同时它又是全世界范围内一种亟待保护的自然资源,因人类的活动而日益减少。

《湿地公约》将湿地定义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为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

”同时又规定,“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区域”。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城西西部。

主要属于西湖区的蒋村乡,小部分属于余杭区的五常乡,距市中心武林门约6公里。

西溪湿地公园坐落在西湖区的西部,天目山路延伸段从其南边经过,北边为文新路延伸段,东临蒋村商住区和古荡小区,西接五常。

历史上的西溪湿地,指西溪河流经留下——古荡段两岸的宽阔地带。

其南岸包括今日老和山——灵峰山——北高峰——龙门山——小和山山脊线北侧的丘陵坡麓地带;北岸包括余杭塘河以南——五常——蒋村乡一带的水网平原,面积约60平方公里。

目前的西溪湿地,东起紫金港绿带西侧,西至绕城公路绿带东侧,南接沿山河,北界文新路延伸段的一片鱼塘水网平原。

一期面积3.2平方公里,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

西溪和西泠、西湖并称“三西”,历史上有“副西湖”的美誉。

西溪历史悠久,它发现于东晋,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衰落于民国。

1600多年来,西溪湿地农事活动和人文活动频繁,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存和人文积淀,形成了丰富的景观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

探析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配置及种植

探析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的配置及种植
(责任编辑 禾初)
- 157 -
湿地公若植物生长控制不合理,极易给其它 类型水生植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4 水生植物配置的优化 4.1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在建设与植物配置方面,选配植物遵循生态优先 规律。结合原来植物群落的构成模式与特点,优先选用 乡土植物,其成活率高,同时,引进部分适生外来植物, 丰富植物多样性,打造原生态的景观效果[1]。 4.2 根据生态习性,依势造型
水生植物群落常见模式为:(1) 物种多样化模式: 利用陆生植物、湿生植物、挺水植物等,打造有机和谐 的组合体,合理设置植物比例,形成层次与色彩丰富的 景观,构建生态水景。(2)优势种主导模式:一般来说, 优势种在整个水景中起主导作用,其作为景观的主要 组成部分,也是景观最具特色的部分。剩余为伴生物 种,发挥点缀的效果,例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类模式:通过配置大量沉水植物与浮水植 物,并点缀其它水生植物,发挥净化水质的作用。 2 A 湿地公园水生植物配置现状
作者简介:管泽永(1985-),男,汉族,四川叙永人,本科,研究方向:园林设计。
- 156 -
2021 年第 12 期
现代园艺
园林应用
4.3.2 临海步道区域。此区域种植着槐叶萍,使得整个 水面更加亮丽,色彩感强,覆盖面积控制在 30%~40%。 4.3.3 浅水区。在配置植物时,选择睡莲科与泽泻科等植 物,或者形成单种群落,或者形成多种植物混合配植模 式。采取此配置方案,获得整体大并且连续的景观效果, 做到以量取胜,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植物配置方面,要 充分挖掘花色与香味等价值,从人们的视觉和味觉等感 官体验入手,合理进行植物配置,提升整体效果[2]。需要 注意的是,要做好水环境的源头治理,为保护好生态环 境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实践中打造小微湿地,发挥浮 水植物的作用,改善生态环境。利用水生生物,进行污水 净化处理,同污水处理系统共同发挥作用,达到最终的 目的。 5 湿地公园水生植物配置与种植策略 5.1 水生植物的配置方法 5.1.1 地域环境。地球上的植物千千万万,不同地域的 植物类型与特点存在差异,植物的地域性很强。当种植 区条件发生变化时,将会给植物生长带来不同程度的 影响,配置水生植物时要遵循“以乡土植物为主、合理 搭配外来植物”的基本原则。若配置外来植物,必须做 好适应性与安全性的调查,采取调整种植地条件或者 改良品种等方式,使其能够适应种植区的环境,避免配 置不合理降低成活率[3]。 5.1.2 土壤条件。水生植物的生命要素中,土壤条件为 主要要素之一,占据重要地位。每种水生植物的生长需 求差异,对栽培土壤有着差异化要求,在配置植物时要 合理选择土壤。对于土壤贫瘠与沙化程度严重的沙土 条件,可选择睡莲与藻类水生植物等。对于土壤养分含 量很高且保肥能力强的土壤,可选择千屈菜与再力花 等。配置前做好土壤条件的调查与改良,为水生植物的 选择和生存提供有力支持,切实提高配置水平。 5.1.3 植物特性。湿地公园中配置水生植物要做到植物 选择与搭配的适宜性。需要调查植物特性,掌握生长特 性和植株型的大小等,保证色彩搭配和植株观赏风格 等达到协调一致,并且考虑植物景观是否可以与周围 景观融合[4]。根据植物的特性,保障植物生态要求得到 满足,同时考虑到美观性,突出整体特色。 5.1.4 水文特征。一般来说,湿地水深和水流特征对水 生植物的配置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种植地的水深程 度可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与繁衍,不同种类的植 物对生长需求存在差异。设计人员要做好植物情况调 查,掌握植物的特征,优化配置方案[5]。 5.2 水生植物的种植方法 5.2.1 种植季节。一般来说,水生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

