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制图国标GB新旧对比

合集下载

机械制图新国标

机械制图新国标
GB/T 131-93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GB/T 131-2006 技术产品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
GB/T 131-2006特点可以归纳为“四个全新”,即
新概念、新代号、新注法、新解释。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二十六分。
允许任何工艺
APA
(Any Process Allow)
去除材料
一、新旧标准常见注法对照索引
1 粗虚线 2 粗点画线 3 统一螺纹 4 Ø20 5 Ø200.001 6 +0.001
旧标准
基本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新标准
允许表面处理的表示线
限定范普通螺纹
上极限尺寸 上极限偏差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二十六分。
一、新旧标准常见注法对照索引
≥A3
A4
A4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二十六分。
2、GB/T 1182-2008 几何公差标注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二十六分。
源自GB/T 1182-2008
标准中没有规定基准中三角形具体形状,一般教科书中
使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或者是等边三角形!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二十六分。
源自GB/T 1182-2008
基准代号放置在轮廓上或者延长线上,或者平面的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二十六分。
明细栏竖向分隔线
——粗实线
源自GB/T 10609.2-89 源自GB/T 10609.2-2009
很多教材仍在采用细实线!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一点 二十六分。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是规范所有符合机械 工程规律的几何形体产品的一套几何量技术标准。

机械制图新旧国家标准对照

机械制图新旧国家标准对照

1
表 1 图线新旧标准变动情况对照
类 别
GB/T4457.4—1984
GB/T4457.4—2002
1.1 各种图线的名称、型式、代号、 4 线型及其应用
宽度以及在图上的一般应用
表 1 线型及应用
线 型
GB/T17450-1998
说明
3.1 基本线型 表1
表 1 中基本线型可能的变形如表 2
2002 版标准中 增加了粗 虚线的线 型及其用 途,这样, 机械制图 的线型在 旧标准基 础上增加 到 9 种;变 更了部分 线型的名 称;过渡线 纳入了细 实线线型 中;将剖面 符号用线 纳入了粗 实线线型 中;明确规 定了模样 分型线用 粗实线表 示;轨迹线 纳入了细 双点画线 线型中;双 折线也可 用于视图 与剖视图 的分界线。
8
类别
视图 表示 法
GB/T4458.1—1984
3.4 局部视图 画局部视图时,一般在局部
视图上方标出视图的名称“× 向”, 在相应的视图附近用箭 头指明投影方向,并注上同样 的字母(图 6)。
图6 当局部视图按投影关系配 置,中间又没有其它图形隔开 时,可省略标注(图 5)。
表 2 续 视图新旧标准变动情况对照
局部结构的附近,并用细点画线(No.04.1 线型)
将两者相连,见图 3~图 6。
去掉了 “向” 字。 增加了 局部视
图断裂
边界可
以用双
折线绘
图3
图4
制。
图5 3.5 局部视图和局部的斜视图 的断裂边界应以波浪线表示。 当所表示的局部结构是完整 的,且外轮廓线成封闭时,波 浪线可省略不画。
图5
图6
5.1.2 画 局 部 视 图 时 , 其 断 裂 边 界 用 波 浪 线

机械制图》新旧标准代换

机械制图》新旧标准代换

机械制图》新旧标准代换国家标准概论一、标准化基础知识1.标准的编号和名称⑴标准编号和属性标准编号由三部分组成,即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和批准年号。

①国家标准的标准代号:GB、GB/T。

“T”是标准属性,表示“推荐性标准”,缀在标准代号之后,用斜线相隔。

标准代号无后缀“/T”,则表示“强制性标准”。

旧国标中,所有标准均为强制性标准,1988年12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种属性。

目前我国颁布的20000个左右的国家标准中,有14.1%的标准为强制性标准,主要是涉及到人身财产安全、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国家安全及国际名声等方面,大多数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机械制图和公差配合的正式标准全部是推荐性标准。

②行业标准代号:③标准顺序号和批准年号标准顺序号写在标准代号之后。

顺序号是按批准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没有对标准分类的含义。

例:GB/T 17451。

当某项标准分几个部分编写,每个部分又相对独立地作为一个标准发布时,可共用一个顺序号,并在同一顺序号之后增编一部分序号,两者之间用脚圆点隔开。

例如在“机械制图基本规定”标准中,顺序号统一为4457,即GB/T 4457,对图线和剖面符号的规定分别增编序号4和5,书写格式分别为GB/T 4457.4、GB/T 4457.5。

批准年号由旧标准的两位数改为四位数,写在标准序号之后,两者之间用横线隔开。

如标准编号为GB/T 4457.4—2002,说明该标准是2002年批准颁布的。

⑵标准的名称标准名称由引导要素、主体要素和补充要素三部分组成,依次用汉字书写在标准编号之后。

引导要素:标准所属的领域,如技术制图、机械制图等。

当主体要素表示的对象已明确时,无需引导要素。

主体要素:表示标准的主要对象,是必备要素。

补充要素:表示主体要素的特定方面。

当该标准包含主体要素所有方面时,则不再命名补充要素。

⑶示例2.标准级别1984年以前分为三级管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企业标准。

新标准和旧标准在图样画法与标注方面的变化【最新】

新标准和旧标准在图样画法与标注方面的变化【最新】

新标准和旧标准在图样画法与标注方面的变化1 图线的变化第一增加了粗虚线这一线形。

以前的标准只规定细虚线一种,所以,机械制图中所使用的虚线也一直是细虚线。

按新标准规定,粗虚线应用于允许表面处理的表示线。

以前允许表面处理的表示线用粗点画线表示,现在已改为用粗虚线表示。

而粗点画线现在只用于限定范围表示线,如:表示限定局部热处理的范围、限定不镀(涂)的范围、限定形位公差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范围等。

