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普通生物学-11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合集下载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正式)精品PPT课件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正式)精品PPT课件
出过天花或麻疹的人为什么会终生终生免疫?
记忆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 抗 体 数 量
初次抗原刺激
二次抗原刺激
时间
比较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主要不同点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 抗原 对象
作用 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的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 特异性结合。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 胞(即靶细胞)
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 密切接触。2.辅助性T 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 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
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 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如乳汁中,所以新 生儿在一定时间(4~6月)内可由于获 得母体乳汁内的抗体而获得免疫。
B细胞的二次免疫
例:在教室里,甲和乙分别是丙的邻座。有一天,丙患了感 冒。两天后,甲也患了感冒,而乙则没有。乙说一星期前他 患过了感冒,现在已经痊愈了。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乙没有象 甲那样患感冒?
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
非特异性免疫 御功能。
免 疫 的 类
(先天免疫)
特点:是先天遗传的,不针对 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 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

来源:是人在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特异性免疫 。
(获得性免疫) 特点: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
或异物起防御作用,对其它的病
原体无效。(专一性)
五、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
思考
下列过程属于免疫中的第几道防线 唾液中的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巨噬细胞对细菌和病毒的吞噬 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皮肤的阻挡作用
天花病毒
天花病毒的传染性极强,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皮肤传染。 截止目前,天花还没有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以牛痘疫苗 来进行预防。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 染病。染上天花而侥幸生存下来的 病人常常留下永久性的瘢痕。天花 最初出现在古埃及,3000多年前 ,古埃及的木乃伊身上已见到天花 的疤痕。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1、绪论1、XXXX年人来说,一次抽取10%左右的血(XXXX年人一次献血XXXX年轻的血细胞,降低血液的稠度,减少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

据《国际癌症》期刊报道,如果男子体内的铁质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患癌症的几率就会提高。

男子通过献血排出过多的铁质,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病率。

4、微循环在体内起什么作用?答案:人体血液流经动脉末梢端,再流到微血管,然后汇合流入静脉,这种在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血管里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

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为循环中的毛细血管进行的,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供给细胞能量和营养物质,带走代谢废物,保持内环境的稳定,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

微循环起着“第二心脏”的作用,因为仅靠心脏的收缩力是不可能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组织细胞的,必须有微血管再次调节供血,才能将血液灌注进入细胞。

微循环同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微循环障碍如发生在神经系统,就会使脑细胞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不好,甚至中风;发生在呼吸系统,就会气短、憋闷、咳嗽、哮喘,严重者呼吸骤停;发生在消化系统,胃肠功能则减弱、紊乱,引起胃肠道疾病;其他脏器、肌肉和骨骼、关节等出现微循环障碍,都会发生病症。

微循环障碍还直接影响着人的寿命。

在长寿的诸多因素中,良好的微循环功能是最基本的生理条件。

微循环功能良好的人身体一定健康,也必定会长寿。

9 呼吸:气体交换1、为什么吸烟危害健康?答案:吸烟损坏呼吸系统的结构。

吸烟引起呼吸道炎症反应,长期吸烟引起终末细支气管堵塞和肺泡破裂,引起慢性肺气肿。

吸烟产生的烟气危害人体健康。

依据烟气对人体的影响,可将烟气分为三类:(1)刺激性化合物,主要有氰化氢、甲醛、丙烯醛等。

(2)全身性有害毒物,如尼古丁、CO和烟碱。

(3)苯并芘、苯并蒽等致癌物质。

吸烟使血红蛋白及血中游离CO含量增加,CO使大脑组织常处于缺氧状态,影响脑的高级功能。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ppt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ppt
抗原类或抗体类物质,使人体增强对外 来入侵的免疫能力,称为人工免疫。
用大规模工业化手段生产用于 人工免疫的各种生物来源的制剂, 统称生物制品。生物制品主要用于 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
(1)人工主动免疫生物制品—— 促使人体产生特异免疫能力
注射抗原,使人体“主动地”产 生特异抗体。
(2)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 向人体提供特异的或非特异的免疫能 力。

