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普外科常见护士操作规程
普外科常见护士操作规程
《普外科常见护士操作规程》
一、患者术前准备
1. 清空患者胃肠内容物,保持患者空腹。
2. 定期监测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血压等。
3. 患者术前训练和心理疏导,保持患者良好的情绪状态。
二、手术室准备
1. 准备手术所需器械、药品和消毒用品。
2. 检查手术器械和设备是否完好。
3. 维护手术室清洁卫生,确保手术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三、术中护理
1. 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器械的准备和使用。
2. 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进行护理干预。
3. 做好术中换药、消毒和清洁工作。
四、术后护理
1. 定时对患者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不适情况。
2. 定期更换患者伤口敷料,预防感染。
3. 协助患者完成术后身体康复锻炼。
五、器械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
1. 根据手术器械的不同特性,采取不同的清洁和消毒方法。
2. 定期对手术器械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
六、术后记录和汇报
1. 完善患者的术后护理记录,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用药情况、伤口愈合情况等。
2. 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患者的术后情况,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医疗护理。
以上就是普外科常见护士操作规程的内容,护士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遵守以上规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外科止血,缝合,包扎,骨折固定,转运等技术操作规程
外科止血,缝合,包扎,骨折固定,转运等技术操作规程外科止血技术操作规程:1. 防止感染:在进行止血之前,必须进行消毒操作,准备好无菌手术器械和消毒物品。
2. 查明出血原因:确定出血部位和原因,如血管破裂、创伤等。
3. 压迫止血:首先用无菌纱布或手巾在出血部位进行直接压迫,用力坚定而不过分,直到止血为止。
4. 包扎止血:如果直接压迫无效,则需要使用压迫包扎。
将纱布或弹性绷带绕过出血部位,使其紧密包裹,起到止血的作用。
5. 药物止血:如果上述方法仍然无法停止出血,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来辅助止血。
例如,使用止血粉或止血贴等。
但使用药物止血应遵循医生指导和适当用量。
缝合技术操作规程:1. 准备工作:消毒手术器械和患者的创面,确保无菌操作。
2. 测量和切割:根据创面长度和深度,选择适当的缝合线材,测量所需线材长度,并使用剪刀切割成合适的长度。
3. 缝合针的选择:选择适当大小和形状的缝合针,常用的有直针、弯针等。
4. 缝合操作:将缝合针穿刺创面两侧的皮肤,并用适当的手法穿透皮下组织,保持适当的张力,确保创口愈合。
5. 打结:在完成所有的缝合后,使用合适的打结方法将线材固定住,确保线材不松脱。
6. 患者心理抚慰:在缝合结束后,应进行适当的患者心理抚慰,减轻患者的紧张和疼痛感。
包扎技术操作规程:1. 清洁创面:用无菌生理盐水或适当的消毒液清洗创面,并用纱布吸干。
2. 防止感染:在包扎之前,确保手术器械和纱布都已消毒,保持无菌操作。
3. 使用适当的包扎材料: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包扎材料,如纱布、绷带、胶布等。
4. 固定包扎:根据伤口的位置和形状,采用合适的包扎方法进行固定,确保包扎不松脱,并防止创面二次感染。
5. 观察及更换:包扎后定期观察创面情况,如发现纱布脱落、污染或感染,及时更换。
骨折固定技术操作规程:1. 准备工作:消毒手术器械和患者的皮肤,确保无菌操作。
2. 判断骨折类型和位置:通过X光片或其他适当的影像学技术确定骨折的类型和位置。
5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手卫生 (3)二、无菌技术 (4)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6)四、口腔护理技术 (9)五、鼻饲技术 (10)六、导尿技术 (11)七、胃肠减压技术 (12)八、灌肠技术 (13)九、氧气吸入技术 (14)十、换药技术 (15)十一、雾化吸入疗法 (16)十二、血糖监测 (17)十三、口服给药法 (18)十四、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 (19)十五、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20)十六、静脉留置针技术 (21)十七、静脉采血技术 (22)十八、静脉注射法 (23)十九、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 (24)二十、肌肉注射技术 (25)二十一、皮内注射技术 (26)二十二、皮下注射技术 (27)二十三、物理降温法 (28)二十四、心肺复苏根本生命支持术 (29)二十五、经鼻/口腔吸痰法 (30)二十六、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 (31)二十七、心电监测技术 (32)二十八、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 (33)二十九、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技术 (34)三十、轴线翻身法 (35)三十一、患者搬运法 (36)三十二、患者约束法 (38)三十三、痰标本采集法 (39)三十四、咽拭子标本采集法 (40)三十五、洗胃技术 (41)三十六、“T〞管引流护理 (42)三十七、造口护理技术 (43)三十八、膀胱冲洗护理 (44)三十九、脑室引流的护理 (45)四十、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46)四十一、会阴消毒技术 (47)四十二、早产儿暖箱的应用 (48)四十三、光照疗法 (49)四十四、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 (50)四十五、听诊胎心音技术 (51)四十六、患者入/出院护理 (52)四十七、患者跌倒的预防 (53)四十八、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54)一、手卫生一般洗手〔一〕目的: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局部致病菌。
〔二〕实施要点1.洗手指征:(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医院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一、内科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
根据病证性质适当调节湿温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
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休息。
适时向患者(及陪送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并按规定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3.根据患者的情况,作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4.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观察舌象、脉象,询问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
并通知医师。
5.新入院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连续3日。
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
若体温37.5℃以上者,改为每日4次;体温39℃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1次;或遵医嘱执行。
每日记录二便次数1次。
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6.需书写护理病历者,及时了解病情,准确、按时完成各项记录。
7.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8.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9.危重患者按医嘱须行特别护理者,应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特护记录,并床头交接班。
10.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及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11.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舌脉象等变化。
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12.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患者执行。
13.按医嘱准确给药,做好发药到口。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性,药性而定。
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与反应。
并向患者作好与药物有关知识的宣教,以取得配合。
1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健康指导,并征求意见。
二、妇科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症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二)、患者入院后按病情轻重,有无感染送至指定的床位休息,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和有关制度,介绍主管的医师、护士。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外科护理常规中医外科护理是指在中医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护士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技术标准进行护理工作的一系列常规操作。
下面是中医外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的具体内容。
一、患者接待和准备1.患者接待:护士应礼貌接待患者,确认患者的身份和就诊目的,并向患者介绍治疗流程和注意事项。
2.患者准备:护士应根据医生的要求,协助患者脱衣、清洗身体,并提供干净的病床和卫生用品。
二、手术室准备1.消毒准备:护士应根据医院的消毒规程,对手术室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并确保手术器械和药品的无菌性。
