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5五行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5五行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03ae0a7ff5335a8102d2209f.png)
说明脏腑病的传变
用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
如:肝脏有病 病传至心 — 母病及子 病传至肾 — 子病及母 病传至脾 —
子病及母 肾 侮 肺
肝
母病及子 心 乘
相乘 病传至肺 — 相侮
脾
五行学说认为
按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病情 轻浅,子病及母病情较重。 按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传变病情 较深重,而相侮传变病情较轻浅。
木
水
火
五行相乘
金
土
乘,以强凌弱,克制太过之意。 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 一系列的异常相克关系。 相乘次序与相克相同,即木→土→水→火→金→木。
引起相乘的原因 五行中某一行本身过于强盛,对被克制一行的克制太过 ,导致被克一行的虚弱,从而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异 常。 如:“木亢乘土” 五行中某一行本身虚弱,使“克我”一行的克制相对增 强,导致其本身更加虚弱,从而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 异常。 如:“土虚木乘”
构建天人合一的五脏系统 五脏一体观 自然界的五行系统 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相关联系 人与自然的统一,即“天人合一”。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肝属木,木曰曲直,肝有疏泄之功。
心属火,火曰炎上,心有温煦之功。 脾属土,土爰稼穑,脾能化生气血。 • 肺属金,金曰从革,肺以肃降为顺。 • 肾属水,水曰润下,肾有主水之功。
病色与反映在面部的分部
本脏之色见于本脏之位,是色脉相 符,表示病情较轻。 心 病变的色部相生,表 示病证为顺。 病变的色部相克,表 示病证为逆。
脾
肺
肝
肾
脉象与季节
在疾病中,脉象变化与时节相应,表示病证为顺。 如 《四言举要》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 。”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fcd036c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5c.png)
第一页,共59页。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 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和现象 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互相促进、互 相制约关系来阐述和推演事物之间的互 相关系及其复杂的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
古代哲学思想。
主要内容 第二页,共59页。
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的含义 五行的特性
适用于肝郁脾虚病证。
临床表现
第五十二页,共59页。
培土制水法
是通过温运脾阳,或健脾温肾,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一种方法, 又称健脾温肾利水法。
适用于脾虚不运,或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
临床表现
第五十三页,共59页。
佐金平木法 是通过清肃肺气,以抑制肝火亢盛 的一种方法,又称泻肝清肺法。 适用于肝火亢逆,灼伤肺金,影响 肺气清肃之“木火刑金〞证。 临床表现
第十五页,共59页。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
第十六页,共59页。
五行相生、相克
生,即资生、助长、促进之意;
克,即抑制、制约之意。 相生,是指此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 进、助长和资生作用;
第十七页,共59页。
五行相克
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抑制。 相克次序:木→土→水→火→金→木 在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存在着“克我者〞和“我克者〞
第三十七页,共59页。
说明脏腑脏有病
病传至心 — 母病及子
病传至肾 — 子病及母 病传至脾 — 相乘
病传至肺 — 相侮
子病及母 侮
母病及子 乘
第三十八页,共59页。
五行学说认为
按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病情轻 浅,子病及母病情较重。 按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传变病情较 深重,而相侮传变病情较轻浅。
五行寄生十二宫原理解析
![五行寄生十二宫原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4cd34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64.png)
五行寄生十二宫原理解析五行寄生十二宫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通过将五行学说与星座十二宫相结合,用以解释人类命运和性格特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五行寄生十二宫原理进行深入解析。
一、五行学说简介五行学说,即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相互依存、制约和转化的理论。
这五个元素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世界万物的运行规律。
金:代表坚硬、坚固、稳定的物质和力量,也象征着财富和权力。
木:象征着生长、蓬勃、柔韧的力量,代表着创造、发展和生命力。
水:流动、柔顺、隐蔽的特性,代表着感情、智慧和潜力。