这一点应加以注意。

第二粗线与细线的宽度比例由3:1改为2:1。

即新标准加宽了细线的宽度。

同时,取消了0.18mm这一图线宽度系列。

这个系列被旧标准列为尽量避免采用的线宽。

此外,新标准将0.5mm和0.7mm两种线宽列为优先采用的线宽,这是旧标准所没有的。

第三过渡线由用粗实线表示改为用细实线表示。

以前按旧标准规定,过渡线和轮廓线一样是用粗实线表示,现在改为用细实线表示。

但相贯线仍用粗实线表示。

第四网状结构所使用的线型由用细实线表示改为用粗实线表示。

关于滚花、槽沟等网状结构的绘制,旧标准规定用细实线完全或部分地表示出来,而新标准则改为用粗实线完全或部分地表示出来。

2 视图画法的变化第一,剖面图被改称为“断面图”。

旧标准将假想用剖切平面将零件的某处断开,仅画出断面的图形所得的视图叫做“剖面图”。

而新标准根据相应国际标准,将剖面图改称为断面图。

相对比较,断面图能更为确切地表达出该视图所表达的对象是零件的横截面。

第二,不再允许使用“旋转视图”。

所谓旋转视图就是假想将零件的倾斜部分旋转到与某一选定基本投影面平行后再向该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视图。

新标准取消了旋转视图的规定。

即不再允许用旋转视图表达零件。

第三,局部视图允许采用第三角画法配置的形式。

机械制图中,某些局部视图采用三角画法配置较方便。

为此,新标准允许采用三角画法配置局部视图,同时规定按三角画法配置的局部视图应配置在相应物体局部结构的附近,并用细点画线将两者相连。

用三角画法表示的局部视图不必标注视图名称。

机械制图中常用制图规定及新旧标准的对比和说明

机械制图中常用制图规定及新旧标准的对比和说明

机械制图中常用制图规定及新旧标准的对比和说明2010年5月1 图线(现用标准:GB/T17450-1998、GB/T4457.4-2002 )1.1图线宽度代号由b改为d,粗实线与细实线的宽度比率由3:1改为2:1。

注:d 不一定单指粗实线线宽,也可指细实线线宽;而旧标准中的b 专指粗实线线宽。

1.2 过渡线由粗实线改为细实线表示。

1.3 剖切符号的线型为粗实线,即剖切符号线宽与粗实线线宽一致。

1.4 模样分型线用粗实线表示。

1.5 轨迹线由细点划线改为细双点划线。

2 视图(现用标准:GB/T17451-1998、 GB/T4458.1-2002 ) 2.1 视图标准产生重要变动的是取消了旋转视图,取消旋转视图后,原来采用旋转视图的场合可改用斜视图来表达机件倾斜结构的外形,如图1。

2.2 向视图上方的视图名称“×向”现已改为“×”,即去掉了“向”字。

如图1。

2.3 当视图旋转配置时,原标注为“旋转”,现取消了汉字“旋转”,启用了旋转符号,如图2。

旋转符号的尺寸和比例见GB/T17451-1998附录A (《技术制图》P191)。

注:无论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标注时,旋转符号的箭头始终指向字母方向。

图22.4 新标准规定比例前不加字母M 。

当同一机件上有几个被放大的部分时,应用罗马数字依次标明被放大的部位。

局部放大图标注示例见图3。

3 剖视图(现用标准:GB/T17452~17453-1998、GB/T4458.6-2002) 3.1 半剖视图的规定:左右对称剖右半边,上下对称剖下半边。

3.2 当同一物体在两平行面上的剖切图仅靠一起画出时,剖面线应相同。

若要表示得更清楚,可沿分界线将两剖切图的剖面线错开(如图4)。

4 新标准规定的尺寸注法及简化表示法(现用标准:GB/T16675.2-1996、 GB/T16675.2-1996、 GB/T4458.4-2003 )4.1新标准规定标注弧长时,应在尺寸数字左方加注弧长符号(图5)。