2.床位准备:护士应将手术台调至适宜的高度,并放置好手术单元和工作台等所需设备。
三、手术前准备1.消毒手术部位:护士应根据手术操作的要求,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无菌状态。
2.麻醉准备:护士应协助麻醉师对患者进行麻醉药物的准备和注射。
四、手术中的护理操作1.手术工具准备:护士应根据医生的要求,准备好各类手术器械和药物,并确保其无菌性。
2.协助医生操作:护士应随时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包括切口扩大、止血等。
3.监护患者生命体征:护士应在手术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并及时记录。
4.出血控制:护士应根据手术情况,及时进行出血控制,注意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稳定。
5.拔除引流管和留置引流管:护士应根据医生的要求,准确拔除引流管,并留置引流管。
五、手术后的护理操作1.切口处理:护士应在手术结束后,对切口进行敷料包扎,保持切口的清洁和干燥。
2.患者转运: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要求,转运患者至恢复室或病房。
3.观察患者病情: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体温、伤口愈合情况等,并及时报告医生。
4.给予患者康复指导: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手术后的护理注意事项和康复锻炼方法。
六、手术室消毒1.清洗手术器械:护士应将手术器械进行清洗,去除残留的血液和组织,保持其清洁度。
2.消毒手术器械:护士应根据医院的消毒规程,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其无菌性。
外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外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手术前准备操作规程1.确认患者手术信息,核对手术医嘱,完善患者信息记录。
2.准备手术所需器械、药品和材料,并进行核对。
3.查看供氧设备、消防设备和急救设备是否完好。
4.协助患者进行体位训练,保证患者手术部位清洁。
5.准备手术室,保持清洁卫生,调试手术设备。
二、手术中操作规程1.准确记录手术过程,包括手术进行时间、手术器械、药品使用状况等。
2.仔细核对手术器械、药品和各种管线连接情况,避免误用或漏用。
3.注意手术部位清洁,定期更换消毒液,防止感染。
4.正确使用手术器械,保证手术进行顺利。
5.注意手术标本的采集、处理和传送,确保标本的准确性。
三、手术后护理操作规程1.记录手术结束时间、手术过程、手术所用材料、管线等。
2.协助患者恢复体位,清洁手术部位,注意伤口观察和皮肤护理。
3.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
4.配合医生进行术后疼痛管理,提供相关护理措施。
5.适时进行术后输液、饮食管理,保证患者营养供应。
6.教育患者术后自我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
7.清理手术废弃物,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和消毒工作。
四、常见并发症护理操作规程1.对于术后伤口感染的患者,注意伤口愈合情况,时刻观察有无发红、肿胀、渗液等症状,及时进行处理。
2.对于术后呼吸功能不良的患者,密切监测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纠正。
3.对于术后出血或血栓形成的患者,注意观察血压、血红蛋白、凝血功能等指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五、护理记录操作规程1.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等基本信息。
2.记录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有关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
3.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药物名称、剂量、途径等。
4.记录患者的饮食情况和排泄情况,及时通报医生。
5.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评估疼痛的性质、位置、程度、持续时间等,配合医生进行疼痛管理。
6.任何操作前后都应及时记录,记录内容要准确、详细,避免遗漏。
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外科操作流程目录1、熏洗法2、中药保留灌肠法3、切开引流法4、手法复位5、石膏夹板外固定6、耳针法耳穴穴压豆法7、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范8、拔火罐操作规程9、敷药法操作规程10、中药外洗操作规范11、刮痧法12、涂药法13、艾条灸操作规程14、毫针法操作规程15、水针法操作规程16、火针操作规程17、电针操作规程18、中药塌渍疗法熏洗法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揍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1.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心理状况.2.目标通过中药的渗透作用直达病所,以此达到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3.适应症风湿类疾病: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骨伤类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风湿免疫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4.禁忌症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局部有皮肤破损、对药物过敏者.5.告知熏洗药液温度较高,患处熏洗时有出现烫伤、皮肤过敏的可能.尤其是糖尿病病人对温度不敏感,要重点说明.6.物品准备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准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或治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7.操作程序遵医嘱配制药液.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根据熏洗部位安排患者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熏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放映,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8.护理及注意事项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9.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防治药液烫伤:烫伤后立即撤离药液,给以生理盐水冲洗,后用凡士林纱布覆盖.若水泡较大,可无菌下挑破,并用龙胆紫涂擦并包扎.防止局部过敏:出现局部过敏,立即去除药液,给以抗过敏治疗等对症处理.熏洗法操作流程图↓↓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洗手,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的一种方法.此法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功衰、带下病、慢性盆腔炎、盆腔包块、慢性痢疾等疾病.1.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心理状况.2.目标缓解骨科术后患者便秘导致的腹部胀满、疼痛等症状.3.适应症1骨科术后腹胀、便秘.2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压缩性骨折、急性腰扭伤等导致的便秘.4禁忌症①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或大便失禁的病人.②下消化道出血者、妊娠妇女等.5.告知药液纳入肛门后有异物感,会致患者疼痛等不适.6.用物准备治疗盘,灌肠筒或输液管,水温计,弯盘,肛管,纱布,石蜡油,棉签,止血带,止水夹,输液架,橡胶单,治疗巾或卫生纸,中药液,治疗本.7.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说明目的,取得配合,嘱病人排二便,遮挡病人.2灌肠液去渣,温度适宜.一般以39-40摄氏度为宜.3左侧卧位,松开衣裤,将裤脱至大腿上1/2处.4臀下用小枕垫高10厘米,垫上橡胶单及治疗巾或卫生纸,注意保暖.5取去渣中药罐液约200毫升,倒入灌肠筒内.6将灌肠筒挂在输液架上,携至病人床旁液面离肛门40-50厘米.7弯盘置于臀缘,润滑肛门前端.8排气,夹紧水夹.9左手分开臀部,右手持肛管插入.10稍停片刻固定.11松止水夹.12滴入通肠,调整滴数.13询问病人对药液滴入的反应.14药液滴完后,用止血钳夹紧肛管缓缓拔出,置弯盘内.15分离肛管,用卫生纸轻轻按压肛门.16嘱病人平卧一小时.17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18洗手.19记录灌肠液量,滴入过程、时间,病人反应并签名.8.护理及注意事项①在保留灌肠操作前,应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的卧位插入的深度.②观察前,应嘱病人先排便.肛管要细,插入要深,压力要低,药量要少.③肠道病变病人在晚间睡前灌入为宜,并减少活动.④药液温度要适宜,一般为39-40摄氏度,虚症可为40-44摄氏度.⑤灌肠筒要清洁消毒处理,肛管可用一次性的,一人一用,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处理.9.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导致直肠粘膜破裂,应立即取出肛管,按压肛门止血.血流不能止住可肛门纳入止血药粉如三七粉、云南白药粉等.中药保留灌肠流程图切开引流法切开引流法就是运用手术刀把脓肿切开,以使脓液排出,从而达到疮疡毒随脓泄、肿消痛止、逐渐向愈的目的.这里所讲的切开法仅指脓疡的切开.1.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凝血机制、血象.患者脓疡成熟情况.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心理状况.2.目标通过切开引流以彻底排出脓液,减轻患者局部脓毒症状.3.适应症一切外疡,不论阴证、阳证,确已成脓者,均可使用.4.禁忌症痈疡脓未形成或未完全化脓.关节及颜面部脓疡慎重切开.血糖控制欠佳的糖尿病病人慎用.5.告知患者切开排脓有一定风险,有脓肿排除不尽的可能,脓疮继续发展的可能,可能并发全身中毒症状等.6.用物准备换药碗、敷料、刀片、局麻药、酒精、棉球、无菌手套、引流条等.7.操作流程运用切开法之前,应当辨清脓成熟的程度、脓肿的深浅、患部的血脉经络位置等情况,然后决定切开与否,具体运用如下:1选择有利时机即辨清脓成熟的程度,准确把握切开的有利时机.当肿疡成脓之后,脓肿中央出现透脓点脓腔中央最软的一点,即为脓已成熟,此时予以切开最为适宜.