火:炽热、燃烧和光明的特征,代表着热情、活力和创造力。
土:稳定、承载力强的元素,代表着安全、保护和承担责任。
二、十二宫简介星座十二宫是黄道带上划分的十二个区域,代表着天空中的不同星座和宫位,每个宫位都与个人的生活领域和性格特点相关联。
1. 第一宫:占星学中的"上升星座",代表个体的个性和外在形象。
2. 第二宫:与财富、物质和价值观有关,反映个体对物质世界的需求和态度。
3. 第三宫:关联着语言、沟通和思维方式,代表个体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
4. 第四宫:代表家庭、根基和情感认同,反映个体的家庭状况和情感需求。
5. 第五宫:与创造力、艺术和娱乐等方面有关,代表个体的创造性和自我表达。
6. 第六宫:关联着工作、健康和日常生活细节,反映个体的工作态度和健康状况。
7. 第七宫:代表着婚姻、伴侣和合作关系,反映个体的婚姻状况和社交能力。
8. 第八宫:与性、财富共享和转化有关,代表个体的潜意识和变革能力。
9. 第九宫:关联着智慧、远行和宗教信仰,反映个体的智慧和追求高层次的精神意义。
10. 第十宫:代表事业和社会地位,反映个体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影响力。
11. 第十一宫:与友谊、社会团体和未来规划有关,代表个体的社交圈子和未来展望。
12. 第十二宫:关联着隐私、潜意识和个体灵魂成长,代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追寻灵性。
第一章第二节五行学说
![第一章第二节五行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24fcf9e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0f.png)
第二节五行学说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母
子
相生相克关系的传变 病
病
及 子
肝
及 母
心
肾
乘
脾
侮肺
第二节五行学说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1、确定五脏病变部位
确定 病位
面青 喜食酸 肝病 面赤 口苦 脉洪 心病 脾虚病人 面见青色 肝病犯脾 心脏病人 面见黑色 肾水凌心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四)指导疾病的防治
抑木扶土 培土制水 佐金平木 泻南补北
疏肝健脾 补脾利水 泻肝清肺 泻心火滋肾阴
第二节五行学说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四)指导疾病的防治
4、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
第二节五行学说
5、指导针灸治疗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四)指导疾病的防治
第二节五行学说
2、五行相侮
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
木
行反向克制。
水
火
侮
次序:木→金→火→水→
土→木。
金
土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五行学说
2、五行相侮 形成条件: 所不胜一方太弱
所胜一方太过
上述二者兼而有之
(二)五行相乘与相侮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五行相侮
第二节五行学说
木克 土
10g
10g
(二)五行相乘与相侮
练习题
1、四时季节属于五行之“土”的是
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
2、五行指导诊断,面见赤色,脉洪( )
A.肝 B.心 C.脾
中医基础之五行学说
![中医基础之五行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35ee730deff9aef8941e06e1.png)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一)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1.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
2.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一种五行系统结构论的哲学范畴。
(二)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1.五行的特性:水日润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从革,土爰稼穑。
(1)木的特性——“曲直”,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曲、能伸的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木。
(2)火的特性——“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热、上升、光明的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升腾、明亮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火。
(3)土的特性——“稼穑”,是指土具有播种和收获的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土。
(4)金的特性——“从革”,是指金属具有刚柔相济并能变革之性。
引申为凡具有肃杀、收敛、沉降等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金。
(5)水的特性——“润下”,是指水具有润泽、向下的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物质和现象,均归属于水。
2.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
(1)取象比类法: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其本质的特有征象,并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进行类比而确定其五行归属。
(2)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事物,从而确定其相关事物的五行归属。
