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问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问题
一、工程建设项目环境问题特点
从事建设项目不管是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和交通,还是发展工业都会不可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

大多数开发建设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都有如下特点:
1、对环境影响程度深,范围广;开发建设工程本身一般
都要大量使用自然资源,包括扰动自然生态环境,向外界排放污染物质,会不同程度的带来生态破坏、物种损失和环境污染。

项目建成后,由于改变了环境功能还会引起继发性环境问题。

因此,在建设项目开始就应科学准确地识别预测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问题。

2、区域特征明显;不同建设活动分布在不同的地理空间
区域,环境条件差别悬殊,必须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目标和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处理环境问题。

在环境质量要求高的地区或者周围生态系统对排放污染因素反应敏感地区,除满足一般污染物排放要求外,还应满足当地环境特征的特殊要求。

3、影响因素多元化;建设活动产生环境问题种类大至区
域性自然生态退化与破坏,河流污染,水源枯竭,占用农田,破坏文物古迹与风景景观等,小至施工扬尘,以及个人非法捕杀珍稀动物等,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因此建设项目必须从使用法律手段制约到宣传提高人们环境意识
和行为等多方入手进行环境保护工作。

4、影响时间周期长;开发建设过程中已形成了,如采石
进行开山放炮对地表生态破坏是同步的。

但是在开发建设以及投产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与环境要素有可能相互作用、扩大与积累,诱发各种环境问题影响时间更长,必须在建设活动开始前预先提出预防污染措施,防患于未然。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
建设项目在开发、建设、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及服务期满后,凡是能引起环境质量恶化、改变或破坏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现状以及影响生态(包括人群健康)者,均属于对环境有影响的范围。

各类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之间差别悬殊,而且牵涉因素很广,但是所共有的主要因素则是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和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

1、造成环境影响的工程特征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程自身的内在特征,如工程性质、产品种类、工程规模、原料和燃料成分与消耗量以及资源能源利用率等;二是工程的外在特征,即工程活动方式和向外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性质、数量、浓度、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以及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进行降解和转化的难易程度、对生物的毒理等。

铁路建设项目中产生环境影响的工程内容,主要有以下各项:
(1)建设项目的主要技术条件(或技术标准);如牵引类型、牵引重量;列车运行速度、对数;正线数目;到发线有效长等。

例如通过分析列车对数,可以对可能产生的噪声、振动等环境影响进行判断与识别。

(2)线路工程;线路经过的地区因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的不同可能产生重大的生态环境影响。

一方面是工程引发地质灾害或自然灾害影响主体工程走向、安全,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冻土灾害。

二是线路临近、经过、穿越特殊生态功能区时,有一些需特殊保护对象应予以重点关注。

(3)路基工程在修筑过程中产生环境影响;如软土路基由于压缩性高,强度低,需要采取反压扩道、砂垫层或砂井加固,人工合成材料等工程措施,需取土量较多,占用土地数量较大。

还有桥涵工程,隧道工程、站场工程等由于工程性质与采取工程措施的不同而对环境的影响因素与程度也各不相同,需结合工程特点,逐一进行识别,筛选出主要环境要素以及影响程度、范围,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

2、不同的环境特征产生的环境影响
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主要的是指环境质量现状、环境功能以及影响污染物在环境中扩散、输送、迁移、转化的有
关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等条件。

尤其是在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经过了长年开发已经形成了许多环境问题,所以在分析环境特征时,必须首先了解我国环境质量的自然背景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的自然环境主要的有以下特点:
(1)季风气候表现突出,气象条件的地区差异很大。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冬季为偏北风,夏季以偏南风为主。

地区间的气候差别也较明显。

这些特征决定了各地大气自净和污染物迁移输送能力不同。

(2)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很不平衡,各水域的环境容量差别较大。

我国的降水量不多,而且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夏季多、冬季少;降水较集中,而且强度大;年际间的变化也十分明显,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连续枯水年和丰水年的现象,而枯、丰水量相差悬殊。