机械制图新国标

机械制图新国标

机械制图绘图方面的国标 一、制图的基本规定
1、标题栏的方位和看图方向 第一种情况----按看标题栏的方向看图,即以标注栏 中的文字方向为看图方向。
≥A3
A4
A4
பைடு நூலகம்
GB/T 131-2006特点可以归纳为“四个全新”, 即新概念、新代号、新注法、新解释。
代号的文本表示
APA 允许任何工艺 (Any Process Allow)
去除材料 MRR (Material Remove)
不去除材料
NMR
(No Material Remove)
在图形中的注法—1(基本标注方法)
上表面水平向 上书写
左侧面向左旋 转书写
右侧面和下表面加指 引线后水平书写。
在图形中的注法—2
大多数表面有相同表面结构要求的注法
×
其余
3.2
相当于老标准中的 其余
3.2
在图形中的注法—3(可以标注在尺寸线上)
源自GB/T 131-2006
在不至于引起误解的情况下,表面结构要求可以 标注在给定的尺寸线上 .
10
11 12
明细栏竖向分隔线 ——粗实线
源自GB/T 10609.2-89 源自GB/T 10609.2-2009
很多教材仍在采用细实线!
二、GB/T 131-2006
GPS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是规范所有符合 机械工程规律的几何形体产品的一套几何量技术标准。 GB/T 131-93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GB/T 131-2006 技术产品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
标准中没有规定基准中三角形具体形状,一般教 科书中使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或者是等边三角形!
基准代号的放置

机械制图新旧标准举例

机械制图新旧标准举例

一般规定有些不同新旧标准的形位误差的±定义相同,不同的是新标准给出形位误差的定义后加了两条注,而旧标准未给出注。

旧标准规定:“评定形位误差时,用测得要素作为实际要素”。

新标准无此规定。

新旧标准对测量形位误差时的标准条件的要求相同(标准温度为20°C;标准测量力为零),但说明不同:旧标准:“由于偏离标准条件而引起较大测量误差时,应进行测量误差估计。

”新标准:“必要时应进行偏离标准条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旧标准规定:“选择测量方案时,应对该方案作测量精度估计。

”新标准规定:“选择检测方案时应按GB/T18779.2 的规定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对测量精度进行评估比较容易,因为测量精度可用测量总误差来表示,而测量总误差是形位误差的测得值与其真值之差,这个差值容易估计。

而按GB/T 18779.2——2004、ISO TS 1425-3:1999《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工件与测量设备的测量检验第2部分:测量设备校准和产品检验中GPS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指南》的规定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对一般检验员来说这项工作难度很大,不经过测量不确定度的专门培训,很难评估测量不确定度。

对一些重要领域的测量应该给出完整的表述,测量结果的完整表述为(y’)为y’=y±U。

使用新标准GB/T1958——2004的难点是选择就爱你测方案时要按GB/T 18779.2的规定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仲裁有些不同。

仲裁有三条,其中一条规定新旧标准给出的内容不同:旧标准:当发生争议时,用分析测量精度的方法进行仲裁。

新标准:当发生争议时,按GB/T 18779.1的规定进行仲裁。

按新标准规定,检测人员要熟知GB/T18779.1——2002《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工件与测量设备的测量检验第1部分:按规范检验合格或不合格的规定规则》。

目前,在生产现场中检测形位误差大多数还是采用“万能法”,不仅效率低,而且测量误差比较大,尽管劳动强度不大,但很“烦人”。

机械制图新国标

机械制图新国标

基准字母的放置
源自GB/T 1182-2008
单一 基准
两个共 同基准
基准体系,自 左至右优先
机械制图新国标
机械制图绘图方面的国标 一、制图的基本规定
1、标题栏的方位和看图方向 第一种情况----按看标题栏的方向看图,即以标注栏
中的文字方向为看图方向。
≥A3
A4
A4
机械制图新国标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键10×100
8 45°倒角
9 多个直径
微观不平 10 十点高度
2×45° 2-Ø20
Ry
其余表面粗糙 键16×10×100
C2 2×Ø20
12 基准符号
机械制图新国标
应用场合 增加键宽参数
2×R20 × 停止使用 × 注在标题栏上方附近 三角形涂黑或空白, 三角形底边与轮廓接触。
明细栏竖向分隔线 ——粗实线
源自GB/T 10609.2-89 源自GB/T 10609.2-2009
很多教材仍在采用细实线! 机械制图新国标
二、GB/T 131-2006 GPS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是规范所有符合 机械工程规律的几何形体产品的一套几何量技术标准。
GB/T 131-93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GB/T 131-2006 技术产品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
上表面水平向 上书写
左侧面向左旋 转书写
机械制图新国标
右侧面和下表面加指 引线后水平书写。
在图形中的注法—2
大多数表面有相同表面结构要求的注法
×其余 3.2
相当于老标准中的 其余 3.2
机械制图新国标
在图形中的注法—3(可以标注在尺寸线上)

机械制图国标GB新旧对比.doc

机械制图国标GB新旧对比.doc

标准概括介绍:《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变更1.《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历史我国《机械制图》标准的变更时间表颁发时间主要内容颁发部门说明1951年13项《工程制图》标准。

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以第一角画法为我国《工程制图》的统一规则,从而扭转了我国机械图样中第一角和第三角画法并用的混乱状态。

1956年21项《机械制图》部颁标准。

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属于前苏联的ΓOCT 体系。

1959年19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第一套国标)。

国家科委1970年修订了1959年的国家标准,共7项,在全国试行。

中国科学院1974年在1970年基础上扩充为10项,正式转正发布。

原国家标准计量局1983~1984年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原国家标准计量局1985年开始实施,这套标准是跟踪国际标准(ISO)的,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1993~2003年陆续修订1985年实施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绝大部分已与国际标准(ISO)接轨,1985年实施的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有14项被取代。