若肿疡脓未成熟,过早切开则徒伤气血,脓反难成,并可致脓毒走窜.2切口选择以便于引流为原则,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免伤血络;乳房部应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免伤乳络;面部脓肿应尽量沿皮肤的自然纹理切开;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关节区附近的脓肿,切口尽量避免越过关节;若为关节区脓肿,一般施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因为纵切口在疤痕形成后易影响关节功能;肛旁低位脓肿,应以肛管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开. 3切开原则不同的病变部位,进刀深浅必须适度,如脓腔浅者,或生在皮肉较薄的头、颈、胁肋、腹、手指等部位,必须浅切;如脓腔深者,或生在皮肉较厚的臀、臂等部位,稍深无妨,以得脓为度.切口大小应根据脓肿范围大小以及病变部位的肌肉厚薄而定,以脓流通畅为原则.凡是脓肿范围大,肌肉丰厚而脓腔较深的,切口宜大;脓肿范围小,肉薄而脓肿较浅的,切口宜小.一般切口不能超越脓腔以外,以免损伤好肉筋络,愈合后疤痕较大;但切口也不能过小,以免引流不畅,脓水难出,延长治愈时间.4操作方法切开时以右手握刀,同时左手拇、食两指按在所要进刀部位的两侧,进刀时,刀刃宜向上,在脓点部位向内直刺,深入脓腔即止,如欲把刀口开大,则可将刀口向上或向下轻轻延伸,然后将刀直出即可.如采用西医手术刀,可应用小号尖角刀以反挑式之执刀法进行直刺,如欲把刀口开大,则可将刀口向上或向下轻轻延伸.注意点在关节和筋脉的部位宜谨慎开刀,以免损伤筋脉,致使关节不利,或大出血;如患者过于体弱,切开时应注意体位并做好充分准备,以防晕厥;凡颜面疔疮.尤其在鼻唇部位,忌早期切开,以免疔毒走散,并发走黄危证.切开后,由脓自流,切忌用力挤压,以免感染扩散、毒邪内攻.引流法是在脓肿切开或自行溃破后,运用药线、导管或扩创等法使脓液畅流,腐脱新生,防止毒邪扩散,促使溃疡早日愈合的一种治法.包括药线引流、导管引流和扩创引流等.1药线引流药线俗称纸捻或药捻,大多采用桑皮纸,也可应用丝棉纸或拷贝纸等.按临床实际需要,将纸裁成宽窄长短适度,搓成大小长短不同线形药线备用.药线的类别有外粘药物及内裹药物两类,目前临床上大多应用外粘药物的药线.它是借着药物及物理作用,插入溃疡疮孔中,使脓水外流;同时利用药线之线形,能使坏死组织附着于药线而使之外出;此外,尚能探查脓肿的深浅,以及有无死骨的存在.探查有无死骨是利用药线绞形之螺纹,如触及粗糙骨质者,则说明疮疡已损骨无疑.采用药线引流和探查,具有方便、痛苦少、患者能自行更换等优点.目前将捻制成的药线经过高压蒸气消毒后应用,使之无菌而更臻完善.适应证适用于溃疡疮口过小,脓水不易排出者;或已成瘘管、窦道者.用法常用的有外粘药物法和内裹药物法.外粘药物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将搓成的纸线临用时放在油中或水中润湿,蘸药插入疮口;另一种是预先用白及汁与药和匀,粘附在纸线上,候干存贮,随时取用.目前大多采用前法.外粘药物多用含有升丹成分的方剂或黑虎丹等,因有提脓祛腐的作用,帮适用于溃疡疮口过深过小,脓水不易排出者.内裹药物法是将药物预先放在纸内,裹好搓成线状备用.内裹药物多用白降丹、枯痔散等,因其具有腐蚀化管的作用,故适用于溃疡已成瘘管或窦道者.注意点药线插入疮口中,应留出一小部分存疮口之外,并应将留出的药线末端向疮口侧方或下方折放,再以膏药或油膏盖贴固定;如脓水已尽,流出淡黄色粘稠液体时,即使脓腔尚深,也不可再插药线,否则影响收口的时间.2导管引流古代导管用铜制成,长约10cm左右,粗约,中空,一端平而光滑,一端呈斜尖式,在斜尖下方之两侧各有一孔以备脓腐阻塞导管腔头部后,仍能起引流的作用,即为导管的形状,消毒备用.这种导管引流较之药线引流更易使脓液流出,从而达到脓毒外泄的目的.适应证适用于附骨疽、流痰、流注等脓腔较深、脓液不易畅流者.用法将消毒的导管轻轻插入疮口,达到底部后,再稍退出一些即可.当管腔中已有脓液排出时,即用橡皮膏固定导管,外盖厚层纱布,放置数日纱布可每天更换,当脓液减少后,改用药线引流.导管引流的另一种用法是:当脓腔位于肌肉深部,切开后脓液小易畅流时,将导管插入,引流脓液外出,待脓稍少后,即拔去导管,再用药线引流.导管引流目前在体表脓肿已很少采用,大多应用于腹腔手术后,且导管均改用塑胶管或橡皮管导尿管以替代铜制导管. .注意点导管应放置在疮口较低的一端,以使脓液畅流.导管必须固定,以防滑脱或落入疮口内.管腔如被腐肉阻塞,可松动引流管或轻轻冲洗,以保持引流通畅. 3扩创引流是应用手术的方法来进行引流.大多用于脓肿溃破后有袋脓现象,经其他引流、垫棉法等无效的情况.适应证适用于痈、有头疽溃后有袋脓者,瘰疬溃后形成空腔或脂瘤染毒化脓等.用法在消毒局麻下,对脓腔范围较小者,只需用手术刀将疮口上下延伸即可;如脓腔范围较大者,则用剪刀作十字形扩创.瘰疬之溃疡除扩创外,还须将空腔之皮修剪,剪后使疮面全部暴露;有头疽溃疡的袋脓,除作十字形扩创外,切忌将空腔之皮剪去,以免愈合后形成较大的疤痕,影响活动功能;脂瘤染毒化脓的扩创,作十字形切开后,将疮面两侧皮肤稍作修剪,便于棉花嵌塞,并用刮匙将渣样物质及囊壁一并刮除.注意点扩创后,须用消毒棉花按疮口大小,蘸八二丹或七三丹嵌塞疮口以祛腐,并加压固定,以防止出血,以后可按溃疡处理.8.护理及注意事项8.1引流位置尽量靠近低位,注意观察伤口情况.8.2注意术后应用抗生素,伤口换药.8.3术中切勿强力挤压致使走黄.9.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创口周围出现走黄现象,应当给以抗生素以积极抗炎,伤口积极换药,充分引流,切勿再次强力挤压排脓.切开引流流程图手法复位手法复位是医者用指、掌、腕、臂的劲力,结合身功或辅以器械,随症运用各种技巧,作用于筋骨,以及通过经络、穴位由表入里,从而达到整复疗伤,祛病强身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分为正骨手法及理筋手法.正骨八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脱位复位的手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屈伸回旋、端提捺正、足蹬膝顶、杠杆支撑.1.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既往有无冠心病、高血压病史.患者体质及局部皮肤情况.女性患者评估胎、产情况.心理状况.2.目标:医者用指、掌、腕、臂的劲力,结合身功或辅以器械,随症运用各种技巧,作用于筋骨,以及通过经络、穴位由表入里,从而达到整复疗伤,祛病强身效果.3.适应症:①大部分的骨折闭合性骨折;②各部位关节脱位;③周身各处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④各种损伤的后遗症;⑤各种软组织劳损,退行性病变而致关节功能障碍、疼痛;内伤之气滞血瘀、脏腑功能紊乱等;4.禁忌症:①急性传染病、高热、脓肿、骨髓炎、骨关节结核、恶性肿瘤、血友病等;②诊断不明的急性脊柱损伤或者伴有脊髓压迫症状,不稳定性脊柱骨折和脊柱重度滑脱者;③肌腱、韧带完全断裂或者部分断裂;④施行手法后疼痛加剧或者出现异常反应者,不能继续手法治疗,应进一步查明原因;⑤妊娠三个月左右妇女患者急慢性腰痛;⑥手法区域有皮肤病或化脓性感染者;⑦精神病患者,患骨伤疾患而对手法治疗不配合者;⑧如患有严重内科疾病者;⑨长期服用激素的病人;5.告知患者骨折整复:对位、对线并不是解剖复位,仅是功能复位.复位期间出现疼痛刺激,致使血压升高.复位后定期复查.理筋手法:可能手法较重致使疼痛.6.物品准备夹板、石膏、棉纸、绷带等.7.操作流程①手法前要全面掌握病情,复位前应根据X线片上骨折移位情况确定整复方案;②手法治疗前要充分完善准备工作;③沿肢体长轴行缓慢而稳固的手法牵拉,使肌肉放松,断端对合.牵引力的大小以病人肌肉强度、年龄和性别等为依据,有时单用手法牵拉就能使之整复.④对老年骨折患者,虽断端对位稍差,肢体有轻度畸形,只要关节以后活动好,能自理生活,即为满意.⑤对儿童骨折患者,骨折断端不要有旋转及严重成角畸形,轻度的重叠或侧方移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⑥骨折整复后,为保持复位后的位置,可用小夹板固定或者石膏固定.8.护理及注意事项注意患肢远端血运、感觉及指活动情况.定期复查.注意动静结合.9.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出现患肢疼痛、麻木、发凉应尽快去除固定,并到医院诊治.手法复位操作流程图石膏夹板外固定外固定是指损伤后用于体表的一种固定方法,目前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有: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牵引固定及外固定器固定.1.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既往有无高血压病、冠心病等.患者体质及施术部位皮肤情况.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心理状况.2.目标为了维持损伤修复后的良好位置,防止骨折移位、脱位再移位,保证损伤组织正常愈合.3.适应症小夹板固定:①四肢闭合性骨折包括关节内和近关节内经手法复位整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需要配合持续牵引;②四肢的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过处理闭合伤口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复位者.石膏固定:①小夹板难以固定的某些部位的骨折,如脊柱骨折;②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伤口尚未愈合,软组织不易受压,不适合小夹板固定;③病理性骨折;④某些骨关节术后,需要较长时间固定于特定位置,如关节融合术;⑤为了维持矫形术后的位置;⑥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用以固定患者,控制炎症;4.禁忌症:小夹板固定:①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②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③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骨折、股骨颈骨折、骨盆骨折等;④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⑤伤肢远端搏动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者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石膏固定:①确诊或可疑伤口有厌氧菌感染者;②进行性浮肿患者;③全身情况恶劣,如休克病人;④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患者、孕妇、进行性腹水患者禁止用大型石膏;⑤新生儿、婴幼儿不易长期石膏固定;5.告知患者骨折整复:对位、对线并不是解剖复位,仅是功能复位.复位期间出现疼痛刺激,致使血压升高.复位后定期复查.6.用物准备石膏、夹板、棉纸、绷带等7.操作流程沿肢体长轴行缓慢而稳固的手法牵拉,使肌肉放松,断端对合.牵引力的大小以病人肌肉强度、年龄和性别等为依据,有时单用手法牵拉就能使之整复.对老年骨折患者,虽断端对位稍差,肢体有轻度畸形,只要关节以后活动好,能自理生活,即为满意.对儿童骨折患者,骨折断端不要有旋转及严重成角畸形,轻度的重叠或侧方移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骨折整复后,为保持复位后的位置,可用小夹板固定或者石膏固定.8.护理及注意事项:①抬高患肢,以利于肿胀消退;②密切观察伤肢的血运情况;③注意询问患者骨骼突起处有无灼痛感,,防止压迫性溃疡发生;④注意调整小夹板的松紧度;若因肿胀消退或肌肉萎缩致使石膏松动者,应立即更换;⑤注意保持清洁,若小夹板或石膏被污染,应及时处理;⑥定期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有无移位及骨折的愈合情况;⑦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9.