(3)中医学在“天人相应”观指导下,以五行为中心,从而将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相生与相克1.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1)五行之间任何一行,都有“生我”和“我生”(2)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中医院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中医院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5f3fcd611eb91a37f1115c8e.png)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一、五行的概念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中的“五”,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若从其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五行已超越了其物质性的概念,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
•五行最初的涵义与“五材”有关,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或基本元素。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
《尚书·周书·洪范》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此时的五行,已从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中抽象出来,上升为哲学的理性概念。
(二)五行特性•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是用以识别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
•木曰曲直:能屈能伸,生长、升发、畅达•火曰炎上:炎热、上升、光明•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刚柔相济,沉降、肃杀、收敛•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五行学说依据五行各自的特性,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类,从而构建了五行系统。
•事物和现象五行归类的方法,主要有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两种•取象比类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如事物或现象的某一特征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将其归属于木。
中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中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078ac3562f60ddccdb38a054.png)
第四单元五行学说第一节五行学说的概念一、五行的含义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元素的运动。
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
常用的五行概念,来自于最初的“五材”说。
二、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1.五行的特性木的特性:木曰曲直引申义: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引申义:具有承载、生化、受纳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
“土载四行”“土为万物之母”“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引申义: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引申义: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2.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属性归类①归类方法取象比类法: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A.木B.火C.土D.金E.水『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水的特性:水曰润下引申义: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火的特性是A.曲直B.稼穑C.从革D.炎上E.润下『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五行中“金”的特性是A.炎上B.润下C.稼穑D.曲直E.从革『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引申义: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第二节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相生与相克1.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促进、资生和助长作用。
顺序:木→火→土→金→水→木(相邻为相生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五行学说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五行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bd233844ba0d4a7303763a7a.png)
•水
•生 •火
资生、助长和促进的
关系。
•金
(2)次序:木→•生火→
土→金→水→木
(3)关系: “生我”者为母
母子关系 “我生”者为子
(4)举例:
•木
•生
•火
•“母” •“生我”
•(我)
•(我)
•“子” •“我生”
(我 )
•火
•生•生•木•源自母”•“生我”•“子”