胸腺

脾脏




骨髓
淋巴结和
淋巴管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与T淋巴细胞有关 体液免疫:与B淋巴细胞有关
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
淋巴细胞能识别“自己”,不会攻击自身细胞
所有细胞膜上都存在分子标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是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分子,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 每个人的白细胞(淋巴细胞)都认识这些自身MHC的身份标签,在 正常情况下不会攻击带有这些标签的自身细胞。
免疫应答过程 病原体入侵→识别入侵者→免疫应答(细胞免疫、体液免 疫)→消灭病原体
病原体进入机体
机体对病原体的识别、处理
若病原体存在于体液 若病原体侵入细胞
中——体液免疫
中——细胞免疫
1、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直接对抗靶细胞 和癌细胞,此外也对抗移 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Tc 攻 击 靶 细 胞
2、体液免疫
免疫细胞的协同作用
体液免疫
记忆B细胞
B细胞
致敏B细胞
效应B细胞
白细胞介素—2
抗体
抗原
吞噬 处理
巨噬细胞 (抗原—MHC)
呈递
辅助性T细胞
多种蛋白质
效应细胞毒T细胞 细胞免疫 细胞毒T细胞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PPT课件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PPT课件

1.二次免疫特点:_免__疫_应__答__快_速__而_强__烈__________
2.为什么二次免疫快速而强烈?
因为第一次免疫产生了记忆细胞,第二次进入体内的相同抗原刺 激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快速分裂、分化,得到大量效应细胞。
方式 抗体与抗原结合
胞与靶细胞接触,
使靶细胞破裂
相互关系
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来源
功能
巨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
B细胞 (骨髓中发育成熟)
①吞噬多种病原体 (非特)
②吞噬.降解.呈递抗原 (特) ③吞噬抗体-抗原凝集团(特)
在抗原刺激下分化成为
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
效应B细胞
致敏B细胞 记忆B细胞
产生: 效应B细胞 分布:血液、组织液等体液
(三)特异性免疫类型
抗原
进入人体
被体液中相应 的抗体消灭
体液免疫
被相应的 免疫细胞消灭
细胞免疫
(四)淋巴细胞起源和分化
(包括淋巴干细胞)
(四)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T
记效

淋 抗原刺激 忆 应
髓 中
巴 细
T
细细 胞胞
T



干 细
B 淋
抗原刺激
记效 忆应

三 ①某些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吞噬多种病原体 ②某些血浆蛋白:破坏多种病原微生物
防 ③血浆与组织液中的溶菌酶:分解多种病原体
线 第三道防线(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 特异性
免疫细胞消灭特异性病原体:B、T淋巴细胞
免疫
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 血浆蛋白对病原体的破环作用 皮肤的阻挡作用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11.1复习笔记一、免疫概述1.免疫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疾病的能力。

2.人体对付病原体侵袭的三道防线(1)非特异性防卫体表的屏障和体内的先天免疫。

(2)特异性防卫特应性免疫,即免疫应答。

二、人体对抗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1.体表的屏障——第一道防线体表的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1)通常病原体不能穿过皮肤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黏膜。

病原体不能在皮肤的表面的角质细胞生存;(2)皮肤中的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还可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3)寄居在黏膜上的细菌通过夺去病原体的营养物,或分泌代谢产物协助抑制病原体;(4)黏膜中含有的溶菌酶可以消灭多种细菌。

2.体内的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如果病原体突破体表屏障,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便会产生先天免疫反应来应对。

(1)局灶性炎症反应①当皮肤破损后会引起局灶性炎症反应,它有4种症状:疼痛、发红、肿胀和发热。

②皮肤破损可使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引起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进入受损伤的部位。

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和中性白细胞一样,吞噬细菌,然后由其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将它们消化。