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出现患肢疼痛、麻木、发凉应尽快去除固定,并到医院诊治外固定操作流程图耳针法耳穴压豆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1.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2.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3.适应症针对骨科病人失眠、健忘、内分泌失调、神经官能症、月经不调、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的疾病.4.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5.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6.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7.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8.护理及注意事项: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9.出现意外的预防及处理出现过敏、发炎立即去除压豆,并给以对症处理.耳针法操作流程图↓↓↓↓→↓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范通过应用中药各种外用剂型将药物施术于特定穴位以刺激局部皮肤,从而达到调理局部及整体阴阳平衡的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 1.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既往史等. 患者体质及施术部位皮肤情况. 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 心理状况. 2.目标通过有效中药穴位贴敷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3.适应症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冠心病、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小儿惊风、肺炎等.4.禁忌症1年龄≤4岁者;2辨证属于阴虚者或阴虚阳亢者;3期、哺乳期;4发热患者,或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发作期;5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及严重过敏体质者;6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7瘢痕体质者;8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患者;9对发泡产生疤痕影响美观的情况要求较高者;10其他的疾病,凡医生认为不宜使用该治疗的患者.5.告知患者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应尽量避免烟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泡过大现象.可能出现发泡过大现象,致使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影响美观.可能会弄污衣物.会出现麻木、温、热、痒等感觉.6.用物准备中药医嘱外用制剂、胶布、镊子、敷料、弯盘等.7.操作流程1.核对解释,关窗保暖,松开衣裤,取适宜体位,暴露贴敷部位.2.拇食指按压选定腧穴,询问病人感觉,以校准穴位.穴区局部应洗净擦干或用75%酒精消毒.3.取5×5cm正方形胶布,将药糊2g置胶布中心,取麝香置药糊上,正对穴位贴敷.4.观察2~6小时,局部烧灼、发痒、红晕或稍有发泡即可取下.8.护理及注意事项。
外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外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1.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相关信息,解答其疑问,并消除其恐惧和焦虑。
2.调查患者的既往病史、过敏史和个人习惯以及手术前的准备情况。
3.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理障碍或认知障碍,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二)体格检查与评估1.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2.评估患者的皮肤状态、呼吸功能、循环功能、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情况。
3.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水肿、溃疡、疼痛、外伤等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三)健康宣教和术前准备1.为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指导,指导其遵循禁食和禁水时间,以准备手术。
2.教育患者关于手术的目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
3.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清洁和消毒措施,以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4.教育患者关于手术后的恢复和护理,包括术后饮食、运动、复诊等内容。
(一)准备手术室环境1.在手术室内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手术室的洁净和无菌环境。
2.准备手术所需的器械、设备和物资,确保其完整、无损和无菌。
(二)协助手术准备1.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准备,包括给患者安排好手术位置、清洗和消毒手术部位等工作。
2.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器械、设备的摆放和准备,确保其齐全并处于无菌状态。
3.协助医生进行手术人员的麻醉准备,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三)手术过程的操作1.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包括持续给予器械和药物、吸引切除物等。
2.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3.随时记录手术过程中的重要操作和事件,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器械使用情况、输血情况等。
1.切口及伤口处理:清理伤口并进行适当的缝合、贴敷等处理,避免感染和出血。
2.转运和观察:将患者转移到恢复室或病房,并进行密切观察,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伤口观察等。
3.饮食和活动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和活动方案,注意安全和卫生问题。
外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方案
外科护理技术一、手术区皮肤准备手术区皮肤准备(surgeryskinpreparation)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包括剃除毛发、清洁手术区皮肤。
择期手术患者,当医生开出手术医嘱后,护士应在手术前1d为患者备皮;急症手术患者应立即备皮。
一般患者在换药室内备皮,卧床患者用屏风遮挡后,在病室床上备皮。
【目的】清除皮肤上的污垢、毛发,利于消毒,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评估】1.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部位。
2.皮肤准备范围,有无感染或皮肤病。
3.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术前准备相关知识了解及配合程度。
【准备】1.操作者准备(1)护士素质:衣帽整齐、仪表端庄,姿势规范,展示出护理职业良好的风采。
(2)洗手、戴口罩。
2.患者准备向患者家属解释备皮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使患者愿意合作、有安全感。
3.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安全剃刀、弯盘、换药碗(20%肥皂液)、软毛刷、纱布、绷带、棉签、75%乙醇溶液、汽油、手电筒、治疗巾、脸盆(盛温水)、毛巾等。
4.环境准备将患者移至换药室,关闭门窗,调节室温,遮挡患者,如需在病房备皮需用屏风遮挡。
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
【实施】操作步骤要点说明1. 备齐用物推之床旁,核对、解释◆确认患者,取得合作2. 关门窗、围屏风,暴露备皮部位◆注意保暖、照明3. 铺巾◆保护床单位4. 剃除毛发◆用肥皂水纱布涂局部皮肤◆一手持纱布绷紧皮肤,另一手持安全刀剃毛◆刀架与皮肤呈45度角,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剃去毛发5. 清洁皮肤◆用温水毛巾擦净皮肤◆脐孔用松节油棉签清除污垢后,再用酒精擦净6. 检查◆用手电筒照射,在水平视线上,是否剃净,皮肤有无刮伤7. 整理◆取出治疗巾,整理患者衣服和床单位,帮助患者取舒适卧位8.清理用物9.洗手、记录【注意事项】1.备皮应按顺序,自上而下,避免出现盲区。
并应顺行剃除毛发,用力均匀,动作轻柔,以免损伤毛囊。
2.随时清除刀内毛发,以免影响刀片锐利。
3.备皮范围:原则是以手术切口为中心,周围20㎝范围内的皮肤都应进行清洁处理。
普外科常见护士操作规程
普外科常见护士操作规程普外科常见护士操作规程一、患者接诊前准备:1. 准备好患者的病历、化验单和影像学资料等,以便医生查看。
2. 患者入院后,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过敏史、手术史等基本情况。
3. 维护好患者的隐私,确保患者有安全感。
二、患者护理:1.协助医生进行患者的体格检查,如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2. 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向医生汇报异常情况。
3. 根据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并关注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4. 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如留置导尿管、输液、更换伤口敷料等。
5. 维护患者的皮肤卫生,保持患者的伤口清洁。
6. 提供患者的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饮食方案。
7. 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并处理压疮等并发症。