2.新旧标准的对照1985年实施标准与现行标准对照表分类1985年实施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编号现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编号现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名称基本规定GB/T 4457.1-1984 ※GB/T 14689-1993 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及格式GB/T 4457.2-1984 ※GB/T 14690-1993 技术制图比例GB/T 4457.3-1984 ※GB/T 14691-1993 技术制图字体GB/T 4457.4-1984 ※GB/T 17450-1998 技术制图图线GB/T 4457.4-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图线GB/T 4457.5-1984 GB/T 17453-1998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剖面区域的表示法GB/T 4457.5-1984 机械制图剖面符号基本表示法GB/T 4458.1-1984 ※GB/T 17451-1989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视图GB/T 4458.1-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视图GB/T 17452-1989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GB/T 4458.6-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GB/T 16675.1-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1部分:图样画法—— GB/T 4457.2-2003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指引线和基准线的基本规定GB/T 4458.2-1984 ※GB/T 4458.2-2003 机械制图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GB/T 4458.3-1984 GB/T 4458.3-1984 机械制图轴测图GB/T 4458.4-1984 ※GB/T 4458.4-2003 机械制图尺寸注法GB/T 16675.2-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2部分:尺寸注法GB/T 4458.5-1984 ※GB/T 4458.5-2003 机械制图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 GB/T 15754-1995 技术制图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GB/T 131-1983 ※GB/T 131-1993 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特殊表示法GB/T 4459.1-1984 ※GB/T 4459.1-1995 机械制图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GB/T 4459.2-1984 ※GB/T 4459.2-2003 机械制图齿轮表示法GB/T 4459.3-1984 ※GB/T 4459.3-2000 机械制图花键表示法GB/T 4459.4-1984 ※GB/T 4459.4-2003 机械制图弹簧表示法GB/T 4459.5-1984 ※GB/T 4459.5-1999 机械制图中心孔表示法—— GB/T 4459.6-1996 机械制图密封圈表示法—— GB/T 4459.7-1998 机械制图滚动轴承表示法—— GB/T 19096-2003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未定义形状边的术语和注法图形符号GB/T 4460-1984 GB/T 4460-1984 机械制图机构运动简图符号※已被替代的标准共14项。

机械制图新国标

机械制图新国标
(No Material Remove) 右侧面和下表面加指引线后水平书写。
(Material Remove)
(No Material Remove) 一、新旧标准常见注法对照索引 2、GB/T 1182- 几何公差标注 (一定要与轮廓线接触) 表面结构要求可以标注在形位公差框格的上方。 基准代号放置在轮廓上或者延长线上,或者平面的引出线上。 2、GB/T 1182- 几何公差标注 标注在形位公差的上方
(Material Remove)
2、GB/T 1182- 几何公差标注
2、GB/T 1182- 几何公差标注
几何公差基准
源自GB/T 1182-
标准中没有规定基准中三角形具体形状,一般教 科书中使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或者是等边三角形!
基准代号的放置
源自GB/T 1182-
基准代号放置在轮廓上或者延长线上,或者平 面的引出线上。(一定要与轮廓线接触)
机械制图新国标
一、新旧标准常见注法对照索引
项目
旧标准
7 普通平键
键10×100
8 45°倒角
9 多个直径
微观不平 10 十点高度
2×45° 2-Ø20
Ry
其余表面粗糙 11 度
其余3.2Fra bibliotek新标准 键16×10×100
C2 2×Ø20
12 基准符号
应用场合 增加键宽参数
2×R20 × 停止使用 × 注在标题栏上方附近 三角形涂黑或空白, 三角形底边与轮廓接触。
明细栏竖向分隔线
——粗实线
源自
源自
很多教材仍在采用细实线!
二、GB/T 131-2006 GPS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是规范所有符合 机械工程规律的几何形体产品的一套几何量技术标准。

机械制图新旧画法对照

机械制图新旧画法对照

机械制图新旧标准对照前 言产品图样的标准化检查中,发现有经常出错和不规范的地方,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对标准的版本更新不了解;有的是对相关标准没有认真贯彻而是按老的习惯性画法;有的是套用老产品,将错误的地方继续延续等等。

针对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我们收集整理了国家机械制图部分标准中的相关内容,编成以下示例,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学习并应用。

以下示例中,应重点了解新旧标准中的尺寸标注、各种符号的变化和个别图线的用法等方面的变化,同时强调,10月1日起新产品图样开始执行。

一 新旧标准的区别1 重复要素的尺寸标注旧标准是以“—”表示处数,而新标准是以“×”号表示处数关系,见下图。

旧标准(GB/T 4458.4-84)新标准(GB/T 4458.4-2003)2 45°倒角的注法旧标准注法(GB/T 4458.4-84)新标准注法(GB/T 4458.4-2003)3 板类零件材料厚度的标注板状零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t”来表示,见下图。

旧标准(GB/T 4458.4-84) 新标准(GB/T 4458.4-2003)4 向视图表示法在向视图上方用大写拉丁字母标注,去掉旧标准中的“向”字,见下图。

旧标准(GB/T 4458.1-84)新标准(GB/T 4458.1-2002)5 旋转视图表示法斜视图的旋转配置,去掉旧标准中的汉字,用大写拉丁字母和旋转符号来表示。