(2)补体系统①概念补体系统(简称补体)是存在于血清和组织液中的一类不耐热的具有酶活性的一组蛋白质。

②补体的激活方式:a.与已经结合在病原体上的抗体结合;b.与病原体表面的糖分子结合。

如果少数补体蛋白分子被激活,它们又可以去激活其他的补体分子,形成级联反应,激活大量的补体分子。

③活化的补体分子的作用a.某些补体蛋白质聚合形成孔道复合体,嵌入病原体的细胞膜,使病原体死亡;b.已活化的补体分子直接附着在细菌的细胞壁上,增加细菌被吞噬的概率;c.已活化的补体分子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促进炎症反应。

(3)干扰素干扰素是指受病毒感染的细胞所产生的能抵抗病毒感染的一组蛋白质。

干扰素刺激自身和周围的细胞产生另一种能抑制病毒复制的蛋白质,从而抵抗感染,干扰素的产生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全章课件1)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全章课件1)

效应 T 淋巴细胞(左) 与肿瘤细胞(右)密切接触
T细胞(左)攻击靶细胞
呈递 (成熟的) 抗原 巨噬细胞 辅助T细胞 处理 摄取
活化的辅 助T细胞
(成熟的) B淋巴细胞
白细胞 致敏性B淋巴细胞 介素-2
效应B细胞 抗体 +
相同 抗原
记忆B细胞
抗原
体液免疫
• 〖例〗流感是一种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 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疫 苗,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 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 却患了流感。不可能的原因是( ) • A.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 • B.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 是同种类型 • C.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 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HIV病毒
SCID是什么意思?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症。患者缺乏正常 人体的免疫功能,只要稍微被细菌或病毒 感染就会发病致死。
第三章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淋巴结、血液中)
T 淋 巴 细 胞
T 细胞
巨 噬 细 胞
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胸腺、骨髓、脾、淋巴结、 扁桃体
2、抗体
抗体的定义: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 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抗体的化学本质: 抗体的性质: 球蛋白
特异性
抗体立体模式图
抗体的形成: 抗原 B细胞 抗体的分布:
效应B细胞
合成 分泌
抗体
1)血清(主要) 2)组织液及外分泌液 抗体的种类: 针对外毒素的抗毒素 针对细菌的凝集素
过敏反应的防治
预防: 过敏反应是由接触过敏原引起的,找出 过敏原并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防止过敏 反应的主要措施。如自己不能找出可请医生 用医学方法进行测定。 治疗: 极轻微的过敏可以不治疗,分散注意力 一段时间就可消失;较轻微的过敏可静脉注 射含钙药物或口服扑尔敏治疗;严重的过敏 须上医院对症救治。

2016年暨南大学814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参考书-真题-答题技巧

2016年暨南大学814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参考书-真题-答题技巧

2016年暨南大学814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参考书-真题-答题技巧(8-01)2016《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科目名称:普通生物学(814)适用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动物学、遗传学、水生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态学等专业总分:150分参考书目: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考试题型:名词解释(20~40分),填空题(10~30分),简答题(50~70分),论述题(30-50分)考试内容一、总体要求掌握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了解当代生命科学的新成就和发展的新动向。

二、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赵寿元,乔守怡.现代遗传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朱玉贤,李毅,郑晓峰,郭红卫.现代分子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2013.[6]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细胞生物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王玢,左明雪.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周云龙.植物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9]许崇任,程红.动物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尚玉昌.普通生态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三、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一)生命的特征;(二)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组构系统;(三)生物界的多级分类系统;(四)生物和它的环境形成相互联结的网络;(五)生物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六)研究生物学的方法;(七)生物学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八)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ppt课件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ppt课件
胞免疫的过程
二次免疫反应
相同的病原体再次入侵
病原体
细胞毒性T 分裂
被 吞 噬
与细胞淋巴细胞 分化 上相应
受体结 促进