8. 帮助患者进行心理调适,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9. 进行患者家属的教育,包括术后护理、饮食禁忌、药物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三、手术准备工作:1. 协助医生准备手术器械和药品,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2. 维持手术室的清洁和无菌环境,对手术器械进行高级消毒和灭菌处理。
3. 协助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如留置导尿管、清洗患者手术部位等。
4. 消除手术室内的异味,保持手术室的气味清新。
5. 在手术过程中,及时向医生递开刀器械和药品,确保手术效果。
四、术后护理:1. 注意患者的术后复苏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状况。
2.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3. 尽早帮助患者活动,预防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4. 维护患者的伤口,及时更换伤口敷料。
5. 按照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关注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6. 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7.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
8. 协助患者进行出院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出院所需的材料和药品。
五、安全措施:1. 在进行操作之前,确保自己的双手清洁,并戴上洁净的手套。
2. 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严格遵守手卫生和消毒操作规程。
外科护理_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外科护理技术一、手术区皮肤准备手术区皮肤准备(surgery skin preparation)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包括剃除毛发、清洁手术区皮肤。
择期手术患者,当医生开出手术医嘱后,护士应在手术前1d为患者备皮;急症手术患者应立即备皮。
一般患者在换药室内备皮,卧床患者用屏风遮挡后,在病室床上备皮。
【目的】清除皮肤上的污垢、毛发,利于消毒,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评估】1.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部位。
2.皮肤准备范围,有无感染或皮肤病。
3.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术前准备相关知识了解及配合程度。
【准备】1.操作者准备(1)护士素质:衣帽整齐、仪表端庄,姿势规范,展示出护理职业良好的风采。
(2)洗手、戴口罩。
2.患者准备向患者家属解释备皮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使患者愿意合作、有安全感。
3.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安全剃刀、弯盘、换药碗(20%肥皂液)、软毛刷、纱布、绷带、棉签、75%乙醇溶液、汽油、手电筒、治疗巾、脸盆(盛温水)、毛巾等。
4.环境准备将患者移至换药室,关闭门窗,调节室温,遮挡患者,如需在病房备皮需用屏风遮挡。
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
【实施】操作步骤要点说明1.备齐用物推之床旁,核对、解◆确认患者,取得合作释◆注意保暖、照明2.关门窗、围屏风,暴露备皮部位3.铺巾◆保护床单位4.剃除毛发◆用肥皂水纱布涂局部皮肤◆一手持纱布绷紧皮肤,另一手持安全刀剃毛◆刀架与皮肤呈45度角,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剃去毛发5.清洁皮肤◆用温水毛巾擦净皮肤◆脐孔用松节油棉签清除污垢后,再用酒精擦净6.检查◆用手电筒照射,在水平视线上,是否剃净,皮肤有无刮伤7.整理◆取出治疗巾,整理患者衣服和床单位,帮助患者取舒适卧位8. 清理用物9.洗手、记录【注意事项】1.备皮应按顺序,自上而下,避免出现盲区。
并应顺行剃除毛发,用力均匀,动作轻柔,以免损伤毛囊。
2.随时清除刀内毛发,以免影响刀片锐利。
3.备皮范围:原则是以手术切口为中心,周围20㎝范围内的皮肤都应进行清洁处理。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大全
.WORD.格式.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室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23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经灭菌处理后方可再用;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入4日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放在固定的地方,以便取用。
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5(镊)。
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671(1)无菌持物钳(镊)应浸泡在盛有消毒溶液(02%强化戊二醛)的大口容器内,容器底部垫无菌纱布,液面需浸没钳轴节以上2—3cm 或镊长的1/2,每个容器只能放置1把无菌持物钳(镊)(2)取、放无菌持物钳(镊)时,应将钳(镊)齿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口缘及溶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
使用时应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以免消毒液倒流污染钳端,用后立即放回容器中。
如果到远(3)无菌持物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能触碰未经消毒的物品,也不能用于换药或消毒皮肤。
如有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时,应重行(4)无菌持物钳及浸泡容器,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并更换消毒溶液及纱布。
门诊换药室或使用较多的部门,应每日清洁消毒1次。
2盛放无菌物品的容器称为无菌容器。
其使用方法:①打开无菌容器盖时,必须把盖的无菌面(内面)朝上,放在稳妥处,手不可触及容器的内面,用毕即将容器盖盖严,避免容器内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
②从无菌容器中取物时,无菌持物钳不可触碰容器的边缘。
③手持无菌容器时(如无菌碗)应托住底部,不可用手指触及容器的边缘或内面。
④无菌容器应每周消毒13取用无菌溶液时,要先核对瓶签,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口有无裂缝,(1)取用密封瓶装溶液法:打开无菌溶液瓶盖时,用两拇指先将橡胶塞向上翻,再用拇指和食指把橡胶塞拉出,用食指和中指套住橡胶塞。
倒溶液时标签向上,先倒出少量溶液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2)取用大、小烧瓶的溶液法:①方法:这种瓶塞多用棉球纱布垫(或耐热塑料薄膜和纱布垫)包扎好。
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引言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是医疗机构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诊疗规范和临床实践,为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阐述。
一、诊疗常规1. 诊疗原则(1)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意愿,关注患者需求。
(2)科学规范:遵循医学科学规律,严格执行诊疗规范。
(3)严谨求实:严谨对待诊疗过程,确保诊疗质量。
(4)持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优化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水平。
2. 诊疗流程(1)接诊:患者就诊时,医务人员应热情接待,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2)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诊断。
(3)治疗: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4)康复: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康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5)随访:治疗结束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二、技术操作规程1. 诊疗设备操作规程(1)设备使用前,应检查设备性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3)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设备故障和意外伤害。
(4)设备使用后,及时进行清洁、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 诊疗技术操作规程(1)注射技术:注射前,检查药物、注射器等物品,确保质量。
注射过程中,注意注射部位、注射深度和注射速度,避免注射部位损伤。
(2)输液技术:输液前,检查输液器、输液瓶等物品,确保质量。
输液过程中,注意输液速度、输液量和患者病情变化,防止输液反应。
(3)手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评估手术风险。
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手术安全。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预防并发症。
(4)物理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物理治疗方法。
操作过程中,注意患者感受,防止操作不当造成损伤。
3. 辅助检查操作规程(1)实验室检查:严格按照实验室操作规程进行标本采集、送检、检测和分析。
专科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目