•“我生”
2、五行相克
(1)概念:是指木、 火、土、金、水之间存 在着有序的间相克制、 制约的关系。
•木 (我克) •(我)
(生我)
土 (所胜)
水 (母)
(二)特殊状态下的关系
1、五行相乘
(1)概念:是指五行中某
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
约或克制。又称为“倍克”。 (2)次序:同相克
即木→•乘土→水→火→金→木 (3)与相克的关系:二者次序相 同,但相克用于说明正常(生理 )情况,相乘用于说明异常(病 理)变化。
•火
(2)次序:反相克,即
••侮克
木→•侮金→火→水→土→
木。
•金
所不胜一方太弱 (3)形成条件: 所胜一方太过
上述二者兼而有之
(4)举例:
•木 •克
•10
•10
g
g
•木 •侮
•10
•20
•g木 •侮 g
•5g
中医学在“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以五行为中心 ,将自然界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 构的五脏进行了五行属性的归纳,从而将人体的生命活 动与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 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 境的统一(表1-3)。
中医教材课:五行学说
![中医教材课:五行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09bd82889e3143323868934e.png)
木
土
金
水
火 相乘
相侮
17
相侮:侮,恃强反克的意思 相侮顺序与相克顺序相反
相侮原因:
➢ 五行中某一行(被克方)本身过强(太过),使克它的一行相对为弱,反 而被强者所克制,如木亢侮金。
➢ 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克方)过度虚弱(不及),被克方相对过强,强者 克制弱者,如金虚木侮。
33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3. 控制疾病传变
通过脏相生、相克规律的治疗原则 控制脏腑相生相克的病理传变
34
赠送茶文化模板
中 本
第
PPT
国 模
一
板
茶 适
合 用
模 板
文 于
网
制
,
化 作
茶
艺
相
关
幻
灯
片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天
五时
五腑
人
五方
五行
五体
相
五色 五味
五官 五志
应
➢ 自然环境与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通过五行归属息息相关
➢ 不同时节、季节脏腑的生理病理有相应五行属性的变化
20
(二)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以五行的抽象特性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 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阐明脏腑之间的内在联系
脏腑功能之间的相互促进、转化 相互调节、制约
长(繁茂) 杏
五行学说详解
![五行学说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4990a62a26925c52cc5bf43.png)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马淑然写在课前的话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掌握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内容以及五行学说在人体中医藏象中的应用,以及其中相关联系。
一、基本概念(一)定义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是指木火土金水,行是运动、变化的意思。
五行学说就是运用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抽象的属性来分析归纳认识自然界当中所有事物和现象当中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来说明物质世界变化根源的一种理论和学说。
(二)基本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木曰曲直,原义指树木的生长形态是枝干曲直,向上、向外舒展;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火曰炎上,指火具有炎热升腾的作用,引申为自然界事物中凡是具有温热上升这样的特点事物或现象。
土曰稼穑,稼,播种。
穑,收获。
土曰稼穑是指的土的特点能播种又能收获,后引申为凡是具有收纳升华承载这样的特性事物现象。
因此说“土载四行”,“土为万物之母”。
金曰从革,革,变革,变化。
后世引申为凡是具有清洁肃降、收敛这样的特点事物和现象。
水曰润下,水的特点是滋润、向下,后延伸为寒冷、滋润、下降这个特性的事物和现象。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根据五行学说理论,我们是怎样将大自然中的万物,或者是人体的各个器官进行五行分类的呢?(一)五行归类用五行对自然界的万世万物进行归类,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叫取象比类方,另一种叫做推演络绎法。
取象比类法是指根据事物表现出来的现象所具有的不同属性与五行属性的相似性而划分不同类别的方法。
推演络绎法是指根据某事物与五行的相关性,间接推论另一些事物也与五行具有相关性的方法。
取象比类法,如日出东方和日落西方,日出东方是和木的升华条达的特点类似,所以东方属木,而日落于西方,这个日落于西方是和金的肃降特点相类似,所以西方属金。
而南方和北方这两个方位的五行属性正如水和火的特性,北方寒冷,与水的润下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水;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温热升腾的特点类似,故归属于火。
五行的中医名词解释
![五行的中医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d03f0a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a.png)