巨噬 抗原提 抗原- 细胞 取呈递 MHC复合

白细胞介 素-2等
分泌
与细胞上相应受辅助性T淋 体结合,活化 巴细胞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记忆细胞毒 性T细胞
活化的
(1)存在部位:细胞膜上 (2)英文缩写:MHC (3)化学本质:糖蛋白分子 (4)产生时期:胚胎发育中 (5)特点:具有特异性,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同卵双 胞胎除外)。 (6)作用:被白细胞识别,从而避免被攻击。 (7)病毒、细菌和其他致病因子在它们表面也带有表明它们 的身份标签(不叫MHC)。
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部位的组织间隙
如果入侵者突破
了第一、二道防
1个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几个细菌
线怎么办?
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可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图)
一些白细胞死亡
死亡的白细胞及坏死组织、坏死细 胞、死细菌和活的白细胞一起形成 黄色粘稠液体,称为脓液。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生命体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也随时可能受 到病原体(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的入侵, 体内自身也可能产生衰老、破损、死亡、异常 的细胞。
面对这些外界病原体的侵袭,身体具有对抗这些病 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这就是免疫。人体建立起三 道免疫防线来保护自己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袭。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谁去识别?如何识别?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2、抗原直接被B淋巴细胞识 别

普通生物学 11-免疫-66

普通生物学 11-免疫-66
38
● 细胞免疫的过程 ◆ T 淋巴细胞激活的 2 个条件 ① 遇到与其受体相应的抗原 病原体细胞表面的抗原, 异体组织细胞表面标志 MHC, 被感染的自身细胞的病原体抗原;
39
② 抗原:呈递在巨噬细胞表面的 抗原-MHC 复合体上;
◆ 激活的处女、 记忆 T 细胞
→ 分裂、分化 → 效应、记忆
15
② 吸引巨噬细胞 → 炎症部位 → 吞噬入侵异物;
③ 附着在细菌细胞壁上 → 增加细菌被吞噬的概率;
④ 刺激肥大细胞 → 组织胺 → 促进炎症反应。
16
3. 干扰素:一组蛋白质 ● 产生:受病毒感染细胞干扰素基因
→ 激活 → 合成干扰素; ● 作用:不直接杀死病毒
干扰素 → 受感染细胞、周围细胞 → 另一种蛋白质 → 抑制病毒复制 ◆ 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生长 ◆ 帮助被感染细胞痊愈;
57
◆ 人工融合(杂交) → 筛选 →杂交瘤细胞
◆ 培养杂交瘤细胞 → 无限制生长分裂、 → 所需特定抗体;
◆ 单克隆抗体 同一种 B 细胞群 → 同一类特异性抗体
58
●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优点 ◆ 制取简单方便、产量高、 价格便宜; ◆ 成分纯、特异性强; ◆ 应用广 理论研究,妊娠检查, 疾病诊断、治疗,生物导弹。
对付任何突破体表屏障 入侵的病原体的反应; ● 特点:不是专门针对 某种特定病原体的反应; ● 非特异性反应:局灶性炎症反应、
补体系统、干扰素。 9
1. 局灶性炎症反应
局部出现:
红、肿、 热、痛
10
● 机制:破损的毛细血管、组织细胞 → 血管舒缓激肽 → 肥大细胞 → 组织胺 → 4 种症状 (疼、红、肿、热)
针对特定病原体的特异性反应; ● 抗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单克隆抗体是实验室和临床中的强有 力的工具
单 克 隆 抗 体 技 术
(三)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免疫 系统疾病
1. 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1)过敏反应(变态反应) 可分4种类型,常见的为速发型: 打喷嚏,哮喘,风疹等。 过敏源:花粉,地毯灰尘,食物中某些 蛋白质,蜜蜂刺蛰。
组胺的释放引起一系列过敏反应
(2)自身免疫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依赖胰岛素的糖 尿病综合症 硬化病 肌无力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
2. 免疫系统功能减退
(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婴儿缺乏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
这个名 叫David的 男孩已近 10岁了, 他生下来 就在隔离 室中长大。
(2)艾滋病(AIDS)
AIDS — 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 补体的特点: ► 存在于体液中(包括血清) ► 一系列的蛋白质分子: C1 ~ C9; B因子(酶原分子); D因子(酶原分子) ► 不是抗体(不含Ig) ► 正常情况下无活性
补体反应
补体可通过2条途径激活:经典途径和 旁路活化途径,最后形成破膜复合体 ( C5b - C6,7,8,9 )。
补体(无活性) 与细胞性(细菌)抗原或抗体结合
补体激活
补体互相结合(极复杂的过程,级联反应)
破膜复合体
► 破膜复合体可使靶细胞溶解
(3)干扰素(interferon, IFN) 为机体细胞所产生的能抵抗病毒感染的
一组蛋白质。因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作用 而得名。可分为 α、β、γ3种类型。