字母应靠近旋转符号箭头端,将旋转角度标注在字母之后,见下图。

旧标准(GB/T 4458.1-84)新标准(GB/T 17451-1998)新标准(GB/T 4458.6-2002)6 锥度的标注方法新标准规定,采用高度和长度之比加角度数值进行标注时应去掉旧标准中的括号和锥度符号;若采用锥度符号标注时,注意锥度符号位置的变化,见下图。

旧标准(GB/T 4458.4-84) 新标准(GB/T 4458.4-2003)7 弧度的表示方法注意弧度数值及其符号的标注位置,见下图。

械制图最新标准

械制图最新标准

(5)画法规则
1)机件不可见的轮廓线一般省略不画。当画少量细虚线可以减少视图数量时,允许画出必要的细虚线
2)波浪线的画法
波浪线不能与图形的轮廓线重合,也不能用轮廓线代替
波浪线应画在物体的实体上,不能画在物体的中空处或超出图形轮廓线
3)当对称图形的轮廓线与对称中心线重合时,应避免采用半剖视图,而采用局部剖视图
(4)断裂处边界线
(5)剖切面之前的结构的表达
位于剖切面之前的结构的轮廓线,应采用细双点画线绘制
三、尺寸
尺寸标注的国家标准有: GB/T 4458.4-2003《机械制图 尺寸注法》 GB/T 16675.2-1996《技术制图 简化表示法 第二部分:尺寸注法》
1.标注尺寸的符号和缩写词
Tr40×7—7H表示:梯形内螺纹,公称直径为40㎜,导程(螺距)为7㎜,单线,右旋,中径的公差带代号为7H,中等旋合长度
Tr24×10(P5)LH—8e—L表示:梯形外螺纹,公称直径为24㎜,导程为10㎜,螺距为5㎜,双线,左旋,中径的公差带代号为8e,长旋合长度
8)管螺纹的标记
管螺纹的标记由螺纹特征代号、尺寸代号、公差等级代号和旋向代号等组成 G2A—LH:尺寸代号为2, 公差等级代号为A,非螺纹密封,左旋(右旋不标注)圆柱管螺纹 如R13表示:尺寸代号为3,与圆柱内螺纹配合的右旋圆锥外螺纹
粗实线:细实线=2:1
1.图线的种类
2.图线的画法
过渡线用细实线绘制 薄壁零件成型前的弯折线应画细实线 (1)过渡线的画法
(2)粗虚线与粗点画线
粗虚线——允许表面处理的表示线
粗虚线
粗点画线:限定范围表示线
限定几何公差的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的范围
(3)轨迹线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制图国标GB新旧对比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制图国标GB新旧对比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制图国标GB新旧对比标准概括介绍:《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变更1.《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历史我国《机械制图》标准的变更时间表颁发时间主要内容颁发部门说明1951年13项《工程制图》标准。

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以第一角画法为我国《工程制图》的统一规则,从而扭转了我国机械图样中第一角和第三角画法并用的混乱状态。

1956年21项《机械制图》部颁标准。

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属于前苏联的ΓOCT 体系。

1959年19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第一套国标)。

国家科委1970年修订了1959年的国家标准,共7项,在全国试行。

中国科学院1974年在1970年基础上扩充为10项,正式转正发布。

原国家标准计量局1983~1984年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原国家标准计量局1985年开始实施,这套标准是跟踪国际标准(ISO)的,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1993~2003年陆续修订1985年实施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绝大部分已与国际标准(ISO)接轨,1985年实施的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有14项被取代。

2.新旧标准的对照1985年实施标准与现行标准对照表分类1985年实施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编号现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编号现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名称基本规定GB/T 4457.1-1984 ※GB/T 14689-1993 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及格式GB/T 4457.2-1984 ※GB/T 14690-1993 技术制图比例GB/T 4457.3-1984 ※GB/T 14691-1993 技术制图字体GB/T 4457.4-1984 ※GB/T 17450-1998 技术制图图线GB/T 4457.4-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图线GB/T 4457.5-1984 GB/T 17453-1998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剖面区域的表示法GB/T 4457.5-1984 机械制图剖面符号基本表示法GB/T 4458.1-1984 ※GB/T 17451-1989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视图GB/T 4458.1-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视图GB/T 17452-1989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GB/T 4458.6-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GB/T 16675.1-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1部分:图样画法—— GB/T 4457.2-2003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指引线和基准线的基本规定GB/T 4458.2-1984 ※GB/T 4458.2-2003 机械制图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GB/T 4458.3-1984 GB/T 4458.3-1984 机械制图轴测图GB/T 4458.4-1984 ※GB/T 4458.4-2003 机械制图尺寸注法GB/T 16675.2-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2部分:尺寸注法GB/T 4458.5-1984 ※GB/T 4458.5-2003 机械制图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 GB/T 15754-1995 技术制图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GB/T 131-1983 ※GB/T 131-1993 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特殊表示法GB/T 4459.1-1984 ※GB/T 4459.1-1995 机械制图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GB/T 4459.2-1984 ※GB/T 4459.2-2003 机械制图齿轮表示法GB/T 4459.3-1984 ※GB/T 4459.3-2000 机械制图花键表示法GB/T 4459.4-1984 ※GB/T 4459.4-2003 机械制图弹簧表示法GB/T 4459.5-1984 ※GB/T 4459.5-1999 机械制图中心孔表示法—— GB/T 4459.6-1996 机械制图密封圈表示法—— GB/T 4459.7-1998 机械制图滚动轴承表示法—— GB/T 19096-2003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未定义形状边的术语和注法图形符号GB/T 4460-1984 GB/T 4460-1984 机械制图机构运动简图符号※已被替代的标准共14项。