五行的中医名词解释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是古代思想家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这五类事物来说明自然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是中国哲学思想基础之一,在中医学中应用称其为五行学说,为中医基础理论之一。
用来理解人与自然界如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与人体五脏、五官、五体、五志、五声等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来说,五行学说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在中医学中,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五行学说基本内容
![五行学说基本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8c5825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d.png)
五行学说基本内容一、简介五行学说,又称为五行八卦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对自然界万物运行规律的探索和总结,以五行(木、火、土、金、水)和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符号为基础,以阐述宇宙和人类的变化、相互关系、相生相克、互相制约等为核心内容。
二、五行的含义五行(Wood, Fire, Earth, Metal, Water)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用来描述自然界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
它们代表着相对应的五种属性和能量,分别为木、火、土、金、水。
2.1 木(Wood)木属性代表生长、扩张和发展的力量。
它象征着春季、东方、绿色和向上的方向。
在五行学说中,木能生火而制土,克制土元素。
2.2 火(Fire)火属性代表活力、激情和热情。
火象征着夏季、南方、红色和向上的方向。
在五行学说中,火能燃木而制金,克制金元素。
2.3 土(Earth)土属性代表稳定、坚固和承载的力量。
土象征着季节的变化、中央、黄色和平衡。
在五行学说中,土能生金而制水,克制水元素。
2.4 金(Metal)金属性代表坚强、清理和收敛的力量。
金象征着秋季、西方、白色和向下的方向。
在五行学说中,金能收土而制木,克制木元素。
水属性代表流动、温柔和可塑性的力量。
水象征着冬季、北方、黑色和向下的方向。
在五行学说中,水能熄火而制土,克制火元素。
三、八卦的含义八卦(Eight Trigrams)由阴阳两条横线组成,每一条横线可以是阴(一实心线)或阳(两个实心线)。
这八个卦象分别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3.1 乾(Qian)乾卦为八卦中最纯阳的卦象,代表着天或父。
它象征着刚健、浩大和创造的力量。
3.2 兑(Dui)兑卦为八卦中次纯阳的卦象,代表着泽或少女。
它象征着表达、亲和力和和谐的力量。
3.3 离(Li)离卦为八卦中中纯阳的卦象,代表着火或中女。
它象征着热情、活力和照明的力量。
3.4 震(Zhen)震卦为八卦中最旺盛的卦象,代表着雷或长男。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d80212f8941ea76e58fa04fe.png)
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
水克火――肾水上济 可防心火过亢。 水克火――肾水上济,可防心火过亢。 肾水上济, 火克金――心火之阳热可防止肺气清肃 火克金――心火之阳热可防止肺气清肃 太过。 太过。 金克木――肺气清肃可防止肝阳上亢。 金克木――肺气清肃可防止肝阳上亢。 肺气清肃可防止肝阳上亢 木克土――肝气条达 肝气条达, 木克土――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防其 壅滞。 壅滞。 土克水――脾土的运化 脾土的运化, 土克水――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 泛滥。 泛滥。
相克关系的传变
相乘――木旺乘土 胸胁苦满、 相乘――木旺乘土:胸胁苦满、脘 木旺乘土: 腹胀痛、泛酸、 腹胀痛、泛酸、泄泻 土虚木乘:头晕乏力、纳呆嗳 土虚木乘:头晕乏力、 胸胁胀满、 气、胸胁胀满、腹痛泄泻 相侮――木火刑金 急躁易怒、 木火刑金: 相侮――木火刑金:急躁易怒、 面红目赤、咳逆上气、咯血 面红目赤、咳逆上气、 土虚水侮:脾土不能制肾水, 土虚水侮:脾土不能制肾水, 出现全身水肿
五行相乘
乘,凌也,即欺负。 凌也,即欺负。 五行相乘: 五行相乘: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 一行的过度克制。 一行的过度克制。 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的次序同。 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的次序同。 相乘的本质是过度克制 相乘――太过所致 一行过于亢盛, 太过所致: 相乘――太过所致:一行过于亢盛,对 其所胜一行过度克制, 其所胜一行过度克制,如木太过克土 不及所致:一行过于虚弱, 不及所致:一行过于虚弱,难抵御所 不胜一行的正常克制。 不胜一行的正常克制。如土虚木乘
控制疾病的传变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木性喜条达有生发的特性,肝属木, 木性喜条达有生发的特性,肝属木, 故肝喜条达恶抑郁,有疏泄功能。 故肝喜条达恶抑郁,有疏泄功能。 火性温热,其性炎上,心属火, 火性温热,其性炎上,心属火,故心 有温煦的功能。 有温煦的功能。 土性敦厚,可化生万物,脾属土, 土性敦厚,可化生万物,脾属土,故 脾具有运化水谷,产生精微, 脾具有运化水谷,产生精微,供养全身的 功能。 功能。 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 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故肺有肃 降的功能。 降的功能。 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 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 肾属水,故肾有主闭藏,主水的功能。 性,肾属水,故肾有主闭藏,主水的功能。
中医基础知识五行学说培训小结