园林景观设计——对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探讨

园林景观设计——对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探讨

对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探讨摘要:从当前的公园设计、建设理念来看,“湿地”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生态系统,它更是符合现代人群对自然审美需求的一种景观类型。

换而言之,湿地不仅仅能够带给我们有形的、生态性的利益,也能带给我们无形的、精神层面的审美满足感。

本文基于湿地公园的设计与建设角度,主要对植物配置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性研究。

关键词: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原则;措施当前,全球已经有一部分国家在湿地公园、湿地景观的研究在实践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比如日本、美国以及其他的一些欧洲国家。

总之当前对于湿地景观的研究已经掀起了一股国际性的热潮,不论是旅游、环境还是态学等学科,都对湿地景观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日本在整个亚洲国家当中,对于湿地生态景观的开发与保护做得最为出色。

而我国作为全亚洲湿地面积最广、湿地种类最多的国家,也有着非常好的湿地公园建设与发展前景。

而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与建设工作当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便是植物配置,因为它不仅关系着湿地公园的观赏性,更关系着湿地公园的生态性。

1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分析1.1 生态性原则生态性原则是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应当遵循的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原则。

在植物配置的过程当中,必须要考虑到各种植物的生态科学规律,根据各种植物的竞争、共生、循环、植物他感、植物种群生态学,来对不同植物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保证所有植物的健康生长,并在湿地公园系统当中发挥出积极的生态作用。

1.2 多样性原则从生态学的角度上来讲,只有多样的种类,才能够保证群落的稳定。

这对于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来讲,也同样适用。

只有遵循多样性原则,保证湿地公园植物的种类数量,才能够使湿地植物能够协调、稳定的生长。

1.3 整体性原则湿地公园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规律,充分了解湿地所处地带的地形条件、地貌特征、自然景观等,研究和借鉴当地的自然植被类型、景观格局和特征特色,进行科学建设。

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把握好它们与湿地公园的关系,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使公园与自然有机融合。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选择与配置研究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选择与配置研究
两侧栽 植高大 乔木如水 杉 、落 羽杉和沙 朴等 ,阻挡两边 视
统 的 自然特点 ,考 虑其 历史传承 ,针 对 目前 迫切需 要解决 的问题 ,制定合理 、科学 、可操 作的生态 修复规 划 ,保 护
和强 化西 溪湿 地 自我修 复功 能 ,并 辅 以科学 的 人工 介入 , 确保湿 地生态 系统的完 整性和 周边环境 的和谐性 ,使得 西
摘 要 :论 述 西 溪 国 家 湿 地 公 园植 物 配 置 的可 行 性 、 合 理 性 和 景 观 效 果 ,结 果 表 明 ,所 选 湿地 植 物 颜 色、 形 态 搭
配 合 理 ,营 造 出 的湿 地 景 观 独 特 且 美 丽 。 关 键 词 : 西 溪湿 地 公 园 ;植 物 选 择 ;植 物 配 置
线。同时 ,通过路 两边 的会所以 及一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仿古建筑 群构 建不
同的组 团绿化 ,如从南 N4 1 " . ,沿 花蒋路 两侧分 别有高 庄建
筑群 、洪 钟别业 、六七 八号会 所、河渚 街、三 四五号 会所
和一二号会所作 “ 之” 形排列 。通过不 同建筑群 的功能定位 , 采用 自然式和规 则式相 结合 的植物 配置手法 ,依据道 路与 建筑 的不 同距 离以及 周边鱼 塘的特 点 ,决定 配置不 同的植
CHI N E SE HOR TI CUL T URE A B S T RA CT S
西溪 国家湿地公 园植物选择 与配置研 究
楼 建华 。 。 刘 扣生 。
( 1 . 杭州植物 园 ,浙江 杭 州 3 1 0 0 1 3 ;2 . 浙 江省 杭州市西湖 区城 乡规划 管理 中心 ,浙江 杭州 3 1 0 0 0 7 )
同时 也是观 赏湿地 景观 的主要地 方。整个湿 地的 道路主干 道长 度约 2 5 . k m,为了降低游客 的视觉疲劳 ,在道路 、广 场 和河道 的不 同节 点景观 设计需 要保持 不同的特 色 ,尽量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湿地公园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了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植物配置湿地公园是一个生态系统,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构建生态系统需要考虑种类、数量、空间分布、生长特点等多个因素。