机械制图新旧标准对照表

机械制图新旧标准对照表

A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准字母建议用I、O、 Q和X以外的字母 厚度 t 现 20
相同尺寸的数量与隔离符号 原2-φ8 相同尺寸的数量与隔离符号 原2×φ8 45°倒角 原2×45° 45°倒角 EQS 现C2
GB/T16675.2-2012《尺 寸注法》 均布 GB/T16675.2-2012《尺 寸注法》 沉孔或锪平 GB/T16675.2-2012《尺 寸注法》 深度 GB/T16675.2-2012《尺 寸注法》 球半径 GB/T16675.2-2012《尺 寸注法》 展开 A向 GB/T16675.2-2012《尺 寸注法》 A向旋转 GB/T4458.5
机械制图新旧标准对照 执行标准
GB131-2006《表 面结构》 粗糙度
原为
1.6
现为
相同的表面结构可统一标注在图样的标 相同的粗糙度一般标注在图样的右上角 题栏附近 GB/T14665-2012 《CAD制图规则》 第一角画法的图形符号 第三角画法的图形符号 GB/T17851 GB/T4458.4-2003《尺 寸注法》 GB/T4458.4-2003《尺 寸注法》 GB/T4458.4-2003《尺 寸注法》 GB/T4458.4-2003《尺 寸注法》 基准符号 厚度 δ 弧长原 20 E法 A法
SR (新 增) 取消了斜视图中的“向”字, 取消了“旋 转”字,启用旋转符号。 如A30° 上、下极限偏差中小数点后右端的“0” 一般不予注出,如果使上下偏差尾数相同 可以用“0”补位。

新旧《机械制图》国标视图部分比较

新旧《机械制图》国标视图部分比较

新旧《机械制图》国标视图部分比较作者:郭华来源:《职业·下旬刊》 2013年第9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新旧《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视图部分在种类、标注及局部视图画法等方面进行比较,使读者明确新旧标准对视图部分规定的变化及改变的原因和目的。

关键词:新标准旧标准视图比较一、种类的比较由上表可知,新旧两种标准对视图种类的规定为三种相同、一种不同。

在GB/T17451—1998中,用向视图代替了GB4458.1—1984中的旋转视图,而这两种视图是完全不同的。

向视图是可以自由配置的基本视图,如果视图间不能按基本视图的配置关系进行配置时,可采用向视图,如图1所示。

在视图上方分别标注“A”“B”“C”,代表向视图的名称,在相应的视图附近用箭头和相同的大写拉丁字母表示该向视图的投影方向。

而当需要表达机件上倾斜部分的实形,而与该部分相连处有明显的轴线时,可采用旋转视图,如图2所示。

GB/T17451—1998取消了旋转视图,是因为采用旋转视图的场合可以用斜视图代替,如图3所示。

二、标注的比较由以上内容可知:GB/T4458.1—1984中,对视图进行标注时应注其名称“×向”;GB/T17451—1998中则规定,在视图上方只标注大写拉丁字母,不再注写汉字“向”,当旋转配置时也不注写“旋转”二字而采用旋转符号,如图4所示。

去掉汉字的目的是为了更方便国际间的技术交流。

三、局部视图的比较GB/T4458.1—2002中明确规定,局部视图可按第三角画法配置在视图上所需表示的局部结构的附近,并用细点画线将两者相连,此时不需另行标注,如图5所示。

实际上在GB/T4458.1—1984和GB/T16675.1—1996中,均有按第三角画法配置的图例,但所绘图例只限于对称结构,按第一角,第三角画法理解是一致的。

如图6所示。

因此,当时的标准中没有明确是按第三角画法配置,而GB/T4458.1—2002则明确规定可按第三角画法配置。

机械制图新国标

机械制图新国标

机械制图绘图方面的国标 一、制图的基本规定
1、标题栏的方位和看图方向 第一种情况----按看标题栏的方向看图,即以标注栏
中的文字方向为看图方向。
≥A3
A4
A4
一、新旧标准常见注法对照索引
项目
旧标准
7 普通平键
8 45°倒角 9 多个直径
微观不平 10 十点高度
键10×100 2×45° 2-Ø 20 Ry
11
其余表面粗糙 度
其余
3.2
12 基准符号
新标准 键16×10×100
C2 2×Ø 20
应用场合 增加键宽参数
2×R20 × 停止使用 × 注在标题栏上方附近 三角形涂黑或空白, 三角形底边与轮廓接触。
明细栏竖向分隔线
——粗实线
源自GB/T 10609.2-89
源自GB/T 10609.2-2009
很多教材仍在采用细实线!
二、GB/T 131-2006 GPS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是规范所有符合机 械工程规律的几何形体产品的一套几何量技术标准。
GB/T 131-93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GB/T 131-2006 技术产品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
GB/T 131-2006特点可以归纳为“四个全新”,即 新概念、新代号、新注法、新解释。
代号的文本表示
允许任何工艺
APA
(Any Process Allow)
去除材料
MRR (Material Remove)
不去除材料
NMR
(No Material Remove)
在图形中的注法—1(基本标注方法)
在图形中的注法—4 标注在形位公差的上方
源自GB/T 131-20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概括介绍:《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变更1.《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历史我国《机械制图》标准的变更时间表颁发时间主要内容颁发部门说明1951年13项《工程制图》标准。