![中医基础知识五行学说培训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5224b37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d.png)
中医基础知识五行学说培训小结一、概述中医基础知识中的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根据古代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而总结出的一种描述事物相互关系的理论体系。
五行学说包括金、木、水、火、土五个基本要素,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构成了宇宙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金金属性的代表是肺和大肠,它们与秋季、干燥环境、辛辣食物等有关。
金的特点是收敛、坚固、凝聚,所以金属性的人容易患有肺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皮肤干燥等问题。
在调养金属性的人群时,应多食用滋润肺部的食物,如梨子、百合、蜂蜜等。
三、木木属性的代表是肝和胆,它们与春季、湿润环境、酸味食物等有关。
木的特点是生发、舒展、升发,所以木属性的人容易患有肝病、胆道疾病以及情绪波动等问题。
在调养木属性的人群时,应多食用具有调节肝胆功能的食物,如柠檬、菠菜、苦瓜等。
四、水水属性的代表是肾和膀胱,它们与冬季、寒冷环境、咸味食物等有关。
水的特点是潜藏、寒凉、流动,所以水属性的人容易患有肾病、泌尿系统疾病以及怕冷等问题。
在调养水属性的人群时,应多食用具有温补肾脏功能的食物,如黑豆、羊肉、海参等。
五、火火属性的代表是心和小肠,它们与夏季、炎热环境、苦味食物等有关。
火的特点是炎热、上升、明亮,所以火属性的人容易患有心脏疾病、消化系统问题以及口腔溃疡等。
在调养火属性的人群时,应多食用具有清热降火功能的食物,如苦瓜、绿豆、绿茶等。
六、土土属性的代表是脾和胃,它们与季节交替、湿土环境、甘味食物等有关。
土的特点是稳定、承载、生化,所以土属性的人容易患有脾胃消化不良、肠胃疾病以及体重波动等问题。
在调养土属性的人群时,应多食用具有健脾胃功能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莲子等。
七、总结通过五行学说的了解,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环境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达到平衡和健康。
在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五行学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的治疗原理和方法,为我们的健康提供指导。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2da2fb15650e52ea551898e8.png)
木
相 侮
土 火
母病及子
(母)
子病及母
(太过)
相 乘
金
(子)
水
所胜
五行任何一方不足也可产生四个方面的病理影响
所不胜
木
相 乘
土 火
母病及子
(母)
子病及母
(不足)
相 侮
金
(子)
水
所胜
(三)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诊断
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为肝病
确定五 脏的病 变部位
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为 心病 脾虚病人,而面见青色,是肝 病犯脾 心脏病人,而面见黑色,是肾 水凌心
“金曰从革”。引申为凡具有潜降、肃杀、 收敛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均归属于金。
“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 藏等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均归属于水。
(三)事物的五行归类
古人把各种具体事物或现象的性质或 特点,与五行相类比归类,这种归类方 法分以下两种情况:
1. 直接归类(取象比类法)
2. 间接推衍(推衍络绎法)
(五)五行乘侮 含义:乘即乘虚侵袭之意,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 过,超过正常约制的程度,是事物间的关系失 去了正常协调的一种表现。
引起相乘的原因: 太过——克者太过 不及——被克者太弱
如:木旺乘土 如:土虚木乘
相克与相乘的异同: 同:次序一致
异:相克——正常、生理 相乘——异常、病理
相侮
含义: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相侮又 称反克,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 规律:
培土制水法:即温运脾阳,治肾病水湿停聚者。 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法,用于肝火偏盛、肺 失 清肃之证。
泻南补北法:南属火,北属水,又称泻火补水 法,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亢之证
中医基础之五行学说和五脏六腑
![中医基础之五行学说和五脏六腑](https://img.taocdn.com/s3/m/0b16774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0.png)
志.把魂赋予肝,魂是伴随精神而活动叫灵魂.如:痰迷
心窍---癫痫(西医);
• 3、心主汗,汗为心之液.过多旳流汗 会造成心
脏衰竭.自汗,盗汗,手足潮湿也阐明心脏有病 变;
4、心开窍于舌,心有病变在舌反应出来.舌 为心之苗.心血不足舌质淡白,心火旺 (上)则
舌质红,甚至舌体糜烂.心血淤滞舌质紫暗或现 瘀点,瘀班;
• 而健康就是体内成份之间旳合适平衡,一种
人只有身体平衡了,人才会直立地站在五行(自 然界)当中。
五行从五窍,五体,五志,五味, 五色来体现:
• 五窍—— • 肝开窍于目:肝脏不好眼睛干干涩涩。 • 心开窍于舌:心脏不好旳人影响中枢神经,
吐字不清。
• 脾开窍于口唇:脾胃不和,口淡无味,口唇
无泽。
下焦阳气,而为尿排 除体外。
5、三焦:三焦总司人体汽化,水谷精微生化精养,
水液代谢。上焦司呼吸主血脉,谓气。中焦熟水谷,吸精
养通肺化生营血。下焦分清浊。
五脏旳病变反应
• 1、肾:腰酸腿痛,腿沉,小便不顺,下肢浮肿,