专科护理常规一、门诊各科护理常规内科门诊外科门诊妇科门诊儿科门诊眼科门诊附一: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的护理耳鼻咽喉科门诊口腔科门诊皮肤科门诊注射室换药室专家会诊中心影像诊疗科妇科门诊产科门诊产科门诊工作计划生育工作二、急重症科护理常规急诊科一般护理常规常见急诊救护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抢救护理急腹症病人抢救护理休克病人抢救护理中暑病人抢救护理电击伤病人护理淹溺病人抢救护理急性中毒病人抢救护理多发伤病人抢救护理ICU一般护理ICU专科护理持续脉搏血氧含量监测护理口咽通气管的置入护理气管插管术配合气管插管术后的护理气管切开术配合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气囊检测口-咽、鼻-咽吸引经气管插管/套管内吸引(传统技术)经气管插管/套管内吸引(密闭系统技术)持续心电监护动脉导管置入配合动脉血压检测动脉导管的拔除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配合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中心静脉导管的拔除肺动脉压(PAP)监测漂浮导管护理降温毯/升温毯的应用三、内科护理常规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血液科护理常规血液内科一般护理血液内科专科护理血液科消毒隔离护理(包含保护性隔离)贫血护理发热护理出血护理白血病病人护理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淋巴瘤病人护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护理多发性骨髓瘤病人护理血友病病人护理过敏性紫癜病人护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护理常规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输血护理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心血管内科一般护理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心力衰竭病人护理心律失常病人护理心绞痛病人护理心肌梗死病人护理高血压病人护理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护理心肌病人护理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护理心包炎病人护理专科技术操作护理人工心脏起搏术病人护理心脏电复律(除颤)病人护理心包穿刺术病人护理心导管射频消融术护理冠状动脉造影术病人护理PTCA及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病人护理先天性心血管病的心导管介入治疗病人护理消化内科护理常规消化内科一般护理消化内科专科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急性胰腺炎病人护理肝性脑病病人护理肝硬化病人护理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护理胆囊炎、胆结石病人急性发作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胃镜检查病人护理置双气囊三腔管病人护理肠镜检查和病人护理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呼吸内科护理常规呼吸内科一般护理呼吸内科专科护理肺炎病人护理肺脓肿病人护理支气管扩张病人护理结核性胸膜炎病人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护理支气管哮喘病人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护理肺血栓拴塞症病人护理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人护理间质性肺炎病人的护理胸腔积液病人护理自发性气胸病人的护理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有创机械通气护理无创机械通气护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护理胸腔穿刺术护理风湿病科护理常规风湿科一般护理风湿科专科护理关节疼痛与肿胀病人护理关节僵硬与活动受限病人护理皮肤损害病人护理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护理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护理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护理干燥综合征病人护理神经内科护理常规神经内科一般护理神经内科专科护理头痛病人护理失语病人护理感觉障碍病人护理癫痫病人护理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人护理急性脊髓炎病人的护理脑出血病人的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护理脑梗塞病人的护理脑炎病人的护理震颤麻痹病人的护理低钾麻痹病人的护理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护理老年期痴呆病人护理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病人的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鼻饲护理腰椎穿刺术护理肿瘤内科护理常规肿瘤内科一般护理肿瘤化学治疗一般护理肿瘤化疗毒副作用症状护理静脉炎护理静脉渗漏护理恶心、呕吐护理口腔黏膜炎的护理腹泻护理骨髓抑制的护理泌尿系统毒性反应的护理脱发的护理过敏反应的护理肿瘤急诊护理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护理高钙血症的护理脊髓压迫的护理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恶性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的护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股静脉置管术护理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护理动脉内灌注化疗术护理胸腔穿刺术+灌注化疗护理腹腔穿刺术+灌注化疗护理常规内分泌科护理常规内分泌科一般护理内分泌科专科护理低血糖昏迷病人护理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护理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护理糖尿病病人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护理痛风病人护理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病人护理尿崩症病人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监测护理常规胰岛素泵护理常规肾内科护理常规肾脏内科一般护理肾脏内科专科护理尿路感染病人护理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肾病综合征病人护理急性肾衰病人护理慢性肾衰病人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肾穿刺的护理尿毒症血液透析护理常规介入科护理常规介入科一般护理介入科专科护理动脉化疗栓塞术病人护理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及胆道支架置入术病人护理脑血管造影术病人护理上消化道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病人护理感染科护理常规感染科一般护理感染科专科护理肺结核护理常规咯血的护理常规病毒性肝炎病人护理细菌性痢疾病人护理流行性腮腺炎护理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人护理伤寒病人护理麻疹病人护理水痘病人护理人禽流行性感冒病人护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术护理腹腔穿刺术护理儿科护理常规儿科一般护理儿科专科护理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支气管炎患儿的护理肺炎患儿的护理哮喘患儿的护理腹泻病患儿的护理泌尿道感染患儿的护理急性肾炎患儿的护理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护理消化道出血患儿的护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呼吸衰竭患儿的护理小儿惊厥的护理过敏性紫癜的护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川崎病患儿护理新生儿护理常规新生儿一般护理新生儿专科护理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新生儿肺炎护理新生儿黄疸护理新生儿硬肿症护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早产儿护理四、外科护理常规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常用麻醉病人护理骨科护理常规骨科一般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骨科专科护理常规牵引病人的护理石膏固定病人的护理上肢疾患病人护理下肢疾患病人的护理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护理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护理股骨干骨折病人的护理骨盆骨折病人的护理颈椎病病人手术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病人的护理椎体后凸成形术病人的护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护理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关节镜手术护理常规手外科护理常规手外科一般护理手外科专科护理断指(肢)再植术病人护理腹部带蒂皮瓣术病人的护理手外科外固定支架病人的护理游离皮瓣移植术病人护理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病人护理肢体骨折内固定病人护理肌腱神经损伤病人的护理臂丛神经损伤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内固定病人的护理普外科疾病护理常规普外科一般护理普外科专科护理甲状腺(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病人手术护理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手术护理乳癌病人手术护理腹外疝病人手术护理阑尾炎病人手术护理肝癌病人手术护理下肢静脉曲张病人手术护理胃癌病人手术护理结、直肠癌病人的护理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人手术护理胆道疾病病人手术护理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手术护理全胃肠外营养护理腔镜护理常规腔镜一般护理腔镜专科护理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病人护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LG)病人护理腹腔镜结肠切除术病人护理腹腔镜下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病人护