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以第一角画法为我国《工程制图》的统一规则,从而扭转了我国机械图样中第一角和第三角画法并用的混乱状态。

1956年21项《机械制图》部颁标准。

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属于前苏联的ΓOCT 体系。

1959年19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第一套国标)。

国家科委1970年修订了1959年的国家标准,共7项,在全国试行。

中国科学院1974年在1970年基础上扩充为10项,正式转正发布。

原国家标准计量局1983~1984年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原国家标准计量局1985年开始实施,这套标准是跟踪国际标准(ISO)的,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1993~2003年陆续修订1985年实施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绝大部分已与国际标准(ISO)接轨,1985年实施的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有14项被取代。

2.新旧标准的对照1985年实施标准与现行标准对照表分类1985年实施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编号现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编号现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名称基本规定GB/T 4457.1-1984 ※GB/T 14689-1993 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及格式GB/T 4457.2-1984 ※GB/T 14690-1993 技术制图比例GB/T 4457.3-1984 ※GB/T 14691-1993 技术制图字体GB/T 4457.4-1984 ※GB/T 17450-1998 技术制图图线GB/T 4457.4-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图线GB/T 4457.5-1984 GB/T 17453-1998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剖面区域的表示法GB/T 4457.5-1984 机械制图剖面符号基本表示法GB/T 4458.1-1984 ※GB/T 17451-1989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视图GB/T 4458.1-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视图GB/T 17452-1989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GB/T 4458.6-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GB/T 16675.1-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1部分:图样画法—— GB/T 4457.2-2003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指引线和基准线的基本规定GB/T 4458.2-1984 ※GB/T 4458.2-2003 机械制图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GB/T 4458.3-1984 GB/T 4458.3-1984 机械制图轴测图GB/T 4458.4-1984 ※GB/T 4458.4-2003 机械制图尺寸注法GB/T 16675.2-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2部分:尺寸注法GB/T 4458.5-1984 ※GB/T 4458.5-2003 机械制图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 GB/T 15754-1995 技术制图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GB/T 131-1983 ※GB/T 131-1993 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特殊表示法GB/T 4459.1-1984 ※GB/T 4459.1-1995 机械制图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GB/T 4459.2-1984 ※GB/T 4459.2-2003 机械制图齿轮表示法GB/T 4459.3-1984 ※GB/T 4459.3-2000 机械制图花键表示法GB/T 4459.4-1984 ※GB/T 4459.4-2003 机械制图弹簧表示法GB/T 4459.5-1984 ※GB/T 4459.5-1999 机械制图中心孔表示法—— GB/T 4459.6-1996 机械制图密封圈表示法—— GB/T 4459.7-1998 机械制图滚动轴承表示法—— GB/T 19096-2003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未定义形状边的术语和注法图形符号GB/T 4460-1984 GB/T 4460-1984 机械制图机构运动简图符号※已被替代的标准共14项。

三、新国标的执行执行时应注意:当旧标准没有被替代时,新标准规定了旧标准没有规定的、新旧标准规定有差异的,按新标准执行,旧标准有规定而新标准没再作规定的,原则上仍按旧标准执行,但要注意,这些规定应与新标准其它一些相应的规定不矛盾。

制图的基本规定一、图幅和比例1.图幅和标题栏的方位GB 4457.1-84规定(不允许再采用)GB/T 14689-1993规定六种基本幅面:A0 (941×1189)A1 (594×841)A2 (420×594)A3 (297×420)A4 (210×297)A5 (148×210)五种基本幅面:A0 (941×1189)A1 (594×841)A2 (420×594)A3 (297×420)A4 (210×297)所有幅面图纸无论横放或竖放,标题栏均位于图纸右下角,装订边位于图纸左边。

示例:A0、A1、A2、A5等幅面均与上同。

A4图纸竖放,其它基本幅面图纸横放时,标题栏要位于图纸右下角,装订边位于图纸左边。

示例:由此可见,当A4图纸竖放,其它基本幅面图纸横放时标题栏位于图纸右上角,长边均置于铅垂方向,装订边位于图纸下边。

2.看图方向GB 4457.1-84规定(不允许再采用)GB/T 14689-1993规定由于标题栏总在图纸右下角,所以规定按标题栏方向看图——以标题栏的文字方向为看图方向。