什么是受体? 识别和结合 转导信号 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
抗原受体: ► 淋巴细胞表面均有 ► 能与抗原决定簇互补、结合(特异性 ) ► 种类很多(数以百万计)
原因:基因重排等。
基 因 重 排
4.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细胞免疫
特点: ► 不产生抗体; ► T细胞直接进行(攻击抗原)
(1)细胞免疫的抗原 特点 — 细胞性抗原 ► 寄生性原生动物、真菌; ► 病毒感染的自身细胞; ►外来细胞团块(移植的器官、组织)
(2)T细胞
三大类型:
细胞毒T细胞(Tc)
辅助性T细胞 (Th )
抑制性T细胞(Ts )
Tc 杀 伤 细 胞
细 胞 免 疫
5. 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
● 定义:B细胞产生抗体的免疫反应 ● 引起体液免疫的抗原
种类:细胞性的、非细胞性的 蛋白质大分子; 多糖大分子; 细菌; 病毒
● 种类极多 — 抗原决定簇、抗原特异性
(1)局灶性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的症状: 红、肿、热、痛、机能障碍
▶吞噬细胞的作用
(2)补体系统
概念: 补体(complement, C)是人和动 物血清中一组与免疫功能相关,经活化后 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因其对特异性抗体 有辅助和补充作用,故称为补体。
补体系统由30余种血清蛋白、膜结合蛋 白和补体受体组成的多分子系统,构成机 体重要的防御机制。
无红细胞、无大分子蛋白质
淋巴管特点: ► 薄、透明 ► 淋巴毛细管末端为盲管
淋巴循环特点 — 不同于血循环 ► 单向(向心)流动: 淋巴毛细管 → 淋巴管 → 右淋巴管、胸
导管 → 大静脉 → 右心房 → 血循环 ► 流速慢:血流的1/10
淋巴系统的功能: 1)淋巴管将细胞间隙中多余的组织液转
运回血液循环中。 2)肠绒毛中的毛细淋巴管吸收脂肪,并
γ型
3. 淋巴系统在抗感染时的决定性作用
淋巴系统包括 分布广泛的各种 淋巴管与淋巴器 官。
► 淋巴系统: 淋巴管 + 淋巴 器官 + 淋巴液
血液与组织液、淋巴液的关系:
►组织液、淋巴液的形成
毛细血管:动脉端 → → → 静脉端
(血液)
(血液)