头晕,耳鸣,性淡漠,高血压,不育症,结石, 炎症,关节痛,呵喘不止;
2、肝:口干苦,耳鸣,聋,偏头痛,手脚 抽筋肝区痛沉,易怒,多疑,恶心,呕吐,易感 冒,经期不正常,行走不稳等;
中医基础之五行学说 和五脏六腑
什么是五行呢?
• 五行学说将古代哲学理论中以木、火、土、
金、水五类物质旳特征及其生克制化规律 来认识、解释自然旳系统构造和措施论利 用到中医学而建立旳中医基本理论,用以 解释人体内脏之间旳相互关系、脏腑组织 器官旳属性、运动变化及人体与外界环境 旳关系。“
五行相生相克
• 从相克旳理论得出这么一种结论,当一种脏器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木旺乘土 太过相乘:一行 ——乘其所胜 形成 不及相乘:一行 ——所不胜乘之 如土虚木乘 表示事物间异常制约现象 意义 用于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3)相侮 相侮是指反向的相克,又叫“反克”, 或者“反侮”,其顺序和方向与相克相反。
相侮产生的条件亦有三:
其一,“所不胜”一方不足;
其二,“所胜”一方太过;
(二)五行的特性
《尚书· 洪范》所说的“水曰润下,火曰炎上, 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是对五 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
五行特性表
五 行 木 火 土 金 水 《尚书·洪范》 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 土爰稼穑 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 引申意义 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温热、向上、升腾 生化、承载、受纳 肃杀、收敛、清洁 滋润、下行、寒凉
相乘与相侮的关系
同 乘侮的异同
皆是相克异常的表现 形成原因都是一行太过或一行不及
相乘——相克太过,与相克次序同 相侮——反向克制,与相克次序反
异
乘侮的联系——乘侮可同时发生
五行
乘其所胜 一行亢盛 侮所不胜 所胜乘之 一行不足 所不胜侮之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及相互关系 1.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形成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变化。 五行最初是指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五种物质 材料, 《尚书大传· 周传》 “水火者,百姓之 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 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 。因此五行最初 也称为“五材”。
五—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 五行 行—运动变化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生
举例:
火
克
生
土
生
金
克
生
水
2.特殊状态的相互影响 (失调状态) (1)母子相及 母子相及,也称为母子相犯,是 五行之间正常的相生关系遭到破坏时所产生的异 常作用。
•母及于子,是指母的一方异常时,波及到子的一 方。其顺序和方向与正常调节中的相生关系一致。
•子及于母,是指子的一方异常时,就会波及到母 的一方。其顺序和方向与相生关系相反。
3.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用五行相生机制说明五脏之间的协同关系。 用水生木关系,解释肾精化生阴血,滋养于肝的功 能。
•用五行相克理论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
脾运化水液,防止肾所主的水液泛滥为患,即可体 现土克水的关系。
4.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五行学说的归类理论,将人体的五脏、六腑、 五体、五官等,分别与自然界的五方、五季、 五味、五色等事物联系起来,反映了人体与外 界环境的协调统一性,即反映了人体内外环境 统一的整体观念。
2.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
五行学说将人体内脏分属于五行系统,用五行的特性说明五脏的部分主要功能。
木性曲直,畅顺条达,有升发的特征,故用以比类肝脏喜条达而恶抑郁,疏泄气机的特 性和功能,故肝的五行属性为木;
火性温热,以比类心阳对人体的温煦作用,故心的五行属性为火;
土性敦厚,生化万物,故以此比类脾胃消化饮食,运送精微,营养全身的功能,故脾的 五行属性为土; 金性清肃,收敛、清洁,以此比类肺及大肠、皮毛对人体具有的清除废料,保持人体洁 净的功能,故肺及大肠、皮毛的五行属性为金; 水性润下,有闭藏特性,故用以比类肾主藏精、主水液的功能,故肾的五行属性为水。
五行制化关系,是指五行的相生和相克两种关系协调 并存的状态,是维持五行之间动态平衡不可缺无的两 种方式。没有相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 相克,事物就会产生过度的亢奋而失去协调。 《类经 图翼· 运气》说:“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 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五行制化
五行之间既相互生化又相互制约以维持其协调平衡。 含义 是五行相生和相克关系的结合。 五行制化 生中有克 规律 克中有生 制化是生克关系的有机结合 意义 促进事物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 维持事物间的动态平衡协调 生中有克 克中有生 木
心:主血脉,血色赤,行气血温养周身——与火性相似──故属火
五脏归类 脾:主运化,气血生化之源,营养全身——与土性相似──故属土 (取象) 肺:肺气以肃降为主──与金性相似──故属金
肾:肾主水液代谢,主藏精──与水性相似──故属水
其二,间接的推演法。
所谓间接的推演法,是根据已知事物的五行属性, 推演至其他相关的事物,以求知其五行属性的认 知方法。
其三,既有“所胜”一方的太过,又有“所不胜” 一方的不足。
五行相侮
五行中某一行对“克我”一行的反向克制 含义 是五行相克关系异常的表现 次序 相克的反向 木→金→火→水→土 ——侮所不胜 如木亢侮金 ——所胜反克 如土虚水侮
五行相侮
太过相侮: 一行 形成 不及相侮: 一行