这种水文特征直接导致水体受纳污染物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

(3)逆温及“热岛效应”明显。

尤其是冬季,逆温频率高,持续时间长,使大气中的污染物易于沉积,从而加重冬季大气环境的污染。

城市“热岛效应”也是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热岛效应”会使城市环境出现特有的“小气候”背景。

由于城市建筑物多,容易形成性质特殊的下垫面,再加上经济活动频繁,生活集中,“人为热”、“人
为水汽”进入大气,使城市上空形成了热中心,郊区气温明显低于市区气温,结果是郊区厂矿向低空排放的污染物受热对流影响而进入市区,加重环境污染。

(4)地形复杂、地貌多样,特别是地势高差悬殊、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又有季风影响,造成各区域的环境容量差别显著。

(5)土壤种类多,而且随气候分带明显。

我国的土壤类型自北向南呈现出明显的分带、其顺序为:赤壤、棕壤、褐壤、黄壤、红壤、砖壤。

土壤的酸碱性也不相同,加上气温与降水量的差异使土壤具有不同的抗污染性能。

(6)自然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遗留的问题太多。

长期以来,由于过度垦植,土地开发强度大、森林资源破坏严重,使原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条件均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了生态平衡严重失调,降低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

(7)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化学元素丰度的差异。

我国的原生环境问题较为突出,自然环境中某些元素的含量存在过多或过少的现象。

这个问题往往影响人群健康,并且导致各种地方病。

一般来说,高山地区因氟、碘、钙活泌元素容易流失,常流行某种元素缺乏症:盆地、平原、河谷地区又因活泌元素的积聚而容易发生某些元素中毒症。

例如,大兴安岭、燕山山脉、秦岭、祁连山山脉等地,常流行缺碘性甲状腺肿大;从我国东北到西南整个山前缺碘地带也常发生“克山病”。

高氟地区又常出现氟中毒的问题,这种区域主要分布在北方平原与河谷地带。

(8)所谓环境敏感地区是针对下列情况而说的:
从环境功能要求来说,是指城镇集中生活的居住区、水源保护区、名胜古迹区、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和自然保护区;
从环境质量现状来说,是指环境污染负荷大、环境质量现状已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的地区;
从环境的稀释、扩散和自净能力来说,是指水文条件复杂(包括水量少、水质差、“顶托”现象严重、水体交换缓慢、各水期水量相差悬殊等);或气象条件不利(包括风速小、静风频率大、逆温持续时间长不利于烟气扩散);以及处于地形复杂的山谷、海湖陆风交换频率大的沿海、海口、河口等地区。

其它具有一般环境条件的地区,属于非环境敏感地区。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分类
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由于污染物性质、来源、种类、数量、污染途径与方式以及开发建设活动方式等不同,可以分成许多类型。

1、按影响结果划分,一般可分为污染影响、环境破坏两大类型:
(1)污染影响类:是指建设项目在开发建设和投产使用过
程中,或项目服务期满后常排出和残留有害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危害。

生产性建设项目中的工业建设项目,大部分都属于这种类型。

(2)环境破坏类:是指对环境施加的主要影响因素不是污染,而是工程本身固有的特征与某些技术指标,例如,森林采伐、水电工程、水利工程以及铁路、公路、邮电工程等,非生产性建设项目中的绝大部分即属于这种类型。

环境破坏类建设项目中,还有资源开发性的其他工程,如某些矿产资源的开发、滩涂资源的开发等。

这类项目对环境施加的影响主要是改变自然地形与地貌、地质与水文现状和生物资源的种群、数量与分布等。

2、按影响程度划分又可分成重污染和轻污染两类:
(1)重污染类:指污染因素复杂,污染物种类多、强度大、排污浓度高、污染物毒性大而且难降解,易在生物体内蓄积的项目。

如冶金、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石油化工、火电、浆粕、印染等大中型以上的工业项目均属此类。

(2)轻污染类:轻污染类是指污染因素简单、排污因子单一、排污量少或毒性较低的项目。

如纺织;卷烟制造;纸品加工;农产加工;水产加工等均属于这一类。

3、按影响方式划分,一般可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两种:(1)直接影响:指影响因子一旦产生,就直接作用于被影响的对象,而且直接展示出因果关系。

如工业生产中排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