没有对中符号和方向符号的规定。

第一种情况:正常情况(A4图纸竖放,其它基本幅面图纸横放时)下,按标题栏方向看图——以标题栏的文字方向为看图方向。

这时图纸上只画对中符号,不用画方向符号。

第二种情况:按方向符号指示方向看图(在方向符号位于图纸下方后看图)。

当A4图纸横放,其它基本幅面图纸竖放时便属于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主要针对使用预先印制了图框、标题栏和对中符号的图纸而言的。

用未预先印制的图纸时,其标题栏方位和看图方向也应与上述规定一致。

3.比例的标注⑴在标题栏的比例栏目中注写。

无论是装配图还是零件图的标题栏中均应注写比例,在表格图和空白图的标题栏中可以不注写比例。

⑵在视图上方标注(该视图采用与标题栏中注写的不同的比例)。

GB/T 14690-1993所给的六个标注示例比例标注示例应用场合说明用于局部放大图(常见)用于机械制图用于视图(不常见)用于剖视图和断面图(不常见)用于建筑制图不用于机械制图用于水利工程制图4.比例的选用基本原则:能充分而清晰地表达机件的结构形状,又能合理利用图纸幅面。

在满足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选用比例时通常要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①所选用的比例应有利于采用较小基本幅面的图纸②在表达清晰、能合理利用图纸幅面的前提下,应具体的根据机件的尺寸大小和结构形状的复杂程度选择比例。

③若条件允许,应优先选用原值比例1 :1。

④比例与幅面的选择应考虑图样的应用场合。

二、图线1.GB/T 17450-1998(技术制图)对线型的规定作为适用于各种技术图样的通则性规定。

GB/T 17450中规定了15种基本线型(其中有4种适用于机械制图)。

GB/T 17450中还规定了可根据需要将基本线型画成不同粗细,并令其变形、组合而派生出更多的图线型式。

GB/T 17450中没有给出各种基本线型在各专业制图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在各专业制图的标准中,则对各种线型的具体应用场合作了详细的规定。

如机械制图中的线型应用,是在GB/T 4457.4中规定的。

技术制图的基本线型(GB/T 17450-1998)代码No.基本线型名称说明01 实线用于机械制图02 虚线用于机械制图03 间隔画线04 点画线用于机械制图05 双点画线用于机械制图06 三点画线07 点线08 长画短画线09 长画双短画线10 画点线11 双画单点线12 画双点线13 双画双点线14 画三点线15 双画三点线2.GB/T 4457.4-2002(机械制图)对线型及其应用的规定⑴实线序号代码NO.线型一般应用示例1 01.1 细实线.1 过渡线.2 尺寸线.3 尺寸界线.4 指引线和基准线.5 剖面线1 01.1 细实线.6 重合断面的轮廓线.7 短中心线.8 螺纹牙底线.9 尺寸线的起止线.10 表示平面的对角线.11 零件形成前的弯折线.12 范围线及分界线.13 重复要素表示线齿轮齿根线.14 锥形结构基面位置线.15 叠片结构位置线.16 辅助线1 01.1 细实线.17 不连续同一表面线.18 成规律分布相同要素连线.19 网格线2 波浪线.20 断裂处的边界线,视图与剖视图的分界线3 双折线.21断裂处的边界线,视图与剖视图的分界线4 01.2 粗实线.1 可见轮廓线.2 相惯线.3 螺纹牙顶线.4 螺纹长度终止线.5 齿顶圆.6 表格图、流程图中的主要表示线.7 模样分型线.8 剖切符号用线⑵虚线序号代码NO.线型一般应用示例5 02.1 细虚线.1 不可见轮廓线6 02.2 粗虚线.1 允许表面处理的表示线⑶点划线序号代码NO.线型一般应用示例7 04.1 细点画线.1 轴线.2 对称中心线.3 分度圆.4 孔系分布的中心线.5 剖切线8 04.2 粗点画线.1 限定范围表示线⑷双点划线序号代码NO.线型一般应用示例9 05.1 细双点画线.1 相邻辅助零件的轮廓线9 05.1 细双点画线.2可动零件的极限位置轮廓线.3 成形前的轮廓线.4 剖面剖切前的结构轮廓线.5 轨迹线.6 毛坯图中制成品的轮廓线.7 特定区域线.8 工艺结构的轮廓线.9 中断线3.新标准在在图线及应用中的一些变更⑴增加了粗虚线,使用于机械制图的线型由1984年的8种变为9种。

⑵除波浪线和双折线外,所有线型名称前均冠以“粗”或“细”而命名,原“虚线”的名称变为“细虚线”,原“点划线”的名称变为“细点划线”,原“双点划线”的名称变为“细双点划线”。

⑶线宽规定有所改变项目GB/T 4457.4-1984规定GB/T 4457.4-2002规定粗细线宽度比率3 :1 2 :1线宽系列0.18mm、0.25mm、0.35mm、0.5mm、0.7mm、1mm、1.4mm、2mm 8种0.13mm、0.18mm、0.25mm、0.35mm、0.5mm、0.7mm、1mm、1.4mm、2mm 9种⑷图线应用的变化①过渡线由粗实线改为用细实线表示。

②剖切符号用粗实线。

GB/T 4458.1-1984规定:剖切符号线宽为粗实线线宽的1~1.5倍。

GB/T 17452-1998规定:剖切符号用粗短划(很笼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