具体来说,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物种选择植物种类一般要选择当地生长适应的树种、灌木类、草本类植物。

不同区域的湿地公园适应的环境条件也不一样,需依据实地情况选择常绿植物、落叶植物,以及适应水环境的植物,如芦苇、香蒲、菖蒲等水生植物,人工培育生态湖草、水生杂草、水生花卉、水生藻类等。

物种的选择应该以保障系统稳定为目标,强化植物间的相互作用,提高生态性能。

2. 植物密度不同物种的植株密度差别很大。

因此,选定适宜植被密度很重要。

密度过大,水、养料等资源难以满足所有需要,植被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密度过小,难以形成完整植被覆盖,生态系统的稳定也受到影响。

对于树木的密度,可考虑其树冠直径、阴影产生、气候条件等因素,树冠覆盖范围在30%~70%为宜。

草本植物合适的密度可根据种类、生长习性、土壤水分含量等综合考虑,保证植被的适时绿化和稳定。

3. 空间分布植物空间分布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功能。

植物布局可以根据景观设计效果和功能需要来规划。

在沿湖树林中,要划分各自的功能区,以能否形成完整的生境、利于人行道、景观观赏等因素来选择植被分布方式。

二、景观营造湿地公园是城市绿色空间的一种,要起到绿化美化作用,满足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需求。

因此,景观的营造非常重要。

景观营造包括景观元素的选择、构成、比例和空间分布等。

1. 景观元素的选择2. 景观构成景观的构成通常是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结合其他生态景观、道路、广场等元素来构建。

可以采用固定的模式、轮廓、色彩来搭配,来构建统一而和谐的景观效果。

3. 景观比例景观的比例是指景观元素与整个区域面积的比例关系,比例关系合适才能够形成整体、统一的景观效果。

生态功能的湿地植物配置研究

生态功能的湿地植物配置研究

生态功能的湿地植物配置研究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它不仅可以改善水质、净化空气,还可以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生存的环境。

湿地植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稳固地壤,减少水土流失,还可以提供氧气,净化水质,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对湿地植物的配置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机理,为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一、湿地植物的生态功能1. 节制水位湿地植物的根系可以在土壤中形成一种网络,能够有效地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从而节制水位。

在雨季,它们能够吸收大量的水分,降低洪水的威力,稳定水位;在旱季,它们能够释放储存的水分,保持湿地的湿润状态。

2. 净化水质湿地植物通过吸收、积累和转化水中的营养物质、重金属和有机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它们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净化水体,提高水质。

3. 提供栖息地湿地植物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许多野生动物都依赖湿地植物建立自己的栖息地。

湿地植物的存在能够保护和促进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4. 保持土壤水分湿地植物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达,能够帮助土壤保持水分。

它们能够减少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的保水性,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二、湿地植物配置研究湿地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湿地植物的配置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种类植物的生态功能,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1. 植物群落的组成湿地植物属于泥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湿地的类型和水文条件,不同的湿地会拥有不同的植物群落组成。

湿地可以分为沼泽、河口湿地和湖泊湿地等,而每一种湿地都有其特有的植物群落。

研究湿地植物群落的组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湿地的生态特点和功能,为相似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不同种类的湿地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一些植物能够更好地抑制水草的生长,一些植物能够更好地净化水质,一些植物能够更好地稳固土壤,对不同种类湿地植物的生态功能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更合适的植物配置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植物的生态功能。

杭州生态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研究

杭州生态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研究

杭州生态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研究摘要:杭州生态湿地公园建设一直受到政府各级部门的重视,本文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基础,结合该公园建设条件,研究了该公园植物的选择及配置、该建设项目的配置原则及项目设置,总结了该公园配置建设经验。

关键词:杭州园林;生态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城市绿化1.引言湿地为较为独立的自然综合体,其属于自然景观,是由于地球水陆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独特的生态环境系统,其对于生物多样性、人类生存环境改善和生态系统维护作用非常显著,栖息并孳生着多种生物[1]。

由于湿地属于珍贵的自然资源,其具有多方面的环境控制能力与效益,又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的肾脏和物种基因库。

一方面湿地具有高生产力、独特水文特征,另一方面其又具有两重性和脆弱性,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正威胁着湿地自我维护能力[1-3]。

2.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概况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地理位置处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距离杭州市中心仅5分钟车程,距西湖不到5公里。

公园占地面积11.64平方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受西溪公园开发的带动,周边已成为杭州新的低密度高档住宅区域。