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病人护理腔镜下甲状腺肿块切除术(LT)病人护理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病人护理泌尿外科护理常规泌尿外科一般护理泌尿外科专科护理肾脏肿瘤手术病人护理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病人护理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护理膀胱肿瘤手术病人护理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病人护理尿石症病人护理泌尿系损伤病人护理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病人的护理尿道下裂病人手术护理男性生殖器手术病人的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经皮肾镜取石术护理输尿管镜手术护理泌尿系腹腔镜手术护理肾造瘘术护理体外冲击波碎石护理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后护理膀胱冲洗引流护理保留导尿护理神经外科护理常规神经外科一般护理神经外科术前护理神经外科术后护理神经外科专科护理颅内动脉瘤病人护理颅内动静脉畸形病人护理烟雾病病人护理幕上疾病病人护理脑膜瘤病人护理胶质瘤(神经上皮性肿瘤)颅咽管瘤病人护理垂体瘤病人护理幕下疾病病人护理听神经瘤病人护理三叉神经、面肌痉挛病人护理头皮血肿病人护理头皮裂伤病人护理头皮撕脱伤病人护理颅盖骨折病人护理颅底骨折病人护理脑震荡病人的护理脑挫裂伤病人护理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护理硬膜外血肿病人护理硬膜下血肿病人护理颅内血肿病人护理脑脓肿病人护理脑积水病人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蛛网膜下腔引流的护理脑室外引流护理气管切开护理脑疝病人的急救心胸外科护理常规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胸外科专科护理胸部损伤病人护理自发性气胸手术病人护理支气管扩张手术病人护理脓胸手术病人护理漏斗胸NUSS手术病人和护理肺部肿瘤手术护理食管贲门肿瘤手术病人护理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烧伤整形外科护理常规烧伤整形外科一般护理烧伤专科护理烧伤休克期病人护理烧伤感染期病人护理吸入性损伤病人护理特殊部位烧伤病人护理头面部烧伤会阴部烧伤特殊原因烧伤病人护理电击伤化学烧伤烧伤创面切(削)痂病人手术护理整形外科一般护理整形外科专科护理皮肤移植病人护理皮瓣移植术病人的护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手术病人护理头皮撕脱伤修复术病人护理小儿外科护理常规小儿外科一般护理小儿外科专科护理阑尾炎患儿护理包茎患儿护理尿道下裂患儿手术护理腹股沟斜疝患儿护理隐睾患儿护理血管瘤、淋巴管瘤患儿护理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护理石膏固定患儿护理支具固定患儿护理牵引患儿护理多并指患儿护理骨髓炎患儿护理上肢骨折手术患儿护理下肢骨折手术患儿护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护理(DDH)肛肠科护理常规肛肠外科一般护理肛肠科专科护理肛门疾患手术病人的护理造口术病人的护理眼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眼科护理常规眼科一般护理眼科专科护理玻璃体视网膜病病人护理青光眼病人护理白内障病人护理斜视、眼肌疾病病人护理翼状胬肉手术病人护理眼球异物,穿孔伤病人护理眼球摘除术病人护理:眼化学伤病人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耳鼻喉科护理常规耳鼻喉科一般护理耳鼻喉科专科护理鼻内镜术病人护理扁桃体手术病人护理声带息肉摘除术病人的护理:急性会厌炎病人的护理突发性耳聋病人护理鼻腔出血病人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剪鼻毛法口腔科护理常规口腔科一般护理口腔科专科护理上、下颌骨骨折病人的护理五、妇产科护理常规妇科护理常规妇科一般护理妇科术前护理妇科术后护理妇科专科护理先兆流产病人护理难免流产病人护理异位妊娠病人护理盆腔炎病人护理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人护理葡萄胎病人护理绒毛膜癌病人护理子宫肌瘤病人护理宫颈癌病人护理子宫内膜癌病人护理卵巢良性肿瘤病人护理卵巢癌病人护理外阴癌病人护理子宫脱垂病人护理处女膜闭锁病人护理先天性无阴道病人护理不孕症病人护理妇科化疗病人护理专科诊疗技术护理腹腔镜手术护理宫腔镜检查术护理产科护理常规产科一般护理难产后一般护理剖宫产一般护理妊娠期并发症护理流产病人护理早产病人护理妊娠高血压病人护理先兆子痫、子痫护理前置胎盘病人护理胎盘早剥病人护理妊娠合并肝内淤积症病人护理羊水过多病人护理羊水过少病人护理分娩期并发症护理产后出血病人护理产褥感染病人护理妊娠合并症护理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护理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人护理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T)病人护理引产病人护理中期妊娠终止病人护理药物流产病人护理产房护理常规产房一般护理产房专科护理正常分娩产妇护理中期妊娠引产产妇时护理会阴切开缝合术产妇护理催产素引产、催产产妇护理人工破膜产妇护理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护理早产儿护理温箱使用常规六、手术室护理常规手术人员进出手术室规则手术人员进出手术室流程手术室一般规则参观人员规则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交接班制度手术室接待病人礼仪规范护理操作规程心肺复苏心电图的使用呼吸机的使用CPR 机的使用血糖仪监测洗胃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除颤仪的使用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输液泵的使用技术注射泵的使用PICC置管操作流程PICC置管术后维护的操作规程胰岛素笔的操作胰岛素泵的操作多导睡眠监测仪Alice4操作规程雾化吸入(氧喷)操作规程腹式呼吸操作规程无创呼吸机操作规程震动排痰操作规程胸腔闭式引流的操作规程三腔二囊管的操作规程碘过敏试验护理规程腹水回输护理规程肝穿刺术操作规程压疮换药中心静脉压测量护理流程胃肠减压的护理“T”管引流的护理腹腔双套管的冲洗和护理空肠营养管及空肠造瘘管内滴营养液的护理母乳喂养子宫按摩术会阴擦洗会阴酒精湿敷新生儿沐浴婴儿抚触蓝光箱使用操作流程暖箱使用操作流程微波理疗的操作规程灌肠的操作流程造口护理的操作规程协助皮牵引协助骨牵引骨牵引换药腰背肌功能锻炼膀胱冲洗术(封闭式)冰毯使用的操作规程颅内压监测的操作规程脑室引流管护理的操作规程气管切开护理的操作规程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深静脉置管护理的操作规程经鼻/口腔吸痰法约束带使用的操作规程更换引流袋外固定支架护理腹股沟穿刺TDP(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的操作使用24小时尿标本采集腹膜平衡试验腹膜透析换液自动腹膜透析机操作血液透析操作流程血液透析滤过操作流程无肝素透析操作流程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操作流程无菌物品的配送操作规程消毒液的配制操作规程打手术器械包操作规程环氧乙烷操作的操作规程封口机的操作规程全自动清洗机的操作操作规程超声清洗机的操作规程电动气压止血仪的操作规程高频电刀的操作规程钬激光碎石仪的操作规程各种手术卧位放置规程侧卧位的放置操作规程垂头仰卧位的放置操作规程俯卧位放置的操作规程腔镜器械清洗、灭菌操作规程21。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外科胁痛一、定义:胁痛就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得病证,也就是临床上比较多见得一种自觉症状、二、临床表现1、肝郁气滞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起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暧气频作,得暧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2、肝郁脾虚胁肋胀痛,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面色萎黄,大便澹薄,纳食减少,身困乏力,口淡乏味,脘腹痞胀,苔白,脉弦。
3、肝胆湿热胁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 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4、瘀血阻络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肋下或见有瘙块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弦。
5、肝阴不足胁肋隐痛,悠悠不侏,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或两目干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三、一般护理1、按痛证得一般护理常规、2、卧床休息,病室宜安静,病情缓解后可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3、(1)密切观察胁痛得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因以及伴随症状以辨别实证与虚证。
如胀痛且痛无定处,多属气滞;刺痛剧有定处,多属血瘀;隐痛不已,多属肝阴不足;阵发性绞痛,多为胆石症状。
(2)观察体温、肤色等变化,若寒战高热,上腹剧痛,腹肌紧张,呈板状腹,呕吐,便秘等症,提示可能有胆囊化脓、穿孔等并发症,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或手术前准备工作。
四、临证护理1、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十宣放血;湿热重者遵医嘱针刺胆俞、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
2、疼痛重者可叩捶胆俞与肝俞;或吴茱萸、食盐各适量,炒热熨胁痛区,用于气郁胁痛。
3、黄疸复者遵医嘱针刺至阳、腕骨、阴陵泉;或耳穴压籽肝、胆十二指肠、神门等穴或给予茵陈、虎杖煎汤代茶饮。
4、大便燥结可用大黄汤灌肠。
5、呕吐重者遵医嘱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或药物穴位注射、6、胁痛伴恶寒发热或厥脱者应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复感风寒邪。
五、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之食物,定时定量,忌食肥甘辛辣及嗜酒渡,宜食用水果、蔬菜、瘦肉及豆制品等清淡富有营养得食物、六、情志护理告知患者胁痛随情志变化而增减,故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避免过怒、过悲及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刺激可根据患者得兴趣爱好、文化素养,选择适宜得乐曲欣赏,以分散注意力,使患者心境坦然,气机条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护理技术一、手术区皮肤准备手术区皮肤准备(surgery skin preparation)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包括剃除毛发、清洁手术区皮肤。