组织细胞间 → → 淋巴管
(组织液) (淋巴液)
► 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 基本与血液相似
近二十多年蔓延开的免疫系统疾病 (在第16章讨论)
1)探针带来 2)吞噬细胞赶 3)消灭入侵,
细菌入侵
赴“现场” 恢复健康
半抗原 载体
+
完全抗原
B B
B
BT T
抗体
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 1870年 ,巴斯德和柯赫系统地用
弱毒疫菌接种, 预防羊炭疽病, 鸡霍乱,狂犬病等传染病。
★ 1978 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 类消灭了天花。
天花(第7天)
现有的疫苗有3种类型: (1)灭活的微生物 (2)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 其产物做疫苗 (3)减毒的微生物
被动免疫: 白喉、破伤风、麻疹、乙肝等。
抗原的两种基本特性: 免疫原性(immunogenecity):指抗原分子
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 及免疫效应细胞)的性质。
抗原性(antigenicity,又称免疫反应性): 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
1)完全抗原 (complete antigen) 具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如蛋白质、细
lymphocytes)的免疫方式
2)体液免疫 依 靠 B 细 胞 ( Bursa-dependent
lymphocyte)产生抗体来实现免疫的方式
(2)抗原(antigen,Ag) 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且能与
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特异性 结合的物质。
● 外物 — 病原体、移植器官、疫苗等
抗体(antibody.Ab)的结构
体 液高效、短寿的浆细胞
抗体 消灭抗原 ★ 产生敏感、长寿的记忆细胞
“监察” 二次免疫
6. 抗体的形式
抗体的类别:
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Ig M(占5%) Ig G(占80%) Ig A(占14%) Ig E(<1%) Ig D(占1%)
免疫应答的特殊性与记忆包括3个事件: (1)对入侵者标志的特异识别 (2)细胞反复分裂以产生巨大数量的群体 (3)淋巴细胞分化成特化的效应细胞和记 忆细胞群 效应细胞与入侵者作战并歼灭之 ★ 为何淋巴细胞不攻击自身细胞? 答案:白细胞认识自身的MHC
3. 人体内数以百万计的抗原受体是怎 样产生的?
将它们转运到血液循环中。 3)抗感染作用(构成免疫系统)。
(二)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1. 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如果入侵者突破了身体的第一、二道防 线,第三道防线就会发挥作用。这道防线 是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反应,即 免疫应答。
(1)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1)细胞免疫 依 靠 T 细 胞 ( Thymus-derived
细菌、真菌、还有致病的病毒,
原生动物,低等生物等。
(2)“变坏了的”自身细胞。
病毒入侵
物理因子
细胞癌变
化学因子
(一)人体对抗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1.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 表的屏障
物理屏障:皮肤、黏膜 化学防御:眼泪、唾液、胃液、肠液 (含溶菌酶);尿液(低pH)
2. 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是人体对抗病原 体的第二道防线
抗体的作用: 中和反应 聚集反应
沉淀反应
活 化 补 体
7. 免疫应答在身体的哪些部位进行
首先在免疫器 官(扁桃体、 淋巴结)中进 行。病原体侵 入组织液后引 发细胞免疫或 体液免疫。
淋巴结
8. 免疫接种帮助人类战胜许多严重的 传染性疾病
★ 据记载,宋朝就接种 “人痘”
预防天花。 ★ 英国医生 Jenner 在 1796 年首创
十一、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人体对抗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免疫(immunity)的定义: 机体识别、排斥“非我”抗原的能力、
机制和过程。 免疫系统的任务就是消灭“异己”,保
证身体的健康生存。
“异己”来自两个方面:
(1) 外来的入侵者:
侵入身体的各种致病菌,包括:
MHC)——每一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 ► 任何细胞表面; ► 一组特异的糖蛋白分子; ► 抗原性; ► 种类:极多 — 分子构相变化极多; ► 表面具沟 — 容纳其他分子; ►遗传决定的—同卵双胞胎外,均不相同。
当一个入侵者所携 带的与被入侵者不同 的分子标志,即“非 我”标志被识别后, B细胞和T细胞受到刺 激,开始反复分裂, 不断增殖,同时分化 成不同的群体,以不 同的方式对入侵者作 出反应——免疫应答。
菌、病毒等。 2)半抗原(hapten)
仅有免疫反应性而缺乏免疫原性。如多糖、 类脂等
无抗原性物质 + 载体蛋白 具抗原性 吗啡 ─ 半抗原
3)抗原决定簇 ► 定义:
是存在于抗原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 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 ► 数量:2 - 200个/抗原分子
2. 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ple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