表示事物间异常制约现象 意义 用于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五腑、五体、五官归类(演绎)
肝属木──肝胆相表里,在体合筋,开窍于目──胆、筋、爪、目属木
心属火──心与小肠表里,主脉,开窍于舌──小肠、脉、面、舌属火
脾属土──脾胃相表里,主肌肉,开窍于口──胃、肌肉、唇、口属土 肺属金──肺与大肠表里,主皮毛,开窍于鼻──大肠、皮毛、鼻属金 肾属水──肾与膀胱表里,主骨,开窍于耳及二阴──膀胱、骨、耳、 二阴,属于水
五行相生
含义 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五行相生
次序
关系 意义
木→火→土→金→水
母子 “生我”者为母 “我生”者为子
说明事物之间正常的资生关系。
举例:
木
生我 母子
火
我生 母子
土
(2)五行相克
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抑制、约束、拮抗 作用。
五行之间的递相克制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 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 克”的两方面关系。《内经》中把这种关系称之为 “所不胜”和“所胜”的关系。凡属“克我”的一方, 即为“我”的“所不胜”;凡属“我克”的一方,即 为“我”的“所胜”。
母病及子——母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 含义 子病及母——子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 母病及子——同相生序 次序 根据相生次序 子病及母——与相生序反 母子相及 母病及子:母行↓——→ 子行↓——母子俱衰
规律
子行↑—→母行↑ “子令母实” 子病及母 子行↓—→母行↓ “子累母虚” 子行↑—→母行↓ “子盗母气” 表示事物间相生异常变化 意义 用于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难经· 七十七难》 “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 故先实其脾气” 。
2.确定五脏疾病的治疗原则 (1)根据相生理论确定治疗原则 《难经· 六十九难》“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所谓“补母”,是针对母子两脏关系失调的虚证。
所谓“泻子”,是针对母子两脏关系失常中的实性病证。
(2)根据相克理论确定治疗原则 “抑强、扶弱”:对相克关系失常中的“相乘” 或者“相侮”,必需抑制太强的一方,扶助虚弱 的一方,才可能使其复归到正常的相克关系。
五行相克
含义 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和制约的关系。
次序 木→土→水→火→金
五行相克
关系 意义
“克我”者为——“所不胜” “所胜”和“所不胜” “我克”者为——“所胜”
说明事物之间正常制约关系。
举例:
金
克我 所不胜
木
我克 所胜
土
(3)五行制化
五行制化,又称为生克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有资 助、促进,又存在着制约、拮抗的对立统一关系,从 而维持事物间协调平衡的正常状态。制,是指五行的 生与克之间的制约关系。
(2)相乘 相乘是指相克太过,即超过正常 限度的制约,其顺序和方向与相克一致。 相乘产生的条件有三: 其一,“所不胜”的力量太强; 其二,“所胜”的力量太弱; 其三,既有“所不胜”的太过,也有“所胜” 的不足。
五行相乘
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我克”一行的过度克制。 含义 相乘则是五行之间的相克太过的表现。 五行相乘 次序 同相克 木→土→水→火→金
(二)解释五脏系统疾病的传变规律 1.母子相及的病理传变
(1)母病及子 子脏的过程。
母病及子是指疾病从母脏波及到
(2)子病及母 子病及母是指疾病从子脏波及到 母脏的过程。又称为“子盗母气”,或“子病累 母”。
2.相乘相侮的病理传变 (1)相乘 相乘是指疾病从所不胜之脏波及到所胜 之脏的传变过程。例如肝病患者,在有胁肋疼痛,口苦, 黄疸等症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脘腹胀闷不适或疼痛,恶 心呕吐,食欲减退的脾胃失健的症状。
色脉合参判预后
色诊和脉诊结合,参照五行生克规律来推断疾病的预 后。
色脉相合(同属一行)——顺 色脉合参 得相生之脉——顺 色脉不合(不属同一行) 得相克之脉——逆
如:
色青脉弦——色脉相符
肝病 色青脉浮——相胜之脉 色青脉沉——相生之脉 金(浮)克 1.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
中医学在五脏配五行的基础上,以比类的方法,根据脏腑组织的性能特点,将 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六腑 (实为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为配合,支配着五体(筋、脉、肉、 皮、骨),开窍于五官(目、舌、口、鼻、耳),外荣于体表的特定组织,即 五华(爪、面、唇、毛、发)等,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结构系统,从而 奠定了藏象学说的理论基础。
2.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 临证中常根据五行生克理论,从脉象与面色 的五行属性,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如脾虚 病人,面见青色,又见弦脉,是为肝木乘脾 土(土虚木乘);肺阴不足之证,面见赤色, 脉见洪象,是心病传肺(火乘金),等等。
3.推测疾病的预后转归
临床实践中,可以运用五行生克、乘侮理论, 从病人的病色、病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推测疾 病的预后。如肝病面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 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为“相胜之脉”, 即为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提示病重; 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为生色之脉 (水生木),为顺,提示病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