择期手术患者,当医生开出手术医嘱后,护士应在手术前1d为患者备皮;急症手术患者应立即备皮。
一般患者在换药室内备皮,卧床患者用屏风遮挡后,在病室床上备皮。
【目的】清除皮肤上的污垢、毛发,利于消毒,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评估】1.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部位。
2.皮肤准备范围,有无感染或皮肤病。
3.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术前准备相关知识了解及配合程度。
【准备】1.操作者准备(1)护士素质:衣帽整齐、仪表端庄,姿势规范,展示出护理职业良好的风采。
(2)洗手、戴口罩。
2.患者准备向患者家属解释备皮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使患者愿意合作、有安全感。
3.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安全剃刀、弯盘、换药碗(20%肥皂液)、软毛刷、纱布、绷带、棉签、75%乙醇溶液、汽油、手电筒、治疗巾、脸盆(盛温水)、毛巾等。
4.环境准备将患者移至换药室,关闭门窗,调节室温,遮挡患者,如需在病房备皮需用屏风遮挡。
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
【实施】操作步骤要点说明1.备齐用物推之床旁,核对、解释◆确认患者,取得合作2.关门窗、围屏风,暴露备皮部位◆注意保暖、照明3.铺巾◆保护床单位4.剃除毛发◆用肥皂水纱布涂局部皮肤◆一手持纱布绷紧皮肤,另一手持安全刀剃毛◆刀架与皮肤呈45度角,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剃去毛发5.清洁皮肤◆用温水毛巾擦净皮肤◆脐孔用松节油棉签清除污垢后,再用酒精擦净6.检查◆用手电筒照射,在水平视线上,是否剃净,皮肤有无刮伤7.整理◆取出治疗巾,整理患者衣服和床单位,帮助患者取舒适卧位8. 清理用物9.洗手、记录【注意事项】1.备皮应按顺序,自上而下,避免出现盲区。
并应顺行剃除毛发,用力均匀,动作轻柔,以免损伤毛囊。
2.随时清除刀内毛发,以免影响刀片锐利。
3.备皮范围:原则是以手术切口为中心,周围20㎝范围内的皮肤都应进行清洁处理。
4.特殊部位的备皮要求(1)颅脑手术:术前3d剃短头发,每日洗头一次(急症例外)。
术前2h剃净头发,用肥皂洗净,带清洁帽子。
(2)颜面部手术:尽量保留眉毛,多洗面部。
(3)骨、关节、肌腱手术:术前3d开始准备皮肤。
术前3d、2d每日用肥皂液洗净,75%乙醇消毒,无菌巾包扎。
术前1d剃净毛发、擦净、75%乙醇消毒、无菌巾包扎。
手术当日重新消毒包扎。
(4)阴囊、阴茎部手术:入院后每日用温水坐浴,肥皂液洗净,术前1d剃毛发。
(5)小儿手术:一般不剃毛,只做清洁处理。
【评价】1.患者及家属了解术前备皮目的,愿意配合,有安全感。
2.备皮区域毛发剃净、清洁,无刮伤。
附:手术区皮肤准备操作评分标准二、换药(拆线)技术换药(trades zhe medicine)也称敷料更换,是为患者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目的】1.观察伤口变化,了解伤口愈合情况。
2.清洁伤口分泌物、除去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
3.保持引流通畅,控制感染。
【评估】1.核对医嘱核对患者姓名、床号、手术部位及伤口情况。
2.患者的评估(1)全身情况:病情、手术种类,术后恢复情况,是否可以下床活动。
(2)局部情况: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渗液,伤口大小、深度、有无引流物。
(3)心理状态及认知情况:有无紧张、焦虑、恐惧感,理解能力与合作程度。
是否了解换药的作用。
3.环境评估清洁、干燥、明亮,符合换药条件。
4.操作者自我评估了解患者病情,熟悉换药操作的基本要求。
【准备】1.环境准备换药前半小时内不可铺床及打扫。
2.患者准备向患者家属解释换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使患者愿意合作、有安全感。
将患者移至换药室,关闭门窗,调节室温,遮挡患者,如需在病房换药需用屏风遮挡。
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
3.操作者准备(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仪表端庄,姿势规范,展示出护理职业良好的风采。
(2)安排换药顺序:应先换无菌伤口,次换污染伤口,最后换感染伤口。
传染性伤口应有专人负责换药。
(3)洗手、戴口罩。
4.用物准备无菌换药包、消毒棉球(0.2%碘伏、75%乙醇棉球数个)、无菌纱布数块;有的伤口还需准备引流物、探针等,弯盘1只,放置污染敷料。
另备胶布、剪刀、棉签、手套等。
【实施】操作步骤要点说明1.核对医嘱,准备并检查用物2.核对患者,告知目的,评估并指导患者3.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必要时遮挡患者4.洗手、戴口罩5.铺治疗巾于伤口下6. 检查并按要求打开换药包7.用无菌持物钳取出一弯盘放至患者伤口旁8.换药操作程序第一步:揭去伤口污染敷料◆用手揭开绷带和外层敷料,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方向与伤口纵轴平行),若敷料粘连用盐水绵球或纱布湿润后再取下第二步:清洁创口,更换引流物◆双手持镊:一镊子接触伤口(污染),一镊子传递无菌物品(无菌),无菌镊高于污染镊,两镊不可相碰(1)评估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2)用消毒棉球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5㎝以上,2~3遍◆无菌伤口由内向外,感染伤口由外向内◆勿使消毒液流入伤口(3)用盐水棉球沾拭、处理创面◆拭净分泌物、脓液,清除坏死组织、痂皮,探查伤口等(4)更换引流物◆有引流者第三步:覆盖无菌敷料4~8层,固定◆接触伤口的敷料光滑面朝下,外层敷料光滑面朝外,敷料摆放方向与伤口方向一致◆胶布粘贴方向应与肢体或躯干长轴垂直,不可环绕肢体,胶布接触皮肤的长度不可超过敷料边缘5~6㎝,胶布不易固定时可用绷带包扎9.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10.整理用物◆敷料:倒入污物桶◆刀剪:消毒液浸泡1h→清洁、擦干→消毒液浸泡2 h,备用◆镊子、弯盘、换药碗:消毒液浸泡1h→洗净、擦干、打包→高压蒸汽灭菌11.洗手、记录【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换药所用的镊子,一把接触伤口,一把夹取、传递无菌物品,严格分开,不可混用,操作时不可相碰。
2.包扎伤口时注意松紧适宜,从远端到近端,促进静脉回流,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
3.特殊感染伤口必须做好隔离,传染性伤口的换药器械、敷料应专用。
4.拆线者,换药操作程序第二步为:2.5%碘酊消毒伤口周围皮肤(1次),75%乙醇脱碘(2次),用无齿镊夹起缝线结,使埋入皮肤内的缝线露出少许,以剪刀尖贴近皮肤剪断缝线,向切口方向拉出线头(勿向相反方向,以免切口裂开),再用乙醇棉球消毒切口。
盖好敷料固定。
【评价】1.沟通流畅。
2.无菌观念强。
3.动作轻巧、熟练,顺序清晰,患者舒适。
附:换药(拆线)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三、绷带包扎法绷带包扎法是创伤后保护创面、压迫止血,固定骨折、关节和敷料以及减轻疼痛的常用方法。
一、分类及规格(1)分类①纱布绷带透气较好,质地柔软,适用于固定敷料、加压止血、悬吊肢体及固定关节等,临床上使用最多。
②弹性绷带适用于四肢包扎,可防肿胀,或用于胸部包扎。
③石膏绷带适用于固定骨折或矫正畸形,为骨科专用。
(2)规格3cm宽用于手指趾;5cm宽用于头、手、足及前臂等;7cm宽用于上臂、肩、腿;10~15cm宽用于胸、腹、乳房、腹股沟等。
二、绷带包扎法【目的】1.保护创面避免感染、出血。
2.固定作用使骨折、关节脱位处制动。
3.减轻疼痛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
根据不同需要,酌情选用:纱布绷带透气轻软,用于固定敷料;棉布绷带用于加压止血、悬吊肢体及固定关节;弹性绷带用于下肢包扎,可防肿胀,或用于胸部伤口包扎;石膏绷带用于固定骨折或矫正畸形,为骨科专用。
【评估】1.了解患者(1)患者的病情及一般状态。
(2)患者的伤情:部位、范围、损伤性质。
(3)患者及家属对包扎的了解和配合程度。
2.环境整洁、宽敞,符合操作要求。
3.用物准备适当,方便操作。
4.熟悉操作基本方法步骤。
【准备】1.操作者准备洗手,戴帽子、口罩。
仪表端庄,姿势规范。
2.患者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使患者愿意合作、有安全感。
3.用物准备绷带、棉垫、纱布、胶布。
4.环境准备环境清洁,温度适宜、光线充足。
【实施】操作步骤要点说明1.备齐用物,解释操作目的及配合方法◆取得合作2.取舒适体位,正确处理伤口3.抬高患肢,保持功能位◆视包扎部位和方法而定4.绷带包扎◆(图3-3)●环形包扎法在包扎原处环形缠绕,剪开带尾分成两条或反折打结或胶布固定●蛇形包扎法(临时简单固定)◆先环形包扎2~3圈,最后再环形包扎斜行环绕包扎,每周间留空隙,互不遮盖2~3圈,固定(图3-4) ●螺旋形包扎法(上臂、大腿、躯干、手指及关节)螺旋形缠绕,后周遮盖前周的1/2~1/3左右◆同上(图3-5)●螺旋反折包扎法(径围不一致的前臂和小腿)在螺旋的基础上每周反折成等腰三角形◆每一反折点对齐,保持整齐美观同上(图3-6)●回返形包扎法(头顶)自头顶正中开始,来回向两侧回返,直至包没头顶◆(图3-7)●“8”字形包扎法(肘、膝关节,足踝、手掌等)按“8”字的书写径路包扎,交叉缠绕◆图3-8)5.安置患者于舒适体位休息,交代注意事项6.整理用物【注意事项】1.患者取舒适的坐位或卧位,扶托肢体,保持功能位置。
2.骨隆突处用棉垫保护。
3.选择宽度合适的绷带,绷带潮湿或污染均不宜使用。
4.包扎四肢应从远心端开始(石膏绷带应从近心端开始),指(趾)端尽量外露,以便观察血液循环。
5.包扎时应用力均匀,松紧适度,动作轻快。
要求牢固、舒适、整齐、美观。
6.每包扎一周应压住前一周的1/3~1/2,包扎开始与终了均需环绕2~3周。
包扎完毕用胶布粘贴固定,或撕开末端打结在肢体外侧,避免打在伤口及骨隆突处。
【评价】1.患者及家属了解包扎法的目的,能够配合。
2.包扎带选择适宜,包扎方法正确,达到预期目的。
3.包扎松紧适宜、美观整齐,患者感觉舒适。
附:绷带包扎法操作评分标准附:绷带包扎法操作评分标准四、膀胱冲洗的护理膀胱冲洗法是通过导尿管或耻骨上膀胱造瘘管,反复向膀胱灌入适量冲洗液进行冲洗的方法。
一、适应症1.长期留置导尿管者。
2.某些泌尿外科术前准备。
3.前列腺及膀胱手术后。
二、膀胱冲洗的种类包括密闭式冲洗法(图3-9)和开放式冲洗法两种。
三、膀胱冲洗技术(一)密闭式冲洗法通过密闭管道进行持续膀胱冲洗的方法。
【目的】1.保持引流通畅,预防泌尿系感染。
2.治疗某些膀胱疾病。
3.清除膀胱内的血凝块、粘液、细菌等异物,预防膀胱感染。
4.预防前列腺及膀胱术后血块形成。
【评估】1.患者病情、治疗、用药及意识状态。
2.患者尿液的性状、颜色,有无尿痛、尿频、尿急等情况。
3.患者有无紧张、焦虑,对治疗的认识和态度。
4.用物的灭菌时间、质量,冲洗药液是否适合患者病情,温度合适。
【准备】1.操作者准备(1)护士素质:衣帽整齐,仪表端庄,姿势规范,展示出护士职业良好的风采。
(2)洗手,戴口罩。
(3)了解操作目的,掌握操作程序及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