在2012年,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同时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3.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选择及配置3.1 植物选择原则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配置重点遵从两个原则,即:以乡土植物为主的原则和保证物种多样性的原则。

初期部分实验研究显示,以乡土植物为主的植物选择对杭州生物多样性有利。

植物对于环境作用巨大,其提供了其他生物生存的空间,植物选择的多样性实际上更好的推动着整个湿地公园全面的生物多样性。

湿地公园以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为主,这样丰富了杭州市植物多样性,湿生植物群落、水生植物群落以及浮叶植物群落更大范围的丰富了杭州市生态景观及环境的多样性,进而完善了生物的多样性[4]。

3.2 植物配置植被演替过程是指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在湿地公园建设中,植被演替理论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代码: 2120904010
学号: 082018010017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国内湿地公园植物的主要配置形式
学生姓名:刘彦卿
指导教师:赵建华
专业:园林
年级:2008级
2011年1月26日
现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兴建湿地公园,单是中国建设部批准设立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就有30处之多。

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申请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城市湿地公园,获得国家的批准和大力支持。

花溪湿地公园以花溪河为纽带,串联起十里河滩、花溪公园、洛平至平桥观光农业带三个景区。

城市湿地公园的本质是在城市或城市附近利用现有或已退化的湿地,通过人工恢复或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按照生态学的规律来改造、规划和建设,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3大特点,集生态保护、观光休闲、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种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湿地在城市中的表现形式,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而且还具有调节环境、美化景观的巨大功能和良好的生态效益。

具体可以归纳为: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固定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美化城市环境和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在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时,应根据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特点,以维护城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城市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生态学理论在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可以研究分析湿地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从而确定合理的景观功能分区边界和大小,提出更好的动植物保护方式。

而水文生态学、湿地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则从微观角度分析揭示湿地系统的演变方式和方向。

在城市中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湿地公园绿地植物理想选择:
a.—生长表现好,如:易生长、病虫害少、易管理,管理粗放等。

b.具有一定的抗逆性,适应栽植地立地条件。

c.适应栽植地养护管理条件。

d.不宜成片栽植刺槐、黄金槐、香花槐、火炬树、侧柏等绿化先锋树种。

e.应以大规格乔木为主。

重点地段及重要景观树落叶乔木规格不应低于胸径15cm、分枝点2.7m;一般地段乔木胸径不应低于10cm。

湿地公园公园绿地植物推荐种类:
银杏、楸树、悬铃木、白蜡、臭椿、合欢、马褂木、苦楝、栾树、榉树、槲树、三角枫、毛白杨、大叶女贞、朴树、椴树、五角枫、樱花、灯台树、国槐、水杉、柳树、流苏、广玉兰、黑松、白皮松、雪松、冷杉、龙柏等,碧桃、天目琼花、海桐、锦带、耐冬、紫荆、紫薇、木槿、日本女贞、海棠、法国冬青、石楠、榆叶梅、芦苇、菖蒲、矮香蒲、再力花、迎春、荷花、莲花、白艾草、唐菖蒲、花叶芦竹、千屈菜、鼠尾草、水葱、泽泻、旱伞草、芡实、鸢尾等各种乔、灌木和水生植物[9]。

湿地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以乔木为骨架,复层配置,栽植密度合理。

各类型乔木栽植密度应符合表下列要求:展型(宽冠):胸径(cm) 10~20cm ,最小栽植间距(m) 4~6m。

直立型(窄冠):胸径(cm) 10~20cm ,最小栽植间距(m) 3~5m。

b.注重物种多样性,丰富绿地景观。

每1000m2绿地,乔木栽植种类不应少于5种;灌木不应少于5种;常绿树不应少于3种;落叶树不应少于7种;一、二年生草本花卉不应少于3种,栽植面积不应少于总栽植面积的10%。

c.新建绿地乔木应占总栽植面积的60%以上,大规格苗木应占总栽植数量的80%以上;林下不得裸露地表,应配置地被或草坪;乔、灌、草配置面积比例不低于6:3:1。

d.公共活动广场应控制绿地率35%~40%,绿化覆盖率45%~60%,成片绿地乔木应占80%以上,乔、灌、草配置面积比例不低于5:3:2;集散广场应控制绿地率25%~30%,绿化覆盖率35%~45%,乔、灌、草配置面积比例不低于7:2:1。

e.已建成以大面积铺装和草坪为主的广场,应补栽大规格乔、灌木,达到植物配置面积比例要求。

f.水生植物注意营造自然效果和亲水景观区的植物选择,还应尽量避免夹带侵入性植物如:水葫芦、睡眼莲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